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一章 內海向界海的演變 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章 內海向界海的演變

神聖羅馬帝國

公元732年,查理曼的父親率領法蘭克大軍,在普瓦捷的原野大敗伊斯蘭軍隊。大軍中血統純正的法蘭克士兵的比例低於其他蠻族國家。
因而,對俗世的君主王侯而言,開除教籍是一個可怕的武器,然而這對拜占庭帝國的臣下卻並無明顯效果。
不過,古代有一個「復活」的東西,那就是肥皂。據說查理曼來到羅馬,了解到使用肥皂洗涮的好處,回到法蘭克后做了推廣。此前也使用肥皂,但僅限於古羅馬遺風尚存的義大利南部西西里。直到今天,馬賽傳承古風,仍是肥皂和洗滌劑的著名產地。或許馬賽制皂業中興的鼻祖還是查理曼呢。
實際上,從公元700年到800年的一個世紀之間,伊斯蘭勢力發展驚人。
公元800年是學習西方歷史的學生必須記住的年頭之一。
查理曼似乎也深刻覺悟到自己已是基督教在歐洲防衛方面的最高負責人。也許是模仿古羅馬皇帝圖拉真,他在多瑙河上架起了橋樑。他的想法是正確的,只有擊退以渡過多瑙河南下為目標的敵人,才能確保多瑙河以南廣闊土地的安全。
這不是由於羅馬教皇們有出色的政治感覺,而是因為儘管也被稱為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的皇帝並不住在西方。但羅馬教皇並非像拜占庭帝國皇帝那樣是宗教和政治的雙重領袖。首先,羅馬教皇沒有自己的軍事力量。
人死了,肥皂可以留存下來,可是統帥人物死後,依靠個人才華髮揮功能的組織便一同死去。這是這種組織的宿命。查理曼死後,留下的「歐洲」不僅被兒孫瓜分,他們之間還因此爭端不絕。很快,神聖羅馬帝國便名存實亡了。保衛地中海沿岸不受伊斯蘭海盜禍害的兩支艦隊也消失了,人們甚至不知道它們解散的時間。
光靠祈求實現不了和平。和平,是要有人明確申明誰敢搗亂決不輕饒,並且說到做到方能實現。這對人類來說實在是件遺憾的事。和平的確立,靠的不是軍事,而是政治意志。
「由於上帝的恩寵和聖母馬利亞的慈悲,由於閣下的慎重和果敢,我們居住的地方所有邊境都得到了守護,免除了危害,令人不勝喜悅。我深切地感到,我們二人都不應read•99csw.com忘記為使現存防衛體制更有效地發揮作用而努力。」
到了查理曼這一代,在法蘭克人的特質之外又加上了查理曼個人的軍事才能。結果,法蘭克王國的霸權已經向北達及多佛海峽,向南達及比利牛斯山脈,向東越過萊茵河,達及易北河。趁著拜占庭帝國不介入的做法,法蘭克王國又把手伸向了義大利,把倫巴底人趕到了義大利南部,把自己的勢力擴大到了義大利北部。這樣,在9世紀前夕的歐洲,法蘭克已經成為無人比肩的領國之主。
公元762年新建巴格達,「《古蘭經》之民」的首都就已從地中海附近的大馬士革移到了與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相望的巴格達,盡可作為伊斯蘭帝國之都。

查理曼的加冕典禮
查理曼當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后還創建了艦隊,這大概是他接受了教皇利奧的請求,教皇對撒拉森海盜的危害瞭若指掌。艦隊有「阿基坦艦隊」(Classis Aquitanica)和「義大利艦隊」(Classis Italica)兩支。從名稱推測,前者一定是為保衛法蘭克南部不受撒拉森海盜的襲擊而建,而後者一定為的是保衛義大利半島西側和西西里的。法蘭克人以前並不是海洋民族,這是一項值得褒揚的政策。
於是,君士坦丁堡與羅馬之間的關係惡化了。

公元800年前後查理曼統治的地域
不過,與其他蠻族相比,法蘭克族具有這樣的特質,即使發生了殺死族長的權力之爭,他們也經常會言歸於好;幾乎不會濫殺被自己征服的人民,更多的是去融合他們。法蘭西人是法蘭克人的後代,他們是日耳曼系蠻族征服https://read.99csw.com者與被他們征服的羅馬系高盧人的融合。
在王侯和地方豪紳相互之間整天為領土你爭我奪的時代,羅馬教皇多少感到自己作為整個基督教世界的領袖負有責任。
在蠻族中,法蘭克人最早改信基督教,又具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遼闊的領土以及基督教化先行者的資格。查理曼登上王位后一直轉戰各地,自身也是一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是神聖羅馬帝國創立者最合適的人選。教皇利奧三世一定也想不出比他更佳的人選了。
查理曼和利奧牽手走進羅馬城門的準確日期現已不詳。不過12月25日基督聖誕那天,他們出現在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這一天,羅馬教皇親手授予法蘭克王國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冠。這是中世紀史上的大事件,被後世歷史學家視為「歐洲的誕生」。
這兩個特質對法蘭克族的強盛起了作用。首先,減少了因鎮壓被征服者起義而需投入的兵力,可以將軍力對外;第二,有可能招募到擴軍所需的足夠士兵。
法蘭克人當初不過是羅馬帝國末期渡過萊茵河入侵高盧的北方蠻族之一,進入前後長達400年的中世紀前期以後,已成長為堪當歐洲守護者的勢力。
情緒發展到如此地步,一丁點兒過失都極易釀成大事。聖像破壞問題就是一例。在關於是否認可聖像崇拜的爭論中,拜占庭皇帝斷然持「否定」的態度。在首都君士坦丁堡,大量聖像被焚毀破壞。
不過,這個方案也不是無懈可擊。
然而,這橋不過是把小船和浮筒綁在一起,在上面鋪上木板的浮橋。多瑙河是條大河。只要上游稍稍下點兒大雨馬上就會沖走這樣的浮橋。即使上部是木造的,但至少立在水中的橋墩和用來支撐橋板的橋樑應該用堅固的石頭建造,這樣才能承受橋體的自重和過橋的人、車重量。圖拉真橋是700年前用這種方法建造的著名橋樑。這座橋與查理曼浮橋的差別,是古代帝國與中世紀帝國的差別引起的呢,還是由於別的什麼原因?這個例子不能不令人深思。
這裏的原因第一個是,東羅馬帝國一直輕視滅亡后被蠻族割據的過去的西羅馬帝國,將他們看低一等,https://read.99csw.com自信自己不會重蹈其覆轍。
倫巴底人起源於歐洲最北端的斯堪的納維亞地方,其南下耗費了漫長的歲月。但到8世紀中葉,他們竟也把首都安在了義大利北部的帕維亞。南下當初,倫巴底人並未與被征服的羅馬人融合,只是作為統治者君臨當地。到了8世紀前半葉,登上王位的利烏特普蘭德不僅改信了基督教,還完善法律制度、組織統治制度,成為羅馬教廷眼中「可與之對話的對象」。利烏特普蘭德修築的義大利北部城市帕維亞,當時已經成為義大利北部首屈一指的地方,或許是西歐第一的繁華都市。建國不久的威尼斯共和國商人帶著從君士坦丁堡販來的東方奢侈品到帕維亞出售,而不去其他城市。
創立神聖羅馬帝國的正式理由歸結起來就是,實現以基督教為核心的歐洲大團結,再創歷史輝煌。
源自阿拉伯半島的沙漠之民活力四射卻野性十足,而波斯人雖被阿拉伯征服,卻在豐饒的美索不達米亞經歷反覆的歷練,這是阿拉伯力量與波斯文明的幸福結合。在這個時代,伊斯蘭世界文化和文明的水平之高令人驚異,大大優越于同時代的歐洲。
創立神聖羅馬帝國的理由中,字面上既未提到拜占庭帝國,也未言及伊斯蘭。不過我想,如果與拜占庭帝國的關係良好,或者不是伊斯蘭勢力形成了如此威脅,神聖羅馬帝國便不會產生。這樣做的結果,無論是否加上「神聖」二字,實際上都是東方有一個名為「羅馬帝國」的拜占庭帝國,而西方又要創立另一個「羅馬帝國」,要有一位與「羅馬帝國皇帝」並立的皇帝。這件事也表明了羅馬要在西方主導下與君士坦丁堡分離的意志。
兩年後的814年,查理曼逝世。又過了兩年之後,教皇利奧三世也去世了。這兩個人是中世紀歐洲史的主角。人們只知道他們去世的年份,卻沒有他們出生年份的記錄。只有到了文藝復興時代,人們懂得了沒有正確的記錄就不會有商業繁榮的道理以後,存在於古羅馬的「重視正確記錄的精神」才得以復活。這時出現的國情調查(census)正是這種精神復活的表現。
1200年過去了,在現代九-九-藏-書的布魯塞爾,與歐盟(EU)相關的大廈中有一幢被冠以「查理曼」(Charlemagne)之名。
艦隊的海上巡邏似乎很快見效。艦隊創建后12年,812年9月7日教皇利奧給查理曼皇帝寫了一封信,這封信留存了下來。
這一切在基督教看來,伊斯蘭世界現已不僅擁有軍事力量而且兼備文化文明的力量,自然越發被視為巨大的威脅。伊斯蘭士兵發出豪言壯語,「要把聖彼得大教堂變成伊斯蘭的馬廄」,這已不能只作為士兵的逞強之言而充耳不聞。通過建立神聖羅馬帝國來依靠查理曼,也是這一危機意識的自然結果。
憤怒的羅馬教皇開除了拜占庭帝國皇帝的教籍。開除教籍是神在地上的代言人——羅馬教皇擁有的最強大武器,其原因在於基督教徒並無義務追隨被開除教籍的人。皇帝也好,王公也罷,只因有大批部下追隨才能維持帝位和權力,一旦隨從離去,他們也只是個普通人。
羅馬教皇曾向拜占庭帝國皇帝送去過幾多請求保障西方安全的信函,卻每次都大失所望。就像我們前面所述的那樣,拜占庭帝國也無餘力做到這些了。但羅馬教皇是神職人員,而非政治家。他只能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判斷,而不會考慮對方的立場。他把拜占庭皇帝優柔寡斷的應對解讀為拜占庭皇帝不想為同為基督教徒居住的西方履行防衛職責。
如果再放任不管,歐洲遲早要被伊斯蘭吞噬。當時歐洲的基督教徒普遍抱有這種危機意識。從那個時代人們的處境來看,其根據再充分不過。
由於這二位深諳此道的人物的去世,歐洲再度陷入戰亂,地中海也回到了權力真空的狀態。伊斯蘭勢力在銷聲匿跡10年後,不會不好好利用這個絕好機會。
公元800年11月中旬,法蘭克王國國王查理曼率大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他們首先橫跨義大利北部進入拉文納。當時,在逼退了倫巴底人之後,義大利北部處在法蘭克王國的統治之下,因而查理曼率領大軍順利地橫跨義大利北部。
我們不知道這兩支艦隊的確切規模,但當時海戰的勝負是靠接近並爬上敵船后的白刃戰決定的。而法蘭克將士對陸戰非常自信,一定會充https://read.99csw.com分利用陸戰經驗取勝。船似乎是由義大利水手操縱的。
可是,這位被尊稱為「立法者」的利烏特普蘭德在公元744年去世了。之後倫巴底人又回到了以前的分散狀態。羅馬教皇本想讓義大利半島確立強大勢力,以對抗風頭正健的伊斯蘭,到這時這個想法也夭折了。但無論如何,都需要想出對付伊斯蘭勢力的對策。教皇的目光這次投向了法蘭克王國,它正在歐洲中部逐漸形成廣闊而統一的國家。
首先,經過30年連續不斷的戎馬生涯之後,即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時,查理曼已是即將60歲的年齡。
第三個原因是最近發生的破壞聖像問題。
與其他蠻族相比,法蘭克人並不具有特別優越的資質。日耳曼系蠻族勇猛而殘忍。衛生觀念是衡量文明程度的指標,以此指標評判,法蘭克人則是不衛生和馬虎的民族。
第二個原因是,君士坦丁堡也有主教,羅馬教皇只不過是羅馬的主教,感情上不能允許他高高在上,頤指氣使。
查理曼和平地進入拜占庭帝國在義大利半島的根據地拉文納。他把託付給兒子丕平的部隊駐紮在拉文納,自己則只率手下沿亞得里亞海「輕裝」南下。從安科納進入內陸直奔羅馬。真可謂「條條大道通羅馬」,這一帶有多條古道通向羅馬,宛如河流流向湖泊。在離羅馬尚有一天行程的門塔納,教皇利奧三世前來迎接。
知道拜占庭皇帝靠不住,羅馬教皇需要另尋夥伴。教皇不具有軍事力量,夥伴的資格首先是要擁有軍事力量。起初他把目光投向了在義大利半島與拜占庭勢力分庭抗禮的倫巴底人。
說是再創歷史輝煌,但既然是打著基督教的旗號,那就不是古代的羅馬帝國,而是一個世紀半之前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大帝完成的短暫的「羅馬帝國」。那廂的拜占庭帝國也同樣打著基督教旗號,但卻正式號稱「羅馬帝國」。因而這廂加上「神聖」一詞,不就是想表明與拜占庭帝國的區別和從此以後的分離嗎?因為催生「神聖羅馬帝國」的真實意圖源於拜占庭帝國從來不關心同為基督教徒居住的歐洲之防衛。
其次,神聖羅馬帝國只有在才能卓越的查理曼率領下才能發揮作用,才能存續下去。這種情況也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