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炮火的怒吼 1598年,中朝日決戰露梁海

炮火的怒吼

1598年,中朝日決戰露梁海

然而,就是在這個時候,另一個意外發生了。
鄧子龍胸口中了數彈,最終倒下。
雖然已經70歲,但鄧子龍的勇武完全不減當年,他帶領親兵直接跳上日本的戰船貼身肉搏,左揮右砍,殺敵無數。有時他也會跳上朝鮮戰船,幫助友軍斬殺撲上來的日軍。

3

但因為戰名顯赫,所以鄧子龍即便以七旬之齡,依舊被朝廷起用,編入大明援朝的水師,出任陳璘的副手。
事實上,鳴梁海戰並沒有阻止日軍的戰略意圖,所以李舜臣也一直在尋找與日本水軍大幹一場的機會,只是手裡的朝鮮水師太過孱弱。
島津義弘倒確實很講義氣,在接到小西行長的信之後,親自率領得力幹將前往救援。在救援的路上,他還遇到了從固城趕來的立花宗茂和從南海趕來的宗義智——小西行長給他倆也都發了求援信。
如今,「頂樑柱」倒了,群龍無首,誰都知道,日本人要撤了。
從火力配備上來說,明軍很早就配備了從葡萄牙人那裡學來的「佛郎機」炮,最遠射程可達3000米,而中距離則大量配備射程為500米左右的「虎蹲炮」,近距離則除了傳統的弓箭外,大量配備由火繩槍改造的鳥銃。此外,明軍還有自己發明的各種「黑科技」,比如他們配備的一種可以噴出數十丈高火焰的「飛天噴筒」,可以看作最早的「火焰噴射器」雛形,還有叫「火龍出水」的多級火箭發射系統。

饅頭說

2.《明史紀事本末·卷六十二·援朝鮮》(清·谷應泰,中華書局,1977年)

1

那是小西行長派出去討救兵的信使。
陳璘統領水軍的經驗和才能,確實是沒有任何爭議的。在他率領的大明水師震懾下,以海戰為傲的日本水師,居然一度不敢接近陳璘的船隊。
這場由日本傾全國之力、動員40萬水陸大軍發起的戰爭,以日軍勢如破竹在朝鮮攻城略地為開始,以明朝出動7萬大軍進入朝鮮境內「抗日援朝」為中盤,中間插|進過一次堪稱搞笑的「和談」,最終經過7年斷斷續續的拉鋸戰,總算進入了尾聲。
然而,日軍又是認得陳璘座船的,一看敵軍主帥出現,便如同群蜂一樣圍了上去,向陳璘的座船發動拚死攻擊。
在逃離戰場后,他還想著派幾艘船漂泊在大海上尋找小西行長艦隊的蹤跡,結果一艘日本商船告訴他們:小西行長的艦隊早跑了。
在任上,李舜臣充分發揮自己的經驗和才智,經過研究和改進,造出了在當時世界海軍史上赫赫有名的戰船——龜船。
李舜臣的座船也遭遇了危險。
陳璘和鄧子龍,兩個頗有點「戴罪立功」意味的人,就這樣走到了一起。
那一次,日本艦隊在艦隊的總噸位、新軍艦的數量、航行的平均速度、火炮的射速等各方面都已經超過了中國的北洋艦隊。
不過,就這場戰爭而言,中朝之間的聯合作戰還是值得記上一筆,尤其是在海戰中的表現。朝鮮在戰後還專門為陳璘和鄧子龍立宗廟祭祀。
而就在400多年前,那場露梁大海戰中,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其實是碾軋日本的。
誰都知道,「大統領」去世,原本就無力再戰的日本人,肯定要總撤退了。
生氣的是島津義弘。
這三支日軍兵力合在一起,也是頗為驚人的:一共1.7萬餘人,大約500艘戰艦。

當時明軍已經配備了從葡萄牙學來的「佛朗機」大炮
1598年12月16日凌晨1點剛過,一支龐大的艦隊出現在了露梁海峽。那就是島津義弘率領的三家聯合的救援艦隊。
在和鄧子龍等人商議之後,陳璘把截擊的目標,放到了駐紮在朝鮮南部順天的日軍第二軍團身上。
500https://read•99csw•com多艘戰船,最終只倖存了50多艘。近兩萬日軍,最終只有3000人左右生還,絕大多數葬身大海,還有一部分逃到島上,被追上來的明軍一一捕殺。光中朝聯軍斬殺並上繳的日軍首級就有1100多顆。
但就是這樣的裝備,在中國軍隊面前已堪稱「豪華」。92式步兵炮在解放戰爭期間還是解放軍攻城克堅的主力武器。
萬曆朝鮮戰爭爆發后,經宰相柳成龍舉薦,當時已經47歲的李舜臣被破格擢升為全羅左道水師節度使,統領水軍,抵禦日軍。
第二軍團的總司令官,是日本的戰國名將小西行長。
李舜臣也認得陳璘的座船,看到他因來救自己而身陷重圍,於是奮力殺出一條血路,反過來救陳璘。
可惜的是,經此一役,形勢卻開始慢慢發生了逆轉。
眼看沒有退路的日軍,只能重新集結陣型,返身再度向中朝聯軍撲來——這一次,是真正的決死攻擊了。
按照日方的記載,日本損失了幾艘船,十幾個人。
此時,中朝聯軍已經取得了明顯的優勢。
12月11日,幾艘小船忽然快速駛向貓島,在經過明朝水師的防線時,防線忽然出現了一個小豁口,幾艘小船頓時就沖了出去。
當時,除了先期已經撤退的日軍外,留在朝鮮境內的大概還有5萬人左右。按照計劃,駐紮在東部的日軍在釜山集結後上船回國,中部的日軍就地上船,而西部的侵朝日軍殿後,在濟州島集結后乘船回國。
1597年10月,李舜臣用12艘戰船,再加上100餘艘改裝過的民用船,在水路複雜的鳴梁海峽設伏,一舉擊沉日軍先鋒部隊的30餘艘戰船,是為著名的鳴梁海戰。
但陳璘畢竟久經沙場,在殺光爬上甲板的日軍之後,他下令座船索性停錨,所有士兵伏到船舷以下,等日軍靠近後集體開火射殺,再集體伏下等待下一次機會。
而日軍方面,在鳥銃的改進和使用上比較出色,但戰船大多數都不配備有威力的大炮,鳥銃根本無法給明軍的福船、樓船造成任何損害。

8

這個人,名叫李舜臣。
原本就打算全殲這支艦隊的中朝聯軍,立刻做好迎戰準備。
正當日軍500多艘戰艦全部進入露梁海峽,先鋒部隊已經駛出海峽的時候,忽然之間,上百門大炮的轟鳴聲響起。
一看到對方發炮,陳璘和李舜臣知道對方已經洞悉己方的埋伏計劃,索性也就發出號令:全軍出擊。
陳璘是認得李舜臣座船的。他一見李舜臣座船被圍,立刻率船來救——兩人在數次戰鬥合作中,確實已經結下了友誼。
在槍林彈雨中,站立在船頭的李舜臣忽然被一顆日軍鳥銃發射的流彈擊中了。子彈從腋下鑽入了李舜臣的身體,中彈之後,李舜臣就知道自己不行了。他當即對身邊的侄子李莞囑咐了一句:「敵方急,勿言我死。」
但事實上,整支入侵朝鮮的日本水軍一共只有7200人。當時日軍進入鳴梁海峽的是30多艘船的先鋒部隊,李舜臣自己的《亂中日記》也寫的是「賊船有三十隻撞破」。
四周都是大火,深陷重圍的鄧子龍無路可退。他只能整合周圍親兵,死守一角,苦等救援——但是,沒人知道他在那艘船上。
炮聲、槍聲、吶喊聲、登船肉搏的怒喝聲響徹海峽,而火藥發出的閃光和火把發出的光亮,更是把整個海面照耀得一片紅光。
而在朝鮮半島的戰場上,日本人本來就早已被中國明朝的軍隊壓制在半島南部的沿海一帶,一籌莫展。
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如果小西行長同樣全軍出擊,開赴露梁海峽,從西面夾擊中朝聯軍,陳璘還是有點吃力的(當然,小西行長的部隊以陸軍為主),所以陳璘也沒有選擇去追擊小西行長的艦隊。
而明朝和朝鮮雖然是戰爭的獲勝者,也元氣大傷。
兩軍對接之後,立刻就分出了高下。論船隻的先進程度、火炮的威力、水兵的作戰技巧、士氣的高漲程度,中朝聯read.99csw.com軍都明顯要壓日軍一籌。明軍還配備了一種噴火筒,一條條火舌直接噴向日本戰船,噴一艘燒一艘。所以當戰役開始幾個小時后,日軍艦隊就明顯落了下風。
在清理戰場的時候,陳璘不知道李舜臣已經陣亡,還準備登船答謝李舜臣趕來解圍之恩。他聽到李舜臣在戰鬥中已經陣亡的消息后,從椅子上跌落下來,失聲痛哭。

小西行長的逃跑路線
在一片黑暗中,日軍的艦隊忽然向前方無目標齊射了。
他是去向駐紮在泗川的日軍第五軍團司令官島津義弘請求救援的。
標誌性的觸發誘因就是,1598年9月18日,日本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這場戰爭的發動者,「關白」豐臣秀吉死了。
和鄧子龍一樣,李舜臣打起仗來講究的也是身先士卒。開戰之初,李舜臣的座船就率先沖入了敵陣。在短兵相接后,他的座船也被日本戰船包圍。

6

這也讓中朝聯軍大吃一驚。
在此之前的2015年,韓國慶尚南道南海郡守(相當於縣長)朴英還訪問過鄧子龍的故鄉——江西省豐城市鄧家村。在鄧子龍的墓地前,朴英率領的訪問團獻花、焚香,並舉行祭禮儀式。
然而,當鄧子龍率人又跳上一艘朝鮮戰船幫忙殺敵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日軍蜂擁而上,割下了鄧子龍的首級。
而且,這場戰爭雖然導致三國都國力大傷,但日本尤甚。他們第一次因擴張領土的野心碰得頭破血流,由此,東亞也得到了200多年的和平。
鄧子龍率領的部隊是明軍攻擊的主力,甫一開戰,他就率領三艘巨大的樓船沖入了日軍陣營,左衝右突。觀音浦港里雙方短兵相接后,鄧子龍更是將座船交給副手指揮,親率200多名親兵,直接加入了肉搏戰團。
296年後,在黃海的北部海域,中日兩國最強的海軍再次列開陣勢——那時的朝鮮海軍,早已煙消雲散。
而此時的中朝聯軍,一支埋伏在左側,一支埋伏在右側,靜靜等候敵人的到來。
但另一方面,他又充滿爭議,曾多次被免官,原因各種各樣——大興土木、役使部下、勒索部下、賄賂上級等等,但卻因為實在太能打仗,每次又被起用。
這個人,名叫陳璘。他是援朝明軍的水路總指揮。
到了天色將亮未亮之時,日軍已經穩不住陣腳了。島津義弘只能下令收攏船隻,退入西南方向的觀音浦港灣。
6.《帝國最後的榮耀》(馬伯庸、汗青,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
然而,亂軍之中,意外還沒有結束。
而陳璘就是要堵住小西行長撤退的道路。
一個遺憾是,中方損失了70歲的老將鄧子龍,而朝方「國寶級」統帥李舜臣也陣亡了。
有意思的是,鄧子龍和他的上司陳璘頗有相似之處:一方面,鄧子龍也是以勇武聞名,多次剿匪平叛,屢立軍功;但另一方面,他似乎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包庇和縱容自己的親信等,以至他的一個親信因為軍餉問題竟然起兵造反,鄧子龍受牽連后被捕入獄。
我們都知道,戰爭的勝負並不是單單由武器裝備的優劣決定的,但我們也必須承認,武器確實是一大影響因素。而這種優劣之所以產生,其實取決於交戰雙方背後的各種比拼:從制度到經濟,從科技到人文,從思想到精神。
7.《露梁海戰中武器裝備使用對新時代我國國防科技建設的啟示》(嚴興文、梁碧錡、劉文霞、易湫銘,《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年第15期)

5

電視劇《亮劍》中,已經當上師長的李雲龍和自己的參謀長張大彪回憶抗戰時期,說:「想當年,我繳獲了一門日本92式步兵炮,樂得是一宿都睡不著覺!」
所以九*九*藏*書,露梁一戰,中朝聯軍完勝日軍,這固然有戰略籌備、將士英勇和高效聯合指揮等各種因素的作用,但武器裝備的優勢也是絕不能忽視的。
李舜臣是朝鮮人,生於漢城,從小就展現出「文武全才」的天賦,但他最後參加的是武舉考試,並且考中了。
那麼,小西行長去向誰討救兵呢?

小西行長畫像。小西行長是豐臣秀吉的得力幹將,在侵略朝鮮的戰爭中,先後兩次都擔任先鋒官的角色
公元1598年9月,歷時7年,前後打過兩次的萬曆朝鮮戰爭,似乎出現了結束的跡象。
如果這個計劃可以實施,這5萬侵朝的日軍大致可以「體面」地撤回國內。
《明史》對陳璘的評價是「有謀略,善將兵」,卻也記錄了他「然所至貪黷,復被劾褫官。廢久之,朝士多惜其才,不敢薦」。(關於陳璘「污點」的記載也有後人質疑為清人寫史作傳時有所偏頗,存爭議。)
8.《萬曆抗日援朝戰爭之露梁海戰》(白晨光,《文史天地》,2018年第11期)
本文主要參考來源:
願我們從領先到落後的歷史,不會重新上演。
2016年,露梁海戰的遺址觀音浦的海邊,建起了佔地9萬平方米的「殉國公園」。公園裡立了鄧子龍和李舜臣的銅像,並建有紀念館,通過各種視頻、圖繪和文字資料,介紹了當年中朝聯軍的這場慘烈海戰。
鄧子龍,江西人,踏上朝鮮戰場的時候,已經年近七十了。
但狹小的港灣限制了中朝聯軍佔優勢的火炮,倒給善於貼身肉搏的日本水兵有了發揮的機會。
而此時,明朝水師的陳璘和朝鮮水師的李舜臣也集結了重兵:明朝水師大約2萬人,600艘戰艦;朝鮮水師大概7000人,100艘戰艦。
兩支船隊會合后,周圍的明軍和朝鮮戰船也漸漸靠攏了過來,戰局一下子扭轉。
言畢,身亡。
日軍發現這股明軍特別頑強,直接調來鳥銃隊排射。
但是,有人並不希望這樣的事發生。
在朴英致的悼詞中,有這樣一句話:
按照小西行長的計劃,他的第二軍團應該從順天出發,由曳橋上船,往東航行回國。
但是陳璘絕不願意日本人走得那麼輕鬆和體面,他要集結重兵,圍追和堵截日軍的主力。
朝鮮的宰相柳成龍曾在他用漢語寫的朝鮮半島史書《懲毖錄》中這樣記錄當時的場面:「月掛西山,山影倒海,半邊微明。我船無數,從陰影中來,將近賊船,前鋒放火炮,吶喊直駛向賊,諸船皆應之。賊知我來,一時鳥銃齊發,聲震海中,飛丸落入水中者如雨。」
上一篇講了萬曆朝鮮戰爭,不過主要講的是陸戰,但其實有一場重要的海戰,與似乎更有名的鳴梁海戰相比,這一戰才是真正影響深遠的一戰。

伏擊的地理位置
如今,400多年過去了,但歷史依舊沒有忘記。
露梁一戰,日軍最後的士氣和底氣也被打垮了。
從雙方水軍的戰艦來說,明朝的水師擁有甲板上是四層樓、配備大量火器的福船,還有樓船、栢槽、沙船、蒼船、銅絞艄、海舫、八喇虎等各類船隻,朝鮮水師有李舜臣的龜船。而日本水師的主力艦隻有福船的1/5大小,且數量極少,絕大多數都是小型和超小型船隻。
不過鳴梁海戰存在一定的爭議。按照朝鮮以及後來韓國方面的說法,李舜臣的部隊憑藉12艘戰船在這場戰役中擊沉日軍130多艘戰船和200多艘後勤船,殺死日軍7300多人。
一時間,從兩個方向衝出的中朝水師,向著被擠在露梁海峽中的日本水師沖了過去。
12月9日,日軍第二團軍九-九-藏-書由小西行長率領,果然開到了貓島附近。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水師立刻全軍出擊,給了日軍迎頭痛擊。
在最後時刻,島津義弘組織了200多艘殘存的戰船試圖突圍,但被中朝聯軍圍堵,最終,只有50多艘船逃了出去。
失去李舜臣后的朝鮮水軍頓時不堪一擊,漆川梁一戰,朝鮮水軍在庸將元均的率領下幾乎全軍覆沒,近200艘戰艦沉沒。
無奈之下,李舜臣被再度起用,但他手裡當時就只有12艘殘存的「板屋船」了。
這個海峽的名字,叫作「露梁海峽」。
1.《明史·卷二百四十七·列傳第一百三十五》(清·張廷玉、徐元文、萬斯同等)
陳璘,廣東人,以英勇善戰聞名,長期奮戰在東南沿海的抗倭第一線,屢立戰功,官職一路飆升。
侄子含淚遵照李舜臣的關照,秘不發喪,代叔父繼續指揮戰鬥。
當然,要完成這一點,陳璘還需要一個人配合。
4.《史海:410年前的今天明軍取得露梁海大捷》(人民網,2008年12月16日)
但這炮,不是中朝聯軍打的。
正在這時候,一支朝鮮船隊殺入了重圍——是李舜臣率人來救了。
關於陳璘的這個「謎之行為」,曾有過兩種說法:一種,說是陳璘收受了小西行長的賄賂,放了這道口子;另一種說法是,陳璘是故意放小西行長去報信的,為的就是讓他引來更多的日軍援兵,再一舉殲滅。
如果按第一種的邏輯,陳璘也不是傻瓜,既然不會放小西行長全軍通過,那自然也知道放他這幾條船出去會造成什麼後果。所以,第二種可能性相對大一些——當然,陳璘也有可能想兩頭通吃。
上千條戰艦在狹窄的露梁海峽頓時戰成一團。
二戰期間日本陸軍的裝備,其實在全世界範圍內是絕難稱一流的,比如薄鐵皮的95式和97式坦克,以及92式步兵炮。(當然,以小巧和隱蔽為設計宗旨的92式步兵炮,至少在機動性和多用途方面佔了點優勢。)
至於為何要冒著暴露位置的風險先行開炮,是因為島津義弘知道前方肯定有伏兵,艦隊已經全進入海峽了,與其等對方開炮,不如先下手為強。
島津義弘的援軍有一條必經之路,那就是要通過南海島與朝鮮半島之間一段狹窄的海峽,那段海峽最窄處不足1000米,非常適合伏擊。
不過,對中朝聯軍來說,還是有遺憾。
陳璘的座船雖然非常高大,但也擋不住日軍的拚死攻擊,有好幾次,日軍已經爬上了座船,陳璘的親兵在甲板上與日軍展開肉搏。最危險的一次,日軍的士兵差點就砍到了陳璘,是陳璘的兒子陳九經撲上來擋了一刀。
至於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希望中韓兩國能夠傳承鄧子龍將軍與李舜臣將軍誓死守護信義的精神,和諧共處,實現東北亞的和平與繁榮。」
原來,久經戰陣的島津義弘也知道露梁海峽是一個絕佳的伏擊位置,預料到自己絕不會輕輕鬆鬆通過這個海峽。但是,由於這是救援小西行長最便捷的道路,他也只能仗著自己的艦隊還算龐大,又趁著夜色,打算硬闖。
李舜臣畢竟是李舜臣。
這場從凌晨開始的戰役,一直打到了正午時分。

韓國首爾軍事博物館展出的龜船仿製品

2

所以可以想象,李舜臣收到陳璘的「邀約」后,有多興奮。
海面上到處都是漂浮的戰船殘破木板,還有數不清的浮屍——大多數都是日軍的。
就是在這個時候,意外發生了。
貓島,位於朝鮮南部的南海島西側,扼守光陽灣的要衝。日軍如果要從貓島西面的順天走水路出海,無論往北還是往南,都無法避開貓島。

陳璘像
https://read.99csw•com
當然,陳璘的水師能如此威武,也因為他有一群好幫手,比如他的副手,鄧子龍。

7

龜船並非李舜臣發明,但他進行了大量有效的改造。改進后的龜船長10餘丈,寬1丈多,船身及上面的「龜殼」用硬木製作,包上鐵板,敵人的炮火很難對其造成傷害。鐵板上還裝有密集的鐵釘,使敵人在接舷戰時無法攀登。船頭有一個大龍頭,上設兩個炮眼,在行進中船內可焚燒硫黃等物,煙從龍口噴出,可以起到隱蔽自己、迷惑敵人的作用。船身四周鑿有很多炮眼槍眼,便於士兵在船內向敵人發射火力。同時,船的兩側各有10面船槳,戰鬥時一齊划動,航行飛快,進退自如。

4

日軍入侵朝鮮后,朝鮮軍紀廢弛,一路脆敗,首都漢城19天就被攻克,平壤43天淪陷,一個多月,朝鮮八道全部落入日軍之手。
在之後幾天里,小西行長几次試圖衝破朝鮮水師的防線,但都無功而返——李舜臣率軍拼盡全力,將小西行長的一萬多人死死堵在了光陽灣里。
這時候,中朝聯軍其實已經勝券在握了。
一個約定很快就達成了:中朝聯軍,伏擊日軍。
然而,日本人在發動第二次侵朝戰爭前使用了反間計,功高震主的李舜臣被誣告后革職,鋃鐺入獄。
在豐臣秀吉去世后不久,陳璘就得到了確切的消息。

豐臣家從白手起家到統一全日本,也就用了二三十年而已,根基並不算穩固。這場打了7年,被日本人稱為「文祿慶長之役」的戰爭,早已使國內厭戰聲音四起。
陳璘原來是安排了船隻監視小西行長艦隊動向的。然而,老謀深算的小西行長知道當時中朝聯軍的主力全在貓島北面的露梁海峽與島津義弘的艦隊作戰,所以他在此時率領船隊一路偏南航行,繞著南海島南端悄悄走了。

鄧子龍雕像
一場當時亞洲最強的三支艦隊的大戰,即將在此拉開帷幕。
島津義弘的艦隊垮了。
最先出意外的,是明軍的副總指揮鄧子龍。
用這樣的戰法,陳璘穩住了陣腳。
3.《韓國慶尚南道南海郡守訪問抗倭名將鄧子龍墓地(組圖)》(裴埈基,人民網,2015年1月23日)
由於現場太過混亂,周圍的明軍和朝鮮士兵誤將這艘戰船給點燃了。一時之間,鄧子龍登上的戰船燃起熊熊大火,並且發生了傾斜。日軍見到朝鮮戰船著火傾斜,頓時不要命般從各個方向爬了上來。

島津義弘,日本戰國時代九州薩摩大名。曾率領薩摩軍團輔佐父親島津貴久及兄長島津義久統一整個九州,時人稱之為「鬼島津」「鬼石曼子」
1598年12月8日,明朝和朝鮮的聯合水軍抵達貓島。
但在海面上,李舜臣率領的朝鮮水軍幾次擊敗日本水軍,雖然無法挽回大局,卻讓人眼前一亮。李舜臣因此升任忠清、全羅、慶尚三道水軍統制使,可以說成了朝鮮水師的總司令。
跟隨而來的中朝聯軍,隨即將港灣口封得嚴嚴實實。
三支日軍合兵一處,決心拚死也要救出被困在海灣里的小西行長。
按照陳璘和李舜臣事先規劃好的,這將是一場「等君入瓮」的伏擊戰。而伏擊戰的地點,陳璘和李舜臣也早就選擇好了:
5.《明代援朝抗日:震驚海外的露梁海戰》(「夢回三峽」,新浪博客,2017年10月15日)
另一個遺憾是,小西行長的第二軍團還是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