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編 精神家園 哲學(一)

第四編 精神家園

哲學(一)

哲學不是公共事業,而是屬於私人靈魂的事情。
哲學並不提供答案,它只是推動你去思考。在哲學中第一位的是問題,如果你沒有問題,哲學對於你的確是沒有用的。
哲學一方面尋求信仰,另一方面又具有探索性質,它的這個特點也許能夠使之成為處於困惑中的現代人的最合適的精神生活方式。
三、他的提問和尋求答案的方式改變了哲學史上的舊思路,啟示了新思路,使他在哲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任何一個真正的哲學問題都不可能有所謂標準答案,可貴的是發問和探究的過程本身,哲學的價值就在於使我們對那些根本問題的思考始終處於活潑的狀態。
哲學和宗教都是終極關切,都要對世界的本質和生命的意義給出一個完整的說明。但是,它們尋求解答的手段卻不同。在宗教看來,世界和人生的整體是一個神秘,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不可能將它弄明白,唯有靠神的啟示來接近它。相反,哲學只信任理性,要求對問題做出理由充足的解答。在這一點上,哲學又和科學一樣。
任何一種哲學的核心都是非政治的。絕對,終極,永恆,——怎麼能是政治的呢?
哲學家對於社會現實可有兩種態度。一種是完全不關心,如黑格爾所說:哲學是一間隔離的聖所,它的祭司必須遠離俗世,潛心真理。另一種是有所關心,然而是站在永恆的立場上來看時代,從堅守人類最基本的精神價值的角度來關心政治的,如席勒所說:在精神的意義上,擺脫特定國家和時代的束縛,做一切時代的公民,是哲學家的特權和責任。
哲學在理性與終極關切之間保持著一種緊張關係,一方面使終極價值處在永遠不確定和被追問的狀態,防止信九_九_藏_書仰的盲目,另一方面使理性不自囿於經驗的範圍,力求越界去解決更高的任務而不能,防止理性的狹隘和自負。
哲學使我們在信仰問題上持一種寬容的態度。哲學所關注的是人類那些最基本的精神價值,而任何宗教信仰中真正有價值的部分也都是對這些基本價值的維護和堅守,教義之爭或者發生於其他問題上,或者是由於違背了這些基本價值。哲學的思考有助於把人們的目光引導到基本精神價值上來,促使有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求同存異,和平共處。
一個人需要哲學的程度,取決於他對精神生活看重的程度。當一個人的靈魂對於人生產生根本性的疑問時,他就會走向哲學。那些不關心精神生活、靈魂中沒有問題的人,當然不需要哲學。
真正的哲學家只是偉大的提問者和真誠的探索者,他在人生根本問題被遺忘的時代發人深省地重提這些問題,至於答案則只能靠每人自己去尋求。有誰能夠一勞永逸地發現人生的真正意義呢?這是一個萬古常新的問題,人類的每個時代,個人一生中的每個階段,都會重新遭遇和思考這個問題。
我們平時所做之事、所過之生活只是一個局部,哲學就是要我們從這個局部中跳出來,看世界和人生的全局,由此獲得一個廣闊的坐標,用以衡量自己所做之事、所過之生活,用全局指導局部,明確怎樣做事和生活才有意義。
哲學是對人類最高問題的透徹思考。對於何種問題堪稱最高,哲學家們有很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看法如何不同,人類始終為某些重大的根本性問題困擾著,因此對之作透徹思考的哲學就始終存在著,並將永遠存在下去。
哲學是人類的鄉愁,是九九藏書對人類永恆故鄉的懷念和追尋。在哲學家心中,這種鄉愁格外濃郁,他們知道,地圖上的國家和城邦旋生旋滅,都不是真正的祖國。於是,作為人類的使者,他們走上了探尋真正的祖國的旅途。對於他們來說,胸懷宇宙不是一個比喻,而是一個事實。他們決心探明世界的全貌和本質,在那裡找到人類生存的真實意義和可靠基礎。
人生中有種種不如意處,其中有一些是可改變的,有一些是不可改變的。對於那些不可改變的缺陷,哲學提供了一種視角,幫助我們坦然面對和接受。在此意義上,可以說哲學是一種慰藉。但是,哲學不只是慰藉,更是智慧。二者的區別也許在於,慰藉類似於心理治療,重在調整我們的心態,智慧調整的卻是我們看世界和人生的總體眼光。因此,如果把哲學的作用歸結為慰藉,就有可能縮小甚至歪曲哲學的內涵。
哲學使我們在沒有確定信仰的情況下仍能過一種有信仰的生活。哲學完全不能保證我們找到一個確定的信仰,它以往的歷史甚至業已昭示,它的矛盾的本性決定了它不可能提供這種信仰。然而,它的弱點同時也是它的長處,尋找信仰而又不在某一個確定的信仰上停下來,正是哲學優於宗教之所在。哲學使我們保持對某種最高精神價值的嚮往,我們不能確知這種價值是什麼,我們甚至不能證實它是否確實存在,可是,由於我們為自己保留了這種可能性,我們的整個生存便會呈現不同的面貌。
二、也是他的時代的精神生活中的重大問題,因而他的提問會對時代發生巨大影響。
哲學是對永恆之謎的永恆探索,X的無限次方,沒有止境的為什麼。
哲學對政治的影響是緩慢的,但一旦read•99csw•com發生影響,就是根本性的。
一個好的哲學家並不向人提供人生問題的現成答案,這種答案是沒有的,毋寧說他是一個偉大的提問者,他自己受著某些根本性問題的苦苦折磨,全身心投入其中,不倦地尋找著答案,也啟發我們去思考和探索他的問題。他也許沒有找到答案,也許找到了,但這並不重要,因為他的答案只屬於他自己,而他的問題卻屬於我們大家,屬於時代、民族乃至全人類。
人們常說,哲學是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其實,哲學與時代之間的關係決非這樣簡單。有時候,哲學恰好是非時代(永恆)、反時代(批判)的,它立足於永恆之根本,批判時代舍本求末的迷途傾向。
以哲學為生活方式的人有以下主要特點:一、力求從整體上把握世界和人生;二、除了理性的權威,不承認任何權威;三、關注思想本身而非其實用性,能夠從思想本身獲得最大的快樂;四、與社會現實保持一定的距離;五、為了精神的自由而安於簡樸的物質生活。
哲學關心的是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道理,政治關心的是黨派、階級、民族、國家的利益,兩者屬於不同的層次。我們既不能用哲學思考來取代政治謀划,也不能用政治方式來解決哲學問題。柏拉圖試圖賦予哲學家以最高權力,藉此為哲學的生長創造一個最佳環境,這隻能是烏托邦。康德後來正確地指出:權力的享有不可避免地會腐蝕理性批判,哲學對於政治的最好期望不是享有權力,而是享有言論自由。
現在人們大談哲學的危機,但我相信,哲學必將帶著它固有的矛盾向前發展,一代又一代的人必將不可遏止地去思考那些沒有最終答案的根本問題,並從這徒勞的思考中九_九_藏_書獲得教益。
哲學讓人從當下的具體生活中跳出來,給人一個更高的視角。有沒有這個更高的視角很重要,如果有,大苦難也會縮小,不能把你壓垮,如果沒有,小挫折也會放大,把你絆倒。你盡可以在人世間執著和追求,但是,有了哲學,你就有了退路。
哲學是分身術,把精神的自我從肉體的自我中分離出來,立足於精神的自我,與那個肉體的自我拉開距離,不被它所累。如果這個距離達到無限遠,肉體的自我等於不復存在,便是宗教的境界了。
人們常說哲學是方法論,遇到什麼具體問題,就說用哲學的方法分析一下。哲學中根本不存在這種可以用來解決一切具體問題的萬能方法。哲學是讓你想大問題,大問題想明白了,你面對具體問題就有了開闊的視野和從容的心態。它給你的是智慧和境界,舍此而求所謂方法,就是舍本求末,而這恰恰是違背哲學的本性的。
令人深思的是,希臘哲學家之受迫害,往往發生在民主派執政期間,通過投票做出判決,且罪名一律是不敬神。哲人之為哲人,就在於他們對形而上學問題有獨立的思考,而他們思考的結果卻要讓從不思考這類問題的民眾來表決,其命運就可想而知了。民主的原則是少數服從多數,哲學家卻總是少數,確切地說,總是天地間獨此一人,所需要的恰恰是不服從多數也無需多數來服從他的獨立思考的權利,這是一種超越於民主和專制之政治範疇的精神自由。對於哲學家來說,不存在最好的制度,只存在最好的機遇,即一種權力對他的哲學活動不加干預,至於這權力是王權還是民權好像並不重要。
兩千年來哲學的一個迷誤是,混淆了靈魂和頭腦所尋求的東西。
大體而論九*九*藏*書,哲學有四種不同的存在形式。一是作為形而上學的沉思和偉大思想體系的創造,它屬於哲學史上的天才。二是作為學術,它屬於學者。三是作為思潮或意識形態,它屬於大眾。四是作為人生思考,它屬於每一個不願虛度人生的人。前兩種屬於少數人,不過學者與天才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同樣,后兩種屬於多數人,而一個普通人是作為大眾還是作為個人走向哲學,情況也迥然不同。在我看來,一個人不是作為大眾追隨一種思潮,而是作為獨立的個人思考人生,這是更符合哲學之本義的狀態。
一、是對世界和人生的根本性追問,既屬於人類,是人類永恆的問題,又完全屬於他自己,是他靈魂中的問題。
本真意義上的哲學不是一門學術,也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個向一切探索人生真理的靈魂敞開的精神世界。不論你學問多少,緣何謀生,只要你思考人生,有所徹悟,你就已經在這個世界里漫遊了。我自己也只想做這樣一個遊客,並且恰如其分地把自己的作品看作一種心靈遊記。
哲學和宗教的區別在於,宗教在一個確定的信仰中找到了歸宿,哲學則始終走在尋找信仰的途中。
一個偉大的哲學家是一個偉大的提問者,他的問題——
如此看來,哲學家有一個宗教的靈魂,卻長著一顆科學的腦袋。靈魂是一個瘋子,它問的問題漫無邊際,神秘莫測。頭腦是一個獃子,偏要一絲不苟、有根有據地來解答。瘋子問,獃子答,其結果可想而知。
哲學開始於驚疑——驚奇和疑惑。驚奇面對自然,由驚奇而求認知,追問世界的本質;疑惑面對人生,由疑惑而求覺悟,追問生命的意義。哲學之所思無非這兩大類,分別指向我們頭上的神秘和我們心中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