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右玉豐碑

右玉豐碑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那個淚花流……
右玉是一個邊塞古縣,也是北銜毛烏素沙漠的前沿屏障。右玉山地又是黃河和海河的分水嶺。這裏地勢南高北低,平均海拔在一千四百米以上。往北的水系流入黃河,往南的水系流入海河源頭桑乾河。而桑乾河上游支流恢河、黃水河、七里河、源子河均發源或流經朔州境內。桑乾河也是歷史上的無定河。現在它匯入官廳水庫后,成為永定河,最終將匯入海河,奔向大海。綿延千里的桑乾河滋潤著兩岸晉、冀、京、津焦渴大地。
近年來,朔州每年籌資十億元,植樹三十三萬畝,增加林木綠化率2%。市區和每個縣區都有萬畝以上成片造林綠化工程,而且規模逐年擴大,初步形成十個萬畝以上生態示範公園。2009年年底,全市林木綠化面積累計達到四百萬畝,林木綠化率26.6%,林草面積占國土面積的近50%。朔州人響亮地提出,讓城市走進森林,讓森林擁抱城市。的確,在這一方土地上,走到哪裡都是滿眼綠色,樹木蔥蘢,青草依依。在朔州城西二十萬畝西山森林公園中徜徉,我們沉浸在一片綠色海洋中。驅車不遠又進入在建中的金沙植物園,依read.99csw.com然讓人震撼不已。望著眼前的綠色世界我問郭健部長,聽說右玉那邊植被不錯。他說,是不錯,但是沒有一棵自然生長的樹,全是人工栽植培育出來的。
早在五十多年前一位外國專家曾對右玉下過結論:「這裏根本就不宜人類居住。」的確,歷代戰火頻仍和人為破壞,加之風蝕沙侵,使這裏變得一片荒蕪。右衛堡古城牆雖高出三丈六,迎風的北面依然被沙龍攀上了城牆,變成了一道橫亘的沙梁。昔日的民諺述說著這一方天下的荒涼和當時黎民百姓生活的艱辛。「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黑夜土堵門。在家一身土,出門不見人。」全縣只有零星的八千畝殘林,森林覆蓋率僅有0.3%,難以抵禦風沙威脅。「今日把種下,明日把籽丟。」足見風沙的肆虐無度。於是出現了「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凄慘景象。不行了走口外,哥哥只能走西口,而妹妹只能幽怨地淚花流。
不過,我們在右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張祥陪同下,登上縣城南邊的小南山森林公園時,極目望去,鬱鬱蔥蔥的森林一片連著一片,望不到盡頭。綿延起伏的山脈和丘陵青read.99csw.com翠欲滴。我在江南多次領略過這般翠綠世界——那是一種不可思議的綠。習習涼風穿越山頂涼亭,比起京城的酷暑,簡直是一種置身天然氧吧的享受。忽然,一隻山雉走近涼亭,大家歡呼起來。是的,在人工培育的森林中,已經出現山雉這樣的野物,等於這片森林開始具有了靈性。導遊小劉一臉喜氣不無驕傲地說,林子里還有野兔、狍子、黃羊、獾和刺蝟呢。顯然,她對家鄉的一草一木充滿深情。那隻山雉踱來踱去,並不畏懼走動的人。幾輛汽車駛來,或許它厭倦尾氣,倏然展翅飛去,在陽光下向我們炫耀著絢麗的羽毛。其實,它就是這方山神,眼下它重新隱入漫山遍野的森林,開始了它新的故事。
在這座綠化豐碑不遠的地方,我們《中國作家》全體員工莊重地種下了一片小樹,澆上了一桶水。當這些小樹長大時,在這裡會立起一片文學林,續寫綠化右玉的西口新歌。
翌日,我們穿行在一片綠色中抵達右玉。
七月下旬(21—24日),《中國作家》全體人員赴朔州、右玉採風學習。當我們穿越一片雨區進入朔州,迎面撲來的兩幅標語令人震撼:「把風沙擋在朔州,把清風送往read•99csw.com首都」;「把污染治理在朔州,把清潔水源送往首都。」何等豪邁氣派、博大情懷!朔州人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郭健的介紹栩栩如生。
2010.11
朔州下轄右玉等四縣兩區,在山西省是產煤第一大市,年生產、洗選、發運能力在兩億噸以上。自2006年開始整治地方煤礦,由當時的二百零五座,減少兼并到現在的六十七座,提升了機械化採煤率和單井產量。他們致力於做足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發展大文章,讓電力產業脫胎換骨(在北京的每五隻燈泡中,就有一隻是被朔州的電點亮的)。一方面,著力建設節能環保型燃煤電廠,大力發展新型清潔煤電發展項目。另一方面,積極發展風電、太陽能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走出「黑色經濟」(依賴煤炭)陰影,加快「低碳經濟」步伐,實現「綠色經濟」轉型,走出了資源性地區可持續發展路子。他們的目標是讓綠色成為朔州發展主色調,以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保護林工程和炭匯造林為重點,嚴格實施以煤補林,要求所有https://read.99csw.com煤礦必須做到挖一噸煤種一棵樹,確保生態修復。同時,實行大規模造林、大苗栽植、連片治理。每一片造林工程面積須達到三千畝以上,且盡量選用大規格苗木,做到一次栽植、一次成活、一次成林、一次成景。
一句動情的歌詞,唱響了一個地方——從傳唱久遠的這首深情幽怨的歌中人們記住了西口。但是,不一定每一位聽眾都瞭然右玉方是西口原鄉。還有一點,許多久居京城的人,也不一定明了右玉又是北京的上風上水之地。
令人感動的是,建國以來十八任右玉縣委書記堅持不懈地帶領全縣人民植樹造林已成為一方美談。第一任書記張榮懷就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栽樹;要想家家富,每人十棵樹。」他在任期內組織了四次愛國造林競賽活動,拉開了綠化右玉的歷史序幕。經過一任又一任書記傳承和延續,要想擺脫風沙制約,必須植樹造林的理念在右玉早已深入人心,並成為他們的實際行動。老少幾代人艱苦卓絕地植樹造林,終於創造了人間奇迹,幻化出「右玉精神」。顯然,大自然可以被人為破壞,眼前的現實證明同樣也可以人工修復。尤其時下在商機、金錢和政績的重九九藏書重誘惑和驅動下,開發之聲喧囂無比,這方百姓卻在吃盡了歷史開發的苦頭后,終於堅定了意志,泰然處之,種樹種草,重建家園,一鍬一杴地種出一百五十多萬畝森林。將夢中的綠色披在了家鄉的荒山禿嶺、裸|露的河灘、流動的沙丘之上。右玉已然成為新生的綠洲,森林覆蓋率達到50%,生態環境得到恢復。真是不可思議。現在,由於綠色,右玉縣被國家環保總局命名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被聯合國授予「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也就六十年光景,這裏的確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時光能夠檢驗一切,原來只需一個甲子,一方天地便可以改換顏貌。毀也在人,成也在人。縣文聯主席郭虎說,打小看著父母植樹,從戴上紅領巾起自己植樹,有了孩子再帶著孩子植樹,這就是一家人的植樹史。每個右玉人都是這樣走過來的,還會這樣走下去。
走下小南山,我們來到植樹造林紀念碑前,那上面鐫刻著每一任縣委書記的事迹和每一位植樹造林英模人物的名字。我以為,這就是右玉的歷史豐碑。我們在豐碑前合影。作為京城的一名普通居民,在呼吸著每日的清新空氣,飲用著甘甜的水時,我會自然想起樹著綠化豐碑的這方上風上水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