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16世紀初葉的羅馬 第一場 基督教祭祀隊列

第四章 16世紀初葉的羅馬

第一場 基督教祭祀隊列

樂隊走過來了。全員身著白紅綠三色制服,這是教皇色,後來成為義大利國旗的顏色。在胸前白色的地方,綉著六個紅色圓球,那是美第奇家族的家徽。樂隊大概有上百人。長笛、號、大小鼓演奏著節奏歡快的曲子,撥動人心,活躍氣氛。
教皇身後有兩個隨從手拿銀質大壺,一邊走一邊大把抓出銀幣拋向沿街的群眾。鼓掌聲立即消失在了興奮的歡呼聲中。男人們高舉雙手,試圖用手掌接住銀幣。女人兜起圍裙,期盼銀幣落進。孩子們巧妙地鑽進大人的腿腳之間,迅速撿起落在地上的銀幣,緊緊攥在手裡。隨從拋得快活,到斗獸場附近時,偌大的壺中滿滿的銀幣都見了底。一個近侍跑回教廷,抱著一個裝滿了銀幣的口袋趕回來補充。

當遊行隊伍終於在花雨、歡呼和掌聲中來到鮮花廣場時,春日的太陽已經落下。此時,安裝在全市建築物牆上的火把一齊點燃,火星在漸漸暗下來的天空中猛烈飛濺。鮮花廣場周圍雲集著高級飯店和樞機主教們的宅邸,此時此地成了火的背景。因夜幕降臨而略顯輕鬆的教皇在火光之中,一邊繼續把祝福和微笑送給群眾,一邊向梵蒂岡行進。在過台伯河時,猶太人地區的代表等著教皇,要感謝他承認猶太人的宗教並允許他們居住在羅馬。利奧十世興緻很高地接受了這些「基督徒的敵人」的致意。
巧妙使用燈火是古羅馬以來的義大利傳統。客人們先前擔心教皇會讓大家半夜起來,享受出色的火的藝術。但現在已沒有必要擔心了。利奧十世欣賞了一會兒浮在燈火海洋上的羅馬,然後一邊說看到燈火一處處地熄滅未免寂寞,一邊離開了陽台。他向緊急為他布置的樞機主教佩特里奇的房間走去,一邊看著跪在兩旁人們的臉說:「好吧,諸位,今天的節目還滿意吧?」
聖彼得廣場上,巡遊隊伍已經準備完畢,按遊行的順序站好待命。隊伍一字排開太長,便像花蛇一樣盤旋起來,擠滿了整個廣場。隊伍並不整齊。有人讓夥伴為自己整理甲胄,有人在叱責馬夫,還有馬在嘶鳴,一片嘈雜。巡遊的負責人禮賓官帕里德·格拉西在這片嘈雜中四處跑動,找到每個方陣的領頭人,告訴他們行進距離等事項,落實最後指令。只有馬里亞諾,今天一臉奇特的表情,兩手抓著銀質大十字架的一角。利奧十世在花蛇盤的中央,額頭上已經滲出汗珠。教皇一等禮服的目的是保暖,他現在感到的不是溫暖而是燥熱。
1513年4月11日。清晨的羅馬溫暖宜人,晴空萬里,熏風微拂,陽光毫不吝嗇地灑向大地。這是羅馬的春天,是豐稔的艷陽天。被居住在阿爾卑斯山北面認真而陰沉的人斥之為「惡魔老巢羅馬的異教徒祭奠」就要在這一天熱烈上演了。
遊行隊伍一路行進,受歡迎的程度不亞於來的時候。隊伍走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凱旋門,家家戶戶的窗戶上都懸著地毯和掛毯,家裡的雕像儘其所有擺放在門口,聖母馬利亞像的旁邊放著美神維納斯。無論是遊行的人,還是觀看的人,對這種基督教和異教的混合沒有感到絲毫的奇怪,也沒有感到憤怒。相反,面對這些歡欣鼓舞的民眾,他們甚至為異教和基督教的這種奇妙和諧而感動。
羅馬已化作一片燈海,從這裏的陽台上可以一覽無餘。教皇利奧十世扭過頭來對身邊的費拉拉公爵說:「看了這些美好的東西后,我九-九-藏-書完全明白了當教皇有多麼愉快!既然是僧人,自然誰都想當教皇。」
向上帝的祈禱結束后,接著是感謝上帝的餐食。在因美麗而聞名的拉特拉諾教堂的迴廊和中庭里,滿桌的酒菜在等著客人享用。教皇帶領眾人走了進來。大家見狀發出了由衷的感嘆。羅馬各地區的代表也受到了參加遊行的全體人員的招待。然而,他們旺盛的食慾敵不過源源不斷端上來的菜盤數量。有很多菜幾乎沒有人動過,在桌面上走過場就被撤下,直接遞給了事先被叫來等在後門的羅馬貧民區的代表。今天,羅馬的窮人一定會一邊喝著教皇御用的葡萄酒,撕食平常見不到的烤全雞,一邊為寬仁為懷的教皇乾杯。
長長的遊行隊伍走到了最後,400名教廷近衛騎兵隊走在最後。這些重裝騎兵全身披掛,排成四列縱隊,揚塵而來。他們走過去后,沿街的群眾好一會兒沒動窩。他們自己也像是累到了極點,耳畔響著遠處傳來的歡迎教皇的歡呼聲。

終於,道路的那頭出現了金絲裝飾的白色綢緞華蓋。今天的主角出場了。華蓋由8位羅馬市民撐起,教皇利奧十世騎在優雅的土耳其白馬上,身穿白緞禮服,披著金絲繡花織錦大披風。沿街群眾一齊發出巨大的歡呼聲。「和平!和平!」(Pace!Pace!)有人起了音,立刻成為全體大合唱。有人從窗口探出身子在鼓掌,人都快要掉下來。坐在看台上的外國人也都紛紛起立,拚命鼓掌。
道路被擠出的群眾佔據變窄。有個女人拚命鼓掌,靠近得手都快要碰到教皇的馬了。還有人衝著走過來的教皇高舉起斟滿葡萄酒的杯子,張開大嘴一飲而盡。沒有人去阻止他們。利奧十世越發高興,騎在馬上,擠開這些民眾繼續前行。
利奧十世的遊行隊伍在羅馬大街上一次次掀起歡呼和鼓掌的聲浪,到達目的地喬凡尼·拉特拉諾教堂時已經是下午1點多了。教皇最後才到達,彌撒在等著他主持,他無暇擦去汗水。利奧十世一改剛才的笑臉,臉上顯出一副嚴肅的表情。他順利完成了莊嚴的彌撒,就像生來就是教皇一樣自然。


隊伍走過聖安傑洛橋,進入狹窄的路,向納沃納廣場進發。12人的馬隊走了過來,離著樂隊十來米遠。這是教廷的飛毛腿信使隊伍,他們身著紅色上衣和黑色的緊身褲,排著兩列縱隊,人人手中高舉白黃相間的教廷旗,旗幟迎風飄揚。信使隊伍的後面是以羅馬教區旗幟為先導的13人旗手隊伍。他們全部身穿白色服裝,兩列縱隊策馬行進,手裡舉著佛羅倫薩、那波利、威尼斯、米蘭等大主教教區的旗幟。羅馬大學的旗幟跟在他們的後面。這面旗幟在紅底上印著黑色的小天使圖案,羅馬大學的學生代表騎在馬上將旗幟高高擎起。這應該是古典文學系的學生。只見他頭戴白色學生帽,帽子的前端像鳥喙一般尖尖突出。他身上的白色披風蓋住了馬背。不知是誰向他擲去了鮮花,擲花人一定是位年輕姑娘。
從拉達大街到遠遠望得見的斗獸場,一路上古羅馬遺迹散布左右。人們在這條路的兩邊搭起了三層看台。能坐在上面觀禮的人即使是羅馬市民,也都多少有點錢,其他還有外國人。不過,看台有很多斷開的地方,那是為舉家出動的老百姓開放的。
遊行隊伍剛剛走進拉達大街,就見到一座壯觀的https://read.99csw.com凱旋門。那是銀行家阿戈斯蒂諾·齊吉敬獻的,八根純白柱子並列,其間安放著希臘和羅馬諸神的雕像。這一帶正好地處他的宅邸(現首相官邸)前方。凱旋門的正面寫著大字:「維納斯統治過,戰神統治過,現在到了雅典娜的時代!」所謂維納斯的統治,是指以緋聞而聞名的教皇波吉亞——亞歷山大六世的治世,戰神的統治指御駕親征的前教皇羅韋雷——尤利烏斯二世。雅典娜自然是指新教皇美第奇——利奧十世,他背負著依靠智慧帶來和平時代的期待。但是,在緊跟著出現的第二座凱旋門上寫著這樣的文字:「戰神時代已經結束,雅典娜時代已經到來,但我們與維納斯永遠同在。」
遊行隊伍在納沃納廣場的入口通過了凱旋門,繞著這個古羅馬競技場遺迹走了3/4圈,經過名為瑪德瑪宮的美第奇宮殿(現為上議院)前,走進了拉達大街(現為科爾索大街)。群眾再度被樂隊振奮起來。接著,他們的視覺又淹沒在了華麗色彩的洪水中,羅馬和佛羅倫薩的貴族們騎馬上場了。教廷腳下的羅馬和利奧十世出生地佛羅倫薩的名門佼佼者全體出動,總人數達到了二百多人。羅馬一方有科隆納、奧爾西尼、薩韋利、孔蒂、桑塔克羅切、加埃塔尼、切薩里尼。佛羅倫薩一方有美第奇、薩爾維亞蒂、索德里尼、托爾那博尼、斯特羅齊、普奇。所有家族都由家長領隊,男人們排成四列縱隊行進。他們在帽子上高高地裝飾著五彩繽紛的羽毛,身著各式各樣的華麗服裝,與服裝搭配著顏色的披風從肩上披下,被風吹得鼓脹起來飄在身後。那感覺,簡直就像色彩繽紛的絲帶配在一起,把珠寶箱打翻在上面。
遊行隊伍回到出發地聖彼得廣場后就地解散。祭祀日漫長的一天結束了。但教皇還想看看羅馬,說當晚要住在景觀好於教皇宮的聖安傑洛城堡。
接著登場的華美隊伍比起前面的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各國駐羅馬大使的隊伍。舉著自己國家國旗的旗手走在每位大使前面。他們代表著各個王國和共和國,莊重嚴肅,與其說華麗,不如說壯麗。首先走過來的是教廷國內各城市的大使。博洛尼亞、奧爾維耶托、斯波萊托,國雖小卻打著漂亮的旗幟。接著,大國的隊伍走了過來,大使們騎在馬上,身後跟著幾個隨從。佛羅倫薩共和國白底紅百合國旗走過來了。緊隨其後的是海上霸主威尼斯共和國的巨大國旗。這面在紅底上用金絲綉著聖馬可獅子的國旗,在藍天中迎風飄揚。接著,西班牙和法蘭西的大使走了過來。最後,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大使高舉著威嚴老鷹圖案的國旗騎馬走來。擁擠在街邊的群眾首先為眼前彪悍的馬匹感到驚訝,接著更是被馬上大使漂亮的著正裝的身姿所驚倒。最後,他們仰望巨大的國旗,發出了陣陣驚嘆聲。
隊伍走完了片刻。瑞士衛兵隊走了過去,人們知道教皇就要過來。他們期待著,耐心地等待著。
接著,神職人員的隊伍中騎馬過來了一位俗界人士。他就是費拉拉公爵阿方索·德·埃斯特。沿街的群眾都認識他。他是君主,也是大炮技術專家,在拉文納戰役中打敗了教會軍,受到前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的開除教籍的處罰。這位費拉拉公爵還是著名的盧克雷齊婭·波吉亞的丈夫。新教皇解除了對他開除教籍的處罰。他今天也前來參加https://read.99csw.com遊行。這位君王以不屈服於歷代教皇而聞名,但不知何故,卻在教廷腳下的羅馬民眾中頗有人氣。他身披金絲織花錦緞披風在群眾面前走過。群眾對這位即將進入不惑之年、沉穩的義大利第一君主報以熱烈的掌聲。瑞士傭兵隊緊跟在他的身後走了過來。他們身著米開朗琪羅設計的鮮艷的黃藍紅三色制服,鎧甲閃著銀光。前教皇尤利烏斯二世組織了這班金髮碧眼的外國青年,讓他們充當教廷衛士。這些人足以使羅馬人感受到異國情調。他們右手持槍,槍纓絲毫不亂,步伐整齊,顯出一派北國人的規矩。
上午第11點(清晨6點左右),背後的聖彼得大教堂敲響了鐘聲,全市教堂的鐘聲跟著響起。遊行隊伍出發了。賈尼科洛山傳來了禮炮的轟鳴。

人們以為隊伍就要結束的時候,被稱為教會君主的樞機主教們走了過來。樞機主教共有24人,在天主教會裡都是高級神職人員,地位僅次於教皇。他們個個身披紅色大披風,頭戴金絲刺繡的白色綢緞主教帽,按照年齡排序,二人並排騎馬前行,每人帶有8個侍從。佩特里奇、薩烏里、阿拉貢、科爾內羅這些二十來歲的年輕樞機主教是利奧十世當選的原動力,樞機主教時代的美第奇是他們的頭目。一個月前在教皇選舉中敗下陣來的長老里阿里奧走在今天樞機主教隊伍的最後。
隊伍走在最前面的第一個人剛剛通過凱旋門,全市所有事先被關閉的噴泉便一齊噴出了紅葡萄酒。那是教皇贈送給全體市民的禮物。女人們立即拿出大罈子,一個勁兒地去接酒。就連幼小的孩子也擺出一副大人面孔,拿著木杯左跑右擠,幫著母親。男人們不用像女人那樣去操心明天,滿足於把葡萄酒灌進胃裡,弄得滿臉酒水。還有人大概是已經喝多了,把廉價杯子放在一邊,坐在噴泉旁邊,沐浴著濺起的葡萄酒飛沫。沿街群眾一動不動,盛滿了葡萄酒的罈子在他們頭上一個接著一個地傳遞著。每次酒灑出來弄濕了衣裳,年輕的女人便會抱怨。這時,旁邊就會有人把她的屁股拍得啪啪響。女人發出哀叫,人們發出鬨笑,一片嘈雜。
五大旗手隔著一段距離走了過來。他們全副武裝,鎧甲護身。不愧是大旗手,他們手舉的巨大旗幟迎風飄揚,人們從路兩邊三樓的窗戶都能用手摸到。這些旗手騎著漂亮的阿拉伯馬走了過來。最前面的是羅馬市的代表。他舉著古羅馬帝國的軍旗,深紅底上用金絲綉著老鷹和金字S.P.Q.R.(羅馬元老院及市民之意的拉丁語縮寫)。旗手是羅馬名門望族切薩里尼家族年輕的當家人。他模仿古羅馬將軍,身穿鎧甲,外披深紅色披風,披風蓋住了胯|下馬匹的肚子。第二位旗手是條頓騎士團團長,他手舉白底黑十字的大軍旗。第三位走過來的旗手是聖約翰騎士團團長(他們的根據地曾在羅德島,被稱為羅德島騎士團,後來遷至馬爾他島,遂被稱為馬爾他騎士團)。他手裡舉的是深紅底的白十字旗幟。教皇利奧十世的堂兄弟朱利奧·德·美第奇(後來的教皇克萊門特七世)是這個宗教騎士團的團長。只見他左手拽著馬韁繩,用鎧甲的右腹部位頂起這面大軍旗。在他那黑色鎧甲的胸部,佩有一枚羅德島騎士團獨有的十字圖案,顏色白得搶眼。最後是教會軍總司令的軍旗,這面白底大旗上印著教廷紋章,中央是一把聖彼得大教堂鑰匙的圖案。後面走過來的是羅馬教會旗手,他們手舉軍旗,威風凜凜,淹沒在一片金色海洋之中。面對這一切,人們只有傻看的份。read.99csw.com
俗界隊伍由兩位年輕的君主騎馬殿後。烏爾比諾公爵弗朗西斯科·馬里亞·德拉·羅韋雷由於給伯父、前教皇尤利烏斯二世服喪,穿著一身黑色天鵝絨衣服。教皇侄子、20歲的洛倫佐·德·美第奇跟在他的後面,他代替病弱的朱利亞諾·德·美第奇參加遊行。只見他緊緊拽著正在嘶鳴的駿馬的韁繩,憋得滿臉通紅。
五大旗手走過去以後,隊伍的隊形突然改變。教廷馬廄飼養的教皇御用馬隊登場了,共有9匹馬和3頭騾子。這些馬匹毛色純白,穿著紅底綉金的馬衣,一旁跑著身穿清一色紅衣的可愛的馬夫。今天充任馬夫一角的都是羅馬貴族子弟。馬隊過後走過來的是兩位身穿同樣紅色服裝的少年,他們手裡捧著鑲滿寶石的白緞帶,另有兩位少年手捧著三重冠,上面的寶石光芒閃爍。這些都是羅馬教會的寶物,宣示著教皇的地位。這兩件寶物牢牢吸引了沿街群眾的目光。人們感嘆著,低聲議論著:真了不起啊。教廷的112位高級官員的隊伍跟在少年和馬隊的後面。他們披著紅色披風,披風四周用帶有黑色斑點的白色貂皮鑲著邊。他們排成兩列,表情威嚴。他們後面又是一隊樂隊。樂手們穿著拉斐爾設計的鮮艷制服,熱鬧的音樂讓群眾開始沉靜下來的心情再次激昂起來。
遊行隊伍走出聖彼得廣場,漸漸遠離鐘聲不斷鳴響的聖彼得大教堂。隊伍來到大教堂背後,跨過聖安傑洛城堡前方的大橋。橋下是被歌頌為黃金的台伯河,河水緩緩流淌,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銀光。過得橋去,隊伍走進了第一座凱旋門。這座豪華的凱旋門是錫耶納的僭主佩特里奇家族敬獻的,由專程從錫耶納調來的華麗織錦拼成。門的正面掛著絹絲帶,上面寫著「獻給和平使者利奧十世」。
利奧十世充血的臉在沉重的三重冠下漲得通紅,他那肥大的臉龐上大汗淋漓。然而教皇兩眼發光,笑著享受著這一切。他左手拉著韁繩騎馬慢行,向路兩邊的群眾揮動右手,送去教皇的祝福。群眾把白色、紅色的花瓣和綠色的月桂樹葉雨點般向他灑去。轉眼間華蓋頂上積滿了花瓣和樹葉,中間因此受壓凹了進去。隨從們早已有所準備,有人事先就帶著長桿。他們不時地從下面捅捅華蓋。於是,積壓的花瓣和樹葉從華蓋的前後左右灑落而下,教皇一下被這美麗的花簾掩住。
凱旋門多達15座。其中僅有佛羅倫薩敬獻的一座不帶任何異教色彩。門上安放著十二使徒像,飾有描繪基督一生的繪畫,正面在美第奇家族家徽下面寫著這樣的文字:「獻給天降使節教皇利奧十世讚頌您偉大名字的全體市民九_九_藏_書敬贈」。
街面任由市民們按照自己的愛好去裝飾。有錢人在自家門口的道路上建造起了豪華的凱旋門。不那麼有錢的人今天取下掛在牆上的裝飾布,抖掉灰塵,熨平皺褶,從窗戶垂下,把粗糙的石牆裝點一新。連裝飾布也沒有的人,便把月桂樹葉編起來裝飾窗框,還有人把像是從古羅馬遺迹盜掘來的壺和破損的雕刻擺放在自家門前。一分錢都沒有的人也都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打扮起來,在夾道的人群中做一個群眾角色,躍躍欲試。

遊行開始。200名來自希臘和阿美尼亞的精銳步兵開道。他們個個皮膚微黑,表情僵硬,面無笑容。他們手持亮閃閃的長矛,排成四列縱隊肅然行進。下面走過來的是在教廷和樞機主教手下當差的低級公務人員組成的方陣。他們穿著表示自己職業的服裝,排成四列縱隊。公證人穿著黑色長袍,長長的黑色三角帽垂到左肩,他們繃著臉以顯示威嚴。傭人們身穿主人發給的華麗的應景服裝,色彩斑斕。他們在沿途人群中發現美女,便會媚笑著盯著她們。花匠們則像挺著長矛一樣挺著巨大的剪刀行進。廚師也不能少。他們戴著雪白的大圍裙,腆著碩大的肚子蹣跚前行。看著他們的樣子,群眾中發出一片笑聲。
一直到下午5點多,遊行隊伍才動起來,踏上歸途。與來時順序一樣,繞斗獸場半圈,一路來到威尼斯廣場,從這裏開始沒有按原路走拉達大街,而是向左拐去,穿過鮮花廣場,取道跨過台伯河。教皇想讓更多的人看到遊行隊伍,隊伍根據這一願望選擇了這條路線。
俗界的遊行隊伍走過去以後,輪到了神職界。首先,銀質大十字架靜靜地出場。抬的人要麼是修道院的守門僧,要麼是聖具室的管理僧,都是最下級的僧人。他們三人一組輪流替換。接著走過來的是馱著彌撒祭壇的白馬。8個少年僧在上面撐著潔白的華蓋。沿街有人趕緊在胸前畫著十字。下面走過來的是清一色黑色隊伍,與前面走過去的白色形成對比。他們共有24人,個個遮住面孔,只留出雙眼,黑色僧衣拖到腳下裹住了全身。他們排成三人縱隊,手舉大蜡燭前行。在明亮的陽光下,實在映不出蠟燭的火光。但默默的黑色方陣足以營造出異樣的氣氛。這些人不是神職人員,而是救濟會會員。救濟會為死後無錢舉行葬禮的貧民免費承辦葬禮。
午後的幾個小時,羅馬變得一片靜寂。這是午睡的時間。老羅馬人把這吃飽喝足后的午睡隨性地解釋為上帝的恩賜,必須好好享受,就是頭上響起大炮也不會起來。利奧十世雖是佛羅倫薩人,卻在24年的樞機主教生活中染上了滿身的羅馬習氣,自然少不了午睡。那天的午後,整個羅馬睡著了。


他們的後面是神學校學生,人數超過百人。學生們身著黑、紅、白、藍各色制服,個個臉上透著青春氣息。群眾的心情也便歸於平靜。跟在後面的是250人的大方陣,一眼望去便能看到羅馬教會的各個位階。首先是修道士,接著是祭司、主教,後面是方濟各會、多明我會、阿戈斯蒂諾派等各個會派的領袖,再後面是威尼斯、亞歷山大城派來的總主教,最後是大主教。大家分別穿著表示自己位階和會派的僧衣,主教及以上地位的人騎在馬上,頭戴高達30厘米的白絹製成的主教帽。總主教和大主教身穿豪華的金絲鑲邊深紅色披風,帶著兩個隨從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