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明治維新(1)

明治維新(1)

那麼,大家都在跟改革唱反調,誰又在支持它呢?是誰最後撐住了局面呢?是那個允許等級間通婚的法令所造成的特殊階層,是那些彼此結成親戚朋友的商人和下層武士。這些人要麼為大名打理產業,要麼自己經商,經營過各種不同的事業,也磨練了不俗的政治手腕。他們熟悉各藩的壟斷企業,如礦山、紡織、造紙等;普及了生產技術知識。這種武士和商人的聯盟迅速把那些富於信心的幹練人才推上前台,為明治政府出謀劃策並組織實施。不過,問題並不在於他們出身於哪個階級,而在於他們為什麼能如此精明能幹並且敢於行動。19世紀後半葉剛剛脫離中世紀的日本,其國力之衰弱猶如今日之泰國,怎麼產生了一批洞察形勢的領導人,成功地推行了一個最需要政治手腕的大事業?要知道這次嘗試超過任何民族所曾經歷過的嘗試。這些領導人的長處和短處都來九-九-藏-書源於傳統的日本人的民族特性,本書的主題就是要探討這種民族特性過去如何,現在又如何。這裏,我們只能先了解一下明治時代的精銳是如何完成這一事業的。
新生的明治政府動作迅猛,發起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但這些政策很不得人心。當時的普通民眾對征韓計劃遠比這些措施更有熱情。明治政府則不僅沒有動搖其徹底改革的方針,而且堅決地否決了侵略朝鮮的計劃。絕大多數為建立明治政府而奮戰的人深感失望。1877年,這些對立派團結在西鄉隆盛的旗下,向政府發動了進攻。他的軍隊代表著「尊王攘夷」和維持封建制度的全部願望,其叛亂的合法性,就是明治政府在王政復古的第一年就背叛了這種願望。政府招募了一支由平民組成的義勇軍,打敗了西鄉隆盛的武士和貴族的聯軍。這次戰爭足以表明,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遇到多https://read•99csw.com大阻力。
農民對政府也很不滿意。明治的最初10年間,至少爆發了190次農民起義。直到1877年,新政府才開始採取措施,減輕壓在農民身上的重稅。也難怪,這麼緩慢的步驟,農民認為政府肯定忘掉了他們應得的利益。農民們還反對建立學校,反對徵兵制,反對重新丈量土地,反對散發令給賤民帶來的平等待遇,反對官方限制佛教、改用公曆。可以說凡是改變他們早已經習慣的生活的政策,他們都反對。
換一下當權者。農民也參与了,他們盼望多保留一些自己收穫的稻米,卻也討厭「改革」。武士階層則希望保持俸祿,並能揮刀上陣建立功勛。在財政上支持王政復古的商人們,則希望推行重商主義,卻從來不覺得封建制度有什麼不對。
首先得說明,這些政治家沒打算廢除等級制度,只是覺得制度上有缺陷,需要https://read.99csw.com調整。得給各類人群一個新的位置。「王政復古」使天皇位居頂峰,廢除了將軍,簡化了等級制。王政復古后的政治家又廢除了藩,消除了忠於藩主和忠於國家之間的矛盾。那些被稱為「閣下」的新領導人為了向國民推行他們的卓越政綱,甚至加強了中央集權的統治。他們交替使用施加壓力和給予恩惠的辦法,以求貫徹改革方針。但是,在公共輿論不贊成改用太陽曆、設立公共學校及廢除對穢多賤民的不平等待遇等等時,他們根本不予理睬。
「尊王攘夷」的戰鬥口號回蕩在列島,宣告日本進入了近代歷史。這一口號的意思非常明確,就是要讓日本免受外國欺凌,打破天皇與將軍的雙重統治,恢復到公元十世紀的黃金時代。位於京都的天皇朝廷的所作所為,與這個口號的內涵基本相左。在天皇支持者心目中,「尊王攘夷」就是要把外國人打敗,逐出日https://read.99csw.com本。列島沒有一個外國人最好。他們還要恢復日本傳統的生活方式,剝奪「改革派」在內外事務上的發言權。這群倒幕派擁有不俗的軍事力量,其主力是強大的「外樣大名」。他們想通過王政復古取代德川家族統治日本,只要求
1868年,倒幕勢力奪取了勝利,宣告王政復古,幕府的統治結束。當時的西方人看日本,都認為即將推行的是島國主義,一種極為保守的自我孤立政策。但新政府一開始就採取了相反的方針。它成立后不到一年,就取消了大名在各個領地的收稅權。但這種剝奪不是無償的,政府發給每個大名相當於正常收入一半的俸祿,同時,還免去他們豢養武士和興建公共建築的費用。武士和大名一樣,從政府領取俸祿。在以後的五年中,又從法律上廢除了等級間的不平等,措施十分認真,標誌不同等級的服飾和裝備被取消了,還頒布了著名的「散發令」,使賤民得九_九_藏_書到解放,不再固守自己的傳統職業。政府取消了禁止土地轉讓的法令,撤消了各地的關卡,廢除了佛教的國教地位。到1876年,又把大名和武士的俸祿折成公債,一次性發還。該公債在5到10年內可兌現成現金。這筆巨款加上其原有財產,使他們有可能創辦新式的工業企業。日本的工商業主與封建貴族一開始就合二為一,使未來本會發生的資產階級革命消于無形之中。
他們根本沒有考慮過採用哪個「主義」,從未把自己的任務看成是意識形態的革命,而是當作一項事業。他們心中的目標就是要使日本成為世界上一個舉足輕重的強國。他們並不是偶像破壞者,既沒有把封建階級罵得一無是處,也沒有剝奪其財產,而是誘之以厚祿,使他們轉而永遠支持政府。他們終於改善了農民的境遇。之所以晚了十年,與其說是出於階級立場拒絕農民的要求,還不如說國家當時窮得厲害,想照顧到卻無法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