九九藏書

施耐庵

施耐庵
收藏

蘇州(1296 - 1371)

名子安(一說名耳),又名肇瑞,字彥端,號耐庵。

籍貫:原籍蘇州,住閶門外施家巷,后遷居當時海陵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与謀划,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后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后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后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于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作品總覽,總共2筆
  • 古本水滸傳

    古本水滸傳

    梅氏藏本《水滸傳》,又稱《古本水滸傳》或《古本水滸》,初由江蘇常熟醫生、藏書家、小說家梅寄鶴髮現,被一部分研究者認為是《水滸傳》的一個古老但長期被埋沒的、甚至《水滸傳》作者最初的版本。但是此說也被另一部分研究者認為並不屬實,這一觀點認為此書實為清朝或民國時所作。雙方各有理據,此書成書年代和作者目前仍有爭議。

    梅氏藏本《水滸傳》共一百二十回,前七十回與金聖嘆評點的貫華堂本《水滸傳》基本一致,后五十回則與現存任何其他《水滸傳》版本不同。在沒有特別註明的情況下,一般所稱「梅氏水滸」或「古本水滸傳」等,即指此書後五十回部分。

    據當時資料記載,江蘇常熟人梅寄鶴(1899-1969)是此書的收藏和發現者。...

  • 水滸傳

    水滸傳

    《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小說,是我國文學史上一座巍然屹立的豐碑,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數百年來,它一直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並被譯為多種文字,成為我國流傳最為廣泛的古代長篇小說之一。

    《水滸傳》具體而生動地描寫了以宋江為首的農民起義發生、發展直至失財的整個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治階級的種種罪惡,熱情歌頌了起義英雄的反抗精神和正義行動,塑造了一大批梁山好漢的光輝形象,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社會官逼民反的客觀真理和農民起義失敗的內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