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十六章 1654年會師長江的戰略設想 第四節 鄭成功與「三入長江」之役的關係

第二十六章 1654年會師長江的戰略設想

第四節 鄭成功與「三入長江」之役的關係

那麼,鄭成功派忠靖伯陳輝北上的情況如何呢?上文提及順治十一年五月十八日即二入長江之後,張名振既未接應到上游東下之師,自感兵力不足,曾經南下福建廈門請求鄭成功出兵相助。鄭成功因為同清廷談判受挫,答應派忠靖伯陳輝帶水陸兵一萬五千名北上支援。陳輝等奉命北上不僅是在二入長江之後,而且行動極其遲緩。清方檔案記載,「陳輝、陳奇、黃大進、黃興、林錫、藍芳、施舉、沈奇等連䑸八百余號,聚黨數萬餘人,自順治十一年八月十一日流突福寧三沙地方,劫掠攻堡,四民震恐,本府及左營將領、道標中軍督率官兵與寇相持鏖戰二十余日,……各逆因而失利,於九月初三等日始揚帆敗遁北指。本道復令本府提師尾追堵剿至秦嶼店、下沙埕一帶,諸寇方舍闖入浙海而去」。順治十二年「福建巡撫殘題本」中說:「該道看得,海逆聯䑸北上,自順治十一年八月起蹂躪福寧各汛,隨處堵剿殆無虛日;至今年五月二十七日賊船三百余只,賊首陳輝等六鎮鳩集萬余,拋泊官澳內,分一百號進釣澳,截我去路。」這兩件檔案證明陳輝的率舟師北上是在1654年八月間,而且在福建福寧地區進攻清方營堡,直到九月初才起航赴浙江、江蘇海域。那麼,陳輝部是否參加了這年十二月的三入長江之役呢?回答是也沒有。順治十二年三月初七日,清江南總督馬國柱從來降的明游擊羅西峰口中獲悉:「張名振現有水艍、犁等艦八十余只、沙船四百余只。張名振曾向國姓誇口南下,故此國姓派陳輝領戰船二百艘,並帶有兵士;又阮四之大戰船近百艘助伊。伊等於去年九月二十六日祭江,其聲勢浩大。船起航后,因張名振著陳輝降下旗纛,二人于濠頭分裂。十月初五日抵達洋山,遇狂風,陳輝船順風向溫州黃華關以南之三都地方聚集。如此可斷言其未來本地。阮四前曾行文國姓,請求招募南田之五六百戶人家耕種官田,國姓准之,阮四乃屯駐于官田。是故雖經張名振屢次行文調兵,亦未能來。」這場「旗纛」之爭的詳情不大清楚,但作為鄭軍嫡系大將陳輝同張名振在距長江口不遠的地方會師不過十天左右就鬧翻了,陳輝率部南下浙江溫州海域。張名振、張煌言的失望可想而知。陳輝的不肯參加入江戰役,自然不是他擅作主張,而是奉鄭成功之命。次年(1655)正月,鄭成功給清福建巡撫佟國器的信中說得很明白:「自去歲議和之後,不佞遂按兵不動,即江淮截運之師,亦暫吊回;遣進浙西之旅,亦戒安輯;孫(可望)、李(定國)請援之兵,亦停未舉。此示信于清朝,不可為不昭矣。」總之,張名振等進行的長江戰役,鄭成功給予的幫助是微不足道的。九-九-藏-書九*九*藏*書
首先要說明舟山失守后魯監國的主力損失並不太大,張名振等統率南下金廈的兵員、船隻還相當可觀。順治十一年五月清江寧巡撫周國佐揭帖中說:「夫洋逆張名振以十余年之積寇,舡近千艘,眾約二萬餘人,且日事舟楫,久狎波濤。」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新任江寧巡撫張中元題本中說,「海寇張名振來犯崇明,聯䑸千余號」,而鄭成功則「棲居閩省,串通海賊,資助錢糧戈兵,以牽制江南、浙江之兵,使江浙之兵難至閩省會剿」。順治十二年浙閩總督佟代殘題本中也說:「浙有張名振,閩有鄭成功,惡比窮奇,勢成犄角。」他們依據自己的情報,把張、鄭並提,並沒有混為一談。特別是順治十年到十一年清方正同鄭成功「和談」,對鄭成功軍隊的動向非常注意。鄭成功為了避免給清方抓住破壞「和談」的口實,在張名振領軍北上時也確實沒有派遣自己的軍隊去進攻福建以北的清統治區。何況,張名振麾下的將領和軍隊在史料中有不少詳細記載,限於篇幅不能細說。某些史著把張名振描寫成「光桿司令」,部下的兩萬餘眾得自鄭成功撥給,未免疏於查考。read.99csw.com
下面依據史實,對張名振等三入長江之役與鄭成功的關係作必要的剖析。
張名振等三入長江之役儘管沒有取得多大實際戰果,他們深入虎穴的英勇獻身精神極堪稱道,而客觀上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意義在於:一是打擊了長江下游清朝統治,暴露了清政府長江防務的脆弱。次年(1655)五月,清廷派固山額真石廷柱為鎮海將軍,領八旗兵駐防鎮江京口;同年八月又重新設立江南福山、楊舍、江陰、靖江、孟河、永生各營及沿江汛兵一千八百名,並且把儲藏在江寧庫中的紅衣大炮移至京口,算是亡羊補牢。二是以堂堂之陣、正正之旗,舳艫相接,金鼓齊鳴,直入長江數百里,對大江南北復明勢力在心理上是一個不小的鼓舞。三是在戰略上配合了李定國進軍廣東,迫使清政府不敢抽調江南附近的軍隊赴援廣東。四是取得了入江作戰的經驗,後來鄭成功大舉進攻南京,由張煌言擔任前鋒乃是意料中的事。九*九*藏*書
上文已經指出,1651年(順治八年)清軍攻破舟山後,魯監國在張名振等統率的軍隊護航下借居於鄭成功控制之下的金門、廈門一帶。鄭成功有意把魯監國的兵將收編,遭到抵制后,雙方保持一種聯合大於摩擦的同盟關係。1653年,張名振等的統軍北上既是為了重展雄風,開拓抗清的新局面,也是為了擺脫鄭成功的控制。然而,鄭成功卻依然以上司自居,把張名振率軍北上說成是自己所派。這在前引致李定國信里和永曆朝廷給徐孚遠等的詔敕里可以看得很清楚。鄭成功藩下的文人按照這一口徑記述長江之役毫不奇怪。如阮旻錫說:永曆七年(順治十年,1653)「賜姓駐廈門,遣前軍定西侯張名振等率水師恢復浙直州縣,並遣忠靖伯陳輝等一齊進入長江。」楊英《先王實錄》所記大抵相同。後來的史家受其影響,都採取了這種說法。溫睿臨《南疆逸史》卷五十四《鄭成功傳》雲:「張名振、陳輝之入長江也,焚糧艘,奪戰艦,舟至金山,望祭孝陵,金陵聞之震動。」徐鼒《小腆紀年附考》卷十八記:「是年(順治十年)春,名振請兵北上,與之兵二萬,糧三艘。」這類記載人們已經習以為常,但顯然嚴重有悖史實。第一,張名振等魯監國的軍隊基本上是保持獨立系統的,並沒有變成鄭成功的部屬,北上長江時肯定同鄭成功商量過,但不能說是鄭成功所派遣;第二,張名振北上時帶領的是自己的舊部(即原魯監國軍隊),說成是鄭成功撥給士卒二萬,毫不足信;第三,把三入長江的張名振與鄭系將領陳輝並提,顯然是誤以為陳輝不僅進入了長江,而且參加了戰役的全過程,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這麼回事。https://read•99cs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