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CHAPTER 12 咱也是當兵的人 尋找榮譽之光

CHAPTER 12 咱也是當兵的人

尋找榮譽之光

在下鄉的日子里,當手捧與種子混在一起的大糞播種時,心中是期待收穫的喜悅,早已忘記了各種臟和累。我知道,這些是獲得豐收的甘露,因此,也學會了如何利用這些值得珍惜的資源。
新兵訓練結束后,開始分班了,大多數戰士都進入戰鬥序列班排。而我這個沒穿軍裝走進軍營的「後門兵」,也享受了一種別人沒有的殊榮,被分配到炊事班。
那時,也會痛哭流涕,也會灰心喪氣,並不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還將遇到什麼樣的事情。那時,更無法知道那段人生經歷的重要與可貴,更不會感謝毛主席「上山下鄉」的一揮手,讓這些在城市中成長的年輕娃娃在人民生活的艱辛中發現生命的可貴、人民的樸實、萬物生長的自然環境和「顆顆皆辛苦」的勞動味道。今天,回首過往,我要說,沒有這些經歷,也不會有此後生活中的各種精彩。
我所在的四連既不是紅軍時代建立的具有優秀歷史的連隊,也不是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建立的戰功連隊,更不是抗美援朝時期的英雄連隊,當然,也就沒有太多優秀戰績(沒有太多不等於沒有)。於是,就只好在現實中尋找優秀——以節能優秀連隊成為當年全軍最有名的典型。
炊事班在固定營隊中被稱為休閑的自由兵,不用出早操,很少去操練,冬不練三寒,夏不練三伏,也很少按號令起床和睡覺,自由度較大,考核較少。但是,同時,他們從事的也是被大多數人看不起、又臟又累的活計,四五點鐘起床,喂完人之後還要餵豬、餵驢(每連有一輛小驢車,拉糧、拉菜),清掃豬糞,拉大糞,澆菜地,三九天也要用冰水洗米、洗菜,拉煤、燒火,撿煤渣、倒爐灰,腌酸菜,衣服上更是油漬和煤灰混合,連被子都是油煙味道,更別提一兩個月才能洗一次澡,去去身上的味道了。
人的一生中也許會遇到各種的情況。如果你能將生活中每一次磨鍊都當成一次學習機會,求深求精,也許此後的哪一天,這種經歷與經驗就像一件寶貝,會讓你永遠處於比別人更領先的地位。珍惜而不浪費每次的機會,總會給你意外的驚喜和收穫。
榮譽在軍人的眼中不僅是一面獎旗,更是一種保家衛國的責任,不管是戰時還是和平時期,他們都隨時做好投入戰鬥的準備,隨時做好犧牲生命的準備,維護社會秩序,保衛人民生命與財產安全。當時,在部隊中流行的口號是「革命戰士一塊磚,黨讓去哪往哪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責任就是軍人的生命,責任就是軍人的一切,為了光榮的責任,無論是犧牲生命還是付出血汗,都責無旁貸地勇往直前。正因為如此,也許歷史記不住「三十八軍」,但會記住「萬歲軍」這個稱號。而今天社會上最缺少的也許恰恰是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九*九*藏*書一仗活捉陳長捷,徹底動搖了傅作義的軍心,換取了和平解放北京的勝利。
我在炊事班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燒火。燒火是炊事班的技術活,尤其在一個全軍聞名的燒煤節能連隊,燒火最先學的是盤灶,不但要照常學會盤固定營區中的固定大灶,也要學會盤在農村與野外的灶,還包括戰時的散煙灶等。對炊事兵來說,別人訓練的是玩槍打炮,而我們練的是挖坑盤灶,一要速度快,二要隱蔽無煙,三要通風、抽力大、火力旺,四要節省燃料。沒有一個好的抽風灶,既談不上戰時的速度要求,也談不上無煙與節能。
在歷史上,三十八軍既有許多紅軍時代的連隊,也有許多在抗日戰爭的時代的英雄連隊。其中,最輝煌的則是在解放戰爭中的四野第一縱隊,不但完成了三大戰役中的兩大戰役(包括解放天津,活捉國民黨天津警備司令官陳長捷),而且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榮獲了「萬歲軍」的稱號,在軍事裝備上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最好的第一個摩托化軍,也是人數最多的一個軍。全軍共十萬兵力,一個團的編製就兩千多人,真可謂解放軍中的第一王牌軍!
軍史中有無數這樣的戰例,都無一例外地是告訴每一名戰士,如何用生命與鮮血,爭取勝利,捍衛榮譽。
當我離開炊事班時,除了盤灶燒火之外,還學會了野地求生。軍隊中無煙灶訓練會讓你在不亂用明火熱水煮食,在有限條件下吃上一頓熱餐。幾年後,我調到特務連,進行野外偵察訓練時,就比別的戰士多了一套野外做飯的本領。
一個沒有光榮歷史的連隊,不但對戰士是一種壓力,對幹部也是一種壓力。如何在和平年代創造出業績,提升連隊地位,是每位幹部和戰士的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這種榮譽感就像一把刀,時刻懸在你的頭上,讓你每時每刻都在夢想創造奇迹,讓自己所在的連隊成為佼佼者。
也只有此時,我才會體會到曾經的那段經歷的寶貴,才會感謝那段經歷為此後的人生和生活打下了一個良好基礎,創造了一個機會和平台,讓那段不平凡的經歷成為拼搏人生的新起點。
我們的連長是一位參加過中印邊界反擊戰,從外部調入的老兵,指導員則是1965年入伍的東北新秀,靠學習「毛選」而一躍成為積極分子。東北的天氣讓連隊取暖成為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部隊大多是供應煤矸石(一種低價煤石)。如何用最少的錢解決最大的困難,成為連隊生活與管理的大事。
連長、指導員並不知道我這個所謂的學生兵,並不是直接從北京這個大城市進到部隊來的。他們不知道我插過隊的經歷,不知道我過的是遠離父母的獨立生活。
新兵剛到部隊時,只知道部隊的代號。所有戰士都要往家裡寫信報平安,部隊代號就是對外的通信單位。部隊的九_九_藏_書戰鬥序列也都是按號排列的,當新兵完成保密教育之後,才被告知。我所在部隊的真實番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八軍,所在師是第一一三師,所在的團是第三三七團。
我軍有強大的攻擊炮火,在進攻前壓制了敵軍反擊。但如果當炮火攻擊延伸之後再發起地面攻擊,雖然不會使戰士死在自己炮火之下,但是會給敵人喘息機會。
他們也許無法想像,一個「城市兵」在連那些農村兵都覺得臟累的工作面前,為什麼會無所畏懼地沖在前面。因為,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對我來說已不是第一次。
而這個經歷遠比那些雖然生長在農村,但從來依賴於家庭和父母的經歷更有價值。
在舉世聞名的平津戰役中,最重要的一仗是29個小時全部解放天津的戰鬥。
看過電視劇《亮劍》的人大多知道,赫赫有名的「李團長」是如何違反軍紀而奪取勝利的。大多數人都會為「李團長」違反軍紀的行為鼓掌、喝彩,卻沒有多少人會知道這種違反軍紀的行為可能是要掉腦袋的,是要受處分的,也是難以陞官的。
四連的創新是,在無暖氣時代用磚火牆技術,擴大了火爐供暖效果;用拾煤渣的土辦法,創造了全軍節煤紀錄,成為全軍的學習榜樣。沒有戰爭時代的驕傲,至少也獲得了現代專項技術錦旗,這在和平年代大概也算是一種榮譽吧。
三十八軍的傳統教育,不僅是歷史教育,更多的是榮譽教育,「永不服輸,永爭第一」已成為不成文的軍條。跌倒了可以不爬起來,但不能不再前進。當時的師長、後來的副軍長裴飛正,曾受過多次軍紀處分,但大多時候都因為採用連犯軍紀的戰術去爭奪戰爭的勝利。其實,對一個軍人而言,「不擇手段」地爭取戰爭的勝利已成為每位指戰員內心中的秘密。
人生中,常常有許多經歷是令人難忘的,尤其那些人生之初時感覺痛苦的經歷。
一個王牌軍中也分三六九等,一一三師是主力師,最有戰鬥力,一一二師重在防守,一一四師是預備隊。同樣,在師里,也是三三七團打主攻,三三八團打防守,三三九團當預備隊。在團里,紅軍連隊歷史最牛,我們團則是三、五、八連最優秀,尤其是「鋼八連」更是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的最優秀連隊之一,四連則大多是預備隊的地位。
每次成功的同時,也許都是處分或功過相抵的處理,但那個時代的指揮員並不看重個人得失,而更看重集體榮譽,或是戰爭勝利。
在農村生活時,幾乎所有的灶都是火門在前,煙道在後,但營房中的大灶則相反,灶台前乾乾淨淨,燒火間在灶台後面,煙道要迴風,藏在操作間的大牆上。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在操作間不會在燒火添煤鉤火的過程中出現大量灰塵,從而保持衛生環境,也正因為這些條件的約束才讓盤灶發展出迴風燃燒的功能。read.99csw.com
老兵們告訴我們,當年創造節能紀錄時,每頓飯燒多少煤矸石都是要用秤稱的,但獲得榮譽稱號之後,好像就再也沒有聽說用秤稱的事了。但老兵們留下來的這一套經驗還是有效的,至少許多連隊還在請我們去幫助盤爐灶,而經我們盤的爐灶至少是比他們自己盤的爐灶要好用得多了。
每天長時間地燒火,對每次鉤火時漏下來燒完的紅炭,已習慣於順手就撿出來,重新扔回爐膛。久而久之,點煙就不再用火柴、打火機,而是直接用炭火了。厚厚的焦皮會影響翻書(手上沒有了觸摸的感覺),不過幾天就要用小刀像削蘋果皮一樣將這層厚厚的焦皮削薄一些,以不影響這雙手除了撿煤渣還能幹些別的事情。
但又有誰知道,如果沒有這5分鐘的提前進攻,當敵人在我軍炮火延伸之後,佔據堅固防線的優勢進行有效防務時,又會有多少戰士將死在敵軍槍彈之下呢?又有誰知道,攻佔敵人重新穩固有效防守的陣地時,又要犧牲多少戰士的生命才能打開一個缺口呢?又有誰知道,如果不能迅速解決天津戰鬥,傅作義又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指導員明確的指示是:「城市兵,先到炊事班去鍛煉。」
在現行的戰爭題材電視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當敵軍炮火猛擊時,我軍戰士會隱藏在戰壕或掩體內,等著敵方的炮火向縱深延伸后再回到戰鬥崗位,迎擊敵方步兵進攻。同樣,天津守敵也會採用同樣辦法應對我軍進攻。
因此,當連隊的幹部用他們認為最臟、最累的炊事班的環境和條件來磨鍊城市兵時,對我而言,這些工作再苦再累、再臟,也遠比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上百倍、千倍,比較之下,才能知道兩者之間的巨大差距。
如果是野營、拉練,那炊事班可就更慘了,不但要背著行軍鍋等各種炊具,配料、木柴等裝備,和戰士們走同樣的路,還要早起做飯,中途野外搭灶做飯,入住后要先做飯,忙個四腳朝天,不得安寧。
我師是主攻師之一,能否第一個將紅旗插上天津城,是所有主攻部隊的必爭之重,也影響著擴大戰果、撕開敵人環形街防等一系列問題。時任我軍突擊隊長名叫裴飛正,也正是他將我軍的第一面紅旗插上天津城樓,成功打開了進軍天津的突破口。
那個時代講究艱苦樸素,這本是勞動人民的本色,要堅持打倒「黨內一小撮走資派」,而「城市兵」則天生帶有「小資」色彩,更被稱為「溫室里培養的產物」。
炊事班在連隊中具有特殊地位,班長被稱為是大班長,也許是戰爭年代炊事班長都是歲數大的老同志擔任,於是,這個叫法就傳承下來。炊事兵又稱為伙夫,而伙夫的稱號則大多來自國民黨軍隊的稱呼。每個解放軍的部隊都在解放戰爭時期接收了大量投誠或起義過來的國民黨軍隊,於是原來部隊中的一些稱呼也傳入了解九*九*藏*書放軍部隊中,但這些舊軍稱呼大多在調侃和玩笑時出現。我們團長就是個俘虜兵,據說也是個炊事兵出身的伙夫,經歷了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的戰爭,但因為是俘虜兵一直提升較慢,最後以團職退伍。
正因為有了插隊經歷,我可以比別的戰士起得更早,可以比別人睡得更晚,可以更無任何顧慮地跳入豬圈和廁所的糞坑,至少不會落於人後。這些令人驚訝的表現無疑為我這個戴著「後門兵」、「城市兵」帽子的「落後分子」換來許多榮譽。
天津是一座被稱為是固若金湯的城市,由多重環形工事、城池、地堡組成了明暗街防,彈藥與糧草充足,做了充分的準備。對我軍來說,迅速打開防城圈缺口,關係著整個戰役的成敗。
在傳統軍隊幹部眼中,「城市兵」進部隊要過的第一關正是「勞動改造」、「在艱苦環境中鍛煉」的關口。而農村的插隊生活讓我提前適應了這種生存環境,自然也就稱不上是如何艱苦的「過關」了。
人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生存環境的變化會讓人不得不去適應,只要你不甘心於默默接受,只要你在試圖戰勝自己,那麼就一定能適應不得不生存的環境。我曾經做過的事情,並不是刻意要去做的,並非為了顯示或作秀,硬咬牙去拿紅煤塊給戰友點煙,而是一種習慣成自然的事情。在別人的眼中,這也許是一種不可能的事,但如果當你在那個生存環境中不斷從尚有餘熱的煤灰中撿煤渣時,你也會比常人能更多地忍受和習慣於手上的皮膚被燒焦,也能做到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情。也許,這就像每天鍛煉身體一樣,你就會比別人更有力氣,需要的是你比別人有更多堅持,有累了的時候能再堅持多鍛煉一會兒的恆心。努力,總會讓你比別人有更多收穫。
沒有人知道,逆境遭遇或自認為的磨難經歷,會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起到什麼影響。但我知道,不管一個人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受到什麼樣的不公平,經歷什麼樣的艱苦磨難,都必須認真地正視,抱怨並不會給人帶來任何收益,而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並努力征服困難,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必將會終生受益。從這個意義上講,我的一生無疑受益於這段許多人都不可能獲取的經歷。
部隊里已流傳我曾從燃燒的火爐中,直接用手取出紅紅的煤塊給戰士們點煙的故事。這並不是謠傳。那時,我每天要挑揀未燒透的煤渣,開始時要用鉤火的鐵通條。但大灶燒火的時鐵通條要一米六七長,撥弄煤渣很不方便,慢慢地,我就開始用手去撿煤渣。煤渣外面不紅時,並不等於已經涼了,許多還很燙手,常常一燙就把手上的肉皮直接燙焦了。我原以為在農村幹活練得滿手都是老繭了,揀煤渣沒啥問題,但實際卻並非如此,也正因滿手老繭才沒有被燙出泡,而是直接燙焦了。於是,時間長了,滿手都是一層厚https://read.99csw.com厚的焦皮,再去撿那些紅著的煤塊就不再有痛苦的感覺了。
盤灶功夫對四連來說是一項過硬技術,是可以到全軍各連隊推廣經驗的拿手好戲。對四連來說,也許在軍事技術上比不上二、五、八連,但節煤技術則是全軍有名的,而盤灶技術則更是無人能敵。
我們尚未成年就獨自遠行,在無人可依靠和幫助的情況下到農村艱苦的條件與環境中生活,靠自己的一雙手去勞動,靠自己的一副肩膀挑起全部生活的重擔,不但要生產勞動,還要挑水做飯,縫衣補褲,心中委屈卻無處哭訴,手凍裂,腳凍傷,仍要堅持披著月亮上山、望著落日下山勞作。那時的苦,不僅苦在身體,苦在心底,同時,也苦在精神的壓抑。
但是,我軍知道炮火攻擊和向縱深延伸時間,而敵軍並不知道,這就增加了勝利機會。於是,時任突擊隊長的裴飛正命令部隊在炮火延伸之前,提前5分鐘發起進攻,冒著自己的炮火前進。正是這「寶貴的5分鐘」讓部隊在敵軍準備反抗之前就衝到敵軍面前,沒給敵軍任何喘息之機就佔領了天津城樓,突破了敵軍的防線,為整個解放天津的戰役創造了巨大的戰機。
在隨時可能犧牲生命的戰爭年代,個人得失遠遠低於生命代價,而榮譽比生命的時間更長。人們也許不會記住一個人的錯誤,卻會永遠記住生命所換取的榮譽,因為榮譽不僅屬於個人,更因為榮譽拯救了更多生命。在我們的師史和軍史中,就有「寶貴的5分鐘」的戰例。它不是一個編出來的故事,而是用無數戰士的鮮血鑄就的事實。
冒著自己的炮火前進,也會給自己部隊造成重大傷亡。許多戰士沒有死在敵人的炮火之下,卻死在了自己的炮火之中。這當然是違反軍紀的行為,許多人會從道德層面進行攻擊——這是多麼殘忍的事,「讓自己的戰士死於自己的炮火」!處分是當然的了。
歷史是不能假定的,也不會重演,但這「寶貴的5分鐘」也許就是決定了歷史的關鍵一著棋,而天津戰役的完勝對解放全中國而言則是一個無法用一個處分來否定的巨大成功。軍史上將永遠記載由三十八軍第一個將紅旗插上天津城樓的榮譽。
但僅有一盤好灶還不行,還要有燒火的技術。部隊上百人一頓飯,一次要下200多斤糧食,常常要做兩鍋飯,100人的大鍋,裝水就要好幾桶,火大火小既和時間有關,也和節煤有關,更和是否做出夾生飯有關。如果用的是正常煤,也許並不是件困難的事,但那時部隊燒的卻是煤矸石,一半以上的矸石几乎送進爐灶是啥樣,燒完了還是啥樣,不但自身燃燒的能力很差,還會影響好煤燃燒。這就要事先將煤矸石儘可能打碎,再將打碎的煤矸石與質量好一些的煤混合在一起,以提高燃燒質量;當然,還要將沒燒透的煤渣再扒出來,重新投入爐中使用——只有這樣才能節省更多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