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八章 明朝的失敗

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八章 明朝的失敗

當然,每次出征皇太極總要發表長篇演講,這是他的部下必須忍受的。皇太極說:「征伐這種事向來不是朕所喜歡的,朕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太平,可惜明朝不是這樣想的,所以我們才不得不去征討他。如果遇到不抵抗我軍的人,你們千萬不要屠殺;即使不想跟我們回來的明軍和漢民,只要不抵抗,也不要殺害他們。身為主帥,一定要以國家大局為重,千萬不要為了貪一己之功而造成不必要的死傷……」
皇太極一聽喜上心頭,披上大氅就去探視洪承疇。進了牢房后,皇太極二話沒說,把大氅披在洪承疇身上,說道:「洪先生,你辛苦了,受委屈了。」
幾天後,清軍已經到達通州。此時,盧象升只有三萬人馬,但他決定干,而且干大的。當然,他雖然性情單純,但也是一個熟讀兵法的人,很有軍事才能。他很清楚,如果和清軍正面交手,自己這點兒人馬是拿過來送死的。所以,他決定,夜間偷襲。
皇太極預料到明軍今天晚上必然會逃遁,便部署好追擊計劃。事實證明,皇太極料事如神,明軍果然在夜晚開始逃遁,中途到處遇到清軍的伏兵,明軍死傷慘重。八月二十二日,清軍攻破塔山。吳三桂、王朴等人率軍退入杏山城。後來,吳三桂和王朴又率軍往寧遠跑,結果被清軍追擊,死傷慘重。松山一戰,清軍斬殺明軍五萬多人。
孫承宗之死的消息傳來,全國人民都沉浸在悲痛之中。盧象升是悲痛中的最悲痛者,他從孫承宗之死看出了自己未來的命運。
密雲城破了以後,京城岌岌可危,清軍只需一兩天的時間就可以到達京城腳下了。朝中照例是一片恐慌。只有崇禎比較淡定,崇禎這次表現似乎不太一樣。其實也沒什麼玄妙的,因為他早就知道這一切了。
洪承疇無疑是在乎自己生命的,應該說不僅是在乎,而是非常熱愛,熱愛生命——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但國家大義還是要堅持的,在生命和大義之間,洪承疇只能選擇大義,因為明朝那邊都把他當成民族英雄開追悼會了。他不能讓普天下的老百姓失望啊!可是,他又熱愛生命,怎麼辦呢?皇太極你得給我個台階下啊,讓我對普天下的大明子民有個交代。
明朝先後派出五撥援兵,不但沒有解錦州之圍,反而損兵折將。崇禎十四年(1641年),崇禎命洪承疇為薊遼總督,指揮八大總兵,十三萬兵馬,再次解救錦州之圍。
我們來看看電視劇《孝庄秘史》中這對孤男寡女的對話。
在對明朝用兵之前,皇太極就定下了軍事思想:「避實擊虛,留干伐枝。」這個思想的意思是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報酬。
為了回報崇禎的「誠意」,皇太極派出自己最豪華的陣容:多爾袞、阿濟格、多鐸、岳托等人,全部都來了。
這是一個夜晚,這是一個漆黑的夜晚,盧象升面對自己的士兵,下了一道狠命令:「刀必見血,人必帶傷,馬必喘汗,違者當斬!」
到了六月底,洪承疇突然率領大軍偷襲多爾袞的那支清軍。相安無事了一年,多爾袞完全沒料到洪承疇會來這麼一手,被打得稀里嘩啦。這個消息傳來,敏感的皇太極意識到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戰即將開始,於是調集了所有的軍隊前往松山。
洪承疇覺得野戰行不通,就必須尋求地利,所以命令軍隊搶佔乳峰山,乳峰山是個制高點,在這上面固守的話,等於是多了座城池。就在洪承疇準備實施計劃的時候,手下一個武官提醒他:「佔據高地固然有利,但是我軍糧草匱乏,清軍一旦抄了我們的後路,截了我們糧道怎麼辦?」
吳總督居然仗著酒膽,帶著幾千人打開城門就向清軍殺去。結果很現實,沒有出現任何奇迹,吳總督畢竟不是郭靖郭大俠,能夠在千軍萬馬中來去自如,事實上吳總督很快就倒下馬,為國捐軀了。
結果沒有懸念,高陽失守,孫承宗被俘。
楊嗣昌是個城府非常深的人,他也有苦衷。真正為難盧象升的其實還是崇禎,崇禎這人脾氣暴躁,急功近利,雖然也善於做出所謂的成熟政治家風範,但一到節骨眼就掉鏈子。他發現盧象升上任以後,並沒能遏制清軍的氣焰。所以,他又準備換人了,你說新督師還沒上任幾天,就準備換人,這皇帝也太有意思了。國家不亡也會被他折騰完。
多爾袞的左翼軍在幽薊千里之內如入無人之境,將這片土地蹂躪得不成樣子。隨後又渡河,攻破山東濟南到天津之間的城堡,攻克城堡有四十多座,十七次打敗明軍,俘獲人口近二十六萬。
第二天,他就收到崇禎送來的戰馬和武器,盧象升是個剛直的人,也是一個很容易被感動的人。他決定以死報國。
京城再度面臨巨大的危險。緊急之下,崇禎只好把全國各地能打仗的人都調回京城。首先是祖大壽,這人打仗很猛,其次還有剿匪高手孫傳庭等。
盧象升說:「那就好,我立刻上任。」
袁崇煥真是太牛了,雖然死去多年,但關寧防線依舊很猛,對皇太極有很強的威懾力。皇太極派兵攻了好幾次,但都沒有什麼結果。皇太極決定動用所有的兵力攻城,並且上百門大炮對著錦州狂轟。
read.99csw.com來忽悠,遲早都是要還的。
明朝是一個大胖子,皇太極謹記父親生前的教誨,砍大樹要從枝節慢慢砍起,吃胖子要一塊一塊地割。
事實證明,皇太極在洪承疇身上的投入是值得的,洪承疇後來為清朝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崇禎這傻帽兒還當真了,很高興地看著劉宇亮,剛誇獎完他,劉宇亮立即改口:「我說我去閱兵啊!打仗這事當然有專門的人負責……」
當清軍打到高陽城的時候,忽然停滯不前,因為清軍的高層已經知道這裏住著一個德高望重的老者,這個老者不光德高,能力也是一流的。對於這樣的人,皇太極是敬重的。
當時,崇禎身邊的楊嗣昌和高起潛臉色立刻刷白,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
崇禎很是驚慌,讓文武大臣守住各門。阿濟格看到這架勢,謹遵皇太極的指使,避實就虛,砍伐枝幹,沒有選擇攻打京城,而是圍繞著京城周圍伐木。對於京師周邊的城池,難攻的立即放棄,容易進攻的馬上進攻。阿濟格沒有陷在一城一地中,也沒有絲毫的戀戰情緒,搶到了東西才是王道。

招降洪承疇

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極召集出征的將領們開會,面授機宜:「你們這些即將出征的貝勒大臣,凡大軍行進到一個地方,有什麼決策的話要大家商議后再行動,切記不要輕舉妄動。如果遇到城池,想進攻的話,先判斷可不可以攻下,如果可以的話就攻,如果不可以就放棄。大家有什麼意見的話,當時就敞開胸懷講,不要做事後諸葛亮。此外,出征要善始善終,從開始到結束都要嚴格遵守軍紀。」
崇禎十一年(1638年),就在洪承疇和孫傳庭把李自成打得只剩十八人的時候,張獻忠也放乖了。西北的民變表面上是平息了,崇禎終於露出了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笑容。崇禎原以為苦盡甘來,大明的天下還是有希望的。就在他期望再用十年的時間振興明朝時,災難再次降臨。這一年,皇太極再次調動大軍進攻明朝,清軍分為兩路,一路是由多爾袞率領的左翼軍,一路是由代善之子岳托率領的右翼軍。這兩人都很猛,越過長城,對明軍發動了猛攻。
這一仗,如果洪承疇不出奇招,是必輸無疑的。洪承疇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洪承疇有什麼高招呢?
……
原來,高起潛秘密調走了他的后軍。無奈之下,盧象升只好下令撤退。
範文程說話比較靠譜,皇太極就給了他一次機會。
聽說議和的事,黃道周立刻跳了出來,在皇帝面前和楊嗣昌展開辯論。黃道周知識功底是非常紮實的,學的剛好是理學,就辯論才能看,楊嗣昌跟他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一輪犀利言論下來,楊嗣昌啞口無言,因為他說不過黃道周。
在關內,皇太極取得了不少勝利,但是關外的防線就像是用金剛石打造的,紋絲不動。遼西走廊上,有四個堅固的城池:錦州、松山、杏山、塔山。四個城池中又以錦州城為核心,其他三個城相當於衛星城。
說實話,對於關外的這些城池,皇太極是有心理陰影的。因為他在關寧防線上吃的苦頭實在是太多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就連皇太極也不例外。
……
範文程來到洪承疇的牢房裡,可能是牢房裡灰塵比較多吧,一縷灰塵從屋樑上落到洪承疇的身上。洪承疇用手撣了撣灰塵,這個不經意的動作沒有逃過範文程銳利的雙眼。看到這一幕後,範文程微笑了,他沒有勸降洪承疇,而是直接回去找皇太極。
現在,松山已經被清軍徹底包圍,明朝的救援計劃失敗。洪承疇在松山城內被困住了,圍城以後,皇太極照例讓人向城內|射入勸降書,勸降書還提到如果祖大壽投降的話,將不計前嫌,仍然恩遇。
半年前,就有人告訴他,今天這一切會發生。告訴他的那個人不是什麼明軍間諜,而是皇太極本人。皇太極為什麼要告訴崇禎我想揍你呢?是皇太極受了什麼侮辱,還是又被人忽悠了?
崇禎在一旁也幫不上楊嗣昌什麼忙,只好出口惡氣,將黃道周連降六級,下放到地方去。這口惡氣雖然暫時出了,但和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黃道周都說了議和是天理難容的行為,是違背人倫的蠢舉,而且說得有理有據。崇禎再剛愎自用,也不願戴上天理難容的帽子。
明軍不為所動,任憑皇太極威逼利誘,就是不投降。不久,皇太極得知宸妃重病,對關外幾城部署好包圍之後,便快馬回奔盛京。
好,那就假設先生已經掛了吧!崇禎決定給洪承疇發喪,隆重悼念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洪承疇。
千言萬語不及一句「你辛苦了」,洪承疇聽了以後非常感動,忙跪在地上大呼:「皇上英明……」
盧象升看著身後的五千士兵,那眼神是凄厲的,也是慘烈的。是該壯烈殉國的時候了!盧象升穿著孝服,帶領五千人沖向清軍主力。雙方從上午打到下午,明軍士氣如虹,清軍死傷慘重。盧象升的部隊也被殺得差不多了,盧象升單槍匹馬揮舞著大刀砍死了幾十名清軍,最終負傷力竭而死。
領導就是領導,雖然嘮叨,但說出https://read.99csw.com的話句句在理,皇太極不愧是個一流的領導。兩路大軍派出去后,皇太極決定親自率領第三路大軍去山海關一帶,牽制明軍。在皇太極親自率領的大軍里,三順王就是先鋒,這三個吃乾飯的漢奸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那就是炮轟自己的國家,也許可以換種不那麼觸目驚心的說法,炮轟前任領導。
二月二十八日,清軍進入松山城,生擒明朝總督洪承疇和巡撫邱民仰。得知這個消息,皇太極感到很驚喜,讓人把洪承疇押到盛京。得知祖大壽的弟弟祖大樂也在城內,皇太極更高興了,讓人把他也一併押到盛京。
應該說,皇太極對祖大壽是非常恩遇的,幾乎把他擺在跟貝勒多爾袞、多鐸等平起平坐的位置上,還賞賜給他五爪龍紗朝衣,這衣服就相當於後來的御賜黃馬褂。皇太極的政治生涯雖然有很多作秀成分在裏面,但是像他這樣高瞻遠矚、胸懷寬廣深邃的領導者在封建時代實在是少之又少。我們當然不能拿美國總統的標準來要求皇太極。
楊嗣昌找了一個算命的,讓他到皇太極那兒秘密傳達崇禎的意思,說是願意和你議和。皇太極以仁君自居,別人上門索要和平,他總不能不給吧!事實上,皇太極的態度相當好,表示和談是個好事情,為了表達自己的誠意,皇太極還把軍隊撤回基地。
洪承疇是個軍事家,這點是不需懷疑的。面對皇太極的大軍,他很清楚,固守遠比進攻要好得多。然而,更糟糕的是,後來洪承疇進攻的時候居然只帶了三天的乾糧,讓人想不通他到底要幹嗎。
也不知洪承疇是啥狀態,他不僅沒有聽進那人的言論,反而斥責他:「我出來混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旮旯待著呢,需要你提醒我?」
洪承疇是一個比較猛的人,打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人是沒得說的。崇禎十三年(1640年)六月十一日,洪承疇帶著四萬步兵,奔赴杏山城,在杏山城城外駐紮。多爾袞率軍前來阻攔,雙方發生激戰,多爾袞雖然沒有打退洪承疇,但是也讓洪承疇沒法前進。
我們千萬別小瞧「皇上英明」四個字,這可不是客套話,也不是感情激動時說出來的,而是非常有意義的四個字。只有「皇上英明」,洪承疇才有得台階可下,不是我洪承疇軟骨頭,實在是皇太極太英明了,我不歸順他就是跟天意作對。
事實上,自從上次祖大壽一去不回后,皇太極就始終忘不掉他,曾經給他寫信:「自從大凌河一別,有好幾年。我無時無刻不在挂念著你,希望能和將軍再見一面。將軍是去是留,我也不能勉強。將軍你雖然屢次和我兵刃相接,但我絕不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的,將軍不要妄自猜疑。」

議和的失敗

但是,我們還得考慮李自成、張獻忠這些人啊!楊嗣昌建議崇禎議和的目的就是攘外必先安內。換句話說,議和只是緩兵之計。
就在崇禎打算換人的時候,一個叫劉宇亮的人站了出來。劉宇亮當時是內閣首輔,宰相級別的人物,看到國難當頭,挺身而出,也是可以理解的。
皇太極默念:忽悠我的人都必須付出代價。
沒辦法,三天後,崇禎不得不重新起用盧象升。
這些戰役中值得一提的是高陽城的陷落。
洪承疇被俘之後,每天都揚言絕食,絕食了很多天還沒死,可見這人抗飢餓的能力非常強。洪承疇絕食的消息傳到明朝,京城裡的人家喻戶曉,大家紛紛感嘆,又出現了一個民族英雄。崇禎也非常感動,感動之餘他就想,我不能虧待洪先生啊!洪先生既然絕食了,估計現在也差不多掛了吧!當然,崇禎也不確信洪承疇到底有沒有掛,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沒掛,幾天後也會掛,人是鐵飯是鋼嘛!
和談這事,遲早得讓大臣們知道,否則怎麼談都沒用。但是這個建議一提出來,就招致朝野的一片反對,朝堂之上,嘩啦啦的全是罵人的口水聲。這些當官的打仗不行,罵人的本事絕對是一流的,人總得會一兩行。
這一仗,如果洪承疇不出奇招,是必輸無疑的。洪承疇對此也是心知肚明的,洪承疇有什麼高招呢?
依照常規,對於這種不肯合作的人最好的懲罰就是推出去砍了,以儆效尤。但是清軍沒有這樣做,這個老頭子在他們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最好讓他自盡。
楊嗣昌和崇禎都是明白人,且飽讀詩書,劉秀這個故事的下文雖然沒說,但彼此心知肚明。劉秀跟匈奴議和后,先解決了國內問題,國內問題一解決,就開始對匈奴窮追猛打,趕得他們滿沙漠里逃竄。
洪承疇不打的邏輯非常簡單,清軍的戰鬥力很強,如果跟他們硬碰硬,估計很難討到好處。雙方就這麼僵持著,對峙了一年。
清軍趁這個機會突破,佔領了錦州外城。原本幫助明朝的蒙古貝勒諾木齊率眾歸降,皇太極給予了歸降者極好的待遇。
孫承宗是不可能投降的,雖然他明知守不住,還是帶著全家老少一起走上城樓堅守。他這種做法與其說是要守城,倒不如說是出於職業習慣和道德情操。孫承宗的精神感動了縣城裡的老百姓,大家沒有一人逃亡,跟著孫承宗一九_九_藏_書起迎敵。
庄妃:「你就是大明朝的洪經略嗎?」
庄妃:「我聽說經略一心殉國,心中敬佩,特來一睹威儀。」
這些東西屬於野史的範疇,歷史上的洪承疇是不是真的中了庄妃的媚葯才投降的?
從開始洪承疇拒絕給皇太極下跪,並傲慢地怒斥:「我乃天朝大臣,豈拜小邦王子乎!」到現在洪承疇主動下跪,這個過程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過程。
這邊還在這裏糾結,那邊已經發喪了,一邊是求生的慾望,一邊是對死亡的崇拜。
洪承疇:「你是誰?」
這時,盧象升和楊嗣昌都英勇犧牲了,剩下的人才中唯一靠譜的就是洪承疇了。
這時,洪承疇只剩下一個選擇,突圍出去。他召集八大總兵商量如何突圍,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分工。可惜計劃還沒有實施,就有兩個開溜的,一個是大同總兵王朴,一個就是出身於逃跑世家的吳三桂。
高陽城其實只是一個很普通的縣城,當時位處直隸,也就是現在的河北。這個小縣城從地理位置來說很不重要,所以沒多少兵,也沒什麼錢。但是它的陷落引起了明清高層的極大關注。
為了拿下這四座城池,皇太極決定圍困錦州。
在錦州城裡有一部分是蒙古的守軍,皇太極決定誘降這支蒙古部隊。蒙古軍本來就是雇傭軍,誰給的錢多就跟誰。就在蒙古軍隊偷偷出城的時候,祖大壽突然帶兵殺了出來,和準備出逃的蒙古兵在城門口激戰起來。清軍反應也很快,聽到激戰聲,第一時間趕過來營救,明軍不敵,敗入城內。
清軍大兵壓境的時候,薊遼總督吳阿衡還在喝酒,他睜著一雙醉眼看著城下黑壓壓密密麻麻的清兵,還沒反應過來是怎麼回事。等他反應過來的時候,才知道原來都是敵人。可能是喝高了,吳總督一時之間非常興奮,人來得越多越好,來多少死多少。喝酒駕車容易出事,喝酒打仗那就幾乎百分之百會出事。

崇禎:一個最能折騰的皇帝

洪承疇本來是想固守,後來為什麼又選擇進攻呢?進攻的時候為何只帶三天乾糧?
圍城一直持續到第二年二月,清軍才逮住機會,攻入松山城。這個機會還得感謝漢奸夏承德,夏承德是松山城副將,感覺突圍無望,便讓人密約清軍在他防禦的地方,晚上豎起雲梯登城,他在城裡做內應。夏承德唯恐清軍不相信,還把自己的兒子給清軍做人質。
當然,洪承疇內心裡這種想法,肯定是沒法對皇太極開口的。幸好,範文程識破了這一切,皇太極配合得很好,洪承疇遇上了明主,事情解決了。
很多人認為松山之戰洪承疇失敗就失敗在沒有聽進這個人的建議,一世英名的洪承疇糊塗一時。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
到底庄妃是憑藉什麼手段讓洪承疇投降的呢?《清朝野史大觀》里語焉不詳,這不免讓後世文人浮想聯翩。有的說庄妃向洪承疇送湯獻媚,有的說庄妃犧牲了色相。電視劇《孝庄秘史》就採納了這種說法。
這兩段對話是非常曖昧的。
被圍三個月後,祖大壽向明廷發出求援書,不過祖大壽的求援書寫得非常有個性:「敵軍把錦州團團包圍,我們援兵來了之後,千萬不要輕易冒進,不要擔心我,我還撐得住,半年絕對沒問題。」
聽說皇帝委以重任,盧象升急急忙忙趕到京城。盧象升也是一個性格堅毅剛強的人,崇禎見了他,開門見山地問:「現在怎麼辦?」盧象升果決地說:「主戰!」
要弄清這些問題,還得了解他身後的一個人——兵部尚書陳新甲。洪承疇其實是不想進攻的,不是怕死,而是擔心打不過。但是陳新甲一直在催他,陳新甲催他,他還可以應付。更要命的是沒錢了,沒錢就耗不下去,更守不下去。
前面講到皇太極發兵之前,屢次說自己愛好和平,是明朝對不起自己,諸如此類。其實,皇太極也不完全是作秀。他好心好意地等待明朝議和,等了幾個月,見明朝毫無動靜,他再次感覺自己被忽悠了。一個被忽悠的人是憤怒的,一個被忽悠的皇帝更是可怕的,作為一國之君,被人忽悠不光是利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面子的損失和權威感的喪失。

祖大壽再次投降

這招聲東擊西著實厲害。阿濟格率領十萬將士,進入長城后第八天就取得了豐富的戰果,連敗明軍七次,俘獲萬餘人。隨後,清軍經延慶進入居庸關,直逼北京。七月七日,清軍來到昌平城下,城內有人做內應,昌平城立即陷落,明朝總兵巢丕昌投降。最後,清軍到達北京的西直門。
祖大壽站在城頭,臉色冷峻,錦州城紋絲不動。皇太極快崩潰了,只好停下攻擊,繼續圍城。
皇太極整編了蒙古八旗軍和漢人八旗軍后,清軍的軍力接近二十萬。明朝的軍隊人數當時撐死了也就八十萬,在這八十萬中真正可以打仗的只有四分之一,而且這四分之一的軍隊戰鬥力也比不上清軍。要打是打不過他們的,這是議和的一個重要原因。
洪承疇投降了,祖大壽投降了,很多很多人都投降了。崇禎感到驚慌,尤其是為洪承疇開完追悼會後,發現這人居然沒死,很是失望。
岳托的右翼軍表現也很出色,攻克城https://read.99csw.com堡九座,投降城堡兩座,擊敗敵人十六次,殺明軍總督兩名,俘獲人口二十萬。
會打仗的人往往不容易馴服,像祖大壽、孫傳庭這些人能力很強,但是指揮起來特別費勁兒。就說這祖大壽,能夠指揮得動他的人實在太少,連崇禎都指揮不動,只有袁崇煥、孫承宗這樣的人才指揮得了他。袁崇煥死後,祖大壽對國家興亡一直處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
大軍出征一月後,皇太極估摸著阿濟格已經抵達了長城腳下,便又派出另一支軍隊進攻山海關。為什麼又派出一支軍隊,皇太極解釋說:「阿濟格統兵征明朝,馬上就要進長城以內了。為了方便他從容進去,我們需要再派遣一支大軍,佯裝攻打山海關,明軍必然會大軍支援山海關。」
皇太極想了想說:「大壽你說的也有道理,換到其他人手中你死一萬次也不夠。但你背叛我,一是為了前老闆崇禎,二也是為了家人和親戚。但讓我殺你,我肯定是下不了手的。你是個人才,我不想損失你這樣的人才。我常常對部下說,如果交戰中遇到祖大壽,一定要生擒,因為我不想你死。只要你以後為我踏踏實實做事,我就心滿意足了。」
孫承宗坦然地接受了,向紫禁城叩頭,然後從容自盡。
庄妃:「你跟我想象的一樣。雖然餓了些天,但是卻仍然英氣逼人。」
據說,阿濟格回來時還瘦了不少,皇太極看了后,感動得眼淚都流了出來,只差沒說:「你辦事,我放心。」
據說,洪承疇這人骨頭也非常硬,最開始根本不想投降,準備絕食而死。洪承疇經常掛在嘴邊的是:「洪某人只求一死明志。」皇太極在愛才方面跟周公有得一拼,怎麼忍心這麼優秀的軍事明星就這麼一死了之。皇太極和範文程這兩隻老狐狸商議之後,決定讓大玉兒(庄妃)接手這個艱巨的任務。大玉兒畢竟是大玉兒,用她的嫵媚和花言巧語打動洪承疇,皇太極就坡下驢,對洪承疇極盡優待,洪承疇就這麼乖乖就範了。
崇禎是牛脾氣,你忽悠我,我就舍著大明完蛋也要讓你做督師。首輔大人頭頂冒汗,這時楊嗣昌站出來了,他說:「皇上還是不要為難首輔大人了,一把年紀,挺不容易的,有這個心就夠了。現在能夠擔此大任的只有盧象升。」
為了指揮這些桀驁不馴的戰將,崇禎必須挑選一個更猛更強的人才行。幸好泱泱大國也不是沒人,袁崇煥死後,還有一個盧象升。亡國時期出現的英雄人物,基本都是悲劇角色,像秦末的章邯、明末的袁崇煥等人,盧象升也是個悲劇。
洪承疇:「我殉我的國,與你有何相干?敢情你也是用花言巧語來勸我歸降的吧?快省省力氣走吧。」
如果洪承疇真是這種人的話,恐怕也當不上遼東經略了,庄妃固然貌美,但美貌在這裏不起決定性作用。洪承疇降清跟庄妃沒什麼關係,跟範文程的關係倒是非常大。
範文程回去后對皇太極說:「皇上,你不用擔心,洪承疇遲早會降的。」

掃蕩京師周邊

當阿濟格凱旋時,皇太極出門十里迎接:「兄弟,辛苦了,辛苦了……」
密雲的守軍非常少,因為大家一致認為清軍不可能從這裏進攻。為啥呢?因為這裏地勢特別不好,到處是山,而且還是陡峭險峻的山。從這裏進攻,還沒到達密雲,估計也會累得半死。明朝人比較懶惰,比較油,但是他們自己不會幹的事,不代表皇太極不會幹。眾所周知,皇太極是一個非常勤奮的領導,為了入關,為了治國,幾乎是殫精竭慮。這世上還有什麼他不會做的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原來,半年前,內亂還沒有平息,楊嗣昌給崇禎講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東漢初年,主人公是光武帝劉秀。劉秀幹嗎了呢?劉秀跟匈奴議和了。楊嗣昌的故事雖然只講到這裏,那意思很明白,皇上你去跟清軍議和吧!有人說,這不是賣國嗎?事實上,當時很多人都是這麼認為的,是不是賣國都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
可是,盧象升的表現卻很讓崇禎失望,為啥呢?因為盧象升遲遲不出兵,任由清軍在北京附近燒殺搶掠。盧象升為啥不出兵呢?難道沒兵嗎?不,有兵,五千人。看到這裏,非常納悶了,高起潛把大部隊調走,崇禎幹嗎不管管他,還是這就是崇禎的意思?在國家危亡的關頭,他滿腦子想的都是防範自己的將領。這樣的領導和皇太極相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洪承疇:「我死在眼前,顧不得了。求姑娘成全,容我死於花下,我死也瞑目了。」
洪承疇:「姑娘,我是將死之人,又何勞姑娘枉顧?要是連累了你,我又於心何忍呢?」
不過,打不過並不意味著也守不住,仗著地形和城池的優勢,守應該還是可以守得住的。這是主戰派的重要理由。
阿濟格帶領人馬迅速離開沙河和清河,七月十五日,攻克寶坻,殺死寶坻知縣趙國鼎。二十一日,攻佔定興,攻克房山,搶劫涿州、攻下固安、進入文安、拿下永清,總之掃蕩了北京的西南,搶奪了大量的人畜;隨後,阿濟格又轉攻香河,進入北京東北的順義,到達懷柔,洗劫西和。八月十九日,清軍在密雲https://read•99csw.com和平谷一帶屯兵。一個多月時間里,清軍圍繞著北京城打砸搶燒,戰果輝煌,打了五十六仗勝了五十六仗,總共俘獲人畜超過十八萬。
孫承宗可以說是培養軍事人才的一代宗師,連袁崇煥這樣的人都出自他的門下。可以說孫承宗為大明王朝奉獻了自己一生的智慧和精力,可惜還是沒有能挽回明帝國的大廈,這是一種悲哀。臨到死,他還要為國貢獻最後一份力量,雖然是綿薄的。
洪承疇帶著明朝十三萬精兵來了之後,就在和清軍不遠的地方駐紮。每天按時吃飯睡覺,就是不跟清軍開打。皇太極是個非常保守的人,看到洪承疇這次率領大軍,那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所以也不打。
事實證明,這次偷襲非常成功,清軍沒有任何提防,因為他們想不到明軍居然敢偷襲他們,他們已經習慣了明軍抱頭龜縮的樣子。清軍傷亡很慘重,就在盧象升帶著人馬砍殺清軍的時候,忽然發現一個重大的問題:沒有后軍,無法擴大戰果。
皇太極派出使者做孫承宗的思想工作,這樣既表示給孫承宗面子,又能體現自己仁君的形象。事實上,皇太極是不抱什麼希望的,畢竟這麼多年的老對手,什麼脾氣都摸清楚了。
只因為這縣城裡有一個退休的老幹部:孫承宗。
崇禎收到祖大壽的求援信,立即召開會議。與會者一致認為應該去救援,那麼派誰去呢?
當時,知道議和的只有三個人:崇禎、楊嗣昌、太監高起潛。議和這事涉及臉面問題,不能讓更多人知道。崇禎是個非常要強的皇帝,真讓他向敵人低頭,是不太可能辦到的,他最後自殺就是因為不忍低頭受辱。
一般的人物皇太極都是想盡辦法拉攏,更別說像洪承疇這樣超重量級的人物了。
盧象升找到楊嗣昌,義正詞嚴地說:「你們這樣搞是行不通的,我現在負責防衛京城,你們如果要議和,我的下場就跟袁崇煥一樣。」
然後,範文程就把自己看到的一幕告訴皇太極,說洪承疇很愛惜衣服,連衣服都愛惜的人怎麼會想死呢?
為了確保清軍能更多一些勝算,皇太極決定親自指揮這場戰役。此時,皇太極的健康已經出現了問題,鼻血流個不停。皇太極帶病急行軍,用了六天的時間到達松山。

松山之戰

到了這地步,只能打了。
清軍的總兵力大概在十二萬,明軍的總兵力是十三萬,從人數上說雙方實力相當,明軍稍佔優勢。但是將領方面,明軍就明顯不如清軍,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岳托等人個個驍勇善戰;明軍方面,除了寧遠總兵吳三桂比較能打外,其他人都不太行,而且吳三桂也是出身於逃跑世家。
皇太極這人大腦確實可以,他知道關寧防線很難突破,所以讓清軍兜個大圈子,跑到密雲一帶。
洪承疇讓八大總兵主動襲擊清軍,也算是給上面一個交代,我打了。襲擊的結果不是很理想,被清軍擊退,一路逃到塔山,被清軍圍住了。
在一個不應該的時候出現了一個硬骨頭:黃道周。黃道周外號黃聖人,明朝滅亡后依然和清軍死戰到底。歷史學家評價黃道周守正不能達變,敢於犯言直諫而闊於事理,律己雖嚴而於事無補。這個評價應該是公正的。
皇太極幾次勸降洪承疇都失敗了,很氣餒,又碰上了一個硬骨頭,乾脆推出去砍了吧!範文程就安慰皇太極,皇上,不要失望,慢慢來,這件事交給我去辦就好了,我一定圓滿完成任務。
皇太極的意思是你可以放心地投降,我絕不會因為上次的事為難你。祖大壽沒有任何迴音,這是祖大壽的風格。皇太極在耐心地等待,終於在1642年三月十日,祖大壽熬不住了,出城投降。投降后,祖大壽認罪:「我知道自己有罪,我和洪承疇的情況不太一樣,我罪該萬死。昔日被困大凌河時,糧盡投降,皇上不但不殺臣,反而優待臣。臣後來背棄聖恩,實在是罪該萬死。」
別人投降就投降了,啥事都沒有,洪承疇投降卻比較多事,還鬧出了一段緋聞。根據《清朝野史大觀》的記載,洪承疇之所以降清,完全是孝庄的功勞。孝庄也就是皇太極的庄妃,一個非常有心計的女人。
對於被俘的孫承宗,清軍給予了最高的待遇,希望他能棄明投清。口舌浪費得太多,可惜孫承宗堅如磐石。
崇禎憤怒了,他最討厭別人忽悠自己。其實,首輔大人倒也沒打算忽悠皇帝,只是一時激動報國心切,忽視了自己的專長。
庄妃:「這宮裡頭規矩大,我一旦被發現,立時就有殺身之禍。若不是真心仰慕經略,我何須冒險前來?誰曉得經略疑心這麼重?也罷!」
突破錦州外城后,皇太極將錦州城團團圍住。明朝多次派援軍解救錦州,清軍玩的是圍點打援,來多少打多少。
皇太極這人是不好忽悠的。
祖大壽聽了,連連叩頭謝恩。祖大壽也是說好話不做好事,答應皇太極幫他老老實實辦事,結果啥事也沒辦。投降以後,吃皇太極的,喝皇太極的,就是不給皇太極辦事。侍奉二主的人,只要稍微有些良心,都是糾結的,祖大壽是一個糾結的人。
崇禎一見氣氛不對,馬上打圓場:「那個和談的事,都是謠言,別信那些,我也是主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