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譯後記

譯後記

施小煒
《中國遊記》,芥川龍之介(1892—1927)著,1925年11月3日由改造社出版于東京,正文共265頁。全篇共由《上海遊記》、《江南遊記》、《長江遊記》、《北京日記抄》、《雜信一束》五部分構成。其中《上海遊記》系歸國后立即動手寫作,連載於《大阪每日新聞》(1921年8月至9月)。大約三個月後,《江南遊記》開始在《大阪每日新聞》上連載(1922年1月至2月),這兩篇遊記佔了全書約九成的分量。《長江遊記》則在事隔三年之後執筆,發表read.99csw.com于《女性》雜誌1924年9月號,但未得完成。《北京日記抄》最初刊載於1925年6月號《改造》雜誌,而《雜信一束》則是初次公開發表。
在日本作家中,芥川龍之介相對而言,是較為海內讀書界所熟悉的名字。他的不少作品都被譯成了中文,介紹給我國讀者。芥川生於1892年,其成長期恰與日本教育制度的變革期相重疊,可以說是尚注重漢學修養的教育制度培育的最後一代知識分子。因此芥川的中國古典文學功底相當深厚,這在《中國遊記》中也隨處有所表現。他還能作漢詩,並且也曾取材於《聊九-九-藏-書齋志異》、《剪燈新話》等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寫過七個短篇小說。而且他的西文水平也頗高,畢業於東京帝大英文系,來華時在北京會見過胡適,連留美多年的胡適也在日記中稱讚芥川英文說得流利。此外芥川還能閱讀德文和法文。
1998年9月于呷奔國暗疏鄉
芥川龍之介是位著名的美文家,一部《中國遊記》便充分表現了他刻意求工、別出機杼,不肯落前人窠臼的風格。在這部遊記中,芥川力避平鋪直敘的獃滯、俗套,運用了對話(上海遊記·十二,江南遊記·十九、二十)九_九_藏_書,書信(上海遊記·十四、江南遊記·十二),戲劇(上海遊記·二十),手記(上海遊記·十八、江南遊記·二十)等多種體裁,跌宕多姿,變幻有致,讀來頗覺新穎。而在文體上,《北京日記抄》的全文,以及《上海遊記》、《江南遊記》的部分章節,則又有意採用擬古文體寫成,即基本上是文言文的形式,詞彙上卻間或使用一些現代語彙,與整體的口語文體形成奇妙的反差,釀出一種獨特的韻味。為了再現原著的風格,譯者在移譯時,也做了一些努力,試圖表現芥川語言與體裁的變化;對擬古體的部分,也嘗試用文言譯出。但畢竟功力不逮,每每弄巧成拙九_九_藏_書、不盡人意,還請大方不吝賜教。
1918年2月芥川辭去教職,成為大阪每日新聞社社友,翌年3月成為正式社員,無須出勤,但卻按月領取薪水130元,稿費另付;條件是可以隨意在任何雜誌上發表作品,但報紙只能以《大阪每日新聞》為唯一的發表媒介。芥川從此開始了職業作家的生涯。1921年年初,芥川龍之介受大阪每日新聞社派遣,以海外視察員身份訪華。訪問中國,本是芥川的多年夙願,早在第一高等學校讀書時,他就在致友人的信中表露過這一心愿。3月19日,芥川離開東京,預定取道九州的門司港登舟,泛海來華。其實他數日前偶染風寒,九*九*藏*書至18號仍尚未痊癒。但芥川訪華心切,抱病出征。結果在車中感冒複發,高熱不退,無奈只得在大阪下車,療養了一個星期後,再度登程,28日在門司(今北九州市)搭乘筑後號,30日午後抵達上海,開始了長達120餘日的漫遊。但在上海旋又舊病複發,4月1日被診斷為乾性肋膜炎,當即住進日本醫師開設的里見醫院,蟄居了三周,直到21日方病瘥出院。出師不利、病魔纏身,對芥川的情緒自然會有所影響;加之他儘管熟悉漢籍,對中國的現實卻不甚了了。而期望越高,面對現實的落差時,失望也勢必就越大。了解了這些情況,對於閱讀、理解《中國遊記》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