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編 精神家園 怎麼讀

第四編 精神家園

怎麼讀

不過,自卑之餘,我有時又自我解嘲,健忘未必全無益處:可以不被讀過的東西牽著鼻子走,易於發揮自己的獨創性;言語簡潔,不夸夸其談,因為實在談不出更多的東西;對事物和書籍永遠保持新鮮感,不管接觸多少回,總像第一次見到一樣。如果我真能過目不忘,恐怕腦中不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太陽下也不再有新鮮的事物了。
讀書猶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塊耽得太久也會膩味的。書是人生的益友,但也僅止於此,人生的路還得自己走。在這路途上,人與書之間會有邂逅,離散,重逢,訣別,眷戀,反目,共鳴,誤解,其關係之微妙,不亞於人與人之間,給人生添上了如許情趣。也許有的人對一本書或一位作家一見傾心,愛之彌篤,乃至白頭偕老。我在讀書上卻沒有如此堅貞專一的愛情。倘若臨終時刻到來,我相信使我含恨難捨的不僅有親朋好友,還一定有若干冊體己好書。但儘管如此,我仍不願同我所喜愛的任何一本書或一位作家廝守太久,受染太深,喪失了我自己對書對人的影響力。
前人的思想對於我不過是食物。讓化學家們去精確地分析這些食物的化學成分吧,至於我,我只是憑著我的趣味去選九九藏書擇食物,品嘗美味,吸收營養。我胃口很好,消化得很好,活得快樂而健康,這就夠了,哪裡有耐心去編製每一種食物的營養成分表!
許多人熱心地請教讀書方法,可是如何讀書其實是取決於整個人生態度的。開卷有益,也可能有害。過去的天才可以成為自己天宇上的繁星,也可以成為壓抑自己的偶像。正因為此,幾乎一切創造欲強烈的思想家都對書籍懷著本能的警惕。
人們總是想知道怎樣讀書,其實他們更應當知道的是怎樣不讀書。
好的書籍是朋友,但也僅僅是朋友。與好友會晤是快事,但必須自己有話可說,才能真正快樂。一個愚鈍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對他也是毫無用處的,他坐在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不過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一種折磨。每人都是一個神,然後才有奧林匹斯神界的歡聚。
我難免會寫將被歷史推翻的東西,但我決不寫將被歷史恥笑的東西。
讀書的心情是因時因地而異的。有一些書,最適合於在羈旅中、在無所事事中、在遠離親人的孤寂中翻開。這時候,你會覺得,雖然有形世界的親人不在你的身旁,但你因此而得以和無形世界的親人相逢了。在靈魂與九_九_藏_書靈魂之間必定也有一種親緣關係,這種親緣關係超越于種族和文化的差異,超越于生死,當你和同類靈魂相遇時,你的精神本能會立刻把它認出。
為我所用,就是不死摳所謂原義,只把大師的書當作自我生長的養料,你覺得自己在精神上有所感悟和提高就可以了。你的收穫不是對採摘某一個大師的果實,而是結出你自己的果實。
天才和白痴都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儘管原因不同。倒是對於處在兩極之間的普通人,知識較為有用,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可以發展實際的才能。所謂「貂不足,狗尾續」,而貂已足和沒有貂者是用不著續狗尾的。
怎麼讀大師的書?我提倡的方法是:不求甚解,為我所用。
讀大師的書,走自己的路。
開卷有益,但也可能無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發還是壓抑了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一位酷愛詩歌、熟記許多名篇的朋友嘆道:「有了歌德,有了波德萊爾,我們還寫什麼詩!」我與他爭論:儘管有歌德,儘管有波德萊爾,卻只有一個我,這個我是歌德和波德萊爾所不能代替的,所以我還是要寫。
近日讀蒙田的隨筆,沒想到他也是記憶力差的人,並且也發現了記憶力差的這三種好處read.99csw.com
真正的閱讀必須有靈魂的參与,它是一個人的靈魂在一個借文字元號構築的精神世界里的漫遊,是在這漫遊途中的自我發現和自我成長,因而是一種個人化的精神行為。
為何寫作?為了安於自己的笨拙和孤獨。為了有理由整天坐在家裡,不必出門。為了吸煙時有一種合法的感覺。為了可以不遵守任何作息規則同時又生活得有規律。寫作是我的吸毒和慢性自殺,同時又是我的體操和養身之道。
書籍少的時候,我們往往從一本書中讀到許多東西。我們讀到了書中有的東西,還讀出了更多的書中沒有的東西。
我們讀一本書,讀到精彩處,往往情不自禁地要喊出聲來:這是我的思想,這正是我想說的,被他偷去了!有時候真是難以分清,哪是作者的本意,哪是自己的混入和添加。沉睡的感受喚醒了,失落的記憶找回了,朦朧的思緒清晰了。其餘一切,只是死的「知識」,也就是說,只是外在於靈魂有機生長過程的無機物。
一個人是有可能被過多的文化傷害的。蒙田把這種情形稱作「文殛」,即被文字之斧劈傷。
在讀一位大思想家的作品時,無論譴責還是辯護都是極狹隘的立場,與所讀對象太不相稱。我們需要的是九_九_藏_書一種對話式的理解,其中既有共鳴,也有抗爭。
有兩種人不可讀太多的書:天才和白痴。天才讀太多的書,就會佔去創造的工夫,甚至窒息創造的活力,這是無可彌補的損失。白痴讀書愈多愈糊塗,愈發不可救藥。
我在生活、感受、思考,把自己意識到的一些東西記錄了下來。更多的東西尚未被我意識到,它們已經存在,仍處在沉睡和混沌之中。讀書的時候,因為共鳴,因為抗爭,甚至因為走神,沉睡的被喚醒了,混沌的變清晰了。對於我來說,讀書的最大樂趣之一是自我發現,知道自己原來還有這麼一些好東西。
讀書猶如採金。有的人是沙裡淘金,讀破萬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點石成金,隨手翻翻,便成巨富。
如今書籍愈來愈多,我們從書中讀到的東西卻愈來愈少。我們對書中有的東西尚且掛一漏萬,更無暇讀出書中沒有的東西了。
我衡量一本書對於我的價值的標準是:讀了它之後,我自己是否也遏止不住地想寫點什麼,哪怕我想寫的東西表面上與它似乎全然無關。它給予我的是一種氛圍,一種心境,使我彷彿置身於一種合宜的氣候里,心中潛藏的種子因此發芽破土了。
不求甚解,就是用讀閑書的心情讀,不被暫時不懂的地方read.99csw.com卡住,領會其大意即可。這是一個受熏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你用來理解大師的資源——即人文修養——在積累,總有一天會發現,你讀大師的書真的像讀閑書一樣輕鬆愉快了。
自我是一個凝聚點。不應該把自我溶解在大師們的作品中,而應該把大師們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來。對於自我來說,一切都只是養料。
在才智方面,我平生最佩服兩種人:一是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一是有出色口才的人。也許這兩種才能原是一種,能言善辯是以博聞強記為前提的。我自己在這兩方面相當自卑,讀過的書只留下模糊的印象,談論起自己的見解來也就只好寥寥數語,無法旁徵博引。
有的書會喚醒我的血緣本能,使我辨認出我的家族淵源。書籍世界里是存在親族譜系的,同譜系中的佼佼者既讓我引以自豪,也刺|激起了我的競爭慾望,使我也想為家族爭光。
認真說來,一個人受另一個人(例如一位作家,一位哲學家)的「影響」是什麼意思呢?無非是一種自我發現,是自己本已存在但沉睡著的東西的被喚醒。對心靈所發生的重大影響決不可能是一種灌輸,而應是一種共鳴和抗爭。無論一本著作多麼偉大,如果不能引起我的共鳴和抗爭,它對於我實際上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