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九章 結局

下篇 雄才大略的皇太極

第九章 結局

風眩又有一種說法叫風痰。從崇德七年(1642年)開始,皇太極的壓力越來越大,明清之間的戰爭處於白熱化時期,皇太極諸事繁多,常常是通宵達旦地工作,加上喪失愛妃,難免痰火上升而頭暈目眩,病情加重。竹瀝是竹子的汁液,入葯后可以祛痰。這麼看來,皇太極很可能是病死的,而且是死於「痰疾」。
1643年農曆八月九日,皇太極像平常一樣辦公,晚上端坐在清寧宮的暖炕上,無疾而終。
應該說,皇太極和豪格雖然是父子,但性格差異太大,豪格的性格倒是跟莽古爾泰有些像。所以,固然他是長子,但皇太極實在不看好他,而且認為豪格對自己不真心,父子之間猜疑很重。
這次出征,戰果也是豐富的。第二年的六月十一日,阿巴泰凱旋班師。這一次出征,阿巴泰殲滅了明朝的一個親王、五個郡王,俘獲明朝宗室上千人。攻克了六十七個縣,佔了八十八座城池,搶到黃金一萬兩千多兩、白銀二百五十萬兩,還有其他各種寶貴物品一大堆。俘獲了近三十七萬的人民,這些人民是不是真的願意成為清國的人民就沒人知道了。阿巴泰的表現不錯,雖然皇太極抱病,還是親自出城迎接。
一句不納糧,收買人心的作用那是比炸彈還強悍,群眾一下子炸開了鍋,天下還有這麼個不納糧的救世主,不跟他又跟誰?
皇太極認為攻入北京不必急於一時,應該說這個策略是正確的。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皇太極沒有料到,從容雖好,自己卻從容不了多久。
可見,皇太極不僅有病,而且病得相當嚴重,以至於用天下大赦的方式向上天祈求健康。當然,他的病可能跟宸妃去世受到的打擊有關。皇太極的病嚴重到什麼地步呢?嚴重到他不得不交出權力,讓其他人處理國家大事,儘管他貪戀權力,迷戀治國,可惜實在力不從心了。
氣數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用哲學的話來講,就是一個事物自身的壽命期限,不光生命有壽命,王朝也有,制度也有。這就好比一個電器,有使用時間,過了這個時間,各項零件開始出問題,如果繼續使用的話,就很容易出問題。
後來前線告急,皇太極又不得不立刻趕到前線去。一路上,皇太極的鼻血不停地流,心裏很痛苦,一邊是戰爭,是國家大事;一邊是宸妃,是痛失愛子心情抑鬱的宸妃。皇太極經過六天六夜疾馳到前線,終於改變戰局,打敗明軍。就在皇太極忙於前線的時候,忽然接到消息,說宸妃病重。
但崇禎的貼身太監王承恩聽到這個夢后大驚失色,下朝後找到崇禎,對他說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夢,這個夢象徵著大明的滅亡。
皇太極要求明朝每年給清國納貢黃金萬兩、白銀百萬兩,強弱之勢已經扭轉,以前是后金向明朝納貢,現在變成了明朝向後金納貢。饒是形勢如此,感情上也讓人無法接受。
儘管如此,他還是沒能見到宸妃最後一面。聽到宸妃去世的消息,皇太極大悲:「老天啊,你一直眷顧大清,卻為什麼不讓朕與這輩子最愛的女人當面訣別!」
人們忽略了一個事實,皇太極生前最愛的女人並不是庄妃,而是她的姐姐宸妃。庄妃比宸妃提前九年入宮,但並不怎麼受寵。1634年,時年二十六歲的海蘭珠——來自蒙古草原的美麗女子,進入皇太極的宮中,成為他的側福晉。
皇太極稱帝之後,海蘭珠被冊封為宸妃,地位僅次於皇后。皇太極還把她住的地方賜名「關雎宮」,以此來表達對海蘭珠的愛慕之情。
崇禎是中國歷史上因失敗而自殺的唯一皇帝,應該說是一個有骨氣的人,有骨氣的人是值得欣賞的,但骨氣並不能遮蓋一個人的錯誤和缺點。人們對崇禎的印象不是特別壞,就因為這人勤政,不好酒色,生活相當簡樸,亡國后與國同亡。
三個月後,李自成的軍隊到達西https://read.99csw•com直門。這一天是農曆三月二十七日,李自成辦事很講效率,讓士兵們火速攻城。明朝的文武百官更講效率,還不等李自成把城攻下來,很快就打開城門歡迎闖王。
崇禎不回信,正中皇太極下懷,這樣就有了發兵的借口。這時,清國的許多大臣極力主張大軍直搗黃龍,拿下北京。大家都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了,可以攻取明朝的心臟。但皇太極一向是個保守的人,他認為現在還不是時候,就如同砍樹一樣,先把兩邊的枝丫砍掉,然後再來砍主幹。皇太極是個好兒子,謹記著努爾哈赤的教誨。
那麼官方史書為何說皇太極無疾而終呢?那是因為皇太極從最後一年四月份開始,疾病似乎有所好轉,在人們眼裡皇太極身體逐漸康復,事實上這隻是一種假象。
好了,大清帝國的崛起到這裏就算告一段落,下一本書我們將講述多爾袞、孝庄和順治的那些事兒。
後世野史說多爾袞和庄妃密謀殺了皇太極,金庸在《碧血劍》里更是借袁承志的眼睛把這一幕展現得活靈活現。袁承志本來是準備刺殺皇太極的,跟著皇太極來到庄妃的寢宮,皇太極發現庄妃正和多爾袞偷情。多爾袞來不及逃跑,竟把皇太極刺死了。
幾百年來,皇太極暴死之謎引發了後人無數的猜想。其中,在坊間流傳最廣的是皇太極死於謀殺。很多人懷疑兇手是皇太極的政敵兼情敵多爾袞,庄妃也是當事人之一。庄妃和多爾袞青梅竹馬,後來嫁給皇太極,皇太極死後,兩人公開出入,儼如夫妻,人們懷疑她和多爾袞合謀殺害皇太極也不稀奇。
大臣們都說,皇上,這不是你的錯啊,大明的氣數將盡,這是誰也無法挽回的。
這個提議得到了雙方的贊同,最後悔的人莫過於豪格。豪格這人命不好,本來應該他當皇帝,結果夢想落空。豪格滿腹牢騷,逢人便大罵多爾袞,結果被人告發。豪格怎麼罵多爾袞,也不知道他是知道什麼內幕還是怎麼回事,他逢人便說多爾袞有病,你們別跟著他,他不是長壽的料。事實證明,豪格的話是對的,多爾袞確實只活了三十九歲。但多爾袞沒死,公然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自己找死。
雖然里裡外外殺氣騰騰,多爾袞還是不慌不忙地說:「你們兩個退下,討論繼承人的事,還輪不到你們發言。」
崇禎的自我評價是:「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
國之將亡,必有妖孽,這些年來崇禎經常做一些離奇古怪的夢。有一天,他做了一個非常玄的夢。他夢見有人在他的手中寫了一個字——有。據說,這個夢崇禎做了好幾次。
然而,沒有人想到兩個月後皇太極居然「無疾而終」。更奇特的是,深謀遠慮的皇太極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沒有留下任何遺囑。難道皇太極不知道皇位爭奪的激烈程度?作為一個過來人,皇太極對此比誰都清楚。既然如此,他為什麼不留下遺囑?
得知錦州失守后,崇禎飄飄倒倒,差點兒站立不穩。崇禎的壓力非常大,幾近崩潰邊緣。可是他不能倒下,他告訴自己,只要大明江山還有一口氣,就一定要撐下去,哪怕是撐死自己也無所謂。
有人說崇禎砍傷女兒實在太過殘忍,不過拿崇禎本心來說,他是不希望女兒承受更大的侮辱。有人認為這是偉大的父愛,問題是崇禎把自己的兒子趕出宮,讓他跑掉,為什麼不可以給女兒相同的待遇,所以偉大的父愛也談不上。
由此可見,豪格這人性格確實不適合搞政治,結果是豪格被檢舉,多爾袞把他處決。當然,這一切都是在順治帝的名義下進行的。順治帝親政后,給豪格平反,重新封他為和碩肅親王。順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謚為肅武親王,成為清朝第一個被追謚的親王。
皇太極親自為宸妃操辦喪事,葬禮之後,皇太極沒https://read•99csw.com有進清寧宮居住,而是在宮中搭起一個臨時帳篷,思念宸妃海蘭珠,她也許是皇太極這輩子唯一愛過的女人。
大明天下,奈何亡于朕手!——道出了內心深處多少滄桑和無奈!
第三個很有希望的人是皇太極的長子肅親王豪格,此時豪格三十五歲,也是戰功赫赫的人物。應該說,皇太極雖然不是很喜歡豪格,但還是很重視他的。打仗時經常把豪格放在第一線,而且對他要求非常嚴格。但豪格這人性格有點兒驕橫和剛愎自用,經歷過好幾次大起大落。豪格在大清國的地位僅次於多爾袞,由於代善主動出局,競爭就在多爾袞和豪格之間展開。
崇德八年(1643年)農曆四月初六,皇太極派人去朝鮮索要一種名為竹瀝的藥材,並要求朝鮮選派名醫前來為自己會診。根據《李朝中宗實錄》的記載,皇太極患的病叫風眩之病。據說唐高宗李治患的就是這種病,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病,在當時是治不好的。這種病究竟是怎麼引起的,現在我們也不太清楚,通俗的理解就是陰陽失調。
當然,多爾袞哥三個肯定是不服的。
說皇太極無疾而終,大家都不相信。好端端的一個人,又不是特別老,怎麼可能會說死就死。史書的記載反而更加激起人們對皇太極死亡之謎的好奇。有人懷疑皇太極是被人謀殺的,也有人懷疑皇太極是病死的。
豪格自信滿滿,因為他覺得自己功勞很大,又是皇太極的長子,自己不當皇帝誰當皇帝。豪格召集八大臣在自己家中策劃「競選」大事,八大臣商定一起推舉豪格當皇帝,甚至強調用武力做後盾,如果有人敢反抗的話……
清國前途未卜,當時有三個人最有可能繼承皇位。
自從皇八子去世后,皇太極再也沒有提立嗣的問題。
這實際上是一個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同意因果律普遍適用的話,那麼打從朱元璋打天下時起,明王朝的壽命就已經註定了。
既然如此,為什麼有人把皇太極之死演繹成一個香艷的謀殺案呢?
崇禎命令皇后和妃子們上弔,看著樑上一副副擺動的軀體,他突然發現身邊還有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就是長平公主,也就是金庸《碧血劍》中的九姑娘,崇禎對她說:「孩子,你也上弔吧!」
回到盛京后,皇太極徑直奔向關雎宮,伏在宸妃的屍體上痛哭。皇太極雖然是一個政治動物,但是他對宸妃的愛情是真實的。政治家作秀,有時是必須的,但他不可能也不會在所有方面都沒有真性情。
那意思很明顯,如果有誰想染指帝位,那就來一場你死我活的拼殺吧!
豪格走後,阿濟格和多鐸趁機勸多爾袞繼位。然而,多爾袞考慮的問題更多,他知道萬一自己同意了,搞不好跟代善和豪格就會兵戎相見,便沉默不語。這時,他的弟弟多鐸也沉不住氣了:「如果睿親王不想當,立我也行,太祖在遺詔里也提到我。」

崇禎的結局

崇禎讀到這封信的時候,憤怒是不必說的。但是,現在不咽下這口氣不行,崇禎也不想和皇太極打筆仗,乾脆懶得回他。
進入河南后,李自成一揮手,河南的災民紛紛向闖王的旗幟靠攏。不是災民想造反,而是因為不造反實在沒有活路了。沒吃沒穿的,朝廷還是徵稅。朝廷也沒有辦法,國內流寇四起,不鎮壓總不是辦法,鎮壓就得花錢,花錢就得徵稅。何況清軍那邊壓力相當大,每年的軍費都是一筆沉重的負擔。
這真是一個要命的夜晚,多少國讎家恨湧上心頭。不過,崇禎沒有時間去悲哀,沒有時間去痛哭。他必須先處理一些事情,然後再上弔。
大明王朝就此結束。
文臣個個可殺。——又是怎樣的悲愴和憤怒!
第二個有望繼承帝位的是睿親王多爾袞,傳聞說努爾哈赤生前最喜歡多爾袞,還留下遺言讓多爾袞繼承汗九*九*藏*書位。不過,多爾袞那時太小,才十四歲,沒法和皇太極搶。今非昔比,現在多爾袞三十二歲,正當盛年,而且立下赫赫戰功,與兄弟阿濟格和多鐸成為大清國的骨幹力量。兄終弟及,在女真族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多爾袞是一隻很有潛力的股票,地位比他高的只有代善和濟爾哈朗,算是大清國的第三號人物。
兩人只好老老實實地退出去,畢竟帝位繼承的事情只有諸王才有發言權。
那麼一個王朝的壽命是不是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呢?
皇太極並沒有擺架子,而是表示願意與明朝對話,派遣兵部官員前去寧遠迎接明朝代表團。皇太極友好地接待了明朝的使者,好吃好喝地伺候了他們幾天,最後讓他們帶一封信給崇禎。信的內容比較長,無非是說明清兩國有矛盾是明朝的不對,最後也最重要的意思是明朝要給清國貢金,同時重新劃分疆土。
崇禎是一個很悲劇的人,即使他性格中有一些弱點,也不能不承認他的命運是一個悲劇。公正地說,他是一個天天向上的皇帝,掌權十七年來,每天都想把國家往好的方面推,但國家就像一棟爛掉的大廈,他越推倒得越快。
這些事情處理完后,崇禎帶著王承恩一路走到煤山,崇禎先上弔,王承恩後上吊。

皇太極的結局

史書說皇太極無疾而終顯然是不負責任的一種說法,大家知道皇太極晚年有一個老毛病——經常流鼻血。流鼻血本不是個大事,但皇太極特別嚴重,據說有一次鼻血連續六天不止。引起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體內火氣過旺,也有可能是腎虛,還有可能是高血壓。這幾種可能在皇太極身上都有可能出現,現在沒法給皇太極體檢,所以具體原因我們不知道,我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皇太極有病,並非像史書說的那樣無疾而終。
多爾袞覺得多鐸和豪格一個德行,很不滿地說:「肅親王豪格在太祖遺詔中也提到了,並不止你一個人。」
讓我們把目標聚焦在崇禎身上吧!這是怎樣一個場景,京城上空,烏雲遮天,大風起兮,災難的消息從全國四方八方飛向京城。崇禎孤獨瘦削疲憊的臉上是無盡的凄涼和悵惘,李自成又出山了,張獻忠還在亂來,自己手下能幹的將領死的死、降的降,陝西、四川、河南等被賊兵相繼佔領,關外的城池也是接二連三丟失。全國人民饑寒交迫,人吃人的現象屢見不鮮。
幾百年來,皇太極暴死之謎引發了後人無數的猜想。其中,在坊間流傳最廣的是皇太極死於謀殺。很多人懷疑兇手是皇太極的政敵兼情敵多爾袞,庄妃也是當事人之一。庄妃和多爾袞青梅竹馬,後來嫁給皇太極,皇太極死後,兩人公開出入,儼如夫妻,人們懷疑她和多爾袞合謀殺害皇太極也不稀奇。
朝廷要交稅,行,李自成就弄個宣傳口號:「吃他娘,穿他娘,打開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
不過,代善不太可能再次繼承地位,這不光是臉面的問題,還有人的心理習慣因素在裏面。第一班車的時候你沒趕上,再趕第二班車就沒意思,跟小輩爭搶顯得太不自重。既然第一次代善沒當上最高領導人,或者說不想當上最高領導人,那麼,這次他更不會去蹚這個渾水,因為不適合,更何況代善是一個要臉的人。

接班人之爭

1642年十月十四日,皇太極命令阿巴泰為大將軍,率領大軍去砍伐明朝枝丫。出征之前,皇太極再次給他們申明軍紀,強調「五勿」。
第一個人還是大貝勒代善,早在努爾哈赤死後,代善就有望成為最高領導者,最後出於各種原因被皇太極拔得頭籌。皇太極執政后,代善的地位一直是二把手,哪怕是跟皇太極不和,這個位子也從來沒有動搖過。現在,皇太極死了,代善要繼承帝位可以說是舉手之勞。
皇太極之所以喜歡皇八九九藏書子是因為喜歡宸妃,皇八子夭折后,海蘭珠精神陷入恍惚中,情緒很低落,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差。皇太極雖然想盡辦法安慰她,讓她開心,但都不怎麼管用。
豪格很清楚,自己要當皇帝,需要得到鄭親王濟爾哈朗的表態,他派去使者軟磨硬磨,濟爾哈朗總算同意他當皇帝。得到濟爾哈朗的同意,豪格認為自己當上皇帝毫無懸念。
在一次會議上,崇禎終於控制不住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朕在位十四年,國家飽經憂患,災難這麼多。到如今,老百姓人吃人,賊寇四起,韃虜欺負上門,都是朕失德啊!」
史書記載,崇德八年(1643年)農曆八月九日,「是夜,亥刻(晚上九點到十一點),上無疾,端坐而崩」。享年五十一歲。
九姑娘畢竟年輕,怕死,想逃走,崇禎用刀追她,砍斷了她的手臂。九姑娘到底有沒有被崇禎殺死,這個不知道,是個懸念,所以金庸才借用這段歷史發揮。但這事情在歷史上是真實發生的,並不是什麼傳聞。
豪格沉不住氣了,大怒:「我年少德薄,非所堪當!」說完,居然耍大牌,徑直走人。從豪格的身上,我們再一次看到做人一定得淡定,再淡定一會兒,這皇位就是豪格的了,可惜豪格很衝動,很火暴。他也許是想讓多爾袞三兄弟挽留自己,然而他低估了對手,對手並不是什麼儒家信徒,從來就不相信什麼禮儀客套,只相信「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決定接班人的會議在崇政殿舉行,這一天是農曆八月十四。兩黃旗大臣索尼和鰲拜很早就來到崇政殿,並讓衛士將崇政殿團團包圍。會場上一片殺氣,索尼和鰲拜首先表態:「我們吃先帝的,穿先帝的,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如同皇天。如果不立先帝的兒子,我們寧死也要陪先帝。」
王承恩說「有」字其實要拆開來看,實際上是「大明」兩個字組成的。上面是大字少一撇,下面是明字少一邊,而且少的是「日」字,意味著大明江山只剩下一個空架子、影子。
崇禎做這個夢的時間恰好就是李自成從深山裡出來的時間。李自成出來的時候身邊只有幾十個人,一年後,就佔領了好幾個縣城,人數飆升到上萬人。李自成畢竟名聲在外,1640年春節過後,他帶領自己的農民軍進入河南。這一年,河南大旱,李自成鬧革命這麼久也鬧出經驗來了,知道大旱對崇禎是不利的,對自己很有利。
其實,崇禎向來是不怎麼把皇太極放在眼裡的,自視天朝上國,清國不過是個彈丸小國。所以,之前皇太極多次致信崇禎,都如泥牛入海無消息。現在皇太極通過軍事手段沉重地打擊了崇禎,崇禎主動來求和,應該說是難得一見的機會。
崇禎無奈地感到大明的氣數就快完了,剜肉醫瘡了這麼多年,似乎就要走到一個盡頭。說到氣數,崇禎最開始是不相信的,剛開始的時候他是個堅定的人定勝天派,他相信憑藉自己的努力能夠挽狂瀾于既倒。到後來,狂瀾已經倒了,如果再不相信,就是承認自己沒能力,崇禎當然寧願相信命數。
真是氣死崇禎了,崇禎這邊徵稅,忙著消除內憂外患,那邊農民出身的李自成搞出個什麼「闖王來了不納糧」。
這一天,外城失陷;第二天,內城失陷。城破之時,崇禎用刀割破手指,在書案上寫下「文臣個個可殺」六字,接著又用血寫了一道詔書,這道詔書不是給大臣的,也不是給自己子女的,而是給李自成的。他對李自成說,我所以走到今天完全是被大臣害的,你可以把我碎屍萬段,可以把我的文武百官全部都殺死,但一定要善待老百姓。
清國的權力出現了一個真空,這個真空將由誰來填補呢?皇太極沒有留下任何遺言,連隻言片語都沒有。
代善的意思很明白,多爾袞你要繼位,我跟你沒完。多爾袞的腦子飛快地轉著,他知道現在朝中支持豪格的占多數,如果九*九*藏*書自己繼位,勢必引起國家的分裂,但他又很討厭豪格,不想讓豪格當皇帝,便說道:「肅親王豪格既然堅決不願意當皇帝,我們也不能勉強他,應該尊重他個人的意見。我也同意立先帝的兒子,咱們不妨讓福臨繼承皇位吧。福臨年紀小,就由我和濟爾哈朗輔政吧!」
海蘭珠的美麗是毋庸置疑的,雖然她的名氣沒有庄妃大,但顯然更討皇太極的歡心。皇太極很早就仰慕她的美名,見了她之後,相見恨晚,兩人愛得如膠似漆。
聽到這個消息,皇太極快崩潰了,他知道如果宸妃不是病得特別厲害,宮中不會派人到戰火紛飛的前線來報告。皇太極憂心忡忡,立即決定返京。為了快點兒回到宸妃身邊,據說皇太極日夜賓士,累死了六匹馬。
世人有這種猜測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當年皇太極逼死多爾袞的母親阿巴亥,奪取了最高領導權。但這種懷疑是沒有根據的,作為文學的一種想象值得鼓勵,但不能當成真實的歷史來看。
代善忽然笑裡藏刀地說:「睿親王多爾袞如果繼位的話當然也是國家的福氣,否則就應該立皇子,皇太極在的時候我一直輔佐他,現在走了,只要還有一口氣,我還得為他出力啊!」
皇太極還要求明朝把山海關之外的領土,全部劃歸清國。皇太極多年來攻克關寧防線受挫,現在想不費一槍一彈就佔有曾經花費了幾十年都打不下來的地方,應該說想得太美,但也想得合理。
現在最關鍵的是代善的態度,代善說道:「豪格是先帝長子,理當繼承大統。」豪格一聽,心安理得,這下皇位飛也飛不掉了。然而,令他惱火的是多爾袞三兄弟居然沉默不語,那意思很明顯,我們不贊同。
就在崇禎和大臣們哭哭啼啼的時候,李自成大軍已經擴張到十幾萬人,佔領了河南全境。李自成殺掉了陝西總督傅宗龍和汪喬年,接著又殺了福王朱常洵。隨後,李自成進入陝西,擊敗孫傳庭,佔領西安。1643年,李自成糾集所有的兵力向京城進發,明王朝危亡在即。
有人會感到奇怪,皇太極總共有十一個兒子,除了三個夭折的,還有八個,從這八個中挑選一個繼承人應該不是什麼難事吧!漢族皇權講究的是嫡長子繼承製,滿族雖然沒有這個規定,但長子豪格擺在那裡。國賴長君,豪格當時已經三十五歲了,絕對算是個長君。而且豪格戰功卓著,曾經還為了討好父親殺掉自己的老婆——莽古爾泰的女兒。
1642年五月,崇禎派出一個龐大的代表團到寧遠城,等待皇太極的接見。
他召集文武大臣,問大家這個夢到底有什麼預兆。大家都說很好很好啊,有代表有啊,比沒有要好得多。聽到大家都這樣說,崇禎心裏好受很多,這個夢大概是說大明還有得救。
宸妃離世之後,皇太極感覺自己身體和心靈都衰老了不少。一次,祭拜宸妃的時候,皇太極感慨地說:「山太險峻了就會倒下,樹木太高容易折斷,年紀大了就會衰弱,這是老天給我的憂慮。」
當然,福臨能當上皇帝還得感謝母親孝庄,因為皇太極的兒子眾多,不立豪格不一定就非得立福臨。孝庄這個躲在歷史後台的女人在我們下一本書里會正式出場,這確實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女人。
這一點在史料中也是有記載的,史料中經常出現什麼「聖躬違和」「聖躬不豫」等字樣。1642年農曆十月二十日,「聖躬違和,肆大赦。凡重辟及械繫人犯,俱令集大清門外,悉予寬釋。」
很長時間以來,皇太極是沒有立繼承人的打算的,雖然長子豪格把秋水都給望穿了。1637年,宸妃生下皇八子后,皇太極喜出望外,召集群臣討論立嗣的問題。如果這個皇八子能夠自然成長,繼承人應該就是他了,可惜這個皇八子只活了兩百多天便夭折了。兩天後,庄妃生下了皇九子福臨。
皇太極就這麼突然離世了,難為了那些活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