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五、登基稱帝

十五、登基稱帝

畫外音:
劉邦很清楚要想奪取天下人才是關鍵,分封是吸引人才的最好辦法,在韓信的建議下分封成了劉邦激勵屬下的重要手段。無獨有偶,關於分封還有一個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麼這個人是誰?他的看法又能給劉邦帶來怎樣的幫助呢?
項羽死後,劉邦雄霸天下的局面已經形成,這個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矛頭直指手下大將韓信。作為諸侯王的魁首,韓信戰功卓著,手中握有三十萬精兵,他的問題要是處理不好,勢必會造成種種難以預料的後果,那麼劉邦究竟該如何對待手下的這位天才將領呢?在通往帝王寶座的路途中,他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
畫外音:
劉邦也完成了從漢王到皇帝的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關鍵時刻,《漢書》記載的這件事的時候,寫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漢書》這樣寫的:「諸王」就是那七個諸侯王,「及太尉長安侯臣綰,等三百人,與博士稷嗣君叔孫通」,你看七個諸侯王、一個太尉和另外一個博士稷嗣君叔孫通,挑選一個黃道吉日,劉邦就當皇帝了。七個諸侯王一個人名都沒有提,提到名字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太尉,長安侯臣綰,再一個就是博士,稷嗣君叔孫通,可見這兩個人跟劉邦登基關係非常密切,特別是叔孫通,那麼叔孫通跟劉邦稱帝有些什麼關係呢?就是他為劉邦稱帝做了些什麼事情呢?請看下集,立儀定都,謝謝大家。
那麼這裏邊我們就要提出一個問題來給大家討論了,就是劉邦為什麼要奪韓信的兵權,再一個,奪了韓信的兵權以後,他為什麼又徙封了韓信、分封了彭越,這麼急把這兩個人的問題先處理完,為什麼?其實第一個問題很簡單,韓信的本事太大,功勞太大,實力太大,劉邦不放心。因為劉邦手下有這麼一個軍事奇才,不放心,所以要奪他的兵權,奪了兵權劉邦才稍稍有一種安全感。但是對韓信來說,他馬上給他一個徙封,又部分地滿足了韓信要當諸侯王的這種慾望,所以這就是他奪韓信兵權並且徙封他的一個重要原因。第二個問題就是說,他為什麼急著把韓信、把彭越的問題趕快先封了他們做王,我想這主要有三點考慮,第一,還願,因為在滅項羽之前他許過願啊,韓信是齊王、彭越是梁王而且當時許的願,陳郡以東一直到海全部歸韓信,雎陽以北一直到谷城,就是今天山東的平陰全部歸彭越,這個願許過了要還,否則又是一個負約,這是第一個考慮,要還願。第二,安撫,韓信不是孤立的一個人,韓信是當時天下七個異姓諸侯王的代表,這七個諸侯王幾乎把西漢初年的國土一半給佔了,所以這七個諸侯王要安撫,解決韓信實際上是一種安撫。第三有利於自己稱帝,其實劉邦這時候想稱皇帝了,但是如果你處理韓信、彭越處理不好,你這個皇帝當不成,韓信、彭越這些諸侯王要聯手起來作亂的話,又是一個天下大亂。所以出於這三種考慮,還願、安撫、便於稱帝,所以他才這麼急著把這些問題解決了。
王立群:
畫外音:https://read.99csw.com
這劉邦把這個徙封跟分封玩兒的這麼熟練、這麼老練,一點痕迹都不留,他跟誰學的?兩個老師,第一,實踐,他在實踐中學會的。第二,高人,有高人指點他,因為劉邦最初可不是會分封別人的人。劉邦剛起兵的時候,他當時一門心思想的是求封,求別人封他,你比如說他想做關中,關中王不是楚懷王封的嗎?劉邦實際上經歷了一個從求封到分封的這麼一個過程,求封是讓別人封自己,分封是自己封別人,這兩個從求封到分封,這是劉邦從青澀到成熟的一個轉變的過程。等他做了關中王以後,野心就大了,我們經常說一句話說,一個人他的思想是隨著他的地位的變化在變化的。老百姓說話說得比較俗,叫腦袋跟著屁股走,你那個屁股坐到什麼位置上,你就會想什麼問題,你做到市長了,你肯定想的是市長的事,沒當市長的時候你不會想那個問題的,等你做到一定的職務的時候,你一定想到在你這個地位上你要做什麼。所以劉邦做了關中王以後,他進了關中以後,他覺得關中王可以篤篤定定地得到了,這個時候劉邦想得到的就不僅僅是關中了,這個時候其實劉邦第一個進了關中以後,劉邦這時候想的是要天下,已經想要天下了。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人想要天下,那麼讓誰來封他?沒人封你啊,你想要天下就換句話說,你想做這個國家最高領導人,誰封你啊?沒人封你。所以這個時候劉邦其實已經不再想求封了,沒有人再封他了,所以他就想到我怎麼封別人,讓別人為自己出力,這就是劉邦的一個重大轉折,從求封到分封。
第二個高人是誰呢?張良。韓信解決的就是分封是手段,張良幫助劉邦解決的是什麼呢?封誰,分封是手段不錯,但問題是你把地拿過來你封給誰。我們前面講過,楚漢戰爭打得很激烈的時候,劉邦聽了酈食其的話,酈食其叫他分封誰呢?分封六國,戰國時期被秦滅的六國諸侯王的後代。劉邦聽信了,把諸侯王的印都刻好了,結果張良來了個「八不可」給他剎車了,劉邦最後醒悟過來,把嘴裏的飯吐出來罵了酈食其,然後趕快把印銷毀不封了。實際上酈食其也主張分封,張良也主張分封,這一點他們一致,關鍵問題是封誰,酈食其主張封戰國被秦滅掉的六國國君的後人,張良說絕對不能,你封他你就完了。張良讓他封誰呢?封功臣,誰立了功,誰為你打天下誰為你打天下出力多你封誰,其實他的區別就在這個地方,所以張良幫助劉邦解決了一個問題是封誰。我們還講過張良有一個「下邑畫策」,就劉邦在彭城打了敗仗回來的路上,劉邦敗得一塌糊塗,五十六萬大軍被西楚霸王三萬軍隊打垮,敗得很慘,結果走到路上劉邦講了一句非常有戰略意義的話,他說我願意把函谷關以東的土地全捐出來,你給我謀划謀划可以給誰。函谷關以東全捐出來這叫什麼?這就是主動去分封啊,劉邦這個建議已經把分封從一種手段上升到打敗項羽,奪得天下的國家戰略,上到這個高度了。張良說只有三個人可封,你手下韓信,還有一個彭越,第三個人,項羽手下的黥布,你要想得天下九-九-藏-書就封給這三個人,你看張良一直幫助劉邦解決的問題是封誰,韓信給他指的是拿分封做手段。你想想,劉邦在這兩個高明的導師的指導下,那麼他完成的這篇論文肯定是高質量的。我們看一下劉邦,他在建國之前他所做的一些工作,他其實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大體上是三類,而分封就是劉邦從一個布衣最後登上九五之尊的一個成功的階梯。在這個過程中間劉邦封了三種人,也就是在三種情況下劉邦都在封王,第一種我們叫真心封王,就是他真心真意地想封這個人,代表人物是誰呢?趙王張耳,張耳是戰國末年趙國的一個大名士,劉邦年輕的時候就聽說過張耳的盛名,而且跑到張耳那兒去住過行長時間,兩個人關係非常熟。張耳跟劉邦還有一層非常特殊的關係,他倆是親家,他那一個女兒魯元公主後來嫁給誰了?嫁給趙王張耳的兒子張敖,你看劉邦手下那麼多功臣,那麼多跟他關係非常好的人,但是在嫁女兒的時候嫁給的是張耳的兒子張敖,以後我們還會講到這一段事。你可見劉邦跟張耳的關係,這個關係按我們現在最時髦的一句話叫什麼呢?「鐵」,他倆的關係非常鐵,鐵到他就這麼一個女兒還許給人家張耳的兒子。所以當韓信、張耳滅了趙國,韓信給劉邦打了個報告,要求封張耳為趙王鎮守趙國,劉邦拿筆一揮立即同意。
王立群:
第二個是半心封王,要封但並不是全心全意的,比如我們前面講過那個韓王信,不是許給他韓地稱王嗎?但實際上韓地這個地方太重要了,它是個軍事要地,在利用他的時候封他做韓王,等到天下大定以後立即把韓王信,他那個地方在哪兒呢?就是今天河南的中部一個軍事要地,在洛陽、淮陽、南陽中間的一個軍事要地,這就是戰國的韓國的地方,把他從這兒一下子遷到太原,叫他去抵禦匈奴了,等於是劉邦的一次拆遷吧,就把這個韓王信從河南一拆遷弄到陝西去了,後來韓王信反了,這個我們以後再說。這隻能叫做半心。第三種違心封王,違背自己的心愿,比如說齊王韓信,這個我們前面講過,韓信拿下齊國給劉邦寫信,叫封他為假齊王,劉邦氣得大罵,要派兵去剿滅韓信,還是張良、陳平各跺了他一腳,他醒悟過來封了韓信,完全違背他的本意,這叫違心封王,可見像劉邦這種人,有時候也得違背自己的心愿,做一點自己不願意乾的事,不願意干但是必須得干,不願意干是自己的本意,還要這樣干說明他的情商還是比較高的,他能夠理智地去處理問題,雖然他不喜歡,雖然他不願意,但是需要,他封了。那麼這是我們講的劉邦稱帝的第一步,把諸侯王的問題解決了,諸侯王一解決,劉邦稱帝的基礎基本上穩定了。
從沛縣起兵到西入秦關,從還定三秦到垓下之役打敗項羽,此時的劉邦已經稱雄天下,成為名副其實的王中之王,登基稱帝的條件已經成熟,然而劉邦的心中還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自己的亭長出身太過卑微,歷史上並無先例,那麼誰能幫助劉邦打開最後的心結,成就他從平民到大漢開國皇帝的傳奇呢?
所以劉邦到了關中以後,特別是他還定三秦,他不是封到巴蜀,然read.99csw•com後又從漢中殺回到關中以後,劉邦其實封的第一個人就是韓王信,因為這個時期有兩個韓信,一個韓信就是我們前面講過的齊王韓信,還有一個韓信是韓王,所以人們經常把那個叫韓王信,而把原來滅項羽的那個叫韓信,這個韓王信是劉邦分封的第一個諸侯王,這劉邦已經懂得封王了,因為這個人原來只是一個韓國被滅亡的時候韓襄王的一個後代,他確實是韓襄王的後代,後來被張良發現,又跟隨劉邦,劉邦殺回關中以後看中了這個人,這個人又很勇敢,很能打仗,所以劉邦就看中他,就許給他,說將來把韓地打下來封你做韓王,所以一直到最後,到了漢二年的十月,這個韓信把韓地收復了十幾座城以後,劉邦就封他做韓王了,而且這次劉邦的分封,他在韓王信的問題上劉邦有兩個發明,一個叫許封,一個叫分封,什麼叫許封啊?就是還沒有打下韓地之前我先告訴你,等那個韓地拿下來我就許給你了,那個韓地我先許給你,等韓地拿下來你就是韓王。打個比方,就像我們現在那個房地產老闆賣那個期房,懂了吧,房子還沒蓋你先交錢,這房子下來將來就是你的,韓國現在還在人家項羽手裡呢,我先告訴你,打下來那韓那塊地就是你的。許封,先許個願封人家,這是一大發明,這很能調動幹部的積極性啊。再一個分封,真打下來了他真封,除了劉邦在實踐中間從求封到分封,他有這麼一個轉變的歷程。另外還要看到一點,就是別人對他的影響,有兩個人對他影響很大,第一個對他影響大的是韓信,韓信在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之後,韓信就動員劉邦、啟發劉邦要殺回關中,然後和項羽爭奪天下,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漢中對策」。我們前面講過韓信給劉邦出了一個主意,這個主意是什麼呢?你要想戰勝項羽,你最好用的一種辦法就是分封,你得了地就封給你手下的功臣,你如果能把這個分封運用得很成熟,就會有一大批人為了分封跟著你去玩命,打項羽,你最後就能奪得天下,這是韓信告訴他的,其實韓信給他講得非常重要,韓信講了一個什麼問題呢?韓信教給劉邦把分封作為奪取天下的一種手段,這一點很高明。劉邦跟項羽的差別在哪兒?項羽也分封,劉邦也分封,他兩個的差別在什麼地方?項羽的分封是目的,劉邦的分封是手段。
畫外音:
漢五年元月、十二月滅了項羽,元月封了韓信、封了彭越緊跟著,以楚王韓信為首的七個諸侯王聯名給劉邦上了個奏章,讓劉邦上尊號,因為這時候劉邦也是王,他們七個人也是王,要論王來說大家都是王,大家知道打撲克吧,如果我們手裡面拿的都是王,誰是大王,誰是小王啊?撲克牌還有個顏色,你說劉邦是漢王,韓信是楚王,你漢王比楚王就大嗎?但是楚王是漢王封的,如果大家都是王,這不中,所以還得想個辦法,讓原來那個老王往上再升一升,這就叫上尊號。但是你怎麼讓他往上升一升,這七個人要商量,史書沒有記載是怎麼商量地,史書只寫這七個人聯名給劉邦上個奏章,叫劉邦稱皇帝,這就帶來兩個問題,第一為什麼劉邦要升一升當皇帝?再一個,劉邦往上升,為什麼read.99csw.com這七個王一口咬定就讓劉邦當皇帝?為啥不讓他當霸王、當大王。先說第一個問題,那麼為什麼上皇帝呢?劉邦從來沒有說過自己要當皇帝,但是這七個諸侯王都很聰明,能幹到諸侯王的這一級的一方諸侯沒有傻子,真沒有傻子,極其精明,這個叫政治精英,不用說他們就知道劉邦想要的是皇帝。我們怎麼能夠看得出來劉邦想要的是皇帝呢?三點,只要看三條就能看出來,第一,目標,劉邦的目標是什麼?天下,最明顯的是,項羽派了一個說客叫武涉去遊說韓信,這個武涉給韓信說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他說劉邦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其意非盡,吞天下者不休」,說劉邦這個心思啊,不把整個天下吞下來他不會拉倒、不會罷休,這關鍵是四個字,「盡吞天下」你想想,一個想盡吞天下的老王你給他什麼尊號?只有皇帝。第二,你再看看劉邦,從漢中殺回關中以後,劉邦實行的地方行政的組織,什麼行政組織?郡縣制,殺回關中以後,劉邦打下來的地方一律改稱郡,很明顯他走的誰的路?秦始皇的路,踩著秦始皇的腳印往前走的人他想走到哪兒去?走到秦始皇那個座上去嘛,這七個諸侯王心裏是門兒清,劉邦要的就是皇帝,所以他們勸劉邦當皇帝。第三點看什麼呢?看反應,七個人一聯名叫劉邦當皇帝,看劉邦怎麼說,劉邦要是不想當皇帝那可簡單,一句話就拒絕了。當然這七個人要叫劉邦當皇帝,你得找個理由啊,其實給領導一個台階是大智慧,給領導一個向上的台階,或者給領導一個向下的台階都是大智慧,這七個人要叫劉邦往上升,你順著台階往上再升幾台,你總得有個理由吧,不能說你爬吧,那領導不給你往上爬,他覺得你笨。這七個人給劉邦安排的向上爬的理由三條,第一,功大。第二,德厚。第一是功勞大,第二是你的道德厚重,第三,區分上下。給了這三個台階,劉邦就可以順著台階往上爬了。但是劉邦在爬之前,劉邦還說了幾句話,說這個「帝」皇帝這個「帝」不是一般的人,一定是賢者,你看我這個人,你要叫我再往上爬,我怎麼處理天下的事呢?其實劉邦這個回答聽話聽音啊,這七個諸侯王一聽就明白,第一劉邦不反對稱帝,你給他梯子叫他爬他不反對。第二他質疑的是自己的資格,他說我這個資格夠不夠呢?帝者賢者,我是不是賢者呢?第三他擔心的是我當了皇帝以後,高處不勝寒,我不好處事啊,這就說明七個諸侯王猜對了,很多時候和上級打交道要猜心事,他不會告訴你的,猜對了,聰明、猜錯了,愚蠢。那麼劉邦這個話一放出來,七個諸侯王又給劉邦上了第二個奏章,寫劉邦有三點,你有三大功勞,第一,滅亂秦,你把秦給滅了,這不是一大功嗎?第二,誅不義,你把一個最不義的人給誅滅了,誰啊?項羽。第三,功臣皆受地食邑,所有的功臣都有了一塊地,可以吃到俸祿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你這個諸侯王已經不足以來稱呼你了,你這樣做是對天下有好處的,這句話一定要說,不是對你有好處,對天下老百姓有好處,這句話叫會說。你看人家劉邦的回答,第二次上了奏章以後,劉邦就說了一句話:「諸侯王幸以為,便於天下之民,則https://read.99csw.com可矣」。劉邦這話說得多巧妙,如果你們認為我要當皇帝對天下老百姓有利,那我就當了,你看人家當皇帝還不是為自己,為天下蒼生,高啊,這就是很高明的地方。這樣一來那太好辦了,七個人推著他上,他也說只要對天下蒼生有利,我就順著梯子往上爬吧,爬上去了。所以正月商量好,到二月甲午,劉邦就在山東定陶登基稱帝。這樣西漢帝國就建立了。
王立群:
王立群:
通過一奪兵權二徙封的方法,劉邦妥善地解決了韓信的問題,無論是分封還是徙封都已經被劉邦玩得如火純青。在王立群老師看來,劉邦利用分封解決的遠不止韓信這樣的問題,它還是劉邦集體由弱變強最終奪取天下的秘密武器,那麼劉邦靠分封奪取天下的奧秘究竟是什麼呢?
上一集我們講到,項羽自殺以後,劉邦哭祭了項羽。在把項羽的事情處理完以後,劉邦就立即趕回了當時他在山東的大本營,就是定陶,趕回定陶以後劉邦就沒有回他的大營,直接騎馬就跑到齊王韓信的軍營中間,到那兒以後第一件事,先把韓信的軍隊給控制了,就是奪了齊王韓信的軍權,軍權奪了,韓信其實這時候已經被架空了,這是劉邦在滅了項羽以後做的第一件事。可以看出來,韓信的事情在劉邦心中是一等一的大事,劉邦之所以如此看中韓信,因為韓信太優秀了,他有三個「一」,第一,軍事才能天下第一。第二,他的部隊的實力天下第一,因為當時劉邦只有二十萬,韓信是三十萬。第三,韓信的功勞天下第一,是他最後滅了項羽,所以在整個劉邦的集團中間,韓信是魁首,這是無可爭議的。所以在解決完項羽問題以後,劉邦著手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把韓信給解決了,但這件事是個大事,不是個小事,它會引起一連串的反應。第一韓信會怎麼想,剛剛滅了項羽你就奪我的兵權,中國有一句俗話叫卸磨殺驢,現在是磨卸了驢還沒殺,但這個事對韓信的刺|激一定非常之大。第二對其他諸侯王呢?其他諸侯王會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你劉邦把我們都糊弄過來,把項羽滅了,滅了完了以後你就要磨刀霍霍了,那麼你解決了韓信,會不會影響到他下一步的行動呢?劉邦該怎麼來處理韓信的這個善後的事?更重要的,他怎麼來妥善地安排項羽之後天下的大事呢?就是他想怎麼辦,當時的中國向哪兒去?這是劉邦最大的問題。他奪韓信的兵權,是發生在漢五年十二月滅了項羽之後,第二個月,到了漢五年元月劉邦就下令,說楚地平定了,而且現在義帝已經死了,因為義帝的名義是楚懷王啊,本來這個楚地是歸楚懷王來治理的,所以楚地沒有人治理了,所以他下令齊王韓信改封楚王。這一個我們用一個,這個不叫分封,這叫徙封,就是遷徙的徙,我把你從山東的齊王遷到楚地,他這裏主要指的是西楚,也就是現在江蘇這一帶,封他為楚王。另外又封了一個人,就是彭越做梁王,徙封韓信、分封彭越,把這兩個王安排了。也就是說劉邦在解決完項羽的問題以後,首先解決了韓信,緊跟著一個徙封,一個分封把兩個人封了兩個王,這是劉邦在處理完項羽問題以後做的幾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