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西入秦關

三、西入秦關

劉邦洛陽的戰敗使得他從函谷關進入關中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因此劉邦必須改變作戰計劃,從南邊的武關進入關中,這一計劃就意味著必須拿下南陽,而秦軍守軍也絕非等閑之輩,據史書記載,駐守在宛城的秦軍守軍固守不下,不易攻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劉邦會採取什麼辦法呢?
他得到的第一個人就是我們剛剛提到過的酈食其,這個酈食其,《史記》稱他為高陽酒徒,就是一個愛喝酒的,一個落魄的書生,但酈食其胸有大智。秦末大起義以後,酈食其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輔佐的一個主帥,一直沒有找到,陳勝的部下來他沒有看上,項梁派人來他也沒看上,等到劉邦來的時候他看上了。剛好有一個機會,就是當劉邦來的時候,劉邦手下有一個騎兵侍從,這個騎兵侍從剛好和酈食其是住在一條街上的,他倆是街坊,認識,這個人剛好回鄉來探親。那麼酈食其就托他捎個話,當然劉邦在這此前已經廣泛的在天下招納賢士,就劉邦一開始起兵就招納賢士,這個騎兵也知道就見了酈食其的面,酈食其見他以後就跟他說,把我的情況告訴你們的主公,我要見他,說劉邦就是我要尋找的那一號人,我很欣賞劉邦。當然這個酈食其這個老鄉就告訴他,劉邦這個人有兩個毛病:第一愛罵人,見人就罵,你得有個思想準備。第二,特別不喜歡儒生,哪一個儒生要帶著一個儒生的帽子,儒冠來了,他上去就把人家的帽子揪下來,然後當做便盆「溲溺其中」把人家的帽子當做小便盆來用,當然這兩點不好。這個騎士首先告訴酈食其,你要有這麼個思想準備。酈食其說你不要管,你去通報吧。
陳留是個縣,就在今天的開封附近,現在是個鎮,為什麼先打陳留縣呢?酈食其說了兩個理由:第一陳留縣的縣令是我的朋友,我可以勸他投降你,如果他勸降不成,我做內應你從外面打,咱們裡應外合,很快就可以把陳留拿下來,這是第一個理由。第二,陳留這個縣你不要小看它,這個縣囤積了大量的軍糧,你拿下陳留,你的軍糧再無擔憂之處,你有糧食了。起兵打仗我們知道,一般的人去參軍,參軍要吃糧,你沒有糧食,你無法聚集你的軍隊,所以陳留聚集了很多軍糧,當然這個話劉邦聽進去了,劉邦非常高興,立即就派酈食其前往陳留去。結果酈食其到了陳留,勸那個縣令向劉邦投降,那個縣令不幹,這個陳留縣令也沒有做周密的防範。在這種情況下,劉邦就趁酈食其還在和人家談判的沒有回來的時候,對陳留縣發動突然襲擊,陳留縣沒有做準備,所以陳留縣一下子被劉邦打下來了,所以我們叫偷襲陳留。這一仗是劉邦西征以來打的第一個大勝仗。然後劉邦佔領陳留以後,繼續向西打,因為入關對於劉邦來說,比較合適的路只有兩條,一條是從洛陽繼續向西,經過函谷關進入關中。另一條是南下,走陝西西南部分那個武關,從那個地方進入關中。
那麼,我們這裏就要討論一個問題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劉邦能夠拿到了一個西入秦關這麼一個決定,而項羽拿不到?這裏邊有兩大原因:第一劉邦「長者」,就是在人們的眼中間,劉邦是個長者。第二,懷王支持,楚懷王支持在楚懷王做這個決定的時候,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認定劉邦是個長者。
我想先說一下「長者」這個詞的含義,「長者」這個詞的含義應當包含兩項內容,第一,年齡偏大,我們不能拿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說他是長者,這個大家不能解釋,第一是年齡,因為從起兵反秦開始我們知道,起兵反秦的read.99csw.com時候劉邦多大?48歲,項羽多大?24歲,那相對來說說劉邦是長者,項羽是個年少者,不能反過來講,這是第一。第二,更重要的一個含義,長者的含義往往和寬厚、仁愛相聯繫,那就認為劉邦不但是一個年齡較大的人,而且是一個比較寬厚、仁愛的人。反過來給項羽的評價就很惡,給了項羽一個惡評,認為項羽很殘暴,有沒有例證呢?也有例證,這個例證就說項羽曾經攻打襄城,把襄城打得很苦,襄城打下來以後,整個襄城的人項羽把他全部皆坑之全部活埋。舉這個例子,所以懷王最後就決定,認為項羽是比較殘暴的人,而沛公是個長者,就讓劉邦去接受西入秦關的任務。在這一點上,劉邦佔了很大的便宜。
劉邦一看太守退了,劉邦沒有打宛縣,直接帶著軍隊繞過宛縣直接往西走了,想進陝西通過武關進入關中。但是劉邦這個打法我們看得很清楚,劉邦的目的是在搶時間,他覺得能繞過宛城不打,先入武關,進去的越早越好,因為楚懷王有一個令「先入定關中者王之」誰先進入誰就是關中王啊。在這個地方我們看到他南陽不打,宛城不打,而直接向西入秦關,這個我們可以看出來劉邦的急功近利的心態,也說明劉邦這個人不是一個軍事家。結果他這個決定遭到他手下的一個重要謀士的竭力反對,這個謀士跟了劉邦一生,為劉邦滅秦、滅項和鞏固西漢政權立了大功勞,這個人是誰呢?這個人就是劉邦手下三傑之一的張良。
因為大家知道,陝西這個地方關中之地它四面都是山,四面有四個重要的關口,東邊是函谷關,西邊是大散關,北邊是蕭關,南邊是武關,四邊都有關。所以關中這個地方被稱為四塞之地,四面都卡住了,易守難攻。當年陳勝的部下周文就是從函谷關打進去的,所以劉邦也想走這條路,結果在洛陽打的這一仗劉邦打敗了,打不進去,洛陽都沒有打下來,你再從洛陽向西打進函谷關太難了。那麼劉邦在這種情況下只有一個辦法,要改變改變直接西入函谷關的計劃。怎麼辦呢?南下。從洛陽南下就是今天河南的南部、西南部有一個地區叫南陽,當時的南陽在秦代是一個郡,下面轄了十幾個縣。今天的南陽仍然下屬了十幾個縣,是河南省最大的一個地級市。結果劉邦首先是在今天的魯山附近和秦軍的南陽郡的郡守打了一仗,這一仗劉邦打勝了,打勝了以後接著就帶兵往下追。而南陽郡守在魯山這個地方打敗以後,就退守到南陽去了,退到這個地方當時叫宛縣,這個宛縣是南陽郡的郡治,郡治的意思就是一個郡的中心,也就是郡的政府所在地,叫郡治。南陽太守就退守宛地區的宛城,到那兒駐紮起來。
陳恢見到劉邦以後(說),我聽說你有一個懷王之約,就是先入咸陽者王之。這陳恢很聰明的,點出來第一點,你那麼急匆匆的帶著軍隊往西去,幹嘛呢?你想爭取一個先入關者,你先入關你將來可以做關中王啊,但是你沒有想到,宛城你不打,宛兵在後,強秦在前,你走這個路肯定很危險。這個分析跟張良的分析完全一樣。你只能留下來打宛縣,而宛縣你要打起來,城池堅固,守兵眾多,你打宛縣你一定死傷慘重,更重要的是,拖延你入關的時間,你在這兒一打,你就走不了了。所以,我站在你的立場上為你考慮,我建議你,第一,不要繞過去走了。第二,你也不要強攻。我給你個忠告,叫約降,什麼叫約降呢?就是你跟南陽郡的郡守兩個人談判一下,叫南陽郡的郡守仍然叫他改換旗幟,作為你的九*九*藏*書部下,替你守著南陽郡,他是你的部下了,你也不滅他,然後呢?他的士兵全部跟你走,加入到你的軍隊中間,你帶著他的軍隊走,讓他替你留守。之所以現在人們不願意投降你,大家都有一個看法,認為什麼呢?降必死,我投降你劉邦一定會被殺,所以大家都在拚死抵抗。假如你採用約降的辦法,他們都會投誠,然後各自在自己的防地駐守,每一個人都把軍隊交出來給你,你就帶著這麼大軍繼續向西,你何樂不為呢?這有三大好處:第一,你進軍的速度快了第二,你阻力少了第三,你的軍隊反而增多了投降一個縣,縣裡的兵給你了,再投降一個縣,縣裡兵又給你了,補充了很多軍隊啊。陳恢這一番話一說,劉邦馬上採納,然後封南陽郡的郡守為殷侯,封他為侯駐守南陽,官位不變。還給你加封,又封陳恢千戶,封給你一千戶農民,這一千戶農民的租稅都交給你了,表彰這個陳恢。
公元前208年,反秦義軍領袖項梁戰死,被項梁擁立的楚懷王熊心在得到這一消息后,立即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同時在人事上也做了相應的安排和調整,他把項羽和呂臣的兵權收歸自己掌握,同時加強劉邦的隊伍,而更讓人不解的是他還把入關滅秦的任務交給劉邦,那麼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楚懷王熊心為什麼要這樣做?僅僅是抑制項氏集團嗎?劉邦又有什麼資本去入關滅秦呢?
這兩大任務交給誰去?這成了他一個大問題。而當時的形勢是什麼形勢呢?當時的形勢就是秦軍勢力很強,連續地追著義軍打,反秦義軍的形勢處於低谷,因為陳勝死了、項梁死了,整個反秦義軍處於一個低潮在這種狀況之下,沒有人敢入秦入關去滅秦。所以楚懷王當時為了鼓勵更多的人入關滅秦,採用重賞的辦法,他定了一個約定,這個約定就是在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懷王之約」。這個懷王之約就是一句話「先入定關中者,王之」他用了兩個詞一個是「入」一個是「定」,誰能夠先進入函谷關,誰能夠安定了關中,誰就是關中王。在這個重賞之下,其實當時只有兩個人願意一個劉邦,另一個項羽,只有他兩個願意入關。當然入關滅秦的任務比起北上救趙的任務相對來說要輕,因為北上救趙是一場硬仗、惡仗,因為這一仗要和秦軍的兩大主力兵團要決戰,所以在決定這個問題中間的時候,楚懷王最終是做了一個這樣的決定,就是讓劉邦西入秦關,讓項羽北上救趙,這個決定影響非常之大。
畫外音:
那麼,劉邦下面西入秦關這個路走得怎麼樣呢?他西入秦關走得開始並不順,後來劉邦在西入秦關的途中,非常意外地得到了兩個重要的謀士,這兩個人幫助他打了兩個漂亮的仗,一個是偷襲陳留,一個是智取南陽,這兩仗打得非常漂亮。
畫外音:
張良這個時候已經跟了劉邦了,張良怎麼跟劉邦的呢?張良是在秦末大起義一開始以後,張良也聚集了幾百人,聚集了幾百人以後,張良第一沒有自立為王,第二也沒有立人為王,他也採取了劉邦那個辦法,「加盟連鎖」他去投靠誰呢?投靠景駒,就是劉邦原來要投靠的第一個人那個景駒。結果在投奔景駒的路上他跟劉邦兩個人巧遇了,兩個人一見面,一談話張良不走了,不去找景駒了,覺得跟著景駒不如跟著劉邦,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張良在此前非常熟悉《太公兵法》。張良是個重要的謀士,他把《太公兵法》這套東西講給劉邦聽,史書記載是「沛公read.99csw.com善之,常用其策」,就是劉邦聽了他的話以後完全聽進去了,而且經常採納張良的意見,張良覺得找到知音了。而張良把《太公兵法》說給其他人聽,史書記載了三個字「皆不省」,其他人聽了以後都懵懵懂懂聽不懂,只有劉邦一聽就懂了,而且馬上採用。所以張良就覺得只能跟劉邦了,他覺得劉邦是老天爺送給他最好的一個夥伴。他就跟定劉邦了。所以張良對劉邦繞過宛縣直接入秦的做法堅決反對,他說你如果這樣做的話,宛兵在後,強秦在前,前後都是秦兵,你南陽的軍隊你沒有滅,南陽軍隊會尾隨著你。前面還有強秦「前後夾擊,此危道也」這是最危險的一條路。
王立群:
這樣一來,南陽郡和南陽所屬的十幾個縣望風而降,劉邦迅速地就把南陽郡解決了,所以我們叫智取南陽。所以你可以看出來劉邦這個人他有他的過人之處,他的最大的過人之處就是悟性特別好。這個人沒有讀過多少書,也不懂兵法,但是別人跟他一說,只要說的有道理,他馬上就能聽懂,而且立即就採納。這就是劉邦西入秦關整個的前一段的路程。那麼,在智取南陽以後,入關的道路基本上就通暢了,可以直接直奔武關去了。那麼在西行入關的途中,劉邦還會遇到那些阻礙呢?請看下集,率先入關,謝謝大家。
果然,劉邦到了酈食其的老家以後,就開始派人去召酈食其,要見酈食其,當然劉邦並不是特意準備好要見酈食其,他見酈食其的時候,先找了兩個軍中的女子為劉邦洗腳。酈食其一進來看見這個場面很不高興,但是酈食其並沒有退縮,酈食其的舉動也是很不凡,見了劉邦以後沒有下跪,作了一個長揖,揖而不拜,這個是不太尊重的。然後第一句話就問劉邦,你是幫助天下諸侯滅秦啊,你還是幫助秦來滅天下諸侯啊?這話一問,劉邦立馬就火了,劉邦破口大罵,罵酈食其。等他罵完酈食其又說,你既然是滅秦,你就要召聚天下的人才,你怎麼能夠一邊洗腳一邊這樣來見長者呢?
那麼,劉邦是不是一個長者呢?我們舉兩個例子來看一下,第一個例子呢,我們涉及到以後會見到的一個人,這個人叫王陵,王陵是劉邦西漢政府的第三任相國,王陵他和劉邦是老鄉,而且王陵在劉邦起兵之前,王陵的社會地位比劉邦高得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說當王陵和劉邦沒有起兵的時候,劉邦對待王陵是什麼態度呢?是「兄事之」,就像對待兄長一樣對待王陵。所以秦末沛縣起兵的時候,王陵也聚集了幾千人,但是王陵不肯從沛公。劉邦當了沛公以後,王陵覺得跟著劉邦當他的部下太恥辱了,不跟他,一直到了什麼時候王陵才跟的劉邦呢?到秦朝滅亡楚漢戰爭的時候,劉項兩家爭天下的時候,王陵跟了劉邦。王陵跟劉邦以後,項羽就把王陵的母親抓住了,抓住王陵的母親讓王陵的母親勸王陵投靠項羽,背叛劉邦。然後王陵就派了一個使者來見自己的母親,這個使者來到以後,見了王陵的母親,王陵的母親就對自己兒子派來的使者說了一番話,這番話的意思就是說,說漢王是個長者,千萬不要因為我的緣故背叛漢王。說完以後,王陵的母親為了激勵自己的兒子死心塌地的跟著劉邦打仗,然後就當著使者的面自殺了。王陵母親臨死之前告訴使者的話,就說劉邦是個長者,這是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明這個老太太認定劉邦是一個寬厚、仁愛的人。這是一個故事。還有一個例子,這一集下面我們還會講到的,劉邦手下有一個重要的謀士叫酈食其,在秦https://read•99csw•com末大起義之後,酈食其曾經說過一番話,他在他的村裡邊、鄉裡邊觀看和很多將領,起義軍的將領,他最後斷定只有劉邦是個長者,他願意跟隨劉邦。而當時楚懷王和他手下大臣商議派劉邦西進的時候,也認為劉邦是個長者,這就是劉邦能夠拿到西入秦關的這個任務的第一個原因。
那麼,第二個原因很清楚了,就是楚懷王支持他。楚懷王願意叫劉邦先入秦關,不願意叫項羽(先入關),這個原因我們在上一集中間已經涉及到了,那就是楚懷王認為,項羽如果做了關中王以後,那麼項羽對他的壓力仍然很大。如果劉邦做了關中王,劉邦就成為抗衡項羽的一個重要力量,這就是楚懷王願意叫劉邦西行入關的很重要一個原因。所以這樣當然楚懷王和他手下的大臣們在商議的時候,楚懷王的心意也得到了貫徹,最終的結果是項羽要北伐,劉邦去西征,而且項羽北伐還很不利,只做了一個副統帥,正統帥還不是他。
楚懷王支持劉邦其實還牽涉到另外兩個人,這兩個人一個叫宋義,一個叫高陵君顯,這兩個人是個什麼人呢?宋義這個人是個書生,他本來是楚懷王手下的一個人,曾經在項梁的手下幹事,在項梁戰敗之前他曾經告誡過項梁,因為項梁連續打勝仗,他告誡項梁,他說兵法上講,打了勝仗以後「將驕卒惰者敗」,他說我現在已經看到,我們的士兵、將領驕傲了,士兵們有點懈怠了,可能要打敗仗。因為項梁連續打勝仗,項梁就聽不進宋義的意見,但是這個宋義的意見是對的最後怎麼辦呢?他嫌宋義老在身邊叨叨這個事,就把宋義攆走了,當然攆走不是公開地把他驅逐出去,而是給他一個任務,說你到齊國去替我辦一件事,出使齊國,把宋義給支走了,宋義當然明白了。宋義在去齊國的路上恰好碰見齊國派了一個使者到楚國來,這個齊國的使者封號叫高陵君,名字叫「顯」,所以稱他為高陵君顯,這個高陵君顯和宋義兩個人剛好在路上相遇。宋義一見就問他,你是不是去見項梁?他說是。他說我告訴你句話,你要悠著點走你還能揀一條命,你要緊著點走你的命就沒了。兩句話把高陵君顯說蒙了。他說為什麼這麼講呢?他說我料定項梁的軍隊必敗。高陵君顯聽了以後半信半疑,不過他還是覺得悠著點,好走得慢了一點,結果是項梁兵敗,項梁被殺,高陵君顯因為宋義的告誡,意外地躲過了一劫。
畫外音:
項梁在世時,楚懷王熊心只不過是他號令各路諸侯的一個傀儡,處處項梁說了算,但是項梁戰死,楚懷王熊心這才成了真正的王,長期的壓制,使他想到要削弱項氏集團的力量,因此他把入關滅秦的任務交給劉邦,儘管入關滅秦比起北上救趙要輕鬆很多,但終歸也要打一場惡仗,那麼劉邦西入秦關之路走得怎麼樣呢?
王立群:
王立群先生看來,在分派救趙和滅秦的任務時,楚懷王熊心儘管懷有強烈的私心,而劉邦的長者風範也為他加了分,但是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即使楚懷王熊心故意不讓項羽西入秦關,也應該給他一個正統帥的頭銜,沒必要讓項羽擔任副職,那麼楚懷王熊心這樣安排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一說,劉邦立即聽進去了,劉邦就連夜調轉軍頭,本來軍隊往西開來,調過來,調過來他還怕南陽郡的郡守知道是自己的軍隊,連旗幟都換了。等到天一亮,劉邦的軍隊已經把宛縣的縣城圍了多層,把宛縣的縣城團團包圍住了。南陽郡的郡守原以為劉邦的軍隊走了,結果早上一醒來手下人向九_九_藏_書他報告,說外面劉邦的軍隊把自己圍了個水泄不通,這個郡守一看這兒完了,郡守這就慌了神了。當時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拿起劍來就想自刎,不成功則成仁嘛,結果他手下有一個人非常聰明,這個人是他的門客叫,什麼名字呢?叫陳恢,陳恢這個門客說,別,主公千萬別那麼急著抹脖子,你現在死得太早,你晚一晚,你等我做點事情你看看,不成了你再抹脖子,那麼急著抹脖子幹嘛呢?然後這個南陽郡的郡守就沒有自殺,派陳恢越城而下去見劉邦。
做他的副將這裏邊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剛才留下來的一個問題就是,楚懷王熊心興奮什麼?楚懷王熊心此時手下並不是沒有軍事將領,比如說項羽,這個就是楚懷王熊心手下最傑出的軍事將領,但是熊心不想用項羽,他發現宋義以後最興奮的不是發現了另一個軍事天才,而是發現了一個可以替代項羽的一個軍事將領,這是他的興奮點。所以他把北伐的重任交給了宋義,而自己又派項羽做了宋義的副手,這樣做的結果很明顯,項羽在受壓制,項羽的任務是北伐,劉邦的任務是西征,這劉、項兩個人個人承擔的任務已經不均衡了,項羽北伐還是副將,劉邦西征是主帥,你看劉、項兩個人他的級別也拉開了距離了。
在項梁戰死以後,當時的楚懷王熊心(把都城)從盱眙遷到彭城。他到了彭城以後,他面臨的是兩大問題,第一是救趙,第二是滅秦。救趙是個非常急迫的任務,誰去救趙?因為這個時候在趙國的都城附近,它聚集了秦國的兩支重要兵團,一個是章邯兵團,從關中殺出來的。一個是駐守長城的長城兵團,合圍都在趙地,所以趙國的形勢非常危急。如果趙國再被章邯兵團和長城兵團打敗的話,整個反秦的起義軍都將進入低潮,所以趙國就向外面求救。各地的諸侯紛紛救趙,趙國成了一個焦點,因為趙國要亡了以後,章邯可能調過頭來再來打楚地的話,楚地的義軍就更受不了了。同時還關係到楚王能不能成為天下諸侯的盟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楚懷王熊心面臨的第一個任務是救趙,第二個重要任務就是滅秦。因為陳勝曾經派了一個起義軍叫周文,入關去滅秦,後來周文打敗了戰死了。
王立群:
畫外音:
王立群:
酈食其的年齡比劉邦年長啊《史記》記載,他見劉邦的時候他已經60多了,而劉邦剛起兵反秦的時候才48歲。60多的人指責40多的人一邊洗腳一邊見我不禮貌,劉邦一聽趕快叫那兩個女人走,然後把腳擦乾淨,整理好衣服,起來向酈食其道歉,請酈食其入座。然後他就問酈食其,我該怎麼辦?酈食其話說得很不客氣,他說你手下的人不滿萬人,就是你手下不到一萬人,而且你想進入強秦,就這麼帶著不到一萬人的軍隊,就直接殺到秦的核心地區去,你非敗不可,我建議你先打陳留。
大家想想高陵君顯對宋義是個什麼看法?他認為宋義是一個仗沒有打就能夠預見到勝負的人,所以他斷定宋義是個軍事天才。所以這個齊國使者到楚國以後,那麼這個高陵君顯就在楚懷王熊心的面前竭力地表揚宋義,說宋義太懂軍事了,他能在仗沒打之前就知道,項梁一定會打敗。楚懷王一聽非常興奮,當然這個興奮的原因我們下面還會來分析它。他怎麼辦呢?立即召見宋義,把宋義召回來跟宋義談話,談完話以後,這個楚懷王心裏更興奮了,他發現宋義是個軍事奇才,就重用宋義,讓他擔任北伐的主帥,讓項羽做他的副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