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二十一、分封之爭

二十一、分封之爭

一個人除了會趕車,再除了忠誠,你沒有其他本事也不行,夏侯嬰其實還有一大本領,這一大本領叫慧眼識人,這是夏侯嬰很大的一個本事,他自己倒沒有能耐,不像張良、蕭何、韓信,但是他能看出來誰有本事,然後推薦給劉邦,你看我們過去講過,我們過去講過韓信,誰在刀下留了韓信的命啊?夏侯嬰啊,當13個同案犯都被殺,最後一個要殺韓信的時候,來人了,來的這個人就是夏侯嬰,結果韓信喊了兩句話,夏侯嬰一聽,出言不俗,就讓把人給放了,那麼那麼多人為什麼聽夏侯嬰的命令呢?夏侯嬰跟劉邦的關係不一般,夏侯嬰職務本身很高,是太僕,所以他一說就放了,然後跟韓信談了一番話,第一個向劉邦推薦韓信的就是夏侯嬰,當然夏侯嬰推薦分量不重,沒有蕭何推薦的分量重,蕭何最後把他推薦成大將軍了,夏侯嬰達不到這個程度,但是夏侯嬰至少在韓信身上有兩功,第一救了韓信一命。假如殺韓信的時候,夏侯嬰不是剛好來到,那韓信不是早成了刀下之鬼了嗎,韓信要成了刀下之鬼,什麼蕭何月下追啊,那所有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救韓信的是夏侯嬰,第一個舉薦韓信的還是夏侯嬰,這兩功不可沒。而且夏侯嬰的舉薦讓韓信悟出來一個門路,讓韓信懂得了一個道道,就要想進入劉邦的法眼,那必須要有人舉薦,夏侯嬰不行,我再找一個比夏侯嬰說話更算數的人,這才找到蕭何,這個功不可沒,這是第一個因。第二個人我們前面也講過,項羽手下一個重要的將軍,在項羽自殺以後,最後被劉邦通緝,劉邦一定要抓住他,我們講過這個人,這個人叫季布,救季布的是誰啊,一個朱家,一個夏侯嬰,朱家給他買過來放在家裡,告訴他兒子,他干不幹都行,但是每頓飯你得陪著他吃,然後朱家到京城去找夏侯嬰,當時我們沒有分析,有一點沒有講,朱家作為一個俠客,他為什麼去找夏侯嬰,他不找蕭何,不找張良,也不找陳平,他直接找的是夏侯嬰,這說明夏侯嬰至少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間,他具備兩點,第一這個人厚道,厚道人,所以朱家一找到夏侯嬰,夏侯嬰就明白這個通緝犯就在朱家的家裡邊,假如夏侯嬰不是個厚道人,那完了,一舉報,不但把季布抓了,連朱家也跟著受牽連了,人家敢去找你幫忙,說明這個人厚道,如果這個人太狐狸了,別人不敢找他,如果是老狐狸更不敢找,所以在這個事情上。
我們先講第一批,第一批是高祖六年十二月封的,這一批封了十個,排名第一的人是曹參,封的是平陽侯,那麼曹參有什麼功勞能夠首批得到分封呢?簡單來說,就當是封的時候,其實大臣們看到的是曹參兩個方面的功勞,一個是反秦有功,第二個是滅項大功。
漢五年十二月,劉邦這一次封的十個侯中間還有一個人,我們多次提到過這個人,這個人我們在講座中間提到的次數比曹參都多,這個人就是夏侯嬰,也叫做滕公,這個人也是第一批被封的侯,其實這個人就是幹什麼呢?就是個車夫,就是專門給劉邦趕車的,當時的官職叫太僕,按照當時的規定,太僕的官是正部級官員,很高的一個官,那麼這麼一個趕車的人,劉邦憑什麼給他封侯呢,其實這個趕車的人很不簡單,能夠給皇帝開車,那也不是一般二般的人,而且這個夏侯嬰,他給西漢初年三個皇帝開車,他一生給三個皇帝開車,漢高祖劉邦,漢惠帝劉盈九九藏書,漢文帝劉恆,一直開到死,他一生做的官就是太僕,擔任三代皇帝的這個官,我們看這個人,他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為什麼劉邦父子三個人都那麼信任他。我們先說第一件事,這個夏侯嬰原來確實是一個沛縣縣政府一個專職的車把式,就是趕馬車的,但是這個人每一次出車回來,他都愛把他的車開到哪兒去呢?把他的車趕到泗水亭亭長那兒,到劉邦那兒,然後兩個人坐下來一聊就是一天,跟劉邦關係非常鐵,後來中間出了一次事,兩個人不知道怎麼在一塊兒,我估計是兩個人在切磋武功吧,不知道怎麼回事,擔任亭長的劉邦把夏侯嬰打傷了,這個事在當時秦代叫犯法的事,因為劉邦是個吏,你身為吏你把別人打傷,這叫犯罪,只要有人告,劉邦就得受罰,所以這件事果然被人舉報了,一舉報,查到劉邦那兒,劉邦知道自己這是犯罪的事,馬上矢口否認,不是我打的,夏侯嬰怎麼辦呢?夏侯嬰為劉邦做偽證,做偽證啊,他說我確實是傷了,但是這個傷不是泗水亭長劉季打的,那這事不就過了嗎,那反過來秦朝政府逮著告狀的人,打的人也不承認,被打的人也不承認,那就是告狀的人是誣告啊,要懲罰那個告狀的人,那個人他不幹了,他說我講的是事實啊,再上告,再上告這個案子發回來重審,這一審夏侯嬰頂不住了,到底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所以發回來一重審,夏侯嬰為了這個事挨了好幾百棍,而且坐了一年多的牢,但是夏侯嬰很能夠擔當,做大牢、受大刑,一口咬定就不是泗水亭長劉邦打的,最後硬是讓劉邦給躲過去了,這是他倆交往的第一件事,他能自己受刑、坐牢,也絕不舉報劉邦,寧可作偽證、坐牢,不告劉邦,這就是劉邦跟夏侯嬰,他兩個生死之交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我們前面講過,我簡單提一下就知道了,彭城大戰,劉邦打敗仗了,劉邦打敗仗在逃的時候,我們不是說過嗎,替他趕車的就是這個夏侯嬰,結果在逃的路上遇見了自己的兒子和女兒,兒子是漢惠帝劉盈,女兒是魯元公主,誰救了他的兒子和女兒?夏侯嬰,為了救兒子,劉邦差點十幾次要殺夏侯嬰,夏侯嬰最終是把他兒女全帶出來了,所以劉邦死了以後,包括呂后,包括漢惠帝劉盈非常感激夏侯嬰,因為畢竟夏侯嬰救的是漢惠帝的性命啊,所以到惠帝當上皇帝的時候,當年那個小男孩後來當了皇帝了,這個小男孩非常感激這個趕車的夏侯嬰,就專門蓋了很多房子給那些高級官員住,專門挑了一處最豪華的、離皇宮最近的房子給了誰呢,給了夏侯嬰,而且說了,發了話,這個房子只能夏侯嬰住,因為什麼呢?「近我」,這是《史記》的原話:「近我」,就是離我的住所比較近,這是第二件事。可見夏侯嬰還是有他的過人之處的,第三件事在滎陽對峙的28個月之中,劉邦多次出逃,我們過去講韓信北伐的時候曾經講過,劉邦有一次從滎陽逃出來只帶了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就是夏侯嬰,劉邦在大難之中帶一個人出逃,帶的就是夏侯嬰,為什麼帶夏侯嬰,第一他信任他,第二夏侯嬰會趕車啊,那是個F1車手,高明的車手,所以他帶著他一塊兒,他兩個人渡過黃河,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早闖到韓信的大營,趁著韓信沒有起床,奪了韓信的軍印,跟劉邦在一塊兒的就是這個夏侯嬰,所以他兩個是生死之交。所以應該說夏read.99csw.com侯嬰在劉邦的心目中間,雖然夏侯嬰不會出謀劃策,不會治國理財,不會領兵打仗,但是夏侯嬰有一點,劉邦最欣賞了,大家聽我剛才講了那麼多事情,能聽出來吧,劉邦最欣賞夏侯嬰的其實是兩個字,忠誠,這是劉邦最看重的,夏侯嬰對劉邦的忠誠,是劉邦父子兩代、三任帝王最看重的,所以劉邦在世,夏侯嬰太僕,惠帝在世,夏侯嬰太僕,漢文帝在世,夏侯嬰還是太僕,這就是這個人最重要的一個品質,就是忠誠。
從劉邦和項羽開戰以來曹參就一直跟隨韓信,因此,韓信取得的功勞中自然有曹參的一份,再加上曹參和劉邦的關係,所以封曹參為侯也是理所應當,但是在劉邦第一批封侯的十個人中,有一個人他僅僅是為劉邦趕車的車夫也被封了侯,而且就在曹參的後面是第二個被封侯的人,此人就是夏侯嬰,如果論功封賞那麼夏侯嬰有什麼功勞?他為什麼會被劉邦封為侯呢?此人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呢?
我們分開談,先說反秦,就是劉邦參加反秦大起義的這三年之中,曹參立了不少功,因為曹參跟劉邦的關係不一樣,我在講的時候,把曹參這一類人划作一類,他們屬於「三老」幹部,這個三老指的是老鄉、老同事、老戰友,首先曹參是沛縣人,本來就是跟劉邦是老鄉。再一個老同事,在反秦大起義之前,劉邦最多做了個泗水亭長,曹參是沛縣的獄掾,就是主管刑獄的一個員工,所以他的級別比劉邦要高得多,跟劉邦很熟。第三個老呢,就是他是老戰友。我們講過劉邦的起兵,大家回想一下,劉邦的起兵是怎麼來的呢?簡單來說是這樣來的,沛縣的縣令首先想起來,他要起兵反秦,他的目的是為了自保,而有兩個人阻止他,一個是蕭何,一個是曹參,阻止他,說你這樣做不行,你本來是秦帝國的縣官,在老百姓中間你有很大的對立面,你不能做,所以最後他們提出來找一個流亡在外的人,這才把劉邦找過來,後來縣令反悔要殺蕭和曹,蕭何跟曹參又逃出來跟劉邦聯手,最後是殺了縣令,這劉邦就得到了第一個位置沛公,這個經過我們講過,我們簡單地勾列這個經過意在說明,其實曹參是沛縣起兵的三大核心之一,整個醞釀這一次起義的是蕭何、曹參和劉邦,所以曹參是最早參加反秦大起義的,所以他跟劉邦的關係非常近,就在於他們是老鄉,原來是老同事一起兵反秦又是老戰友,所以在反秦中間他是有功之臣。
王立群:
王立群:
畫外音:
從王立群先生的講解中可以看出,夏侯嬰西漢初年三代皇帝的「太僕」,他本人並沒有多大才華,但是對君主的忠誠使他倍受三代皇帝的信任,但是僅僅有這一點就能夠封疆列侯嗎?在夏侯嬰身上還有哪些優點?劉邦封他為侯到底對不對呢?
畫外音:
漢高祖六年,當上皇帝的劉邦終於解決了一件懸了很久的大事情,那就是分封功臣,劉邦稱帝后,由於群臣爭功,分封功臣一直是劉邦面臨的最棘手的事情,這一次劉邦一口氣封了十位列侯,這是劉邦稱帝后第一次批量封侯,在第一批封侯的十個人中,曹參排名第一,那麼曹參是誰?他為什麼會被劉邦封為侯呢?在劉邦反秦滅楚的戰爭中,曹參九_九_藏_書有過什麼功勞?
天天喝酒,擔任相國什麼也不幹,這樣一來問題就來了,他手下有很多人,大臣、他手下的部下都想找機會來勸曹參,曹參很有辦法,凡是來找他的人,曹參二話不說立即擺上酒攤,喝,這一喝不就酒跟菜給嘴堵住了嗎,喝到中間有人想說話了,曹參再敬酒,喝!最後到臨走這話都沒說出口,醉了,抬出去了。曹參就用這個辦法把所有向他提意見的人全都給頂回去了,他不跟人家硬頂,堵住人家的嘴,而且不用別的話,不是用話噎住人家,好酒好菜往嘴裏灌,灌醉了抬出去,用這種辦法最後搞得就是沒有人能提意見。當然這個事件時間長了,皇帝不高興了,漢惠帝不高興了,漢惠帝後來就找到曹參的兒子,曹參兒子叫曹窋,也在朝中做官,是專門在皇帝身邊做官的,漢惠帝給曹參的兒子,他倆的年齡比較接近,同齡人都是「80后」,所以兩個人就在一塊兒談,漢惠帝就給他兒子說了,你回去問問你爹,你看,先皇去世,我又年輕,你爹又是個老革命,擔任這麼重要的職務,天天光喝酒什麼也不幹,你回去問問他怎麼回事,所以曹窋休息時回家就問他爹,他還張嘴沒問他爹把臉一沉,說這話不該你問,你怎麼能問這種事情啊,拉下去打二百板子,一下子把他兒子使勁兒打了二百板子,打的第二天曹窋上朝的時候都幾乎上不成,這事漢惠帝知道了,漢惠帝知道,第二天上朝就問曹參,他說你打你那個兒子打錯了,那不是他叫問的,是我叫他問的,曹參一聽說趕快又摘帽子又道歉,道歉完了,他就問,他說你想一想,你和你的父親高皇帝相比,那麼是你爹高明是你高明啊,漢惠帝說當然是我爹高明了,然後曹參問第二個問題,說你看看我和首任相國蕭何相比,誰更強一點呢?漢惠帝這個問題不太好答,後來漢惠帝想想,這樣,他說我覺得你比蕭相國還差一點,這就對了,你看咱們現在這一套規章制度是高皇帝跟蕭相國定的,你比不過你爹,我比不過蕭相國,那咱們應當怎麼辦呢?按史書的原話:「今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這個話的意思什麼呢?「垂拱」,我們經常見到這個詞,垂是垂衣,衣服垂下來,拱是拱手,「垂拱」就是什麼也不幹,就是你當皇帝,你沒有你爹高明,你爹定那一套你照著搬就行,我就守著職務,就是蕭何怎麼定的我怎麼做,要是這樣天下就能治理好了,所以後人就傳下來一個成語叫:「蕭規曹隨」,就是由此而來的,所以曹參是第一個被拜相的人。
王立群:
曹參的另一個功勞是消滅項羽,在消滅和打敗項羽的這個過程中間,曹參立的功很多,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曹參從反擊項羽,就是從滎陽守衛戰開始,曹參就奉命一直跟著韓信,韓信打到哪兒,曹參就打到哪兒,韓信立了什麼功,曹參就跟著立了什麼功。所以這個就厲害了,我們知道韓信的功勞非常大,劉邦是一直在滎陽那兒和項羽對峙了28個月,這28個月韓信是橫掃整個黃河以北,那麼曹參也跟著橫掃黃河以北,所以曹參在消滅項羽集團中間立的功勞非常大,那這麼大的功勞,毫無疑問應當封,所以曹參在首批封侯之中是功勞最大的一個,當然劉邦對於曹參的安排也非常特殊,特別是在高祖六年抓了韓信以後,劉邦就封了自己的庶長子劉肥去做齊王,原九_九_藏_書來的齊王是韓信,韓信被改為楚王以後。那個齊王,劉邦就封了自己的兒子,但是他的兒子是一個沒有政治經驗的人,怎麼執政呢?劉邦就給他派了一個非常得力的國相,這個國相就是曹參,換句話說,曹參在劉邦的眼裡是一個可以托生死之任、繼千里之命的一個可信任的人,實際上是把整個齊國託付給曹參了,所以曹參做了九年的齊國的國相,管理當時諸侯國中間最大的這個齊國,當然曹參在管理齊國中間有個很大的貢獻,這一般講曹參的時候,因為《史記》中間之專門有一篇叫《曹相國世家》,講曹參的一生,一般人看曹參都認為曹參的戰功很高,其實曹參的貢獻並不在這兒,曹參真正的貢獻是他首先提出並且踐行了西漢初年治國的指導思想,西漢建國以後用什麼樣的思想來管理國家,這是個大事情,最早接觸到這個問題,最早實踐這個問題的是曹參,曹參擔任齊國的國相以後,他也不知道怎麼治國,但曹參他知道找人去商量,所以曹參曾經在擔任齊國國相期間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會去討論,召集了很多學者來討論,結果這個會開到最後曹參沒聽明白,為什麼曹參沒聽明白呢?四個字叫:「人言言殊」,什麼叫「人言言殊」呢?每個人都說一套,每個人說的跟別人說的都不一樣,「殊」是不同嘛,如果說每個人都講一套,每個人講的都和別人不一樣,那麼你叫曹參這個人去聽,他就聽不明白了,他不知道哪一個該聽誰的了,最後曹參聽說了一個人,這個人在當時的膠西,山東不是有個膠東半島嗎,有膠東和膠西,膠西實際上就今天山東的高密縣,這個地方有一個老先生,這個老先生姓葛,號稱葛公,這個人通黃老之學,黃老之學是戰國時期形成的一個思想流派,它是融合了道家和法家兩個方面的思想形成的黃老之學,然後曹參就把這個葛老先生請過來,這老先生給曹參批講了一番,說治理國家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叫:「清凈無為」,你要想把這個國家管理好就要清凈無為,什麼叫清凈無為啊?說白了就是不擾民,你不去找老百姓的事,讓老百姓該怎麼活就怎麼活。那麼民自安,老百姓就安定了,其實他說治國非常簡單就是清凈無為,曹參一聽聽懂了,然後曹參把自己在齊國相國的那個他那一套大房子,把那個正堂騰出來讓那個老先生住,他自己住到旁邊去,尊師啊,曹參應當是最尊師的了,葛老先生就是他的老師,曹參就按這個辦法在齊國做了九年國相,最後他走的時候歷史上都稱他為賢相,其實這九年曹參幹了什麼呢?什麼都不幹,讓老百姓該怎麼活就怎麼活,你不擾民,民自安,這就是曹參的治國之道。
畫外音:
朱家找到夏侯嬰,夏侯嬰一聽就明白了,找了個機會(給)劉邦講道理,就給劉邦講了三點:第一,說季布忠誠項羽,忠誠是美德。第二,項羽的部將你殺不完。第三,你要把季布這樣的人逼跑了,那將來是你的大難,劉邦就赦免了。這中間救季布的又是夏侯嬰,夏侯嬰他做好事啊,救了韓信,救了季布,救完就推薦,最後一個我們沒有講過的,高祖十一年,最後一個諸侯王叛亂,就是黥布叛亂,這一次叛亂消息傳到京城,劉邦當時很震驚,因為黥布是項羽手下的第一悍將,最能打的人,巨鹿之戰第一個打過去的就是這個黥布,所以黥布一叛亂,劉邦問他身邊的人,劉邦身邊的很多九九藏書將領說了三句話:「發兵擊之,坑豎子耳,何能為乎?」這個話翻譯成現代漢語什麼意思啊?派兵滅了他,殺了這傢伙,他能幹點什麼,這個話跟舉報韓信叛變的人說的話基本完全一樣,說明劉邦身邊有一些人只會迎合劉邦,不會說一句有分量的話,而這個時候夏侯嬰找到他手下的一個門客,他那個門客是誰呢?曾經在項羽的西楚國做過令尹,令尹就是宰相啊,在項羽手下一個做高官的人是夏侯嬰的門客,我們剛講過夏侯嬰由於為人厚道,包括項羽手下的人,在項羽死後投靠夏侯嬰,夏侯嬰都收留了,這個人姓薛,叫薛公,所謂薛公就是在薛縣做過縣令叫薛公,他就問薛公,黥布怎麼會叛亂的呢?這個薛公就告訴他,黥布造反是應該的,該反,為什麼該反呢?他說你想想韓信、彭越、黥布這三個人是功勞相等、休戚與共,這三個人韓信殺了,彭越殺了,那黥布害怕被殺,他非反不可,所以你要叫黥布不反,那不可能,所以黥布是被逼反的,這個話一說夏侯嬰就覺得這個薛公很有頭腦,推薦給劉邦說我的門客里有一個人非常了解黥布,對你這次平叛很有幫助,然後劉邦就召見了這個薛公,薛公向劉邦進言、獻計,劉邦就按他的做法,順利地平定了黥布的叛亂,薛公跟劉邦談的是什麼?怎麼平叛的?這個將來我們講黥布叛亂的時候再詳細講他,總而言之是由於夏侯嬰的舉薦,劉邦才從薛公那兒知道怎麼樣去平定黥布的叛亂,所以在劉邦第一批封的十侯之中,無論是曹參,無論是夏侯嬰,都是很有功勞的人,應當說劉邦這個分封還是比較正確的,當然我們說這一次封了十個侯,我這一集只講了兩個曹參跟夏侯嬰這兩個人都是立了大功,該封的人。那麼是不是其他的人也該封侯,其他的人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功勞呢?請看下集,奇謀天才,謝謝大家。
我們在這個講壇中間大家聽過很多老師講過,從春秋末年到戰國中期,這是中國思想史上非常活躍的一個時期,這個時期在思想界有諸子百家,有那麼多家,曹參為什麼選擇了黃老,選擇這個「清凈無為」的黃老,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社會現實決定的。因為曹參去管理齊國這個時代是個什麼時代呢?我們要說的遠一點,是從公元770年來進入春秋開始,這個戰爭就不斷了,然後再經過了戰國到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天下,那麼從公元770年進入春秋到秦始皇統一六國,這中間是多長時間啊?770到公元前221,大家可以算出來多少年啊,500多年的時間,就是五個半世紀,這五個半世紀都是戰爭不斷,所以在經過三年反秦,四年楚漢戰爭,打到楚漢戰爭結束的時候,這個國家完全都垮了,這個時候國家的困難是無以復加,所以這個時候就實行清凈無為的政策是最適合的,所以曹參就用黃老思想治理齊國非常成功。到了惠帝二年,也就是劉邦去世以後漢惠帝繼位,到了惠帝二年,當年在中央任相國的蕭何突然死了,蕭何一死,這個消息馬上傳到山東齊地,曹參很機靈啊,馬上讓他的隨從整理行裝,說我馬上要進京了,果然停了幾天,任命下來,調曹參到中央政府代替蕭何擔任中央政府的相國,結果到了中央政府任職以後,曹參怎麼治理西漢的國家呢?《史記》的記載是兩句話叫:「舉世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翻成白話就說,所有蕭何定的一律照搬不動,他自己什麼事都不幹,那你不幹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