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古代 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 五章 攝關政治和院政

古代 飛鳥時代·奈良時代·平安時代

五章 攝關政治和院政

到了天喜五年(公元1057年)七月,安倍賴時遭到被源賴義策反的同族安倍富忠的襲擊,中箭殞命,他的兩個兒子安倍貞任和安倍宗任代掌其兵,繼續與官軍相抗衡。源賴義乘勝追擊,結果在「黃海之戰」中以兩千對四千,吃了個大敗仗,最終僅與長男義家等七騎落荒而逃。無奈之下,源賴義一方面召集關東、東海、畿內各地的源氏族人北上增援,一方面就近向出羽國仙北郡的俘囚長清原光賴求救。
正巧這個時候,傳來了平將門造反的消息,平安京內亂作一團。藤原純友抓住這個大好機會,突然統率千艘戰船發動叛亂,襲擊淡路、贊岐兩國的國司衙門。朝廷下旨討伐,他向西退卻,進入九州的筑前國,襲擊並佔據了太宰府官廳。
「前九年之役」就此落下帷幕——其實從源賴義就任陸奧守,直到安倍貞任被殺,前後經過了整整十二年。原本史書上的稱呼便是「奧州十二年合戰」,後來《保元物語》《太平記》等書中卻寫作「前九年之役」,逐漸成為通稱。
從天武朝開始,朝廷就將《金光明經》等佛經頒發各地,教臣民誦讀,後來更在各地修建丈六的釋迦牟尼佛像和七層寶塔。到了天平十三年(公元741年)三月,聖武天皇下詔,要各國都建造「國分寺」和「國分尼寺」,也就是朝廷明令在各行政區域內建造官修寺院。統轄各地國分寺的總寺院是東大寺,統轄各地國分尼寺的總寺院是大和法華寺,都在都城附近。
藤原元方在失望中病逝了,其後不久,廣平皇子和祐姬皇妃也相繼死去。因為這個緣故,那段時間內皇宮中發生的所有不幸事件,都被看作是元方母女祖孫的怨魂在作祟。尤其是天德四年(公元960年)內里大火,燒了整整一夜,宮室化為灰燼,世代傳承的珍寶大多被毀(甚至連三神器也可能在這場大火中被燒毀了,又換成了新一代的西貝貨)——平安朝真是個鬼怪多、怨魂多的朝代。
延久四年(公元1072年),后三條天皇退位,在位僅僅四年。他傳位給夫人(天皇妃,高於女御)藤原茂子所生的貞仁親王,即白河天皇。白河天皇的中宮,乃是藤原家族的賢子,但賢子並未生男,后三條上皇就指定天皇異母弟、自己與女御源基子所生的實仁親王為東宮,並且約定等實仁親王繼位后,再立其同母弟輔仁親王為儲君。在上皇的如意算盤裡,經過一個很短時間的過渡,就會有接連兩代天皇都跟藤原氏沒有關係啦。
武士階層在公元9世紀中期產生時,存在著高、低兩端:低端為地方莊園的庄官及庄官集結起來的戰鬥集團;高端武士就是源、平等軍事貴族,他們本身擁有莊園,並且多次受朝廷詔令平定邊遠地區的叛亂,或者遠征蝦夷,實力逐漸膨脹。最終這高、低兩端結合為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組織結構(家族形式的層級武士團),以及與公卿之腐朽奢靡不同的節儉、武勇的風尚。當時社會上可以說形成了四個大的權力集團,即在中央有正冉冉上升的院、逐漸江河日下的藤原氏,在地方上有以源氏或平氏為其實際領袖或精神領袖的武士集團。

承平、天慶之亂

但是也有一種說法,即朝廷所頒「官符」,並非是討伐平將門的,而是將門的後台老板藤原忠平授意,下令討伐平良兼的。
拉回來再說那位征東的將軍藤原忠文,他手裡根本沒有多少兵馬,於是只得求助於地方豪族,召來了平將門的死對頭、堂兄弟、常陸大掾平貞盛和下野押領使藤原秀鄉。
最早傳入日本的是三論宗和成實宗,其後為法相宗、俱舍宗和華嚴宗,唐僧鑒真還傳來了戒律宗。到了平安時代,政權逐漸轉移到藤原氏的手中,佛教勢力略有下降。在這個時代興盛起來的,主要是傳教大師最澄的天台宗和弘法大師空海的真言宗,前者以平安京東寺為中心,後者以比睿山延歷寺為中心(俗稱「北嶺」),與被稱為「南都佛教」的舊奈良諸宗派相對立。
安倍氏就此覆滅,然而最大的贏家既不是朝廷,也不是河內源氏,卻是匆忙趕來助戰,並最終底定勝局的清原氏。戰後,源賴義轉任伊豫守,離開了東北,清原武則卻被朝廷補任為從五位下鎮守府將軍,還把原本安倍氏控制的奧六郡交給他管理。就此,清原氏成為雄踞奧、羽兩國的龐大勢力,為新一輪戰事埋下了伏筆……
就此,朝廷中形成了「后白河院政派」和「二條親政派」兩大敵對集團。
這種耗時長久的拉鋸戰,使豐沃的關東地區處處燃起戰火,百姓流離失散。可笑的是,面對如此亂局,京都那些飽食終日、腐朽透頂的公卿們根本就懶得搭理。直到平貞盛看清短期內無法取勝的時局,他輕騎上京,才終於在當年十一月請得了討伐平將門的「官符」。
佛教於公元6世紀時傳入日本,經過崇佛、排佛兩派的殊死拚鬥,最終在這座島國上站穩了腳跟。逐漸地,再也沒有什麼「國神」和「蕃神」的區別,神佛緊密地合為了一體。為了便於統治,日本朝廷一直宣揚天皇乃是天孫後裔,具有神性,原始的諸神崇拜在社會政治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正因為如此,與諸神崇拜結合為一的佛教,也無可避免地要對社會政治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日本有學者認為奈良朝的佛教乃是現世佛教,是政治佛教。
其實從奈良時代起,日本就開始了造神運動,說天皇家族乃是天照大神的傳人,是所謂「天孫後裔」,天皇是神,普通人是不能覬覦全日本君王的寶座的。不過巧在平將門也是天皇的後裔,所以他才自以為名正言順地僭號建國,自己也來過一把天皇癮。
當然,還不得不說,源賴信背後有座大靠山,那也是他勢力膨脹、家族繁盛的重要原因——他的恩主,本為「七日關白」藤原道兼,道兼死後,他轉投「攝政即天子」的藤原道長。藤原道長麾下有四位勇猛善戰的武士團首領,即源賴信、平維衡(平貞盛三子)、平致賴(平良兼之孫)和藤原保昌(藤原南家巨勢磨流),世稱「道長四天王」。
不過院政之於攝關政治,只是換湯不換藥而已,它可以解決藤原氏擅權的問題,卻根本無法解決當時日益嚴重的種種社會矛盾。此後「院」也就是把持朝政的上皇或法皇代替藤原氏成為日本最大的莊園主,對百姓的剝削卻一如既往,毫無緩和跡象。
關東地區這些大大小小的武士團里,人人心中都充滿著對朝廷的怨氣——我們辛辛苦苦從莊園中收上稅來,結果被公卿們拿去花天酒地;我們在地方上也是一呼百應的人物,可是在公卿們看來,卻只是他們的看門狗而已。因而一見素有威名的平忠常跟國司懟上了,周邊大小武士團莫不歡欣鼓舞,紛紛倒戈來投,忠常因此很快就控制住了上總、下總、安房三國。
可是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總會爆發,到了賓士元年(公元1159年)十二月,平清盛一時離開京城,前往熊野參拜,就此給了反信西派一個大好機會。九日深夜,藤原信賴和源義朝率軍突襲三條殿,先控制住了后白河院和二條天皇,然後即發布追討信西一門的敕旨。信西諸子(包括平清盛的女婿藤原成憲)全都被捕,信西在逃亡過程中無奈自殺,其首級為親政派的源光保所得,運回京中示眾。
其實在將近一個世紀之前,后三條天皇就已經做過類似的努力了,他重用反攝關派的朝臣源經長、學者大江匡房等人,頒布《莊園整理令》,設置記錄所(全稱「記錄莊園契券所」)實際負責此事,意圖奪回經濟大權。如今後白河天皇照貓畫虎,重開記錄所,由大納言三條公教擔任長官,負責調查、整頓各地莊園,並裁斷莊園間的糾紛、訴訟。然而,三條公教不過是個挂名的長官罷了,真正實權都掌握在信西手中。
藤原忠平歿于天歷三年(公元949年)。如前所述,村上天皇不再設置關白,但也不可能一腳就踢開藤原北家,因此就任命忠平長子藤原實賴為左大臣、次子藤原師輔(安子皇后之父,村上天皇的老丈人)為右大臣,協理朝政。
就這麼的,太太平平來到了天喜四年(公元1056年),眼瞧著源賴義任期將滿,可是就在這年二月,突然發生了謎一般的「阿久利川事件」——源賴義出行宿營于阿久利川側畔的時候,突然得到稟報,其部下藤原光貞、元貞兄弟遭人夜襲,人員損傷很大。於是賴義召來藤原兄弟詢問,藤原光貞一口咬定說:「從前安倍貞任(安倍賴時的嫡子,日本所謂嫡子,單指嫡出的長子)曾經想娶我的妹妹為妻,我因其為卑賤之族而拒絕了,這回一定是貞任的報復!」
東方的叛亂平息了,平安朝廷緩出手來,再派大軍討伐西方的藤原純友。翌年,官軍在博多登陸,殺入九州,藤原純友逃往老巢日振島,被伊予國警固使橘遠保所殺。至此,持續整整六年的「承平、天慶之亂」才算是終於平息了。
因為平安朝的「怨靈」一撥跟著一撥,所以陰陽寮的許可權也日益增強。陰陽頭本為從五位下,按規矩是不能上殿奏事的,自平安中期以後卻獲特准上殿——擁有這種特權的官員,俗稱「地下官人」。
前面說過,大和王朝是由日本各地的古老氏族結合而成的鬆散國家,各氏族都有自己的原始信仰,有一大堆各種氏神,后因統一的需要,這些神全都被納入了官方承認的神靈體系,故此才有了所謂的「八百萬諸神」。其實中國上古時代的情況也很近似,但周朝以禮治國,重人事而輕鬼神,政權的迷信色彩才逐漸淡化。日本不同,沒有經過長時間的積淀,在學習了大陸文化后瞬間華麗轉身,留下了太多的古代糟粕,迷信思想始終濃厚,各路神仙鬼怪那是層出不窮啊。
平清盛本人,作為一名武士,卻得授從三位參議的朝廷高官,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日本人喜歡將自己的官位對應唐朝的官位,很多官職都有唐名,參議的唐名是宰相或相國,從此清盛就被人尊稱為「平相國」。兩次平亂全都有份,平清盛功勞顯赫,威風八面,后白河院一開始更為寵信清盛,繼續利用他來鞏固自己的院政,後來感覺不對,想要收手,卻已經來不及了……
安倍氏隨著勢力膨脹,對於朝廷的貢賦日益懈怠、拖欠,國司對此自然不能不聞不問。於是永承六年(公元1051年),陸奧守藤原登任親率數千兵馬挺進奧六郡,打算懲戒安倍氏——戰爭便由此而爆發。最終雙方在一個名叫「鬼切部」的地方展開激戰,藤原登任大敗,倉皇逃歸京城。
藤原信賴真是太疏忽大意了,據說源義朝聽聞此訊,破口大罵他是「日本第一糊塗蛋(不覺人)」。
順便提一句,源義家的弟弟新羅三郎義光本在京城擔任左兵衛尉之職,聽說哥哥在奧州一度陷入苦戰,就拋官棄職前往相助——義光就是此後威名赫赫的甲斐武田氏的始祖。

番外篇 日本佛教的興衰

天長二年(公元825年),桓武天皇的孫子高棟王被降九*九*藏*書籍為臣,賜以平氏,是為平高棟,開創桓武平氏高棟流。到了寬平元年(公元889年),高棟王的侄子高望王(高見王之子)也被降籍賜氏,是為平高望,開創桓武平氏高望流。當時平高望被任命為從五位下上總介,離開繁華的京都,來到廣袤的關東平原就職。
然而可憐的是,源氏雖然戰勝,想要徹底控制東北的企圖卻再次落敗——朝廷認為清原家衡並無反叛的行為,此乃源義家的私鬥,不肯予以賞賜,不久后更解除其陸奧守的職務,清原清衡得以徹底佔據了奧六郡。此後,清衡恢復藤原舊姓,開創了延續一百多年的半獨立的奧州藤原氏王國。源義家表面上看起來是偷雞不成還蝕把米,寸土未得,還被迫要傾盡家財,賞賜前來助陣的關東武士,然而有所失必有所得,經此一役,他武名大盛,並因賞賜而更加收攏了關東武士之心。
源氏從源賴信開始,在關東地區站穩了腳跟之後,隨即又洶湧地朝向東北地區擴張,其契機,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
藤原兼家死後,傳位長子藤原道隆,道隆之女定子為一條天皇皇后,為此,一條天皇自然寵信自家大舅子、道隆長子伊周。長德元年(公元995年)四月,平安京流傳起了一種名為「赤斑瘡」的傳染病,大群公卿染病去世,其中也包括關白、國丈藤原道隆。道隆臨終前,向天皇推舉伊周繼任關白之職,然而朝中反對伊周之人實在太多,一條天皇無奈之下,只好暫且任命道隆三弟道兼為關白。
村上天皇集權的努力收效甚微。皇后安子本是藤原忠平的孫女、右大臣藤原師輔的女兒,性格剛烈,經常插手朝政。雖然就日本傳統來說,皇后干政並不算多稀奇的事情,然而這位皇後背后還矗立著龐大的藤原北家呢,村上天皇縱容安子所為,等於開門揖盜,讓藤原北家的勢力得以捲土重來。
安排好這一切后,后三條上皇終於安心地咽了氣,年僅四十歲。再說白河天皇上台後不久,藤原賴通、教通兄弟就相繼去世了,由賴通的長子藤原師實出任關白。不過後三條上皇的夢想也落了空,藤原賢子竟然冷不防地生下了一個兒子,是為善仁親王,而與其相對,東宮實仁親王卻因病辭世。於是在永保三年(公元1084年),白河天皇退位,他一腳踢開異母兄弟輔仁親王,把年僅八歲的親兒子善仁親王扶上了寶座,是為堀河天皇。
隨著莊園制的產生,武士階層逐漸邁上歷史舞台,藤原氏的攝關政治和退位天皇的院政,不過是朝廷權柄的迴光返照而已。
賀茂川之水,屬於淀川水系,流經平安京東門外,這條河流見天兒泛濫,一不小心,連整個京城都要給泡成了澤國,腐朽的朝廷竟然拿這近在咫尺的水患一點兒招都沒有。雙六就是從中國傳入的棋類遊戲「雙陸」,據說白河上皇喜歡雙六,可是運氣不好,屢戰屢敗。「山法師」主要指的是比睿山延歷寺中那些強橫凶頑的和尚,他們動不動就把附近日吉山王社的神像抬出來(當時神道、佛教已部分合流),扛上平安京去向朝廷提起強訴,朝廷每每不敢不允。
為了收拾奧州(陸奧國的簡稱)的亂局,朝廷起用威名素著的河內源氏大家長、源賴信之子源賴義繼任陸奧守,于翌年抵達東北。對於源賴義的到來,安倍賴良心懷警懼,但表面上卻顯得極為恭順,他甚至因為自己的名字與賴義讀音相同(yoriyoshi),而特意改名為安倍賴時——這隻大老虎咱惹不起,還是順著捋捋他的毛,安安穩穩等他任滿離去再說吧。
經過此亂,后白河院政派四根台柱倒了三根——信西、藤原信賴、源義朝——光剩下一個平清盛,等於覆滅了。二條親政派還想趁機抬頭,但在後白河院的授意下,清盛很快便逮捕了藤原經宗、藤原惟方等人,流放遠國。源氏勢力幾乎被一掃而空,平家獲得恩賞,領國從五國擴展為七國。
當時藤原北家最有資格出任關白的是藤原兼通及其三弟兼家,兩人爭鬥得相當激烈。然而兼通搶先一步,據說他搞到了已故安子太后(是他的妹妹)的手諭,要求本家兄弟繼承關白之位必須按照長幼順序。於是圓融天皇就封藤原兼通為太政大臣、關白,朝政悉以委之。
最後在日本興盛起來的,是凈土宗、禪宗、日蓮宗等宗派,那已經是公元12世紀以後的事情,公家政權即將讓位於武家政權了。
美福門院即藤原得子,乃是鳥羽院的皇后、近衛天皇之母,收了現任東宮守仁親王(后白河天皇之子)為養子。鳥羽院駕崩后,名下莊園全都傳給了守仁親王——這信西哪兒敢去整理啊?就此,以美福門院為中心,不滿新政的權貴們逐漸聚攏到了一起,后白河天皇被迫向他們妥協,傳位給守仁親王——即二條天皇——自己退到幕後去搞院政。
不過若因此說后三條上皇架空藤原氏的努力完全沒能產生效果,也是不對的,在他的時代,天皇終究收回了一部分權力,藤原氏攝關政治有所萎縮,這一點又深刻地影響了其後的白河朝——「院政」便由此發端。
不過短短半天時間,崇德上皇一方就大敗虧輸,藤原賴長被流矢射死(一說自殺),平忠正、源為義等人先後被殺或被俘。崇德上皇逃到仁和寺躲避,被天皇方搜出來,遠遠地流放到四國的贊岐去了。此次事件,史稱「保元之亂」,它標志著新興武士階層不但在地方上耀武揚威,甚至已經把勢力延伸到了朝廷內部,公開插手皇室糾紛。公家執政的時代就要結束,武家掌權的時代即將到來。
其實安倍晴明本身的事迹並不突出,大多來自後世附會。那麼為什麼不附會到別人身上,卻都附會到他身上去呢?這要歸功於他「學閥」的身份,他的後裔也即安倍氏土御門家族,從公元13世紀到19世紀,整整六百年間,一直牢牢地把持著陰陽寮的實權。
在親政派幹將藤原經宗和藤原惟方(二條天皇之舅和乳兄弟)的謀劃下,二十五日夜,后白河院逃出了仁和寺,翌日午前,二條天皇也逃出內里,前往平清盛的六波羅府——據說這爺兒倆都是男扮女裝混出軟禁地的。隨即包括前關白藤原忠通、現關白藤原基實父子在內,大批公卿也加入清盛陣營,即于當日下達了對藤原信賴和源義朝的討伐令。
有人說這「天下三不如意」,乃是白河上皇的自嘲,但其實正好相反,不是自嘲,反是炫耀。賀茂川的水患,指的是天災;雙六之賽,指的是運數;強訴的山法師,指的是神意。白河上皇的意思是,只有天災、運數和神意我控制不了,其餘人事,則盡在本人的掌握之中!

藤氏長者

藤原兼家死後,其子藤原道隆就任攝政和關白,道隆死後,換上了他的弟弟道兼。一條天皇在位二十六年,諸事都不關心,「垂拱而治」,竟被讚譽為是「寬弘之聖主」——其實他的處境和張居正執政時期的萬曆皇帝差相彷彿,只不過沒有當俘虜的糟糕下場而已。寬弘八年(公元1011年),一條天皇退位,居貞親王繼任為三條天皇,立一條天皇之子敦成親王為東宮。
商議之中,突然站起一員驍將來,建議說,咱們必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擊內里,方可獲勝,若其不然——「吾兄必來夜襲也!」藤原賴長一瞧,此人非他,原來是源為義之子,人稱「鎮西八郎」的源為朝。
年表
天皇年號具體年份事件
朱雀承平935年平將門之亂開始
936年藤原純友之亂開始
天慶939年平將門割據關東,自稱「新皇」
940年藤原秀鄉、平貞盛受命討伐平將門
941年橘遠保誅殺藤原純友
村上康保967年頒發《延喜式》
冷泉安和969年安和之變
圓融貞元977年藤原兼通左遷其弟兼家,將關白之位讓與藤原賴忠
花山寬和985年僧侶源信撰成《往生要集》
986年藤原兼家用計使花山天皇退位,出家花山寺
一條正歷993年追贈菅原道真為太政大臣
長德996年長德之變,藤原伊周被貶
長保1000年以藤原遵子為皇太后、藤原定子為皇后,藤原彰子為中宮
三條長和1015年藤原道長擔任攝政
后一條萬壽1027年藤原道長歿
長元1028年平忠常之亂
1031年源賴信平定忠常之亂
后朱雀長久1042年延歷寺僧徒因園城寺設立戒壇事,攻焚園城寺圓滿院
寬德1044年頒布《莊園整理令》
后冷泉永承1051年鬼切部之戰,前九年之役開始
天喜1054年源賴義借口部下遭到攻擊,進討安倍賴時
1055年再頒《莊園整理令》
1057年安倍賴時戰死,其子貞任等代領其兵
1062年安倍貞任被俘殺,前九年之役結束
治歷1065年再頒《莊園整理令》
后三條延久1069年再頒《莊園整理令》
1072年制定新的度量衡,史稱「延久的宣枡」
白河應徳1085年奧州清原氏一族內訌,后三年之役開始
堀河1086年白河上皇在院廳聽政,院政開始
寬治1087年源義家討平藤原家衡,后三年之役結束
康和1099年再頒《莊園整理令》
鳥羽天永1111年設置記錄莊園券契所
崇德大治1127年再頒《莊園整理令》
1129年平忠盛追剿山陽道、南海道的海賊
近衛久安1146年平清盛就任正四位下安藝守
后白河保元1156年保元之亂
二條賓士1159年平治之亂
1160年平治之亂結束,源義朝被殺,源賴朝被流放伊豆國
九-九-藏-書
於是到了長元三年(公元1030年)九月,朝廷終於採納了藤原實資的建議,召回平直方,把源賴信給撒了出去。
藤原兼家當然沒把寶都押在圓融天皇一人身上,對於那位神經兮兮的冷泉天皇,他也送了個女兒超子過去,生下了居貞親王,也就是花山天皇的弟弟。一條天皇才登基,他就立居貞親王為東宮,同時還把另外一個女兒綏子送去做了東宮妃。綏子既是東宮的正妻,也是東宮的姑母……反正日本人不在乎輩分,當然藤原兼家更不在乎,他要的只是和皇室親上加親,使其外戚、攝政的權力更為穩固而已。
這決定性的一箭來源不明,一說是平貞盛所射,一說是藤原秀鄉之子藤原千常所射。總之,平將門既死,士卒星散,戰局就此底定,「新皇」的黨羽陸續伏誅,「新皇」的首級也被砍了下來,送到京城示眾。
這兩個最高貴的武士家族,其發展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回歸京都的平氏開始與院政相結合,成為院用來對抗攝關家的強有力武器。白河院就從伊勢平氏中選拔武士守衛自己的御所,因為這些武士主要駐紮在御所北側,故稱「北面武士」。而源氏則在地方上尤其是關東地區擴展勢力,大量關東地區的名主把土地從寄進給藤原氏轉為寄進給源氏,這種風潮盛極一時,乃至朝廷曾一度明詔禁止。

道長四天王

然而戰場上刀槍無眼,任何一個小小的疏忽都會要了將領的性命,平將門也是如此,他正衝殺在第一線,眼看就要逼到平貞盛面前的時候,突然身中流矢,從馬背上栽了下來,就此魂歸極樂——年僅三十九歲。
日本古代的行政區劃「國」,又稱為「州」,共分四個等級,即大國、上國、中國和下國。大國的太守按規定要由親王兼領,所以並不常設,太守的佐官「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地方長官——上總國正是如此。故而平高望既已降為臣籍,只能擔任上總介,而不能就任上總守,但卻是上總國內實際上的最高軍政長官。
總之,戰爭就此爆發,源賴義首先拿自己的部下開刀——他麾下的平永衡本是安倍賴時的女婿,賴義懷疑他內通岳丈,將其斬首。可是賴義疏忽了另一名部下、同為安倍賴時女婿的藤原經清,經清看到連襟無罪被戮,不禁惡向膽邊生,轉身就真去投了安倍氏。善戰的藤原經清之倒戈,給了源賴義相當沉重的打擊。
首先,平將門與源護之子源扶、源隆、源繁發生武裝衝突,平國香親率兵馬來救舅子們,結果大敗,兩家莊園都被燒毀,哥兒四個全都身首異處。源護又是悲痛,又是惱怒,煽動另一個女婿平良正發兵攻擊其侄平將門,卻又再遭敗績。平良正被迫搬出了次兄平良兼和侄兒平貞盛(平國香之子),可是就連三人聯手,也根本打不過平將門。
不管究竟是討伐誰人的「官符」,總之朝廷也就是表個態而已,並沒有調動兵馬,更未實際參与關東的動亂。動亂就此愈燃愈熾,不久后,平將門又摻和進了武藏國權守興世王和武藏介源經基(清和源氏之祖)之間,以及常陸介藤原維幾和常陸國住人(地方豪族)藤原玄明之間的紛爭,就此逐漸將勢力擴散至整個關東地區。天慶二年(公元939年)十二月,日益驕狂的平將門竟聽信巫女所言,公然在下總國的猿島郡內掀起反旗,自稱「新皇」,宣布關東八國從此獨立。
最終,后一條天皇任命了兩位追討使,一個是平直方,另一個是檢非違使、左衛門少志中原成道——源賴信暫且給掛起來不用。二將選擇吉日,誓師出征,上上下下,總共兩百來人——由此可見,朝廷實在拿不出什麼武力來了,這兵嘛,都得一路上現招各地武士團從征。
這位藤原隆家就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紈絝小子。且說藤原伊周跟故太政大臣藤原為光(藤原師輔的九男)的第三個女兒苟且私通——在理論上,她算是他的堂姑姑——而花山法皇則跟為光的第四個女兒不清不楚。某次伊周夜訪情人,見到了法皇的御駕,懷疑是情人瞞著自己又找了別的男人(姐妹二人共居一宅),氣哼哼地回了家,就跟兄弟隆家抱怨。藤原隆家心說這又是誰啊?除了五叔,還有誰敢跟咱們兄弟作對啊?哥哥你把這事兒交給我來解決吧!轉身就命人去襲擊法皇御駕,打鬥過程中,一支羽箭無巧不巧,射穿了花山法皇的袖子。
平將門之亂所以會鬧出如此的軒然大|波,並非偶然事件。一方面,新興武士勢力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從那些他們所看不起的只知遊玩、吟詩卻無實際本領,腐朽到了極點的公卿手中,把政權搶奪過來;另一方面,百姓們也不滿平安朝日益衰弱的統治,想要使社會結構有所變革。平將門部分順應了這一時勢,加上他自己武力過人,英勇善戰,這才縱橫關東,屢屢取勝。

前九年之役

這位源賴信,祖父便是清和源氏的始祖、六孫王源經基,其父源滿仲,根據地在攝津國內。源賴信為滿仲三男,受領河內國石川郡,為河內源氏的初祖。理論上來說,他是撿了個大便宜,因為經過長年戰亂,房總三國已經滿目焦土,平忠常的軍力亦疲憊得再難一戰了,所以源賴信勢如破竹,很快就迫使平忠常出家、降伏。
藤原兼家雖然遭到暗算,可是並不氣餒,因為他手中還緊捏著一張王牌呢。兼通兄弟幾人,包括賴忠在內,都先後把女兒送進宮裡做圓融天皇的嬪妃,可是只有兼家的女兒詮子生下男孩,封為懷仁親王。於是藤原兼通一死,藤原兼家立刻捲土重來,很快升任右大臣。後來圓融天皇讓位給東宮師貞親王,也就是花山天皇,花山天皇在位僅兩年,就在藤原兼家的謀劃下被騙出宮去落髮為僧,傳位給兼家的外孫懷仁親王。懷仁親王即一條天皇,繼位時年僅七歲,於是藤原兼家終於一償多年夙願,以天皇外祖父的身份,堂而皇之登上了攝政的寶座。
后一條天皇去世后,傳位於東宮敦良親王,也就是藤原道長的外孫,是為後朱雀天皇。后朱雀天皇在位十年,讓位給東宮親仁親王,就是后冷泉天皇。后冷泉天皇立尊仁親王為東宮。
攝關和院,就此走到了他們的終點,新的武士的時代揭開了序幕。
村上天皇之後是冷泉天皇,藤原實賴趁機復興了攝關政治,就任關白。「安和之變」后不久,冷泉天皇就退了位,以他的精神狀態來看,應該不是主動退位的。其弟守平親王登上寶座,是為圓融天皇。圓融天皇元服前,擔任攝政一職執掌朝綱的乃是藤原實賴以及其侄藤原伊尹(藤原師輔的長子),等到天皇成年以後,恰巧實賴兄弟和伊尹都陸續辭世了,關白一職就落到了藤原師輔的次子藤原兼通手中。
所謂「院政」,這個「院」是指退位天皇(上皇或法皇)所居之處,那麼院政的意思,就是政出退位天皇。我們知道,大和王朝歷代,讓位的天皇非常多,產生了巨量的上皇或者法皇,而按照律令,退位天皇與在位天皇擁有同樣高的地位和同樣強的權力。在這一前提下,當天皇年幼不能理事,必須由人監護的時候,退位天皇就天然可以監護人的身份掌握權柄。
平良將去世后,平將門回到了關東地區,他不斷擴充領地,甚至不惜和親伯父平國香、平良兼刀兵相見。承平五年(公元935年)二月,戰爭正式爆發,史稱「平將門之亂」。
清原光賴也是一方土豪,久有染指奧州之心,得到源賴義的來信大喜,即派其弟清原武則率師增援。就這樣,官軍兵力很快膨脹到了一萬餘人,安倍氏寡不敵眾,節節敗退,終於在康平五年(公元1062年)九月戰敗。據說安倍貞任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在身負重傷以後被官軍所擒,被人用大盾牌抬著來到源賴義的面前。賴義即刻下令將其處死,割下首級來向朝廷報捷。
在「前九年九*九*藏*書之役」中,源賴義因為準備得不充分,想要在陸奧國內擴展勢力,卻最終失敗了,白白便宜了出羽的清原家,想必他心中是很不甘的吧。不過機會還多得是,一眨眼就到了永保三年(公元1083年),源賴義之子、人稱「八幡太郎」的源義家被任命為陸奧守,再次來到東北地區,正好趕上清原氏的內亂。
且說朱雀天皇本是醍醐天皇與藤原經基的女兒穩子所生,據說因為害怕再被菅原道真的怨魂索了命去——有保明皇子和慶賴王的先例在那裡擺著呢——從一生下來就被圈在拉門和帳幔中,直到三歲時才第一次出來見人。這樣養大的孩子身體當然不會好,他登基以後基本上無力治國,朝政一直掌握在舅舅藤原忠平手中。到了天慶九年(公元946年),也就是藤原純友被斬首后的第五年,眼看二十一歲的天皇僅生了一個皇女,並且很難再生皇子了,其母藤原穩子就勒令他退位,把寶座傳給弟弟成明皇子,即村上天皇。
源賴義聞言,大為惱怒,就此上奏說安倍氏謀反,從而請得了討伐的敕旨——這很可能是賴義想要真正控制東北地區的借口,雖然有藤原說貞(光貞、元貞之父)等反安倍氏官員的陰謀說,但從賴義根本不接受安倍氏的解釋來看,他的立場和用心就已經很明確了。
日本古代,戰馬缺乏,馬種低劣,很難說曾經有過真正意義上的騎兵軍團,一般情況下都是由核心的騎馬武士加上步行跟隨的郎黨組建為軍隊,各種史料上記載多少多少騎,往往連這些步行郎黨都一併計算在內——騎兵獨立成軍是近代的事情。不過正因為如此,平將門所部戰馬數量最多,質量最好,雖然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騎兵軍團,也足以傲視天下了。
敦成親王本是藤原兼家之子、道兼之弟藤原道長的外孫,道長為了登上攝政之位,多次逼迫三條天皇退位。正好三條天皇患有嚴重的眼疾,幾近失明,於是在位僅五年就下了台,敦成親王繼位,史稱后一條天皇。后一條天皇年僅九歲,外祖父藤原道長名正言順地登上攝政寶座。
藤原兼家吃了個啞巴虧,只好暫時隱忍,等待哥哥去世或者失勢的一天。然而藤原兼通似乎恨透了敢和自己爭權的弟弟,他在貞元二年(公元977年)去世,臨終前竟然找個借口把弟弟兼家從右近衛大將(從三位)的高位上扯了下來,左遷為治部卿(正四位下),同時把關白的位置讓給了堂兄藤原賴忠(藤原實賴的次子)。
這場叛亂沉重打擊了舊貴族的勢力,使地方武士集團的力量得到加強。大亂雖然平息,各地小亂依舊不斷,比如天歷九年(公元955年)駿河介橘忠干被領民所殺,安和元年(公元968年)藤原千常在信濃國鬧事等等,平安朝廷就在這些大大小小的亂子中逐漸走向末日。其實藤原氏的「攝關政治」對於平安朝來說,只是一段可憐的迴光返照而已。
就這樣,天皇徹底被架空了,皇室威信日墮,據說宮殿朽敗無人修繕,妖狐肆虐無計禳除,盜賊劫掠也無法捕拿……寬弘二年(公元1005年),內里再次發生大火,神鏡也被燒損,朝廷只得改鑄一個,並派遣使臣前往伊勢神宮謝罪。
村上天皇頗想有一番作為,於是在舅舅藤原忠平和母后穩子先後辭世后,他不再任命關白,想將權力重新抓回到皇族手中。同時,他還實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想要挽救衰敗的朝局。後世稱醍醐天皇和村上天皇統治的時期為「延喜、天歷之治」,然而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所謂的改革收效甚微,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一段太平盛世。
定子皇后正當孕期,聞訊大驚,為表抗議,竟然落髮出家去了。雖說一條天皇好說歹說,終於把她給接回宮來,但最終也沒有赦免她兩個哥哥的罪過,而且天皇轉過頭去,就又寵幸起了藤原道長之女、女御彰子,甚至稱彰子為「中宮」,跟「皇後宮」定子兩宮並重——等於一帝二后。於是靠著姐姐詮子和閨女彰子相助,藤原道長的權勢愈加顯赫。數年後定子去世,彰子獨后,宣告了藤原伊周、隆家兄弟的政治生命徹底結束。
照理說,真衡既死,就該傳位給養子成衡,然而奇怪的是,清原成衡就此消失在了歷史的舞台上——一說他在其後不久也戰死了,另一說,是被妻兄源義家「保護」了起來。總之,居心叵測的源義家主持了清原氏在奧州的家業(奧六郡)分割,把富饒的南三郡封給根本沒有清原氏血脈的清衡,寒冷的北三郡封給清原嫡派的家衡,刻意引發兩人之間的矛盾。
時光如同流水,眨眼間后冷泉天皇登基已經二十四年了,藤原一族還沒拿出應對方法來,天皇就先駕了崩。尊仁親王順理成章登上天皇寶座,即后三條天皇。藤原賴通灰心喪氣之下,就把關白之位讓給兄弟教通,自己退居二線。
那麼,平將門究竟為什麼向伯父們舉刀相向呢?說法有很多,其中一種是說隨著長子繼承製度的逐步確立,身為長男的平國香獨斷專行地分配兄弟們的領地,引發侄兒將門的不滿。另一說,平將門與常陸國真壁郡豪族源護產生領土糾紛,而源護的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平國香、平良兼,以及將門的另一位叔父平良正,結果在裁斷糾紛中,叔伯們不幫侄子,反而幫老丈人,使得將門怒火中燒。總而言之,一切矛盾皆因土地而生。

白狐公子

平將門初戰失利,退到下總國幸島郡北山上。平貞盛等人緊追猛打,於二月十四日趕上將門,雙方展開最後的決戰。平將門勇猛無比,他麾下的騎馬武士更是以一當十,雖然面對近十倍於己的敵人,依舊悍斗不退,貞盛軍一度處在崩潰的邊緣。
於是后一條天皇登基后,就按照習慣,立三條上皇的兒子敦明親王為東宮。然而敦明親王沒有藤原道長的血統,這使道長感覺隱含著危機,於是千方百計地逼迫敦明親王,終於使其辭去東宮之位,改立敦良親王為東宮。敦良親王是后一條天皇的同母兄弟,也就是說,他們的母親同為藤原道長的女兒彰子——慣例被打破了,冷泉天皇的後裔就此被排除在皇統之外。
事後,藤原信賴掌控了朝政,大肆加封源氏一門。源義朝的長男,人稱「鎌倉惡源太」的源義平提出,應當派兵埋伏在平清盛的歸路上,將其斬殺,但被信賴給拒絕了——信賴跟清盛也是親家,他希望親家可以看清形勢,放棄已經滅亡的信西一門,一心一意扶保自己。
東北地區打生打死,京城之中則是醉生夢死——白河院一直不肯放下權柄,歷經堀河、鳥羽、崇德三朝,院政時間竟然長達四十一年之久。到了大治四年(公元1129年),白河院終於咽氣,鳥羽上皇立刻也跳出來行使院權。然而院政時代中,藤原氏攝政、關白的勢力並沒有被徹底架空,他們保著天皇,雖然略矮一頭,也基本上和院行使著雙頭政治,因而導致局勢更為混亂。
源氏原本是服侍攝關家的「京侍」,後來清和源氏的源賴信平定「平忠常之亂」,趁機攫取了平氏在關東的勢力,繼而還妄圖利用「前九年之役」和「后三年之役」,把影響力進一步擴展到東北地區。就這樣,源、平兩氏的勢力來了個大掉個兒。
藤原純友本是從七位下伊豫國掾(軍政副官,低於守、介),受命征討出沒于瀨戶內海的海賊。然而海賊的產生並非偶然現象,本來就是地方豪族反對朝廷橫徵暴斂的自發行動,藤原純友為了剿滅海賊,自然必須依靠這些地方豪族,不得不跟賊人商量捉賊,捉著捉著,也就上了賊船了。
桓武平氏就此在關東諸國開枝散葉,組建和兼并各地武士團,逐漸膨脹起來。平高望的長子平國香出任常陸大掾,主要勢力在常陸國內;次子平良兼繼承了上總介之職,主要勢力在上總國內;三子平良將則控制了下總國豐田、猿島二郡,而他的兒子,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叛賊」平將門。
然而他料想不到的是,最終禍起蕭牆——據說源起家中長老吉彥秀武和清原成衡之間的偶然衝突,清原真衡為此發兵討伐吉彥秀武,秀武就向清原清衡、家衡兩位公子密使請援。清衡、家衡乃是同母兄弟,都有安倍氏的血脈,原本想著主家並無嫡子,那就應該兄終弟及,這族長之位得是家衡的呀,誰料清原真衡竟然從外族招收養子來繼承家業,就此心生不滿,乃與吉彥秀武一拍即合。
翌年,平忠常在進京請罪途中病死,源賴信割下他的首級,返京交令。經過此戰,關東地區大大小小的武士團紛紛倒戈轉向,從依附平忠常改為依附源賴信,使得源氏逐漸在東方站穩了腳跟。
伊勢平氏:
當時朝廷權威未墮,地方勢力當然不可能在不和中央權貴打交道的情況下就稱霸一方。平氏也是如此。平良將曾把兒子平將門送上京都,去服侍時任左大臣的藤原忠平,幾乎同時,將門的競爭對手、平國香之子平貞盛也投到了右大臣藤原定方(也是北家,忠平的堂兄弟)門下。
且說大和王朝經過與蝦夷族的長期戰爭,逐步控制了整個本州島,並在最後征服的東北地區設置陸奧、出羽兩國。大批蝦夷人被迫臣服於大和朝廷,被集團性遷徙到包括九州在內的日本各地,通稱為「俘囚」。俘囚與公民是不同的,他們大多仍然保留著狩獵的習慣,崇尚武力,就成為王朝徵兵的主要來源。但是政治上的歧視和經濟上的壓榨,也使得各地俘囚時常掀起叛亂,搞得朝廷焦頭爛額。
白河上皇權柄之盛,從他的一句名言中即可看出端倪——「賀茂川之水、雙六之賽、山法師,這都是我不能夠隨心所欲的啊。」後世歸結此三事為「天下三不如意」。
擊敗崇德上皇以後,雄心勃勃的后白河天皇立刻開始了「保元新政」,發布《莊園整理令》,妄圖將全國的莊園、公領全部置於天皇統治之下。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徹頭徹尾的開倒車,但若站在大和朝廷的立場而言,想在維持皇權的前提下挽救國勢,卻也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了。
朝廷隨即把奧六郡賜給了清原武則,武則就此躍居其兄光賴之上,很快成為一族之長。清原家督乃從光賴系轉移到武則系,武則去世后,即傳給嫡子武貞,武貞再傳嫡子真衡。武貞、真衡兩代利用聯姻之策,使得清原氏很快便地跨奧、羽兩國,勢力如日中天。
本來后白河院牢牢掌控住了北面武士,論實力要遠遠凌駕于親政派之上,但可惜院政派並非鐵板一塊,后白河院的另一名寵臣藤原信賴與信西不睦,就此引發了「平治之亂」——說白了,就是院政派的內訌。
藤原氏既然權傾天下,地方豪族莫不想拉其為靠山,紛紛「寄進」莊園,於是藤原家族變成了最大的莊園主,到了公元11世紀,藤原家族名下的莊園面積已達全日本土地的十幾分之一。藤原兼家可以說是藤原氏攝關政治進入鼎盛時期的關鍵人物,他的私人機關「政所」成為事實上的政權中心,甚至政所頒發的命令(政所下文、殿下御教書)比天皇詔旨和太政官符、官牒更為有效。
且說當年清原武則協助源賴義平定奧六郡,戰至最後,于戰場上擒獲了那位陣前倒戈的藤原經清,押到賴義面前。賴義恨透了藤原經清——要不是你當年倒向安倍氏,或許我早就平定read.99csw.com奧州之亂了,何必再向清原氏求取援軍!於是下令將藤原經清以鋸割頭,酷刑處死。
至於那位「惡源太」,他本想返回關東召兵復讎,途中聽聞父親遇害的消息,竟然孤身潛回京城,想要刺殺平清盛,結果失機被擒,同樣掉了腦袋。
如前所述,一條天皇駕崩后,傳位東宮居貞親王,即三條天皇;三條天皇在位五年,傳給東宮敦成親王,即后一條天皇。請大家注意一下,村上天皇以後的天皇世系是這樣的:村上子冷泉、村上子圓融、冷泉子花山、圓融子一條、冷泉子三條、一條子后一條——也就是說,政權在冷泉和圓融兩位天皇的後裔中輪替,這逐漸形成了一種傳統。
這一接班人選,讓執政的藤原道長之子賴通、教通非常不滿。因為賴通兄弟都曾把女兒送給后冷泉天皇為妃,卻都沒能生下龍子,尊仁親王乃是天皇與禎子內親王同族婚配所生之子。儲君怎能不是藤原氏嫡親的外甥或者外孫呢?因此賴通兄弟想方設法要搞掉尊仁親王。然而所謂藤原氏嫡親的外甥或外孫根本還不存在,就算廢黜東宮,又該由誰來接替呢?
平將門的母親,傳說名為縣犬養春枝女,家族控制上總國相馬郡,按照古老的訪妻婚傳統,將門是在母親的撫育下成長起來的,故而也指地自稱,為「相馬小二郎」。相馬郡內適合放牧,當地武士從很早以前就開始捕捉野馬、改良配種,後來此處更是直接成為朝廷的養馬地,因而平將門自小就弓馬嫻熟,並且逐漸訓練出一支戰鬥力相當頑強的騎馬武士軍團來。
也就是說,清原氏同時傍上了源、平兩家,而且似乎通過養子之事,準備把勢力向南方延展。真衡自以為得計——內收安倍而外聯源、平,並可覬覦海道四郡,我清原氏的勢力還有誰可拮抗啊?
由此可見,藤原北家能夠利用攝政、關白之位掌控朝政,很大的一個要素是與天皇通婚,攝關政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外戚掌權。只不過中國曆朝歷代的外戚,家家更易,而在日本,天皇要麼族內婚,娶同族之女為後,要麼就娶藤原氏之女為後,例外的情況非常之少,所以藤原北家連做了一千多年的外戚,除非改朝換代,否則誰也扳不倒他們吧。
可是想要打倒信西,最大的阻力就是在北面武士中勢力最為強橫的平清盛。當時清盛擔任播磨守,其弟經盛為常陸介,教盛為淡路守,賴盛為安藝守,次男基盛為大和守,一家而掌五國,武力之盛,無人可比。清盛是后白河院新政的保駕護航者,而且他還把兩個女兒分別嫁給了信西之子成憲和信賴的嫡子信親,在院政派中絕對中立——藤原信賴想要除掉信西,清盛是絕對不會答應的。
戰至寬治元年(公元1087年),源義家、清原清衡聯軍終於獲勝,清原家衡戰死陣中,清原武衡被俘后遭到刑處——這就是所謂的「后三年之役」。
按照這個定義,那麼其實院政在持統、元正、聖武朝就已經產生過了,只是尚無其名而已。其後隨著藤原氏的權力日漸增強,年幼天皇的監護人從父系轉向母系,就此產生了攝關政治。有人認為,后三條上皇實開院政之基,但又有人提出,他從退位到去世,僅有五個月的時間,而且一直苦於糖尿病,白河天皇的真正監護人,其實還是藤原家的師實。要等白河天皇三十四歲壯年退位后,才真正開創了院政。因為白河上皇設置了專門的政務機構——「院廳」,起用身份較低而有能力的人擔任「別當」、「年預」等官職,執行政務,極大地分奪了藤原氏的權柄。
平氏由高望王擔任上總介開始,在關東擴張勢力,經過「平將門之亂」以及長元元年(公元1028年)爆發的「平忠常之亂」,其在關東的勢力逐漸被源氏所取代,而平貞盛因為平定將門之亂有功受到嘉獎,其子維衡把根據地轉移到伊賀、伊勢等地,稱為「伊勢平氏」,逐漸在近畿站穩了腳跟。
可是道兼就任才幾天的工夫,也突然死掉了——史稱「七日關白」。藤原伊周心說總該輪到我了吧,趕緊通過妹妹定子傳報,連夜跑進宮去向天皇討要。據說一條天皇已經點頭了,誰想伊周的五叔道長氣勢洶洶站出來表示反對,聲稱侄兒德行不足,難以就任藤氏長者和關白之位。更要命的是,一條天皇的母后藤原詮子素來寶愛這位五弟,竟悍然插手政務,逼著天皇把藤氏長者之位交給了道長。
雙方就此展開激戰。藤原信賴是個光桿司令,全靠著源義朝揮軍奮戰,可是源氏的基本盤是在遙遠的關東地區,進入京城的源氏武士數量很少,根本不能跟平氏大軍相提並論,加上其陣營中的親政派紛紛倒戈,不管義朝、義平父子再如何英勇善戰,也難求回天之力。最終藤元信賴被捕殺,源義朝狼狽逃出京都,身旁武士越殺越少,自己丟了馬、光著腳,一個人逃到尾張國,寄身於部下鐮田政親的舅舅長田忠致家中。誰想長田忠致、景緻父子貪圖平家的賞賜,竟然騙源義朝入浴,然後一刀割取了首級——享年三十八歲。
就此戰亂爆發,一直持續到源義家赴任奧州。義家之妹為清原成衡之妻,他自然相助真衡、成衡一方,源氏的兵馬武勇善戰,很快便將清衡、家衡擊敗,二人被迫歸降於源義家的軍門之前。可是隨即生變,清原真衡就在出征羽州吉彥秀武的時候,突得急病死了。
平將門為啥會這麼強呢?其本人武藝超群固然是一個方面,從相馬郡帶出來的強悍的騎馬武士的功用也不可忽視——當時的戰鬥還是以身披大鎧的少量武士為主體的半野蠻時代的小集團戰,那些裝備簡陋、步行從征的小卒即便數量再多,也無法真正影響戰爭的勝負。據說在對敵平良兼、平良正、平貞盛的戰役中,一開始平將門只率百騎沖陣(這百騎,應該是指真正的一百名騎馬武士了),就遏阻住了敵軍的前進之勢,隨即他的主力到來,乃將兩位叔父、一位堂兄弟殺至丟盔卸甲、狼狽逃竄。
平直方一路急進,勢如風火,可是不知道什麼原因,中原成道卻拖拖拉拉,才剛跑到美濃國,就以母親患病為由,停下不走了。平直方孤木難支,一連跟平忠常見了好幾仗都未能取勝,引得朝中噓聲一片。
順便,為與上文完美銜接,我們先來開列一下這近百年間藤原、源、平三家的基本傳承——
可是這邊藤原忠文還沒出發呢,突然又一聲晴天霹靂,傳來了藤原純友在關西造反的消息。
且說前一代花山天皇繼位時也不過才十七歲而已,此君素與在原業平並稱,都是世所罕見的好色之徒,據說他在登基大典上,都迫不及待地把女侍扯到御座後去行那雲雨之事。不過自古以來在權臣當道的時候,君主尤其是被廢黜或被逼退位的君主,其種種相傳的失德之處恐怕都是權臣擅政的借口,未必確實,不可輕信。
關於安倍晴明的出身,各種傳說很多,有說他是阿倍仲麻呂的後裔,有說他其實是平將門之子平將國,還有的乾脆說他是白狐之子,故此世稱為「白狐公子」。他曾拜在著名陰陽師賀茂忠行、保憲父子門下,融會貫通天文(偏於咒術)、陰陽(偏於占卜)二道,四十歲才始出仕,五十多歲成為陰陽博士,並在師父賀茂保憲去世後繼任為陰陽頭。
大概就是經過這一番化險為夷的經歷后,平將門徹底看穿了朝廷的孱弱和公卿的無能,他胸中不禁燃起了熊熊的野心之火。
聽聞京都變亂消息的時候,平清盛還在西南方的紀伊國內,他趕緊召集紀伊、伊賀、伊勢等國的平家武士,於十七日返回京城。此時藤原信賴大權獨攬,肆行無忌,已經引發了絕大多數朝臣的反感,於是院政派三條公教從中牽線,使得清盛和親政派接上了頭。清盛一方面跟信賴虛與委蛇,拖延時間,一方面在自己位於京都六波羅的官邸集結重兵,以待時機。

吾兄必來夜襲

據說平將門在返回關東的途中,遭到平良兼和平貞盛所部阻擊,好不容易才逃出生天。隨即良兼、貞盛再次聚集大軍,浩浩蕩蕩殺向將門的根據地——下總國豐田郡。平良兼下令在陣前高舉起將門祖父平高望和父親平良將的畫像,使得將門軍士氣低落,人心渙散,因而獲得大勝,還俘虜了將門的妻、子。然而平將門的勢力並未因此失敗而崩潰,他整頓兵馬,不久后就在弓袋嶺之戰中挽回了敗局。
這時候的「新皇」平將門,勢力不進反退——他雖然基本佔據關東八州的土地,但統治並不穩固,到處叛亂,烽煙滾滾,使得他忙於平叛,根本無力繼續擴張領土,更別說殺上京都徹底取代天皇朝廷了。天慶三年(公元940年)二月,平貞盛和藤原秀鄉拉起了四千大軍,突襲平將門的老巢,而此刻大軍四散在外,將門身邊剩下才不過千餘人而已。
順便再提一下日後威名赫赫的平清盛,其實他跟上皇方面關係匪淺。清盛之父平忠盛妻妾成群,清盛本人的生母不明,但應該是忠盛正室,亡故后,忠盛又迎娶了藤原北家九條流的宗子為妻——此女後來夫死出家,法號「池禪尼」。池禪尼乃是崇德上皇第一皇子重仁親王的乳母,也就是說,清盛和重仁親王勉強可以算是奶兄弟。於是上皇就利用這一關係,命重仁親王前去勸說清盛倒戈。
鄉下武士自相殘殺,腐朽的平安朝廷起初並不在意,然而平將門竟然自稱「新皇」,這使得一直認為自己高高在上無人可以撼動的中央貴族大驚失色。朱雀天皇匆忙召集七大名寺的僧人祈福攘災,然後任命藤原忠文為征東大將軍,率兵進剿。
拉回來再說大和朝廷。在安子皇后和村上天皇先後咽氣后,東宮憲平親王終於即位,史稱冷泉天皇。這位天皇據說還在備位東宮的時候,就有諸多怪誕舉動,甚至在給父親的信件中畫上一具男根——這大概是近親結婚所產生的惡果吧。不過當時的人們卻寧願相信那是藤原元方的怨魂在作祟,然而百般求神拜佛,東宮的病卻總不見好。這樣的東宮搖身一變成為天皇,當然無法治理國家,於是藤原忠平的長子藤原實賴就登上了關白寶座,並於安和二年(公元969年)利用「安和之變」,借口牽涉謀反案件,把政敵源高明排擠去了九州,從此獨掌朝綱。
七月十日,崇德上皇一黨在白河北殿召開會議,源為朝提出,為警惕夜襲,必須先下手為強,但是被昏悖大意的藤原賴長給否決了。另一方面,源義朝、平清盛等人都是少壯派武士,行事果決,說動手就動手,果然在次日凌晨洶湧殺來,包圍了尚在喋喋不休爭論進退之策的上皇一黨,將宮苑一把火燒了個乾淨。亂兵覺得不過癮,隨即又點燃了賴長、為義、忠正等人的宅邸——也該著中納言藤原家成倒霉,只因為宅子離得近些,竟然也在混亂之中化為灰燼。
此後的事態完全按照源義家的計劃發展,清原清衡和清原家衡刀兵相見,因為家衡方得到了叔父(清原武貞之弟)武衡的助力,最終殺得清衡大敗虧輸,妻兒皆被殺死。就在這個緊要關頭,源義家不失時機地站了出來,協助弱勢者,攻打優勢者。

后三年之役

地方武士團見天兒打來打去的,就算攻擊國衙、搶掠賦稅,那也是常見的事情,公卿們只要還有口飯吃,就根本懶得管。可是這九_九_藏_書回事情鬧大了,上總介縣犬養為政的妻兒千里迢迢跑到平安京來告了御狀,朝廷終於下定決心,派兵討伐——得找只大老虎打一下,震懾滿日本的蒼蠅,省得哪天真鬧出什麼大亂子來。
就這樣,院政促進了武士集團的膨脹和相互對抗,新的時代正在孕育,大亂也即將到來……
長和五年(公元1016年)三月,年僅八歲的后一條天皇繼位,外祖父、藤氏長者藤原道長因而登上了攝政的寶座。道長乃是藤原師輔的孫子、藤原兼家的第五個兒子——咱們前面說過,師輔是藤原忠平的次子,藤氏長者的位置,原本應該歸於其兄實賴系,但是他女兒安子是村上天皇之後,先後生下冷泉、圓融二位後任天皇,因此子以母貴,舅舅家也跟著沾光,師輔的九條流就躍居實賴的小野宮流之上,成為藤原北家的嫡流。
平將門還分派親族、親信出任八國軍政首腦:任其弟平將賴為下野守、平將文為相模守、平將武為伊豆守、平將為為下總守,任興世王為上總介、多治經明為上野守、藤原玄茂為常陸介、文屋好立為安房守。

天下三不如意

我們先從「平忠常之亂」(又名「長元之亂」)說起。平忠常的祖父,乃是桓武平氏始祖之一平高望的第五個兒子平良文,也就是說,乃「新皇」平將門的五叔是也,根據地在下總國相馬郡內。到了平忠常的時代,這一支族勢力逐漸擴張,最終在長元元年六月,為了逃避向朝廷納稅、服役的義務,而與安房、上總國司爆發了武裝衝突。
那他們是怎麼聯姻的呢?首先當然是武貞迎娶安倍氏之女,並於數年後生下一子,起名為清原家衡——這孩子同時具有清原氏和安倍氏的血脈,靠著他,清原氏得以在奧六郡中站穩了腳跟。而下一代的清原真衡並無嫡子,特意繞過幾個兄弟,迎入一位名叫「海道小太郎」的武士為養子,改名清原成衡,欲以家業相付。據考,這位清原成衡出身於陸奧國南部的海道四郡(石城、楢葉、磐前、菊多),很可能是桓武平氏的庶流。隨即真衡做主,為養子迎娶了源賴義的庶女為妻。
大和王朝委任各地國司管理俘囚,國司則往往任命俘囚長(或名俘囚首)一職來實際負責。其中陸奧國中俘囚數量最多,委派了多名俘囚長,勢力最大的是安倍賴良——關於這位安倍賴良是何出身,甚至是和人還是蝦夷人,歷來都歧說很多,無法深究——反正理論上跟安倍晴明應該沒有關係。總之,安倍家族管理著大批武勇善戰的俘囚,軍事力量日益增強,同族姻親遍布陸奧國「奧六郡」(膽澤、江刺、和賀、紫波、稗貫、岩手),幾乎形成了一個獨立王國。
河內源氏:
當然,藤原道長所以能夠進位攝政,成為藤原氏攝關政治的代表人物,不僅僅因為他是后一條天皇的外祖父,更因為他乃「藤氏長者」。

一家立三后

這件事兒本來不大,但是史稱「長德之變」,因為法皇就是前任天皇啊,敢向前任天皇張弓射箭,簡直形同謀反,大逆不道!藤原道長聽說此事,大喜若狂,立刻下令親信、檢非為使別當藤原實資(小野宮流)搜檢伊周兄弟的府邸,造成大獄。最終伊周貶為太宰權帥,隆家貶為出雲權守,全都被趕出都城,出鎮外州,其實跟流放也沒多大區別。
后一條天皇在位二十一年,藤原道長及其子藤原賴通先後執政。道長的三個女兒——彰子、妍子、威子——先後成為一條天皇、三條天皇、后一條天皇的中宮,所謂「一家立三后,乃從未有過之事」,因而權勢熏天。時人都說道長的尊貴與帝王無異,「攝政即天子」、「唯道長之心系天下之興亡」。藤原道長也志得意滿,甚至吟出「此世即吾世,如月滿無缺」的詩句,驕橫之態,可見一斑。不過此公確實有驕傲的資本,他擔任朝廷柱石整整三十年,直到萬壽四年(公元1027年)十二月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院政之與攝關政治的不同,僅僅表現在對武士集團的拉攏上,這也直接造成了其後武家政權的建立。
那麼源為朝所言將來夜襲的「吾兄」又是誰呢?指的正是源為義的嫡男源義朝。且說鳥羽院在駕崩之前,便已對崇德上皇的野心有所察覺,因此從北面武士之中召來十名驍將,要他們立下誓約,共扶天子(后白河天皇),這十人中便包括了源義朝,還有平氏前任棟樑平忠盛嫡子、現任棟樑平忠正之侄平清盛。因此源義朝跟父親、兄弟背道而馳,他是站在天皇一方的,唯關白藤原忠通之命是聽。
所謂「長者」,是指整個氏族的大家長、最高代表,而「藤氏長者」即藤原氏的大家長。我們在此簡單地排列一下從藤原忠平到藤原道長這近百年來藤氏長者的序列——
再下一代,情況也與此相同,老三藤原兼家的女兒超子為冷泉天皇女御(高級嬪妃),生下三條天皇,另一個女兒詮子為圓融天皇女御,生下一條天皇,於是兼家歷經坎坷之後,終於搶到了藤氏長者之位,把嫡流攬到了自己這一系,轉手就交給了兒子們。
且說平良兼、源護等人奈何平將門不得,只好各自上奏,可憐巴巴地向朝廷告狀。當時各地武士團時有紛爭,朝廷實在懶得搭理,再加上大一些的武士團背後往往有公卿顯貴撐腰,所以朝廷能做的,也不過是把糾紛雙方全都召入京城對質,以定曲直而已。詔命發到關東,平將門不敢違命,只好忐忑不安地去了,一入京,就去找「恩主」藤原忠平哭訴。這時候藤原忠平已經升任太政大臣,實際掌控朝政,於是在他的暗示下,此案久拖不決。承平七年(公元937年)四月,朱雀天皇元服,頒布了大赦令,於是平將門竟然得以毫髮無傷地又返回了關東。
然而,池禪尼一眼就瞧出來上皇方不足成事,因而暗中提醒清盛,還派自己的親兒子平賴盛前去協助同父異母哥哥清盛。因此清盛在「保元之亂」中立場堅定,作戰英勇,戰後被晉陞為播磨守、太宰大貳,邁出了走向朝臣巔峰的第一步。
當然啦,無論崇德上皇還是藤原賴長,手頭都沒什麼武力,流言的重點是「發軍」,也就是必須取得武士們的支持。要說崇德上皇準備得還是挺充分的,他先後把河內源氏的棟樑(一族總領)源為義和伊勢平氏的棟樑平忠正全都扯下了水,開會商討,打算髮動軍事政變,奪取權柄,新開院政。
藤原信賴本出藤原北家經輔流,在後白河院的關照下,如同乘坐直升機一般,短短兩年時間即從武藏守的外官被拔擢為權中納言、檢非違使別當。為了對抗信西,他竭力拉攏源氏棟樑義朝。話說「保元之亂」以後,平氏一門多獲重賞,源氏卻得不到后白河院的重用,義朝為此心生忌恨,於是信賴、義朝很快就組成了反信西的同盟軍,親政派樂見其成,當然也要來摻和一腳。
就此,王朝除保留了負責祭祀的神祇官外,在行政體系太政官署中,也成立起專門負責鬼神事物的衙門——中務省轄下陰陽寮。陰陽寮的主官為陰陽頭,副官為陰陽助、陰陽允,下轄大屬、小屬、博士、生等職,都可以通稱為陰陽師。理論上,陰陽寮的職責有點兒類似於我國古代的司天監,負責天文曆法、吉凶測算、相地堪輿、時辰計掌,但實際上,還管各類詛咒、占卜、驅鬼、避邪——說白了,這其實就是個官方迷信機構。

關東的新皇

信西是個和尚的法名,本出藤原氏南家貞嗣流,名為藤原通憲,他是后白河天皇施行新政的左膀右臂、最大功臣。然而地方豪強的莊園好整理,京內權貴的莊園卻如同刺蝟一般,一摸就會扎人,很快,天皇和信西就遇到了新政最大的阻力——美福門院。

日本第一糊塗蛋

趁著這個機會,藤原南家也頗想分一杯羹,大納言藤原元方四處活動,想讓村上天皇立廣平皇子為東宮,因為廣平皇子正是自己的女兒祐姬所生。然而在安子皇后的干涉下,最終村上天皇立安子所生的憲平親王為東宮——此時這位親王才剛呱呱落地兩個月。
從宇多天皇開始,足足一百七十多年中,后三條天皇是唯一沒有藤原氏外戚的天皇,加上他登基時已經三十五歲了,年富力強,精神旺盛,當下覺得天地是無比的廣闊啊,就想一腳踢開藤原北家,自行其是。后三條天皇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發布《延久莊園整頓令》,在中央設立「記錄莊園券契所」,管理和整頓各地的莊園,統一計量標準——當然,他主要拿藤原氏名下的大小莊園開刀,這就一定會引發藤原氏群臣的集體反對。眼看改革阻礙重重,后三條天皇心生一計:如果從皇室中逐漸排除掉藤原氏的血統,我看你們還有什麼資格再霸佔朝堂!
藤原北家:
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陰陽師,就是在村上天皇時代進入陰陽寮,成為天文得業生的安倍晴明。
藤原道長和藤原伊周,這叔侄兩個就此勢不兩立,見天兒相互攻訐,甚至於最後還鬧起了武裝糾紛——伊周胞弟隆家的從人跟道長的從人竟公開在平安京街道上殺作一團。
那麼,派誰擔任「追討使」,率軍討伐呢?右大臣藤原實資推薦常陸介源賴信,關白藤原賴通卻推薦檢非違使、右衛門少尉平直方。藤原賴通的推薦不為無理,因為平直方乃昔年討伐平將門的大功臣平貞盛之重孫,是桓武平氏的大家長,而且跟分家常陸平氏關係很好,常陸平氏與平忠常的下總平氏向來矛盾重重——一句話,既然是平家人作亂,那就讓平家人自己去解決好了。
平將門之亂和藤原純友之亂統稱「承平、天慶之亂」。據說兩次叛亂本是互相呼應的,兩人曾秘密約定,一東一西擴展勢力,然後同時向京城進軍,成功后平分日本。不管這種傳說是真是假,對於平安朝廷來說,這可真是前後夾擊,危機頻現。
一方面,無論是院還是攝關家,其腐化奢靡的生活不但絲毫不見收斂,反而日益猖狂,歸於其名下的莊園也日益增多。畿內百姓遭受沉重的貢賦壓迫,請願無日停息,「盜賊」也因此紛起不休。另方面,為了制衡攝關家的勢力,院更為倚靠「北面武士」,最終釀成了保元元年(公元1156年)的「保元之亂」。
攝關政治,就此復興。
久壽二年(公元1155年),體弱多病的近衛天皇(鳥羽之子,崇德之弟)病歿,年僅十七歲。鳥羽院指定由崇德上皇的同母兄弟雅仁親王繼位,就是後來被源賴朝咒罵為「日本第一大天狗」的后白河天皇。且說崇德上皇是被鳥羽院逼迫退位的,無時無刻不想著捲土重來,到了翌年也即保元元年,鳥羽院駕崩了,崇德上皇趁機與左大臣藤原賴長(藤原師實的曾孫)密謀,打算復辟——一時間,「上皇、左府同心發軍,欲取朝廷社稷」的傳言甚囂塵上。
咱們前面說過,藤原經清乃是安倍賴時之婿,也就是說,他娶了安倍之女為妻,生下一子,此時已經七歲了。經清被殺后,其妻為清原武則之子武貞所得,武貞見其貌美,乾脆娶之為婦,並且把藤原經清的遺子收為養子,改名為清原清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