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秦始皇的敵人 第七章 一個註定失敗的計劃

秦始皇的敵人

第七章 一個註定失敗的計劃

第一個原因,因為時代不同了。為什麼當年曹沬能成功?那是因為當時的齊桓公要做諸侯的盟主,也就是想要吸引大批的同盟國來成立國際組織,此時不惜賠錢也要賺吆喝,信用當然比土地重要。可是現在不同了,素來喜歡耍詐的秦國哪裡會講守信這一套?秦國已是一強獨大,一心要吞併各國的土地,又怎麼會在乎信用?就算秦王答應后又反悔,你又能奈他何?
太子曰:「太傅之計,曠日彌久,心惛然,恐不能須臾。且非獨於此也,夫樊將軍窮困於天下,歸身於丹,丹終不以迫於強秦而棄所哀憐之交,置之匈奴,是固丹命卒之時也。願太傅更慮之。」
在家鄉出仕不順利,荊軻只好周遊列國找尋機會,這也是戰國常見的現象。
還有更關鍵的地方在於,大凡要成功做一件事情,最好目標專一。現在你派一個人去做刺殺秦王這麼危險的事情,殿上瞬息萬變,連一心要刺殺都不一定能成功,更何況現在你還給了他兩個目標,讓他在殿上有猶豫不決的可能,那不是增加了無窮變數嗎?時代你弄錯了,對象你弄錯了,連目標都不清楚,這種計劃能成功才怪!
我想此時此刻的蓋聶和魯句踐,應該都是志得意滿的吧!你看,又一個名不副實的膽小鬼,怎麼能與自己相比呢?但是蓋聶和魯句踐,你們知道嗎?後來正是因為這個你們瞧不起的荊軻,兩位的名字才得以傳世。當然,你們比另外一個人要幸運得多,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當年那個要韓信鑽他胯|下的小流氓到底叫什麼名字。
太子丹說:「老師這個計策,耗時實在太久了,我的心苦惱得連一刻都等待不下去了。況且不單單因為這個緣故,樊將軍走投無路了才來投靠我,我絕對不會因為被強秦所迫而拋棄如此可憐的朋友,把他放在匈奴,這樣我寧可死。希望老師幫我再想其他辦法。」
荊軻嘗游過榆次,與蓋聶論劍,蓋聶怒而目之。
燕太子丹者,故嘗質于趙,而秦王政生於趙,其少時與丹。及政立為秦王,而丹質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歸。


因為太史公認為,這些傳說實在太荒唐離譜了,所以通通刪掉。
荊軻竟然逃走了!

此外,太史公更在這裏解釋了為何太子丹會那麼恨秦王;不像《燕丹子》一開頭就說太子丹恨秦王,簡直莫名其妙。以下關於兩書的不同,除了重要的地方外,不再一一列舉,各位不妨自行比較。

各位應該發現了,太子丹是被放回去的還是逃回去的,《史記》和《燕丹子》的記載也有不一樣的地方。《燕丹子》中烏白頭、馬生角、放機關、學雞叫等傳說,全部被太史公刪掉了。為什麼呢?《史記·刺客列傳》的「太史公曰」,對此做出了解釋:

荊軻這一次見太子,太子的迎接陣仗就比《燕丹子》要低調得多,這才合理。否則每找一個人商議刺秦就要大張旗鼓,秦國不注意才怪。
《荀子》中曾說:「齊人隆技擊」,齊國在當時有喜好武技的風氣;此外齊國文化鼎盛,有戰國第一學府稷下學宮。因此荊軻喜好讀書、擊劍,可能和祖上是齊國人有關。
過了一陣子,秦將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亡到燕國來。太子丹接納了他,讓他在燕國住下來。鞠武立刻加以勸阻,他是怎麼說的呢?
後面田光先生見太子丹這部分,與《燕丹子》基本相似。少了田光在太子丹那裡住了三個月,也少了田光觀察燕太子丹的門客情節,而是記載太子丹直接見田光,田光馬上向他推薦了荊軻,然後「自殺以激荊卿」,荊軻就去見太子,這是《史記》和《燕丹子》非常不一樣的地方。


故事的一開始,太史公從荊軻的家世說起。這個視角就和《燕丹子》從「燕丹子質于秦」開始不同。因為《燕丹子》的主九-九-藏-書角是燕太子丹,而《史記·刺客列傳》這一部分的主角是荊軻。所以《燕丹子》中記載了不少關於燕太子丹的故事,是《刺客列傳》中看不到的;而《刺客列傳》中也記載了不少關於荊軻的故事,是《燕丹子》中看不到的。
荊軻竟然逃走了!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狗屠及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狗屠及高漸離飲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

荊軻竟然逃走了!


荊軻竟然又逃走了。
荊軻雖然常常與酒友們廝混,但他的為人「沉深好書」,這代表他有內涵;他周遊列國,結交的都是各地的「賢豪長者」,這代表他的人脈關係。各位要知道,這些各地的「賢豪長者」,必然閱人無數,你如果沒有真才實學,誰要跟你結交啊?不信你現在就到歐洲各國,去結交一下當地的諾貝爾獎得主或財閥總裁給我看看。
居有間,秦將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諫曰:「不可。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為寒心,又況聞樊將軍之所在乎?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禍必不振矣!雖有管、晏,不能為之謀也。」
荊軻出。人或言復召荊卿,蓋聶曰:「曩者吾與論劍有不稱者,吾目之;試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荊卿則已駕而去榆次矣。……
荊軻者,衛人也。其先乃齊人,徙于衛,衛人謂之慶卿。而之燕,燕人謂之荊卿。
前面說過「學而有術」,荊軻曾經想憑藉自己所學到的本領說服衛國的國君,可惜他不是李斯,衛元君也不是秦王,最後的結果就是「不用」。這也正可以印證,李斯所說的「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國皆弱,無可為建功者」是很有遠見的。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曹沫持匕首劫齊桓公
難道是太子丹在秦國做了什麼讓秦王憤怒的事嗎?諒太子丹沒這個膽。
鞠武說得一點也沒錯,但現在太子丹都已經收留樊於期了,試問如果你是太子丹,你該怎麼辦?
當荊軻說到田光已死,而且田光臨死有「明不言也」的話語時,太子拜了兩拜,然後跪下去,跪著前進,痛哭流涕,過了一會兒才說:「我所以勸誡田先生不要說,是想要成大事的謀略。現在田先生以一死表明不會泄密,這豈是我的本意呢?」太子丹啊,如果這真不是你的本意,那就證明你這個人愚蠢,害田光先生誤會自殺;如果這是你的本意,那就證明你這個人虛偽。
還有什麼辦法可想?把個人的交情放在國家的命運之上,這就是燕太子丹。
荊軻嘿而逃去,遂不復會。
但結果卻和太子丹想的完全不同,「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秦王對他極其無禮,這到底是為什麼?
別擔心,鞠武有辦法。
鞠武曰:「夫行危欲求安,造禍而求福,計淺而怨深,連結一人之後交,不顧國家之大害,此所謂『資怨而助禍』矣。夫以鴻毛燎于爐炭之上,必無事矣。且以雕鷙之秦,行怨暴之怒,豈足道哉!燕有田光先生,其為人智深而勇沉,可與謀。」太子曰:「願因太傅而得交於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諾。」
荊軻雖游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其所游諸侯,盡與其賢豪長者相結。其之燕,燕之處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史記·刺客列傳》中記載荊軻刺秦王
read.99csw•com

第二個原因,因為對象不同了。曹沫能成功,是因為他的對手是齊桓公跟管仲,這兩個人是要臉的。今天你荊軻的對手,是秦始皇跟李斯啊,開什麼玩笑?如果曹沫當年遇上的是秦始皇,恐怕早就被殺了十次不止。太子丹擬訂這種計劃,根本就搞不清楚自己所處的時代,更搞不清楚自己面對的對象,既不知天也不知人,怎能不敗?
鞠武該怎麼跟他的學生說呢?「夫行危欲求安」,做這麼危險的行為,而最後希望得到安全?「造禍而求福」,每天都在招來禍端,而最後希望求得福報?「計淺而怨深」,智謀如此淺薄,卻和別人結下如此深重的怨恨?
如果更進一步推測,當年的太子丹是以太子之尊去趙國做人質,嬴政則是趙國大仇秦國的人質之子,兩者地位已有高下之差。而燕趙關係絕對沒有秦趙關係那麼壞(秦國在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人,趙國想必沒有另外的四十萬人給燕國殺),更可以推測出兩個人當時在趙國邯鄲的處境和待遇,必然是天壤之別。因此他們兩個人小時候感情這麼好,應該是燕太子丹曾多方照顧嬴政的緣故。燕太子丹幼時這麼照顧嬴政,現在要被派到秦國當人質了,他心中必然認為秦王一定會回報他的恩德,一定會想起小時候的感情,會多方照顧他,把他當作上賓對待。
請問,秦王為何如此對待自己小時候的好朋友,各位認為原因何在?
這裏鞠武和太子丹的問答,沒有《燕丹子》裏面那麼長,但大意是相同的。鞠武對太子丹說「秦地遍天下」,土地廣闊;「民眾而士厲」,百姓眾多而戰士勇猛;「兵革有餘」,軍隊打哪個國家都是綽綽有餘。擁有這樣條件的國家只要有意圖向外擴張,則燕國的土地,就不知主人是誰了。秦國那麼強大,燕國那麼弱小,應該想盡辦法保全自己才對。結果「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怎麼能為了太子丹你一個人的恩怨,就要去挑釁秦國呢?
荊軻遂見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頃而後言曰:「丹所以戒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人事之謀也。今田先生以死明不言,豈丹之心哉!」

荊軻是衛國人,他的祖先原本是齊國人,後來遷徙到衛國,衛國人叫他慶卿。他到燕國,燕國人叫他荊卿。慶姓原是齊國大姓,例如春秋時有慶封,荊和慶音相近,荊軻可能是慶氏的後裔。而「卿」乃是尊稱,從大家都稱呼他為「卿」而不名的情況來看,可以知道荊軻後來是多麼受人尊重。



各位認為這幾個人像不像瘋子?這幾個人當然不是瘋子,只是懷才不遇而已。大凡才華出眾的人,如果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心中必然十分苦悶。才華越出眾,心中就越苦悶,最後只好每天表現狂態,用這種方法來排遣苦悶的心情,在古書里這種情形就叫作「佯狂度日」。
有時你施恩於人,別人未必會感激你,甚至會討厭你。為什麼呢?因為你念念不忘自己有恩於人。如果你給別人恩惠時,讓對方感受到這是施捨,那麼他不但不會感激你,甚至可能還會記恨。以後只要見到你,他又想起當年那一段處處受你施捨、處處不如你的日子,他又怎麼可能高興得起來?這是人之常情。所以有的時候不只受人恩惠是一門學問,予人恩惠更是一門學問。你給人恩惠的時候,千萬不要讓人覺得尊嚴受辱,否則以後就會出現你不想看到的結果。
神定氣閑,不動如山?不對!
歷史根本不會去記那些不值得記的人物。沾沾自喜的燕雀,又怎麼可能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在前面九-九-藏-書四章,我已經向各位介紹了同一個故事在《史記》中的不同記載。接下來,我們試著用《史記·刺客列傳》和《燕丹子》《三秦記》來比較,看看所謂的歷史,到底是怎麼寫成的。

荊軻坐定,太子避席頓首曰:「……今秦有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盡天下之地,臣海內之王者,其意不厭。……燕小弱,數困於兵,今計舉國不足以當秦。諸侯服秦,莫敢合從。丹之私計愚,以為誠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窺以重利,秦王貪,其勢必得所願矣。誠得劫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若曹沬之與齊桓公,則大善矣;則不可,因而刺殺之。彼秦大將擅兵于外而內有亂,則君臣相疑,以其間諸侯得合從,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願,而不知所委命,唯荊卿留意焉。」
荊軻坐好后,太子丹離席磕頭說:「……現在秦國有貪利之心,慾望永不滿足。如果不窮盡天下所有的土地,臣服海內所有的王者,其意就永不饜足……燕國又小又弱,幾次為兵災所困,現在估計舉全國之力也不足以抵擋秦國。天下諸侯們又屈服在秦國之下,不敢進行合縱。按我一己的愚計,假如能得到天下的勇士出使秦國,再讓秦國看見重大的利益,秦王如此貪婪,按情勢一定會達到我們的願望。假如能夠劫持秦王,讓他將所有從諸侯那裡侵略得來的土地全部奉還,就像過去曹沫劫持齊桓公那樣,這是最好的結果;如果不能,就刺殺秦王。他們秦國的大將帶兵在外而國內有亂,就會君臣相疑,諸侯們趁這個機會合縱,就一定能打敗秦國。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卻不知道把這使命委託給誰,希望荊卿您能仔細考慮。」
秦王為什麼對太子丹不好?按常情想,太子丹到秦國去做人質,他在去之前必然會想秦王從小和他一起長大,過去的關係好得不得了,秦王一定會對他很好。

荊軻游于邯鄲,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

怒目反瞪回去?不對!

《史記·刺客列傳》是這麼開始的:

荊軻又周遊到趙國都城邯鄲(位於今河北省南部),當時有位名叫魯句踐的人與荊軻玩一種叫六博的遊戲(後世所說「賭博」的「博」,就是從這種遊戲而來),荊軻用棋子擋住了魯句踐的棋道,魯句踐於是生氣大罵,各位猜猜荊軻這次的反應又是什麼?
曹沫劫持齊桓公是怎麼回事?當年齊國跟魯國相會,曹沬是魯國的將軍,幾次戰爭都失敗,讓齊國得到了很多土地。於是兩國談和,曹沫當時也參加了這場盟會,他就在高台之上劫持了齊桓公,要齊桓公答應把侵吞魯國的土地全部吐出來還給魯國。齊桓公當時因為怕死,立刻就答應了。結果曹沬一看到齊桓公答應,馬上就像沒事人的樣子回到原來的位置上。齊桓公非常生氣,他覺得他深受侮辱,要下令把曹沬給抓起來處死,也不還魯國土地了。這個時候管仲勸阻了他,為什麼呢?管仲也知道這種被劫持所訂下的約定其實可以不必遵守,但如果齊國遵守了,天下的諸侯就會覺得齊國是守信之國,連被劫持所訂下的盟約都會遵守,那麼不管將來跟齊國訂任何盟約,齊國都一定會遵守到底。於是齊桓公聽管仲的,真把土地還給了魯國。從此之後,齊國就成為諸侯國的盟主,所有的諸侯國都相信齊桓公。
荊軻到了燕國后,有兩個特別要好的朋友,一個是燕國殺狗的屠夫,一個是擅長演奏築這種樂器的高漸離。荊軻很喜歡飲酒,每天三個人總在鬧市一起喝酒,酒喝夠了以後,高漸離擊築,荊軻就唱歌,哈哈大笑,覺得非常快樂。他們唱完歌以後就抱頭痛哭,就像鬧市中沒有別人一樣。
如今嬴政已是高高在上的秦王,他巴不得從此再沒有人提起他的過去,但這時一個熟知他過去的人突然出現在面前,你覺得他會做何感想?我想他每次看見太子丹,就會想起九*九*藏*書他不堪回首的過去,心中必然油然而生厭惡之情。更何況,太子丹說不定還想當面敘舊,還要提起當年的恩情,那就更蠢了。
出見田先生,道「太子願圖國事于先生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逢迎,卻行為導,跪而蔽席。田光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不知臣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圖國事,所善荊卿可使也。」太子曰:「願因先生得結交於荊卿,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至門,戒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僂行見荊卿,曰:「光與子相善,燕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願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於太子也,願足下過太子于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吾聞之,長者為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願先生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而使人疑之,非節俠也。」欲自殺以激荊卿,曰:「願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因遂自刎而死。
荊軻曾經周遊到榆次(位於今山西省中部)這個地方,與當地有名的劍客蓋聶論劍,蓋聶怒目直瞪著他,各位猜猜荊軻的反應是什麼?

荊軻竟然又逃走了。
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
荊軻當然和我們想的不一樣,因為我們不是他。真正胸懷大志的人物,怎麼能為了一時意氣而死在這種地方?否則韓信當年何必受胯|下之辱?如果荊軻真的怒目而視或拔劍相向,因而與蓋聶、魯句踐相鬥而死,那也不過就是一介匹夫,死得太不值得,歷史也就不會記住荊軻這個人了。
難道是秦王天性殘忍嗎?這種答案太偷懶,我們先不考慮。






「願太子疾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請西約三晉,南連齊、楚,北購于單于,其後乃可圖也。」

歸而求為報秦王者,國小,力不能。其後秦日出兵山東以伐齊、楚、三晉,稍蠶食諸侯,且至於燕,燕君臣皆恐禍之至。太子丹患之,問其傅鞠武。武對曰:「秦地遍天下……民眾而士厲,兵革有餘。意有所出,則長城之南,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批其逆鱗哉?」丹曰:「然則何由?」對曰:「請入圖之。」
太子丹說:「那怎麼辦呢?」鞠武答應幫他想辦法,但此後想了很久,也沒有告訴他是什麼辦法。
太子丹回國后,希望能找尋報復秦王的方法,但是「國小,力不能」。此後秦國不斷出兵進攻東方各國,一步步蠶食,馬上就要攻到燕國,燕國君臣都恐懼兵禍將至。太子丹也擔心這件事,所以請教他的老師鞠武。

各位可能會問,那為何不幹脆將太子丹趕回燕國,讓燕國派別人來呢?這是不可能的,太子丹既然來了,又怎麼可能讓他回去亂講話?太子丹只要一入秦國,秦王就絕對不會放他走了。太子丹這時還能活著,基本就是一個奇迹,也難怪他要逃跑。
荊軻竟然又逃走了。

奮起拔劍,該出手時就出手?不對!
有人對蓋聶說,應該再把荊卿叫回來。蓋聶說:「過去有名不副實的人和我論劍,我就用眼睛瞪他。你們可以試著去找這個人,他應該已經跑了,不敢留在這裏。」於是派遣使者到荊軻寄居的主人那裡,荊軻果然已經駕車離開榆次了。
他說,「願太子急遣樊將軍入匈奴以滅口」,趕快把樊將軍送到匈奴去,不要讓人知道樊於期https://read•99csw•com曾經到過燕國,這就是打算「移禍江東」,讓秦國的憤怒轉向匈奴。接下來,再和韓、趙、魏、齊(這裏就記得加上齊國了)、楚、匈奴組成聯盟,然後才能想辦法保全燕國。

當然,這不代表每個發酒瘋的人都是有才華的,一千個喝酒的人中也未必有一個是真有才華的人,但這幾個人確實是如此。各位從荊軻跟高漸離後面的故事,就可以知道這兩個人都是不凡之人,物以類聚,他們兩個既然如此看重燕之狗屠,可以想見這個無名之人恐怕也有不凡之處(兩人總不會是為了免費吃狗肉吧)。
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
「夫以秦王之暴而積怒於燕,足為寒心」,秦王如此暴虐,而且對燕國還有積怒。為什麼呢?因為你太子丹是逃回來的。這個時候你應該要消除秦國的積怒,想盡辦法保全燕國,結果你居然收留了他最痛恨的樊於期。你怎麼能做這麼危險的事?這就好像拿著一塊肉在餓虎必經的路上等著一樣,將會帶來無法挽回的禍患!就算管仲、晏嬰復生,也想不出辦法來。
這個「嘿」字,就是默然的默。這次荊軻連句狠話也不敢撂下,一聲不吭就轉頭逃跑了,從此再也沒回來過。天哪,這是我們想象中那位勇往直前的荊軻嗎?人家一瞪一罵,你就嚇跑了?

為了結交一個新朋友,卻不顧為國家招來大害,這不就是增加怨恨並助長禍端嗎?就像拿著大雁的羽毛放在爐炭之上,然後希望一定沒事,有這個可能嗎?太子丹你的對手是猶如凶禽的秦國,你的行為又會惹來秦國的暴怒,那結果還用多說嗎?鞠武明知道沒辦法,可他是太子丹的老師,他還是得幫太子想辦法。於是他介紹了田光先生。
荊軻在燕國住了一陣子后,適逢本來是人質的燕太子丹從秦國逃亡回到燕國。關於這一點,《史記》和《燕丹子》的記載有所不同。《燕丹子》說荊軻本來在衛國,是太子丹請來燕國的;而《史記》卻說荊軻已到了燕國,而後太子丹才回國。這些不同之處,應該是太史公根據其他文獻所做的修正。而關於此前荊軻的所有事迹,更不見於《燕丹子》之中,想必是太史公根據其他文獻所做的補充。

其實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人很喜歡回憶過去,一種人則永遠不想別人再提到自己的過去。秦王嬴政的過去如此不堪回首,否則他就不用在打下邯鄲后,將過去所有欺負過他和他母親的人找出來殺光了,這固然是嬴政的報復,但也是他告別過去的方法。
現在燕太子丹想要模仿曹沫劫持秦王,叫他吐出侵吞的土地來。如果秦王不答應,就把他殺了,造成秦國的內亂。秦國是不是真的會內亂,這一點姑且不論,但從太子丹的話就可以看出,他這個計謀是一定會失敗的。為什麼呢?
荊卿好讀書擊劍,以術說衛元君,衛元君不用。……
什麼叫作逆鱗?龍脖子下有一片倒生的鱗片叫作逆鱗,相傳誰碰了,龍就會與之殊死搏鬥,非把對方咬死不可。人也有逆鱗,那是他不想要別人碰到或提到的事情,你如果碰到或提到了那件事,他就終生恨你。國家更有它的逆鱗,你燕國今天要以小國去挑釁大國,還碰觸它的逆鱗,請問大國會怎麼報復你?這分明就是取禍之道!
荊軻最後到了北邊的燕國,燕國的處士田光先生也很看重他,知道他不是平庸之人。所謂的處士,就是德才出眾卻不願為官之人,這種人在中國文化里往往更受到朝野的敬重。蓋聶和魯句踐覺得荊軻是個沒用的膽小鬼,田光先生卻覺得荊軻不凡,你覺得當時的一般人比較相信誰?而你又會相信誰?

燕太子丹曾經在趙國做人質,秦王政也在趙國出生。他們兩個小時候曾經一起在趙國做人質,感情好得不得了。可是等嬴政被立為秦王,燕太子丹改到秦國做人質,秦王卻對他十分不好,所以太子丹才會因為怨恨而逃亡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