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譯者序

譯者序

與其說司徒雷登是傳教士、政治家,不如說他是一位優秀的教育家。
司徒雷登於1876年6月出生於中國杭州,父母都是美國在華傳教士,因此他從小就學會了一口地道的杭州話。11歲時,司徒雷登隨父母回美國讀書,曾經被人譏笑為「不會說英語的怪物」。由於中美兩國的差異,司徒雷登有些不習慣美國的生活,再加上美國當時盛行到海外傳教活動,所以,雖然司徒雷登也曾對中國的愚昧與蠻荒感到害怕,但是在完成學業之後,他還是毅然決定回到中國。1904年,司徒雷登回到杭州,開始在中國傳教。
歷史是公正的。2008年11月,司徒雷登的骨灰被安葬在杭州西子湖畔,司徒雷登魂歸「故里」的遺願也算九九藏書是實現了。
1916年,美英兩國的基督教教會合辦了「北京大學」。由於這所大學是由三所教會大學合併而成的,又由不同的教會管理,起初運行得非常混亂。1919年1月,校方聘請司徒雷登出任校長。司徒雷登到任之後,將校名改為「燕京大學」,並且立即進行改革,為其繪製了一幅宏偉的藍圖——燕大在自身中國化的同時,也要更加深入、明確地走國際化道路。在這一藍圖的指引下,司徒雷登為燕京大學的發展壯大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任教幾年之後,司徒雷登就在北京西郊建造了一座美輪美奐的新校園。不僅如此,司徒雷登還不惜重金聘請顧頡剛、錢穆、容庚、吳文藻、周作人等著名學九_九_藏_書者前來任教,提升了該校的知名度和學術地位。在教學思想上,該校不強調基督教教育,實行自由教學。1927年,燕京大學與哈佛大學合作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學社,促進了中美文化的交流。在司徒雷登擔任校長之後十余年的時間里,燕京大學就已經發展成為當時中國學術水平最高的大學,它的畢業生主要活躍在中國的教育界、政界和宗教界。雖然燕京大學最終於1952年在中國高校的院系調整中被撤銷,校舍由北京大學接收,可是它對中國教育的現代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示範與引導作用,在中國產生了深遠影響。
「九一八」事變之後,司徒雷登親自帶領數百名燕京大學師生上街遊行,抗議日本對中國https://read.99csw.com的侵略。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司徒雷登因拒絕與日軍合作而被關押,吃盡了苦頭,直到1945年才獲釋。1946年7月,在國共關係行將破裂之際,司徒雷登出任美國駐華大使,協助馬歇爾調停國共矛盾。1949年8月,因為中國國內戰爭局勢變化司徒雷登離開中國,返回美國。1962年,司徒雷登病逝于華盛頓,遺願是與妻子合葬于燕京大學校園內。
其實,司徒雷登並不想當美國大使,也不適合當大使,他只是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希望通過教育達到感化人的目的。只因他的內心時刻都在對人性的無限信任和對新政權的深切懷疑之間掙扎,因此他才離開了自己心愛的「燕大」,匆忙出任美國駐華九九藏書大使,希望藉此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安寧。
雖然司徒雷登只擔任了3年的外交官,但是因為其在特殊歷史時期的緣故,他的名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中國人視作「美帝國主義」的代名詞。這對他來講是不公平的。從血統上說,司徒雷登是純粹的美國人,可是在司徒雷登本人看來,他卻是一個中國人,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在中國度過的,親歷了這個古老民族嬗變的痛楚,他早已融入這個民族之中。
雖然司徒雷登是以傳教士身份來到中國的,但是他並不喜歡傳教,只將傳教當成一種義務。他反倒是對教育比較感興趣,因此一邊傳教一邊鑽研漢語,準備用教育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對宗教信仰的忠誠。1908年,南京金陵神學院邀請他去任教,他https://read.99csw•com欣然接受,並立即帶著妻兒來到南京,擔任該學院的希臘文教授,也因此在那裡學會了南京方言。1910年,司徒雷登出任南京教會事業委員會主席。
本書是司徒雷登唯一的回憶錄,記錄了司徒雷登在中國的經歷以及他對自己理想的不懈追求。閱讀本書,我們不僅能夠重新認識司徒雷登,還能了解到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過程中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
燕京大學從誕生到發展壯大所需的一切開銷,都是司徒雷登及其同伴在中美兩國籌集來的。籌款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正如司徒雷登本人所說:「這種高級乞討最讓人著急的地方,就是儘管我態度友善地吸引了潛在的捐助者,可是這份友誼卻遲遲無法變成真實的款項。」即便如此,司徒雷登還是沒有放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