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讀書漫筆

讀書漫筆

我常常遊歷于中外史籍中。這種閱讀往往讓人思緒在無限的歷史空間自由翱翔,使心靈獲得一種升華,獲得一種恆久的激|情。而激|情也是需要積淀的,積淀得久了,便化作一種沉靜,一種自信。倘若蘊藏於字裡行間,自然而然地流露,那便是一種凝重,一種魅力所在。
有一次,一位文友到我家來,見我正在閱讀《新唐書》,有些費解地說,你讀這些書幹嗎?這是我們漢文化中最腐朽的一些東西,我是一概不讀這些玩意的。
女巫佩提亞在回答克洛伊索斯的王國國祚是否長久時,曾隱喻道:「在一匹騾子變成了美地亞國王的時候,那時你這兩腿瘦弱的呂底亞人就要沿著沿岸多石的海爾謨斯河逃跑了。」而克洛伊索斯卻因為這個回答大喜過望,他認為一匹騾子是絕對不可能替代他做美地亞國王的,因此他認定他的後裔永遠也不會喪失主權。
他這是一種地道的東方式的幽默和自謙,其實他未必就不讀或不喜歡讀史籍,或者當真就把這些史籍當作腐朽的糟粕來看待。但閱讀史籍或雜書,對我來說是一種享受、一種樂趣。這種閱讀帶來的收穫,遠勝於閱讀那些蒼白、乏味read.99csw.com兒的小說,或佶屈聱牙、故作深奧的詩作。
被稱之為「歷史之父,也是散文之父」的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不朽之作《歷史》,則讓人眼界豁然開朗。他在這部著作中開宗明義地說道:「不管人間的城邦是大是小,我是要同樣地加以敘述的。因為先前強大的城邦,現在它們許多已變得默默無聞了;而在我的時代強雄的城邦,在往昔卻是弱小的。這二者我之所以要加以論述,是因為我相信,人間的幸福是決不會長久停留在一個地方的。」言辭間透著一種滄桑、一種豁達、一種客觀冷靜的敘事心態。這不只是一部史書,還是一部最古老的文學作品之一,一部鴻篇巨製。那完美的結構,嚴謹的思路,那勾魂攝魄的情節,令人震懾的細節,那活生生的人物,無不讓人嘆服。什麼是結構、什麼是鋪墊、什麼是敘述、什麼是銜接、什麼是轉換……在這部產生於兩千五百年前的著作中,十分完美地展現在眼前。整部作品氣勢恢宏,具有一種睿智的洞察力,筆調猶如行雲流水。
應當說,這也是文學的最高境界。只是似乎文學自身有時正在逐九九藏書漸淡忘、偏離本屬於它的最本質的特徵。這也許是我們過於急躁,過於熱衷於「標新立異」的結果。於是我們往往沉浸在狹小的生活空間,津津樂道于向世人展示一己的內心體驗,既不知過去,也不思將來,支離破碎,迫使讀者紛紛遠離文學。恍若燥熱的季風,將擁擠的文學「標新立異」者,如蒲公英羽冠般吹拂得到處飛揚,輕飄飄的甚是茫然。我以為靜下心來多讀一點書,尤其抽空讀一讀那些文學以外的各類書籍,可能會給你帶來另一種感覺,另一種心境,另一種視野,另一種思路。同時,可以讓你擺脫藝術上的盲目和盲從,真正用自己的頭腦來思考、來寫作。因為,最新的東西不一定是最好的,速成的東西往往也容易速朽。文學作品畢竟不應成為流水線上的快速生產品、批量組裝物。不要最終「生產過剩」又輪迴到高爾基曾說過的製造大量的「語言的垃圾」。尤其在世人竭盡全力清除「白色污染」的今天,更應該保持清醒,擺脫浮躁,努力靜下心來,潛心閱讀,深入思考,精益求精,面向新世紀多拿出一些藝術精湛、內容健康向上、風格獨特的作品來。https://read.99csw.com
只有當他最終做了居魯士的階下囚,險些被活活焚死時,他才想起那個直言不諱的漫遊者梭倫曾對他的一番忠言,煢煢孑立於已經燃燒的薪火上呼喊梭倫的名字,引起居魯士的注意並給予寬容,方幸免於難。那個女巫佩提亞說道:「他甚至不懂得洛克西亞司(阿波羅神)給他的關於騾子的那個最後回答。因為那騾子實際上指的是居魯士。居魯士的父母屬於不同的種族,不同的身份,他的母親是一位美地亞公主……但他的父親是個美地亞人治下的波斯臣民。」
更讓我驚訝的是,作品描述的巫女佩提亞謎語般的預言,聰明的國王自作聰明的行為,及至最終鐵一般冷峻的現實應驗,是那樣自然而然地從字裡行間流瀉出來。我曾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中那部無人讀懂的羊皮紙書的情節設置折服——當最後的子嗣已經讀懂這部塵封的羊皮紙書時,與書中預言的一樣,老布恩地亞家族業已走向毀滅。然而,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希羅多德便已運用了這種令當今世人傾倒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你瞧那個忠於主公的巨吉斯,為了表示對主公的忠心耿耿、百依百順https://read.99csw.com,在主公再三要求下窺視了妃子的裸體,激怒了妃子,最後他不得不在妃子的要挾和唆使下,在她卧榻親手殺死熟睡的主公坎道列斯,坐上了呂底亞王國的王位。當時那位傳達神托的女巫佩提亞就曾預言,巨吉斯的第五代子孫將受到海拉克列更達伊家的報復。實際上,在這個預言應驗之前,無論是呂底亞人還是他們的歷代國王根本沒把它記在心上。然而當巨吉斯家族在位一百八十一年,到第五代孫克洛伊索斯時,最終被波斯人居魯士所滅。果然有如女巫佩提亞所預言的一樣。只是由於洛克西亞司神(阿波羅神)的憐憫,才使呂底亞王國的陷落推遲了三年。
1998.1
對於一個作家來說,缺少歷史的眼光,那將是最大的缺憾。在精讀經典文學作品、廣泛涉獵文學新作、及時了解文學發展態勢的同時,多讀一些史籍雜書,可以開闊視野、活躍思路,獲得一種從歷史角度冷靜觀察、審視和把握事物發展本質和活生生的人的最佳視角。
所有這些,應當說對《百年孤獨》是一種遙遠的啟示。而這僅僅是希羅多德《歷史》的九*九*藏*書冰山一角。由於他忠實地記錄了他那個時代及在他之前的每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所以,構成這些歷史事件的每一情節是自然發展的,毫無矯飾;活動著的每一個人物行為真實可信,命運各不相同。這一切都立體地、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希羅多德認為:歷史不只是一些突出的、並不相互連貫的事實的排列,在它表面上的混亂下邊,必然有一種統一性和連貫性存在,歷史學家的職責就是區別比較重大的事實和比較細小的事實並以適當的順序把它們聯繫起來。他從那些被看作歷史的大量雜亂無章的素材中,構思出有條有理的故事。希羅多德深深感到那種「歷史的莊嚴高貴」也使他成為一位道德家。在他的整個敘述中,展示了那個時代的人類智慧,並以歷史實例進行教誨。
其實,真正的經典史籍本身就是一部優秀經典文學之作。比如司馬遷的《史記》,有些章節迄今為文學史家們奉為短篇小說的典範。當然,這種註腳有時不免有些牽強,但《史記》對人對事栩栩如生的刻畫,的確攝人心魄;對歷史事件的忠實記載和歷史細節的真實描寫,以及簡潔凝練的筆法,冷靜超然的敘述,均讓今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