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李鴻章之位置

第二章 李鴻章之位置

第二件事是:李鴻章居住的地方,是滿洲人入主中原華夏后建立的國家,而當時又趕上各民族混合生活已經很久了,漢人的權利逐漸初始恢復的時代。
說明:就這個表,也可以看出滿漢權力削弱和增長的一些情況。在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之前,漢族人沒有真正執政的,文祥大學士提拔沈桂芬,實際上是漢人執掌政權的開端。他們後邊是李鴻藻、翁同龢,接著是孫毓儀和徐用儀兩個尚書,他們這些人的實際能力且不談論,重要的是,同治以後,不僅僅是地方大臣中漢族人佔了一大半,即使在中央核心部門,漢族的實力也驟然增加了。自從戊戌八月之後,形勢又是一次很大的變化。這其中的內幕,說來話長,因為跟本書的內容主旨關係也不大,所以在這裏就不詳細討論了。
第一件事是:李鴻章居住的地方,是有著數千年的君權至上、君主專制的國家,而此時又恰好正值封建專制政治體制發展到巔峰,到達鼎盛極點的時代。
●本朝歷史與李鴻章的關係
第一文祥、沈桂芬時代同治初年
第二李鴻藻、翁同龢時代同治末年及光緒初年
第三孫毓汶、徐用儀時代光緒十年至光緒廿一年
第四李鴻藻、翁同龢時代光緒廿一年至光緒廿四年
第五剛毅、榮祿時代光緒廿四年至今
由此來看,這數十年來和李鴻章一起共事的都是些什麼人,就可以知道了。這些人是不是賢德的人,是不是滿腹才學,在這裏我們暫且先不細細討論,最關鍵的,他們都不是和李鴻章同樣的心思、同樣的努力、同樣的見識、同樣的信仰、遵循同一個主義的人。李鴻章當時對比斯麥說的話是有根據的嗎?他的話是有根據的!又何況那些軍機大臣里還有一些只會盲目聽從信奉朝廷旨意的,唯唯諾諾,這是我為李鴻章感到悲傷的原因。我在這裏說的這些話,並不是有意偏袒李鴻章,或者說是為李鴻章開脫,即https://read.99csw•com使李鴻章果真是有實權的,能夠盡情實行自己的志向和政策,我敢斷言他可以取得的成就也絕對不會遠遠超過今天的成就。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李鴻章本來就是沒什麼學問和才識的人。假如李鴻章是一個真正的英雄豪傑,那麼憑藉著他在朝廷中本來有的地位,怎麼會無法繼續獲取更好的官位,在天下廣泛根植自己的勢力,通過這些方式來期望在天下施行他的政策呢?像格蘭斯頓、比斯麥,他們這些人在施行自己的政策的時候難道前方就沒有阻力嗎?所以想為李鴻章當辯護的人也很困難。雖然是這樣,如果把中國施行政治的錯誤全都歸罪於李鴻章一個人,李鴻章本人雖然沒有什麼可值得同情的,但那些掌管政治、貽誤國家發展的朝中的內閣大臣,反倒是有了可以推諉的理由,用這些話來辯駁他人,來逃脫自己的罪責,而我們全國上下,四萬萬的百姓中放棄國民該承擔的責任的人,也不會再知道自己的罪責在哪裡。正是因為我看到李鴻章在國家中處於這樣的境地,所以不得不來為他反覆辯論。至於他的功勞和罪過,以及這個人的人品和才幹到底是怎樣的,敬請讀者翻閱本書後面對他的談論。
●中國歷史與李鴻章的關係
姑且可以談論李鴻章的地位,但是更需要或者說是不能不明白的是中國的官僚制度。李鴻章曾經擔任過的職務,有大學士,北洋大臣,總理衙門大臣,商務大臣,江蘇巡撫,湖廣、兩江、兩廣以及直隸總督。從表面上來看,李鴻章可以稱得上是位極人臣了。然而,清朝自從雍正皇帝以來,政府的實權都掌握在軍機大臣手中(雖然自從同治皇帝以後,地方總督巡撫的權力越來越大,但是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而是因人而異的,不是所有的都一樣)。
中國是一個封建君主專制體制的國家,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這種專制政治體制,也是遵循著進化的天理,漸漸發展,直到今天這個時代,完善程度終於達到極致。所以那些有權勢的大臣們的權力,迄今為止已經被剝奪得所剩無幾。讓我們追溯到春秋戰國的時候,魯國的三桓、晉國的六卿、齊國的陳田,他們是歷史上有權勢的大臣里最為出色的。當時採用的是純粹的貴族政體,大臣對於國家來說,是萬人里挑千人,千人里挑選百人,枝杈強壯卻傷及了樹榦,這樣的發展趨勢是必然的。再九-九-藏-書回顧兩漢時期,天下統一,中央集權的政體已經在漸漸萌芽,但是它的根基還沒有穩固,所以外戚發動侵略的這類禍端特別嚴重。霍、鄧、竇、梁這等人的動亂一個接著一個,不斷發生,氣焰很盛。王氏趁此機會甚至盜取了皇權,但這一時期大體上仍然還保存著貴族政治發展的餘波。如果不是有著巨大功績和非凡經歷的人,是不敢覬覦朝廷大權的。范曄在他所寫的《後漢書》里談論張奐、皇甫規這些人的時候,說他們的功績佔了全天下的一半,聲名遠揚四海,他們的舉手投足,足以影響朝廷的意見。但他們還是謙卑謹慎,不存二心。把這一結果歸功於推行儒術的功勞,也是當然的事情。但那時貴族掌握大權的風氣還沒有衰落,所以那些不是貴族的人,絲毫不敢有非分的想法,也是原因之一啊。這是有權勢的大臣里的第一類。等到到了董卓之後,英雄豪傑各地蜂擁而起,曹操趁著這個機會來竊取皇位,憑藉著武力而能夠成為有權勢的大臣。這種奪權方式從曹操開始,此後的司馬懿、桓溫、劉裕、蕭衍、陳霸先、高歡、宇文泰這些人,都是遵循著曹操的軌跡。這些是有權勢的大臣里的第二類。再比如說秦代的商鞅,漢代的霍光、諸葛亮,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張居正等人,都是出身於平民百姓,沒有什麼靠山,而是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得以結交君主才為世知曉的。被君主委以重任,接受封官,並得以施行他們的志向,全國上下都聽命於他們,在一段時期內,權臣的權力大到極致,幾乎具備了近代君主立憲國家裡大臣的地位和作用。這是有權勢的大臣里的第三類。在此之下,就是靠著用花言巧語和媚態偽情來迷惑、取悅君主,表面獻媚,暗自里卻偷偷濫用國家權力,殘害和荼毒百姓的那一類了,比如秦朝的趙高,漢代的十個常侍,唐朝的盧杞、李林甫,宋朝的蔡京、秦檜、韓侂胄,明朝的劉瑾、魏忠賢,他們殘害百姓,貪污腐敗,做的壞事數不過來。這是有權勢的大臣里的第四類。以上的四類,中國數千年以來的所謂的有權勢的大臣,大概全部就是這些了。
等到了本朝,又有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本朝廷曾經是東北的一個部落,崛起發達,入主中原,憑著數十萬的外族人,駕馭著數萬萬主流民族的居民。他們不可能不存在滿漢之分,勢必要分出你我彼此,是現實的形勢所致使的。滇、閩、粵三地曾經任命投降的將領作為知府,卻形九九藏書成尾大不掉朝廷難以控制的局面,朝廷竭盡全力加以改變后,威權才開始完全被朝廷控制。此後這兩百多年來,只有滿族的官員可以成為權臣,而漢族的官員里沒有掌握權勢的大臣。

那些評論的人們動不動就說:「李鴻章是近代中國歷史上很有權勢的大臣。」我不知道那些評論者口中所說的權勢之臣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對權勢之臣的定義是怎樣的。但是,如果要是拿李鴻章與漢代的霍光、曹操,明代的張居正,和與他時代相近的歐洲、美洲、日本等所謂的立憲君主的大臣們相比較,那麼他的權力必定和他們的是迥異又不相等同的。假使李鴻章果真是他們口中所說的有權勢之臣,再來看古代的中國有權勢之臣獨斷專橫,作威作福,挾持威脅君主,天下人都懼怕他們,他們甚至都威脅到江山社稷。但是李鴻章卻努力為君國而忠直諫諍,忠心耿耿,甚至都不顧自身,完全不考慮個人得失,這可以稱得上是純粹的忠臣了。假使李鴻章果真是他們口中所說的有權勢之臣,再來看近代各國有權勢之臣都雷厲風行、大刀闊斧地採取措施改革朝政,做事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絲毫不會避諱別人的怨恨和閑話,但是李鴻章卻萎靡不振,因循守舊,害怕頭害怕尾的,沒有什麼大的成就,這樣的他也只能算是庸臣了吧。雖然話是這樣說,但是李鴻章所處的環境還是有很多與那些人完全不相同的。我試著和讀者一起明察事物,洞察姦邪,羅列證據,從上到下,由古至今,放到一起來談論。
像是鰲拜,像是和珅,像是肅順、端華這些人,差不多可以和前朝的權臣相比的,他們都是滿族人。統計每次軍隊軍事行動,像平定三藩,平定準噶爾,平定青海,平定回部,平定哈薩克布魯特敖罕巴達克愛烏罕,平定西藏廓爾喀,平定大金川以及小金川,平定苗族,平定白蓮教、天理教,平定喀什噶爾,出兵十幾次,用的都是旗人的軍隊,任用親王貝勒或者滿族大臣來率領軍隊。日常的情況,朝廷內部的重要職位,外派委任的地方主官,漢族人只是湊數補充而已,對於政事沒有什麼發言權。比如順治、康熙年間的洪承疇,雍正、乾隆年間的張廷玉,雖然職位很高,個人聲望很大,然而實際上只是一個擺設而已,有名無實。剩下的百余號同僚,更不值得一提了。所以說咸豐帝以前,將帥、丞相等這一類的重要職位,漢人從來就沒有當上過(將領里有一兩read.99csw.com個,也是加入滿族的漢人)。等到洪秀全、楊秀清等人發動起義,賽尚阿、琦善這兩個大學士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率領著八旗精兵遠征,拖延貽誤了戰機,令敵方擴張了實力,到這時才開始知道旗人軍隊不能用,委派、任命漢族人執掌軍事,於是就從這裏開始了。所以金田一戰,實際上是滿、漢兩族權力削弱和增長的最開始的重要關頭。等到曾國藩、胡林翼在湖南、湖北起兵,成為平定江南的中堅力量,即使這樣,朝廷仍然任命正白旗的官文大臣,以大學士的頭銜當欽差大臣。在當時的情況,朝廷雖然不得不依靠重用著漢族人,然而怎麼能一下子就對漢人推心置腹呢?曾國藩、胡林翼費盡心思取悅朝廷派來的官文,每當有軍事上的事情上奏朝廷時,一定會讓他領頭簽署。遇到論功行賞的事情,或者向朝廷上報勝利的消息,也一定要等到官文過目后才發出去,這種形式上的謙虛雖然值得敬佩,他們的良苦用心也是很可憐的。試著去讀一讀《曾文正集》,自從太平軍攻克南京后,曾國藩就戰戰兢兢,好像有芒刺扎在背上一般坐立不安。就算是曾國藩這樣學識淵博、修養深刻的人都是這種感覺,更何況是李鴻章這個自信力還不如曾國藩的人呢。所以我才說,李鴻章所處的地位,是和諸漢的霍光、曹操,明代的張居正,和與他時代相近的歐洲、美洲、日本等所謂的立憲君主國家的大臣們,有著迥然不同的地方,是當時的形勢導致的。
如果想要評定李鴻章這個人物,那麼我們論述李鴻章生活和居住的國家,和他出生和成長的時代的時候,有兩件事不能不仔細研究:
進一步來談論這些,越是古代那麼掌有權勢的大臣就越多,越是近代那麼掌有權勢的大臣就越少。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呢?大概是有權勢的大臣數量的減少和增長,是與專制政治體制的進化成相應比例的,而中國的專制政治之所以會那麼發達,其中有兩大原因:一點是因為教義禁錮和束縛人們思想,另一點是因為封建君主的統治和管制。孔子鑒於周代末期貴族跋扈的弊端,思考遵奉一個至高無上的君主,以此來安定天下,因此對權在朝臣的現象痛心疾首,著述立言,反覆再三地闡明思想。漢朝建立后,叔孫通、公孫弘這些人改進儒家思想,以此來樹立君主的權威。漢武帝推行儒家六藝,罷黜百家,一心通過這些措施來教導天下百姓,尊卑的分辨日益嚴格,由此世人才開始把權臣當作是政治九九藏書治理上的弊端。從那以後的兩千多年來,都把這種思想作為國民教育的中心內容。宋代的賢良之士更是大肆發揚它的影響,此思想的基礎更加牢固。凡是縉紳知識分子和上流人士、潔身自好的人等,沒有不戰戰兢兢的。這種思想既然已經深入人心,自然能夠消除那些梟雄心中飛揚跋扈的想法,被束縛在名教里乖乖遵規蹈矩。漢代的諸葛亮,唐代的汾陽,還有近代的曾國藩、左宗棠,甚至是李鴻章,他們的行為處事都是拜這一思想所賜。再說歷朝歷代的君主,學習借鑒興盛和滅亡的原因,思考修補挽救的方法,所採取的辦法一天比一天縝密,所以貴族把持大權的現象到了漢代就消失殆盡,沒有了。漢代的光武帝、宋代的宋太祖對待功臣,俸祿等待遇都十分豐厚,卻解除他們的兵權;漢高祖、明太祖對待功臣,剷除自己心中懷疑的人,滅殺其整個家族。雖然他們寬容度、忍耐度的做法不一樣,但是通過削弱他人權力來鞏固自己的統治,這樣的思想都是一樣的。到了近代,天下都統一為實行郡縣制,得到土地不再通過世襲,內外彼此之間都互相牽制,況且天子還手拿長鞭,像對牲畜一樣使喚他們。即使擔任侍中高官十年之久,即使開疆拓土千里之大,一紙聖旨早上傳下,傍晚就會立即解除印綬,束手就擒,任人擺布,和普通百姓沒有什麼兩樣。處於重要地位的人沒有幾個能夠倖免的,他們只能用不要持有過重的權力、保證能夠全身而退來勸誡和勉勵自己了,這豈是一定比古人性格善良嗎?也就是大勢所趨,被現實逼迫的罷了。因為這兩個原因,狡黠圓滑的人都會有所顧忌,不敢放肆,天下稍稍得以安寧一些。潔身自愛的人,心中常常懷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危機感,不想使自己處於受人猜疑的境地,即使事關國家大事,就算明明知道這件事的意義並且應該當仁不讓,也不敢力排眾議,忤逆君主之意使自己處於風口浪尖之中。有一句諺語是這麼說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全朝廷的所有官員都是遵守這個原則的,這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這個行為準則的由來是日積月累逐漸形成的。
所以一國政治上的功勞和過錯,軍機大臣應當負其中責任的一大半。雖然李鴻章當總督巡撫時候和尋常的總督巡撫不太相同,至於列舉近四十年的政治失誤,都歸罪於李鴻章一個人,那麼,對李鴻章肯定也有不公平的地方。試著列舉同治中興以來的有實力的軍機大臣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