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中世: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的兩度興衰 六章 源平爭亂

中世: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的兩度興衰

六章 源平爭亂

二十六日,探察到一片只沒到胸部的淺灘的佐佐木盛綱帶著沒有戰船的源氏士兵暗泅過海,在兒島登陸,一舉擊退了平家軍,將其逼入水軍要塞屋島。源氏的部隊因為缺乏船隻,更欠缺水戰之卒,只得望洋興嘆。不久后,平家的游擊部隊抄到源范賴背後,切斷了他的補給線,西征軍進退維谷,士氣低落。
當時平氏擁有強大的政治力,十六人位列公卿,殿上人三十余名,黨羽遍布全國,國守六十餘人中竟有半數乃平氏一門。平氏也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佔據了全日本五百多所莊園,並且利用日本和宋朝之間的海上貿易,積聚了巨額財富。
然而平氏雖為武家,平清盛卻缺乏足夠的階層覺悟,甚至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背叛了自己出身的武士階層,其六波羅政權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武家政權,而只是攝關和院等貴族政權的變種罷了。這也是平氏子弟日益腐朽公卿化,很快便坐擁大軍卻不知運用,最終被真正代表武家利益的源氏所擊敗的重要原因。
源以光和源賴政所部兵馬非常有限,於是為了對抗平氏,他們就打起了南都北嶺的主意,派人前去聯絡。然而平氏耍盡手段,導致延歷寺中立,迫使二人南向逃往興福寺,途中為平氏追兵趕上,源賴政父子一門全都戰死,源以光橫刀自刎。
源賴朝一開始並不想輕舉妄動,可是隨即又有消息傳來,說平氏打算派發大軍東征,把河內源氏的殘黨一舉掃平,免除後患,這才大感惶急,趕緊去央告老丈人北條時政。於是丈人、女婿合起伙來,召聚黨羽,首先攻滅了伊豆國目代(國司不親臨時所設置的代理官)山木兼隆,控制伊豆一國,隨即浩浩蕩蕩殺向北方的相模國。
負責防守燧城的齋明威儀師是個騎牆派,看見平氏勢大,就寫了封信捆在箭上射入敵營,告知此人工湖的水壩位置,並表示願為官軍內應。平維盛見信大喜,於是暗派精細士卒掘開水壩,排干湖水,在威儀師的接應下攻破了城池。木曾殘兵向加賀方向撤退,平氏大軍順勢攻破林城和富樫城。平維盛就此看到了戰爭和自己功名利祿的光輝前景,立即寫了一封誇大戰績的書信快馬送入京中。一時間,平宗盛以下平氏一門無不歡欣鼓舞,以為天下行將太平。
世有所謂源氏「二十一流」的說法,是說源氏的來源很多,因其所繼天皇之血緣,可分為二十一個系統,比如嵯峨源氏、仁明源氏、文德源氏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清和源氏。當初清和天皇曾經將皇子四人、皇孫十二人全都降為臣籍,賜以源氏,其中第六皇子貞純親王之子源經基,人稱「六孫王」,子孫最為繁盛。列表見下:
到了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源賴朝已經三十三歲了,某日正在閑居無事,突然有客來訪,自稱乃其叔父源義盛——「平治之亂」中,義盛亦響應兄長義朝起兵,戰敗后逃往熊野,蟄伏了整整二十年。當源賴政向平氏掀起反旗之際,這位源義盛難耐寂寞,前往投效,被任命為藏人,要他帶著「以仁王令旨」巡行東國,招募友黨。義盛為怕平氏追捕,改名為源行家,這跑著跑著,就來到了伊豆國,面會侄兒源賴朝。
城長茂的兄長城助長就是死在越后守任上的,因此長茂感覺此次出兵大為不吉,暗自叫苦。然而平氏既然已經下達了命令,也不容他猶豫退縮,他只好拼湊了四萬人馬,南下殺向信濃國。此時木曾義仲正駐紮在信濃的依田城,城中只有三千兵馬,按常理完全無法阻擋十倍於己的討伐軍。於是義仲聚集諸將商議,看是不是要棄城而退,結果部將井上光盛獻上了一條妙計。

番外篇 敦盛的傳說

雖然在正式的歷史記載中,熊谷直實是在建久三年(公元1192年),也即一之谷合戰結束后的第七年,才因為就領地問題與久下直光打官司失敗,憤而出家,拜在高僧法然門下的。但是後人寧可相信傳說,相信他純粹是悲憫平敦盛之死,就此勘破了紅塵。歷代的人們都把滿腔同情和憐惜,放諸敦盛這位千古難得的翩翩佳公子身上。
且說兩次動亂之後,在平清盛的領導下,伊勢平家很快便發展成為半獨立於攝關家和院之外的第三股勢力。清盛一開始居中平衡,雙方討好:其繼室平時子(桓武平氏高棟流)本為二條天皇的乳母,因而他便以乳父的身份擔任檢非違使別當、中納言,掌控了相當一部分朝政;同時他還領著第二份工資,在院廳中擔任別當,深得后白河院的寵信。

從石橋山到富士川

在義經的策劃下,統帥范賴領著六萬大軍放出聲勢,假意要從正面強攻一之谷,吸引敵軍的注意,而義經自己卻領著五百輕騎,進入丹波國的群山峻岭之中,在當地人指引下,找到了一條長達三百余里的艱險山道,直插一之谷後方——然而,這卻並非義經奇策的全部。
二條上皇下葬的時候,興福寺和延歷寺為在上皇墓前立匾一事發生爭執,甚至引發僧兵們的武裝械鬥。平清盛認為這是一樁小事,非但沒有加以有效的調停,反而指叱雙方為「大逆不道」,派兵鎮壓,從而引起兩寺的憤怒。就此南都、北嶺與平氏政權,以及平氏設立的地方政府頻繁發生衝突,並最終和不滿清盛所為的公家勢力結合起來。須知這些和尚們與手無縛雞之力的公卿們不同,雖然缺乏政治智慧,卻有刀有槍。公家的詭計加上僧兵的武器,平氏天下,從此再無寧日可言了。
年表
天皇年號具體年份事件
二條應保1161年平教盛、平時忠欲立憲仁親王為東宮,被解職
六條永萬1165年二條上皇葬儀,延歷寺、興福寺爭奪座次
仁安1167年平清盛就任太政大臣,旋辭去
高倉嘉應1170年后白河上皇在東大寺受戒
承安1173年南都十五寺的莊園被沒收
治承1177年藤原成親等謀划打倒平氏(鹿之谷陰謀)
1179年平清盛率兵入京,幽禁后白河院,將其親倍盡數解職
1180年「以仁王令旨」傳布各地,木曾義仲、源賴朝等起兵;
一度遷都福原;
富士川之戰
安德養和1181年平清盛病逝;
木曾義仲攻滅城長茂,進入越后國
1183年俱梨伽羅谷之戰;
木曾義仲、源行家攻入京都,接受后白河院討伐平氏的院宣
后鳥羽元歷1184年源范賴、源義經率軍進京,木曾義仲敗死;
源賴朝設置公文所和問注所;
一之谷之戰
文治1185年壇之浦海戰,伊勢平氏滅亡
當然,這不過是傳說而已,當時的史料記載則說,後來取名源義經的這位將領身短面白,還齜著板牙。
且說木曾義仲很快便佔據了整個信濃國,兵勢極盛,受其鼓舞,四國read.99csw.com伊予的河野氏、九州肥后的菊池氏等地方豪族亦紛紛舉兵,周邊的近江源氏、甲斐源氏、美濃源氏、尾張源氏(大將即那位源行家)更是陸續來合,平家武士一敗再敗,險隘盡失。於是在此內交外困之中,平清盛驚怒成疾,終於在治承五年(公元1181年)四月間咽了氣,繼承平家一門總領位置的是其次子平宗盛(嫡子平重盛先父病歿),一個普遍認為是無能二世祖的傢伙。
曾經跑去福原向清盛告密的多田行綱,即攝津源氏嫡流,後來著名的土岐氏為其同族。在「平治之亂」中與平清盛敵對的源義朝,則為河內源氏嫡流,從中又衍化出新田、足利、佐竹、武田等名門來。
見到義仲發出的信號后,四萬源氏軍兵一起敲打著箭筒高聲吶喊起來,吼叫聲在山谷中產生迴音,如同有數十萬人在同時喊叫一般。平家的武士們萬分驚恐,以為遭到了強大敵軍的合圍,於是四散奔逃。七萬部隊相互擁擠,許多人都被擠入了俱利迦羅谷,剩餘的更因為天色黑暗而無法辨認道路,以為前面落下谷底的人是找到了一條通往谷外的道路,於是也一隊隊地在大將帶領下朝谷底跳去。源氏武士步步緊逼,俱利迦羅谷附近一片慘狀,凄楚的叫喊聲響徹山谷,如同人間地獄一般。到了早上,七萬平家武士幾乎全部摔死,骨肉糜爛,溪水變赤,平家的許多名將都死在了谷底,只有維盛和通盛以下兩千人僥倖逃得性命。
然而平氏大軍因勝而驕,在越前耽擱了太長時間,使木曾義仲得以及時將散布在四方的部隊聚集起來,分成七路朝黑坂方向挺進。據說木曾軍總勢五萬,於是平維盛調派了七萬精銳部隊,準備翻越砥浪山與義仲決戰。
首先,賴朝設置了「侍所」,任命親信和田義盛為長官「別當」,他把收攏來的豪族改編為直接從屬於自己的家臣——御家人,由侍所別當統一管轄和訓練,戰時別當即以「軍奉行」的身份指揮軍隊。壽永三年(公元1184年),他又設置了行政機關「公文所」和司法機關「問注所」,由從京都請來的政治家大江廣元、法律專家三善康信擔任這兩個機構的「別當」。可以說,就在各地勢力廝殺不休的時候,只有源賴朝穩居關東,一方面紮實地擴展領土,一方面創建了與平安朝廷完全不同的以武士為主體的嶄新國家體制。
直實跳下馬去,按住敗將,正想割取對方首級,但掀開頭盔來,卻發覺對方只是個少年而已,相貌極其秀麗,稚氣未脫。直實不忍下手,喝問姓名,對方卻回答說:「你砍了我的首級回去,自會有人認識。」直實想:「此人年齡彷彿我子小次郎,小次郎若受輕傷,我心中定會難受,假如殺了這孩子,他父母該會如何悲傷呀!反正殺此一人,該敗的仗也勝不了,該勝的仗也敗不了,不如放他去吧。」
說起源義仲的出身,就不得不上溯到「保元之亂」以前,當時源為義為了制約嫡子源義朝在東方的勢力擴張,乃派次子、身為東宮帶刀的源義賢遠赴關東,居於武藏國的大藏館。久壽二年(公元1155年),也即「保元之亂」的前一年,爆發了河內源氏內訌的「大藏合戰」,「惡源太」源義平率軍突襲大藏館,殺死了叔父源義賢。
但是到了應保元年(公元1161年),時局開始動蕩,原因是后白河院與女御建春門院(即平滋子,桓武平氏高望流,為清盛繼室平時子的姐妹)新得一子,後來封為憲仁親王。因為憲仁親王擁有平氏的血脈,故而清盛異母弟平教盛、妻舅平時忠便暗中謀划,打算擁戴這個外甥皇子為東宮。此事引發了二條天皇的極大不滿,當即下詔,解除教盛、時忠等人的官職,並且要求停止院政。
義仲識破了維盛以優勢兵力在開闊地帶進行主力決戰的計劃,決定避其鋒芒,在無法排布大軍的俱利迦羅谷交鋒。他先命機動部隊趁黑夜趕在兩軍之前衝上黑坂的坡頭,在上面插了三十面軍旗,使維盛疑惑不已,不敢輕易在夜間爬過黑坂,木曾軍遂爭取時間布下了埋伏。直到第二天,維盛的部隊才翻過黑坂,出現在他面前的,是盔明甲亮的兩萬木曾軍……
可是就這麼一耽擱,回頭望去,己方兵馬已然洶湧而至。直實含淚說道:「本想饒你性命,可是我軍業已殺到,你肯定會死在他人手中,不如還是由我來殺你,以後給你祭祀供奉吧。」雖然割下少年首級,自己卻忍不住哀傷哭泣。檢查屍體的時候,他發現少年腰間掛著一個錦囊,內盛一支笛子,於是就想,莫非昨晚吹笛的便是他嗎?——「想我東國軍兵數萬,陣中帶著笛子的一個都沒有,這少年確是個風雅之人呀,實在可憐。」
聽到兄長賴朝在伊豆舉兵的消息,遠在平泉的義經再也坐不住了,年輕人的內心彷彿有熱血在沸騰。於是他辭別了藤原秀衡,帶著自己的十余名家臣,歷經種種艱險,終於和賴朝在黃瀨川會面——這次會面成了後世津津樂道的盛事。
表面上來看,平氏政權比攝關政權和院廳政權要穩固得多。一方面,清盛自己手裡就有兵有糧,不需要依靠別的什麼武士集團;另一方面,他不但重視掌握中央政權,還著力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平氏一門握住了全日本將近半數的國司衙門,並且不僅在自己領地內,還在豪門貴族、國衙領地內都派駐地頭,以此作為平氏六波羅政權的支柱。
平氏的來源相對較少,僅分桓武、仁明、文德、光孝四支而已,其中最著名的是桓武平氏——桓武天皇賜封了一大堆孫子、重孫子為平氏,就中其孫高棟王、重孫高望王(高見王之子、高棟王之侄)兩支最為繁盛。平時忠、建春門院平滋子、清盛繼室平時子,即為高棟流的嫡傳。如前所述,高望王之子平國香等遷居關東地區,俗稱「坂東平氏」,「坂東平氏」的庶流、平國香之孫平維衡又遷居伊勢,即平清盛出身的伊勢平氏。其後站在源氏一邊,與伊勢平氏相敵對的大名鼎鼎的北條氏,則是平維衡之兄平維將的後裔。
這個「醋瓶子朝廷」,院打不倒,攝關家也打不倒,就連南都北嶺的和尚們也只能挖點兒小牆角而已——因為院和攝關家都沒有兵,和尚們的兵力勉強自保,卻無出擊之力。但是,繼僧侶、院和攝關家之後掀起反旗的源氏武士集團,卻將徹底葬送這個本階層的叛逆者——「源平合戰」就此拉開序幕。
木曾義仲由此威名大震,正在關東剿滅平氏殘餘勢力而獨自坐大的源賴朝卻因此感到了危機。於是翌年三月上旬,賴朝興兵十萬,尋了個不相干的罪名前來征討信濃。眼看源氏內部失和,骨肉相殘的戰鬥一觸即發,義仲只得以大局為重,把兒子義高送去鎌倉做人質。賴朝也不是傻瓜,知道做事要點到為止,見好就收,立即就退了兵。然而賴朝和義仲這兩大河內源氏勢力新仇而加舊恨,刀兵相見已經是必然的結果了。
散匿各處的河內源氏殘黨人數眾多,當然不僅源賴朝和源行家二人而已。源行家手捧「以仁王令旨」,先近后遠,在前往伊豆之前,還曾經拜訪過信濃國的木曾谷,因為他聽說在此地還隱藏著一位堂侄——源義仲。
所謂的「源平合戰」,就是源、平兩大武士集團搶奪原本屬於攝關和院的執政權,從而引發的一場大規模內戰。不過在內戰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源氏陣營中也有很多平家之人,平氏陣營中也有源家武士——這是因為,源、平兩大賜姓來源和分支很多,都不可一概而論也。
至此,叱吒一時,彷彿項羽般勇猛,也彷彿項羽般以悲劇收場的「朝日將軍」木曾義仲,就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散布各地的義仲軍也都作鳥獸散,源賴朝的勢力正式控制了京都。
仁安三年(公元1168年),后白河院迫不及待地逼迫年僅五歲(虛歲)的六條天皇遜位,終於得償所願,讓自己的親兒子、八歲的憲仁親王繼位——史稱高倉天皇。但是高倉天皇之登基,並沒能恢復院的權力,反而把實權源源不斷地輸向平氏——平清盛一躍而成為天皇的外祖父,進而又把女兒德子嫁給天皇,親上加親,從此勢力如日中天,炙手可熱。平時忠以擁戴之功,進位大納言,他甚至曾經狂妄地宣稱:「非此一門(平氏)者,皆非人也!」
壽永元年(公元1182年)三月十日,三萬平家軍在左兵衛督平知盛的率領下,于尾張河西岸殲滅大九_九_藏_書意渡河的源氏部隊三千人,小勝一仗。於是平家氣勢復振,于當年九月下令新上任的越后守城四郎長茂討伐木曾義仲。
就在遷都福原的鬧劇發生前不久,源賴政反覆籌謀之後,首先去聯絡后白河院的第三子以仁王。這位以仁王出身高貴(其母為藤原北家閑院流的成子)、學問淵博,曾經是競爭東宮的最強有力人選,誰料突然被平氏血脈的小孩子憲仁親王橫刀奪去,繼而在「治承三年的政變」當中,他名下的城興寺領又被平氏沒收,他內心對平氏的怨恨之情可想而知。於是二人一拍即合,以仁王當即頒下討伐平氏的令旨,自稱「最勝親王」,打算舉兵倒平。
這支東征部隊于路搜聚兵馬,在到達駿河國清見關時,據說兵力已達七萬(這一數字的水分自然很大)。當年十月,源、平兩軍在富士川列陣對峙,源賴朝派大將武田信義率一支奇襲部隊趁夜包抄敵後,武田軍在通過富士沼澤時,驚動了聚集在沼澤中棲息的水鴨,一時間群鴨驚飛,鳴叫不止。可笑的是,平氏大軍士氣低落,聽到鴨叫,不但沒有產生警惕之心,反而誤以為敵軍已從背後襲來,竟然一鬨而散,落荒奔逃。
二十八日,義仲進京,解放了后白河院。后白河院欣喜若狂,立刻封義仲為朝日將軍(或稱「旭將軍」),食邑備后(後來在義仲的授意下改成了伊予),其手下將領們也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一個月後,后白河院決定不再承認平氏所立的安德天皇,改立尚在京中的第四子為後鳥羽天皇。
日本古代有一部著名的長篇戰爭小說,名為《平家物語》,其主要內容是講述平氏的衰亡和源氏的興起。這部小說作者不詳,遣詞行文具有很濃厚的說唱文學味道,估計是根據「琵琶法師」(一種盲僧藝人,以彈奏琵琶配合說唱)的唱本所整理改編而成的。
以武士之身開創政權的第一人平清盛,乃是伊勢平氏棟樑平忠盛之子。據說白河院曾將寵愛的祗園女御下賜給忠盛,關照說:「如生女兒就是我的,生兒子就是你的。」其後不久,祗園女御就生下了平清盛……
源義經後來流浪到了陸奧的平泉。此時統治日本東北廣袤領土的乃是藤原秀衡,是藤原清衡的後代,他依靠新開發的金山擴充財力,在源平兩家中左右搖擺,不肯明確站隊。義經到了陸奧后,據說藤原秀衡對他熱情款待,還把世代重臣佐藤兄弟(三郎兵衛繼信和四郎兵衛忠信)都送給了他。
從此,敦盛殉難,直實出家之事,就傳為民間凄絕的故事,到處傳唱。日本人甚至將一種蘭花也命名為「敦盛草」,稱之為「夢幻中的夢幻之花」。敦盛草有各種顏色,品種也很繁多,包括布袋敦盛、姬敦盛、釜無敦盛、白花敦盛、黃花敦盛、禮文敦盛等許多種。敦盛草是逐漸稀少的保護植物,和它形狀相近的還有熊穀草和小敦盛草,據說是因為其形狀像平敦盛和熊谷直實二人隨風飄舞的母衣(類似披風,四角都系在鎧甲上,迎風鼓起如球,據稱能辟箭矢)而得名。
上級武士穿著大鎧,工藝複雜,甲上綴滿了各色絲線,頭盔上還高高豎立著名為「鍬形」的裝飾物,顯得非常華麗,下級武士則只穿得起簡單的胴丸。但不管是大鎧還是胴丸,基本原材料都是竹木和皮革,因為日本鐵質粗劣,所以很少用金屬加固和防護。與此相對,日本的武士刀因為材料質劣,歷代都精工打造,代代相傳,卻是相當鋒利的。以如此鋒利的武器,對抗如此薄弱的鎧甲,個人武藝是否高強,就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了。
清盛聞報,力施雷霆辣手,於是西光、俊寬這倆和尚都掉了腦袋,藤原成親因為是清盛嫡子宗盛的連襟而得到寬大處分,后白河院指天為誓,保證再也不插手政務,這才勉強逃過一劫。
——傳說固然無稽,由此也可見貴族們對義仲粗魯、無文之蔑視了。
為了試探敵軍的水上作戰力量,二月十八日,一隊平家武士乘船來到源氏部隊陣前。在這些戰艦當中有條小船,船上站著一位十七八歲的美女,將一面繪著金色太陽的摺扇插在了船的板棚上。義經軍中的神射手那須與一搶步上前,一箭射落了插在上下晃動的船上的那面摺扇,隨即抬手又射倒了一名平家將領,於是兩軍發生衝突。
所以說,兩大陣營的首腦分別為伊勢平氏和河內源氏,至於其他的平氏和源氏,則依據地域和利益各靠山頭,不可一概而論也。
最後能夠活著回到京都的平家士兵只剩兩萬餘人,平安京中家家戴孝,孤兒孀婦盈街,尋夫攬子的哭號震天動地。平氏一門更是悲傷到了極點,因為他們知道,自己再也拿不出像樣的軍隊來了……
到了第二日大戰爆發,源義經親率數十騎衝下懸崖,殺入平氏陣中,導致平家武士士氣低落,紛紛躍到海里,向停靠在海邊的戰船逃去。熊谷直實策馬追趕,遠遠看到海中有一騎武士,裝束華麗,料想是名大將,於是高喊:「臨陣脫逃,不感到羞恥嗎?何不回頭與我對戰!」那武士聞言,果然撥馬回到岸上,舞刀來戰,但卻被熊谷直實輕易地就擊落馬下了。
然而,后白河院想要重開院政,面前卻橫著大山一般的木曾義仲,義仲徹底掌控了京中的權力,后白河院依舊難逃傀儡的命運。掌握了皇室的義仲驕橫異常,部下也紀律敗壞,加上糧草無繼,所以在京都燒殺搶掠無所不為,群眾基礎非常之差。另一方面,上了台的義仲既沒有給在朝的公卿們什麼好處,也未曾讓各地的豪族們得到任何實惠,結果使得朝野上下都對他側目而視。
平家一敗再敗,只得打算利用水軍的絕對優勢作魚死網破的最後一搏。而義經一方面訓練水軍,另方面派人聯絡遠征九州的源范賴,準備兩面夾擊平氏殘黨。可惜范賴正被獨立性很強的九州豪族們打得像狗一樣亂竄,根本沒有餘力支援義經。
拉回來再說宇治川岸邊的對戰。雖說當日河流漲水,波濤洶湧,卻擋不住士氣高漲的東國武士,源義經麾下的關東名將佐佐木高綱和梶原景季率先縱名馬「摺墨」、「生食」跳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源氏大軍受此鼓舞,也紛紛縱入激流,冒著如雨的箭矢,拚命向河對岸衝去。一時間,宇治川里涌動著各種顏色的鎧甲,好像花朵爭奇鬥豔的春天提前到來了。
此時,在志保山率領一萬士兵阻擋平氏後續部隊的,乃是那位傳旨的藏人源行家,他派人前來,請求木曾義仲迅速救援。義仲聞報后,立刻在四萬士兵中挑選出兩萬人朝志保山方向疾馳。大概是真的有神靈在佑護義仲,當大軍到達日比渡口時,連平日湍急的河水都變得又淺又平緩,使部隊得以安然渡過。志保山方向,行家的軍團正在苦苦承受三萬平家部隊的猛攻,義仲見狀,立即帶著尚未從俱利迦羅谷的大勝中平靜下來的兩萬大軍沖入敵陣。已經惡戰一天的平家部隊遭到這阿修羅般的部隊猛烈衝擊,全線崩潰,連統軍大將平知度也戰死在了亂軍之中。
然而可惜的是,二條天皇很快就駕崩了,死前不久即退位,傳給親兒子順仁親王——史稱六條天皇。六條天皇繼位的時候還不滿周歲,后白河院趁機召回平時忠等人,妄想捲土重來。出於對院政的反感,清盛加快了攬權的行動,很快就趁著藤氏長者近衛基實去世的機會,一舉控制了攝關家在各地的莊園領。仁安二年(公元1167年)二月,他竟悍然打破藤原氏把持高級朝官的慣例,榮升為從一位太政大臣。
行軍中,來到一處名叫鵯越的地方,義經命多田行綱率主力部隊繼續向一之谷挺進,自己卻領著數十騎兵馬直接馳向南方,在二月七日的黎明時分,到達了一之谷要塞的後方山崖。
本來按道理來說,源賴朝也難逃這項上一刀,然而也不知道怎麼一來,他竟然對了平清盛繼母池禪尼的眼了,池禪尼見此小兒狼狽凄慘,頓起惻隱之心,於是央告清盛,饒下賴朝一條小命。賴朝隨即被流放到遙遠荒僻的伊豆國蛭小島,身旁只跟隨著乳母比企尼的弟弟比企祐范、女婿安達盛長,以及落魄家臣佐佐木定綱等數人而已。
源賴朝的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在不滿木曾義仲專權的舊貴族的引領下,很快便攻到了京都附近的宇治川畔。大軍分為兩路,主力由總大將、賴朝異母弟「蒲將軍」源范賴統率,側翼兵馬則由副將、賴朝另一位異母弟源義經指揮。
面對士氣如此高昂的https://read.99csw.com敵軍,在對岸防守的木曾軍很快就被擊潰了。經過惡戰,木曾義仲率殘兵退出京都,義經等六騎直奔內里,為皇室壓驚。見到如此英姿颯爽(?)的義經,崇尚腐朽美學的皇室成員和公卿們都無比陶醉,尤其在承受過大老粗義仲的壓迫后,他們對這名符合貴族審美觀念的青年充滿了好感。義經萬萬沒有想到,這卻使他日後死無葬身之地……

最後的壇之浦

攝關家和院的爭鬥,讓舊體制的腐朽日益暴露在人前,新興的武士階層遂開始蠢蠢欲動。伊勢平氏為武家政權之濫觴,但真正的武士們的天下,還必須由河內源氏來創建……
這個時候,后白河院也早已是出家之身,他的院權逐漸被清盛架空,自然大感不滿。尤其是,安元二年(公元1176年)建春門院的去世,使得院與平氏之間最重要的紐帶和調停者喪失了,雙方關係驟然惡化。於是,那位非常喜歡開小會的法皇便將藤原成親、西光、俊寬等親信秘密召至京都東山的鹿之谷山莊,進行了一次有關討滅平氏的秘密會議(即「鹿谷的陰謀」)。會議的內容不必去深究,總之結果是因為與會人員太雜,秘密很快為攝津源氏的多田行綱所偵知,他急忙跑去福原稟報清盛。
後方局勢暫時穩定了,木曾義仲遂自北陸道大舉西進,浩浩蕩蕩殺向京都。平氏匆忙從關西調集兵馬,于壽永二年(公元1183年)四月,派「小松中將」平維盛、越前守平通盛(平清盛弟教盛之子)、但馬守平經正(平清盛弟經盛之子)、薩摩守平忠度(平清盛弟)、三河守平知度(平清盛子)、淡路守平清房(平清盛子)等六人為總大將,部將三百四十余名,統兵十余萬,浩浩蕩蕩向北國挺進,以迎戰木曾的軍隊。
這次政變雖然失敗了,但熊熊烈火就此燃起,很快變成了燎原之勢。當年十月,奈良興福、般若等寺的僧兵七千人挖斷道路,構築工事城郭以對抗平氏。平清盛派兒子三位中將平重衡率步騎四萬,兵分兩路殺去,很快就踏平了僧兵們的工事,並將寺院燒毀。
平維盛等人就此狼狽逃回京都,京都百姓作歌傳唱,嘲笑他們說:「富士河穿岩奔騰的水啊,趕不上伊勢平家的腿。」然而源賴朝並未乘勝追擊,他的目光遠大,看到了自己即將面對的不僅僅是仇敵平氏,更是群雄並起的混亂局面,只有趁著平氏大軍退去,加緊鞏固自己的關東根據地,才能在即將到來的爭霸戰中脫穎而出。於是賴朝退回老巢——相模的鎌倉,開始著手構建嶄新的武家政治系統。
平氏政權並不打算徹底推翻舊有的制度,而是想要利用新興武士階層的力量,以朝臣之姿替代攝關家和院來執政,舉措貌似和緩,但依然會遭到各種舊勢力的瘋狂反撲。首先對平氏掀起反旗的,便是以舊貴族為靠山的寺社勢力——永萬元年(公元1165年)七月二十七日,就在二條上皇駕崩之際,南都和北嶺的矛盾激化,釀成了一場軒然大|波。
源義仲指地為氏,又名木曾義仲,在他麾下,據說有弓馬嫻熟、能征慣戰的「四天王」——今井兼平、樋口兼光(此二人皆為中原兼遠之子)、楯親忠和根井行親,以及中原兼遠之女、日本歷史上罕見的女武士——巴御前(御前為對貴人侍妾的尊稱)。木曾義仲的正妻應該是中原兼遠的另一個女兒(一說是侄女),後來生下繼承人木曾義高,而傳說中與義仲恩愛無雙的巴,其實最多只是他的侍妾而已,甚至兩人可能根本就沒有婚姻關係。
到了當年的三月二十四日,源平兩軍在門司和赤間之間的壇之浦海面(即今天關門海峽附近)展開最終的決戰。當日海面上西邊紅旗招展,東邊白幟飄揚,兩軍的戰船縱橫交錯,箭支四處橫飛。平家武士們知道這是決定生死的最後一戰,抵抗得極為頑強。午前時分,潮水忽然從西向東涌動,源氏的船隻被沖得七零八落,平氏卻趁機奮勇向前。義經鎮定自若,親自把舵,鼓勵部下奮勇作戰。到了下午,潮水轉而向西涌動,平家船隻大亂,源氏得手,佔有了戰爭的主動權。
且說經過這場戰鬥,平家再也不敢小覷源氏的水軍力量了。不久后兩軍在贊岐的志賀浦又小戰一場,平家再次大敗,屋島附近的殘餘部隊基本全軍覆沒。附近的割據勢力、熊野別當湛增見平家大勢已去,在用七隻紅雞和七隻白雞互斗占卜后,決定歸順源氏。四國豪族們看到湛增投降,也都紛紛背叛平氏。於是,平家徹底失去了在陸地上的落腳點,只得流浪海上。
這位源義經,通稱「九郎判官」,乃是此時期全日本一等一的戰術名家,而且其生平也非常具有戲劇性和傳奇色彩,受到萬世的傳揚和謳歌。義經之母名叫常盤御前,據說乃是天下知名的美人,當源義朝在「平治之亂」中被殺以後,常盤御前就領著三個年幼的孩子——今若、乙若和牛若,逃往去了大和國,但最終還是被平家軍給搜了出來。
而從京都撤出的木曾義仲在遭到敵人反覆圍攻后,身邊只剩下了巴御前、今井兼平在內的主從五騎。傳說中,望著滿身血污的巴,義仲的心軟了,不忍心讓她也戰死在這裏,於是便聲色俱厲地命令她自行突圍。巴淚流滿面地說道:「那就讓我再為您戰上一場吧!」於是,她順手戰敗迎面衝來的武藏名將土御師重,一刀切下腦袋,然後突圍而去——從此這位奇女子便從歷史上和傳說中消失了蹤影。
母子四人被押回京都,據說常盤御前的美貌使清盛都下不去狠手,於是將其改嫁給公卿一條長成。至於那三個小崽子,今若、乙若都被勒令出家,牛若因為尚在襁褓之中,因而准其暫且留在母親身邊。
捷報傳來,源賴朝自然又是大喜,帶著梟下的平家將領首級和俘虜們在京都遊行了一圈,炫耀軍威。但同時,賴朝又嫉妒義經在這次戰役中的赫赫軍功,於是便削去他的兵權,將其調往別處,只留下「蒲將軍」源范賴繼續進軍,以三萬士兵在藤戶布下陣勢。相對地,平家也聚集敗卒,率五百兵船在備前的兒島隔海布防。
又殺了一陣,義仲手下的三騎從騎全部戰死,只剩下了今井兼平一人。兩個人背靠著背繼續作戰,終於精疲力竭。義仲最後決定自盡,於是在今井兼平的掩護下進入了旁邊的栗津松林。今井兼平守護在外,大顯神威,摸出八支羽箭一連射倒八名敵軍武士,敵人見到這位如同雄獅般威風凜凜的大將,誰也不敢再向前一步。然而在栗津松林中的義仲卻非常倒霉地連人帶馬陷進了泥潭,結果被繞過今井兼平殺來的敵將石田為久射翻,割下了首級。還在外面力戰的兼平見到主公首級,萬念俱灰,於是也含恨自盡。
第二日,平氏大軍到達橫田河原,城長茂見到漫山遍野的平氏紅旗,心中大喜,以為這是信濃各地支持平家的豪族趕來支援,於是精神為之一振,大聲疾呼著擁兵向前。就在此時,滿山紅旗在一聲吆喝之後突然全都變成了源氏的白旗,並且在震耳欲聾的呼喝聲中直向長茂撲來。這種心理落差是城長茂所無法承受的,他大吃一驚后撥馬就走,於是戰鬥以木曾義仲的完勝而告終。
事後他才知道,此少年乃是修理大夫平經盛之子,名叫敦盛,年僅十七歲。而那笛子,據說是因為其祖父忠盛擅長吹笛,得鳥羽天皇御賜的,名為「小枝」。少年俊彥,頃刻化作離魂,果然人事無常,宛如幻夢,生老病死,痛苦實多。熊谷直實想到這些,不禁萬念俱灰,就此落髮出家去也,法號蓮生。
可以說,平清盛這個時候已經老朽了,他連出昏招,最終毀掉了自己的天下。比如說,為了加強統治,他專門設立了名為「禿童」的特務組織,這個組織的人員共有三百人,全都是十四歲至十六歲的少年,一律齊耳短髮,身著紅衣。他們的任務就是在京都的各條街道上走動,只要聽到有人說起有關平氏的壞話,立刻上報,即將該人扭送六波羅治罪。這種防民之口的做法,其實帶來的只有壞影響,而絲毫也沒有好效果。
仁安二年(公元1167年)五月,平清盛以生病為由,辭去僅僅擔任了三個read.99csw.com月的太政大臣之職。半年以後,他受戒出家,法名為清蓮,以後又改名凈海——俗稱為「入道相國」。這位入道相國如同院政時期的上皇、法皇們一般,雖然交卸了名義上的官職,剃了光頭,齋戒禮佛,卻絲毫不肯放棄俗世的權力。他離開京都,前往攝津國的福原地區,在這裏建構新的城池和龐大的港口,一方面利用對宋貿易積累財富,另一方面也打算把這裏當作全日本的新的統治中心。
傳說在衝突中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義經在臨陣指揮時,不慎將所帶的竹弓落入了水中,他發覺后大驚,沒命地用手去撈。部下們都覺得很奇怪,大將軍為何如此珍惜這張弓?後來還是義經自己紅著臉道出了真相:「我這張弓甚軟,如果被敵人撿到的話一定會笑話我。」其實當時日本的弓箭多為彎竹所制,並且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複合弓,就算再硬,射程和強度也都無法與大陸的弓弩相提並論。
源范賴和源義經戰敗木曾義仲進入京都,然而當時的形勢卻並不足樂觀,因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在關西的平氏重整旗鼓,數萬雄師已經浩浩蕩蕩地殺了過來。源范賴受命領兵征伐,在播磨與丹波交匯點的三草山遭遇平資盛、平忠房、平有盛和平師盛等人率領的三千平氏先頭部隊。范賴見敵人屯兵待戰,於是也紮下營壘,準備第二天與之交鋒。義經卻利用敵方輕敵的機會,在當夜揮兵劫營,殲敵五百余,嚴重挫傷了對方的銳氣,使之從此退入一之谷要塞,再也不敢出來了。
望著長滿青苔的十余丈的高崖,慣於在山野中馳騁的佐原義連首先跟著已經毫不猶豫從山坡往下滑的義經沖了下去,剩下的戰士們也都緊隨其後。一時間,四下喊殺聲震天動地,正在忙著抵禦東西兩面洶湧殺來的源氏大軍的平家武士,突然遭到攔腰攻擊,士氣瞬間崩潰,紛紛向停靠在海邊的船隻涌去。平家的忠度、知章、敦盛、重衡等將或者戰死,或者淹死,或者被俘。總之,自以為牢不可破的一之谷要塞就這樣完蛋了。

平家的禿童

就在相模國內,「石橋山合戰」爆發了,賴朝以三百騎(武士)對戰依附平氏的大庭景親等豪族聯軍三千餘眾,幾乎全軍覆沒,他匆忙逃入山中才勉強活了下來。然而賴朝並不因此氣餒,他南下安房國,重新整頓兵馬,逐漸收攏周邊豪族力量,很快就捲土重來。為了消滅這顆毒瘤,當年八月,清盛派長孫維盛、兒子知盛等人統率兩萬大軍前往討伐。
木曾義仲聞訊,絲毫不敢怠慢,立遣六千人馬在越前燧城布置作戰。燧城是通往越前腹地的門戶所在,城池堅固,地勢險峻。為了阻礙敵人進攻,木曾軍在適當的河流交匯點築起堤壩,使燧城之前出現了一個龐大的人工湖。平氏大軍未曾料到面前會出現茫茫一片汪洋,沒有準備船隻,只好駐紮在高阜之處,大眼瞪小眼地干發愁。
從各個方向敗退下來的平家部隊聚集起來,在加賀國的筱原紮下了營壘。追趕而來的義仲軍在五月二十一日辰時趕到筱原,發起了猛烈攻擊。源氏軍隊在一開始就佔盡了優勢,而平家軍雖然已經完全處於下風,將領們也知道是必敗無疑,但連連的失敗卻喚起了他們非凡的勇氣,打了一場在這次戰爭中真正值得稱道的戰役。惡戰中,藤原實盛等許多有名的武士都奮勇當先,直至戰死,部下士兵也都紛紛戰至最後一人。戰爭結束后,連身為敵人的義仲也不禁為平家武士的勇氣所感動,從而潸然淚下。

九郎判官

出乎眾人意料之外,在此次事件中,平清盛竟然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天皇一邊,並於此後不久,把女兒平盛子嫁給了關白近衛(藤原)基實,拉近了與攝關家的關係。以後事推論,清盛此舉似乎是想一舉剷除院政,收權于天皇朝廷,然後他即以武士和朝臣的雙重身份把持國政。

最勝親王

然而後白河院後來被源賴朝稱為「日本第一大天狗」(天狗為日本傳說中居住在深山中的怪物,紅臉、高鼻,具有神力而自負,經常引發紛爭),其名無虛,那是絕不肯向逆境低頭的。誓言尚在世人耳畔迴響之際,他便又與攝關家勾結起來,打算造清盛的反。於是治承三年(公元1179年)十一月,清盛親率數千大軍自福原洶湧入京,逼迫關白松殿(藤原)基房退位,將關白和藤氏長者的地位讓給侄子近衛(藤原)基通,就此一掃攝關家中的反抗勢力。他隨即還將首謀鬧事的后白河院軟禁起來——史稱「治承三年的政變」。
眼看西征大業即將功敗垂成,源賴朝沒有辦法,只好又去求助於坐冷板凳的源義經。源義經倒是不計前嫌,二話沒說便帶上一百五十騎奔赴前線。
賴朝在蛭小島上安居、狩獵,雖不復舊日的衣食無憂、一呼百諾,倒也自在逍遙。但他一刻都沒有忘記過殺父之仇,而且並不安於這種半流放、半隱居的生活,關照比企尼之甥三善康信等人搜集京中情勢,定期向他彙報。
源義仲即為源義賢之子,幼名「駒王丸」,父親遇害的時候年僅兩歲,在家臣的保護下突圍而出,逃到信濃國木曾谷中,交給乳父中原兼遠撫養長大。據說義仲自小就拉得強弓,騎得劣馬,勇猛過人。在接到「以仁王令旨」以後,他當即在中原等豪族的擁戴下起兵倒平——其實話說回來,他家跟平清盛沒什麼仇怨,跟源賴朝倒是仇深似海,不過為了出人頭地,進而搶奪政權,家名的號召是第一位的,家族仇怨只好暫時往後放放啦。
當然,即便如此,士氣的高低和智謀的運用,仍是決定戰爭最終結局的決定性因素。且說源平兩軍在俱利迦羅谷附近交鋒,木曾義仲不斷地派遣小隊武士進行挑戰,險峻的峽谷不允許平家大軍發動壓倒性的衝鋒,而且在義仲胸有成竹的挑動下,平家的年輕武士們憤然而起,一個個縱馬出陣同前來單挑的源氏武士廝殺。就這樣,一對一的角力進行了整整一天,當天色昏暗時,義仲早已埋伏下來的部隊趁著夜色悄悄繞到了平家軍的背後。
元歷二年(公元1185年)二月初,義經抵達前線。經過周密的籌劃,在一個風疾雨驟的夜晚,他親率三百名勇士,乘坐五艘戰船,頂著風雨在四國的勝浦登陸,直插屋島。在天色微明的時分,義經在大霧中豎起了源氏的白色軍旗,吶喊著殺入敵營。平家武士根本沒料到敵人會在這樣一個風險浪惡的日子里渡海進擊,倉皇間自相踐踏,紛紛奪船逃命——實際上,發動攻擊的部隊只有義經所部三百人而已,計劃中協同作戰的另外二百余條兵船則被風浪卷到了阿波,沒能趕上作戰。
清盛本是高望流坂東平氏之庶流的伊勢平氏出身,伊勢盛產瓶子,但質量粗劣,只可盛醋,而伊勢平氏本身是暴發戶,原本沒有資格上殿參政,於是百姓們便取諧音(在日語中,瓶子和平氏為諧音),戲稱平氏的六波羅政權為「醋瓶子朝廷」。
這次折騰使平清盛的威望下降,而平氏也徹底喪失了人心。當初桓武天皇把都城從奈良平城京遷到山城平安京,削弱舊貴族勢力,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或許清盛也想照此仿效吧,但他準備不夠充分,鬧出了一個絕大的笑話,最終把自己逼到了懸崖絕路。
名為持齋念佛,實則舞刀弄槍,貪財好色的那些南都和尚們,當然不會是平家武士的對手。然而,源賴政在戰死之前,曾遣多名部下手持所謂的「以仁王令旨」東下,前往東國去遊說源氏一族,尋求幫手,於是那些「保元·平治之亂」中被擊垮的河內源氏殘黨們就此蠢蠢欲動起來,並且很快在平氏統治力相對薄弱的東方燃起烽煙——第一個動手的,就是源義朝的遺子源賴朝,日後的鎌倉幕府開創者、征夷大將軍。
聽說義仲在京都肆意妄為的源賴朝大喜過望,立刻點集兵馬,于第二年的正月十一日出兵十余萬,以討伐朝敵的名義向京都殺來。義仲萬萬沒有想到這麼快就大難臨頭,只好硬著頭皮將手上僅有的五萬部隊撒開在宇治川岸,準備進行主力決戰。

俱利迦羅谷的晚鍾

當然,最要命的還是義仲在進入京都后並沒有乘勝追擊,這給了平家以喘息的機會。平氏一門逃到九州,逐步削平與之為敵的地方豪族,重新控制了九州、四國以及一部分的關西地區。閏十月一日,平家展開反攻,並在水島等幾次戰役中,利用九-九-藏-書水軍的優勢大敗木曾義仲的部隊。義仲聞報大怒,一面命令駐防部隊死守,一面率領主力離開京都,前往迎擊。
日本當時的築城技術終究是非常低劣的,所謂要塞,多靠地勢之險峻,正經的人工防禦設施很少,土木作業也並不牢固。那麼,當險峻地形遭敵突破以後,所能倚仗的,便也就只有人力了——然而平家軍中多為紈絝子弟,欠缺浴血奮戰的勇氣,又豈有不臨陣崩潰之理?

非此一門皆非人也

傳說,遮那王在鞍馬寺中,偶遇妖神鞍馬天狗,授予他兵法和武藝——這當然無可取信。還有一說,他遇見的乃是鞍馬流兵法及劍術家鬼一法眼。總之,這位源氏遺孤就這樣成長起來了,十五歲左右的時候,他大概是聽說了自家的血海深仇,或者只是為了逃避落髮而已,於是逃離鞍馬寺,雲遊四方,研修兵法武藝,尋機復讎。傳說其人身材嬌小,皮膚白皙,相貌如同漂亮的女孩一般美麗,在京都五條大橋上,他扮成美女,擊敗了攔阻旅客、為收集千把名刀而戰的惡僧武藏坊弁慶。弁慶以及其他很多在「平治之亂」后失去主家和財產的源氏殘黨,比如伊勢三郎義盛等人,就此紛紛聚攏在他的身邊。
源平兩氏爭鬥時,為了區別敵我勢力,習慣高舉不同顏色的旗幟,源氏的旗幟尚白,而平氏的旗幟尚紅。井上光盛的計策是:連夜將部隊分成七支,各帶平氏的紅旗和源氏的白旗,在橫田河原附近的山上設下埋伏。
當然,清盛為白河院的私生子,這不過是傳說罷了。清盛是忠盛的嫡子,生母當為忠盛正室,其名不傳,有可能是祗園女御之妹,故此祗園女御待清盛有如己出。或許正因為有這一層關係在,他的仕途幾乎一帆風順:十二歲即敘從五位下,任左兵衛佐;十八歲時因為跟隨父親忠盛討伐海賊有功,進為從四位下;十九歲任中務大輔;二十歲兼任肥后守,二十九歲敘正四位下,就任安藝守。「保元·平治之亂」期間和其後,他又先後擔任過播磨守、太宰大貳、參議、右衛門督等職,並最終爬上了太政大臣的高位——武士而擔任朝臣的領袖,這是前無古人的壯舉。
——以當時日本全國的人口和武士團的組織力來看,所謂十余萬兵馬肯定注滿了水分,估計也就武士三百四十名,統領步卒數千上萬而已。此後各場戰役中的數字,也都可如此看待。
七月二十四日夜半,木曾義仲的大部隊襲近京都,附近各大寺院也一起響應。平氏在派出攻打各大寺院僧兵的部隊后,幾乎連用來防守京都門戶宇治川的人馬都拿不出來。內大臣平宗盛一狠心,索性集中所有可以調集的平家部隊,擁著只有六歲的安德天皇和三種神器向九州逃去。
所謂南都,就是奈良的興福寺,所謂北嶺,就是比睿山的延歷寺。這兩寺都是日本國內勢力最為雄厚的佛教寺院,不但擁有大批的僧兵和廣闊的領地,還經常參与政治和皇室家事,在貴族中很有影響力。換個角度來看,這些所謂佛寺,和封建莊園其實毫無兩樣。
平安京為大和王朝的數百年舊都,都內的守舊勢力非常強大,而平清盛肆意妄為,為了奪取權柄不惜動用武力搞大清洗,不但未能徹底滌盡污濁,反而暗潮湧動,危機頻現。為此清盛在京中如坐針氈,於是為了確定自家的世代統治地位,力駁眾議,決定將國都遷到平氏根基牢固的福原地區去。遷都的工作從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五月開始,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但因為受到重重阻礙,甚至平氏內部也有多人反對,到了這年年末的時候,又莫名其妙地遷回了平安京。
而且賴朝很快就抱上了一條粗腿——也不知道怎麼的,他受到附近領主北條時政的青睞,時政還把長女政子嫁與賴朝為妻。這位北條時政,本是桓武平氏高望流的平直方的後裔(也有說是假冒的),是以伊豆國田方郡北條地方為據點的豪族,因此指地為氏。此人武勇過人且智謀深沉,得到周邊豪族的一致擁戴,被稱為「當國(伊豆)之豪傑」。
連武士的鎧甲都如此薄弱,那麼普通步卒的鎧甲就更為低劣無用了,而這些步卒也用不起昂貴精良的武器,扛的恐怕都是竹槍。在這種背景下,當時日本根本無法發展出步兵集群作戰,戰鬥模式還停留在野蠻時代的重視個人武力的小規模對決上面。
其實源氏之中,首先向平清盛舉起長劍的並非河內源氏,而是攝津源氏的源賴政,論輩分,算咱們前面提到過的那位多田行綱的叔祖父。「保元·平治之亂」當中,賴政每回都站對了陣營,不但官職節節攀升,並且得到平清盛的禮敬。然而,如今眼見平氏擅作妄為,甚至幽禁后白河院,千夫所指,年已七十七歲的源賴政終於憋不住了,乃欲以有限的生命,為舊傳統盡忠效死。
可惜機事不密,這位「最勝親王」很快便遭逮捕,被剝奪皇籍,賜名「源以光」,流放土佐國。治承四年(公元1180年)五月十六日,源以光在流放途中逃入園城寺,隨即源賴政親率一門郎黨入寺會合,公開掀起了反旗。
《平家物語》在講到一之谷大戰時,提到了這樣一則故事:源氏陣中,有一猛將名為熊谷次郎直實,大戰前的夜晚,他突然聽到敵陣中響起一陣優美的笛聲,凝神細聽后不禁拍案叫絕:「不想平氏陣中有如此風雅之人,大戰將發,坦然吹笛,而笛聲清澈動人,沒有絲毫渾濁紊亂的跡象。」
——這位安德天皇,乃是高倉天皇與平德子(清盛之女,其實算是天皇的阿姨)所生,治承四年(1180年)二月,受父禪位登基。
日本平安時代的戰爭模式非常刻板,裝備也很簡陋。一般情況下,軍隊由大批騎馬或步行的武士為中堅,這些武士身披華麗的大鎧或相對粗糙的胴丸,手持短柄的太刀或長柄的小長刀、薙刀等武器,先以弓箭對射,然後再衝突交鋒。跟隨在武士身邊的是他們的家來,以及從領地上臨時調集來的少量農民,都是步卒,身穿只能防護前胸的簡陋的鎧甲,光著腳,跟隨著主人衝鋒陷陣。
這位牛若(或稱牛若丸),便是源義朝第九子源義經,他在十一歲的時候也被送去京都附近的鞍馬寺帶髮修行,改名為「遮那王」。平氏萬萬沒有料到,他們的這種處置,竟然為河內源氏一族培養起一位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奇襲戰術的大師來。

紅旗和白旗

一之谷地勢險峻,面朝大海,背靠懸崖,海面上還有平家的無敵舟師巡弋。面對這構築堅固,有四萬平家部隊防守的要塞,身為一軍統帥的源范賴居然大腦一片空白,只好求助於副將義經。
出身微賤的義仲在禮儀方面也是一竅不通,說話、行事皆粗俗無禮。據說他在招待公卿們吃飯的時候,居然使用鄉下人吃飯的大蓋碗,然後將飯盛得高高的,再在上面鋪上菜,好像招待從家鄉來的窮親戚一般,這使得平日以風雅自居的公卿們極不高興,心中連番罵他:鄉巴佬!
一戰下來,平家武士幾乎全部慷慨戰死,不能作戰的婦孺大都跳海自盡,就連幼小的安德天皇也被乳母抱著,帶著三種神器中的劍和璽葬身海底。就這樣,平氏連同錦繡一般的平安朝都一同滅亡了,日本歷史邁入了長達七百年的幕政時代。
木曾義仲出擊關西后,早就不滿其所作所為的公卿們在後白河院的唆使下,立即控制了京都的駐防部隊,並且頒發院宣,宣布義仲為朝敵。得知後方大亂,身在關西的義仲立率一支偏師返京,平息了這場貴族復辟的鬧劇。在動亂中,法皇和天皇全都逃離京都,正在氣頭上的義仲索性打算自己稱帝。但是,傳說這傻瓜以為法皇要剃光頭,天皇要留茅蓋(最近幾代天皇都還是孩子,所以才要剃這種髮型),因此最終還是放棄了,自作聰明地當了個不倫不類的法皇廄舍別當(為法皇養馬的馬夫頭,義仲見有「法皇」二字,以為是很大的官)。
源賴朝本為源義朝的三男,小名「鬼武丸」。如前所述,其父義朝在「平治之亂」失敗后,逃亡關東,在尾張國為長田父子所殺。包括賴朝在內,幾個兒子全都跟隨在義朝身邊,結果長子「惡源太」源義平途中潛回京都,謀刺平清盛失敗后被處刑,次子「松田冠者」源朝長則在逃亡途中遭「落武者狩」(專門搶掠落魄武士的農民、山賊等)襲擊,重傷而死。那年賴朝年僅十三歲,被平氏追兵趕上擒獲,繩捆索綁押回六波羅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