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秦始皇的敵人 第八章 世上到底有誰愛你?

秦始皇的敵人

第八章 世上到底有誰愛你?

太子丹是燕王的什麼人啊?太子丹是燕王的親生兒子。為了保全自己,他連親生兒子也殺掉了,用來諂媚他的敵人和仇人,有用嗎?完全沒有用。
到了殿上,荊軻是正使,拿著裝有樊於期首級的木函;秦舞陽是副使,拿著裝有地圖的匣子。兩個人一前一後上去見秦王,這是當初就想好的計謀。到獻圖的時候,荊軻跟秦舞陽兩個人共同把圖打開,這樣殿上有兩個人,刺殺就有把握多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就算辦法再好,你也得看看執行這個任務的人是誰。
注意這句話,「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什麼意思?你改名換姓,你隱姓埋名,到底要到什麼時候?什麼時候才是個頭?你當初這麼做是因為你不想死,可是現在你發現你這樣活著更加痛苦,你該怎麼辦?於是高漸離做出了決定。
秦始皇的人生,就是這樣一次又一次地嘗試著相信別人,然後一次又一次地遭遇背叛,再一次一次地嘗試相信別人,再一次又一次地遭遇背叛。一個從來就沒有人真心愛他的人,難道不是一個可憐的人嗎?這種人的一生,難道不是悲哀的一生嗎?
而高漸離念久隱畏約無窮時,乃退,出其裝匣中築與其善衣,更容貌而前。舉坐客皆驚,下與抗禮,以為上客。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將軍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荊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願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王,秦王必喜而見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見陵之愧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捥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剄。太子聞之,馳往,伏屍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於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葯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為遣荊卿。



一個十三歲的孩子,在今天才上中學一年級,就可以在大街上當街殺人,而周圍的路人沒有一個人敢直接用眼睛盯著他看,各位就知道這個人有多麼兇悍。燕太子丹想來想去,他身邊的門客以秦舞陽最為兇悍,於是他決定找秦舞陽作為荊軻的副手,和荊軻一起去刺殺秦始皇。
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召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乃逐秦王。
久之,作苦,聞其家堂上客擊築,傍偟不能去。

於是太子預先找尋天下最鋒利的匕首,得到趙國一個叫徐夫人(夫人是他的名字,他是男的)的人所製作的匕首。有了好匕首就夠了嗎?還不夠。太子又花費百金,讓工匠用毒藥淬染匕首。事後用人來試,只要滲出來一絲血,那個人馬上就會中毒死亡。用後來的說法,這就是見血封喉。於是就準備行裝,送荊軻出發。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舞陽奉地圖柙,以次進。

在設立嚴明的法制之前,必然要想到補救的辦法,否則就好像是開車的人,把這輛車子往懸崖底下開,可是沒有一個人能夠制止這個荒唐的舉動,所以所有人只好往懸崖底下摔,秦國就是這樣完蛋的。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舉兵以逆軍吏,願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之頭,及獻燕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希望這個人的一生,能夠帶給許多一心追求權勢名利的人更多的警示。
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以手共搏之,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葯囊提荊軻也。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九*九*藏*書

而下面的情節,就和《燕丹子》所記更加不同。



你看高漸離的音樂演奏得多好,到了多麼動人的地步!宋子不敢再以他為用人,而是聘請他為門客。這樣厲害的人物,名聲又怎麼可能不傳到秦始皇耳中呢?
到了台階下面的時候,秦舞陽突然臉色變了,發起抖來。各位看一看這個形容比《燕丹子》要簡潔得多,可信度也更強。荊軻處變不驚,回頭笑秦舞陽,再上前道歉說:「這個副使是來自燕國的鄉下人,從來沒有見過天子的威嚴,所以在地上瑟瑟發抖。希望大王寬恕他,讓他能完成使命。」秦王就跟荊軻說:「那就把舞陽所持地圖拿上來。」
事後秦王不高興了很久,等論功行賞時,除了應該賞罰的人之外,他特別重賞夏無且,還說:「無且愛我,乃以葯囊提荊軻也。」

高漸離每次都會評論,別人擊築哪裡好哪裡不好,於是從者就去告訴主人:「那個用人是懂得音樂的,常常私底下評論別人擊築的好壞。」這一家的丈人於是「召使前擊築」,果然「一坐稱善,賜酒」。
這段記載基本上跟《燕丹子》差不多。樊於期在荊軻的勸說下自殺了,太子無可奈何,荊軻於是得到了樊於期的首級。不過這裏只說樊於期「自剄」,「頭墜背後,兩目不瞑」這種不可思議的記載,太史公也全部略去。
荊軻怒,叱太子曰:「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豎子也!且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讀完以上荊軻的故事,各位可以看出太史公對之前的野史《燕丹子》,做出了怎樣的補充、刪節和修正。這些更改和變動需要求證,需要考據,太史公的根據何在?由於時代久遠,太史公所參考的許多史料已不復傳世,因此這個問題很難予以論證。但至少荊軻在殿上刺秦王的經過,現在還可以看到太史公的根據。在《史記·刺客列傳》的「太史公曰」中,記載了如下的文字:


王翦像
秦王為什麼會說這樣的話?因為當他遇刺的這一刻,殿上有那麼多的臣子,居然沒有一個人上前來保衛他,只有夏無且拿葯囊投擲荊軻。各位不妨想想,荊軻手上那把匕首見血封喉,是劇毒的利器,殿上大臣如果要人人保衛秦王,那結果應該是死傷慘重。但事實上,最後居然一個人都沒有死,各位就可以知道,當時殿上所有的大臣都是獃獃地看著刺客追殺秦王,根本沒有一個人上前用自己的身體去保衛他。
荊軻在等待某一個人到燕國來,要和這個人一起去刺殺秦始皇。可是那個人住得非常遠,需要花時間準備,所以一直沒有到,荊軻也一直在等待他,因此延遲了出發的時間。

秦王不怡者良久,已而論功,賞群臣及當坐者各有差,而賜夏無且黃金二百溢,曰:「無且愛我,乃以葯囊提荊軻也。」

接下來也如《燕丹子》所記,荊軻受重傷,坐著大罵秦王,他說:「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意思就是,因為我想劫持秦王,讓他返還侵吞諸國的土地,這樣才讓秦王有可乘之機,所以才沒有刺殺成功。這是荊軻最後的遺言,然後他就被殺掉了。
荊軻當然明白太子丹的意思,他怎麼回答呢?

我曾經告訴各位,人文學沒有標準的答案,只有好的答案跟更好的答案。如果你覺得前人所記的不真實,那就請你努力去找出更有根據、更真實的答案,而不要只是批評這不是真實的,所以我們都不要相九*九*藏*書信它,這並非一種健康的態度。要找尋真相,需要一代一代的歷史學者不斷地努力。而從前面的故事,各位就可以看出,面對《燕丹子》這樣的野史傳聞材料和種種民間傳說,太史公是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步地去構築更可信、更合理的真相的。




於是秦王大怒,增派軍隊前往趙國,命令正在趙國的王翦的軍隊進攻燕國,十月就攻下了燕都薊城。燕王和太子等帶領精兵向東退守到遼東。


使擊築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傳客之,聞于秦始皇。
再看一遍,雖然跟《燕丹子》有點兒不太一樣,但這一幕還是一樣悲壯!燕太子丹謀事,也還是一樣不密。《易經》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從這裏就可以預卜太子丹做事的成敗。
接下來,荊軻一樣提出了樊於期的頭和督亢地圖兩個條件,太子丹的反應也和《燕丹子》的記載一樣,不忍心殺樊於期。
蒙嘉特別把「樊於期頭」和「燕督亢之地圖」這兩樣東西講出來,因為他也知道這兩樣東西是秦王最在乎的。秦王果然非常高興,決定用盛大的禮儀(「乃朝服,設九賓」),在咸陽宮接見燕國使者。
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燕王乃使使斬太子丹,欲獻之秦。


荊軻在後面拿著匕首追逐秦王,秦王只好繞著柱子跑。所有的大臣都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怎麼辦,他們手上沒有任何兵器,因為秦法規定上殿者不準攜帶兵器。
聽了荊軻的遺言,就會產生兩個想法:


在這裏,太史公又把「黃金投龜,千里馬肝,姬人好手」的故事全部刪去,因為這些傳聞都實在不合情理。太史公只說太子丹尊荊軻為上卿,住最好的館舍,每天來拜訪他,用最上等的食物來款待他,有事沒事就送他珍奇的寶物,車馬美女讓他隨心所欲,就為了讓荊軻滿意。
秦始皇聽說了這件事,於是召見了他。旁邊有認識的人就告訴秦始皇,這是高漸離。秦始皇本來應該殺他,但因為這個人的音樂才華實在太難得,於是赦免了他。各位覺得秦始皇這樣做仁慈不仁慈?這樣做實在太仁慈了!可是我們接著看下一句:
人文學,特別是歷史學,所研究的是相對的真實。什麼叫相對的真實?歷史是過去人類所有的活動,包括心智活動和物質活動;而歷史學是從史料中複原過去的人類活動,這些史料包括了「文」(文字記載)和「獻」(口述歷史),現在還要加上考古成果、文物圖像和新科技的幫助。像這裏太史公所根據的,就是口述歷史。
其明年,秦並天下,立號為皇帝。於是秦逐太子丹、荊軻之客,皆亡。高漸離變名姓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
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
到這裏,刺殺行動已基本準備就緒。但還缺兩個條件,哪兩個條件呢?就是好的工具跟好的助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先來看看好的工具。

做人家的用人是十分痛苦的事。他聽見家中廳堂上有客擊築,都會依依不捨地不願離去。為什麼?因為他是擊築高手,現在因為怕泄露身份不敢擊築,聽到別人擊築,難免心癢難耐。
秦始皇非常著急,劍又拔不出來,只好拿手跟荊軻搏鬥。當時群臣驚呆無人反應,只有侍醫夏無且在旁,拿著他的葯囊朝荊軻擲去。當秦王著急地環柱而跑時,左右終於有大臣告訴秦王,要他把劍推到背後再拔|出|來。於是秦王終於拔出劍來攻擊荊軻,砍斷了他的左大腿,荊軻因此不能行動,只好拿著匕首投擲秦王,可惜「不中,中桐柱」。
高漸離是荊軻的好朋友,秦始皇統一天下后,他只好改名換姓去做宋子家的用人。
問題是燕太子丹想用秦舞陽,但荊軻不願意啊!荊軻心裏面,有著另外一個理想的助手人選。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頃之,未發。https://read.99csw.com
「夫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奉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曰:「樊將軍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願足下更慮之!」
遂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秦王嚇到了,立刻跳起來,把袖子給掙斷了。他想拔劍,可是劍又長又硬,怎麼都拔不出來。這是因為古時候劍的長度和持劍者的身份有關係,天子的劍是最長的,因此秦王情急之下,怎麼拔都拔不出那把劍來。

至陛,秦舞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舞陽,前謝曰:「北蕃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願大王少假借之,使得畢使於前。」秦王謂軻曰:「取舞陽所持地圖。」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
久之,荊軻曰:「此國之大事也,臣駑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頓首,固請毋讓,然後許諾。於是尊荊卿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門下,供太牢具,異物間進,車騎美女恣荊軻所欲,以順適其意。
他先退下,拿出自己專用的樂器,只有這樣才能演奏出最好的音樂。接著又拿出他最好的衣服,整理自己的儀容後上殿。高漸離一走出來,所有在座的客人都很吃驚,大家都下來行平等之禮,推舉他為上客。為什麼?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這個人不是等閑之輩,不敢再拿他當用人看待。
接下來,《史記》還記載了高漸離的故事,這是《燕丹子》和《三秦記》都沒有記載的事情。

太子遲之,疑其改悔,乃復請曰:「日已盡矣,荊卿豈有意哉?丹請得先遣秦舞陽。」
面對各式各樣的史料,必須找尋他認為最可信、最合理的記載,去修正不可信、不合理的記載,這就是史學家的工作,而我們後人所讀到的歷史,就是這樣一步一步撰寫完成的。一個歷史學者的工作,就是從各種史料之中不斷進行研究和比對,一步一步地找出你認為最合理、最好的說法,逐步地接近真實。隨著新史料的發現,隨著後人的新的認識,這個真相是能夠逐步更新的,這是一種相對的真實,這才是歷史學真正的樣子。
過了很久,荊軻完全沒有出發的意思。此時秦將王翦已經打敗了趙國,俘虜了趙王,向北進兵直到燕國南部邊界。太子丹非常害怕,於是請求荊軻說:「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各位看這句話說得多委婉,秦國很快就要殺進燕國來了,就算我想繼續長久地這樣侍奉您,恐怕也辦不到了。什麼意思呢?就是要荊軻快點出發,不然就來不及了!
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從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竊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擊築,一坐稱善,賜酒。


他的可憐之處在於,他的人生中連一個真心愛他的人,他能真心相信的人,都找不到。他曾經相信過他的親生母親,結果他的親生母親背叛了他;他曾經相信過他的臣子,結果他身邊的臣子沒有人愛他;他曾經嘗試相信六國來的人,相信統一天下后,他們就會真心擁戴他,結果六國來的人也要殺他。他最後選擇相信李斯、趙高和胡亥,結果這三個人聯手背叛了他,害死了他的繼承人,讓他的王朝灰飛煙滅。

秦朝滅亡以後,夏無且還活著,一直活到漢代。公孫季功和董仲舒都還常跟夏無且來往,所以才從他口中知道了荊軻刺秦王的詳細經過,因為夏無且當時就在殿上。後來他們又跟太史公說了這件事,因此太史公才根據夏無且的口述歷史來修改了《燕丹子》的記載。
細心的讀者應該可以發現,《燕丹子》寫的是金字邊的「銅柱」,而《史記》寫的是木字邊的「桐柱」。從技術上來說,太史公的修改應該是更為合理的,否則荊軻的力量也太可怕了。
荊軻曰:「微太子言,臣願謁之。今行而毋信,則秦未可親也。」九九藏書




秦始皇下令把高漸離的眼睛給弄瞎了,為什麼?因為演奏音樂是不需要眼睛的,這就是秦始皇式的仁慈!

秦始皇召見,人有識者,乃曰:「高漸離也。」秦皇帝惜其善擊築,重赦之。

荊軻聽了太子丹的計劃后,很久都沒說話,最後才說:「這是國家大事,我才能疏淺,恐怕擔當不起。」這件事情實在太危險了,而太子丹的計劃又如此離譜,去做這件事真是十死無生,叫荊軻怎麼答應?他就算不要命了,這件事也得能成功才行啊!結果太子向荊軻磕頭,不斷地拜託他不要推辭,荊軻只好許諾。說真話,都到這地步了,荊軻能不答應嗎?這一刻,他已經沒有退路了。
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秦復進兵攻之。后五年,秦卒滅燕,虜燕王喜。
那秦王身邊的人為什麼要幫你講話呢?因為你長得帥嗎?還是你跟他有什麼私人的交情嗎?如果都沒有,那還有一個辦法。什麼辦法?「世路難行錢為馬」,就用「千金之資幣物」去賄賂秦王的寵臣蒙嘉,果然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個人可以靠武力去逼迫人,靠財富去收買人,靠權勢去屈服人,可是你不能靠著這些東西讓別人真心愛你。如果一個人的一生連一個真心愛你的人都沒有,試問這能算是成功嗎?這能算是幸福嗎?
於是秦王大怒,益發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于遼東。



要辦成刺秦這樣的大事,就要確保成功的概率;要確保成功的概率,就必須想盡辦法去打通一個又一個關卡。燕國的使團到了秦國,秦王一定會親自見你嗎?他就沒有其他要事嗎?這時候就需要秦王身邊的人,來幫你講話。
各位可能會想,不用擔心,不是還有衛士拿著兵器嗎?可是這些拿著兵器的衛士都在殿下,秦法規定,沒有秦王的命令,所有衛士都不可以上殿。而秦王這時被荊軻追逐得非常急,他一時想不到要下命令。結果史上最可笑的一幕出現了,咸陽宮所有的衛士沒有一個人敢上殿一步,就這樣在殿下獃獃地看著大王被追殺。
接下來,「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這一段和《燕丹子》幾乎一模一樣,可是太史公又加上「未至身,秦王驚」這六個字,這就合理了!否則匕首已經捅進胸口,為什麼秦王還能說話?還能行動?這實在說不過去。
荊軻非常生氣,太子丹對他那麼好,那麼看重他,給他那麼多的享受,結果到這一刻,荊軻才發現燕太子丹根本不了解他是個什麼樣的人。荊軻既然決定要做這件事,他已然視死如歸,怎麼可能會改變心意?
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於是左右既前殺軻。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高漸離擊築,人人都誇獎。因為他演奏得實在太好,漸漸取得了秦始皇的信任,演奏時離他越來越近。高漸離就把鉛放在築裏面,到下一次接近秦始皇的時候,他就拿著築去撲擊秦皇帝,希望能把他打死。結果是「不中」,為什麼?因為高漸離的眼睛瞎了,當然很難打中。秦始皇非常生氣,於是殺了高漸離,終生再也不相信任何六國之人了。




蒙嘉收了錢之後,就先替燕國使團講話,他說:「燕王確實被大王您的威嚴震懾九九藏書得心驚膽戰,不敢發動軍隊來抵抗大王(就是不敢舉兵對抗的意思),希望變成秦國的臣子,和其他諸侯一樣,比照郡縣納賦稅,只盼望能守住先王的宗廟。燕國恐懼得不敢自己陳述(因此才要蒙嘉私下幫著講),恭謹地斬下樊於期的頭,並獻上燕督亢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親自拜送于庭,派使者來見大王,等候大王的命令。」

各位聽了這句話,或許會很吃驚,秦始皇怎麼會可憐?人間所有的東西他都擁有了,他有什麼好可憐的?他的可憐之處在哪裡?
久之,荊軻未有行意。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入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懼,乃請荊軻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
荊軻斥責太子說:「如果只想去送死,那不過是一介豎子而已。」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成功,而不是做烈士。今天荊軻要做的事情,是拿一把匕首,進入「不測之強秦」。既然「不測」,就得有萬全的準備,盡量將一切條件準備到最好。而在這眾多條件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選擇什麼樣的人,往往就決定了一件事情的成敗。
第二個想法是,荊軻為什麼要說出這段話?他的用意到底是什麼?其實很簡單,因為荊軻要告訴後來的刺客,刺殺失敗是因為他猶豫了,如果荊軻不想生劫秦王,而是一開始就刺殺的話,刺殺一定能成功。他希望後來刺殺的人,不要因為這次的失敗,就以為不可能再刺殺秦王了,這樣才會有新的刺客願意不斷前來嘗試殺掉秦王。事實上,在荊軻之後,秦始皇至少還要遇到兩次刺殺,這足以說明荊軻的想法是極富遠見的。
我的答案是,他是個很可憐的人。






乃矐其目,使擊築,未嘗不稱善。稍益近之,高漸離乃以鉛置築中,復進得近,舉築朴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看到這裏,我想請問各位本書的最後一個問題:假如拋開帝王的身份不談,單單從一個人的角度來看,秦始皇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秦國法制之嚴明,從這裏可以看得出來;秦國法制之害,從這裏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們今天的社會始終強調,要建立一個法治社會。法治是不是對的?當然是對的,有法才有個公平的標準。可是我們要知道,法律不是萬能的,如果法律是有問題的,到了像秦國這個樣子,大家該怎麼辦?誰來補救?誰能補救?
可是這時太子已經懷疑荊軻,荊軻也只能出發來證明自己的清白。
各位不妨想想,秦王的心中有多麼悲哀。他有那麼多的臣子,每個人都口口聲聲效忠於他,到頭來卻把自己的性命看得比王上更重要,世上有誰真正愛他?在緊要關頭,又有誰願意捨命來保護他?
為什麼沒有用?因為你的敵人有他的目的,沒達到他的目的之前,他怎麼可能放過你?你再怎麼諂媚求饒都是沒有用的!因為他非得達到目的,那就是滅亡燕國,統一天下。
荊軻說:「太子就算不說話,我也要對您說了。現在去,卻沒有能取信於秦王的東西,恐怕沒法接近秦王。」不接近秦王,怎麼刺殺?

那麼,好的助手又在哪裡呢?
第一個想法是,如我前面所說,做一件如此高風險的事情,你要想盡辦法增加成功的概率,因此目標必須專一。但因為太子丹的緣故,荊軻居然在這一刻對目標還有所猶豫。這樣的猶豫,無疑是造成事情失敗的最大原因,看荊軻的這段話不就清楚了嗎!

「太子遲之,疑其改悔」,各位又可以再次清楚地看出太子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看到荊軻一直沒有出發,又開始懷疑荊軻是不是後悔改變心意了。他故意再次對荊軻說:「日子已經快到了,荊卿難道沒有出發的打算嗎?我可以派遣秦舞陽先去。」這話說得多麼不客氣,意思就是懷疑荊軻是不是怕死不敢去。如果你怕死,我就叫秦舞陽去。

燕國有勇士秦舞陽,年十三,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舞陽為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