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三、十罪項王

十三、十罪項王

這樣一來我們看看講了十條,我們認定是罪的兩條,或者叫一條半,殺義帝是一條,坑秦卒算半條,因為另半條叫王秦降將,這一條半是對的,剩下那八條半不大好講。但是從這一個事件可以看出來,劉邦在楚漢戰爭中間非常高明的一點,是他善於打政治牌,他把不是罪的說成是罪,把在罪和錯之間的,罪和錯是不一樣的,錯事跟罪可是兩碼事,他把罪和可罪可錯的都說成是罪,甚至於把不是罪的說成是罪,說明這個人會玩兒政治。
王立群:
王立群:
王立群:
第八樁罪叫「逐義帝、奪韓地、王梁楚」,包含這三條:第一,把義帝趕跑了,就是原來的楚懷王熊心,從彭城趕走了這叫驅逐義帝,這是第一條。第二條是把韓王成的地方給奪了,驅逐義帝是真的,但是趕走韓王成是因為,韓王成他手下有一個重要的謀士張良一直在幫助劉邦,項羽很惱火,因此呢,不讓韓王成回國,後來把他殺了,殺了以後但是韓地項羽並沒有要,封給一個人另一個人去了。第三點,就是梁楚九郡項羽自己封給自己了,劉邦特別不滿的就是,你項羽一個人獨佔了梁楚九個郡。這一條三件事,驅逐義帝這件事是真的,是不是罪我們可以討論。第二條奪韓王成的地那是有原因的,這是劉、項兩家的矛盾導致的,至於項羽把梁楚九郡封給自己,我覺得應當指出兩點。第一,項羽功勞非常大,在整個反秦中間立了大功。第二,他自封為西楚霸王他得有支撐,西楚霸王的實力啊,這梁楚九郡就是支持他的實力。比如劉邦,劉邦建國以後封了7個異姓諸侯王,還給自己留了15個郡。不管誰當頭,誰都要給自己留下來一大塊好地方,讓自己能夠駕馭這個天下,可以理解,作為項羽來說這是應該的,作為劉邦來看那叫罪。第九,「殺義帝」,關於殺義帝這件事我這樣看,這個殺義帝這件事,應當說義帝之死確實是項羽所為。但是史書記載有許多相矛盾的地方,我們提出來兩點:第一,真兇難辨,史書記載的殺義帝的兇手差別太大了,《項羽本紀》和《高祖本紀》都記載殺義帝的是臨江王和衡山王,是這兩個王所為,但是《黥布列傳》記載的是殺義帝的是黥布,是他一個人九江王黥布等,黥布等人殺了義帝。這樣就有了三個王了,所以《資治通鑒》乾脆把這三個王合到一塊兒。但是在《漢書·高帝紀》中間記載不是這樣,《漢書·高帝紀》就說黥布一個人殺的把那個「等」字也去掉了。所以真正的兇手我們到今天不知道是誰,臨江王、衡山王、九江王,三個人都有嫌疑,嫌疑最大的九江王黥布,但是史書記載並不清楚,所以我們叫真兇難辨。第二個問題在什麼地方呢?矛盾重重,如果說黥布是主要的兇手,有一件事不好解釋,劉邦不是彭城打敗了嗎?打敗以後,他派了一個使者出使到黥布那兒策反黥布,就策動黥布造反。這個人到了黥布跟前以後就大講項羽不好,其中有一條就說:「天下負之不義之名,以其背盟約而殺義帝也。」他派的使者指責項羽的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殺義帝。這個話不好理解,假如黥布真是兇手的話,派去一個策反的人,在他的面前大談殺義帝的事,那不是當面打黥布的臉,揭黥布的短嗎?你怎麼能讓九九藏書人家黥布來真心叛楚呢?不好理解。一個是大講殺義帝,另一個,黥布是毫無反應,假如兇手真是黥布的話,黥布該有反應啊,黥布沒有反應。第十罪是什麼呢?叫「大逆不道」,這一條說得很有意思,說了四點,什麼叫大逆不道呢?第一「夫為人臣而弒其主」,這指的什麼?殺義帝的事。第二叫「殺其已降」,殺已經投降的,這指什麼呢?殺秦王子嬰這叫殺已降,坑秦卒也叫殺已降,這叫殺已降。第三,叫「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就是負約。所以這個罪十實際是個小結,整個項羽十大罪狀的一個小結。最後我們應當把這十條罪狀合起來看一下,這十條罪狀中間,真正能夠列為罪狀的只有第六,坑秦卒,這確實是罪。
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情況下,劉邦開始玩起了嘴皮子遊戲,他陳穀子爛芝麻列出了項羽的幾大罪狀,在王立群老師看來有些罪名完全是無中生有,但是儘管如此,這些事到了劉邦嘴裏就變得冠冕堂皇起來。那麼除了上述幾大罪之外劉邦還會為項羽網羅哪些罪名呢?這些罪名王立群先生如何看待呢?
韓信攻佔齊國對劉邦來說可是一件大好事,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韓信遠在山東,劉邦在河南,只要韓信不出兵,劉邦就只能在滎陽戰場苦苦撐著,而此時項羽的日子也不好過,韓信攻佔齊國后極大地威脅了項羽的國都彭城和他大軍的後勤保障,因此劉、項兩家都處在了僵持之中,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項羽還有什麼牌可打?劉邦又會怎樣應對這種局面呢?
因為此時,項羽手裡邊只剩下一個最重要的一張王牌,就是他手裡邊有劉邦的父親、劉邦的妻子,這一撥人作為人質。所以項羽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就在兩軍陣前,就是廣武,就今天滎陽的廣武鎮,廣武陣前支了一口大鍋,燒了一鍋開水,然後把劉邦的父親架在鍋上,對劉邦講了兩句話:「今不急下,吾烹太公。」你不趕快投降,我把你爹給烹了。那麼劉邦面對這個情況就是很為難的了,劉邦怎麼講呢?劉邦說,咱們兩個曾經都是楚懷王的臣子,我們兩個結拜過兄弟,因為咱們兩個結拜過兄弟。實際上他兩個年齡相差很大,相差24歲,劉邦比項羽大24歲,當然劉邦肯定是哥了。他說咱們倆是結拜過兄弟,「吾翁及若翁」,就是我爹就是你爹,「必欲烹若翁,則幸分我一杯羹。」如果你要把你爹給烹了,那麼我跟著一塊兒喝肉湯。這個話一說,當然項羽一聽就非常惱火,馬上就要把太公扔到鍋裏面去。出來了一個人打圓場解圍,這個人是誰呢?項伯,項伯給項羽講,他說天下大事沒有定,你現在急急忙忙把人家劉邦的爹給煮了、烹了,大局沒有定啊,你將來不好交代。第二,凡是要天下的人他都不顧家,他要天下他不會要家的,要大家不要小家,所以你殺了他,只增加了你和劉邦的仇恨,沒有什麼好處,劉邦不會因為他爹來投降,可以肯定,人家已經說過了嘛,吾翁及若翁嘛,所以根據這個意見你最好是別那麼急。項羽一聽有道理,就把太公給放了。這樣一來,烹太公這件事,人質事件就結束了。但這件事情結束,並不等於劉、項之間的結束,項羽這個時候手裡邊已經沒有牌了,所以項羽對劉邦又發起猛攻。在這個猛攻中間劉邦最後就吃不住陣兒,劉邦就出來站到陣前來和項羽對話了。當然對話前面有一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read•99csw.com就是,說項羽派出來挑戰的人總是被劉邦的神箭手射死,所以最後項羽急了,他親自出馬。那個神箭手又出來射項羽,項羽瞪著眼睛一吼,那個神箭手嚇得回去了,再也不敢出來了。所以劉邦一聽說項羽出來了,只好自己出來跟項羽對陣。劉邦這時候手裡邊是什麼呢?劉邦手裡邊沒有人質,劉邦對項羽的人質戰,人質事件,他應對的是政治招,劉邦一口氣列舉了項羽的十大罪狀,叫「十罪項王」,列了項羽十大罪狀,非常有意思。
畫外音:
(劉邦)這個人確實會講要論講,項羽絕對不是他對手,他講得呱呱叫,那項羽怎麼辦呢?項羽的辦法就是你講得呱呱叫,我給你放個冷箭,劉邦在那兒滔滔不絕地站在那兒曆數項羽十大罪狀,說得正有勁兒,項羽埋伏的弩機一箭射中劉邦的胸口,這一箭是劉邦的一個致命傷,劉邦62歲死亡跟這一箭箭傷很有關係。兩軍對壘,劉邦在那兒滔滔不絕的演說,一箭射中胸口人們都看見了。劉邦的反應是什麼?一射中胸口,劉邦立即捂著他的腳,射中胸應該捂這個地方。他捂著腳喊了四個字:「虜中吾指」就是敵人射中了我的腳趾頭,實際上是一支冷箭射中胸口,射中胸口立即抱著腳趾頭,說:「射著我趾頭了。」這叫什麼?反應快、應變快,謊話即興表演,謊話脫口而出,脫口秀,這種說謊的技能,楚漢戰爭中間沒有第二個人比得過劉邦,張口就是一句謊話。這一箭傷劉邦傷得很重啊,當場就栽倒了,下來以後劉邦就支持不住,因為所有的楚漢兩軍的將士們都看見了。張良為了穩定軍心,讓劉邦把箭拔|出|來,帶著傷到漢軍的各個營地中間轉了一圈,面帶微笑地轉了一圈,實際上疼得要死,回去以後立即送到成皋去養傷。這就是廣武對陣的一個打法,你打人質仗,我打政治仗,各打各的。但是這個打法不能解決問題啊,畢竟你光在那兒說別人有十條罪,你說一百條罪不能解決軍事問題,楚、漢這種相持不下的局面能這樣僵持下去嗎?請看下集,圓滿收官,謝謝大家。
我們先看劉邦列的第一條罪狀,劉邦列的第一條罪狀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負約」,什麼叫負約呢?就是當年楚懷王有一個約定,誰先入關中誰做關中王。我先進來,你最後讓我到哪兒呢?到蜀漢,到巴蜀跟漢中去了,這叫負約,罪一也,這就是第一條罪。這裏邊就有一個問題了,我們要分析的這叫不叫罪?首先我們應當肯定「懷王之約」是存在的,懷王當年確實立了個約定,誰先入關中,定關中誰做關中王。但是關中這個地方太重要了,涉及到劉項兩個集團的核心利益,在這個情況下項羽不讓步,所以項羽把他分到巴蜀。劉邦又通過張良,自己又親自出馬向項伯行賄,最後拿了漢中。應當說項羽確實是負約,就這件事,關中王這件事項羽負約了,但這叫不叫罪?大家可以判斷,這涉及到兩個集團的核心利益的時候誰都不會讓步,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點。第二點,項羽負約,劉邦負約不負約呢?劉邦進入關中的時候打嶢關,他先派人,酈食其、陸賈兩個人給嶢關的秦將約定,聯合起來滅秦,送了人家很多東西,行賄,等人家答應聯合的時候,突然中間發動襲擊把人家給滅了,這也是負約啊。所以負約對於軍事戰爭的雙方來說,負約是個很常見的,這個時候你https://read•99csw•com不能用道德的東西來衡量了。這是項羽的第一罪。這一罪我的看法是,項羽確實負約,但是這屬於戰爭行為,涉及到兩個集團的核心利益不會讓步。第二樁罪是什麼呢?劉邦給項羽的第二樁罪,就是你殺了宋義,然後自立為上將軍,這件事發生在楚懷王派劉邦西行入關,派項羽隨宋義北上救趙的時候。宋義是楚懷王非常信任的人,他讓他做上將軍,讓劉邦西行入關,讓項羽做宋義的副將,結果項羽把宋義給殺了,奪了軍權。確實有這麼回事,殺宋義確有其事,這叫不叫罪呢?這裏我們要看幾點:第一,項羽為什麼要殺宋義?第二,項羽該不該殺宋義?殺宋義實際上它是項羽和楚懷王矛盾激化的一個表現。本來這個楚懷王是項羽的叔叔項梁立的,立了他以後,項梁只是讓他做個傀儡,但是楚懷王雖然只是個放牛娃,他不甘心做傀儡,項梁活著他忍著,項梁戰死他就藉機奪了項羽的兵權,這是跟項羽結得第一怨。後來項羽要求西行入關的時候,他讓項羽北上救趙,讓劉邦西行入關,派宋義做北上救趙的總指揮,項羽只做了一個副將,結了第二怨。而宋義又站在楚懷王一邊制約項羽,甚至於下令約束項羽,要殺項羽。所以這件事情的起因是楚懷王和項羽之間的矛盾的表現,導火索是兩個人因為政見不和,項羽主張速戰速決,就立即渡河,楚攻其外趙應其內,這樣來打敗秦軍。宋義的主張是什麼呢?宋義主張是先讓秦趙兩家斗,等他倆斗過以後我們再跟著打。這個時候有了一個機會,宋義派他的兒子到齊國去做相國,宋義去送行,整天吃喝。而這個時候他停留這個地方40多天不走,士兵們都沒有東西吃,項羽抓住這個機會把宋義殺了,這就是殺宋義。為什麼殺講清楚了,該不該殺這事不太好講,宋義該不該殺呢?宋義是站在楚懷王一邊來控制項羽的人,殺了宋義項羽掌握了軍權,才有下面破釜沉舟、巨鹿之戰,如果項羽不殺宋義不掌兵權,就沒有破釜沉舟,沒有巨鹿之戰。所以這一個該不該的問題不大好講,這個問題是不是罪?大家也可以想。因為這兩個問題一個是負約,一個是殺宋義,這兩個問題都涉及到劉邦和項羽的核心利益,所以他認為是罪。第三,擅劫諸侯兵入關,劉邦這個罪指的是什麼呢?說你項羽把巨鹿之戰打完以後打完以後你應當向楚懷王報告,不應當擅自領兵入關,他認為這是第三條罪。這條罪我們可以說,這條罪叫莫須有,這叫欲加之罪,這個罪不成立,為什麼呢?楚懷王派宋義、項羽北上救趙,這是兩大任務,第一,救趙。第二,滅秦。既然有滅秦的任務,那麼他入關有什麼不可以的呢?而且這個罪一跟罪三你結合起來看,劉邦說誰先入關中誰做關中王,那就意味著劉邦可以積極地往裡面打,項羽也可以積極地往裡邊打,怎麼現在劉邦打進去就是對的,項羽領著打進去就叫擅劫諸侯兵入關呢?這話講不通啊。只許你打不許我打,和尚摸得我摸不得,這個說不通,這個叫欲加之罪,所以罪一、罪二不好說,大家可以自己判斷,罪三不成立。
劉邦的確是用了心思,在他嘴裏項羽就是罪大惡極的不赦之人,但是在王立群老師看來,劉邦列舉的十宗罪中,真正讓劉邦最為惱火的還是項羽沒有封他做關中王,這是他內心最隱蔽的傷痛。那麼被人列出了十項罪名項羽會是什麼反應?他將如何應https://read.99csw.com對劉邦的這一番說辭呢?
第五樁罪,殺子嬰,殺秦王子嬰也是罪,殺子嬰這件事現在有三種看法,劉邦認為是罪,我們當代的很多學者認為,項羽殺子嬰是報仇,是因為仇,這不是罪是仇,為什麼呢?他的祖父項燕當年是被王翦殺了,他的叔叔項梁是被秦將章邯殺了,他們老項家跟老秦家、跟秦王朝,他是死敵,所以把子嬰殺了報仇。現在我提出第三種看法,一個說是罪,一個說是仇,其實還有一種看法,這叫什麼呢?殺子嬰是防止不測,因為子嬰不是個一般的人,我們講過《秦始皇》,大家知道,子嬰受命稱王的時候非常危險,是趙高殺了秦二世立了他,趙高隨時可能把他殺掉。但是子嬰反過來就把趙高給殺掉了,說明子嬰有才華不簡單,能殺趙高的人。你看趙高殺了多少人,殺了扶蘇,殺了李斯,殺了秦二世,從繼承人殺到丞相,從丞相殺到秦王,殺到秦二世,最後他被子嬰殺了,所以子嬰不是個一般的人。殺了趙高以後,立即派兵到嶢關阻止劉邦入關,子嬰不是一個等閑之輩啊。而且曹無傷告密中間說得很清楚,「沛公慾望關中,使子嬰為相。」劉邦還想用他為相,說明子嬰還很能幹,他有可能被將來被劉邦所用,所以項羽殺了他,是為了將來他免生後患,這是第三種說法。我認為第三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殺子嬰是不是罪呢?大家也可以考慮,這是第五樁罪。第六樁罪,叫坑秦卒、封秦將,就是說項羽把秦國投降的20萬軍隊給坑殺了,而把投降的三個秦降封成王了,說這是罪。這兩句話併到一條中間非常有意思,併到一塊兒實際上一個是坑秦卒,一個是封秦將,劉邦為哪一件事感到非常惱火呢?大家想一想,是坑殺那20萬秦卒惹得劉邦動了肝火,還是封了三個秦將做關中王讓劉邦十分惱火呢?我看後者封哪三個人做,你看一個雍王,一個塞王,一個翟王,他三個人把劉邦原來關中地方給分了。劉邦惱的是這一點,但是他說的是另一點,他三個一封把劉邦的地給分走了,他弄到巴蜀去了。我們在這裏說不管劉邦怎麼說坑秦卒是罪,這確實是對的,這是確確實實的罪,但封秦將是不是罪大家可以判斷,但劉邦說他是罪。第七,分封不公,你封諸侯王封得不公,怎麼不公呢?他列了幾條,第一,有四個原來的諸侯王你給他換地方了,哪幾個呢?魏王、燕王、趙王、齊王,人家原來都是好好的,你現在封了他們的部下,把原來的那些王給趕跑了,封的是這些王的手下的將領,這些將領佔了好地方,那些王占的不是好地方,這是第一。第二,是認為好地方都封給那些將領了,所以他認為很不公平。其實指責項羽分封不公的只有四個人,第一是劉邦,劉邦不滿意可以理解,他本來是關中的,給他弄到巴蜀去了,不滿。第二個是陳餘,陳餘不滿也可以理解,他原來跟張耳兩個人功勞一樣,但後來他因為賭氣不幹了,所以最後項羽封給他三個縣沒有封王,張耳一直干到底了,張耳封的常山王,陳餘沒有封王,封了三個縣,不滿意。第三個是田榮,田榮不滿意,田榮是開始起兵有功,後來跟項梁鬧矛盾不支持項梁,也不跟著參加巨鹿之戰,也不入關,沒有封他。第四個,韓信,韓信說項羽封的不公那是為了討好劉邦。所以依我今天看來,項羽的分封大體是公平的,這個意見不光是我個人的意見,有一些史學家比如說像呂https://read.99csw.com思勉先生,在他的《秦漢史》中間,他也是認為項羽的分封大體上是公平的。
畫外音:
畫外音:
罪四,燒秦宮、挖秦陵、私吞秦陵財寶,第四樁罪要叫我來看,這樁罪叫什麼呢?叫有虛有實,哪個是實呢?燒秦宮是實,項羽確實把秦的宮殿給燒了,大火三月不滅確有其事。但是說挖秦陵、私吞秦陵的財寶,這個話就不太好講,我們現在知道秦始皇陵沒有被挖,項羽毀掉的頂多是秦始皇陵上邊的表層建築。至少有兩件事可以說明,挖秦陵跟私吞秦陵財寶是個沒有的事,第一,時間不夠,項羽在鴻門就住了沒有幾天就到咸陽去了。那麼秦始皇的那個陵我們去看過,現在還像個小山包一樣高,那不可能是幾天之內能夠挖通的,時間上不允許。而且我們在講《秦始皇》的時候也說過,秦始皇陵的考古隊花了幾十年的時間調查研究的結果,秦陵上面只有個別的盜洞,整個的宮牆還有秦陵的封土堆,還有秦陵的地宮,都沒有遭到破壞,所以挖秦陵這是不實之詞。至於說那個財寶,我引《秦始皇本紀》有一段非常好的記載,大家可以聽一聽,「諸侯兵至,項籍為縱長,殺子嬰,及秦諸公子宗族,遂屠咸陽,燒其宮室,擄其子女,收其珍寶貨財,諸侯共分之。」《秦始皇本紀》明確記載一段話,說項羽作為諸侯的總盟長來到以後,確實把咸陽的財寶搶了,搶完以後怎麼辦呢?是諸侯共分之,這你不能說他是私吞吧,大家分了,人人有份,包括你劉邦也有一份,你怎麼能說人家私吞呢?那麼,我們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劉邦也分到財物的呢?我們講過鴻門宴,鴻門宴劉邦臨走的時候交給張良斷後,叫張良給他轉送兩件禮物,獻給項羽的是玉璧一雙,獻給范增的是玉斗一對,這問題就來了,您那一雙玉璧還有那一對玉斗從哪兒來的?劉邦家裡絕對沒有這種祖傳,他家裡很窮沒有祖傳,祖上沒有,要麼你是從項羽那兒分的,要麼你是第一個入關中你搶的。有沒有證據呢?有《史記》的《蕭相國世家》有一條記載說得很清楚,在蕭何傳中這樣說:「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劉邦是第一個進來的,進來以後,他那些將領們找那些最有錢、最有珍寶的那些官府衙門去,到那兒把人家東西全搶瞭然后一分,第一個進來的第一個搶。所以劉邦第一個來,第一個搶,他現在反過來說項羽私吞。另外在《史記》的《留侯世家》劉邦被封到巴蜀去了,他想要漢中地,他怎麼辦呢?他給張良賞了兩樣東西,一個是「金百鎰」一個是「珠二斗」,光那個珠子賞給張良賞了兩斗。咱們知道現在一顆珠子都價值連城,一顆珠子都很貴重的,你想想兩斗珠子賞張良的,要劉邦只有兩斗他絕不會都給張良,他要給張良兩斗,我估計他至少有十斗,得有個十斗八斗的,都給了你自己一點不是沒了嗎?還有陳平的傳中間說,陳平行反間計的時候,劉邦給了他多少東西呢?金四萬斤,當時的金就是銅,四萬斤銅也不得了,你算算四萬斤銅按今天的牌價算算多少?得10個億以上。而且給了陳平以後隨便花,不問他的出入收入,賬都可以不記。哪兒來這麼多東西啊?又是玉璧,又是玉斗,又是兩斗珠子,又是四萬斤金,全是搶的,不是搶的就是分的。自己搶可以,別人搶是罪,這就是劉邦很厲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