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國形勢 第五節 畿南、山東、晉北地方官紳反對大順政權的叛亂

第一章 明朝覆亡后的全國形勢

第五節 畿南、山東、晉北地方官紳反對大順政權的叛亂

明恭順侯吳惟英之弟吳惟華在多爾袞進京時拜迎馬首,自告奮勇前往山西替清朝招安地方。多爾袞欣然同意。六月,吳惟華離京赴晉,在兩三個月里聯絡一些明朝文官武將先後招降了代州、繁峙、崞縣、五台,攻克靜樂、定襄等州縣,從而使清朝控制區擴大到太原以北。
四月二十七日,山東德州鄉紳明朝御史盧世㴶、趙繼鼎、主事程先貞、大學士謝升之弟生員謝陛發動叛亂,推舉逃難到該地的明宗室慶藩奉國中尉、香河知縣朱帥為盟主,假稱濟王,號召遠近。山東和北直隸的許多地方官紳群起響應,不到一個月就佔領了山東省德州、省會濟南府、東昌府、青州府、臨清州、武定州、高唐州、濱州、海豐、蒲台、沾化、萊蕪、陵縣、樂陵、利津、濟陽、商河、齊東、樂安、朝城、恩縣、平原、德平、臨邑、禹城、陽信、武城、寧津;北直隸的河間府(包括河間、任丘、肅寧、興濟、阜城等八州縣)、大名府、景州、冀州、滄州、吳橋、故城、武邑、交河、獻縣、武強、東光、饒陽、衡水、清河、曲周等,共四十三個州縣。朱帥在明朝宗室內的地位很低,只是由於原封在山東境內的魯王、德王、衡王不是南逃就是被大順軍俘獲,找不到合適人選,竟被推為「濟王」作為復明的號召。朱帥發布的檄文中說:「不佞派居天裔,義切君親,適稅駕于德城,快凶流之正罪,謬當推戴,統眾專征。……聞吾君猶存六尺之孤,況寰宇不止一成之藉。史司馬(指明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整旅江南,旌斾夾舳艫並進;吳總戎(指吳三桂)揚旍塞北,清兵挾漢將齊驅,屢有捷音,多方響應。知匡複之不遠,識中興之有期。……於戲,新市、平林究掃除于漢祖,思明、慶緒疇搖奪夫唐基,繇來滔天之惡必亡,伊我列祖之靈未墜。共成義舉,早睹昌時。」可見山東和河北南部的漢族官紳反叛大順,是以「中興」明朝為宗旨的。儘管朱帥為代表的山東、畿南官紳對大順政權極為仇視,他們的意圖是要恢復明朝,在明室「天位未定」之際權宜設官置吏,以待「匡複」。清朝官員後來說他「假濟王聚眾,欲稱尊號」,「徧授鄉紳以侍郎、卿、寺之名」;指責朱帥想自稱尊號是他入清以後的政敵誣罔之辭,但他確實曾經以「濟王」的名義任命了一批不倫不類的官員,現存第一檔案館就有「山東濟王府兵部主事臣張呂韜」於七月十三日給清廷的奏本。朱帥檄文里明說「聞吾君猶存六尺之孤」,又特別提到「史司馬整旅江南」,他自己只是「統眾專征」,並沒有用監國以上的名義,這些都說明朱帥和他的擁戴者僅限於為即將繼統的明朝新君從大順政權手中「收復失地」而已。九九藏書九_九_藏_書
大順軍在山海關戰役中失敗的消息傳開以後,原大順政權管轄區內的明朝官紳認為時機已到,迅速糾集兵力發動叛亂,推翻當地的大順政權。這些發動和參与叛亂的官紳絕大部分是以明朝為正統的,他們對山海關戰役和清軍入京的情況並不大了解,有的只知道大順軍被吳三桂部殺敗;有的雖然知道清軍入關,也以為只是吳三桂借用清方兵力。因此,他們打的旗幟大抵是「擒賊復明」。
五月初十日,一度投降大順政權的明大同總兵姜瓖發動叛亂,「陽和軍民約與鎮城軍民內應,於是殺(張)天琳及偽中軍張黑臉,恢復大同」。姜瓖佔據大同地區后,初期也是以復明為號召,他擁戴「境內棗強王朱鼎續先帝之祀」,「委以國政」。按時間推算,這時李自成正在太原地區,卻沒有對這一雁北重鎮發生的重大變故採取任何措施,而是繼續西撤。姜瓖隨即在清方拉攏下,很快歸附了清廷。六月十六日,他接到清兵部信牌傳達多爾袞的令旨:「大同總兵官姜瓖忠誠為國,擒殺偽將,平定大同、陽和等功,予甚嘉悅。但立棗強攝理國事,以延先祀等語,甚覺不宜,其棗強王可炤舊守其本等爵級。……」姜瓖立即遵令用順治年號「大張榜示,通行布告軍民人等」。這樣,大同的復明變成了歸清。九_九_藏_書
大順軍撤入山西以後,清軍停止了追擊,返回北京休息整頓,大約有一個月時間沒有採取軍事行動,所佔地方不過是京師附近一帶。李自成又一次犯了戰略性的重大錯誤。他不是坐鎮太原,火速從陝西等地調集軍隊入晉,加強山西防務;相反,卻同劉宗敏等高級文官武將率領主力繼續西撤,於六月初渡過黃河,返回西安。儘管他在固關留下了大將馬重禧;在大同、陽和留下了制將軍張天琳;在晉東南長治地區留下了大將劉忠;路過省會太原時留下明朝降將陳永福守御,「且授以堅壁清野之計」;在晉西北保德地區留下了降將唐通;晉南臨汾地區又有綿侯袁宗第統兵萬人屯于掛甲庄。兵力似乎頗為可觀,但這些留守山西的軍隊各守汛地,缺乏一員威信卓著的將領統一指揮。由於大順政權覆敗后檔案材料毀滅殆盡,我們無法得知李自成為什麼要那麼匆促地返回西安,為什麼連長期擔任前線總指揮的劉宗敏也沒有留鎮山西。清軍佔領畿輔地區后,山西就成了大順政權同清方對峙的前線,李自成部署之不當又一次證明了他缺乏戰略眼光。https://read.99csw.com
歷史證明,大順政權在駕馭明朝降將上犯了一系列錯誤。從1644年到1645年,歸附大順的明朝舊將幾乎毫無例外地叛變投敵,對於整個局勢的逆轉影響極為巨大。李自成的嫡系部隊既不如清朝滿洲八旗兵強勁,對於來附的明朝將領本應授予高官顯爵,改編其軍隊;即便要任人器使,也應以嫡系大將統精兵為主,降將為輔。李自成寬厚有餘,警惕不足,往往任用剛剛投降過來的明朝將領率領原部兵馬獨擋一面。結果風向一轉,叛亂四起,終至土崩瓦解,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姜瓖在大同叛變投清以後,又發生了唐通在晉、陝交界地區的叛亂。順治元年八月初六日,清廷以攝政王多爾袞名義寫信招降唐通。唐通和姜瓖、吳三桂等人一樣都擅長於見風轉舵。大順軍兵敗撤出畿輔后,他奉李自成之命鎮守同陝西相鄰的軍事要地保德州、偏關地區。由於姜瓖的叛變,大同地區落入清方之手,唐通估計大順政權難以同清廷抗衡,就在八月下旬以保德州為據點發動叛亂,文告改用明崇禎年號,西渡黃河襲擊陝西府谷縣,同大順政權鎮守陝北的亳侯李過激戰達半月之久。由於變生意外,李過部損失較大。唐通佔領了山西保德州、岢嵐州、永寧州(今離石縣)、河曲縣、興縣、嵐縣、臨縣和陝西府谷縣、葭州(今佳縣)一帶。清朝委任的山西總兵高勛和唐通有一面之交,於九月初三日派人往保德招降唐通,初七日唐通回信表示願意歸附清朝。十月十一日,他正式拜表投降清廷,改用順治年號。清廷於十一月將唐通由定西伯加封為定西侯。唐通的叛變,不僅使山西北部全部淪入清方之手,而且由於唐軍佔領了府谷、黃甫川、清水營和佳縣一帶,在黃河西岸的陝西境內也建立了據點,對大順政權的陝北防務構成了威脅。李自成深為憤慨,下令把唐通的母親和兒子處死。read.99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