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讀《舊約》及其他 哈金之痛——讀長篇小說《等待》

讀《舊約》及其他

哈金之痛
——讀長篇小說《等待》

強大的文化淫|威並不總是通過外部的壓制來起作用的,你自己就是它,它同你早就連為一體,無法分割,你的血液里注滿了它的毒素。一個人不可能同作為自己母體的文化徹底劃清界限,正如人不可能摒棄自己的肉體一樣。但人這種特殊的生靈具有一種特殊的能力,這就是認識自我的能力。而要認識自我,首先要認識到滲透于自我中起作用的文化因素。《等待》這部作品向讀者展示的,就是中國人在認識自我方面所作出的艱難努力,它的藝術魅力,大部分也是由於它所達到的人性的深度。在我看來,這部作品同國內文壇上走紅的那些「寫實」長篇相比,有著明顯的優越性和更高的立足點。文壇上read.99csw•com有很多人認為,《等待》語言粗糙,結構單調,手法陳舊,細節不真實,是因為迎合了洋人的心理才風行於國外(好像洋人在他們心目中是外星人似的)。這樣的看法在我們這裏很「正常」。要不是這樣看才奇怪呢。一個民族,既沒有自我反省的文化傳統,在近當代異邦文化的衝擊之下也從未真心地、徹底地反省過,在文學藝術上又怎麼能超越自身呢?
某種與生俱來、無法治愈的慢性致命疾病有時會造就一種以毒攻毒的特異個性,使人從所謂的「正常」徹底分離出來,進入另一種僅僅屬於他個人的精神生活。粗看之下,這人同一般人並無什麼不同,只有進入到他read•99csw.com的精神生活裏面才會發現,世俗的生活僅僅是他觀照的對象。然而,一切消除不了的絕望的痛,一切令人萬念俱灰的黑暗,只因為有了來自上方的那一道生之光輝,就都被賦予了永恆的意義。哈金的長篇小說《等待》,留給我的就是這樣一種長久的思索。
若要形容《等待》中的文化氛圍,「窒息」二字最為形象。那是一種龐然大物的慢性死亡——糜爛的肌體散發著惡臭,毒素充斥于每一寸空間。處於這種境地中的生命細胞——一個患了絕症而又不甘心死亡的人,對於我們國人所最看重的那些雕蟲小技是不會去考慮的。然而正是作品那單純的、執著於心靈傾訴的文風,那細膩read.99csw.com入微的描繪,打動了千千萬萬異國讀者的心。《等待》中對於中國人人生黑暗真相的揭示並不是導向頹廢,毋寧說恰好相反。作品本身那深刻的洞察,那動人的力量所暗示的,卻是絕望之後某種朦朧的希望。在這一點上,我們讀者要深深地感謝作家,因為是他給了我們更多活下去、並鼓起勇氣正視自身、追求精神自我的力量。
最後,我要說,《等待》這部作品最為打動我的地方正是它那種充滿了人道關懷和批判精神的境界,它的對於人心的細膩、敏銳的層層深入,尤其是它的對於痛苦的驚人的感受力。國內的長篇除了個別以外很少在這方面做得如此徹底。我想,除了才能方面的因素之外,其主要https://read.99csw.com原因是文化深層心理方面的障礙,這一障礙導致大批作品落入俗套,甚至倒退到令人驚訝的地步。一個人要看到自己的後腦勺必須通過鏡子,而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不喜歡照鏡子的民族。
一個軍醫(平凡的、甚至有點迂腐的文化人),為了同鄉下老婆離婚,同自己的情人結合,整整等了十八年才達到目的。這是故事的梗概,一個毫無「新」意的故事。但作者完全無意于在編故事上頭「創新」,因為他很清楚,那種創新同他心裏要講的話是兩碼事。他不是一名大匠,他是一名處於危險之中的、即將被窒息而亡的藝術家。他以無限的深情留戀著這個世界,他必須突圍,只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創造才是他惟一的出路九-九-藏-書。所謂創造,就是同自身所處的染缸似的世俗生活,同自己的被慣性左右的肉體拉開距離,用一種超脫的觀照全局的角度,讓腐朽的、毫無意義的世俗生活再生,獲得新的意義。這也是一個人的精神所能達到的成就。使用的方法則是那種嚴酷的、有殺傷力的、決不放過的批判。《等待》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出色,令人感到,作者的確是詩人氣質,功力非凡。他之所以要寫,是因為他要同自己那正在逐漸死亡的肉體抗爭;他之所以要奮力掙扎,為的是從幾千年的醬缸文化中超拔|出|來。他成功了。被他感染的讀者得到了什麼呢?也許,我們也會笨拙地嘗試一下,努力使自己麻木已久的身體運動起來,看看我們能表演出一些什麼樣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