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上篇 大變局時代 他當過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你卻未必了解他

上篇 大變局時代

他當過兩任中華民國大總統,你卻未必了解他

到了最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但是,彼時的中國,已經絕非辛亥革命時那樣萬眾一心只為做成一件事了,各種勢力暗流涌動,互相較勁。手無兵權的黎元洪雖然還站在舞台中央,但聚光燈早已不打在他的身上了。

4

儘管他選擇了和袁世凱分道揚鑣,但在袁世凱的臨終遺命里,黎元洪仍是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第一順位人選。
「廣甲」艦和黎元洪的命運,在甲午海戰中甚是離奇。
其實何止黎元洪,當時中國但凡能分析雙方實力對比的人都清楚:袁世凱在各方面的實力均強於孫中山(參看《歷史的溫度1》收錄的《兩個大總統,你選哪個?》)。更何況,當時武昌的革命黨人已經將黎元洪視為了「眼中釘」。
孫中山曾評價黎元洪:中華民國第一偉人!
按照後人的記載,說黎元洪「素懷大志,富有革命思想」,但這個恐怕也只是黎元洪成名之後的一種說法而已。

饅頭說

袁世凱稱帝后,冊封黎元洪的頭銜是「武義親王」,當時全國就這麼一個「親王」頭銜,但黎元洪堅決不接受。各省的督軍、巡按使、鎮守使、都統、巡閱使等紛紛以「東廠衚衕黎親王」「武義親王」「黎親王」等不同的電頭致電向黎元洪表示祝賀,但黎元洪就是不接受。最後被逼急了,只能說:「再逼我,我就一頭撞死。」
但是,北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水師學堂出身的黎元洪再也沒有了用武之地,從此就告別了海軍。
當過海軍,也當過陸軍;做過協統,也做過都督;做過三次中國民國副總統,也做過兩次中華民國大總統,最後還成了一名實業家。
這個參政院聽上去挺厲害,其實沒什麼大用——直到袁世凱去世,立法院都沒成立,在袁去世后,這個機構就被裁撤了。
甲午一敗,驚醒諸多夢中人。

5

黎元洪的葬禮是國葬,場面極為盛大,當時葬在武漢的土公山(現華中師範大學東南門附近)。1935年11月24日,國民政府再度為黎元洪舉行國葬,遺體歸葬于武昌的卓刀泉。
不過黎元洪這人比較低調。1906年,清政府統一全國軍隊的編製,要求湖北只能保留一個「鎮」(相當於一個師),而湖北原來有兩「鎮」,分別由張彪和黎元洪統領。由於張彪是張之洞家女僕的丈夫,所以擔任了第八鎮的統制(相當於師長),而黎元洪當了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協統(相當於旅長)。
但即便如此,黎元洪在任內還是做了一些事情,比如頂住段祺瑞的壓力,在國務院各個部門中引進一批南方革命黨的部長,比如堅決抵制通過借外債來解決國內經濟問題,在外交方面一直努力取締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等等。
這場操練的規模非常大,各省和各國來參觀的人員接近500人。演習結束,袁世凱被南軍表現出的戰鬥力折服,向清廷彙報時說,湖北的新軍是東南第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1908年還舉行過第二次秋操,由黎元洪指揮的南軍和由兩江地區新軍組成的北軍演習,三次演習,北軍「三戰皆北」。

位列晚清名臣之一的張之洞
九九藏書
但黎元洪不肯,他只說了三個字:「勿害我!」
1917年,被黎元洪罷免國務院總理之位的段祺瑞,挑唆徐州督軍張勳率五千「辮子軍」進京復辟,然後又「馬廠誓師」,擊潰張勳,成為「三造共和」的功臣。黎元洪在京再無立足之地,遁入天津,做起了實業生意。
1915年末,袁世凱躊躇滿志地準備登基,向來對他言聽計從的黎元洪卻一直消極抵抗,比如一直請辭本文開頭交代的那個「參政院院長」,但袁世凱就是不準。
當然,這一次,黎元洪是真的天真了。
於是,不可避免地,革命黨人與自己推選的「傀儡督軍」黎元洪徹底決裂了。在那場爭鬥中,黎元洪也沒有心慈手軟,他殺了很多革命黨人,獲得了「黎剃頭」的稱號。而革命黨與黎元洪的決裂,也徹底將他送到了袁世凱的那一邊。
倒不是黎元洪的泳技高超或體力驚人,而是他在此之前就和別人想得不一樣——他自費買了一件救生衣。
1890年,26歲的黎元洪因為學的是輪機管理,於是成了「廣甲」艦上的「三管輪」。「廣甲」艦原來的任務挺輕鬆的:負責在天津到廣東一帶沿海巡邏。1894年,「廣甲」艦受命往北方運送一批物資,到了北方,立刻就被李鴻章以「戰事吃緊」而徵用。
孫中山說這話,應該有他自己的目的,「第一偉人」這個稱號,我個人認為還是有些誇張了。
毫無疑問,當時軍階最高、聲望最高,在新軍士兵中留下較佳印象的黎元洪,確實是站到前台的最佳人選。
黎元洪理髮后,其實已經等於表態了。革命黨特地買來一掛鞭炮,以示慶賀。接著,士兵們請黎元洪訓話。黎元洪說:「元洪不德,受各位抬舉,眾意難辭,自應受命。我前天未下決心,昨天也未下決心,今天上午也未下決心,現在已下決心!無論如何,我總算軍政府的人了。成敗利鈍,生死以之。」

「廣甲」艦雖然也號稱巡洋艦,卻是木頭殼子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黎元洪幼年貧苦,餓肚子的時候,甚至要到別人家地里偷蘿蔔吃。不過吃完后,細心的黎元洪和別人不一樣——他會把蘿蔔葉子重新插在地上,做成偽裝。
武昌,成了黎元洪踏上歷史舞台的起點,也成了終點。
事實證明,革命黨還真沒選錯人。
他的名字叫黎元洪。
但黎元洪真的是一個很難蓋棺定論的人。
但其實,黎元洪當時還負責統帥「六楚」艦隊(楚材、楚同、楚豫、楚有、楚觀、楚謙六艦)和「四湖」雷艇(湖鵬、湖鵲、湖鷹、湖集四艇),實際上等於掌握了長江艦隊,把持了湖北陸軍和水師兩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並不是。
話音剛落,掌聲和歡呼聲雷動。
但是,袁世九-九-藏-書凱任命的第一任參政院院長,卻是大有來頭。

2

但到了南北議和,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之後,一切矛盾就又都顯露了出來。在革命火種源頭的武昌,革命黨人內部也開始出現了明顯分化:拉幫結派,爭權奪利,內訌頻頻爆發。

黎元洪的葬禮
各種史料證明,黎元洪一直很尊重孫中山,但他最終選擇站在袁世凱一邊。
黎元洪不會犯那樣的錯誤。
黎元洪當晚做出的反應是:逃到自己的參謀劉文吉家裡躲避。
1911年10月17日,47歲的黎元洪正式就任軍政府都督。
在絕食了兩天之後,革命黨人甘績熙對黎元洪說:「黎宋卿先生,我們漢人同志,流血不少,以無數頭顱,換得今日成績,抬舉你為都督。你數日以來,太對我們同志不起。我對你說,事不成,你可做個拿破崙;事若成,你可做個華盛頓,你很討便宜的。你再不決心,我們就以手槍對待。」
審查了三個月,實在查不出什麼,因為不是黎元洪帶頭逃跑的,他也沒做錯什麼事,而且「廣甲」艦本來就是被「拉壯丁」來幫忙的。最終,黎元洪被無罪釋放。
這是黎元洪人生中最矛盾的時刻。
遠處炮聲隆隆,但哪怕就在黎元洪身邊的親近將官,都不知道黎元洪的內心究竟在想什麼。
回過頭看看黎元洪這個人的生平,不簡單。
更何況,張彪基本上是目不識丁,當時訓練新軍官兵的一些教材都是由黎元洪校定的。新兵的每一本教科書上,都印有黎元洪的名字,這使得他在湖北新軍中的名氣非常大。
黎元洪懂海軍,也懂陸軍,在軍事上可以服人;他雖然是協統,但其實地位不亞於當統制的張彪一級,聲望也可以服人;他作為一省督軍,號召其他各省響應起義,也有說服力。
天津水師學堂是李鴻章創辦的一所新式學校,目的就是給北洋艦隊培養人才。1888年,24歲的黎元洪畢業,到北洋艦隊的「來遠」艦上實習。
你說他共和,他一直緊跟袁世凱;你說他保皇,他又為了共和,不惜和袁世凱翻臉。
對於這個名字,讀過中學歷史教科書的人都很熟悉——武昌起義成功后,革命黨從床底下找出了當時的新軍協統(旅長)黎元洪,拿槍頂著他做了湖北軍政府的都督。
上岸之後的黎元洪從大連跑回了天津,結果立刻被相關部門關押,隔離審查。
拉出來幹嗎呢?革命軍把他拉到了當時起義軍控制的楚望台軍械庫,全體革命士兵列隊歡迎——大家要請他出來指揮作戰。
但當上大總統之後,黎元洪就沒那麼順利了——全國的兵權都握在段祺瑞等一批北洋軍閥的手裡,他這個總統,處處受制,其實是有名無實的。

7

1928年6月3日,64歲的黎元洪因為腦溢血在天津去世,臨死前,他口述遺囑,通電全國,其中包括:從速召集國民大會,解決時局糾紛;九-九-藏-書實行墾殖政策,化兵為農工,勿使流離失所;振興實業,以法律保障人民權利;革命為迫不得已之事,但願一勞永逸,俾國民得以早日休養生息,恢復元氣;早定政治方針與教育宗旨;民元以來,凡無抵觸國體之創製,均應一律保持,請勿輕議紛更;和平統一,利國富民。
你說他英明果斷,他是被人逼著做了都督的;但你若說他優柔寡斷,他一旦決定當了都督,還是為辛亥革命做了很多實質性的事。
另一個革命黨人陳磊雲說:「黎都督很對得我們起的,但是你辮子尚未去,你既為都督,該做一個模範,先去辮子,以表示決心……現在是民國了,你若盡忠民國,你就是開國元勛;你若盡忠清廷,你就該早天盡節。二者必居其一,何以如此裝模作樣,我們實在不解。進而言之,你不過在滿清做個協統,現在得此機會,你非才智勝人,即你不幹,以中國之大,漢人之多,豈無做都督之人耶?望你三思。不然,恐同志等不汝容也。」

1

1922年,因為直皖軍閥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黎元洪在「歇業」五年後,又被請出來做了中華民國的大總統。彼時的黎元洪已經58歲,雖然他也清楚自己再一次成了一個「調和矛盾」的需要,但他依舊幻想著能借總統之位,再做點事情。
甲午海戰是一場中日鐵甲艦之間的較量,作為以木殼為主的「廣甲」艦,本來參戰就是不合適的,戰端一開,「廣甲」艦管帶吳敬榮就未戰先怯了。
這個黎元洪,到底何德何能?

黎元洪
在那場中國從未遭遇過的千年大變局中,黎元洪和很多人一樣,還沒做好思想準備,就被裹挾進去了。在諸多抉擇和變化之中,他做出了一個個最真實的,但同時又是有是非觀念的人的抉擇:有勇敢,有膽怯;有堅強,有退縮;有得意,有消沉;有慾望,有底線……
黎元洪回答:「你們再不要如此激烈,我決心與你們幫忙就是。你們說要去辮子,我早就贊成。我前在營內並下過傳知,謂願剪髮者,則聽其便。你們明日叫個理髮匠來將我的辮子剃去就是。」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黎元洪不屬於革命黨中的任何一個黨派——既不是共進會成員,也不是文學社成員,更不是同盟會會員,所以他實際上是革命的各路勢力的一個平衡點。
但是,從一開始,這個邏輯鏈似乎就有點卡:革命黨人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了武漢三鎮,為什麼要拿槍頂著一個窩囊廢去做都督?他們不能推選自己人嗎?
1906年,清政府在河南彰德舉行了一次秋操,派了袁世凱和鐵良(當時的兵部侍郎)前來校閱。演習的雙方,一方是由河南和湖北新軍組成的「南軍」,由張彪和黎元洪統領;另一方,是赫赫有名的「北洋軍」組成的「北軍」,由段祺瑞和張懷芝統領。
張彪的業務能力不強,級別雖然比黎元洪高,但整個湖北新軍的編練,靠的就是黎元洪。
在那個考九_九_藏_書科舉還是唯一成功道路的時代,黎元洪對「考功名」卻沒什麼興趣。1883年,19歲的黎元洪憑藉讀過幾年私塾的底子,考上了天津水師學堂。
這個人,我相信每個人對他的名字都挺熟悉的,但同時,又對他挺陌生的。在整個民國的前半段歷史上,他可謂是個知名人物。但他到底做了些什麼?他後來怎麼樣了?甚至,他是個好人還是壞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民國時期,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
「自強練兵」的觀念,終於開始成為晚清政府各個階層力量的共識。當時的張之洞決定在南京編練「自強軍」,發文招納水師學堂的人才,當時31歲的黎元洪在天津聽到這個消息,趕到南京去應聘。
你說他反革命,他是武昌首義的都督,不管怎樣,當時肯做那個都督,還是要有點魄力的;但你說他革命,他又幫袁世凱殺過不少革命黨,最終支持的也是袁世凱。
黎元洪回答:「你年輕人不要說激烈話。我已在此兩日,並未有什麼事對你們不起。」
1916年6月7日(袁世凱死後的第二天),52歲的黎元洪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所以說,與張彪相比,黎元洪其實是當時湖北軍界的真正實力派。
在考察日本之外的時間里,黎元洪就在不斷地編練湖北新軍。當時張之洞編練新軍其實就靠手下的兩個人,一個是張彪,另一個就是黎元洪。
黎元洪對士兵一直很好,和公開貪污受賄的張彪形成鮮明對比。而且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前,黎元洪的部隊里不止一次被發現有革命黨人,但黎元洪最後都從輕發落。
你說他敢作敢為,但他其實每次都會做出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你說他明哲保身,但他在任上又是真心真意想做些事,也做了不少事。

6

黎元洪從水師學堂畢業,又有實戰經驗,做事穩妥,很快得到了張之洞的賞識。張之洞一開始讓黎元洪監工炮台的建設(也算是從海軍過渡到陸軍),黎元洪完成得非常出色,隨後張之洞又任命他為炮台的總教習官。
「廣甲」艦觸礁的地方,離岸邊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一般人哪怕是水手,也挺難游過去的。當時和黎元洪一起跳下水的,一共有12個人,結果淹死了8個,黎元洪是4個倖存者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已是民國副總統的黎元洪,又需要做出一個選擇了:在袁世凱和孫中山之間,他必須要站一個隊。
那一天晚上,第八工程營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第八工程營是張彪第八鎮的部隊,黎元洪聽到槍聲后,知道事情要糟,但他立刻做了一件事:他把自己麾下的部隊將官都召集在一起,唯一的命令就是——誰也不許離開。
協統黎元洪,就這樣來到了1911年的10月10日。

3

當和「廣甲」艦一起編組行動的「濟遠」號率先掉頭逃跑的時候,「廣甲」艦也決定掉頭就跑,結果因為太匆忙,居然在大連口那裡觸礁擱淺了。等日艦追上來的時候,管帶吳敬榮決定炸掉艦船後分頭逃命,船上的人只能紛紛跳海,各自逃生。
黎元洪的意思很明確:我們按兵不動——既不參与起義,也不鎮read.99csw.com壓起義。
1914年5月26日這一天,袁世凱決定成立一個叫「參政院」的機構。
在後來的「二次革命」期間,黎元洪明確表態支持袁世凱——但還是那句話:那場所謂的「革命」在很多人看來,無異於以卵擊石。
當時黎元洪以絕食進行抗爭,但同時,他也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革命,是大勢所趨,其實一開始他從心底里也沒有特別反對,不然不會按兵不動;但是武昌革命成功,並不代表全國革命成功,萬一失敗了,百分之百是件掉腦袋的事情。
那麼,黎元洪是不是真的就此和袁世凱成為鐵板一塊?
黎元洪和他的「廣甲」艦,就這樣莫名其妙地參加了悲壯的甲午海戰。
直到最後一刻,黎元洪必須要做出決定了——武昌起義的部隊在蛇山上架起大炮,炮彈打到了黎元洪的司令部。黎元洪慌了,下令「帶兵出外避炮」。他手下的全體官兵一鬨而散。到了晚上12點,失去管束的士兵,也開始投身革命。
張之洞確實堪稱黎元洪的領路人。他欣賞黎元洪,也一直在著力培養他,表現之一就是從1898年開始,派黎元洪去日本學習、考察。從1898年到1901年,黎元洪曾三次考察日本,其中有一次是專門去日本學習軍事。
所以,與其說黎元洪是一個偉人,倒不如說是一個真實的人。
為什麼要成立這個機構呢?因為袁世凱在此之前,為了進一步集中自己作為總統的權力,已經解散了國會,在5月1日公布了《中華民國約法》。其中規定,國家的立法機關以後叫作「立法院」。立法院還沒成立之前,由參政院代行職權。
僅僅一年,黎元洪就失去了利用價值,「賄選總統」曹錕上台,黎元洪再度被逼入死角。這一次,他是徹底死心了。
10月11日清晨,革命軍找到了劉文吉的家。根據當年參加武昌起義的「辛亥老人」喻育之(1993年去世,享年104歲)回憶,黎元洪當時沒有躲在床底下,而是躲在帳子後面,被人找到后拉了出來。
在整個武昌起義乃至辛亥革命中,黎元洪就給人留下了這樣一種印象:窩囊、騎牆、唯唯諾諾、一事無成。
很有可能,黎元洪自己也不知道。
也正是在那個時候,當時的兩廣總督張之洞覺得,廣東作為中國的門戶,也應該有一支自己的艦隊。於是他就向福州船政局訂製了4艘軍艦,第一艘下水的軍艦叫「廣甲」艦。有了船,沒人開可不行,張之洞和李鴻章一商量,從天津水師學堂要來一批學員,其中就有黎元洪。
但是,就在當天晚上,黎元洪親手殺了兩個士兵。一個叫鄒玉溪,他聽到革命黨起義,想從營隊中溜出去參加革命;另一個叫周榮棠,他是革命黨派來聯絡的共進會會員,想翻牆到黎元洪的部隊報信。
黎元洪出生於1864年10月19日,老家是湖北漢陽府黃陂縣木蘭鄉。
那麼,黎元洪編練出來的湖北新軍,水平究竟如何?
等到張之洞要回任湖廣總督的時候(他當時是接替劉坤一代任兩廣總督),已經練成了2000名完全按照新式方法訓練的新軍。張之洞向劉坤一表示,自己要帶500名「種子」回到湖北繼續編練新軍,而作為其中一枚重要的「種子」,黎元洪隨著張之洞回到了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