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漢 周邊各民族 東漢王朝同周邊各族的關係

周邊各民族 東漢王朝同周邊各族的關係

竇固佔領伊吾后,派假司馬班超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南道各國,爭取它們同東漢一起抗拒匈奴。那時西域各國的一部分貴族,希望擺脫匈奴的野蠻統治,終止各國之間的糾紛,所以願意幫助班超。也有一部分貴族受匈奴挾持,憑藉匈奴勢力,與班超為敵。

烏桓 鮮卑 東北各族

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公元89~公元91),東漢竇憲率軍連破匈奴,匈奴主力向西遠徙,西域的形勢發生了有利於東漢的變化。永元二年,大月氏貴霜王朝發兵七萬,由其副王率領,逾蔥嶺入侵。班超堅壁清野,又遮斷其與龜茲的聯絡,迫使大月氏撤軍。永元三年,北道龜茲等國降於班超。漢以班超為西域都護,駐守龜茲,徐幹為長史,駐疏勒,並復置戊己校尉。永元六年,焉耆等國歸東漢,北道完全打通,西域余國全部內屬,班超以此受封為定遠侯。
在松花江流域,居住著以農業生活為主的扶余(即夫余)人。扶余有宮室、城柵和監獄、刑罰,蓄養奴隸,盛行人殉,已進入了奴隸制社會。光武帝時扶余遣使奉貢,順帝時扶余王來朝京師。扶余東北今烏蘇里江流域有挹婁人,受扶余貴族控制。挹婁人穴居山林,以農業生活為主,好養豕,階級分化不明顯。
東漢時期,西南邊徼以外的部落和民族,遣使貢獻方物和請求內屬的還有很多。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公元75),汶山以西的白狼、槃木、唐菆等百余部相率內附,人數很多,白狼王還用他們自己的語言作詩三章,紀念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稱作《白狼歌》。歌詞的漢字聲讀和意譯,保存在《後漢書·西南夷傳》和注中。
桓帝延熹二年(159)以後,各地羌人又相繼對東漢進行了反抗鬥爭。東漢王朝用皇甫規、張奐、段熲等人領兵作戰。皇甫規、張奐主張招撫羌人,並且懲治羌人所怨恨的貪虐官吏,羌人先後歸服的達二十余萬人。段熲殘暴異常,羌人被他殘殺的達數萬人。
四川嘉陵江流域的閬中一帶,住有愛好歌舞的板楯蠻。相傳板楯蠻應募射殺白虎,秦昭襄王與他們約定「頃田不租,十妻不算,傷人者論,殺人者得以倓錢贖死」。楚漢之際,板楯蠻曾助漢高祖劉邦攻下關中,所以蠻中羅、朴、督、鄂、度、夕、龔七姓渠帥得以免除租賦,一般蠻戶則歲納「賨錢」四十。板楯蠻亦有白虎夷、白虎復夷、賨等稱呼。西漢初年,板楯蠻的巴渝舞,已成為漢朝廟堂的一種歌舞。東漢時期,板楯蠻經常被徵發作戰,屢著戰功。板楯人苦於賦役和酷刑,常常邑落相聚,反抗東漢統治。直到中平五年(188),他們還響應了巴郡黃巾的起義鬥爭。
東漢初年,烏桓常與匈奴聯結,朝發穹廬,暮至城郭,騷擾北方沿邊各郡。光武帝以錢幣、縑帛招服烏桓,建武二十五年(公元49)封烏桓渠帥八十一人為侯王君長,讓他們率領部眾入居塞內,為東漢偵察匈奴、鮮卑的動靜。東漢在上谷寧城(今河北萬全境)復置護烏桓校尉,兼領鮮卑,並管理與烏桓read•99csw•com、鮮卑互市事務。此後百余年,烏桓叛服不常。靈帝時,上谷、遼西、遼東、右北平烏桓大人皆稱王。中平四年(187),前中山太守張純叛入烏桓,為各郡烏桓元帥,寇掠今河北、山東一帶。稍後,烏桓王蹋頓強盛。河北地區的吏民為避豪強混戰之禍,投奔烏桓的達十余萬戶。
在川西、川東、鄂西北、湘西等地,出土許多青銅器物,花紋形制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其中多數出於以獨木舟為葬具的船棺葬中。一般認為這些都是廩君蠻和板楯蠻的遺物。廩君蠻和板楯蠻都是先秦巴人的裔族,所以文化類型相同。
明帝時,東漢開始發動了進擊匈奴的戰爭。永平十六年(公元73)竇固、耿忠所佔伊吾,是西域東部門戶,宜於種植五穀桑麻葡萄;其西面的柳中,也是膏腴之地。所以這一帶是東漢與匈奴爭奪西域的關鍵。永平十七年,東漢恢復了西域都護,以陳睦充任,並以耿恭、關寵為戊己校尉,分駐車師后王部和前王部。
在今鄂西、川東地區,居住著以白虎為圖騰的廩君蠻,又被稱為巴蠻或巴郡南郡蠻。廩君人以巴、樊、瞫、相、鄭五氏為著,最早居住於今湖北清江流域,溯江向西發展。戰國末年秦惠王並巴中后,以廩君蠻的巴氏為蠻夷君長,巴氏歲出少量賦錢,並且世以秦女為妻。廩君民戶,則歲出「幏布」八丈二尺,雞羽三十鍭。東漢時,廩君各部常常起兵反抗東漢,東漢軍隊屢次強徙廩君部民,置於江夏郡(治今湖北武漢新洲區)界中,因此廩君蠻亦得以逐步向東發展。
在羌人的反壓迫鬥爭中,羌人貴族分子和東漢軍隊同樣燒殺搶掠,戰火所及,羌人漢人同受摧殘。漢人或被迫當兵,或死徙流亡,以致生產凋敝,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惡果。桓帝初年的童謠反映這次戰爭破壞的情況說:「小麥青青大麥枯,誰當獲者婦與姑,丈人何在西擊胡。吏買馬,君具車,請為諸君鼓嚨胡。」從此以後,農民暴動更為激烈,東漢王朝也日益臨近崩潰。
扶余東南鴨綠江流域的山地,聚居著能歌善舞的高句麗人,據說是扶餘人向南發展的一支。相傳朱蒙在忽本立高句麗國,後人遷丸都城(或謂國內城,今吉林集安)。漢武帝時,設高句麗縣,屬玄菟郡。漢光武帝時,高句麗使臣曾至京師奉貢。高句麗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其社會中已出現了明顯的階級分化。
當班超獲得進展的時候,匈奴所控制的焉耆、龜茲等國,在永平十八年發兵攻擊東漢都護,都護陳睦被殺。匈奴圍困關寵,車師也發兵助匈奴圍攻耿恭。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6),東漢援軍敗車師,擊退匈奴,救出耿恭和殘存的吏士二十餘人。東漢無力固守車師,於是撤銷都護和戊己校尉,召班超回國。建初二年,東漢撤退伊吾屯田兵,西域門戶重又暴露于匈奴騎兵之前。
王莽時期,西域分割為五十五個小國,其中北道諸國,復受制於匈奴。莎車在塔里木盆地西端,當匈奴入西域時,莎車王康保護著受匈奴攻擊的原西域都https://read.99csw.com護吏士及其眷屬千餘人,並率領近傍諸國軍隊抵抗匈奴的侵犯。建武五年(公元29),莎車王康檄書河西,詢問中原情況,河西大將軍竇融承製立康為「漢莎車建功懷德王西域大都尉」。建武十四年,莎車王賢與鄯善王安遣使到漢,請派都護,光武帝沒有力量,只好拒絕。此後匈奴遇到連年旱蝗,勢力衰竭,莎車則逐漸驕橫,攻掠近傍小國。在這種情勢下,車師前王、鄯善、焉耆等十八國,于建武二十一年遣王子入侍,再請漢派都護,光武帝仍然沒有答應。莎車王賢見都護不出,於是攻破鄯善,又殺龜茲王。鄯善王警告東漢朝廷:如果再不置都護,各國將臣服於匈奴。光武帝回答說:「如諸國力不從心,東西南北自在也。」這樣,車師、鄯善、龜茲先後投降匈奴。此後,于闐攻滅莎車,勢力增強,稱雄南道,但不久也被匈奴控制了。
建武二十六年,南單于入居雲中,不久又轉駐西河郡的美稷,分屯部眾于邊境各郡,助漢戍守。東漢王朝常以財物、糧食、布帛、牛羊等贈給南匈奴,供給之費,每年達一億錢以上。南匈奴同東漢和平相處,邊境安寧,原來內徙的邊郡居民,也多陸續回歸本郡。和帝初年,南匈奴領有三萬四千戶,二十三萬多口,包括軍隊五萬人。南匈奴人逐步轉向定居和農耕生活,並且逐漸向東向南遷徙。
東漢初年,鮮卑人常與烏桓、匈奴一起騷擾邊郡。光武帝末年,許多鮮卑大人陸續率部歸附東漢,東漢封他們為王侯,青、徐兩州每年給錢兩億七千萬以為常制。東漢擊走北匈奴后,鮮卑逐步向西發展,殘留的北匈奴人十多萬落,也自號鮮卑,與鮮卑人逐漸融合。從此以後,鮮卑趨於強盛。2世紀中葉,鮮卑部落大人檀石槐統一鮮卑諸部,立庭于彈汗山歠仇水上(今山西陽高北)。檀石槐南抄東漢緣邊,北拒丁零,東卻夫余,西擊烏孫,盡據匈奴故地。他把領地分為東、中、西三部,右北平(今冀東一帶)以東為東部,以西至上谷(今河北懷來)為中部,再西至敦煌、烏孫為西部,各置大人主領。總屬於檀石槐。鮮卑兵利馬疾,過於匈奴,連年寇擾幽、並、涼三州邊郡。光和四年(181),檀石槐死,鮮卑分裂,力量漸衰。
班超先到鄯善。他夜率吏士燒匈奴使者營幕,殺匈奴使者,控制鄯善。接著班超西至於闐,迫使于闐王殺匈奴使者,歸服漢朝。
王莽末年,羌人大量入居塞內,散布在金城等郡,與漢人雜處。他們苦於官吏和豪強的侵奪,常常起而反抗。東漢于涼州置護羌校尉,並屢次派兵鎮壓羌人的反抗,把一部分羌人向東遷徙于隴西、漢陽、扶風等郡。

南方各蠻族

永元二年,漢軍復取伊吾。永元三年,漢軍出居延塞,圍北單於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匈奴戰敗后離開了蒙古高原,向西遠徙。從這時起,匈奴東面的鮮卑族逐步西進,佔據了匈奴的故地。

西南各族

北匈奴受到北面的丁零、東面的鮮卑、東南面read.99csw.com的南匈奴的夾攻,又受到西域許多國家的反擊,勢力薄弱,部眾離散,大批地向東漢投降。東漢王朝為了保障河西四郡的安全,並相機恢復同西域的交通,發動了對北匈奴的進攻。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漢軍四路出擊:祭彤(或作肜)、吳棠出高闕塞,竇固、耿忠出酒泉塞,耿秉、秦彭出張掖居延塞,來苗、文穆出平城塞。竇固、耿忠的軍隊追擊北匈奴至天山和蒲類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奪得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在那裡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竇憲、耿秉率師出擊北匈奴,北匈奴降者二十余萬人。漢軍出塞三千余里,直至燕然山(今蒙古杭愛山),命班固刻石而還。
安帝永初元年(107),東漢撤回西域都護和西域田卒,並徵發金城、隴西等郡羌人前往掩護。羌人害怕遠戍不還,行抵酒泉時紛紛逃散。東漢郡縣發兵邀截,並搗毀沿途羌人廬落,羌人多驚走出塞,相聚反抗。他們久居郡縣,沒有武器,只是用竹木當戈矛,用板當盾,屢次打敗了東漢軍隊。武都、北地、上郡、西河等地羌人一時俱起,東攻趙、魏,南入益州,進擊關中,截斷隴道。各地的漢軍和地主大修塢壁,企圖節節阻拒,但羌人仍然所向無敵。永初五年,一部分羌人進至河東、河內,迫近洛陽。東漢詔令魏郡、趙國、常山、中山修築塢候六百余所,以備羌人。沿邊的隴西、安定、北地、上郡,紛紛把治所內徙,同時還割禾拆屋,強徙居民。被迫遷徙的人流離失所,隨道死亡,有許多人同羌人合作,武裝抗拒東漢的官吏。漢陽(治今甘肅天水西北)人杜琦、杜季貢、王信等聯合羌人,起兵反對東漢統治,成為羌人隊伍的首領。羌人的反抗鬥爭持續了十二年。在這次戰爭中,東漢所耗戰費達二百四十多億錢。東漢王朝經過這次大震蕩,根基動搖,內地的農民暴動也此起彼伏地相繼爆發了。

南匈奴 北匈奴

正在這時,匈奴人遇到連年的旱蝗,赤地數千里,人畜死耗很大。東面的烏桓乘機進擊,迫使匈奴北徙。接著,匈奴貴族中又發生了爭奪統治權的內訌。建武二十四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于,他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于的稱號,率部眾到五原塞,請求內附,得到東漢的允許。從此以後,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
永元九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的東部地區),甘英達到條支的海濱(今波斯灣頭),臨海欲渡,為安息人所阻而還,漢與大秦的直接聯繫沒有成功。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王安敦(即羅馬皇帝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遣使者來到洛陽,是中國與羅馬帝國的首次接觸。

四川羊子山東漢墓出土的塢壁闕畫像磚
塢壁,中國古代為防禦而修建的小城堡,又稱塢堡,按照分佈的地區和設置的由來可分為兩類。一類分佈在內地,是地主豪強聚集宗族鄉黨,依山築壘,平地建塢,據以自守,割據一方。另一類是漢代為了屯戍在西北無險可守的地帶築城據守而修建的。
read.99csw.com
班勇進駐西域后,陸續逐退了殘餘的匈奴勢力,再一次打通了西域道路,保障了河西邊塞。班勇自幼隨父在西域成長,深悉西域道里、風土和政治情況。他編著《西域記》一書,是范曄撰《後漢書·西域傳》的重要根據。
北匈奴離漢邊較遠。他們控制著西域,常常侵擾河西和北方郡縣,擄掠南匈奴人和漢人。東漢王朝為了避免這種侵擾,答應與北匈奴「合市」,一些南匈奴貴族因此對東漢產生懷疑,他們同北匈奴貴族暗中聯絡,準備共同反對東漢王朝。東漢為了隔絕南、北匈奴的交通,設置度遼將軍,統度遼營,屯兵於五原曼柏(今內蒙古達拉特旗東南)。章帝時,北匈奴貴族驅牛馬到武威與漢人「合市」,得到郡縣的隆重款待和東漢王朝的饋贈。
近幾十年來,發現不少兩漢時期西域的考古資料。在羅布泊附近的古樓蘭國、尼雅河流域的古精絕國以及沿絲綢之路的其他各處遺址中,陸續發現許多漢代的精美絲織物、刺繡服物、銅鏡、錢幣,還發現冶鐵遺址、鐵工具以及麥粒、青稞等農作物遺存。這許許多多的遺物,表明兩漢時期中原與西域的經濟聯繫相當密切,也表明西域地區物質生活大有進步。西域是中亞、南亞商人薈萃的地方,塔里木盆地出有壓有漢文、佉盧文的大量「漢佉二體錢」,年代約當東漢晚期,即是證明。西域商人以及中亞、南亞商人沿著絲綢之路,向內地運來毛皮、毛織物、香料、珠璣等商品,交換內地盛產的絲織物和銅鐵器物。內地商人也經常遠到西域從事貿易。
南道諸國怕班超撤退後匈奴捲土重來,都苦留班超,疏勒、于闐最為懇切。在這種情況下,班超決心留駐西域。班超壓服了疏勒一部分親匈奴的勢力,並且用東漢前後兩次援兵千餘人以及於闐等國兵,迫使匈奴在南道的屬國莎車投降,又擊敗了龜茲援助莎車的軍隊,西域南道從此暢通。
哀牢人住在今雲南瀾滄江流域及其以西地區,以龍為圖騰,主要經營五穀桑麻,生產精美的絲織物和麻織物。哀牢地區富有銅鐵鉛錫金銀等礦藏,還出產各種珠寶和奇禽異獸。光武帝時期,一部分哀牢人歸附東漢。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69),哀牢人內附的達五萬余戶,五十五萬余口,東漢在瀾滄江以西置永昌郡(今雲南保山)。從那時起,東漢通過哀牢地區,同今緬甸境內的撣族,有了直接往來,發生了經濟文化聯繫。
班勇以來,東漢不再置西域都護,而以西域長史代行都護之職。桓帝時,長史常駐于闐。西域長史和戊己校尉一直維持到靈帝末年。當時刺史權力日益提高,這兩個官職便成為涼州刺史的屬官,西域也就成為涼州的轄區了。建安年間,涼州大亂,西域始與中原暫時斷絕聯繫。
東漢初年read.99csw.com,當漢光武帝劉秀進行國內統一戰爭時,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建武二年(公元26),漁陽太守彭寵反對劉秀,曾結匈奴為援。割據三水(今寧夏同心境)的盧芳在匈奴的支持下佔據北邊諸郡,同匈奴一起經常向南寇擾。光武帝也曾遣使與匈奴修好,但是沒有取得結果,以後東漢派吳漢率軍抗擊匈奴,也經歲無功而返。統一戰爭結束后,盧芳于建武十四年逃入匈奴,東漢為了避免邊境衝突,罷省定襄郡(治今山西右玉南),徙其民于西河(治今山西呂梁離石區),徙雁門(治今山西朔州東南)、代(治今山西陽高)、上谷(治今河北懷來東南)等郡吏民六萬余口于居庸、常山以東。這樣,匈奴左部就得以轉居塞內。建武二十年,匈奴一度進至上黨、扶風、天水等郡,成為東漢王朝嚴重的威脅。
東漢時期,西南地區除了夜郎、滇、巂、昆明、徙、邛都、筰都、冉駹等族以外,還有哀牢及其他許多部落或民族,在那裡開山闢土,放牧種穀。
班超在西域堅持奮鬥,幫助西域人解除匈奴貴族的束縛,使西域重新與內地聯為一體。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陽,九月病卒。

西域諸國 班超在西域的活動

在洞庭湖和湘江以西的山嶺地區,居住著古老的以犬為圖騰的槃瓠蠻,又被稱為武陵蠻、五溪蠻。他們稱族中渠帥曰精夫,自稱曰姎徒。他們很早以前就從事農耕,但是沒有關梁符傳和租稅之賦。西漢向他們徵收「賨布」,大口每歲一匹,小口二丈。東漢初年,武陵蠻強盛起來,攻擊郡縣。東漢在那裡增置官吏,加強對蠻人的統治,因此蠻人反對東漢的鬥爭延綿不斷,屢伏屢起。
順帝時,涼州、并州羌人又相繼發動反抗鬥爭,延綿十年之久,到順帝末始平息,東漢所耗軍費又是八十余億錢。
班超東歸以後,繼任的都護任尚失和于西域諸國,受到諸國的攻擊。接著隴西羌人與東漢發生戰爭,隴道斷絕。安帝永初元年(107),東漢派班超之子班勇率兵西出,迎接都護段禧及屯田卒東歸。西域交通中斷後,殘留于天山與阿爾泰山間的北匈奴,又乘機佔領伊吾,寇掠河西,殺害出屯伊吾的敦煌長史索班。東漢朝廷經過激烈辯論后,于延光二年(123)決定,派班勇為西域長史,出屯柳中(今新疆鄯善西南)。

羌 東漢王朝同羌人的戰爭


《寧城圖》(局部)
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東漢烏桓校尉墓葬出土的城市壁畫。圖中的「寧市」用牆圍築成四方形,這就是寧城與外地貿易的「胡市」,也是寧城中的商業區。這種市與民居用牆垣隔開的建築布局圖,是最早反映中國古代城市結構特點的珍貴資料。
永平十七年班超前往西域西端,遣人從間道馳入疏勒,廢黜龜茲人所立的疏勒王,另立親漢的疏勒貴族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