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論海瑞

論海瑞

論者概其性甘淡薄,有採薇之風,天挺忠貞,有扣馬之節,謂道似伯夷,信矣。然其視斯民由己饑寒,恥厥辟不為堯舜,言動必則古昔、稱先王,蒞官必守祖宗成憲,挫折不磨,鼎鑊不避,即伊尹奚讓?望之如泰山壁立,就之如春風太和,接談無疾言,無遽色,臨難無鬱氣,無忿容,箠楚子弟臧獲,亦不見其厲色嚴聲,即柳下惠奚加?
人民是愛戴海瑞的,他做了半年多應天巡撫(應天府今南京,巡撫是皇帝派遣到地方,治理一個政區的行政長官,巡撫有彈劾地方官吏之權,有指揮駐軍之權,權力很大),罷職的時候,老百姓沿街哭著送別,有些人家還畫了他的像供在中堂里。死在南京右都御史(中央監察機關的長官)任上的時候,百姓非常哀痛,市面停止了營業,送喪穿戴著白色衣冠的行列,夾著江岸悼祭哀哭的百里不絕。
當時貪污成為風氣,嚴嵩父子雖然垮了,但從宮廷到地方,依然賄賂公行,橫征勒索。海瑞一輩子反對貪污,從做教官時起,就禁止學生送禮,做縣官革去知縣的常例(攤派在田賦上補貼縣官的陋規,一種合法的貪污)。拒絕給上官行賄,有人勸他隨和一些,他憤然說:「全天下的官都不給上官行賄,難道就都不陞官?全天下的官都給上官行賄,又難道都不降官?怎麼可以為了這個來葬送自己呢?」又說:「充軍也罷,死罪也罷,都甘心忍受。這等小偷行徑,卻干不得!」知縣上京朝覲,照例可以從里甲、雜項攤派四五百兩銀子以至上千兩銀子,以便進京行賄,京官把朝覲年看成是收租的年頭。海瑞在淳安任上兩次上京,只用了路費銀四十八兩,其他一概裁革。做巡撫時,拒絕人家送禮,連多年老朋友送的人情也婉言謝絕。做了多年官,過的依然是窮書生的日子。在淳安,有一天買了兩斤肉,為他母親過生日,總督胡宗憲聽見了,大為驚奇,當作新聞告訴人。罷官到京聽調,穿的衣服單薄破爛,吏部的熟人勸他,才置了一件新官服。祖上留下十多畝田地,除了母親死時,朋友送一點錢添置一點墓田以外,沒有買過一畝地。買了一所房子,用銀一百二十兩,是歷年官俸的積余。死前三天,兵部送來柴火銀子,一算多了七錢銀子,立刻退回去。死後,同官替他清點遺物,全部家財只有新俸銀一百五十一兩(一說只有十多兩),綾、綢、絹各一匹,連喪事都是同官湊錢辦的;看見這種情景,人們都忍不住掉下眼淚。

徐階是嚴嵩的政敵,是他指使一批中級官員把嚴家父子參倒的,是他取嚴嵩地位而代之的。因為搞垮嚴嵩,很得人心。嘉靖帝死後,他又代草遺詔(遺囑),革去嘉靖帝在位時一些敝政,名譽很好。但是,這人正是海瑞所反對的鄉愿,凡事調停,自居中間,逃避鬥爭,不肯批評人,遇風轉舵,做事圓滑,總留有後路,不肯負責任做好事,也怕壞事沾了邊,好比中藥里的甘草,什麼病都可加上一味,治不好,也壞不了。正因為這樣,才能保住祿位,嚴嵩擠他不掉。也正因為這樣,官員們學了樣,成為風氣。海瑞痛恨這種作風,曾經多次提出批評意見。
現任官員也不滿意海瑞,因為賦役銀兩實行官收官解以後,省去一道中間剝削,百姓雖然得些便宜,衙門裡卻少了一筆收入了,連北京的戶部(管稅收、財政的部)也很不高興。海瑞堅持「此事于各衙門人誠不利,于百姓則為甚利」。至於禁止貪污、送禮,直接損害了現任官員們的利益,那就更不用說了。
當時農民暴動已經發生了。他把農民暴動的原因,明確指出是因為官壞:「廣寇大都起於民窮,民窮之故多端,大抵官不得其人為第一之害。」慨嘆地說:「今人居官,且莫說大有手段,可為百姓興其利,除其弊。只是不染一分一文,禁左右人不得為害,便出時套中高人者矣。」把對官的要求降低到不求做好事,只要不做壞事,不貪污,也就難得了。又說:「今人每謂做官自有套子,比做秀才不同,不可苦依死本。俗人俗見,謬妄之甚!區區惟願……執我經書死本,行己而已。如此不執,雖熟人情,老世故,百凡通融,失己失人,全無用處。」痛斥當時的社會風氣,在思想上進行堅決的鬥爭。
總的評論是當時的人民說他好,當時的大地主說他不好。
看過《三女搶板》(或《生死牌》)的人,大概都記得那個挺身出來反對豪強,救了兩家人性命的巡撫海瑞。這是民間流傳關於海瑞的許多故事中的一個。海瑞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
一件是擋了都御史鄢懋卿的駕。鄢懋卿是嚴嵩的黨羽,以都御史奉命出來巡查鹽政,到處貪污勒索,還帶著小老婆,坐五彩輿,地方疲於供應。海瑞撿了鄢懋卿牌告上兩句照例官話,說淳安地方小,容不下都老爺的大駕。牌告說:「素性儉樸,不喜逢迎。」但是聽到你以前所到地方,鋪張供應,並不如此。怕是地方官瞎張羅的緣故。一封信把鄢懋卿頂回去,繞道過去,不來嚴州了。
在徐階和高拱的政治鬥爭中,海瑞對這兩個人的看法是不正確的,對徐階只看到他好的一面,對高拱呢,恰好相反,沒有看到他好的一面。許多年後,海瑞自編文集,在罵高拱的信后附記:「一時誤聽人言,二公心事均未的確。」改變了對兩人的看法,也承認了自己的錯誤。
張居正是1567年2月入閣的。1569年海瑞在應天巡撫任上時,他在內閣中是第三名,對海瑞的行政措施不很贊成。雖然張居正在貫徹一條鞭法這一方面和海瑞一致,但是,用行政命令強迫鄉官退田,卻不能同意。寫信給海瑞說:吳中不講三尺法已經很久了,你一下子要矯以繩墨,當然他們受不了,謠言沸騰,聽的人都弄糊塗了。底下說他不能幫什麼忙,很慚愧。意思是嫌海瑞太性急,太過火了。1577年張居正父親死了,按封建社會禮法,是必須辭官回家守孝的,他不肯放棄權位,叫人說通皇帝,照舊在朝辦事,叫作「奪情」。這一來激怒了那些保衛封建禮法的正人君子們,認為是不孝,紛紛抗議。海瑞名氣大,又敢說敢為,雖然遠在廣東瓊州,蘇州一帶的文人們卻假造了海瑞反對張居正的彈劾信,到處流傳。到後來雖然查清楚和海瑞無關,張居正卻也恨極了海瑞。有人建議重用海瑞,他都反對。
怎麼辦?一面救災,一面治水。

海瑞的歷史地位

徐階草遺詔改革敝政,是件好事,但是沒有和同官高拱商量,高拱很有意見。又有人彈劾高拱,高拱以為是徐階指使的,便兩下里結了仇。公元1567年有個御史彈劾徐階的弟弟和兒子都是大惡霸,有憑有據,海瑞沒有搞清楚,以為是高拱指使,故意陷害徐階,便和其他朝臣一樣,給皇帝寫信大罵高拱,要求把他罷斥。不久,高拱就免職了。高拱以後又回來做首九_九_藏_書相,對海瑞當然痛恨。
這樣看來,研究海瑞,學習海瑞,反對對於海瑞的歪曲,是有益處的,必要的,有現實意義的。
據後來另一營救海瑞的徐常吉的揭發,彈劾海瑞的房寰是什麼樣人呢?官是提學御史(管教育的監察官),人呢?是個大貪污犯。海瑞看到南京官員作風拖拉,偷懶,很不像話,下決心整頓,依明太祖的規矩,把一個犯規的御史打了一頓。御史們怕極了,想法子要趕走這個厲害上司。房寰借出外考試學生的機會,讓兒子和親家大收賄賂,送錢多的就錄取,名聲極壞。怕海瑞彈劾,先下手為強,就帶頭反對海瑞,造謠造得簡直不像話。
海瑞投身到一場激烈的鬥爭中,他要對大地主,對水災進行鬥爭。
儘管如此,高拱對海瑞的評論說:海瑞做的事,說是都好,不對。說是都不好呢?也不對。對他那些過激的不近人情的地方,不加調停(糾正)是不好的。但是,要把他那些改革積敝、為民做主的地方都改掉了,則尤其不可。張居正也說:「海剛峰(剛峰是海瑞的字)在吳,做的事情雖然有些過當,而其心則出於為民。」
當然,光是執我經書死本,說往古,道先王,是解決不了當前的問題的。要求官吏不落時套,不做壞事,不貪污,不講人情世故,不百凡通融,而不從社會的根本變革出發,也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樣,不改變生產關係,簡單地要求大地主退還侵佔農民的部分田地,少剝削些,農民的苦楚減輕一些,無論事實上做不到,即使做到了,也還是封建的剝削的社會,地主剝削農民的關係依然不變,問題還是沒有解決,也是不可能解決的。在當時情況下,這是不可能解決的社會矛盾。海瑞雖然感覺到問題嚴重,必須堅決地和壞人壞事進行鬥爭,但是,他沒有也不可能從本質上認識和解決這個矛盾。這是時代的矛盾,也是海瑞被大地主階級的代表們所排擠、攻擊,而又取得另一部分地主階級同情、支持的道理。
他不是哲學家,但深受王陽明的影響。當時正是王學盛行的時代,師友中有不少人是王派學者。王學的要點除了主要方面是唯心主義以外,還有提倡知行合一、理論和行動一致的積極方面。海瑞也主張德行屬行,講學屬知,德行好的道理也會講得好,真實讀書的人也不肯棄身於小人,知和行絕不是兩件事。因此,他一生最恨的是知和行不一致的人,這種人明知是好事而不敢做,明知是壞事而不敢反對,遇事站在中間,逃避鬥爭,甚至腳踏兩頭船,一味講調停,和稀泥。這種人他叫作鄉愿,客氣一點叫甘草。在《鄉愿亂德》一文中說:「善處世則必鄉愿之為而已。所稱賢士大夫,不免正道、鄉愿調停行之。鄉愿去大奸惡不甚遠。令人不為大惡,必為鄉愿,事在一時,毒流後世,鄉愿之害如此!」他以為孟子之功,不在禹下,以惡鄉愿為第一。到處揭露鄉愿的罪狀,在坐牢以前,去看同鄉翰林院庶吉士王宏誨,痛心地說:「現在醫國的只一味甘草,處世的只兩字鄉愿。」這時候當國的首相便是徐階。後來他在給徐階的兒子信里也說:「尊翁以調停國手自許,然調停處得之者少,調停處失之者多。」
他生活淡薄,性格忠貞,看到百姓的饑寒認為是自己的過失,以他的皇帝不像堯舜那樣為恥辱。一言一動都要說古代如何,先王如何。做官辦事則堅守祖宗朝的成法。不怕挫折,不怕犧牲。又嚴峻,又溫和,談話的時候,說得不太快,也不擺出一副難看面孔,遭遇危難也不表現那樣憤慨抑鬱。連打小孩、打奴婢,也看不到他的厲色嚴聲。
在今天,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今天,我們需要站在人民立場、工人階級立場的海瑞,為建成社會主義社會而進行百折不撓鬥爭的海瑞,反對舊時代的鄉愿和今天的官僚主義的海瑞,深入群眾、領導群眾、鼓足幹勁、力爭上遊的海瑞。
原載《人民日報》
1959年9月17日
江南是魚米之鄉,號稱全國最富庶的地方。但實際上百姓生活很困苦,因為歷史的關係,糧、差的負擔特別重,加上土地集中的現象這二十年來特別顯著,大地主佔有的土地越多,人民的生活便越困苦。特別是松江,鄉官田宅之多、奴僕之眾,兩京十二省找不出第二個。一上任,告鄉官奪產的老百姓就有幾萬人。「二十年來,府縣官偏聽鄉官、舉人、監生,民產漸消,鄉官漸富。」真是苦難重重,數說不完。
這樣,他戰勝了災荒,也興修了水利。
評價歷史人物,應該從當時當地的情況出發,應該從這個人的作為是否有利於當時的人民、當時的生產出發。從以上的分析,從明朝嘉靖到萬曆初期這幾十年間,從當地,海瑞做過官的地區,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那時代那地區的人民,以至更廣大地區的人民,是愛戴、歌頌海瑞的。反對他的人也有,只是極少數的大地主大官僚。他的主張和措施,有利於當時人民,有利於當時生產,而不利於某些大地主的兼并,不利於某些大地主的逃避賦役,轉嫁給窮苦人民的惡劣勾當。
在興國一年半,辦了不少好事,清丈了田畝,減少了冗官,減輕了人民的負擔。其中最快人心的事是反對鄉官張鏊。
為廣大人民所愛戴、歌頌,為少數大地主大官僚所攻擊、反對,這樣的人物,難道還不應該為我們所肯定,所歌頌嗎?
瑞剔歷仕,含辛茹苦,垂白之年,終不使廩有餘粟,囊有贏金。
就明朝人的記載來看海瑞,梁雲龍所作海瑞行狀,除了敘述他的清廉,為百姓辦好事的政績以外,並說:
從當教官時不肯跪接御史時起,一直到建議嚴懲貪污,海瑞度過了他鬥爭的一生。
但是,有點奇怪,反對海瑞的人中間,有不少人也還是不能不稱讚海瑞是好官,是清官。他是為民的,想做好事的,而且,也做了好事。
也正是海瑞任應天巡撫這一年,高拱在年底被召還入內閣(拜相),第二年升次相,1571年5月首相李春芳退休,高拱任首相。
怎麼辦?要大地主退田,還給老百姓;貫徹一條鞭法。
這樣,封建時代的海瑞,還是值得我們今天學習的。
海瑞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左派,和右派及中間派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儘管遭受多次失敗,有時候很憤慨,說出了「這等世界,做得成甚事業!」的氣話。但在閑居十六年以後,有重新做事業的機會,他又以頭童齒豁的高年參加了。不氣餒,不服老,不怕挫折,真是「錚錚一漢子」。
此外,他還做了不少事,改革了許多敝政。幾年後,他總結經驗,把這些措施編成一部書,叫作《淳安政事》。
當海瑞因批評嘉靖帝而坐牢的時候,嘉靖帝很生氣,遲疑了好久,和徐階商量,徐階說了些好話,算是保全了https://read.99csw.com海瑞的生命。嘉靖帝死後,海瑞立刻被釋放,仍舊做戶部主事,不久調兵部,又改任尚寶司丞(管皇帝符璽的官),大理寺丞(管審判的官),升南京右通政(管接受文件的官),外任為應天巡撫。
這樣的歷史人物,從今天來說,建設社會主義的新時代,該不該肯定,該不該歌頌?
因為得罪了胡宗憲、鄢懋卿,雖然治理淳安的政績很好,還是被排擠調職。1562年海瑞升嘉興通判,鄢懋卿指使黨羽彈劾,降職為江西興國知縣。
鄉官(退休居鄉的官僚)是反對海瑞的,因為鄉官恨他為百姓撐腰,強迫鄉官把侵佔的田地退還百姓。
淳安山多地少,地方窮苦。地主往往有三四百畝的田產,卻沒有分毫的稅,貧農收不到什麼糧食,卻得出百十畝的稅差。由之富的愈富,窮的就更窮了。徭役也是十分繁重,每丁少的出一兩二錢銀子,多的要十幾兩,弄得「小民不勝,惟悴日甚」。解決的辦法是清丈,根據實有土地面積,重新規定賦役負擔;是均徭,均是按照負擔能力分配,按力量多少分配,沒有力量就不要負擔了。這樣,農民的負擔才減輕了些,地主們可不樂意了。

海瑞在歷史上是有地位的。
最困難的還是限制大地主的過分剝削。要大地主退還侵佔農民的田地,等於要他們的命;不這樣做,農民缺地無地,種什麼,吃什麼?海瑞採用了擒賊先擒王的辦法,先從松江下手,先拿江南最大的地主鄉官徐階兄弟做榜樣,勒令退田。這一來,鄉官和大地主害怕了,著慌了,有的逃到外州縣躲風頭,有的只好忍痛退田。李贄記載這一件好事,加以總結,讚揚說:「海瑞卵翼窮民,而摧折士大夫之豪有力者,小民始忻忻有更生之望矣!」老百姓有活路了,大地主們卻認為是死路。好事才開頭,便被徐階釜底抽薪,海瑞罷職了。賊沒全擒到,反而丟了官,這是海瑞所沒有預料到的,也是封建社會統治階級利益所決定的必然的下場。
海瑞的一生是鬥爭的一生,他反對壞人壞事,不屈不撓,從不灰心喪氣,勇敢地把全生命投入戰鬥。
明朝體制,南京是陪都,雖然也和北京一樣,有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門,但不能決定國家大政,是安排年老的和政治上失勢官員的地方,比較清閑。海瑞卻並不因為閑官就無所作為,一到職就改革敝政,把多年來各衙門出票要街道商戶無償供應物品的陋規禁止了。他說:「要南京五城的百姓,負擔南京千百個官員的出入用度,難怪百姓苦了!吏部是六部之首,怎麼能不先想到百姓?」
儘管海瑞在他的時代,曾經遭受攻擊、排擠、辱罵,坐過牢,丟過官,但是,就封建統治階級內部來說,他也還是被一部分人所歌頌的,讚揚的。不只是有些青年人仰慕他,以為是當代偉人,連某些反對他的人,大地主階級的某些代表人物,如高拱、張居正、何良俊等人,都不能不對他說一些好話。死後,被謚為忠介,皇帝派官祭奠,祭文里也說了一大堆讚揚肯定的話。當時的史家何喬遠、李贄都寫了歌頌他的傳記。清修《明史》也把他列入大傳,雖然說他行事不能無偏,有些過火,但又說他從做知縣一直到巡撫,做的事用意主于利民,也是肯定的。
海瑞,廣東瓊山人。先世是軍人。祖父是舉人,做過知縣。父親是廩生,不大念書也不大理家的浪子,在海瑞四歲時便死去了。叔伯四人都是舉人,其中一個中了進士,做過御史。
海瑞早就準備好後事,連棺材都託人買了。嘉靖帝一聽說這樣,倒愣住了。不過後來還是把他關在牢里。嘉靖帝死後,海瑞被釋出獄。
房寰的攻擊海瑞,把朝野的人都氣壞了。想不到人世間有不識廉恥像房寰這樣的人!
地主階級反對海瑞是當然的,例如何良俊,是華亭(松江)的大地主,父親是糧長,徐階的同鄉。本人是貢生,是個鄉官。他家大概也吃過海瑞的苦頭,對海瑞是有意見的,說海瑞性既偏執,又不能和人商量(不和大地主商量),喜自用。而且改革太快,所以失敗。不說他做的事情好不好,只罵他搞快了。又說海瑞有些瘋顛,寡深識,缺少士大夫風度。說海瑞只養得些刁詐之人(貧農、中農),至於數百為群,闖門要索,要索不遂,肆行劫奪。若善良百姓(富農、地主),使之詐人,尚然不肯,況肯乘風生事乎!此風一起,士夫之家,不肯買田,不肯放債,善良之民,坐而待斃,則是愛之實陷之死也。怎能說是善政呢?幸虧海公轉任了,此風稍息,但是人心動搖,到今天還沒有安定下來。罵他搞糟了。
1564年海瑞做了京官,戶部雲南司的主事。(戶部按布政使司分司,雲南司是管這一政區的稅收的。)
瑞巡撫南畿時,所至如烈火秋霜,搏擊豪強,則權勢斂跡,禁絕侵漁,則民困立蘇,興水利,議條鞭,一切善政,至今黃童白叟,皆雅道之。近日起用,海濱無不曰海都堂又起,轉相告語,喜見眉睫。
答案是應該肯定,應該歌頌。

明朝人論海瑞

這樣,海瑞雖然出身於地主階級,但生活並不寬裕,和窮苦人民接觸的機會多,同情貧農、中農,對大地主有反感。另一面,他受了嚴格的封建教育,遵守封建禮法,在政治上也必然道往古、稱先王,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利益。
徐階年紀太老,又得罪了當權的太監,1568年7月告老還鄉。上一年冬天海瑞到南京,1569年6月任應天巡撫。經過近兩年的調查研究,他明白自己偏聽偏信,徐階被彈劾的罪狀是確實的。徐家有田四十萬畝,是江南第一大地主,徐階的弟弟和兒子都是人民所痛恨的大惡霸,大部分田地都是侵佔老百姓的。他一上任就接到無數告徐家的狀子,便立刻下令退田。徐階也知道海瑞不好惹,勉強退出一部分,海瑞不滿意,親自寫信給徐階,一定要退出大半,才能結案。
何良俊的《四友齋叢說》序文寫於1569年,正是海瑞任應天巡撫這一年。他寫的這幾條批評,按語氣應在1570年和1571年,書大概是這年以後刻的。他儘管站在大地主立場,罵了海瑞,但畢竟不能不說幾句公道話:「海剛峰不怕死,不要錢,真是錚錚一漢子!」又說:「前年海剛峰來巡撫,遂一力開吳淞江,隆慶四年、五年(1570、1571)皆有大水,不至病農,即開吳淞江之力也。非海公肯擔當,安能了此一大事哉!」松江一帶鄉官兼營工商業,海瑞要加以限制,何良俊認為「吾松士大夫工商不可謂不眾矣,民安得不貧哉!海剛峰欲為之制數度量,亦未必可盡非」。
1572年張居正做了首相,一直到1582年病死為止。
升任浙江淳安知縣,反對大地主。
海瑞雖然出生在這樣一個官僚家庭,但家境並不好,祖上留下十多畝田地,光收read•99csw•com些租子是不夠過活的。他母親謝氏生性剛直嚴肅,二十八歲死了丈夫,便自己撫育孤兒,做些針線貼補過日子。教兒子讀《孝經》《大學》《中庸》這些書。兒子長大了,盡心找嚴厲通達的先生,督責功課很嚴格。
大地主是反對海瑞的,因為海瑞一輩子貫徹一條鞭法,依新法,徭役的編派,人丁居四分之一,田糧居四分之三,農民人口多,大地主田地多,這樣就減輕了貧農和中農的負擔,大地主佔地多,按地完糧,負擔自然相應加重了,這怎麼能不恨?海瑞一輩子主張清丈,重新丈量田地,把大地主少報的隱瞞的田地都清查出來了,要按地納稅,這怎麼能不恨?
張鏊做過兵部尚書,在南昌養老享福。張鏊的侄子張豹、張魁到興國買木材,作威作福,無惡不作。老百姓氣苦得很。海瑞派人傳訊,他們倚仗叔父威勢,不肯來。一天忽然又跑到縣衙門大鬧。海瑞大怒,拿下張豹,送到府里,反而判處無罪。張鏊出面寫信求情,海瑞不理。張鏊又四處求情設法,這兩個壞蛋居然搖搖擺擺回家去了。海瑞氣極,寫信向上司力爭,終於把這兩個壞蛋判了罪。
這一年江南遭到嚴重水災,夏秋多雨,田地被淹,糧食漲價,農民缺糧逃亡,情況很不好。
他晚年到南京做官,被御史(監察官)房寰彈劾,也就是汪有典所引的十六字罪狀,引起了統治集團內部一部分青年知識分子的公憤,提出抗議,向皇帝寫信申救。吏部辦事進士顧允成、彭遵古、諸壽賢這三個人代表這一批人說:
南直隸提學御史房寰本論右都御史海瑞,大奸極詐,欺世盜名,誣聖自賢,損君辱國……朝野聞之,無不切齒抱憤……不意人間有不識廉恥二字如房寰者。
臣等自十余歲時即聞海瑞之名,以為當朝偉人,萬代瞻仰,真有望之如在天上,人不能及者。
近在留都,禁絕饋送,裁革奢侈,躬先節儉,以至百僚,振風肅紀,遠近望之,隱然有虎豹在山之勢,英風勁氣,振江南庸庸之士風,而濯之以清冷之水者,其功安可誣也。
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以後,海瑞整頓紀綱,援引明太祖時的辦法,用板子打御史。貪污犯房寰怕海瑞揭發,彈劾海瑞,把海瑞罵得不像人,引起了三進士的抗議。攻擊的和為海瑞申雪的人吵開了,統治階級內部發生嚴重爭論,當國的宰相呢,依然是徐階的手法,兩面都不支持,也不得罪,不參加鬥爭,希望「調停」了事。最後,房寰的貪污事實被全盤揭露,遮蓋不得了,才把他免職,這已經是海瑞死後的事了。
他反對貪污,反對奢侈浪費,主張節儉,搏擊豪強,卵翼窮民,主持清丈田畝,貫徹一條鞭法,裁革常例,興修水利,這些作為對農民,特別對貧農、中農是有利的。農民愛戴他,歌頌他是很自然的。他對城市人民,主要是商戶,裁減里甲負擔,禁止無償供應物品等,這些措施對減輕城市工商業者的負擔,是有好處的。城市人民愛戴他,歌頌他,也是很自然的。此外,他還注意刑獄,特別是人命案件,著重調查研究,在知縣和巡撫任上,都親自審案,處理了許多積案,昭雪了許多冤獄。對農民和地主打官司的案件,他是站在農民一邊的。海知縣、海都堂是當時被壓抑、被欺侮、被冤屈人們的救星。他得到廣大人民的稱譽、讚揚,被畫像禮拜,被謳歌傳頌,死後送喪的百里不絕。他的事迹,主要是審案方面的故事,一直到今天,還流傳在廣大人民中。
應該指出,一條鞭法並不是摧毀封建剝削制度的辦法。但是,這個辦法簡化了項目和手續,比較地平均了土地的負擔,特別是減輕了貧農、中農和城市平民的某些負擔,對生產的發展是有益的,因而,也是有民主意義和進步意義的。因此,海瑞是當時人民心目中的好官,是歷史上有地位的政治家。
一件是拿辦總督胡宗憲的公子。這位少爺路過淳安,作威作福,吊打驛吏。海瑞沒收他帶的大量銀子,還報告胡總督說:此人冒充總督公子,胡作非為,敗壞總督官聲。弄得胡宗憲哭笑不得,只好自認倒霉。
但是,絕不能也不許可假冒海瑞,歪曲海瑞。海瑞是為當時人民辦好事的,一生反對壞人壞事,從沒有反對過好人好事。即使在徐階和高拱的鬥爭中,他沒搞清楚,對徐階只看到好的一面,不知道他壞的一面,對高拱只知道他的缺點,沒有弄明白他的政治品質好的一面,作了錯誤的支持和抨擊。但是,幾年以後,弄清楚了,就自己檢查,承認了錯誤,並且在行動上改正了這個錯誤。
兩年以後,他弄清了朝廷的情況,寫信給嘉靖帝,提出嚴厲批評,指斥皇帝迷通道教,妄想長生,二十多年不上朝,自以為是,拒絕批評,弄得君道不正,臣職不明,吏貪將弱,暴動四起。你自號堯齋,其實連漢文帝也趕不上。嘉靖帝看了,氣得發昏,丟在地下,想了又想,又撿起來看,覺得說中了毛病。嘆口氣說:「這人倒比得上比干,只是我還不是紂王啊!」
今天有些人自命海瑞,自封「反對派」,但是,他們同海瑞相反,不站在今天人民方面,不站在今天的人民事業——社會主義事業方面,不去反對壞人壞事,卻專門反對好人好事,說這個搞早了,搞快了,那個搞糟了,過火了,這個過直了,那個弄偏了,這個有缺點,那個有毛病,太陽裏面找黑子,十個指頭裡專找那一個有點毛病的,盡量誇大,不及其餘,在人民群眾頭上潑冷水,泄人民群眾的氣。這樣的人,專門反對好人好事的人,反對人民事業的人,反對社會主義事業的人,不但和歷史上的海瑞毫無共同之點,而且恰好和當年海瑞所反對而又反對海瑞的大地主階級代表們的嘴臉一模一樣。廣大人民一定要把這種人揪出來,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喝一聲,不許假冒!讓人民群眾看清他們的右傾機會主義的本來面目,根本不是什麼海瑞!
他反對鄉官、大地主的兼并;反對嚴嵩、鄢懋卿的敗壞國事,也反對徐階的「調停」、「圓融」;他反對嘉靖帝的昏庸,只求無望的長生,不理國家政事;也反對地方官的額外需索,增加人民痛苦;他反對奢侈浪費;反對鄉愿,總之,他反對壞人壞事。雖然他所處的是那樣一個時代,還是堅持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撓地鬥爭到死。
他是個唯心主義者,認為「君子之於天下,立己治人而已矣。立己治人孰為之?心為之,心自知之。若得失,心自致之。雖天下之理無微不彰。」在教學上學王陽明,把「訓蒙大意」作為教育方針,在行政措施上,也採用了王陽明的保甲法。
全面地評價海瑞,指出海瑞是這樣一個人,言行一致,他的日常生活和政治作為,和所著《嚴師教戒》文章對證,一一符合,沒有絲毫的假。是「強哉矯」,是大丈夫,是古https://read.99csw.com往今來一個真男子。

鬥爭的一生

因為海瑞是被攻擊謾罵,死在任上的,所以梁雲龍很含蓄地說,這個人和時代的關係,他的出、處、生、死,和國家的關係如何,我不敢知道。學士大夫(封建統治階級)對他的愛、憎、疑、信,對他的評價到底怎樣,我也不敢知道。
海瑞一生積極反對貪污,反對奢侈,主張節儉,生活樸素,是言行一致的極少見的清官。他恨極了貪官污吏,認為這是人民遭受苦難的根源,要根絕貪污,非用重刑不可。相反,像過去那樣,准許貪污犯用錢贖罪,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建議恢復枉法贓滿八十貫(千)處絞的法律。還提到明朝初年,嚴懲貪污,把貪污犯剝皮的故事。這一來,貪官污吏恐慌了,著急了,生怕海瑞剝他們的皮,聯合起來,反對海瑞。
他的本性是天賦的,但是修養還沒有到家,未得中庸之道。做事有時過了一些,窄了一些,以至有些不恭,這些毛病都是有的。
說他們在十幾歲時就知道海瑞是當代偉人,萬代瞻仰的人物。海瑞做了多年大官,可是生活樸素,頭髮白了,沒剩什麼糧食,也沒剩什麼錢。做巡撫作為像烈火,像秋霜,打擊豪強,有權勢的人安分了,禁絕貪污,老百姓可以喘一口氣了。興修水利,貫徹一條鞭新法,這些好事,到現在地方上的老老小小都還想念他。聽說海都堂又來了,人們互相告訴,非常喜歡。在南京,他禁止送禮,裁革奢侈,帶頭節儉,做出榜樣,整頓紀綱,遠近的人看著,有虎豹在山之勢,英風勁氣,像一股清冷的水,把江南庸庸碌碌的士風都改變了。這樣的功績,誰能抹殺?
我們肯定、歌頌他一生反對壞人壞事;肯定、歌頌他一生反對貪污,反對奢侈浪費,反對鄉愿;我們肯定、歌頌他一生處處事事為百姓設想,為民謀利;我們肯定、歌頌他一生不向困難低頭,百折不撓的鬥爭精神;我們肯定、歌頌他一生言行一致,裡外如一的實踐精神。這些品質,都是我們今天所需要學習和提倡的,而且只有社會主義時代,這些品質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揚,雖然我們今天需要的海瑞和封建時代的海瑞在社會內容上有原則的不同。
為了了解海瑞,讓我們先看看當時的人們是怎樣評論他的。
像伯夷,像伊尹,像柳下惠。
第以公之微而家食燕私,顯而蒞官立朝,質諸其所著《嚴師教戒》,一一契券,無毫髮假。孔子所謂強哉矯,而孟子所謂大丈夫乎!古今一真男子也。
嚴嵩不必說了,這個人是不會喜歡海瑞的,其他三個名相為什麼也反對這個好官清官呢?
救災采工賑辦法,把賑濟和治水結合起來。鬧災荒糧食不夠吃,請准朝廷,把應該解京的糧食留下一部分當口糧。鬧水的原因,經過親自勘察,是多年來水利不修,吳淞江淤塞了,太湖的水排不出去,一遇特大雨量,便泛濫成災,得立刻疏浚。說做就做,趁冬閑開工,他坐上小船,到處巡視督工,災民一來上工有飯吃,二來工程搞好可以解決水患,變為水利,熱情很高,進度很快,不到一個月就完工了。順帶地把吳淞江北面常熟的白茆河也疏浚了。這兩項工程對人民,對生產好處很大。並且用的錢都是海瑞從各方面張羅來的,沒有加重人民負擔。以此,人民很喜歡,很感激。
此外,王宏誨的《海忠介公傳》對海瑞也是大讚特贊的,但在末后又說上一句:「乃海公之砥節礪行,而縉紳(官僚地主階級)又多遺議,何也?」這樣的好官、清官,為什麼官僚地主階級又多說他不好呢?是什麼道理呢?
海瑞(1514—1587,明武宗正德九年至神宗萬曆十五年)是我國16世紀有名的好官、清官,是深深得到廣大人民愛戴的言行一致的政治家。他為了鞏固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統治,減輕農民市民的負擔,向貪婪腐朽的封建官僚、大地主鬥爭了一生。
當時人對他的看法,不是說他做得全不對,而是說過火了一些,做過頭了,偏了,矯枉過直了!他不同意,反而說就是要過火,就是要過直,不如此,風氣變不過來。在給人的信中說:「矯枉過直,古今同之。不過直,不能矯其枉。然生之所矯者,未見其為過直也。」而且:「江南糧差之重,天下無有,古今無有。生至地方,始知富饒全是虛名,而苦楚特甚。其間可為百姓痛哭,可為百姓長太息者,難以一言盡也。」這種情況,光是要大地主退還一點非法侵佔的田地,又怎麼能說是過火,過直呢?應該說是不夠,而不是什麼過直。就當時當地的情況說,就當時苦楚特甚,可為痛哭,可為長太息的百姓說,過直應該是好得很,而不是糟得很。
王宏誨也是海瑞的同鄉,瓊州定安人。海瑞在因批評皇帝而坐牢以前,王宏誨正在北京,做翰林院庶吉士,海瑞去看他,托其料理後事,關係也很深。
海瑞在當時,是得到人民愛戴,為人民所歌頌的。
徐階雖然很看重海瑞,但是強迫退田,刺痛了心,恨極了。家人作惡,都有罪證,案是翻不了的。千方百計,都想不出辦法,又忍不了這口氣。最後有人出主意,定下釜底抽薪之計,派人到北京,走新的當權太監的門路,又重賄了給事中(管彈劾的官)嘉興人戴鳳翔,買他出頭彈劾海瑞。戴鳳翔家也是地主,親戚朋友中一些人正在怕海瑞強迫退田。這一來,內外夾攻,戴鳳翔彈劾海瑞支持老百姓,凌虐縉紳,形容老百姓像虎像狼,鄉官像魚像肉,被吃得很慘,「魚肉縉紳」的罪狀,加上有內線做主,硬把海瑞趕出了巡撫衙門。
萬曆十年(1582)六月,張居正死。萬曆十三年,海瑞已經七十二歲了,被薦任用為南京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還沒到任,又調任南京吏部右侍郎。照一般道理說,七十多歲的老人該退休了,但是,他想了又想,好容易才有著實做一點事的機會,雖然年紀大了,精力差了,還是一股子幹勁,高高興興到南京上任。
嗚呼!公之出、處、生、死,其關於國家氣運,吾不敢知。其學士大夫之愛、憎、疑、信,吾亦不敢知。
1572年6月,高拱罷相,張居正任首相。

從嘉靖(世宗)後期經隆慶(穆宗)到萬曆前期,從海瑞做官之時起,一直到死,這三十多年間,朝廷的首相是嚴嵩、徐階、李春芳、高拱、張居正等人,除了嚴嵩是個大奸臣,李春芳庸庸碌碌以外,其他三個都是有名的宰相,尤以張居正為最。
連總督、都御史都敢惹,海瑞的名聲逐漸傳開了。封建時代的老百姓是怕官的,更怕大官。如今居然有不怕大官,敢頂大官的小官,敢替老百姓撐腰說話的小官,這個官自然就得到老百姓的愛戴了。
解決人民生活問題的關鍵,在海瑞看來,無過於貫徹執行一條鞭法。這個辦法不是海瑞創始的,已經有好幾十年歷史了,並且各地辦法也不九-九-藏-書盡相同。主要的方面是把過去田賦的各項各款,均徭、力差、銀差、里甲等都編在一起,通計一省丁、糧,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糧以外,一律改折銀兩交納。簡言之,就是把複雜的賦役制度簡化了,把實物賦稅的大部分改為貨幣賦稅。這個辦法不只可以減輕農民的負擔,還可以增加國家的收入,並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是有進步意義的。例如過去南糧北運,由於當時交通困難,運費由農民負擔,往往超過正稅很多,現在改折銀兩,省去昂貴的運輸費用,人民的負擔也就相應減輕了。又如徭役,實行新法以後,不問銀差、力差,只要交了錢,由官府僱工應差,農民也就可以安心生產,不再受徭役的掛累了。這樣做,對生產的促進是有好處的。只是對大地主不大好,因為按照新法,大地主有些地方的負擔,不是減輕,而是加重了,反對的意見很多。海瑞不顧地主們的反對,堅決執行,終於辦成了。成績是田不荒了,人不逃了,錢糧也不拖欠了,生產發展了。當時的人民很高興,很感激。後來史家的記載也說:「行條鞭法,遂為永利。」
特別傳誦一時的有兩件事。
海瑞只做了七個月巡撫,便被大地主階級攆下台,在家鄉閑居了十六年。
海瑞也還有幾個支持他的朋友,一個是1565年入閣的李春芳,第二年升次相,1568年任首相。海瑞疏浚吳淞江和救災等工作都曾得到李春芳的支持。另一個是朱衡,從任福建提學副使時,就很器重海瑞,後來做吏部侍郎(管銓敘官吏的副部長)推薦海瑞做興國知縣,戶部雲南司主事;到做了工部尚書(管建築工程的部長),還支持海瑞大搞水利。一個是陸光祖,海瑞從興國知縣內調,就是他當吏部文選司郎中(吏部的司長)時的事。
特其質多由於天植,學未進於時中,臨事不無或過,而隘與不恭,蓋亦有焉。
1569年6月,海瑞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應天十府包括現在江蘇安徽兩省大部分地方,巡撫駐在蘇州。
中了舉人以後,做福建南平縣學教諭(校長),主張學校是師長教學生的地方,教師有教師的尊嚴,不該向上官磕頭。提學御史到學校來了,別的人都跪下,只有他站在中間,像個筆架,以後得了外號,叫筆架博士。

海瑞是同官僚地主作鬥爭的。既然如此,為什麼官僚地主中又有人稱讚他呢?這一方面是由於海瑞在人民中間的威望,一方面也是由於海瑞的鬥爭究竟還沒有突破封建制度所能容許的限度。海瑞在主觀上和客觀上都還是忠君愛國的,所以何良俊說:「海剛峰之意無非為民,為民,為朝廷也。」他和官僚地主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們在大罵、排擠、攻擊之後,也還是說海瑞一些好話。
明末人談遷記這場爭論說:「時人大為瑞不平,房寰今傳三世而絕。」說房寰絕後是因為做了壞事。這雖然是迷信的說法,但是也可以看出當時和以後,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是同情海瑞,支持海瑞,歌頌海瑞的。
在海瑞閑居家鄉的時候,有些支持他的人,紛紛建議起用。這些人雖然不一定是他的朋友,但在事業上可以這樣說,是同情和崇敬海瑞的。
梁雲龍是海瑞的同鄉,海瑞侄女的兒子,和海瑞關係很深,作行狀時他在湖廣巡撫任上,最了解海瑞。對海瑞的評價大體上應該是可信的。
這兩個人是海瑞的親戚、同鄉,也許會有人說他們有偏見。再看何喬遠所作《海瑞傳》,和李贄的《海忠介公傳》,何喬遠和李贄都是福建晉江人,他們的評價和梁雲龍、王宏誨是一致的。清修《明史》,對海瑞一般很稱讚(王鴻緒《明史稿》和《明史》一樣),末后論斷,也說他:「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無偏雲。」用意是為人民謀福利,但是有些偏差。汪有典的《史外》歌頌他的政績以後,又說他:嘗時以為朝廷上的人懦弱無為,都像婦人女子,把人罵苦了。有人恨極了,罵他大奸極詐,欺世盜名,誣聖自賢,損君辱國。他還是不理會。
在《嚴師教戒》文章中,他指出批評的好處,要求批評,接受批評:「若人能攻我之病,我又能受人之攻,非義友耶?」自問自答,提出做人的標準,不白白活下去的意義:「有此生必求無忝此生,而後可無忝者。聖人我師,一一放而行之,非今所競躋巍科,陟仕之謂也。……入府縣而得錢易易焉,宮室妻女,無寧一動其心於此乎?昔有所操,今或為惱惱者一易之乎?財帛世界,無能屹中流之砥乎?將言者而不能行,抑行則愧影,寢則愧衾,徒對人口語以自雄乎?質冕裳而有媚心焉,無能以義自亢乎?參之衣狐貉而有恥心焉,忘我之為重乎?或疚中而氣餒焉,不能長江大河,若浩然而莫御矣乎?小有得則矜能,在人而忌,前有利達,不能無競心乎?諱己之疾,凡有所事,不免於私己乎?穹天地、亘古今而不顧者,終亦不然乎?夫人非無賄之患,而無令德之難。於此有一焉,下虧爾影,上辱爾先矣。天以完節付汝,而汝不能以全體將之,亦奚顏以立於天地間耶?俯首索氣,縱其一舉,而終已於卿相之列,天下為之奔趨焉,無足齒也。嗚呼!瑞有一於此,不如此死!」大意是:「人不要白活著,要照著聖人的話,一一學著做。不白活著並不是說要中高科,做大官。你到了府縣衙門,弄錢很容易,好房子,美麗的婦女,你會動心嗎?從前怎麼說的,會動搖嗎?錢財世界,你挺得住嗎?或者只會說可不會做,白天看自己的影子,晚上在床上都覺得慚愧,只會對人說空話充好人?看見大官想巴結,在穿狐皮袍子的人群中覺得自己寒磣,心虛氣餒,說的話不成氣派;小有成績便驕傲起來,別人做了順利的事,便想搶先;掩蓋自己的毛病,幹什麼都存私心;頂天立地的事業,想也不肯想,要知道沒錢不是毛病,沒德才是毛病!這些事只要有這麼一條,便對不住自己,也對不住祖先!上天生你這個人是完全的,但是你把它弄殘缺了,毀了自己,你還有臉活在天地間嗎?做了這些事,即使做到卿相,天下人都為你奔走,也是不值得的。唉!我要是犯了以上任何一條過錯,還不如死的好。」這是他在做縣學教諭時對學生的教約,此後幾十年,他的生活、行事都一一照著檢查自己,照著做,沒有一句話沒有做到。
加上,海瑞很細心,重視刑獄,審案著重調查研究,注意科學證據和人情事理,幾年中平反了幾件冤獄。上官因為他精明,連鄰縣的疑難案件也調他會審了。這些案件的判決書後來都收在文集里,小說家劇作家選取了一些,加以渲染,幾百年來在舞台上為人民所欣賞。《大紅袍》《小紅袍》《生死牌》《五彩輿》和一些公案彈詞在民間流傳很廣,叫作公案小說。也正因為公案小說的流傳,海瑞在政治上的作為反而被公案所掩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