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執念 「挑戰者號」悲歌

執念

「挑戰者號」悲歌

在調查組出具最後報告時,前國務卿羅傑斯曾要求加上第十條建議:「我們強烈建議NASA應該繼續受到政府和全國的支持,因為它在開發太空的工作中起了關鍵作用……祝賀NASA以往的成就,並預祝新的業績更輝煌!」
當「挑戰者號」事故發生后,當時作為上海市委機關報的《解放日報》不僅將事故新聞放到了頭版的醒目位置,而且還配了兩張照片,這在全國引起轟動——自1942年延安《解放日報》改版后,全國報紙從來沒有讓國際新聞上過頭版(當天《人民日報》也在頭版右下角放了兩條消息)。
「挑戰者號」失事的餘波,當然還不止於此。

4

而這場發射,還將通過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電視台向全國直播。
沒錯,這也是「挑戰者號」失事當時、現在乃至未來依舊能夠讓人銘記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我在之前的《海底兩萬里:不管你是否凝視,深淵總是在那裡》中表達過的一個觀點:
這一幕通過媒體傳播,在當晚轟動全美——這意味著「挑戰者號」升空爆炸的主要原因被找到了。
「要是我們死亡,大家要把它當作一件尋常的事情,我們從事的是一種冒險的事業。萬一發生意外,不要耽擱計劃的進展。征服太空是值得冒險的。」
但是,教訓需要吸取,腳步卻並不停止。
儘管NASA的發射計劃被暫時終止,但誰都知道會有重開的一天。因為從當時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的演講中,大家已經得到了答案。
在一次有媒體在場的事故原因調查會上,費曼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當著媒體的面,拿出了自己事先組裝的O形環模型,用鉗子壓扁,浸到了冰水中,然後取出,鬆開鉗子——O形環沒有恢複原狀。(騰訊視頻可以搜到當時的視頻。)
當時,她的學生全都停課,希望通過電視直播親眼看到自己的老師進入太空。
而這個任務,最終由費曼完成了。
看到電視屏幕上「挑戰者號」在爆炸中碎裂成了數千片,儘管博伊斯喬利之前有心理準備,但那一刻,他還是感覺自己的心跳幾乎停止了。
6.《30年過去了,「挑戰者」號工程師仍在自責》(霍華德·伯克斯,美國公共電台,2016年1月28日)
而打撈上來的殘骸碎片和一系列的驗證最終也證明了這一點:
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才能明白自己的渺小和卑微,但同時,我們不怕犧牲,永不言棄。
羅傑·博伊斯喬利是塞奧科公司的高級工程師,而塞奧科是負責為NASA製造太空梭SRB部件的承包商——SRB是「solid rocket boohttps://read.99csw.comster」的縮寫,也就是「固體火箭推進器」,是決定太空梭發射成功與否的最重要環節之一。
事實上,心情激動的人遠不止奧爾特一人。
在「挑戰者號」成功點火升空后的最初幾十秒,博伊斯喬利興奮地握住同事的手,說:「我們剛剛躲過了一顆子彈!」
還是想說說我的老東家《解放日報》在當年是如何處理這個新聞的。
在這樣的高關注度下,NASA面臨巨大壓力。
在「挑戰者號」失事之前,NASA最嚴重的一次事故是「阿波羅1號」在測試時指令艙發生大火,三名宇航員遇難。遇難者之一、指令長維吉爾·格里森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為此,以博伊斯喬利為首的幾個工程師聯名向公司提出了這個問題,但他們也面臨另一個問題:無法拿出數據方面的證據和解決辦法。怎麼才能確定O形環出問題的概率呢?
「這和國家無關,是全人類的事。」
而發射的時間因為一拖再拖,已經迫在眉睫。
1.《美太空迷拍攝1986年挑戰者號失事新視頻曝光》(新浪科技,2012年3月13日)
「執行加速!」
博伊斯喬利和幾個工程師都擔心:低溫會使O形環變得僵硬,進而在火箭發射時不能及時膨脹,隨後引發災難。
理查德·菲利普斯·費曼,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他在「挑戰者號」爆炸三天後,被邀請加入由前國務卿羅傑斯領銜的失事原因調查委員會。

O形環,簡單來說,就是避免火箭膨脹爆炸的一個重要部件。在火箭點火升空的過程中,火箭助推器會因遭受巨大的內部壓力而膨脹,而此時O形環也要瞬間隨著鋼壁迅速膨脹,防止高溫氣體泄露進而接觸燃料箱。只要O形環膨脹稍慢,哪怕是0.1秒,就會造成熱氣外泄,進而引發不堪設想的後果。
在升空過程中,助推火箭和「挑戰者號」忽然爆出了巨大的火焰,瞬間就四分五裂了。
作為SRB部件的主要工程師之一,博伊斯喬利到最後一刻,都不同意「挑戰者號」發射。
看台上的1000多名觀眾被突如其來的變化震驚了,很多人還沒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一位觀眾甚至對著那團煙花讚歎:「天,太美了!」
3.《挑戰者號的失事真相以及你不知道的費曼冰水實驗》(巴特,知社學術圈,雷鋒網轉載,2016年5月12日)
這七名宇航員分別是:

2

在排除了多項可能的原因之後,費曼把目光聚焦在了O形環上。
5.《碎片背後的傷逝與夢想》(高珮莙,《青年參考》,2016年2月17日)
在離發射現場6.4公里的看台上,1000多名九-九-藏-書觀眾滿懷期待地等待著人類又一次挑戰太空的壯舉。在這1000多名觀眾中,還有19名準備到時起立歡呼的中學生——他們的老師麥考利夫在全國應徵報名的11000名教師中被選拔|出|來,將成為七名宇航員中的一位,在太空給全國的中小學生上兩節科普課。
在發射那天,遠在猶他州的塞奧科公司職員都在會議室收看電視直播,但博伊斯喬利卻在會議室門外來回踱步,他表示自己太緊張了,不想看直播。
從加加林到麥考利夫,從阿姆斯特朗到楊利偉,他們有的人成功,有的人犧牲,但所有人都付出了讓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和努力。
在4萬升燃料爆炸的衝擊下,「挑戰者號」被氣流撕成了碎片。
「我們將繼續我們的太空探索。我們會有更多的太空梭、更多的航天機組,並且,是的,更多的平民、更多的教師飛向太空。
但是,就在升空58秒左右時,飛船遭遇一股威力相當於「卡特里娜颶風」的風切變,隨之而來的震動讓鋁渣脫落,縫隙再次暴露,於是火焰直接噴射在了主燃料艙上……

「挑戰者號」爆炸時的場景。太空梭此前已有24次的任務成功經驗,並宣告美國已脫離使用火箭的年代
在這篇演講中,里根表達了自己的哀悼,並著重強調:
那是它升空后的第73秒。
後來我和我的領導、當時經歷此事的陳振平老師(後任《解放日報》副總編輯,《文匯報》總編輯、黨委書記)聊及此事,他說過一句話:
5秒后,飛機解體。
但他後來才知道,其實當時是NASA的一名宇航員向庫提納將軍提起的O形環問題,而庫提納將軍為了保護這名宇航員(他還要在NASA工作),才謊稱是自己修車時想到的。
「收到,執行加速!」
但是,就在第73秒,會議室里傳來了一陣驚呼。
很遺憾,在「挑戰者號」的實驗中,確實給每位宇航員配備了彈射座椅,但到了正式任務時卻被拆除了。事故原因調查委員會給出的原因是:作用有限,技術複雜,花費過多金錢,重量原因,日程拖延。
由於這事關NASA的公眾形象和研究經費,所以費曼在整個調查報告的公布過程中受到了很大壓力,但他堅持兩句話:
還有就是中學教師克里斯塔·麥考利夫,她算是七人中唯一一名「業餘宇航員」,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她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入選七人名單。按計劃,她將在太空通過電視為美國和加拿大250萬中小學生講授兩節太空課和九-九-藏-書一些太空科學表演。
這不僅僅是因為「挑戰者號」的發射一直都非常不順:按照計劃,「挑戰者號」應該是在美國東部時間1月22日下午2點43分發射的。但是,由於上一次發射其他飛行器的任務有延遲,發射時間推遲到了23日,隨後又推遲到了24日。因為惡劣的天氣,發射時間再一次推遲到了25日。之後又是糟糕的天氣,時間改到了27日。最後,由於外部艙門通道的問題,發射時間最終被定在了1月28日。
1月28日原本是里根要發表國情咨文的日子,但因為「挑戰者號」失事這場災難過於巨大,里根宣布推遲到一周后再發表國情咨文,取而代之的是在白宮的橢圓辦公室發表了一篇演講。
事實上,NASA因為這次事故也確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發射計劃因此被凍結了32個月,直到1988年9月29日才重新恢復。
雖然不願意看到,但我相信,人類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還會繼續出現犧牲。

6

根據天氣預報,當天的氣溫降到了0攝氏度以下(–0.5攝氏度)。雖然這沒有超過發射所允許的最低溫度,但這樣寒冷的氣溫讓博伊斯喬利非常擔心一個關鍵部件:O形環。
作為一個「太空迷」,奧爾特這一天專門趕到了美國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發射中心附近。在這一天,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將搭載七名宇航員升空。為此,奧爾特還專門購買了一台柯達Super 8手持攝像機,準備將這一幕激動人心的場景全部記錄下來。
「一切都不會在此時此地停止——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探索之旅正在繼續。」

麥考利夫在她成功入選后的一個慶祝儀式上給大家簽名
但我們的腳步不會停止。
「挑戰者號」爆炸的場面震驚了所有人,但其中可能未必包括博伊斯喬利。
但是,1月28日依舊不是一個發射的好天氣。
於是又一個問題被提了出來:難道不給宇航員配備用於逃生的彈射座椅嗎?
上午11點39分,激動人心的倒計時開始了:「10,9,8……3,2,1,發射!」
費曼立刻想到了溫度對O形環的影響。
2.《紀念「挑戰者號」失事10周年》(潘厚任,《自然雜誌》,1996年第1期)
「挑戰者號」究竟為何爆炸?這個問題困擾著全美國乃至全世界的人,也包括費曼教授。
然而很快,大家都意識到一幕悲劇剛剛發生——
事實上,在升空后,艙read.99csw.com內的七名宇航員並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到了升空后68秒,地面的太空艙通信員和艙內的宇航員還有對話:
所以,費曼做出的答覆是:如果要加上第十條,那麼他不會在調查報告的最終結論上簽名。
「公關不能比人的生命更重要!」
機長弗朗西斯·斯科比,曾是美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駕駛員邁克爾·史密斯,也曾擔任過戰鬥機飛行員;宇航員朱蒂絲·雷斯尼克,在閑暇時喜歡彈鋼琴;宇航員羅納德·麥克奈爾,曾是加州南部的農民;宇航員格里高利·傑維斯,他還隨身帶著母校送給他的一面旗子,希望能帶入太空;埃里森·奧尼佐卡(鬼冢承二)日裔美國人,最大的夢想是去月球。

3

費曼並不是不贊成太空探索或否定NASA以往的工作成績,而是他認為,這次事故,NASA在管理和溝通上就是應該負很大責任。他甚至認為這個組織已經背離了當初探月工程時的精簡有效原則,成了一個臃腫低效且會逃避責任的機構——作為一份事故調查報告,這種政策性的鼓勵根本就不是什麼建議,顯得不倫不類。
在「挑戰者號」解體時,至少有三名以上的宇航員並沒有死亡,他們甚至還有自主意識,打開了太空梭上的應急供氧設備。然而,他們隨後在低溫和缺氧的環境下,死於墜落時艙體和海面的重擊——當時的下墜速度超過334公里每小時。

5


「挑戰者號」上的七名宇航員
費曼一開始是拒絕這個邀請的,因為秉性正直的他認為政府里充滿謊言和欺騙,不想和他們進行任何協作。但由於「挑戰者號」爆炸事件影響實在太大,他確實也希望能幫忙找出事故原因,所以最終接受了邀請。
由於發射時氣溫過低,發射台已經結冰,火箭推進器固定右副燃料艙的O形環硬化。在點火時,O形環未能及時膨脹,火焰外冒。好在添加在燃料中的鋁形成了鋁渣,臨時堵住了裂縫,起到了密封作用。
隨著承載「挑戰者號」的助推火箭點火升空,看台上的觀眾紛紛起立歡呼。在遠處,奧爾特拿攝像機的手甚至有些發抖,他看到取景框中的太空梭緩緩升空,不斷加速,很快就會突破天際……

1

其實我們都知道,有很多探索成就的背後,是默默無聞的犧牲,但當這一幕赤|裸裸展現在你面前時,帶來的震撼是怎樣的九九藏書

發射前一天,肯尼迪發射中心的發射台其實已經出現了結冰現象
這是「挑戰者號」宇航員和地面的最後一次通話。
所以,當NASA再一次詢問塞奧科公司究竟能否發射時,公司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乃至爭論,最終決定忽略博伊斯喬利他們擔心的問題,給出了回復:可以發射。
「大自然是不可欺騙的!」
事實上,無論是製造部件的塞奧科公司的部分工程師,還是NASA的部分工作人員,當時都已經意識到了O形環可能是這次災難的主因。但是,如何證明這一點,是相當困難的。

「挑戰者號」太空梭升空瞬間
而更令公眾傷心的,是另一份調查報告:
但是,「挑戰者號」上的七名宇航員已經為「欺騙」付出了生命代價。

費曼教授,猶太裔
「挑戰者號」爆炸了。
由於「挑戰者號」的發射過程是通過CNN全程直播的,所以很多美國人通過直播畫面目睹了災難的發生(其中還有不少是停課看直播的孩子),而即便沒有看直播的人,也在事故發生一小時內通過各種渠道迅速知道了這個新聞。
本文主要參考來源:
機長斯科比回答:
按照費曼自己的說法,他當時接到了同樣參与調查工作的庫提納將軍的一個電話:「今天早上修汽車的噴嘴時想到,太空梭起飛的那天,佛羅里達的氣溫只有零下二三攝氏度,而以往發射時,最冷的一天也有12攝氏度。請問費曼教授,冷凍對O形環有什麼影響?」

饅頭說

4.《「挑戰者」號太空梭失事的原因》(鄭學文,《上海航天》,1986年第3期)
而這個原因的公布,也證明了一點:NASA和承包公司在這次災難中有不可推卸的管理和溝通上的責任。
然後,攝像機畫面里就出現了奇怪的一幕——
1986年1月28日上午,19歲的傑弗里·奧爾特一直心情激動。
但作為專家的費曼堅決不同意加上這一條。
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每一個人都有國籍,但他們所從事的事業是無國界的——代表的是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