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編 生命感悟 內在生活

第一編 生命感悟

內在生活

對於內心世界不同的人,表面相同的經歷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事實上也就完全不是相同的經歷了。
人應該在自己身上擁有快樂的源泉,它本來就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就看你是否去開掘和充實它。這就是你的心靈。
人生的道路分內外兩個方面。外在方面是一個人的外部經歷,它是有形的,可以簡化為一張履歷表,標示出了曾經的職業、地位、榮譽等等。內在方面是一個人的心路歷程,它是無形的,生命的感悟,情感的體驗,理想的追求,這些都是履歷表反映不了的。
人同時生活在外部世界和內心世界中。內心世界也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或者,反過來說也一樣:外部世界也是一個虛幻的世界。
世上有一樣東西,比任何別的東西都更忠誠於你,那就是你的經歷。你生命中的日子,你在其中遭遇的人和事,你因這些遭遇產生的悲歡、感受九*九*藏*書和思考,這一切僅僅屬於你,不可能轉讓給任何別人,哪怕是你最親近的人。這是你最珍貴的財富,而只要你珍惜,也會是你最可靠的財富,無人能夠奪走。相反,如果你不珍惜,就會隨歲月而流失,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找不到了。正因為此,我一直主張人人養成寫日記的習慣。
說到底,在這世界上,誰的經歷不是平凡而又平凡的?心靈歷程的懸殊才在人與人之間鋪下了鴻溝。
心靈的快樂是自足的。如果你的心靈足夠豐富,即使身處最單調的環境,你仍能自得其樂。如果你的心靈足夠高貴,即使遭遇最悲慘的災難,你仍能自強不息。這是一筆任何外力都奪不走的財富,是孟子所說的「人之安宅」,你可以藉之安身立命。
相比之下,金錢是最不可靠的財富。金錢毫無忠誠可言,它們沒有個性,永遠是那副模樣,read.99csw.com今天在你這裏,明天會在別人那裡,後天又可能回到你這裏。可是,人們熱衷於積聚金錢,卻輕易揮霍掉僅僅屬於自己的經歷,這是怎樣地本末倒置啊。
生活是廣義的,內心經歷、感情、體驗也是生活,讀書也是寫作的生活源泉。
一個經常在閱讀和沉思中與古今哲人文豪傾心交談的人,和一個沉湎在歌廳、肥皂劇以及庸俗小報中的人,他們生活在多麼不同的世界上。
對於樂盲來說,貝多芬等於不存在。對於畫盲來說,畢加索等於不存在。對於只讀流行小報的人來說,從荷馬到海明威的整個文學寶庫等於不存在。對於終年在名利場上奔忙的人來說,大自然的美等於不存在。
物質的財寶,丟失了可以掙回,掙不回也沒有什麼,它們是這樣毫無個性,和你本來就沒有必然的關係,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地方存放罷了。可是,https://read.99csw.com你的生命中的珍寶是僅僅屬於你的,它們只能存放在你的心靈中和記憶中,如果這裏沒有,別的任何地方也不會有,你一旦把它們丟失,就永遠找不回來了。
外在遭遇受制於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所以不應成為人生的主要目標。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一切外在遭際的態度。內在生活充實的人彷彿有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對變故和挫折持適當態度,心境不受塵世禍福沉浮的擾亂。
對於一個視人生感受為最寶貴財富的人來說,歡樂和痛苦都是收入,他的賬本上沒有支出。這種人儘管敏感,卻有很強的生命力,因為在他眼裡,現實生活中的禍福得失已經降為次要的東西,命運的打擊因心靈的收穫而得到了補償。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賭場上輸掉的,卻在他描寫賭徒心理的小說中極其輝煌地贏了回來。
對於不同的read.99csw.com人,世界呈現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貧乏者眼裡,世界也是貧乏的。世界的豐富的美是依每個人心靈豐富的程度而開放的。
內心生活與外部生活並非互相排斥的,同一個人完全可能在兩方面都十分豐富。區別在於,注重內心生活的人善於把外部生活的收穫變成心靈的財富,缺乏此種稟賦或習慣的人則往往會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個兒是散的。
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還有著一個內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許多人的這個內在自我始終是昏睡著的,甚至是發育不良的。為了使內在自我能夠健康生長,你必須給它以充足的營養。如果你經常讀好書、沉思、欣賞藝術,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會感覺到,在你身上確實還有一個更高的自我,這個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堅貞不渝的精神密友。
我的看法是,儘管如此,內在方面比外在方read.99csw.com面重要得多,它是一個人的人生道路的本質部分。我還認為,外在方面往往由命運、時代、環境、機遇決定,自己沒有多少選擇的主動權,在儘力而為之後,不妨順其自然,而應該把主要努力投注于自己可以支配的內在方面。
對於一顆善於感受和思考的靈魂來說,世上並無完全沒有意義的生活,任何一種經歷都可以轉化為內在的財富。而且,這是最可靠的財富,因為正如一位詩人所說:「你所經歷的,世間沒有力量能從你那裡奪走。」
心靈的財富也是積累而成的。一個人酷愛精神的勞作和積聚,不斷產生、搜集、貯藏點滴的感受,日積月累,就在他的內心中建立了一個巨大的寶庫,造就了一顆豐富的靈魂。在他面前,那些精神懶漢相比之下終於形同乞丐。
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在物質上的貧富,社會方面的境遇,是內在的精神素質把人分出了偉大和渺小,優秀和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