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三十二、白登之圍

三十二、白登之圍

畫外音:
陳平的計謀是什麼計謀呢?據《史記》記載,說這個計謀的保密級別非常高,不解密,所以沒有人知道陳平用的什麼計謀。當然後來也有人為這一段做註釋的時候講了一點情況,說什麼呢?實際上還是靠美女解圍,怎麼叫美女解圍呢?前面我們說全是拆遷惹得禍,這個地方全靠美女解的圍,是陳平跟劉邦說情況危急了。據說有好多種版本,有的版本說就畫了一幅美女畫,有的版本說沒有畫畫,派人偷偷找到匈奴單于的夫人叫閼氏,跟閼氏說了,漢朝的皇帝已經被圍住了,沒有辦法了,現在回國去搬美女了,美女就這個樣,絕代美女,很快那個美女來了,漢朝皇帝就要獻給單于,單於一看見美女那肯定不喜歡你了,你就完了。不如趁漢朝的美女沒有來,你勸勸大王放個口子讓皇帝出去。所以匈奴的閼氏收了那麼重的禮,又聽了陳平的使者說的這番話,為了保自己的地位就跟單于說了三條,第一,叫「兩主不相困」,匈奴的單于,漢朝的皇帝,這算兩個民族的兩個頭,互相之間不要搞得對方很難堪,叫兩主不相困。第二,「得地不能久居」,你就是把漢朝的地佔了你能在那兒住嗎?人家是種糧食的,咱們的牲口到那兒沒東西吃,咱們還得回到大草原上去,你占的地也沒有用,這第二條。第三,「神靈庇護」,單於是有神靈庇護的,漢朝的皇帝也是有神靈庇護的,有神靈庇護的,誰也不能傷害誰。據說是閼氏給單于說了這三條,匈奴的單于怎麼想呢?匈奴的單于有自己的算盤,他原來是跟韓王信的部下約好會和,然後一塊兒打漢軍,結果沒有想到不知道什麼原因,韓王信的部下沒有來,負約了,所以匈奴的單於懷疑,韓王信的部下是不是跟漢朝的軍隊勾結起來了。與其那樣不如放了他,最後下令網開一面,就把那個包圍圈放了一個角。那天早上還天下著大霧,漢軍的士兵出入匈奴的士兵都看不見,能見度非常低。然後呢,劉邦的人馬從那一個角緩緩地退出來了。這個退還有一些細節,劉邦是想快馬加鞭地跑,為他趕車那個太僕夏侯嬰說,不能快,一快就顯得咱們心虛了,慢慢走。這個時候剛好趕上那個大寒流,劉邦的士兵百分之二三十的人手指頭都凍掉了。最後撤到平城撤出來,匈奴的騎兵也退了,劉邦算白登解了圍。白登解圍歷來把它歸功於陳平,大家都說是陳平立了功,其實根本原因不在這兒。我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漢匈兩家的關係決定的,漢打匈奴不在於滅掉匈奴,在於滅掉韓王信,打擊幫助韓王信叛亂的匈奴。匈奴呢,也不想抓住漢朝的皇帝,抓皇帝沒有用啊,你抓了劉邦,人家把劉邦的兒子立了,你抓了他兒子他還有兒子再立一個,這個沒有用,匈奴的目的是我要你的人做我的奴隸,要你的財物補充我的供給。漢和匈奴的這種關係,決定了匈奴並不想把漢朝的皇帝怎麼樣,漢也沒有力量把匈奴的單于怎麼樣,這才是根本的一個原因。劉邦打完敗仗之後,立即把那個劉敬給釋放了,封賞了這個劉敬。
畫外音:
劉邦就向劉敬問計了,說我們怎麼來解決和匈奴這個關係問題呢?劉敬就給他分析了,說現在這個情況下不能打,對付匈奴就兩個辦法,第一動武,動武咱們是剛打了這read.99csw.com麼多年,咱們士兵疲憊了,咱跟人家打不起。第二講仁義,我聽說這個冒頓單於是殺父代立,把他爹殺了代立了,和這麼一個人你能跟他講仁義嗎?仁義也講不通,只有一個辦法,讓他變成咱們的子孫就行了。劉敬就提了一個辦法,他說不知道你願不願意這樣做。劉邦說只要能行,能解決兩家的矛盾問題怎麼都行。劉敬說那可以,他說你派你到嫡長公主,他特意提出嫡,嫡長公主,那意思就是說你和呂後生的那個魯元公主拿出來吧,送到匈奴那兒去嫁給匈奴的單于,匈奴單於一知道是你的親女兒,而且是嫡出的女兒,肯定讓她做閼氏,她要一做閼氏,那將來你閨女生的那個兒子,等老單於一死他就是新任的單于了,那新任的單於是你的什麼啊?是你的外孫啊,將來你的外孫如果做了匈奴的單于,外孫還跟他外公打嗎?我沒聽說天下有這樣的事,兩家的關係就可以和好了。劉邦一聽說可以啊,就下決心要把魯元公主嫁出去。呂后不幹啊,呂后整天是一哭二鬧三上弔,劉邦就沒招了。這呂后就講了她的道理,「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我就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你為什麼把我的女兒非要扔到匈奴去呢?死活不讓。劉邦最後沒轍,就找了一個宗室,劉姓宗室的女兒,這不知道找到誰家去了,把人家的女兒打扮打扮,以次充好說這就是我的女兒,嫁過去了。而且陪嫁了很多匈奴最喜歡的像茶葉啊,絲綢啊,這些好的東西送給匈奴了。派誰去呢?就派劉敬去了,這事就成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西漢初年的一個重要的民族政策叫和親。這個和親之策經歷過高皇帝、惠帝、呂后、文帝、景帝,一直到漢武帝才改變,經歷了70多年的時間一直用和親的辦法。
白登之圍是劉邦稱帝六年以來發生的最為驚險的一次危機,面對強大的匈奴騎兵,劉邦的少數部隊隨時都有可能被殲滅,就在這命懸一線的危機關頭,劉邦身邊的一位重要謀臣站了出來獻上了一計,這個人就是陳平。那麼在白登之圍的危機時刻,陳平獻給劉邦的是怎樣的計謀呢?
畫外音:
在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初期分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這其中就包括韓王信,韓王信是戰國後期韓襄王的後裔,儀錶堂堂,作戰勇敢,為西漢政權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然而高祖六年劉邦卻針對韓王信做了一件事,結果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劉邦也因此遇到了他稱帝之後的最大一次危機。那麼這場危機的起因是什麼呢?整個事件究竟有怎樣的來龍去脈?
王立群:
王立群:
但是在漢王三年的時候,這個韓王信出了一件事,這件事對韓王信,對劉邦影響都非常大,什麼事呢?就是漢三年劉邦在滎陽打了個大敗仗,他讓紀信扮成他的樣子,從東門出來引走了楚軍,又派了三個人留守滎陽城,這三個人最後犧牲了兩個,我們前面講過,一個是御史大夫周苛,這是一個,另一個叫樅公,第三個就是韓王信。結果滎陽城被攻破,周苛不降犧牲了,樅公不降犧牲了。韓王信我們講過這個人,這個人有一個生活原則叫「活命為上」,所以他立馬就降了,不降要殺他,那兩個被俘的不投降都被項羽九-九-藏-書殺了,韓王信投降項羽了,所以他活下來了,先活下來再說。等項羽稍微放鬆一點他又從項羽那兒逃出來,又投到劉邦那兒去了。劉邦這次沒有處罰韓王信,沒有處罰大概有兩個理由,第一,人家是投奔你的,你不便殺;第二,韓王信的身份特殊,韓襄王正宗的孫子就剩這一個了,所以沒有殺他。到了漢六年,就是我們一開始說的,劉邦就決定讓韓王信遷個地方,遷到哪兒呢?遷到代地去,代地在什麼地方呢?就是今天出煤老闆那個山西的北邊。山西的中部這一塊就是古代的代國,代國有一個最大的危險,就是代國的北邊是緊靠著匈奴,他面臨著匈奴強大的軍事壓力。穎川郡雖然小,但是穎川郡沒有軍事威脅啊。劉邦調韓王信把他遷到代地去,兩個理由,一個善於作戰,作風勇猛,這一條我覺得劉邦肯定跟韓王信說了,你很能打仗又很勇敢,現在調你到代地防守匈奴,這肯定要說。第二句話我覺得劉邦沒有講,因為第一句話是夸人,誰都喜歡聽夸人的話。第二句話說什麼呢?你這個地方太重要了,我不能叫你在這兒待,你得給我挪個地兒。這話劉邦肯定沒講,因為這叫什麼呢?這叫防人,夸人的話劉邦肯定講了,防人的話劉邦肯定沒講。
王立群:
從白登之圍中僥倖逃脫后,劉邦意識到劉敬具有過人的謀略和智慧,於是在一個重大國事問題上向他問計,結果劉敬想出一計,而這個計謀對大漢王朝影響深遠,並且招來了後人非常的爭議。那麼劉敬獻上的究竟是怎樣的一個計謀呢?
韓王信給劉邦講過一段話,這段話在很多地方不被人們提到,但是這段話非常重要,有助於我們了解韓王信這個人,這段話這樣說的,「項王,王諸將近地,而王獨遠居此,此左遷也」,這個話是什麼意思呢?他說項羽分封很不公,他把跟隨他的將領都分到那個好的地方就是中原去了,而您作為漢王,您封到漢中這是左遷,所謂左遷就是受處罰的人才封到這兒,這是第一點,就是封地對你不公正。第二你手下的士兵都是山東人,都想回自己的故鄉去,藉著他們的勁兒打回去,你可以得到天下。這個話和誰的話說得很相似呢?和那個漢中對策的韓信對劉邦說的話非常相似。韓王信是一個很有軍事才幹的人,所以劉邦就開始關注這個韓王信,等到劉邦殺回關中以後,劉邦就答應要許封韓王信為韓王。因為他是韓襄王的孫子啊,就是將來一旦把韓地打下來,你就是韓王,現在韓地還沒有打下來,那麼你做什麼呢?韓太尉。所以當劉邦揮師東進的時候,韓王信就受命去攻佔韓地,韓王信攻佔韓地有有利條件,第一,他是韓襄王的孫子,正宗;第二,他的武功很好,所以劉邦用他去占韓地。韓地在哪兒呢?就是秦代的穎川郡,具體的位置就是今天河南的洛陽的西邊、南邊這一塊,就是當時的韓國土地,這一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項羽聽說韓王信攻佔韓地,派了一個人,這個人是原來吳地的一個縣令叫鄭昌,此人跟項羽關係非常好,所以項羽把他任命為韓王,讓他去對抗韓王信,所以鄭昌跟韓王信在穎川這一塊就相聚。到了漢二年,韓王信就攻下來了十幾座城,劉邦出關以後韓王信就急攻鄭昌,鄭昌頂不住就投降了,這樣韓王信就把韓地整個佔有了,佔有韓地以read.99csw.com後劉邦就正式任命他為韓王。
王立群:
高帝六年這一年我們講了很多,這一年劉邦做了很多事情,封列侯,封同姓王,包括封太上皇,所有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鞏固政權。而且這一年劉邦還做了一件事,這個事叫「拆遷」,劉邦也搞「拆遷」,他這次「拆遷」是把一個諸侯王從一個戰略要地給他遷到邊疆去了。他這一次強行「拆遷」引發了一場大亂,差一點要了劉邦的老命。這件事是怎麼發生的?劉邦是怎麼處置這件事的?這個我們還要從頭說起。劉邦搞「拆遷」是個老手,他早就這樣玩兒了,所以高帝六年這一次我們叫故伎重演,就是他玩兒過。他搞的第一次是高帝五年,他滅了項羽,12月他滅了項羽以後,他一下子就把齊王韓信的兵權奪了,不久就把韓信從齊遷到了楚,這個我們講過了。當然你不用拆遷這個詞也行,這叫調整,本來你在山東給你調到江蘇,調到安徽。調整他玩兒過一次很成功,因為他不願意讓韓信做齊王,所以把齊王遷為楚王。
但是匈奴的冒頓單于非常狡猾,當他打了敗仗以後他開始示弱,就是他把他的主力隱蔽起來,你在外面看到的士兵都是老弱,他把他的牲畜強壯的牛、羊、馬全藏起來了,你看到的都是老馬,要麼就是小馬,看不見強壯的馬。所以劉邦派出去了十幾批使者出使匈奴,回來的人都跟劉邦報告可以跟匈奴打,我們到匈奴去看到以後,只看見老弱病殘,只看見那個瘦弱的馬,什麼都看不見。最後一個派出去的人是我們前面講過的一個人,這個人原名叫婁敬,後來改名叫劉敬,這個婁敬出使回來跟劉邦說匈奴不能打,他說兩國打仗都是要展示自己的實力,展示自己最強的一面,可是我到匈奴一看,他展示的全是老弱,牲畜也是最老的、瘦的、病的,示弱,這說明他一定有埋伏,這匈奴不能打。這個時候劉邦的主力已經出發了,所以劉邦聽不進去啊,因為劉邦前面是一連串的勝仗沖昏了他的頭腦,他覺得秦我滅了,西楚霸王項羽我也滅了,你匈奴會怎麼樣呢?所以劉邦在這種情況下輕敵冒進,就帶領他的先頭部隊出發了。劉敬阻止他出發,他把劉敬罵了一頓,罵完把劉敬關起來戴上刑具,說等我回來我再處理你。劉邦把這個謀士劉敬一關,帶著部隊就上去了,走到哪兒呢?走到平城,然後到達了白登山,白登山在山西大同。這個時候平城有少數部隊,後邊大部隊還沒有到,劉邦就帶了一部分先頭部隊,爬到一個山上去眺望周圍的形勢,結果劉邦帶著少數部隊一上山,突然冒出來40萬匈奴精銳的騎兵,把白登山團團圍住,一下子圍了七天七夜。這個時候可以說內外消息斷絕,糧草供應斷絕,劉邦傻了,出不來。登山一看,匈奴的騎兵太厲害了,東西南北每一個方向都是純一色的戰馬,比如說東方是青色的馬,結果東方全部是青色的。而當時漢朝中央政府是個什麼情況呢?漢朝中央政府皇帝坐的馬都配不上四匹同一種顏色的馬,四匹馬都配不上同一種顏色,人家匈奴40萬騎兵一面10萬騎兵,人家10萬戰馬是一個顏色,你連四匹都配不到一塊兒。那這仗沒法打,而且大部隊在後邊,大部隊不知道劉邦跑哪兒去了,劉邦自己困到山上又出不來,這就是白登之圍。
和親的辦法我們現在九-九-藏-書史學界是兩種意見,就是有肯定的有否定的,肯定的認為說和親的辦法有用啊,它有利於西漢經濟的恢復,有利於平定異姓諸侯王的叛亂,它是有用的,還有利於匈奴統一大漠南北,加速匈奴的漢化過程,這是認為有利的一面。也有的人反對,說西漢的和親之策是在劉邦先冒進,不聽劉敬的話,先冒進后失敗的情況下採取的一個權宜之計。和親並沒有起到根本上解決問題的作用,匈奴還是不斷地入侵,文帝朝、景帝朝,特別是文帝朝發生多次匈奴大規模入侵,所以關於和親這個辦法在學術界目前是有爭議的。那麼我們應當怎麼看待呢?我想大概有這麼幾點:第一,和親之策應當是,西漢政府在國力未強大到和匈奴對抗的情況下採取的權宜之計;第二,它在一定程度上調解了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第三,和親並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和解決漢匈之間的矛盾。應當這樣看可能會比較全面一點。這個政策延續到後代人們就提出很多批評意見,所以到了文帝朝、景帝朝做了很多調整,這些調整包括什麼呢?匈奴最厲害的是騎兵,漢朝最缺乏的是騎兵,那怎麼辦呢?鼓勵民間養馬,文帝朝、景帝朝大量鼓勵民間養馬,所以到武帝那個時候,衛青、霍去病一出征10萬騎兵,從哪兒來的馬?民間養馬,另外國家建立國營的養馬苑養軍馬,這是為大規模對匈作戰做準備。第二是移民,向邊疆移民,而且這個移民是有獎勵的,如果你有罪,移過去罪給你免了。第三,入粟,就是誰家裡要是有糧食,把這個糧食千里迢迢送到邊疆,要麼可以免你的罪,要麼可以給你爵位。所以邊疆就充實了一大批老百姓,一大批軍糧,還養了那麼多戰馬,這樣使漢朝邊地的力量大大加強了,這就為漢武帝最終用軍事力量解決漢匈問題打下了一個基礎。
應當說劉邦在他執政初期做皇帝以後,確實他還面臨著內外一系列的問題。我們這一集講到劉邦全力以赴應對北方的匈奴,最後是白登之圍劉敬和親,才算把這個問題暫告一個段落。但是劉邦剛剛把外部的問題解決掉,他的後宮又失火了,因為這個時候在他的後宮中間出現了奪儲之爭,他的後宮中間這個時候已經進入劉邦執政的後期了,所以他的後宮中間的鬥爭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那麼這些問題劉邦該怎麼解決呢?請看下集《愛子封王》,謝謝。
這一次他故伎重演,玩兒的這個人也叫韓信,但這個韓信此韓信非彼韓信,不是那個韓信,這個韓信他是韓襄王的孫子,韓襄王是戰國後期被秦始皇滅掉的韓國最後一個國君。韓襄王的孫子他也叫韓信,這個人後來被封為韓王,所以史書中間往往把這個人叫韓王信。韓王信這個人是個身份很特殊的人,他的身份是韓襄王的孫子,是正宗的韓國國君的後裔。而且這個人有三個特點,第一身高,身子特別高,史書記載叫八尺五寸,史書記載到八尺四寸就算是大高個了,八尺五寸是很高的個兒,第一是個子高。第二,武功超群。第三,活命第一,這個韓王信有一個生活準則,保命第一,關鍵時刻先保命再說,他是這麼一個人。韓王信的命並不好,他生活的時代已經是韓國即將滅亡的時代了,所以他親自經歷過了韓國的滅亡。韓國滅亡以後,韓襄王的子孫絕大多數被殺,只有這個韓王信福大命大活下來了。所以秦末農民大起義以後,這個起義軍就九九藏書發現了一個現象,什麼現象呢?就是如果能找到六國國君的正宗的後裔,把他們尊奉為王,在當地就特別有號召力。為什麼呢?因為六國國君的後裔都是政治名人,是名人就有影響力。所以當時楚國項梁立的是楚懷王的孫子,齊國那是齊王田儋,魏是魏王咎,加上趙國、燕國,可以說被秦滅掉的六國五國都立了國君,唯獨這個韓國找不到韓襄王的子孫。最後沒有辦法找到了一個橫陽君叫韓成,把他立為韓王,但他並不是韓襄王的正宗子孫,是在這個情況下。那麼韓王信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韓王信的發現是因為張良西征,張良被任命為韓國的司徒奉命到韓國去攻城掠地,他到韓國以後攻下了十幾座城,而且意外地發現了韓王信,發現韓王信以後,他立即把韓王信任命為自己手下的將領,帶著這個韓王信然後跟著劉邦一塊兒入關,韓王信就成了劉邦集團的一個成員。劉邦到了漢中以後,這時候張良已經走了,張良去輔佐韓王成了。
畫外音:
楚漢戰爭期間為了與項羽爭奪天下,劉邦把分封作為激勵手下奮勇作戰的手段。韓王信,正是因為作戰勇敢屢立戰功,而被劉邦封為了韓王,成為了七個異姓諸侯王之一。劉邦也一度對韓王信非常器重,然而一件事情的放生使劉邦對他有了看法,那麼著會是一件什麼事情呢?
韓王信被遷到代地以後,這個韓王信還很勇敢,給劉邦打了個報告,說這個代國的國都在哪兒呢?在晉陽,晉陽就是今天的太原,這個離前線太遠了,我要把代國的國都遷到哪兒呢?遷到馬邑,馬邑就是今天的朔州,在山西的最北邊靠近內蒙,我要遷到那兒便於指揮作戰。韓王信的這個遷都現在史學界有兩種看法,第一認為韓王信遷都是為了更好地防範匈奴;第二種說法,韓王信的遷都是為投降匈奴做準備,這個不對,我認為第二個說法沒有道理,韓王信後來是投降匈奴了,但不等於說他當初遷都就是為投降匈奴做準備啊,不是這樣的。結果遷過去不久,漢高帝六年的秋天,這個時候匈奴的單於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單于,叫冒頓單于,這個冒頓單于帶了20萬精兵把馬邑給包圍了。這個韓王信做了兩手,第一手向中央政府求救,第二手跟匈奴談判。中央政府得令以後做了兩個準備,第一派兵增援,第二聽說韓王信跟匈奴談判,劉邦專門給韓王信寫了一封信,他聽說韓王信跟匈奴談判,懷疑韓王信有貳心。劉邦的話說得很重,說你的任務就是死守,你既不能輕易地死,也不能為了不死而僥倖地活下來。這個原話不是這樣說的,原話叫「專死不勇」,什麼叫專死不勇?一個勁兒想著死那不算勇敢,這叫專死不勇,就是你不能輕易地把命給丟了。第二句話叫「專生不任」,什麼叫專生不任呢?只為了活不顧及自己承擔的責任。結果劉邦的這個信一到韓王信嚇壞了,因為他私下跟匈奴談判的,韓王信怕劉邦殺他。這一擔心,到這一年的九月,就是漢六年的九月韓王信就投降了,他投降以後就和匈奴聯合起來攻打太原郡,這一下子激怒了劉邦。這是漢六年九月的事情,十月就是漢高帝七年的第一個月了,因為當時十月是第一個月。這一年的冬天,劉邦帶了32萬大軍去攻打匈奴,仗打得非常順利,很快就把韓王信打敗了,韓王信打敗以後,韓王信就逃到匈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