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8

中國教育制度與教育思想-8

以上羅舉數項特徵,若問其所以然,則在此等特徵之背後,正可見中國民族性,中國文化傳統,乃及中國歷史大趨勢,具有一番精神力量,有以使然。其間自不能無長短得失。然今日從事新教育者,則於此諸項,不能不知,庶可釋回增美,使當前之新教育,不至與自己國家民族文化傳統歷史大趨勢脫節,或甚至於違背乖離,此則今日從事教育事業者,所當共同勉力以赴。
而且公私教育,常成對立之勢。若論中文化淵源,先有周公,後有孔子,此兩人厥功最偉。然周公在上,先秦所謂官學,由其創始。孔子在下,先秦百家私學,承其軌轍。兩漢太學,以六藝為教,此則作于周公,傳之孔子,故漢人並尊周、孔,公私融會,而周公當尤在孔子之上。故《論語》僅列于小九-九-藏-書學,五經始得立博士,入大學。是即官尊于私之意,直至唐代猶然。自宋以下,周、孔乃改稱孔、孟,又以《四書》上駕五經。元、明、清三代取士,均先《四書》,后五經,是為私家學上駕王官學一確切之明證。此其二。
宋代理學家興起,乃重尊孔、孟為道統。老、釋不言政事,政統屈居道統下,相互間事可無爭。孔、孟論道亦兼論政。果將以學術領導政治,則兩者間終不免有爭。北宋曾禁洛學,南宋亦禁朱學。陽明在明代,亦屢受政府壓制。而東林則在政府間掀起大爭端。清代壓抑學人更甚,學者競逃入故紙堆中,其治經僅為考古,不敢侵議政事。然而道統高出政統已成社會公見,清廷亦無奈之何。末子在南宋,親受偽學之禁。而在清https://read•99csw.com代,則備受朝廷崇奉。學者乃以訓詁、考據反朱,其意端在反朝廷科舉之功令。以歷史大趨勢言,在野講學,其勢力常超過政府所提倡,而政府亦不得不屈意以從。先秦諸子尤其著例。兩漢博士今文經學,終為民間古文經學所替代。唐代考試重文選,韓、柳古文運動,亦崛起代之。清廷以理學家《四書》義取士,終不敵在野之漢學。此皆其犖犖大者。然則就中國文化史言,學術教育命脈,常在下,不在上,此其四。
惟中國歷史傳統,雖上下皆知重教育,乃從未有堅穩之學校基礎。大率言之,尤其在社會之下層,除卻地方鄉里小學外,可稱為有師長,有學徒,而可無學校。學徒亦多屬成年人。主要乃在有大師之講學。有其師,則https://read.99csw.com四方學徒響應霧集。主要在獲得一項為學方針,歸而自學。師道殞落,則學亦中絕。此其五。
今再綜合上述加以回顧,中國歷代政府,西周不論,兩漢以下,幾乎無不注意國家公立教育之建樹。然惟兩漢太學最為持久,並有成績。明代國子監已不能相比。其他如唐、宋兩代,雖亦曾儘力提倡,而國立教育之被重視,實僅曇花之一現。外此率皆有名無實,未見績效。在中國教育史上,其真實具影響力者,多在社會私家講學之一途。戰國諸子乃及宋、元、明三代之理學,聲光最顯,績效亦大。即魏、晉、南北朝以至隋、唐時代之門第與佛門寺院教育,亦不能謂無貢獻,此其一。
中國人常稱政統與道統。尊政統則主以政治領導學術,尊道統則主以學術領導政治。九-九-藏-書自東漢之衰,以政治領導學術之信心破毀無存。下及南北朝之宋代,其時國立太學,分玄、史、文、儒四學,玄居最先,儒列最後,則周、孔經學已屈在老莊道家言之下。此實已見道統尊于政統之意向,蓋其時視老莊為得道統之正,而周、孔則似居政統之列。唐代兼崇道佛,佛教東來,本有沙門不拜王者之說。唐代帝王則奉僧侶為國師,帝王轉拜沙門。太學所講雖是儒學,然儒屬政,佛屬道,儒不如佛,已成一時公見。唐人考試,本分經義與詩賦兩項,然明經出身遠不如進士。進士考詩賦,則時人之視詩文學亦猶占儒學之上。唐人又崇老子,與漢人不同。漢人崇黃老,其著眼點在政治。魏、晉以下崇老莊玄學,其著眼點不在政治,純在玄學論道,其價值乃超出儒家周、孔經學崇政之上。唐人read.99csw.com承此意而來。是則此一時期已成為道統高出政統之時期。道、釋出世法被視為乃道統所在。周、孔經學,乃入世法,僅當領導政治,不能為人生作領導。故其時僧人道士皆得稱師,而儒家轉不敢自稱師。韓愈在太學掌教,則僅是一學官。乃為《師說》,挺身以師道自任,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然韓愈亦僅為一古文師。其自稱:「好古之文,乃好古之道。」斯則韓愈亦未脫當時人重視《文選》之意見,乃提倡古文,仍欲導人由文入道。又為《原道篇》,竭論道在周、孔,不在老、釋。此論乃上承舊傳,下開宋、元理學之先聲。要之,唐人群認老、釋始是道,文、儒則皆出其下。考試以文為準,學校以儒為教,此則皆在政統一邊,而政統則居道統下。故韓愈之論,實際終不得大行於世。此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