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從張良的故事談起 什麼是讀書?

第二章 從張良的故事談起

什麼是讀書?

故事講完了嗎?還沒有哦。最後一句很重要,請大家注意讀。
會讀書就夠了嗎?當然不夠,還有第三個層次叫作「念書」。「念」不是用嘴「念」,而是把書中的道理,時時刻刻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實踐它,也就是「念茲在茲」的「念」。
人學做事就是這個樣子啊!從懂得道理到能夠實踐,你必須要經過多少次的磨鍊,多少次的坎坷,多少次的挫折,才能夠明白那個道理要如何實踐。
前面跟大家說過,中國九*九*藏*書學問跟西方不同,中國講的是功夫,功夫重層次,我就用這個例子分析給各位聽。
誦書只是起步,第二個層次叫作「讀書」。什麼叫作讀書?「抽繹其義蘊至於無窮」叫作「讀」,也就是能夠分析、歸納書中的道理才叫作讀書。
「良因異之」,因為覺得老父特殊。但什麼是「常習誦讀之」呢?
第一個層次叫作「誦書」。誦書是什麼意思呢?古人所說的「誦書」是指能夠九-九-藏-書背誦書中的內容。能夠背書是學習的第一步,在古人來看,如果你不會背書,不能把書中的文字爛熟於心,難道碰到事情的時候還要臨時去翻書嗎?那來得及嗎?
光懂得道理不夠,而從懂得道理到實踐成功,也就是從「讀書」到「念書」中間的功夫就叫「習」,也就是「常習誦讀之」的「習」字。
背書在古人來看是基本功,西漢的東方朔說,我能誦四十四萬言,意思就是能背四十四萬字的書。不九*九*藏*書要覺得奇怪,古時候讀書人都有背書的本事,沒有這個本事,書就讀不了。
每一本書的文字,背後必然有作者想要傳達的道理。就好像這段張良的故事,我們分析、歸納其中的道理,就是「忍」和「先」兩個字而已,這就叫「讀書」。
什麼叫作「讀書」?
讀任何歷史書,各位也要「常習誦讀之」,才能讓歷史變成真正有用的東西。張良遇見了黃石公,改變了他的一生。他九_九_藏_書立志滅亡秦朝,這是多麼不可能的心愿,而張良最後真的做到了。他幫助劉邦,把秦朝給滅亡了,而且還開創了一個西漢的盛世。為什麼?因為他真的明白了智慧是什麼,他真的學會了書中的智慧。
看看張良怎麼學兵法?「常習誦讀之」,這就是讀書的功夫。
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書中的道理,是要用實踐去印證。實踐有那麼容易成功嗎?絕對沒有。
我們從小就讀書,請問各位:
習(習)是什麼意思呢?《說文》九-九-藏-書裏面說得好:「習,數飛也。」習字的上半部是個羽,指的正是鳥兒學飛。
講道理容易,做事難,做得成事就更難。因為講道理容易,道理講得通就可以了。做事要有現實的條件配合,做得成事得要所有的條件都到位,缺一個條件都不行。
鳥兒學飛有一次就成功的嗎?絕對沒有。一隻小鳥從不會飛到學會飛,要摔下來多少次,都要摔得遍體鱗傷、渾身是血,最後才學會展翅飛行,才能夠翱翔九天。
在中國人來看,讀書有三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