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藏書

錢穆

錢穆
收藏

中國(1895-1990)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江蘇無錫人,吳越國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912年始於鄉村小學教師,后歷中學教師。

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后歷任北京大學、北平師範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台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教授。

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大陸、香港、台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作品總覽,總共8筆
  •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中國思想通俗講話

    本書意在指出目前中國社會人人慣用普遍流行的幾許觀念與名詞——如道理、性命、德行、氣運,由此上溯全部中國思想史,由淺入深,即憑眾所共知共喻,闡述此諸觀念諸名詞之內在涵義,並及其流變沿革,並及其相互會通之點,而藉以描述出中國傳統思想一大輪廓。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本書為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總括了中國歷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明了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言簡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為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

  • 中國社會經濟史講稿

    中國社會經濟史講稿

    ★ 史學大師錢穆先生講授,一部深入淺出、親切易讀的歷史讀物

    ★ 經過精心整理與詳盡補充,填補了錢穆先生較少涉及的經濟史領域的空白

    ★ 語言生動可讀,講解深入淺出,領略錢穆先生對於中國歷史的獨特理解與深入分析

    1956年,錢穆先生曾於香港新亞書院開設「中國社會經濟史」課程,扼要地講述了自上古至明清時代的經濟情況與財政政策,並涉及農業生產狀況、土地賦稅制度、工商業與城市發展、貨幣制度及社會階級等多個方面。同時也分析論證了歷代財政經濟狀況與政治、制度、社會、軍事、文化乃至法律、宗教等方面因素的聯繫與互動,在長時段的視野下描繪出歷史演進的宏觀趨勢。

    錢穆先生是一代史學大家,造詣精深,涉獵廣博,其中經濟...

  • 中國經濟史

    中國經濟史

    本書由錢穆講授,葉龍記錄整理。

    故我們要研究中國政治史,或社會史,或經濟史,只當在文化傳統之一體性中來作研究,不可各別分割。我們當從政治史、社會史來研究經濟史,亦當從政治思想、社會思想來研究經濟思想,又當從政治制度、社會制度來研究經濟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則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領導。

    ——錢穆,《如何研究經濟史》

    中國下一步的挑戰,或許在於重構與自身傳統與世界的聯繫。在對西方學說理論的引進介紹之外,還需要重新理解自身的歷史演進。本書重視政治、社會、文化與思潮之間的相互聯繫,涵蓋了歷朝歷代的土地制度、基礎設施投資(主要是水利及漕運)、貨幣制度與稅收政策、還包括政府還是市場主導的經濟思想爭論。

    ...

  • 中國通史

    中國通史

    錢穆先生曾三度講授「中國通史」:一于北京大學,二于西南聯大,三于香港新亞。

    在北大講授四年,前來旁聽的學生眾多,每一堂近三百人,坐立皆滿,盛況空前。在西南聯大講授時,聽課場面頗為壯觀,乃至錢先生要上講壇都無路可走,需踏著學生的課桌才能通過。爾後,錢穆先生輾轉于香港,復講「中國通史」課程。本書便是以錢穆先生在香港新亞書院第三度講授課堂記錄稿為底本,可視為「《國史大綱》課堂版」。

    塵封多年的講義,更精粹的講述。這本書以傳奇的方式整理面世,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當時,一部《國史大綱》從傳統文化的演進中汲取民族復興和國家變革的精神力量,使無數國人深受激勵和鼓舞,進而尋求抗戰救亡之道;而今,這部《...

  • 國史大綱

    國史大綱

    這是一部中國通史,因用大學教科書體例寫成,不得不力求簡要,僅舉大納,刪其瑣節。內容於學術思想,政治制度,社會風氣,國際形勢,兼有顧及,惟但求其通為一體,明其治亂盛衰之所由,聞其一貫相承之為統,以指陳吾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至其人物之詳,事業之備,則待教者讀者之自加參考,自為引伸。本書主旨則在發明其相互影響,及先後之演變發展,以作國人如何應付現時代之種種事變作根據之借鑒。

  • 國史新論

    國史新論

    本書作者旨求通俗,義取綜合,從中國的社會文化演變、傳統的政治教育制度等多個側面,融古今、貫諸端,對中國幾千年歷史之特質、癥結、演變及對當今社會現實的巨大影響,作了高屋建瓴、深入淺出的精彩剖析,內中各篇,有以分別眼光治史所得,有以變化眼光治史所得。每一論題,必分古今先後時代之不同,而提示其演變。而各篇著作有其共通之本源,則本之於當前社會之思潮。

  • 湖上閑思錄

    湖上閑思錄

    本書為作者1948年徜佯于湖光勝景中閑思遐想的結晶,分別就人類精神和文化領域諸多或具體或抽象的相對命題。如情與欲、理與氣、善與惡等作了靈動,細膩而深刻的分析與闡發,從二元對立的視角思索了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全書言淺意深,語重心長,既見出史家的沈潛與細密,又見出哲人的深邃和文學家的靈透與光彩、顯示了作者多樣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