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七章 當亡不當亡 江青天

第七章 當亡不當亡

在曾國藩演練湘軍的這一年,外面的世界一天也沒有平靜過。
咸豐好不容易促成的江南江北兩大營,並未能困死甚至攻破南京,反倒是太平天國組織的新一輪進攻,讓他再次陷入困境。1853年5月8日,太平軍從揚州出發,發動北伐,矛頭直指大清國的心腹之地。
咸豐對此當然不敢掉以輕心,他趕快把北方各省所能調動的綠營八旗都拿出來,用於堵截北伐的太平軍,但還沒等他完全部署好,6月3日,另一股太平軍又從南京出發,以保障供給為目的,舉行了西征。
咸豐顧此失彼,匆快之下再撥不出多餘力量來應付,只得命令南方各省儘力自保。太平軍自廣西出發,到定都南京,長江沿途省份差不多都已被掃過一遍,所駐官軍少得可憐,哪有什麼自保能力。僅僅一周之後,西征的太平軍便攻克了長江北岸重鎮安慶,隨後又繼續溯江西上。
6月24日,太平軍兵臨南昌城下。此前幾天,駐守南昌的江西巡撫張芾正在焦急地等待一個人,他相信只有這個人才可以拯救自己,挽救這座城池。

江青天

等人心安定后,江忠源再對搶米風潮中抓獲的人犯進行處理,除將作惡多端的搶劫慣犯予以處決外,其餘人等一律釋放,江忠源因此被秀水的老百姓稱為「江青天」。
同為湖南老鄉,江忠源有心拜謁曾國藩,可是俠義雖可貴,清白價更高,江忠源既有「黃賭」的惡名,曾國藩這個道學先生就不想接見了。他對門衛交代說,來找我的人「素無賴」,這人是個很流氓的傢伙,你替我編兩句話給打發了吧。
不過七品芝麻官的運氣不好,江忠源赴任的地方是浙江舟水,當時正在發大水,隨後還爆發了搶米風潮。
按大清律法,搶米就是搶劫犯,一般官員的做法,都是把搶米的人抓起來,按律定罪,但江忠源與眾不同。他把全縣士紳找來,讓大家捐資賑災,並親自寫匾贈送。
read.99csw.com不了進士,還有最後一次機會。自乾隆年間起,吏部在選用官員時採用了一種新的辦法,即每六年從會試不中的舉人中進行一次選拔,成績一等的分發各地做知縣,成績二等的授予教職,俗稱「大挑」。
自此兩人結為至交。當時大清國仍在承平之際,即便鬧騰過一段時間的鴉片戰爭,也像所有的邊境衝突一樣,隻影響到沿海的幾個省份。長期的和平生活足以使人昏昏,江忠源對此卻有先見之明,在交往中,他將自己的想法如實告訴了曾國藩:「天下可能將有大亂,有勇氣的讀書人絕不能袖手旁觀,應為平定大亂建功立業。」
江忠源在北京三次參加會試,三次負責護送友人靈柩回原籍,不畏千里跋涉,不怕誤過考期,沒有錢了,就典當read.99csw.com衣物,徒步當車。其古道熱腸,可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在湖南學子中,江忠源遂有俠義儒生之美稱。
江忠源不是靠死讀書吃飯的,他靠本事吃飯。回鄉后,江忠源便招納子弟,組織鄉勇「剿匪」,這樣就不用等了,吏部按其戰功將他破格錄用為知縣。在湖南學界,江忠源也首開了書生從軍的先例。
遇到把茶杯打翻這種尷尬事,左宗棠或許還要巧言掩飾一下,江忠源沒有那麼酸,他就像沒看到一樣,仍然談笑風生。
舊時凡是出名的士大夫,若不會點旁門左道,似乎就會讓人看不起。林則徐鑽研過星象,曾國藩則是對相面術情有獨鍾。他後來對別人說,我這輩子從沒見過像江忠源這樣的人,太厲害了,京師求如此人才不可得,以後一定會揚名天下。不九_九_藏_書過曾國藩也預言了對方的結局:江忠源性格剛直豪爽,他如果真像他所說的那樣去平定大亂,「終以節烈死」,將會死得很壯烈。
見到已為京官的曾國藩,江忠源毫不怯場,天下大事,侃侃而談,而且說話時聲如洪鐘,因為過於激動,甚至把茶杯都給弄翻了。
捐得多的,門口掛一匾,曰「樂善好施」,另外牆上張貼一張告示作為護身符,說明這是好人家,不能搶,搶了一律處死。不肯捐或捐得太少的,也有匾相贈,曰「為富不仁」。掛上去后,江忠源派專人巡視,不許隨便摘下。
這次江忠源總算擠上了末班車,名列二等,可以憑教職混碗飯吃了。不過這碗飯也不是想吃就馬上吃得上,必須先在吏部挂號。「大挑」嘛,顧名思義,等到若干年後,有相應官位騰出來,才可以九*九*藏*書把你們這些備選的拿出來大大地挑選一下,至於哪一年挑,以及你能不能被挑中,就是未知數了。
江忠源的相貌跟三國時的劉備有得一拼,都是身材很高,且「手垂至膝」,不過早期的江忠源不像劉備,倒更像劉邦,「黃賭毒」裏面,除了不吸鴉片,他佔了兩個。
如此一來,江忠源「樂善好施」的匾就成了搶手貨,士紳們誰也不願意捧一塊「為富不仁」回來。
讓張巡撫如此期盼的是一個湖南人,叫江忠源。
雖然行為不檢,然而此人卻有一股難得的豪俠之氣。中舉后他赴京會試,對身體不好的同學非常照顧,常常為之尋醫問葯,同學病故了,他還買來棺木,當自己親人一樣幫助處理後事。
門衛便把主人的原話給江忠源照說了一遍。聽完后,江忠源老實地承認自己確實曾有「黃賭」的嗜九九藏書好,也知道今天要拜訪的是個講究人,但是他讓門衛給曾國藩捎去一句話:「天下豈有拒人改過之曾國藩邪?」
士紳樂於捐款的前提,還取于官府不能從中揩油,江忠源將災民造冊,讓捐款人按冊子直接進行捐助和救濟,官府只是履行監督的義務。
曾國藩也愛扶困濟弱,尤其樂於為人撰寫輓聯。他與江忠源因此被譽為當時京城中最為難得的兩個湖南人。人們說,只要京城裡死了人,江忠源必會幫忙買棺材,曾國藩則必送輓聯。
這話讓曾國藩很是震驚,出言不俗啊,快讓他進來。
江忠源的心思完全不在老套的道德文章之中,他攻讀四書五經,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對書里的教化語言絲毫不感興趣。大概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在京城八年都沒能更上一層樓,三次會試都落了榜,失去了成為進士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