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十六、立儀定都

十六、立儀定都

畫外音:
這時候有一個人出來支持婁敬,就這一個人支持改變了劉邦,這個人是張良,只有張良站出來支持婁敬,說婁敬說的對,你就應當把國都從洛陽遷到關中去,為什麼呢?張良講了一番道理,大體上有這四個方面,第一關中的地理地形甚好,因為中國的地形地貌是,西北高、東南低,所以西北對東南總是一個居高臨下的這麼一個態勢,所以呢佔據了關中,你去統領全國這個很容易,關中的前後左右全部有險,現在我們知道中國古代所說的這個關中它四面都是關,東邊是河南交界的函谷關,西邊是鐵馬秋風的大散關,北邊是蕭關,南邊是武關,四面全是山,中間是八百里秦川,四邊有險可守,中間是富饒之地,所以這個地方是最適合稱帝的地方,而洛陽這個地方呢,是個四戰之地,什麼叫四戰之地?就是無險可守,東西南北都能打,北面的邙山並不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關中要比這個洛陽好得多,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什麼呢?關中有經濟文化的優勢,秦國從孝公變法以來獎勵耕戰,所以關中的老百姓種地非常內行也非常賣力,關中是支持戰爭的一個大後方,關中之地絕對不能夠失掉,再加上秦始皇搞的這一套什麼郡縣制,統一文化,統一車軌,統一度量衡,所有這一切都是從關中向外推開的,所以漢代要承接秦制,關中是一個最好的地方,最便利的莫過於關中。第三點關中是劉邦的根據地,劉邦一進入關中以後就封閉宮室、還軍霸上、約法三章,深得關中父老的擁護、愛戴,所以關中是劉邦奪取天下的根據地,也是劉邦將來安定天下的根據地,你不能把根據地給丟了,有了關中,你即使把函谷關以東地方全丟了,你還有關中之地呢。第四關中又是周朝的發祥地,周朝後來確實是建了成周洛陽,建了東都,平王東遷是不得已遷到洛陽去的啊,他真正的根據地實際上還是在關中,所以張良說婁敬的話說的是對的,就應當把關中作為你定都的根據地,這話一說,張良的話在所有的謀士中間,劉邦最看重的是張良,我們讀《史記》,劉邦對其他的人的稱呼都是直呼其名,只有對張良總是叫子房,從來都是叫子房,他手下的大臣唯一沒有受到處罰的也就是子房,所以張良一贊成,劉邦就二話不說了,當天就遷都,就從洛陽改到長安。所以應當說在劉邦稱帝這個過程中間,婁敬也立了很大的功,所以劉邦還是很幸運的,每到關鍵時刻都有人幫他,怎麼制定規矩啊?怎麼來定都啊?都有人幫他,所以這個人很幸運,七年他只用了七年就從一介布衣折騰成九五之尊的皇帝了。這個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一般的人鬧革命都得幾十年,流血犧牲才能奪得天下,七年奪得天下很不容易,至於劉邦為什麼七年能夠奪得天下,我們以後會講,至少說他的過程時間太短了,你知道秦始皇在前面是三十五代國君努力啊,三十五代國君努力到他手裡邊,還折騰了幾十年才折騰成一統天下,劉邦一點依賴都沒有就是一個布衣百姓,七年北漂成功了,這個是極其不容易的,那麼劉邦怎麼看待自己的成功呢?請看下集,漢初三傑。
然後叔孫九*九*藏*書通回到家裡二話不說,他不是剛補上正式了嗎,正式也不要了,然後收拾行裝連夜逃了,回老家了不幹了,這就是叔孫通第一次亮相,回到他老家山東的薛城,到那兒以後,他那個地方已經被陳勝吳廣的軍隊佔領了,緊跟著項梁就到了,叔孫通一看項梁到了,叔孫通一轉臉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這在當時可是個非常大的了不起的事,叔孫通是秦朝中央政府的博士,他可深知秦朝的法令多麼嚴酷,參加造反那是什麼罪啊?你想想叔孫通這麼敢賭,參加了項梁的起義軍,結果不久項梁戰敗死了,項梁一死楚懷王來了,楚懷王一來把項梁軍隊的權力,項羽的軍權奪了,他來掌管項羽的軍隊,項羽不能指揮了,叔孫通一看現在是楚懷王說了算,他就趕快離開項羽的軍團,投奔楚懷王去了,到了楚懷王掌了權以後,他就跟在楚懷王的身邊,後來項羽殺了宋義,發動了巨鹿之戰,滅了秦軍主力,到了關中,項羽成了西楚霸王了,叔孫通一看楚懷王是個空的,掌實權的是項羽,好了叔孫通又一轉臉跑到項羽那兒去了,到項羽那兒做官去了,到後來劉邦又打到彭城,佔了項羽西楚國的國都,項羽在山東平叛,叔孫通在彭城,彭城被劉邦佔了,劉邦帶了五路諸侯,五十六萬大軍佔了彭城,叔孫通一看劉邦要成氣侯了啊,改換門庭又投奔劉邦了,這麼一個人,當然投奔劉邦以後,劉邦彭城大敗,劉邦滎陽受挫,叔孫通再也沒變一直跟著劉邦,這個人就是這麼一個經歷,他從秦始皇、秦二世、項梁、楚懷王、項羽、劉邦,一連串不停地在變換領導,不停地跳槽,最後跳到劉邦那兒他不走了,紮根了。到了劉邦這兒以後呢?劉邦這個人特別怪,劉邦是楚地的一個人,楚地的人是南方人,穿那個衣服是那種短的衣服,叔孫通是一個山東的儒生,穿的是一個長的長袍,劉邦不喜歡穿長的,就喜歡穿短的,所以叔孫通很有辦法,用個剪子把他衣服一剪成短的了,這短的一看特別時髦,底下不縫,這不知道叫幾分褲,穿上以後劉邦一看特高興,變成那個楚服,穿著楚服,然後叔孫通歸劉邦的時候還帶了一百多個弟子,這一百多個弟子跟著叔孫通先後轉換了六個領導,他的一個弟子都沒有得到重用,楚漢戰爭打了四年,叔孫通向劉邦推薦的無數的人,一個弟子都沒推薦,所以他所有的學生在背後都罵他這個老師不是個東西,一個弟子都不照顧,後來這話就傳到老師耳朵里,把弟子們叫過來,你知道我為什麼不推薦你們嗎?你看看現在漢王劉邦忙著什麼,忙著天天在打仗,你說說你們這一百多個人誰能上戰場舞槍弄棒去打仗,我立即推薦,你們說我推薦的都是一些地痞流氓,他們雖然是地痞流氓他能打仗啊,你們倒不錯,一個一個道德高尚、學問淵博,不會舞槍弄棒,不能打仗,現在要的是能打仗的人,我能推薦你們嗎,我不會忘掉你們,你們等著,你們的機會沒有到,所以弟子們也不好說了。
王立群:
叔孫通是孔子時期,魯國權臣叔孫氏的後人,雖然是一介儒生,但叔孫通卻有著,非同尋常的洞察力,面對各地蜂擁而起九九藏書的義軍,叔孫通清楚地意識到,秦國大勢已去,雖然秦二世對他青睞有加,但叔孫通還是毅然決然地,做出了一個決定,那麼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決定?接下來叔孫通還會做出哪些,不可思議的事情來呢?
這個人叫婁敬,這個人原來的身份是一個戍卒,所謂戍卒就是到邊疆,到隴西郡大西北當兵的,經過洛陽出了一件事,劉邦當皇帝是在定陶登基,定陶他不能選用,定陶已經封給彭越作為他梁王的國都了,所以劉邦要選一個國都,劉邦選的第一個國都是洛陽,劉邦為什麼要把都城建在洛陽呢?我想因為史書也沒有寫,大體上這麼幾個原因,第一洛陽是周朝的東都,大家知道平王東遷遷到哪兒了,洛陽,周朝的東都,所以你在洛陽建都等於在名義上來說,漢朝就越過秦直接承接了周,這是很光榮的,你要說你是接了秦的班,不光彩,所以你要接了周朝的班很光彩,這是第一。第二洛陽有現成的宮殿啊,可以用啊,不用建宮殿了。第三洛陽地理位置很好,地處中原,四周呢又有山川之險,再加上它靠近東部,特別是靠近東部這一條,因為劉邦很多部下、親信都是江蘇人,劉邦是江蘇豐縣人,它是當時的沛縣豐邑,現在豐邑改成豐縣了,他的很多部下豐沛人,豐縣、沛縣人,都是江蘇人離洛陽比較近你讓他跑到關中太遠了所以他開始選的國都是洛陽所以劉邦開始是在洛陽定都當了皇帝的定陶登基,然後定都是洛陽,結果婁敬經過洛陽聽說這個事,婁敬就拜見,他是齊國人山東齊國人,所以婁敬去拜見齊國的一個將軍,他要這個將軍引見他一下,他說我想見大領導、一號,就要見劉邦,這個將軍說可以,不過你得換換衣服,你這身衣服見劉邦不合適,我給你找件好衣服,婁敬說得很利索,他說我平時著什麼裝,我就穿什麼衣服去見皇上,不換裝。然後婁敬就穿著那一身當兵的服裝去見劉邦了,劉邦還真見了,這還真不容易見婁敬了,見到婁敬以後劉邦先賜食,先讓他吃飯,吃完飯就問,你來見我一定有要事,你說吧,婁敬說陛下建都洛陽,你是不是想和周朝比個高下啊,要和東周比個高下啊,劉邦說:「然」是這樣,婁敬說你得天下和周得天下可是大不相同,你知道人家周朝怎麼得天下,人家是積善累德十幾代,最後得到天下的諸侯的擁護滅了商建的周,在成王時期周公輔佐周成王,又建了成周洛邑就是洛陽,這洛陽是作為東都來建的,你是怎麼得的天下呢?你帶了三千人在沛縣起兵,然後你定三秦、戰滎陽、大戰七十、小戰四十,讓天下百姓肝腦塗地,死了那麼多人換來了你的天子之位,所以周朝是憑著德當了天子,你是憑了力當了天子,同樣是當皇帝、當天子,人家是憑德,你是憑力,一個憑道德,一個憑武力,這能在一塊相比嗎?劉邦就傻了,不知道該怎麼答了,因為婁敬也講得挺有道理,他問手下的大臣,大臣們可是毫不含糊,一邊倒全部支持在洛陽,為什麼?因為大臣們都是江蘇人,洛陽離江蘇近,你現在要從洛陽遷到長安,離江蘇太遠了不願意。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定陶登基稱帝,揭開了西漢王朝二百多年歷史的序幕。然https://read.99csw.com而習慣於在馬背上打江山的劉邦在坐江山時卻遇到了難題,雖然已經擁有了九五之尊的帝王身份,卻絲毫沒有帝王的尊貴感受,另外國都究竟應該設在哪裡也成了困擾他的難題,就在這時兩個小人物出場了,他們通過自己的出色表現不僅解決了這些棘手的問題,還把自己的名字寫進了歷史,那麼這兩個人是誰?在劉邦登基稱帝的過程中他們究竟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畫外音:
然後叔孫通就奉命到山東去招聘,招聘幾十個儒者來練習制定禮儀,結果招聘到三十多個,其中有兩個人不跟他走,這兩個人見到叔孫通以後說話很難聽,原話是這樣說的:「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他說你侍奉的主人快十個了,實際上是六個,你都快換了十個主了,而且都靠當面奉承得到重用,不能跟你干,你不要玷污我的人格,不去,叔孫通聽完以後沒惱火,人家說他君所侍者近十主,這一般是揭人的短,叔孫通是笑著說:「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你們真是那些,孤陋寡聞的儒生,不知道變通,然後帶著這三十個,到了京城,加上他那一百多個弟子,他搞了幾個月,在城外面用繩子拉成線,扎了些草人在那裡演練,演練了好長時間,劉邦給了他一個指示,四個字「吾能為此」,就是你制定可以,但是你制定的這一套得我能做得到,你別弄到最後你這一套|弄得我都做不到,你制定不是假的嗎?叔孫通說可以,到了漢七年,長樂宮改修完了,叔孫通制定的這個儀式也行了,然後這一天上朝的時候就完全按照叔孫通的做法,天一亮司儀官就是謁者,負責傳達皇帝命令的人,領著文武百官進到大殿裡邊,大殿的前面擺的全是戰車、步兵、騎兵,台階的兩邊都是郎官拿著兵器,整個台階上成千上百的士兵,然後文武官員分成兩撥,武官在西邊,文官在東邊,所有的引人入場,有九個禮儀官,分九批把這些人領進來,大家都站好了,然後皇帝的車駕再進來,皇帝車駕進來的時候前面還有人清道,喊著肅靜,然後皇帝登上來,禮儀官再領著文武百官按照次序,從諸侯王一直到年俸六百石的最低的官挨個向皇帝拜賀,然後是敬酒,完全按照叔孫通制定那一套一遍一遍地走,一直到最後散場,整個的朝拜大典鴉雀無聲,哪一個人違反規則立即被御史拉出去,這一套演練完了,劉邦說了一句千古流傳的名言,劉邦看完以後非常高興說了一句話,「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我今天才知道當皇帝是多麼尊貴啊,這下子叔孫通算是機會來了,拍對了,所以皇帝就任命叔孫通做太常,太常是個禮官,九卿之一的禮官,正部級,九卿,專門負責朝廷和宗廟禮儀的一個官,叔孫通從一個博士一下成為省部級高官,一步登天,而且一次獎勵叔孫通五百金,叔孫通抓住這個機會跟劉邦說了一句話,他說我那一百多個學生跟了我好多年,制定禮儀他們全參加了出力很大,希望陛下給他們一個官做,劉邦當時多高興啊,劉邦就說這樣吧,你有多少弟子,一百多個,一律提拔做郎官,也沒有編製了,也沒有官位的設置了,劉邦一句話全部提拔,而https://read.99csw.com且叔孫通一出來,把皇帝賞給他五百金,自己一文不留全部分給弟子,這就是叔孫通一個六易其主最後做了太常,把自己的弟子全安排了,賞給他的錢全分了,這個人該怎麼評價呢,留給大家吧,挺有意思的一個人。
在秦亡漢興這段,歷史大變革的日子里,叔孫通六易其主的經歷,可謂是一個奇迹,在提倡事主從一而終的古代社會,叔孫通的世故圓滑,給他招來了千古罵名,然而對於他的行為,王立群老師,卻有著自己的理解,那麼,叔孫通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在劉邦登基稱帝的過程中間他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呢?
王立群:
王立群:
劉邦登基之初,很多重大國事都沒有確定,其中就包括定都的問題,最初劉邦想把大漢國定在洛陽,手下的王公大臣,也紛紛支持劉邦的這個想法,然而,就在這時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插了進來,並最終改寫了歷史,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
上一集我們講到,劉邦登基稱帝的過程中間有一個非常關鍵的人叫叔孫通,這個人在《漢書·高帝紀》記載劉邦稱帝的時候特意把他點出來了,點出來的人實際上是只有兩個人,一個是臣綰,一個是叔孫通,叔孫通特意點出來,那麼這個人是個什麼人?他為什麼被班固的《漢書》特意點出來,在高祖劉邦稱帝的過程中間,我們先介紹叔孫通其人,叔孫通本人是一個儒生,精通儒術的一個人,所以他在秦始皇的時代就被政府發現了,因為他的儒學基礎特別好,把他招到朝裏面去,招去做什麼呢?做一種諮詢工作,但是沒有給他正式的命名,但他在這個官職中間幹了幾年一直沒有機會,後來機會來了,其實人生等的就是機會,不過這個機會可是有好有壞,機會來的時候也可能是幸運,也可能是噩運,我們聽聽看叔孫通來了個什麼機會,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安徽大澤鄉起義,起義的消息傳到秦帝國的中央政府,當時主政的是秦二世,秦二世就把當時中央政府的博士加上候補博士的叔孫通都召過來,就問他們說楚國戍卒陳勝已經攻下了蘄縣,蘄縣就今天的宿縣,你們說說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然後這些博士們,絕大多數博士是這麼一個意見,認為這是造反,應當派兵鎮壓,這是大多數博士的意見,當然這個話說出來以後,第一個氣得變臉的是秦二世,因為秦二世這個人是最不願意聽見,說下面老百姓起來造反,他是最反感的,當這些博士們都在發言的時候,叔孫通沒說話,叔孫通沒說話我想大概是兩個原因,第一人家是博士,我是候補博士,先緊著正式的博士發言再輪著我候補博士,第二等別人說說,看看領導什麼反應我再發言,果然秦二世的臉色一變,叔孫通看出門道來了,他說不對不對,剛才說的統統不對,哪有什麼天下人造反啊,現在是個什麼情況呢?是明主在上,聖明的君主在掌管政權,法令完備、官員奉職、天下一統。哪有人造反啊?「此特群盜,竊狗盜耳」,不過是一些小毛賊在那兒造反,何足掛齒啊,不值得擔憂,當地的郡守和郡尉就會把他們抓住解決掉,這個話一出口秦二世龍顏大悅,https://read.99csw.com太高興了,這樣以來秦二世就問其他博士,你們還有什麼看法,現在就出了兩說了,陳勝、吳廣一起義,有人說是造反,有人說是盜賊,這些博士們就分成兩派,一派是擁護造反的大多數,一派是少數人附和叔孫通的是盜賊,最後秦二世下令,凡是說是造反的這些人統統抓起來下監獄,說是小毛賊的一律放回去,首先提出來毛賊說的叔孫通,賞了二十匹絹帛,還賞了一身衣服,而且任命他正式博士,不是候補博士了,升了,叔孫通在歷史上第一次露面,第一次遇到了機會是這麼一個機會,大家想這是幸運還是噩運。
畫外音:
畫外音:
叔孫通陞官了,候補變正式了,一下朝一大批博士,沒有抓起來的,抓起來就沒法說話了,沒有抓起來的,還有那些儒生逮著叔孫通就抱怨,說你這個人怎麼那麼會巴結領導,明明是人造反,你偏說是小毛賊是盜賊,都抱怨叔孫通,叔孫通說我不這樣說能行嗎,我不這樣說我不跟他們一塊兒進監獄了嗎。
王立群:
當然叔孫通這個經歷讓後代所有的人,一直包括今天的《史記》研究的專家提到叔孫通都罵,大家都罵叔孫通,罵叔孫通罵什麼呢?這個人反覆無常,六易其主,但是這個叔孫通,大家也不要一鎚子把這個人砸死了,我覺得叔孫通這個人,你要分析一下他,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我覺得叔孫通在他的價值觀念中間是把成功放在第一位了,我要求成功,我跟著誰能成功我就跟誰,我別管換多少,至於我嫁了幾次你別管,我最後一次嫁對了就行了,成功是第一的,叔孫通是這麼一個人。叔孫通也有一個毛病,眼光不好,看不準,他看誰勢力大他跟誰,他一看不行了又跑,不停地變換門庭,運氣不好,但是你也要看到他跟了劉邦以後沒變,這還算不錯,最後算是從一而終了,前面就是一個過程吧,那麼叔孫通在劉邦稱帝的過程中間做了什麼事呢?因為他是秦朝博士,因為他在秦朝中央政府待過,他熟悉秦朝的禮儀制度,所以劉邦稱帝以後,稱帝之前曾經讓叔孫通給他制訂了一套當皇帝的儀式,怎麼當,怎麼當,這個過程怎麼搞,然後叔孫通設計了一下,叔孫通搞得很麻煩,劉邦一看不行,改了,劉邦來了個刪繁就簡,搞得很簡單,搞完以後劉邦發覺不行,史書記載在劉邦當皇帝的慶功宴會上,「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就是劉邦當了皇帝慶賀的宴會上,大臣們一個一個喝了酒以後都在爭功大呼小叫,甚至拔了劍往朝廷的柱子上就亂砍,就整個那個場面混亂不堪,劉邦一看很惱火但是沒辦法,叔孫通覺得機會來了,他一看朝廷這個混亂的局面,劉邦又很煩,那煩都寫在臉上了,叔孫通就去找劉邦了,他說「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他說儒者你覺得爭天下儒生是不管用的,守天下你離不開儒生,所以叔孫通我幫助你制定一整套規則,這個規則一制定再上朝的時候井然有序,劉邦一聽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你可以去試試,一定要制定的這一套讓我覺得可以做,劉邦這個人最不喜歡的就是各種繁瑣的禮儀,他覺得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