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近世 江戶幕府初期和前期 四章 葵之三代

近世 江戶幕府初期和前期

四章 葵之三代

參勤交代與大君邦交

然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長安已死,踹死狗也沒有什麼意義,本多父子的真正目標,乃是「江戶派」首腦大久保忠鄰。當初岡本大八不過一介貪官而已,便使得本多父子顏面失盡,被迫收斂爪牙,如今他們乾脆把大久保長安打成叛國的奸賊,那麼其後台大久保忠鄰還可能安居於位嗎?
高山右近本是攝津國一名小小的國人領主,右近為其官途,大號可能是「重友」,據說十二歲便受其母影響接受了洗禮,教名為胡斯托。高山家族曾經侍奉畿內霸主三好長慶,三好氏勢力衰退後,改仕深受織田信長器重的所謂「京都之副王」和田惟政。元龜二年(公元1571年),和田惟政在白井河原之戰敗死,其子和田惟長欲圖謀殺高山父子,結果陰謀敗露,右近遂轉投新近崛起的荒木村重。
拉回來再說幕府的禁教,到了元和二年(公元1616年)八月,二代將軍秀忠頒布了第二次「禁教令」,對天主教徒進行殘酷迫害,很多人因為不肯改變信仰而被活活燒死,史稱「大殉教」。元和六年(公元1620年),又發生了「平山常陳」事件,標志著日本正式開始「鎖國」體制。
大久保忠鄰先後參加過姊川合戰、三方原合戰、小牧·長久手合戰和小田原之陣,屢建殊勛,遂被家康任命為三子秀忠的家老,在父親忠世去世后,接管小田原六萬五千石的領地。據說,在德川家繼嗣的問題上,本多父子傾向於結城秀康,大久保忠鄰則是秀忠的堅決支持者。
天正六年(公元1578年),荒木村重向織田信長掀起反旗,高山右近與其表兄弟中川清秀臨陣倒戈,歸從信長。「本能寺之變」后,高山、中川參与了對抗明智光秀的「山崎合戰」,建立功勛,就此又成為羽柴秀吉的直臣。此後賤岳合戰、小牧·長久手之戰和四國合戰當中,亦都能見到右近的身影,他在羽柴·豐臣家臣團中的地位遂得以逐漸攀升。
於是幕府下令將岡本大八和有馬晴信一起押至重臣大久保長安的宅邸,在本多正純和大久保長安的監督下,直接對質。對質的結果,晴信確實曾對長谷川藤廣口出不滿和威脅之語,至於是否策劃了暗殺陰謀,那便「莫須有」了。最終判定,將岡本大八押赴安倍川畔處以火刑,有馬晴信則遭到改易和流放。

女傑春日局

江戶幕府的奠基者是德川家康、秀忠父子,逮至第三代德川家光而統治架構基本完善。這前三代幕府將軍之統治,常被稱為「武斷政治」,即將軍本人擁有極大的獨裁權力,慣以強硬手段來解決政治問題。幕府正是靠了這種獨裁,才使得亂世終結,和平重開,幕藩體制的根基得以牢固。
且說板倉重昌來到島原城中,召聚了包括松倉勝家、鍋島勝茂、有馬豐氏等周邊諸侯,集結兵馬,向原城發起了猛烈進攻。重昌一開始並沒有把一揆放在眼裡,認為那些作亂的農夫無謀無勇,根本不懂打仗,如何會是幕府軍的對手?然而一連發起兩次總攻都未能奏效,己方反倒損失慘重,重昌不禁涔涔汗下,意識到原城中定有深通兵法之人存在。
孤女阿福從此就被養育在母家的親戚三條西公國家中——聽這名字,就知道是一位朝廷公卿了——因此從小便學習書道、歌道、香道等等武家小姐所很難接觸到的藝能。成年以後,她被舅父稻葉重通(織田家名將稻葉一鐵之子,一鐵之女為齋藤利三的繼室)收為養女,嫁給了婿養子稻葉正成。正成原本的苗字為林,入贅到了稻葉家,然而其妻早死,為了能夠延續這段姻緣,重通乾脆把外甥女阿福送去做了繼室。
德川幕府的第一任「御台所」,乃是秀忠將軍的正室夫人,閨名叫做阿江——如前所述,其父家康的兩任妻子死得都早,所以初代將軍是沒有「御台所」的,侍妾倒是不少。
翌年元旦之日,板倉重昌硬著頭皮發動了第三回總攻,卻在原城下身中流彈而亡。一揆因此士氣高昂,到處都傳說著島津、伊達等強藩將會東西呼應而起,一舉消滅迫害天主教徒的德川幕府的謠言。而將軍家光則又派來了第二名聯軍統帥,那就是一門眾重臣松平伊豆守信綱。
與其說德川家康創立了江戶幕府的統治架構,不如說家康只是一個理論指導者和規劃者,大部分實際工作都是由二代將軍秀忠完成的。家康畫成了圖紙,秀忠蓋起大廈,三代將軍家光最後描繪裝修,這才有了完整的江戶幕府,有了兩百余年的一統江山。細數起來,德川秀忠的主要功績有以下幾條——
以心崇傳又名金地院崇傳,乃是臨濟宗的高僧,本出名門一色氏,少年出家,學問高深、佛法精湛,被后陽成天皇賜以紫衣。慶長十三年(公元1608年),他被德川家康召至駿府,與西笑承兌一起負擔外交秘書的工作,其後還與板倉勝重等人一起擔任過幕府寺社奉行,協助起草過《寺社諸法度》、《武家諸法度》和《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當然啦,如前所述,他還是家光將軍的起名者,並且參与了「方廣寺鍾銘事件」,是羅織罪名陷害和覆滅豐臣家的重要劊子手。
一方代表文吏利益,一方代表武將利益,再加上繼嗣問題上的立場不同,雙方的矛盾逐漸激化——本多父子被稱為「駿府派」,大久保忠鄰被稱為「江戶派」。兩派首度大規模交鋒,要算是「岡本大八事件」。
最終謠言傳到家康耳中,家康勃然大怒,便命坂彥光正加以調查,很快便將大久保長安的親信全都一網打盡。進而查出長安暗通淺野、池田、伊達等外樣大名,以及窩藏武田信玄之孫武田通道(顯了)與信玄之女信松尼等事——本多父子因此污衊長安陰謀復興武田氏。最終長安被抄了家,自然抄出金銀無數……
身份等級的第二級是「農」,也即農民。江戶時代是重農的社會,因為有了農民才有土地產出,才有武士們享受的年貢和俸祿。比農民身份更低的是「工」也即城市手工業者,以及「商」即商人。雖然商人在四個等級中排位最低,但他們逐漸成長起來,掌握了財政實權,到了江戶幕府後期,很多豪商甚至比武士更為尊貴和顯赫。這些商人把商號當成自己的苗字,商號標記當成自家的家徽,按照武士家族的習慣來管理商號,主人和學徒之間的關係和武士團中的「寄親寄子」關係簡直毫無兩樣。甚至還有很多商人趁著武士家族破產或者絕嗣的機會,把自己的兒子過繼過去,竊得了武士的苗字和家業。幕府雖然多次下令嚴禁也終究無濟於事——只要有活不下去的貧窮武士,只要有腰纏萬貫的豪商,有買家有賣家,這種地下交易就是永遠無法根絕的。
是年八月,出羽山形藩最上家遭到改易,本多正純受命前往處理相關事宜,途中突然接到幕府傳來的質問狀,開列十一項罪名,要他即刻為自己申辯。這些罪名包括:秘密購入鐵炮、未獲許可即修繕天守的石垣(若無幕府允准,大名們是連房子都不能擅自修葺的,怕你修牢了城堡好造反),等等。最可怕的一條,是傳聞正純秘密地在城內將軍寢所的天花板(釣天井)上設置了機關,只等秀忠將軍來住,即便開動機關,要把將軍活活壓死!
江戶時代,各種捐稅名目繁多,僅年貢就經常超過實際收穫物的三分之一,農民的生活是很痛苦的——德川家康就曾經說過想要統治好百姓就必須讓他們既吃不飽而又餓不死的話。不僅如此,幕府還規定了嚴格的身份等級制度,即所謂的「士農工商」制度。
日本就此基本斷絕了南蠻貿易,唯一例外的是荷蘭人,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日本設置了分公司,向幕府保證絕不傳播異端宗教,同時荷蘭商船一到日本,商館館長立刻向幕府提交《荷蘭風說書》,報告海外情況。但即便是荷蘭人也只准在長崎的出島建造商館,而不得踏入日本內地一步,就連中國船也逐漸只准停泊在長崎港,可以說,整個日本只有長崎一地是半對外開放的,幕府通過直接統治長崎而壟斷了所有對外貿易。

釣天井上的機關

且說家光將軍曾染皰瘡惡疾,天幸很快治愈了,於是當年秋季,便派阿福前往伊勢神宮去酬神還願,隨即指示她作為將軍的代表,轉道入京去參謁后水尾天皇。別說區區一介乳母了,即便是將軍的姐妹、公主,作為武家之女,也並沒有陛見的資格,因而此事使得朝廷上下無不感到驚愕和憤恨。但最終在幕府的壓力下,阿福還是頂著貴族三條西實條(三條西公國之子)乾妹妹的頭銜,以「藤原福子」之名完成了使命,並受天皇賜予從三位的位階和「春日局」的名號——據說此事也是后水尾天皇憤而退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士」,即指武士,又寫作「侍」。江戶時代武士的身份標誌為允許擁有苗字,可以帶刀,如其權威受到平民百姓的損害,則可以「斬舍御免」(允許當場格殺)。武士內部也分很多等級,比如上士、中士、下士、鄉士等等,高級武士經過的時候,無論平民百姓還是下級武士都必須伏地磕頭,否則就可能遭到斬殺。幕府還規定,公家、神官、僧侶的身份等同於武士。
農民們生活在死亡邊緣,已經沉寂很久的天主教信仰隨之再度抬頭,秘密信教以逃避殘酷現實的百姓越來越多。此事為松倉勝家所查知,便在領內搞了一場大清洗,逮捕了很多教徒,要他們舉行「踏繪」的儀式。所謂「踏繪」,是指將刻有耶穌受難像的木牌扔在地上,讓懷疑為教徒者用腳底去踩踏,肯乖乖從命的定非天主教徒,或者雖是教徒卻有心悔改,否則就將被處以火刑。這種方法並非松倉勝家所創,而是幕府搞出來併到處推廣的無聊花樣。
但這並不意味著幕府將軍放鬆了權柄,也並不意味著權臣政治的出現。秀忠設立合議政治的目的是為了加快行政效率,使得當幕府將軍年幼或暫時無力視事的時候九九藏書,整個幕府體制仍能照常運作。秀忠本人雖然看似軟弱,其實並不能容忍權臣的出現,他掌權以後,大力打壓老爹的寵臣本多一族,即是很好的例證。
面對這種種內憂外患,家光將軍遂被迫以鐵腕治國——從德川家康開始,直到三代家光,他們的統治被稱為「武斷政治」。直到四代將軍德川家綱繼位以後,社會環境逐漸平穩下來,幕府的對策亦遂之改變,才進入了真正平和的「文治政治」時代。
家康才一去世,阿江夫人便開始攛掇秀忠將軍廢長立幼。但一則不敢違背亡父家康的意願,二則家光的乳母阿福也做了大量工作,秀忠最終仍然沒有聽從妻子的意見,不僅如此,他還宣布提前退位,把將軍寶座讓給了年僅二十歲的家光。
公元1683年,台灣鄭氏投降清朝,這一年在日本為天和三年,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在位。在此以前,台灣鄭氏、清廷,乃至於平南王尚氏、靖南王耿氏,各家商船絡繹不絕地航向日本,在幕府的管制下,相互間從未產生過矛盾衝突。不過自從1661年清朝順治皇帝為了封鎖鄭氏台灣,下達「遷界令」禁止船舶下海以後,來自清朝及下屬各藩的赴日貿易船數量大為減少,中國商船的總數從每年五六十艘下降到十艘左右。
幕府嚴格管理穢多,不允許他們和自由民相互往來,而且其身份世代承襲,永遠不會被解放(賤民的「解放令」要到幕府滅亡后的明治年間才頒布,但其影響一直延續到現代日本)。非人是臨時的賤民,是指十七世紀以後為生計所迫而從事卑賤職業的貧農或城市貧民,他們的身份雖然卑賤,卻並不對整個家族造成影響,並且有可能恢複原本的地位。
然而秀吉的政策,只是禁止傳教而已,對於不肯放棄信仰的大名,除非右近這般徹底的頑固派,否則大多網開一面。而到了德川家康禁教的時候,則乾脆是——不願背教,那就別在日本待著了!頒布了「切支丹國外追放令」。高山右近因此被流放到馬尼拉,因為年歲老邁,加上旅途奔波,抵達目的地后不久便病逝了,享年六十四歲。
元和八年(公元1622年),秀忠將軍將前往日光東照宮主持家康第七回周年祭典,按計劃將在宇都宮城內住宿一晚。四月十六日,據說秀忠的姐姐,同時也是原宇都宮城主奧平忠昌的祖母迦納御前(龜姬)傳來密報,說宇都宮城內有不穩的跡象,秀忠乃以「御台所(將軍夫人)身體不適」為借口,更改了行程,改在壬生城內泊宿。
大久保氏據說源出關東豪族宇都宮氏,宇都宮的庶流武茂氏在南北朝時代移居三河國,苗字改為大久保或大窪。當德川宗家還是小小的西三河安祥城主松平氏的時代,大久保氏即仕之為譜代之臣。德川家康繼位之初,麾下有兩名猛將,為大久保忠世、忠佐兄弟,而忠鄰即忠佐之子。
其實阿福並不僅僅照管內事,對於幕府政務也有很大的發言權,即便德川秀忠仍然在世的時候,其權勢便並不弱於土井利勝等老中了。尤其寬永六年(公元1629年),在她身上,更是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一般認為,江戶幕府從一開始便奉行「鎖國」政策,導致近代落後不振,一度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然而實際上,日本的情況和中國明清兩代並不相同,並且幕府的「鎖國」是有一個啟動過程的,也並非始自德川家康——締造者是二代秀忠,完善者則正是三代家光。
江戶幕府時期,日朝關係一直良好,貿易往來不斷,尤其以對馬的宗氏得到朝鮮李朝同意,每年派出二十條貿易船,收入相當可觀。幕府還想通過朝鮮來恢復與中國的邦交,然而中國自明朝中葉以來一直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中日兩國間的官方貿易受到極大限制,民間私商倒是熙熙攘攘,甚至當明清之交,很多明朝遺臣都航來日本,大多居住在北九州地區,對於江戶幕府占統治地位的朱子學之確定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明末大將鄭成功還一度想把日本當作復國的基地,甚至提出向江戶幕府借兵,還好此事並未成功,否則鄭成功怕會前門拒虎,後門引狼,難逃千古罵名吧。
日本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和大陸國家的貿易交往,江戶幕府建立以後,更是把對中國和對朝鮮的貿易往來當作重要的國政來抓。為了彌補豐臣秀吉侵略朝鮮所帶來的惡劣後果,德川家康曾經多次派遣使臣前往朝鮮半島,終於求得了和睦協議。慶長十二年(公元1607年),也就是家康退隱幕後的第三年,朝鮮使臣呂祐吉來到日本,向幕府呈遞了國書,此後每次幕府將軍換代,朝鮮都會派來「通信使」,以重申兩國之間的友好關係。
江戶幕府作為對朝主要聯絡官的乃是對馬島的宗氏,這一家族歷史悠久,因為距離大陸最近,所以和朝鮮的關係非常密切,大概就是基於這個原因,宗氏數百年來一直盤踞在對馬島上,從未遭到過改易。
只可惜風光不久,翌年四月,權勢熏天的大久保長安突然中風而死,享年六十九歲。據說長安為官多年,又負責全部幕府天領的金銀礦開採,家資巨萬,死後竟然以金棺下葬,本多父子聽聞此事,當即煽動起了一系列的謠言,說長安收取賄賂,貪污公款,罪惡滔天。
事情肇端于慶長十四年(公元1609年)的二月,肥前日野江大名有馬晴信的一艘「朱印船」(得幕府賜予「朱印狀」,獲准海外貿易的商船)在澳門與葡萄牙商船馬德雷·德·迪烏斯號發生衝突,被葡萄牙人殺死了有馬的水手六十人,並將物資掠奪一空。有馬晴信聞報大怒,在獲得了德川家康的准許之後,遂于當年十二月在長崎圍攻靠港的馬德雷·德·迪烏斯號,將其擊沉。
阿江夫人所以不喜歡大兒子家光,是因為家光降生后,爺爺家康認為如果孩子和母親過於親近,將會養成軟弱的依賴性格——淀姬母子就是最好的例證——所以堅持把嬰兒從阿江夫人懷中抱走,交給親自挑選的乳母阿福撫養長大。因此阿江夫人和家光的母子之情非常淡薄,對自己一手養大的次子忠長則寶愛有加。
「參勤交代」,也寫作「參覲交代」或「參勤交替」、「參覲交替」,是指各地大名都必須在江戶城下町購置宅邸,把妻子兒女安置其中,作為交給幕府的人質,大名本人則一年在領地視事,一年住在江戶,輪番交替(關東大名則每半年輪替一次)。大名們千里迢迢前往江戶侍奉將軍,于路的儀仗開銷,住在江戶的生活費用,全都必須自己解決,幕府毫不補貼,財政負擔由此變得沉重異常。那麼,為了省錢而輕車簡從來回行不行呢?那當然也是不被允許的,身列哪一等級,擁有多大石高,就必須按照幕府規定,統領多少隨從,攜帶多少箱籠,擺出多大儀仗,一丁點兒都馬虎不得,否則幕府必會趁機以不敬之名治以重罪,即便削藩、改易,那也是保不齊的事情。
大久保長安最初的工作,是穩定舊武田領,繼續開採金礦、開墾田地,並且修復遭到損壞的各處堤壩。德川家移鎮關東以後,他與伊奈忠次、彥坂元正等人共同擔任奉行,負責家康直轄領地(約一百萬石)的民政事宜。尤其在「岡本大八事件」以後,本多父子的勢力衰退,「江戶派」獨掌大權,長安便成為幕府第一的民政長官。
據說在德川家收取甲、信兩州武田舊領、遺臣的過程中,本多正信居功甚偉,因此得以進入政權中樞。其後獲得佐渡守的官位,並在德川家被轉封關東地區以後,實領相模玉繩的一萬石封地。江戶開幕以後,本多正信擔任幕府老中,相當於家康的宰相,等到家康退居幕後,他也乾脆把老中和家督之位傳給了兒子本多正純,跟隨家康前往駿府隱居。家康是在元和二年(公元1616年)四月辭世的,三個月後,老軍師正信也走完了他七十九歲的漫長人生。
平山常陳本是一艘朱印船的船長,因為坐船為中國式平底船,在從馬尼拉回歸日本途中,被荷蘭船誤認為是中國船而遭到逮捕。在搜查平山船的時候,荷蘭人意外地發現了兩名西班牙傳教士,於是如獲至寶地進獻給德川幕府。幕府經過審訊后,將平山常陳和兩名傳教士全都處以火刑,其餘十二名船員也盡皆處死。
幕府統轄各地大名,如前所述,即所謂的「江戶三百藩」。此外,將軍直屬的家臣,如果祿秩不足一萬石,則被稱為「旗本」或「御家人」——前者准予直接謁見將軍,後者沒有這種資格。旗本多有領地,御家人則只領俸祿,他們全都住在江戶,平時充當幕府的行政官僚或警護人員,戰時則根據封地或俸祿的多寡來率領士卒參戰。據享保七年(公元1722年)的統計,江戶幕府共有旗本5205人,御家人17399人,連同這些人的家臣部下,戰時動員力將近十萬!
在德川家康的鼓勵下,各地諸侯也紛紛大力發展南蠻貿易,伊達政宗就曾派家臣支倉常長前往歐洲,謁見羅馬教皇和西班牙國王,要求通商。據說常長本人因此直接得到教皇的洗禮,被授予羅馬公民權。
德川家康共有兩任正室夫人,第一位是結髮之妻關口氏,后稱「築山御前」,為故主今川義元之養女,產下嫡長子德川信康。天正七年(公元1579年),織田信長逼迫家康處死築山御前母子——不過根據近年來的考證,此事肇因於家康、信康父子之間的對立,以及德川氏家康團普遍對信康的厭惡,而並非信長獨斷提出無理要求。
秀忠的又一功績,乃是進一步控制朝廷。元和五年(公元1619年),他以家康遺願為名上洛,請后水尾天皇娶其女和子為妃,雖然此舉遭到公卿們的一致反對,但秀忠用威嚇、流放等手段把所有反對聲音都壓了下去。和子入宮后,生下一個女兒興子,寬永元年(公元1624年)更在幕府的支持下進位中宮。寬永六年(公元1629年),因不滿幕府的高壓政策,后水尾天皇宣布退位,秀read.99csw•com忠擁立外孫女興子內親王登上天皇寶座,就是明正女帝——稱德女帝后八百五十九年,終於又有一位女性天皇誕生了。
四郎時貞還期望長崎的荷蘭人前來救援,然而在松平信綱的請求下,荷蘭炮船卻於一月十一日開到原城附近海面,然後向城內連開數炮。這一方面是告訴城內一揆,海上也已經被幕府軍封鎖,休想有一個人能逃走,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從心理上瓦解一揆的鬥志——天主教有何可信?上帝又有什麼用?同樣信奉所謂「上帝」的荷蘭人,不也成了你們的敵人嗎?
如前所述,內藤如安本是松永長賴之子,後來侍奉小西行長,于侵朝戰爭中奉命擔任對明朝的交涉使節,在明朝和朝鮮的文件中,記錄為「小西飛」——其實小西是其主家的苗字,而「飛」,則是其官途「飛驒守」的略稱。
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勢,本多正純將奧平忠昌所領的下野宇都宮十萬石移封至下總古河十一萬石,自己收取宇都宮城,知行加增到十五萬五千石。宇都宮臨近家康的葬所日光山,可以說是幕府在北關東的第一重要據點。然而就是這一舉措,更使他樹敵無數,並且直接迎來了末日。
提出此議的乃是江戶幕府中期的著名思想家新井白石,他的建議得到了第六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宣的贊同,於是自此以後,幕府所簽發的日本國書之署名,就正式變成「日本國王源某某」了。
右近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四處傳播「主的福音」,受其影響,黑田孝高、細川忠興、前田利家等大名也都先後接受洗禮,起碼在表面上接納了天主教。天正十三年(公元1585年),豐臣秀吉下達了「禁教令」,黑田孝高等人被迫放棄信仰,然而高山右近卻頑強地抗拒秀吉的命令,聲稱寧可拋棄領地和財產,也不願背教。於是他遭到改易和流放,被迫依靠小西行長和前田利家,苟延殘生。
再說德川家康未死之前,只是退位「隱居」的時候,形成了江戶和駿府的雙頭政治,其中在駿府掌握權柄的便是本多正信、正純父子,而同樣以老中身份在江戶輔佐秀忠將軍的則是大久保忠鄰。其實與豐臣家相同,當日本的形勢由動亂趨向和平,則家族內部的政治結構也會有所轉換,文吏的作用日益重要,武將的地位相對降低,從而形成文、武兩道相對立的派閥。豐臣家中有石田三成對加藤清正、福島正則等,德川家中,則是本多正信父子對本多忠勝和大久保忠鄰。
再一點,各藩世子大多與母親一起長年留居江戶,使得他們對幕府相對親近,對自家領地卻極不熟悉,一旦上代去世或者退隱,世子繼位,立刻就會陷入主從相疑的局面。想要上下一心跟幕府對著干?可能性是相當之低的。
除中朝兩國外,德川家康時代就大力發展同呂宋、安南、柬埔寨、暹羅等東南亞國家的邦交,同時還頒發給前往這些地區的貿易船「朱印狀」,以證明他們並非倭寇或者海盜。日本人因此大量移居東南亞各地,一個名叫山田長政的日本人還曾一度成為暹羅國王的寵臣。
而根據十八世紀初的統計核算,當時天皇的領地為可憐巴巴的三萬石,皇族、公家的領地七萬石,幕府天領約四百萬石,直參(旗本和御家人)的封地加俸祿為三百萬石,各藩封地共兩千兩百余萬石,此外還有寺社所領有的土地四十萬石。這就是整個日本社會上層的基本構成。
德川家光將軍時代確立的幕府統治機構是這樣的:最頂峰當然是幕府將軍,其下為大老和老中,然後是「若年寄」,職責為輔佐老中管理幕府的直屬家臣,再下還有寺社、町、勘定三位奉行,分管宗教、江戶城內的行政和治安,以及幕府財政等事務。上述為幕府的中央機構,地方機構則包括京都所司代、大坂町奉行、長崎等地的遠國奉行,以及其他幕府直轄地區的代官——幕府的直轄地區稱為「天領」,初期約兩百萬石,中後期增加到四百萬石。
對於金銀礦的開採,向來採取四六分賬,四成上繳幕府,六成由長安自主處理——理論上來說,他是可以直接搬回家去的。再加上長安引進了西班牙的先進技術,使得投入減少、產量增高,這節省出來的部分,也全都落進了他本人的腰包。所以長安有錢是肯定的,至於這些錢是灰色還是黑色,那就沒有人說得清了。
等到康熙皇帝降伏鄭氏,收取台灣以後,廢除了「遷界令」,頒布「展海令」,中國赴日貿易船數量激增,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竟然達到八十五艘之多。面對這種情況,江戶幕府害怕金銀外流,對中國商船加以嚴格限制,規定每年的貿易定額為六千貫,夠數就不再做買賣。然而即便如此,中國商船的數量仍長期維持在七八十艘左右,長崎港繁華無比,成為幕府的一個重要收入來源。
在打壓和控制天皇朝廷的同時,秀忠還加大對寺社勢力的管理。寬永六年(公元1629年),后水尾天皇任命數十名僧侶為僧正,頒發「紫衣敕許」(高位僧侶可著紫衣),秀忠借口其中某些僧侶資格不夠,立身不正,宣布朝廷旨意無效,並在嚴格審查后將部分僧侶流放邊遠地區。從此以後,朝廷連對寺社的名義上的控制權也喪失了——此事也是導致后水尾天皇退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德川家光是在元和六年(公元1620年)元服的,大號本為家忠。自平安時代以來,公、武家族多有所謂的「通字」(或稱「系字」),世代相傳,比如說歷代天皇名中多有「仁」字、伊勢平氏通字為「盛」、足利氏通字為「義」等等,一般情況下,嫡長子必繼通字,餘子則可繼可不繼。三河岡崎松平氏原本的通字為「康」或「忠」,故有家康祖父清康和父親廣忠之名,然而家康攀附源氏名門,冒用德川苗字后,就用上了源義家的「家」字,並且作為通字傳了下去。
江戶幕府的所謂「鎖國」,其實禁鎖的主要是南蠻貿易。豐臣秀吉在世的時代,就曾經下令嚴禁天主教傳教,勒令凡日本國人都不得信奉這種「異國邪教」,等到秀吉去世,德川家康為了加強對外貿易,一開始並沒有重申禁令。不僅如此,他還優待新近航來日本的英國和荷蘭商人。
本多彌八郎,大名正信,民間稱之為德川家康的軍師。當然,如前所述,戰國時代所謂軍師,即便再如何受主君寵信,普遍地位不高,本多正信則不同,他可謂是江戶幕府初期的第一核心人物。
且說元祿八年(公元1695年)三月十六日,長崎立山奉行八十島武兵衛下令給大通事(翻譯官)林道榮、小通事林金右衛門,指出本年的第十六號南京來船所攜帶的書籍,經書物改役檢查含有違禁內容,必須嚴加審問,詳細彙報。林道榮等人急忙搜檢船隻,果然找到了命令中提到的《帝京景物略》一書,於是將商船封鎖起來,嚴禁船員登岸,同時將審訊的結果上呈立山奉行所和西奉行所,再由奉行所複查后,於四月十日快馬送去江戶。
日本南部的琉球群島,從公元15世紀以來就一直為土著尚氏所控制,尚氏向明朝稱臣,受封琉球國王。因為琉球的地理位置對海上貿易非常重要,所以慶長十四年(公元1609年),急於挽救財政危機的薩摩國大名島津家久就侵入並且佔領了琉球國。幕府承認島津氏對琉球的控制權,但島津氏也很鬼,並不廢黜尚氏國王,讓他們仍以藩屬的名義向明朝進貢,從而得以通過琉球國和明朝展開官私貿易。一直到明治維新以後,逐漸軍國化的日本才悍然廢黜琉球國王,徹底吞併琉球王國,進行奴化教育,把它變成了現在所謂的「沖繩縣」。

武斷政治

家光將軍的正室乃是公家出身的鷹司孝子,跟家光毫無共同語言,據說夫婦關係極不和睦,基本上等同於分居,所以雖然掛著「御台所」的名號,卻根本無力與阿福相抗衡。

岡本大八事件

「關原合戰」后,小西行長被斬首,小西家族滅亡,內藤如安逃亡到平戶,先後成為加藤清正和前田利長的客將。正是在前田家中,他結識了高山右近,相同的信仰使二人結為生死之交。在遭到德川氏幕府的放逐以後,一行人乘坐大船,斬風破浪抵達馬尼拉,受到總督和當地天主教徒的熱烈歡迎。高山右近不久后便即去世,內藤如安則一直活到寬永三年(公元1626年)。
有壓迫,必然就有反抗,驚世駭俗的「島原、天草之亂」就在這種禁教鎖國的背景下爆發了。
幾位通事和奉行認為此書雖然含有天主教內容,但並未宣揚教義,因此不必嚴禁,然而江戶城中的老中戶田忠政、土屋政直等人卻對此結論大不以為然。他們認定,雖然唐船(指中國船)船員都已經通過了「踏繪」,證明不是天主教徒,攜帶《帝京景物略》確實是出於無意,但此書既然含有違禁內容,就必須加以嚴懲。老中們下令在中國船員面前將禁書焚毀,並且禁止書籍主人和唐船的船頭再來日本,所載貨物也不許交易,即刻將其遣返回國。
兩位大久保的垮台之速,難免使人瞠目結舌,究其根由,恐怕並不僅僅是本多父子的讒言,而在於德川家康本人,雖然號稱隱居,卻仍然手握幕府大權,他不能允許與自己所居的駿府相對立的「江戶派」的存在,不允許在自己之外,還有另一個政權核心。既然不能直接收拾自己的兒子,那便對兒子的羽翼下手吧。
所謂文治、武斷,雖然是因基本政治傾向不同而結成的政治團體,但並不是說團體中的每個個體全都具有相同的理念,或者身處相同的位置。豐臣氏武斷派的成員不全都是只知揮舞刀槍的大老粗,而文治派里也有能夠在朝鮮戰場上與加藤清正爭奪首功的小西行長。德川氏幕府開創初期的江戶、駿府兩派也是如此,在本多忠勝和大久保忠鄰為首的武斷集團中,也存在著一位天才的文吏——那就是前面提到過的大久保石見守長安。
本多作九-九-藏-書左衛門,大名重次,于文武兩道皆有不俗的才能。論文,他長期負責內政工作,與天野康景、高力清長並稱為「三河三奉行」,以鐵面無私而普受讚譽;論武,他曾在「三方原合戰」中為十數名武田兵包圍,竟能揮舞長槍,刺翻一騎,順利破圍而出,就此贏得了「鬼作左」的異名。

島原、天草之亂

松平信綱的策略取得了效果,原城中糧草越來越少,一揆被迫開城夜襲幕府軍陣營,因為信綱早有防備而遭到慘敗。不僅如此,松平信綱通過審訊俘虜,了解了城中的內情,遂於二月二十八日展開了第一次總攻擊。
有趣的是,一揆軍的首領卻是一個年僅十六歲的少年,俗稱為天草四郎時貞。據說這位英俊少年乃是上帝派來拯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日本天主教信徒的,具有莫大神通,教徒們無不尊奉他為「天人」、「天使」,一切都唯四郎時貞馬首是瞻。
朝鮮李朝為中國的藩屬,其君主稱號為「國王」,所以在與日本交往的時候,也希望雙方平等建交,日方國書最後署名「日本國王某某」。在朝鮮人想來,天皇是什麼東西,咱們不清楚,日本真正的統治者豐臣秀吉可是受過明朝「日本國王」封賜的,現在的德川幕府繼承了豐臣氏的事業,當然也就是明朝下屬的一位國王了。然而幕府並不了解朝鮮人的想法,德川秀忠在位的時候,國書後面只署名「日本國源秀忠」,宗義成感覺這是不大合適的,就去懇求起草國書的僧侶以心崇傳,請他給改個署名。
工和商大多居住在城市中。江戶時代的城市,以江戶、大坂、京都最為繁華,被稱為「三都」。城市居民大多為武士和工商業者,後者主要被區分為擁有土地或房產的「家持」和租房居住的「店借」兩種。幕府和各地大名對工商業者徵收的賦稅比農民相對要輕(實際上是不如對農業來得重視),所以才會有很多商人暴富,到了幕府末期,甚至出現了「大坂富豪一怒,天下諸侯驚懼」的局面。
然後寬永九年(公元1632年),在第二代「大御所」德川秀忠去世以後,春日局再次上洛參覲,升任從二位的位階,從此即被尊稱為「二位局」大人——武家女性而達到這一高度的,此前只有平清盛的繼室平時子,以及源賴朝的正室北條政子二人而已。
此外,為了避免因飢荒而引發各藩叛亂,幕府減少了對各地大名物資和人力的盤剝,使得大名們緩過一口氣來,紛紛進行藩政改革,就此埋下了日後雄藩崛起的根苗……
首先,秀忠改變了家康時代獨斷專行的做法,代之以將軍與幕府重臣的合議制政治。家康時代就曾設置「老中」一職作為將軍的最高輔佐官,「德川四天王」之本多忠勝、榊原康政,以及軍師本多正信、主要奉行大久保長安等人全都擔任過這一要職。到了秀忠時代,開始提升部分老中的權柄,至家光時代首次出現「大老」的稱呼。大老便是首席老中,並不常設,權力僅次於幕府將軍,無人可以並肩。首席大老是土井大炊頭利勝,乃是秀忠的寵臣。
雖然秀忠做出了如此偉大的功績,但他終究是守成之主,被迫要一直活在老爹家康的陰影之下。家康還在世的時候,秀忠就曾經口出怨言:「大御所的謊話,就算人人知其為假,都會被迫相信;而我的謊話,就算再如何努力地說,都不會有人相信!」
那麼沒有辦法,德川家康只好在庶子中挑選繼承人了。據說此公身體強健,精力旺盛,側室無數,普施雨露,總共產下了十一子、五女——光存活到成年的兒子就有九個,人丁單薄的豐臣家打馬也追不上。嫡長子信康以下,次男為於義丸,據說其母身份極為卑微,受到家康寵幸之時,可能才是名侍女,因此不受重視,先做了豐臣家的養子(其實是人質),然後又送給結城家,定名為結城秀康。三男長松因此脫穎而出,很小就被確定為家康的繼承人,家康甚至還把自己的幼名「竹千代」也送了給他——此子後來也曾做過豐臣家的養子兼人質,受豐臣秀吉賜以「秀」字偏諱,便正是江戶幕府的第二代將軍德川秀忠。
築山御前被殺后,家康長期不立正室,直到天正十四年(公元1586年),豐臣秀吉為了拉攏家康,特意指定其妹朝日姬離異,前往駿府做家康的繼室,乃被稱為「駿河御前」。駿河御前再嫁后四年即逝,並未留下一男半女。
原因就在於岡本大八反咬一口的時候,不但誣陷有馬晴信妄圖暗殺長崎奉行長谷川藤廣,並且供出有馬晴信勾結傳教士和西、葡商人的諸多不法情事。於是幕府將岡本大八以火刑處死,將有馬晴信先是流放到甲州都留郡,進而勒令其切腹自殺——身為天主教徒的晴信不肯自盡,命令家臣將自己刺死了。
阿江本是淺井長政和織田市姬的第三個女兒,也是大坂城內實權人物淀姬的親妹妹。且說阿江夫人生有兩個兒子,長子為家光,次子為忠長,如同反覆上演的歷史故事一般,母親偏愛少子,一直攛掇將軍秀忠廢黜家光的繼承人地位,而以忠長代之。
有馬晴信遲遲得不到幕府的回應,實在等不下去了,遂于兩年後親往拜訪本多正純,加以催促。正純聞言大驚,當即喚來岡本大八對峙。大八陰謀敗露,只得苦苦哀求,請求正純放他一條生路。
春日局死於寬永二十年(公元1643年),享年六十四歲。其孫稻葉正則與重孫婿堀田正俊受其餘蔭,就此成為幕府新的譜代大名,並且陸續入閣擔任老中甚至是大老之職。可以說,對於江戶幕府權力根基的穩固,無論把春日局所起的作用評價得多高,恐怕都不為過。
這場大飢荒,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島原、天草之亂」后的大屠殺,造成了九州地區疫病流行,尤其是牛瘟,很快蔓延到整個西日本,耕牛大多病死;二是寬永十七年(公元1640年)六月蝦夷地駒之岳火山爆發,火山灰造成陸奧北部地區大範圍歉收;三是寬永十八年(公元1641年)初夏畿內、中國和四國地區的嚴重旱災,以及秋季北陸地區的長期降雨,各種異常氣候進而又引發了大規模蟲害……
天草四郎,某些記載中也寫作大矢野四郎或者江部四郎,據考證,他原本的苗字應該是益田,乃是小西行長的家臣益田好次之子。「關原合戰」后小西行長被斬首,領地遭改易,家臣們紛紛四散成為浪人,據說四郎時貞從小就居住在長崎港,虔誠地信奉天主教,並向旅居日本的荷蘭人學習過西洋醫術——所謂神通廣大,能活死人、肉白骨,大概空穴來風,未為無因吧。
對於來航的中國船,江戶幕府設置了書物目利、書物改役等官職,委派相關人員嚴格審查,不得使有害書籍傳入日本。那麼,什麼是幕府認定的有害書籍呢?最主要的不外乎兩種:一,兵法書;二,宣揚天主教教義的書。
因為德川秀忠曾在上田城下被真田昌幸父子玩得團團轉,因而未能趕上確定全日本大勢的關原合戰,其後又一直窩在老爹羽翼之下,連著當了好幾年的傀儡將軍,故此傳統對其評價不高,認為他只是個老實木訥的二世祖而已。然而家康去世以後,秀忠終於得以獨攬大權,又當了整整七年的征夷大將軍,讓位給兒子家光后在幕後還指揮了整整九年,江戶幕府一直維持著蒸蒸日上的局面,因此若說秀忠無能,恐怕是太過偏頗了。
江戶幕府的開創者和初代將軍為德川家康,然而家康在位只有短短兩年多的時間,便裝模作樣地退隱了,將大位傳給了兒子秀忠。德川秀忠本是家康的第三子,生母為家康側室西鄉局,因此就理論上來說,他既非嫡出,又非長子,本當與繼承人寶座無緣才是。
前文雲德川秀忠將軍並不能容忍權臣的出現,掌權后便大力打壓本多一族,這指的乃是家康的寵臣本多正純。
這個第三代「竹千代」——前兩個分別是他的祖父家康和父親秀忠——便是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而親手撫育家光長大的阿福,就此成為家光最為信賴之人。據說阿福運用她的智慧,多次挫敗阿江夫人改立嗣子的陰謀,因此等到德川秀忠退位,且阿江夫人去世以後,她便成為了「大奧」實際上的領導者——所謂「大奧」,就是指將軍的後宮。
從此「駿府派」本多父子一枝獨秀,但他們也風光了沒有幾年,便迎來了「大御所」家康的辭世,幕府政治格局再度洗牌。就秀忠將軍而言,自然是對父親身邊這些掌權人物恨之入骨,一朝天子一朝臣,他重用親信土井利勝、酒井忠世等人,而刻意打壓本多正純的勢力——正信老頭子倒是死得恰是時候。
從這件小事上,其實就可看出江戶幕府的鎖國政策是多麼嚴格,同時也是多麼荒誕了。
寬永十二年(公元1635年),也就是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親政的第四年,宗氏的家臣柳川調信突然向幕府揭發,說當主宗義成在和朝鮮聯絡的過程中曾經篡改過國書。這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幕府立刻展開周密調查,最終的結果是,宗義成確實曾經修改過幕府向朝鮮遞交的國書中的署名。
岡本大八乃是本多正純的親信,作為幕府方對這次報復行動所派出的「目付役」(監察官),觀看了整個經過。事後,他稱讚有馬晴信辦事利落,隨口許諾說,幕府或許會將鍋島氏轄下的藤津、杵島、彼杵三郡恩賞給有馬。此三郡本為有馬氏舊領,晴信無時無刻不想著恢復故土,聞言大喜,當即獻上大筆財物,請大八轉獻給本多正純甚至是德川家康,為他活動此事——誰料大八轉過臉就把這筆錢揣進了自己的腰包。
且說家光將軍在位的時候,最為寵信的有老臣酒井忠世、土井利勝、松平信綱等人,以及一代女傑春日局。
本多氏自稱為藤原北家兼通流的二條家綱之後裔,家綱之孫秀豐領有豐后國的本多鄉,於是即以鄉名為苗字。本多氏本為三河松平氏的譜代之臣,嫡流之主即為「德川四天王」之一的本多平read.99csw•com八郎忠勝,此外受到家康重用的,還有分家的作左衛門和彌八郎。
春日局就是家光將軍的乳母阿福,本家苗字為齋藤,乃是原美濃守護代齋藤氏(即齋藤道三所最後篡奪的家名)一族。其父齋藤利三,出仕明智光秀,成為重臣,參与了「本能寺之變」和「山崎合戰」,戰敗后在坂本城下被捕,遭豐臣秀吉處以極刑。
除此以外,幕府還直接插手各藩的繼承人問題。一方面,確定繼承人必須申報幕府同意,新藩主繼任也必須親自前往謁見將軍,獲得新的「所領安堵狀」;另方面,對於沒有合法繼嗣的大名家族,幕府從來都毫不容情地予以改易。
家康是初代德川,其長子信康,是拜領了織田信長的上字,次子秀康、三子秀忠,則都是拜領了豐臣秀吉的上字,故此第二代無「家」字。等到第三代,在沒有特殊情況的前提下,就該把「家」字用上了,因而秀忠將軍才使嫡長子用「家」之通字,加上自己的下字,定名家忠。但據說此名與清華名門花山院家的始祖藤原家忠之名相犯,於是最終由參謀以心崇傳定下了「家光」之號。
稻葉正成被豐臣秀吉安排到小早川秀秋身邊,成為家老。「關原合戰」的兩年以後,小早川秀秋去世——據說大谷吉繼臨終前曾經朝向小早川軍喊道:「人面獸心之徒,我三年之內必來作祟!」所以秀秋就得瘋病死了——其實很可能是被毛利或者豐臣方派人暗殺的。因為沒有子嗣,小早川家遭到幕府改易,可憐的稻葉正成也就此變成了浪人。
秀忠的第二大功績,乃是繼承老爹的政策,繼續打壓外樣大名。那個在關原合戰中起過重要作用的福島正則,因為私自修城被秀忠抓到把柄,于元和五年(公元1619年)遭到改易,此外,最上義俊、蒲生忠鄉、田中吉政等人也都先後失去了領土。秀忠把三個最年幼的兄弟——德川義直、賴宣和賴房——分封到常陸水戶、尾張和紀伊和歌山,稱為「御三家」,作為幕府的屏障。他定下規矩,只有幕府本家和御三家才准許使用德川的苗字,其餘近親全部恢復松平舊氏,而一旦幕府將軍絕嗣,則由御三家的後裔入繼為一門總領。
以「岡本大八事件」為導火索,德川家康對天主教的反感變得愈發強烈,不久后便下達了第一次「禁教令」,在幕府直轄領地和有馬氏的舊領中嚴禁傳播和信奉天主教。慶長十七年(公元1612年)八月,禁教範圍擴大到日本全國,各地教堂陸續被破壞,日本籍天主教徒紛紛遭到逮捕,被強迫改變信仰。不肯改變信仰的教徒遭到遊街、流放和處死的命運——有一百四十八名被流放馬尼拉,其中包括著名的切支丹大名高山右近、內藤如安等人。
松平信綱素有智謀,人稱「智慧伊豆」,他在仔細觀察了前線形勢以後,認識到原城防禦堅固,一揆作戰英勇,絕對不能硬打硬攻。於是信綱就指揮著黑田、鍋島、立花、細川、水野、有馬等十數家諸侯聯軍,從陸路將原城牢牢地封鎖住,斷絕補給,想要把一揆全部困死、餓死。
元和九年(公元1623年)六月,二十歲的德川家光跟隨其父秀忠入洛,次月即獲朝廷正式任命為征夷大將軍——秀忠將軍則退位稱「大御所」。其後,新將軍家光還入內里參覲,跟妹妹、中宮和子和妹夫后水尾天皇見了一面。寬永三年(公元1626年),「大御所」秀忠再次領著家光將軍入洛參覲,秀忠受封左大臣,不久後進位太政大臣,家光則受封右大臣,不久後進位左大臣。翌年,崇源院(即家光、忠長之母阿江夫人)去世,寬永九年(公元1632年)元月,秀忠去世,當年十月,大權在握的家光將軍即以兄弟駿河藩主德川忠長患有瘋病為名,剝奪了忠長的領地,將其軟禁在上野高崎城中。忠長隨即憂憤自刃,享年二十八歲。
年表
年號具體年份幕府將軍事件
幾和1617年徳川秀忠德川家康獲得東照大權現的神號
1618年幕府制定大奧法度
1619年廣島藩主福島正則遭改易;
幕府設置大坂町奉行
1620年德川秀忠之女和子入宮;
支倉常長歸國
1622年元和大殉教;
宇都宮藩主本多正純遭改易;
幕府命令外樣大名的妻、子都必須在江戶城下居住
1623年德川家光福並藩主松平忠直被流放豐后;
德川家光繼任幕府將軍;
英國人關閉在平戶的商館,離開日本
寬永1624年幕府拒絕西班牙復交要求;
德川和子進位中宮
1628年幕府與葡萄牙、荷蘭斷交
1629年「紫衣事件」;
后水尾天皇讓位明正女皇
1631年幕府頒布「奉書船制度」,即在幕府朱印狀外還需取得老中奉書,才准外航
1632年德川秀忠歿;
竣府藩主德川忠長遭改易;
幕府設大目付
1633年禁止在海外滯留超過五年者歸國;
「黑田騷動」
1634年琉球謝恩使拜謁家光將軍;
幕府規定譜代大名的妻、子亦必須居於江戶城下
1635年「柳川一件」;
規定外國船隻許在長崎和平戶停泊,禁止客居海外者歸國;
改定《武家諸法度》
1636年開始鑄造寬永通寶
1637年「島原之亂」爆發,一揆軍佔據原城
1638年平定「島原之亂」;
幕府除軍船外,禁止建造五百石以上船隻
1639年禁止葡萄牙人航來日本;
江戶城本丸失火
1641年荷蘭商館從平戶移至長崎出島;
「寬永大饑饉」爆發
1643年幕府頒布《田畑永代買賣禁止令》;
命令沿海大名嚴加警戒海岸線
正保1645年劍道家宮本武藏歿
慶安1648年日本陽明學派創始人中江藤樹歿
1650年幕府禁止除獵戶外百姓擁有鐵炮
1651年德川家綱德川家光歿;
「慶安之變」;
德川家綱繼任為幕府將軍
正好就在這個時候,幕府和豐臣家的矛盾激化,戰爭一觸即發,本多父子趁機唆使一個名叫馬場八左衛門的浪人「駕籠訴」,也就是攔著家康的轎子(駕籠)告狀,誣告大久保忠鄰內通豐臣秀賴。忠鄰因此而橫遭改易,靠著殘存的五千石領地恓恓惶惶度過了殘生——他的身影從此便從幕府中消失了,「江戶派」煙消雲散。
或許秀忠是沒有領軍之才,但其治國之能未必比其父遜色。江戶幕府的整體統治架構是在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完成的,跨度為四十九年,其中秀忠直接執政或參与執政的年份超過半數。
「島原、天草之亂」乃是對幕府和諸藩橫徵暴斂,以及迫害宗教信仰的大反抗,但它的失敗也促成了幕府鎖國體制的最終完成。此外在戰後,德川家光鑒於《武家諸法度》中規定諸藩不得幕府指令不得向外用兵的條文,導致鎮壓暴亂的行動遲緩,遂將相關規定作了修改。
——兄弟相殘的悲劇,即便在太平盛世也是無法完全避免的。
北九州地區乃是天主教傳播的中心區域,戰國後期有大量平民甚至武士都皈依了天主教,這些人在「大殉教」后被迫潛伏了下來,趁著這次動亂再度抬頭。因此固守原城的並非僅僅數萬農民,其中也摻雜了很多信奉天主教的浪人——四郎時貞首先是這些浪人們的領袖。
消息報至江戶,德川家光將軍大為惱火,立刻派遣重臣板倉重昌前往九州,糾合附近諸侯前往征伐。島原、天草的一揆聞報,結合為一,後退到已經廢棄的原城,籠城固守。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原城在「島原、天九*九*藏*書草之亂」爆發前,很可能雖被廢置不用,基本的土壘木牆還並沒有被扒平,這就給了一揆軍一個很完美的抵抗基地。
不過後來又有人提出異議,說「大君」的稱呼其實比朝鮮國王要矮上一頭。因為朝鮮的王子大多封為某某君,其中嫡王子稱「大君」,幕府將軍若也稱「大君」,那不變成朝鮮國王的兒子了嗎?況且,大君之名源出中國古書,本是天子的別稱,也容易和日本天皇相混淆,不如仍改為「日本國王」為妥。
那麼在社會的下層呢?大小封建主主要的賦稅來源是「本百姓」,所謂本百姓就是指擁有一定土地和房產的農民。當時日本農村大多為五六十戶人家的小型自然村,村長被稱為「名主」、「庄屋」或者「肝煎」,主管戶籍登記和收取賦稅,主要出身於「大百姓」(富農)和舊的小國人領主。村長下面就是本百姓,本百姓下面還有「水吞百姓」也就是佃農。

大御所的謊言

但是新教國家英、荷與先期航來的舊天主教國家西、葡之間矛盾重重,前者因此在家康面前大進讒言,說天主教傳教士乃是妄圖將日本變成殖民地的西、葡國王派來的間諜。家康本就不滿天主教宣揚上帝萬能從而淡化世俗領主的權威,進而看到很多九州諸侯通過與西、葡等國通商獲得了大批物資和武器,認為如果不加限制地任其發展,將會動搖幕府的統治基礎,恰巧就在此時,發生了著名的「岡本大八事件」,促使家康頒發了禁令。
肥前國的島原半島,本屬外樣大名松倉氏所領,當時的松倉氏家督為松倉勝家,是個冷酷無情而又貪得無厭的傢伙。三代將軍家光在位的寬永十四年(公元1637年)秋季,島原半島及其南方的肥后國天草群島鬧起了大飢荒,可是松倉勝家仍然按照舊例徵收年貢,並將交不起年貢的數名農民殘酷處死。
寬永十二年(公元1635年),家光將軍重修《武家諸法度》,為了進一步鞏固幕府權威,削弱各地藩主的勢力,添加了著名的「參勤交代」項目。
那麼,《帝京景物略》究竟是本什麼書呢?其實那只是一本過時了的北京城旅遊指南而已,由遂安人方逢年及其弟子寫成,最早出版于明朝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這樣一本書,為什麼會變成禁書呢?原來此書的第四卷和第五卷中提到了北京城內的天主教堂和天主教士利瑪竇的墳墓……
家光將軍政治手腕之毒辣、靈活,於此便可見一斑。
「岡本大八事件」不但動搖了本多正純的統治根基,而且當時世間謠傳,大八所收取的巨額賄賂有大半全都密獻給了正純,導致正純威信下降,在群僚中遭到孤立。可以說,這第一回合的較量,「江戶派」大獲全勝——然而本多正純背後還有他老子正信撐腰,很快便捲土重來,並且反戈一擊……
從此宗教迫害擴大為貿易限制,葡萄牙人首先遭到驅逐,然後是英國人,最後在寬永元年(公元1624年)嚴禁西班牙船隻來航。日本船隻除朱印狀外,還必須得到「老中奉書」才許出海,居住在國外的日本人也一律嚴禁歸國,歸即處死。
正信從擔任家康的「鷹匠」起家,參与了作為今川軍先鋒對尾張的攻擊,以及其後家康的統一西三河之戰。然而永祿六年(公元1563年),三河爆發一向一揆,正信卻站在凈土真宗信徒一方,向家康掀起了反旗,失敗后流亡畿內,改仕松永久秀。此後,他通過舊友大久保忠世的關說,才得以重返德川家——具體年份不詳,最早的說法是在姊川合戰前後,最晚的說法是在本能寺之變以後。
根據使者的傳告,本多正純罪大惡極,但念其往日忠勤,改封為出羽國由利五萬五千石。對這些莫須有的罪名,正純怒不可遏,一面逐條申辯,同時上書推辭由利的新領地。本來秀忠將軍只是想找個借口把此人趕出政權中樞而已,但見他態度如此強硬,不禁勃然大怒,當即下令——你還是得去由利,但不是去接收新領地,而是去服流放之刑!
家光將軍統治時代,政治環境貌似太平,其實內憂外患仍然層出不窮。所謂內憂,既有如前所述的「島原、天草之亂」,也有寬永十九年(公元1642年)前後爆發的「寬永大饑饉」。
家康曾經任命英國航海長威廉·亞當斯作為自己的通商顧問,賜予三浦半島二百五十石的俸祿,亞當斯因此而躋身幕府旗本之列,並且取了一個日本名字叫三浦按針——按針在日語中有領港、領航之意。
階級壓迫和宗教迫害雙重利刃就此強加在島原百姓頭上,他們無路可走,被迫鋌而走險。十月二十日,島原有馬村紛起一揆,殺死了松倉氏的代官林兵右衛門,並且攻破藩武器庫,團團包圍住了松倉氏的本據——島原城。

禁教為鎖國之端

在「士農工商」等級下面,日本社會中還存在著被稱為「穢多」或「非人」的賤民。穢多大多來源於古老的奴隸社會,一般從事處理屍體、屠宰牲畜、清掃垃圾等骯髒工作,或者成為流浪藝人,被整個社會所看不起——戰國時代尼子經久利用來奪回月山富田城的缽屋賀麻黨,就是這種低賤的流浪藝人集團。
再說宗義成求到了以心崇傳頭上,老和尚對他的要求有點兒莫名其妙,於是便在國書上模稜兩可地寫了個「日本國主」。宗義成不敢再提要求,就擅自把「主」頭上的一點抹掉了,改成「日本國王」。
德川幕府拿出的對策是:首先勒令諸藩重視災情,厲行節儉;其次要求擴大農作物面積,禁止煙草種植和販賣糧食類點心,並且減少釀酒;第三則是要求各大名運送「扶持米」以周濟「吞糧巨獸」江戶城。對後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頒布了《田畑永代買賣禁止令》,嚴禁耕地買賣。
事情還要從「大君邦交」說起。
事情敗露以後,幕府上下展開了大討論,研究應當怎樣處理這一惡劣事件,更重要的是,以後再寫國書應該怎樣署名。討論的結果是以兩國邦交為重,宗義成赦免無罪,柳川調信擅告家主,為人不忠,流放出羽國津輕郡——這次事件,史稱「柳川一件」。然而「日本國王」之稱,似乎坐實了日本乃是中國的藩屬,有辱國體,此後國書署名一律改成「日本國大君」。在日本人想來,自己名義上的君主乃是天皇,天皇和中國皇帝是平起平坐的,幕府作為天皇的臣子,實際管理日本列島,可稱「大君」,以與朝鮮國王平起平坐。
據說大久保長安的父祖都是戰國時代著名的猿樂(能劇的前身之一)師,苗字為大藏,後來流亡甲斐,長安被武田信玄看重,提拔為武士,擔任譜代家老土屋昌續的與力,負責黑川金礦的開採工作。武田勝賴在天目山自盡以後,家臣四散,三成投入上杉家中,七成落到了德川家康手上。長安因為具備金山開採的經驗,並且擅長理財,得以出仕家康,擔任大久保忠鄰的與力,並且獲賜大久保的苗字。
如今沖繩縣三天兩頭就會鬧「琉球獨立運動」,但欠缺一個強有力的宗主國的支持,估計是鬧不成事的。
慶長九年(公元1604年),秀忠將軍的嫡長子誕生了,德川家康喜不自勝,把自己的幼名「竹千代」賞賜給了這個嬰兒,並且公開為其招募乳母。阿福前往應徵,經過家康親自考察后,認為此女具備武家的脾性和公家的教養,而其夫正成也是戰功彪炳的武士,當即拍板。就這樣,任命阿福擔任竹千代的乳母,稻葉正成則做了嬰兒的小姓。
或許本多正純會袒護岡本大八吧,也或許會加以嚴懲,本來事情到此即告終結了,誰料風波陡起,晴信的嫡男直純乃是德川家康的外曾孫女婿(其妻為德川信康的外孫女國姬),直接把事兒就給捅到了家康面前。家康先派駿府町奉行彥坂光正調查此事,查出大八不但大肆收受賄賂,還偽造過家康的「朱印狀」,按律當處極刑。然而大八自知不免,乾脆反咬一口,揭發出有馬晴信曾經妄圖暗殺長崎奉行長谷川藤廣。
在一揆的拚死抵抗下,幕府軍付出了死亡三千人、受傷上萬人的重大代價,然而原城終於還是被攻陷了,城內剩餘的兩萬餘眾,不論男女老幼,全都遭到殘酷的屠殺——四郎時貞等人也在其中,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夠逃得性命。
就這樣,隨著權臣本多正純的失勢,家康時代的側近親信逐步被掃清,秀忠將軍終於迎來了他自己的時代。
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退位為「大御所」以後,即移居江戶城的西之丸,而將本丸讓給了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從此幕府便進入了西之丸年寄(事務官)和本丸年寄諸事合議的「雙頭政治」階段。等到秀忠去世以後,德川家光才得以徹底掌控幕政,他立刻重新編組旗本眾、重新分派各藩大名,制定了一系列新的統治制度,徹底完善了幕府的政治架構。
二十七日,天草群島也爆發一揆,與島原一揆南北呼應。天草群島乃是肥前國唐津的譜代大名大久保氏的飛地,唐津藩的代官三宅重利領兵鎮壓暴亂,卻於十一月十四日被一揆所敗,身首異處。天草一揆進而包圍了富岡城。
而且傳說家光幼年時體弱多病,還有嚴重的口吃,待人接物也不得體,因此而更招其母阿江夫人的厭惡。

番外篇 禁書軼事

家光將軍時代的外患,主要來自於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清兵入關,明朝滅亡,大量明朝遺民逃至日本,給幕府帶來了極大的恐慌——近四百年前,不也是外族入居中國,然後悍然發動了對日本的遠征嗎?幕府為此重整軍備,加快各地防禦設施的建造——雖然日後才知道,不過是虛驚一場,女真與蒙古不同,並無染指日本列島之意。
家光將軍正是利用這一制度來削弱各藩的經濟實力,使他們再也無力與幕府相抗衡。並且如前所述,幕府的親藩、譜代,大多被封在江戶和京都周邊地區,來往距離較近,道路也比較好走,而那些外樣則大多居於遠國,光一年一次的參勤交代,往往便足夠他們破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