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五章 西漢時期經濟(公元前206—公元9年) 五、先秦諸子對農商的評價

第五章 西漢時期經濟(公元前206—公元9年)

五、先秦諸子對農商的評價

在貧富不均的嚴重情況下,政治家採取兩種相應的不同態度。
老子排斥物質文明,所以主張「見素抱樸」。
商君思想在西方的秦國實現,可謂重農的統制經濟思想。
戰國以後的經濟時態是一種自然的演變。到了秦漢時代之經濟狀態便較封建時期為複雜,且貧富不均之現象日益明顯,尤其是當時之農民與商人更甚。
道家的經濟思想可謂重農輕商。
《管子》書中所載與商鞅所主張者,同是九*九*藏*書為了國家的富強作出發點,但實施方式有所不同。
法家中的另一派主張遏抑工商業。如《商君》一書中所載,則重農而抑制工商。商君認為是農業生產戰鬥化的社會,不應太重視工商業。
儒家中的孔子,在《論語》中少有提及商賈之事。對農業之事亦不大講到。不過他的學生要學耕事及園藝,曾向孔子請教。孔子回答說:「吾不如老農,吾不如老圃。」九_九_藏_書
《孟子·盡心篇》特別提及要勸督農桑,教民耕織,使地無曠土,國無遊民。所以文中說:「聖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九-九-藏-書者乎?」勤耕織,多生產,則人民自然由富庶而興仁了。
《書經·無逸篇》雲:「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照此說則似有重農之意。《禮記·大學篇》則主張「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
另一種態度是對貧富不均的現象採取重農輕商的政策,即對商人加以遏抑。
莊子輕視財貨,故曰:「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上述兩種態度,在秦漢時亦有出現。
如謂封建井田制是一種制九_九_藏_書度,則政策亦是一種制度,該政策乃針對某一種經濟狀態而發,此政策乃根據某一思想而決定。
一種態度是自由的、放任的,繼續任由工農業自然地發展下去,並沒有加以特殊的壓迫或加以扶植。
莊子與老子,可說均偏重於精神生活,厭棄仕途,過其田園生活。
孟子時商人興起,影響當時經濟甚巨。但《孟子》書中似無提及商賈之事。不過孟子相當重農。《盡心篇》雲:「易其田疇,民可使富也。」
九九藏書如《孝經》中提到的「因地之利,以順天下」,這是孔子弟子曾子主張發展農業使民食富足而安定。
孔子訂禮樂,刪詩書,在《詩經》上有很多是歌頌農村與田園生活的。
又《孟子·公孫丑篇》雲:「耕者,助而不稅,則天下之農,皆悅而願耕于其野矣。」
法家中有兩派思想:一派以放任為主,主張扶助工商業。《管子》書中即重視工商資本,此種思想在東方各國流行,如齊、趙、魏、韓等國均是,可謂自由經濟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