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共和政體下的羅馬 走向衰亡的希臘

第二章 共和政體下的羅馬

走向衰亡的希臘

公元前429年,瘟疫襲擊了戰爭中的雅典,上一年下台的伯里克利染病而亡。伯里克利死後,寡頭派和民主派之間激烈的政治鬥爭再次興起,雅典進入了世人所說的「群愚政治」時代。

使羅馬人走出迷茫的直接原因是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打擊。凱爾特人的入侵不僅使他們在物質上蒙受極大的損失,而且也讓他們深感恥辱。但是,同時代的希臘局勢的變換告訴羅馬人的應該更多。
說是群愚政治時代,並不是說繼伯里克利之後雅典就沒有了人才。尼西亞斯、阿爾西比亞德斯、克里底亞等,我們隨口就能說出幾個當時叱吒雅典政壇的人物,他們個個都是資質極高的人,其中阿爾西比亞德斯和克里底亞還是蘇格拉底的弟子,只是,他們缺少伯里克利那樣的政治魄力。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伯里克利成功地使民眾相信是他們在推動國政,陶片放逐法沒有降臨到他身上,在確保政局穩定的同時,他按照自己的意志帶領雅典前進。我不得不認為,群愚政治不是因為人才缺乏,而是制度缺陷浮出表面的結果。

https://read.99csw.com
進駐雅典的斯巴達軍隊命令戰敗者雅典放棄民主政體,恢復寡頭政治,拆除從雅典到比雷埃夫斯港的道路兩側的城牆。對於那天的情形,色諾芬寫道:
有時候我會有一種衝動,非常想寫一部題為「蘇格拉底和他的弟子」的作品。
克里底亞,作為寡頭派的領袖,對雅典實施暴政的他,看著喜劇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劇中揶揄自己而哈哈大笑。
繼雅典之後的斯巴達霸權並未持續很久。只有軍事力量的斯巴達可以是一個強國,卻無法成為長久的霸權國家。因為斯巴達人沒有讓失敗者可以接受的生活哲學。除了斯巴達人,沒有人能夠接受他們的生活方式,也不會有人受「斯巴達式」生活方式的吸引。由於斯巴達社會很閉塞,士兵數量得不到增加,僅靠1萬名斯巴達戰士去控制不願接受約束的雅典人是遠遠不夠的。
公元前356年,後來成為皇帝的亞歷山大在馬其頓降生。
阿伽松,背棄雅典前往馬其頓的悲劇作家。
公元前371年,斯巴達的霸權被底比九-九-藏-書斯取代。但是,底比斯的霸權也只維持了短短的10年。其間,雅典經濟發展迅速,作為文明之國,雅典稱得上很優秀。但是,政治上的持續低迷使它缺乏領導希臘的力量。光榮的城邦歷史結束了。

柏拉圖,對陷於迷途而難返的雅典心生厭倦,選擇了埋頭做學問。
當然,這不是蘇格拉底個人的責任。不知為什麼,仰慕偉人的人中很多人只對偉人的教誨這一面感受頗深,容易流於強調這一面的生活態度,而忘了一切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忘了真正的生活態度是取自正反兩面的平衡。
公元前404年,伯羅奔尼撒戰爭以斯巴達的勝利宣告結束。人所共知的海上軍事強國雅典在海戰中極不光彩地輸給了陸上軍事強國斯巴達,給持續了27年的戰爭打上休止符。雅典從此再難稱雄海上。
但是,「這一天」是雅典失去自由和獨立的第一天。

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人迎來了結束對希臘的考察的三個人後,知道了羅馬既不能像斯巴達也不能像雅典那樣。但是對於如何吸取這兩國的精九_九_藏_書華,去其糟粕,他們肯定沒有找到好的辦法,因此,時間依然在貴族和平民的對抗中流逝。
他們都是蘇格拉底非常欣賞的、從心裏到身體都非常健全的青年才俊。
阿爾西比亞德斯,他是歷史上獨一無二的、魅力十足的變節者。
也許因為伯里克利比蘇格拉底年長25歲,所以雖然把他看作希臘哲學的天才,和他以朋友相交,卻似乎沒有醉心於他。政治家對民眾的理解能力從來不抱幻想,相反,哲學家卻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提高民眾的理解能力上。這也許就是政治家和哲學家之間的區別吧。
這一現象是否要歸因於時代,還是與時代無關?是偉人因為偉大而不經意間把毒害播撒到了周圍?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在雅典接受審判時受到的指控是:

如果僅僅因為「腐蝕青年」,雅典公民就對判處蘇格拉底死刑投了贊成票的話,他們的想法就不像後世的我們對此事持有的看法那麼簡單了。在他的弟子中,有人給我們留下了優秀的作品,也有人活躍于雅典的舞台上,成績驕人。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挽https://read•99csw.com救正在下坡路上滾落而下的雅典。不僅如此,他們做的事情甚至還加速了雅典下滑的速度。
公元前390年,凱爾特人的入侵成了羅馬人永遠的傷痛。不過講述從此往後的羅馬歷史,感覺好像是在飄忽不定中追蹤了許久之後終於能夠不再迷失。
就像值得慶祝的事情一樣,城牆在樂曲聲中被推倒,就好像這一天是希臘自由的開始。
當時的羅馬還沒有可以提供希臘局勢變化的信息渠道。在當時,信息的傳遞一是沿商路,二是在希臘的德爾斐神殿。古希臘的德爾斐神諭據說是地中海世界最靈的神諭。羅馬在戰局不利的時候,經常派使節前去詢問德爾斐神諭。為了祈求神諭,人們不分民族,從四面八方來到德爾斐神殿。因此,當時的德爾斐神殿是最好的信息交流場所。既然希臘人知道凱爾特人佔領了羅馬,那麼希臘城邦的自然瓦解過程羅馬人一定也都知道。
這件事情讓羅馬人了解到,無論是雅典還是斯巴達,只要是城邦,其壽命終究長不了。羅馬人是一個善於向其他民族學習的民族,甚至被只看表九九藏書象的人輕蔑地稱作「模仿民族」。
凱爾特人的入侵使羅馬人意識到了祖國的脆弱,同時也給他們指明了增強祖國實力的道路。公元前390年以後的羅馬人看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也明白了怎樣才能走好這條路而不把精力消耗在無謂的事情上。

但是,也許這就是偉人的宿命。如果這樣去想的話,對判處蘇格拉底死刑,就只能投反對票了。
色諾芬,只有在波斯才能發揮他的武將才能,在當時的非小說作家中位列第一。
80年的探索歲月看似漫長卻又匆匆,其間羅馬幾乎不得不年年為自衛而戰。
探尋蘇格拉底和他弟子的生活方式,我認為是刻畫輝煌的城邦——雅典——光明與黑暗的極佳題材。
這一天是斯巴達霸權主義時代的開端。這一天對雅典、斯巴達甚至整個希臘來說,是喪失自由和獨立的第一天。
公元前362年,希臘的主宰權落到了實行王政的非城市國家馬其頓手中。
公元前432年,雅典和斯巴達發生了面對面的衝突——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了。最初,戰局是向著有利於雅典的方向發展。
「褻瀆神靈,腐蝕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