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3 媒介傳染病滅蚊、滅鼠、滅跳蚤 斑疹傷寒:虱子、戰爭和集中營

03 媒介傳染病
滅蚊、滅鼠、滅跳蚤

斑疹傷寒:虱子、戰爭和集中營

當時人們還不知道這是什麼病,只好根據病人掙扎的樣子,稱之為「蜷縮病」(在當地語言中叫sutama,意為「蹲伏」「蜷縮」,因為患者經常因肌肉劇痛而蜷縮)。
斑疹傷寒有兩種:一種是流行性斑疹傷寒,多發於冬春兩季,由虱子傳播;另一種是地方性斑疹傷寒,多發於夏秋兩季,以「鼠—蚤—人」的形式傳播。
在這種背景下,蒲隆地的難民中出現了流行性斑疹傷寒。
但是,真正能制服斑疹傷寒的,是和平的環境、健康有序的衛生環境及自律自覺的衛生習慣。或許肥皂才是對付斑疹傷寒的最好武器。
在難民營中,人們必須集中在狹窄的土地上勞作。離開營地的人會被當成叛軍,遭到政府軍射殺。兩個主要部落為奪權發生的內戰,變成了對平民的屠殺。
監獄里黑暗、骯髒,空間狹窄,氣流不通,人員密集,最適合監獄熱的傳播。很多犯人還沒等到下一次庭審,就因為監獄熱而死掉了,就連把囚犯帶到法庭的工作人員也不能倖免。1577年7月6日—8月12日的「黑色審判」(Black Assize)事件,至少導致英國牛津地區300人死亡,其中就包括當時的首席法官羅伯特·貝爾。
這種疾病的暴發,可能始於1995年恩戈齊一座監獄中的囚犯。囚犯們感覺頭痛、發冷、發燒、虛脫、神志不清、畏光、嘔吐和起皮疹(通常從軀幹開始)。監獄囚犯的死亡率為15%。
2.如何預防斑疹傷寒?
為了戰勝斑疹傷寒,人們想盡了辦法。歐洲曾經用DDT(雙對氯苯基三氯乙烷)大規模殺滅虱子和跳蚤,它的確有效抑制了斑疹傷寒的流行,但卻給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斑疹傷寒知識小科普

「一戰」之前,俄國平均每年只有8萬例左右的斑疹傷寒病例,但在1918—1922年的短短4年內,蘇俄共出現了2000萬~3000萬例病例,其中約10%的人病死。1919年,列寧甚至喊出了「不是社會主義打敗虱子,就是虱子打敗社會主義」的口號,肥皂和消毒用的燃料成了最稀缺的物品。
1938年,細菌學家赫勒爾德·R. 考克斯(Herald R. Cox)提出了新方法,這種方法用的是雞蛋,操作起來更安全,可批量read•99csw•com生產。到1943年,用這種方法生產的疫苗已被廣泛使用。
體虱、頭虱、陰虱均可作為傳播斑疹傷寒的媒介。斑疹傷寒患者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
首先要注意個人衛生。衣服常換,被褥常曬,自身常洗,只要身上不滋生虱子,就不容易被傳染。
除了軍隊,另一個最適宜虱子滋生、傳播病原體的環境就是監獄。
斑疹傷寒知識卡片
感染途徑通過體虱叮咬或傷口、抓痕暴露于體虱排泄的含病原體的糞便而感染。
潛伏期一般為5~21天,平均為10~12天。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5歲以下的兒童患者病情較輕。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
感染者癥狀•急性期癥狀包括:嚴重頭痛,持續高熱,發熱約5天後胸部出現瘀點樣皮疹(或斑丘疹)並擴散到軀幹和四肢,嚴重的肌肉疼痛,發冷,血壓下降,木僵,對光敏感,譫妄,以及各種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複發性斑疹傷寒癥狀輕微,多見於老年人,患者常出現發冷、發熱、頭痛和皮疹。
如何診斷•血清免疫檢測:外斐反應效價>1:160或效價逐漸升高即如何診斷。
•分子檢測:聚合酶鏈反應(PCR)方法檢測立克次體特異性DNA。
如何治療•四環素、多西環素和氯黴素均有效。
•治療須持續至體溫正常后2~3天。
如何預防•滅虱是控制本病流行及預防本病的關鍵。
•加強個人衛生,勤沐浴、勤更衣。
普氏立克次體是利馬用兩位科學家的姓氏命名的,他們就是在研究流行病時死於斑疹傷寒的病理學家霍華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read.99csw.comTaylor Ricketts)和動物學家、寄生蟲學家斯坦尼斯勞斯·馮·普洛瓦澤克(Stanislaus von Prowazek)。
1997年2月,102名患有「蜷縮病」的難民接受了臨床檢查和對病史的詢問。在初步評估期間,其中大多數人都有該病的典型表現。研究人員收集了患者的血清樣品,發現並清除了感染患者的體虱。通過免疫熒光顯微鏡分析血液血清,研究人員發現,存在針對病原體的抗體,病原是一種只存在於細胞內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就是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普氏立克次體。
吸取歷史教訓,蘇俄對士兵的衛生極其重視,還專門準備了洗澡用的列車,包含9節車廂,有沐浴、洗滌和消毒的全套設備,它們被直接發往前線。這些舉措讓蘇俄軍人的斑疹傷寒發病率始終控制在低水平。
1915年,同樣獨立發現斑疹傷寒病原體的寄生蟲學家普洛瓦澤克也在研究中感染,不幸去世。為了紀念這兩位科學家的貢獻,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從此被命名為普氏立克次體。
其次要注意環境衛生。清掃住所和周圍環境,堵鼠洞,斷絕老鼠食物來源,破壞跳蚤幼蟲滋生地,在野外活動時加強個人防護。
人類製造的最大監獄,叫作集中營。「二戰」期間,在納粹集中營里,成千上萬的囚犯死於斑疹傷寒。到了「二戰」之後,斑疹傷寒橫行於另一種監獄——難民營。本章開篇里提到的蒲隆地恩戈齊監獄的疫情,就是「二戰」之後斑疹傷寒最大規模的一次暴發。
要想徹底攻克斑疹傷寒,還要有能治療它的藥物。但是在這之前,先要弄明白斑疹傷寒究竟是什麼引起的。
1546年,病毒和感染專著《傳染與傳染病》(De Contagione et Contagiosis Morbis)出版,義大利醫生吉羅拉莫·弗拉卡斯托羅(Girolamo Fracastoro)在這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斑疹傷寒的癥狀。
4.得知周邊環境有斑疹傷寒流行,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戰爭是斑疹傷寒的最大推手,肥皂是對付斑疹傷寒的最好武器。
是誰打敗了拿破崙?人們今天的九*九*藏*書共識也許是極端寒冷天氣和俄國人堅壁清野的正確策略。但是在2001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人們發現了一座埋葬著3000具遺體的墳墓。經過DNA檢測發現,這些人就是1812年拿破崙東征時死於途中的士兵,而他們大多死於斑疹傷寒。
截至1997年9月,已臨床診斷出45558例流行性斑疹傷寒病例,其中大多數出現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區。

圖3-10 一名美軍士兵正在演示如何使用DDT手工噴塗設備。DDT被用來控制攜帶斑疹傷寒病原體的體虱的傳播
1527年,神聖羅馬帝國的查理五世攻打教皇,把教皇變成了階下囚。他還沒高興多久,教皇的盟友法國軍隊趕來,把查理五世圍在城中。正當查理五世彈盡糧絕之際,法國軍隊中暴發了斑疹傷寒,兵力近乎消亡殆盡。法軍不得不撤圍而去。1530年,教皇為查理五世加冕,承認他是正統的統治者。當時有學者調侃道,這次加冕源自「斑疹傷寒的力量」。
這不是虱子第一次改變歷史,也不是最後一次。
戰爭是瘟疫的最大推手,瘟疫是戰爭的最大幫凶,而戰爭成就的難民營,則是瘟疫最好的溫床。這些瘟疫中,就包括流行性斑疹傷寒。
對多數人來說,斑疹傷寒是一種非常遙遠而陌生的疾病,然而它在人類歷史上卻刻下了一道又一道深深的傷痕。它究竟是何方神聖,如今為何又消失不見了呢?我們還是從一個暴發案例說起。
「一戰」爆發后僅3個月,斑疹傷寒就出現在塞爾維亞。到第二年,斑疹傷寒的死亡病例數激增。在軍隊交戰的過程中,斑疹傷寒入侵俄國,隨後在1918—1922年橫掃整個俄國。
斑疹傷寒作為一種疾病的最早描述,可能出現在1083年義大利薩勒諾附近的拉卡瓦修道院。
流行性斑疹傷寒是通過感染了普氏立克次體的體虱等蟲媒傳播的。歷史上曾發生多次斑疹傷寒大流行,特別是在戰爭期間,斑疹傷寒產生了巨大危害,無數人因此喪命。這一方面是髒亂差的戰場環境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當時醫九_九_藏_書學界對斑疹傷寒不了解造成的。
1.斑疹傷寒和傷寒有什麼區別?

張爸敲黑板

戰爭是斑疹傷寒的最大推手。作戰期間,士兵們不能洗澡換衣服,導致體虱大量滋生,人員密集又給了病原體最有利的傳播環境。於是曾經戰無不勝的拿破崙大軍就這樣被小小的虱子打敗了。
傷寒是由傷寒沙門菌引起的疾病,主要經過「糞—口」傳播,如廁后洗手、注意飲食安全是預防關鍵,0~2歲兒童也可通過接種疫苗預防;斑疹傷寒是由立克次體引起的疾病,主要通過蟎、蚤、虱和蜱傳播,勤洗衣物、注意個人衛生即可預防。
1995年底,體虱攜帶瘟疫從監獄掙脫出來,席捲了蒲隆地海拔較高的寒冷地區。
流行性斑疹傷寒又稱虱傳斑疹傷寒或典型斑疹傷寒,它是由普氏立克次體通過體虱傳播引起的。體虱是流行性斑疹傷寒的主要媒介,頭虱和陰虱也可作為媒介。體虱以吸血為生,叮咬患者后,普氏立克次體在體虱腸壁細胞內繁殖,脹破細胞後排入腸腔。體虱在吮吸人血的同時將含病原體的糞便排泄到皮膚上,或因宿主搔抓而被壓碎,普氏立克次體即可通過傷口或抓痕進入人體而使人感染。感染者自潛伏期末至退熱后數天均具傳染性,整個傳染期約為3周,但第一周的傳染性最強。人體在感染後會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臨床癥狀:在被體虱叮咬后10~14天,發生急性的重症感染;在原發感染后10~50年內,在相對免疫抑制的時候發生感染,這被稱為複發性斑疹傷寒,最早於1913年由內森·布里爾(Nathan Brill)在紐約市西奈山醫院描述。
對於地方性斑疹傷寒,滅虱、滅鼠是首要任務。滅虱可以使用物理法(水煮、蒸汽),也可以用藥物。滅鼠可以堵住鼠洞,斷絕鼠類食物來源。老鼠和虱子沒有生存條件了,人的生存條件就改善了。
1909年,拿破崙兵敗97年後,病理學家霍華德·泰勒·立克次來到墨西哥城,研究在這裏流行的斑疹傷寒。他成功分離出了病原體,但是他本人卻不幸感染了斑疹傷寒,不治身亡。他分離出的病原體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立克次體。
1948年,對立克次體有強效滅殺作用的氯黴素和四環素問世。雖然氯黴素有可能破壞造血系統功能,而四環https://read.99csw.com素可能導致四環素牙,但這兩種抗生素對斑疹傷寒都有很好的療效。隨著有效抗生素的出現和可以殺滅虱子跳蚤的各種殺蟲劑的問世,以及衛生水平的不斷提高,斑疹傷寒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

斑疹傷寒的前世今生

1916年,傳染病學家恩里克·達·羅恰·利馬(Henrique da Rocha Lima)證明,普氏立克次體是斑疹傷寒的病原。
現有的斑疹傷寒疫苗雖然無法阻止發病,但可以減輕病情。如果保持良好的衛生,杜絕體虱等媒介,再進行及時有效的抗菌治療,該病死亡率可以降至0。
16世紀,斑疹傷寒在監獄等擁擠環境中很普遍,因為這些地方容易滋生體虱。由體虱傳播病原體所引發的斑疹傷寒,也被稱為「監獄熱」。

圖3-9 流行性斑疹傷寒患者軀幹上的皮疹
在充分認識斑疹傷寒並找到攻克它的辦法之前,人類曾經飽受這一疾病的折磨。斑疹傷寒致死的人數,往往比戰爭還要多。
1930年,認識到普氏立克次體是流行性斑疹傷寒的病原體后,生物學家魯道夫·韋格(Rudolf Weigl)通過研磨吸血后感染了的體虱,研究出了一種實用而有效的疫苗生產方法。但是,用這種方法生產疫苗非常危險,對進行疫苗生產操作的人來說,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3.斑疹傷寒能治好嗎?
自1993年位於非洲內陸的一個國家蒲隆地內戰暴發后,超過76萬名難民生活在可怕的難民營中。那裡衛生環境惡劣,乾淨水源難找,疾病四處橫行。
歷史上,傷寒和斑疹傷寒因為癥狀相似,常被誤診為同一種疾病,所以流傳下來的名字像「兄弟」似的。而且,在戰場或者衛生環境條件較差的國家和地區,這兩種病更容易暴發流行,因而它們被稱為「戰爭和貧窮的附庸」。所以這兩種病到今天仍然是國際公共安全問題之一。
斑疹傷寒患者未經治療的死亡率和經過治療的死亡率存在顯著差異:未經治療的死亡率為10%~60%,而在初始感染后的8天內用抗生素治療,死亡率接近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