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兩個無國界團體 「拯救騎士團」

第三章 兩個無國界團體

「拯救騎士團」

彼得·諾拉斯科于公元1256年去世。他在堅持拯救行動38年以後,離開了人世。
「用語言無法表達,只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長期以來,我也是一直按照買我的主人的命令從事重體力勞動,從荒地上搬走石頭,開荒種地,在採石場鑿石運走。我的體格和體力都不適合這種重體力勞動。幹活稍慢一些,主人就會發怒,每次都會辱罵我,對我拳打腳踢,還經常用鞭子抽我。
騎士團帶去了阿拉貢國王給阿爾及爾「酋長」的親筆信。可能是這封信的作用,第一次拯救行動成功贖回了160人,他們回到了巴塞羅那港。阿爾及爾的卡塔洛尼亞商人收集的情報也幫了諾拉斯科的忙。
那年,熱那亞和法蘭西的兩位騎士從巴塞羅那出發。他們剛到外海,就遭遇了海盜。了解海盜情況的船長選擇了逃跑,返回巴塞羅那港。兩位騎士只好另外雇船。
熱那亞和法蘭西的兩位騎士,在希臘商人家借了一個房間開始交涉。希臘商人眼紅二人帶來的錢財,向「酋長」告發這兩人是間諜。「酋長」派兵搜查,在兩位騎士的隨身行李中發現了突尼西亞市區地圖。
伊斯蘭教徒比同時代的基督教徒有更強的衛生觀念,並不把洗澡視為罪惡。但是,要使用羅馬式大浴場,卻不是只要有建築物就能辦到的。首先,為給大浴場供水,水道必須能用。供水之外,燃料和人員的組織也不可或缺。在所有方面不形成組織,羅馬式大浴場便不能發揮作用。
船長大為光火,痛打了拿著錢再次前來的諾拉斯科。如果不是同行而來的奴隸販子拉架,他差點就被殺掉。在伊斯蘭世界,奴隸販子也知道送錢而來的諾拉斯科的價值。伊斯蘭商人的經濟感覺救了諾拉斯科。特蕾莎見狀決定孤注一擲,碰碰運氣。
但是,數年之後發生了一件事,使諾拉斯科遭到伊斯蘭教徒的憤恨。
翌年開春,冰雪消融,「拯救騎士團」的代表路易斯·德·羅斯里奧斯趕赴羅馬。他帶著前一年9月救出的56人直接與教皇談判。
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也只能收回成命。他甚至還向義大利城邦國家的統治者們和領有拿波里、西西里的阿拉貢國王寫去親筆信,請求他們向這兩個團體進行資金援助。羅馬教廷自然也不例外。兩個團體得以再度募集到捐款,重新開始拯救行動。
「請你談談被囚禁在巴爾貝利亞(北非西部)的人們的真實狀態。」
類似這種情況很常見,在整個拯救北非基督教徒的活動中,罕有成功救回女人的例子。
死後410年,他也被羅馬教皇列為聖人。修士瑪塔在死後50年時被列為聖人。我想,箇中原因不僅在於瑪塔和他的同志都是修士。瑪塔的「拯救修會」在創立者死後,仍然頑強執著地堅持著拯救行動,儘管救出的人數不多。而諾拉斯科「拯救騎士團」的活動卻有起伏。
交涉好不容易就要完成的時候,對方突然漲價,還聲稱沒有收到定金,逼迫他們要麼按照要求付錢,要麼走人。
「聖雅可布之劍騎士團」 1175年
公元1293年,「拯救騎士團」重新開始行動。但此時時機不好。1270年法蘭西王路易率領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目的地不是中東,而是北非的突尼西亞。時間過了20年,北非伊斯蘭教徒對基督教徒的惡感一直沒有好轉。
奧特曼「酋長」讓這位騎士在宮殿里幹活兒,是因為中世紀後期,歐洲進入了各國重組的時代,伊斯蘭世界也開始需要了解這些國家的情況,需要懂得其語言的優秀官僚與這些國家進行外交活動。工作幾年之後就可以讓騎士如願回國,可見奧特曼「酋長」也是一位富有外交感覺的人。「拯救騎士團」在歐洲已是家喻戶曉,其中的一位騎士回國,一定會給西歐各國留下良好印象。
「拯救基督教徒騎士團」 1218年
有這種「浴場」的海港城市幾乎都是羅馬時代就有的城市。只要是城市,古羅馬人都會在那裡建設公眾浴場。
「酋長」下令釋放諾拉斯科,允許他回國。「酋長」也深知諾拉斯科帶來的經濟效益。生意就是生意,有錢能使鬼推磨。
這五人被安排在伊斯蘭教導師那裡從頭學習《古蘭經》,然後被迫與柏柏爾族女人結婚生子,每周五去清真寺,作為虔誠的伊斯蘭教徒活了下來。他們都還年輕,得知法蘭西騎士被投入監獄之後便以送麵包為由接近他。
不過,這個時期誕生的「騎士團」並非僅以中東為活動舞台。伊比利亞半島在中世紀前期很早便被伊斯蘭化了。隨著中世紀的演進,基督教開始了奪回運動。以西班牙人為主,組成了許多騎士團,擔任了這一運動的先鋒。伊斯蘭教徒被他們視為敵人,這也與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一樣。即使與伊斯蘭作戰的地點不在東方而在歐洲,對參加騎士團的人而言,這無疑也是十字軍作戰。
較之「修士會」,「騎士團」留下了相當多的史料,較易追溯其活動。但我們仍不可能準確掌握救出的總人數。每次救出的人數不到100人時,很多就不做記錄了。「修會」也同樣如此。因此,我認為還不能輕易否定有些研究者主張的「修士會」和「騎士團」合計救出的總人數達到百萬人的說法。不管怎樣,這兩個團體的活動都持續了500至600年之久。另外,在此期間,在拯救行動過程中殞命的修士和騎士也不計其數。
聽到獄卒的報告,「酋長」不能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五個年輕人被禁止出入監獄。伊斯蘭社會嚴禁基督教的布教行為。「酋長」沒有對騎士處以在廣場中央執行火刑,而是減少牢里的食物,讓他漸漸衰弱而死。就這樣,法蘭西騎士被殺害了,好像是自然死亡。
消息傳到「拯救騎士團」總部所在地巴塞羅那,一年後驚動了西班牙國王。西班牙國王派出特使,與博納的「酋長」交涉放人。交涉成功,但條件不詳。第二年,已經付了贖金的108人和法蘭西騎士回到了巴塞羅那港。這就是第74次拯救行動的結果。這位法蘭西騎士名叫迭戈,一年多來,在殘酷的環境下身心俱損,回來后不久便去世了。
第三,是治安方面的原因。在北非伊斯蘭世界,「酋長」的影響力也只限於沿海地方,一旦進入內陸,社會治安極其混亂,以貝都因人為首的盜賊團伙橫行霸道。內陸地區也有基督教徒奴隸,儘管人數比沿海地方少。不過,進入內陸地區尋找奴隸,即使是伊斯蘭教徒也有危險,更何況基督教徒。第166次「騎士團」的拯救行動就表明了這一https://read.99csw.com點。
騎士沒有退縮。在與古埃爾默商量之後,諾拉斯科提出了另外的解決方案。先從這裏帶回249人,不足的錢款待抵達巴塞羅那港后交給加泰羅尼亞商人,收到錢款之前把騎士古埃爾默留在這裏做人質。對方接受了這個方案。在阿爾及爾,人們也知道基督教徒遵守承諾。
第一,北非從西向東的瓦赫蘭、穆斯塔迦納姆、阿爾及爾、貝賈亞、博納(現在的安納巴)、突尼西亞、的黎波里等都是海港城市,也是撒拉森海盜的根據地。收容綁架來的基督教徒的「浴場」規模大,收容奴隸的數量也多。拯救行動也只能集中在這些海盜集中的地方。
未曾料到,在伊斯梅爾家幹活兒的摩爾人傭人把這一切都告訴了「酋長」。
有一年,深入突尼西亞內陸的法蘭西騎士在行進途中遇到一個人,沒有戴腳鐐但戴著鐵制項圈,一眼便知是一個「拉基克」(基督教徒奴隸)。這人上了年紀,衣衫襤褸,可能是飢餓的原因,他腳步蹣跚。騎士問道:「你是誰?」
猶太人伊斯梅爾見狀大驚。他問亞歷山德羅:難道你能創造奇迹嗎?義大利騎士回答說:如果說這就是奇迹的話,那不是我,而是耶穌基督創造的。猶太人還是說:「基督?胡說!很久以前他在耶路撒冷被處死的時候也沒有出現奇迹啊?」
公元1222年,騎士團建立4年之後得到了教皇的認可,他們立即開始行動。目的地是阿爾及爾,這裡是北非海盜巢窟的集中之地,與突尼西亞不相上下。
老人用義大利語回答:「我生在義大利的卡拉布里亞,在一個沿海小村當教士。有一次,海盜來襲,我被綁架賣身給這附近的村民當奴隸,也不知已經過了多少年。」老人繼續說:「有沒有什麼吃的?一大早就干搬石頭的活兒,但什麼都還沒有吃。」

北非
根據「騎士團」的記載,諾拉斯科數日後到達巴倫西亞的海濱。這是奇迹,一個神助的奇迹。
然而,不曾想籌集這10個人的費用竟花去了許多時日。約定的日子已到,卻不見錢款送來。伊斯蘭方面暴怒。留下當人質的騎士被拉出來遊街,被罵成是「拿撒勒狗」。遊街后騎士被剃光鬍鬚。在伊斯蘭世界,男人沒有鬍鬚就不被視為男子漢。因為「浴場」管理人的阻止,騎士才未被情緒激昂的群眾殺死。管理人對前來拯救奴隸的修士已經十分熟悉,知道一旦殺掉修士,錢款就拿不到了。
「拯救基督教徒騎士團」也繼承了先輩「拯救修會」的做法,先向公眾展示贖回的不幸者,然後募集捐款。統治階級子弟發起的「拯救基督教徒騎士團」也募集到了來自其他富有階層和普通百姓的捐款和志願者。
這期間,不論是瑪塔的「修會」還是諾拉斯科創立的「騎士團」都在堅持活動,從未停止。這兩個組織的活動舞台都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城市,有下面一些原因。
只看了一眼,亞歷山德羅便啞然無語。這個奴隸不僅病重,而且已經處於瀕死狀態。他斷斷續續地向自己國家的騎士訴說,死也要死在義大利,不能死在異教的土地上。
與此同一時期,有一位騎士被置留北非10年以上,後來終於回國。他留下了對下面問題的回答。這位騎士也是在前往北非進行拯救行動時,遭到海盜襲擊被俘,所帶的安全通行證無效而被賣為奴隸,被強迫干重體力活。後來他終於回到祖國。
騎士心生憐憫,但要向前趕路,便說一起進村給他買食物。老人卻回答說:「那怎麼行!耽誤了活計我會被主人毒打。」騎士說下次來一定把你贖回去。說完心情黯然地與老人分別。然而,贖買老人的機會不會再來,這位法蘭西騎士自己也被投進了監獄。
到了阿爾及爾,諾拉斯科立即去求海盜船長,對他說:放我回西班牙,我會帶來兩人的贖金,另外一人可以留下當人質。
伊斯蘭教徒海盜認為在公海上掠奪是他們當然的權利。在其意識中,公海、領海沒有區別,只要不被驅趕就一切自由。「拯救騎士團」雖有資金租船,卻無錢雇船護航。他們畢竟是騎士。「拯救修會」出海時把一切交給了上帝,而「拯救騎士團」的騎士們又能依靠誰呢?靠每個人的勇氣嗎?他們是騎士,手裡卻從來沒有武器,也沒有盔甲,不帶隨從。
公元1302年,第69次拯救行動又獲成功,帶回218人,目的地也是突尼西亞。
海盜既然是社會現象之一,也就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化。簡而言之,綠底白色的月牙轉變成了紅底白色的月牙。
第二天早晨,船長不見了二人,便向阿爾及爾「酋長」申訴,說這一切都是諾拉斯科的陰謀。其實諾拉斯科並不知道猶太商人的謀划。但「酋長」深信基督教徒欺騙了伊斯蘭教徒,大發雷霆,把諾拉斯科投入牢獄,對他說,不把與那兩人身份相符的贖金送來,就休想出去!
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在好壞兩重意義上,都是文藝復興時代教皇的典型代表。梵蒂岡美術館吸引遊客最多的「西斯廷教堂」(Capella Sistina)就是他建造的,教堂名稱意為「西斯圖的教堂」。這位教皇邀請波提切利、基爾蘭達約、佩魯吉諾以及當時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代表畫家在教堂里左右各畫了一幅壁畫。天穹和正面是後來米開朗琪羅所畫。這位教皇邁出了用古代和文藝復興的傑作創造梵蒂岡美術館的第一步。然而,頒布廢止捐款特赦令又收回成命的也是這位教皇。
「酋長」派出的貝都因人警備隊到達碼頭時,兩艘船都已起航了。載著奴隸的船已到港外,猶太人的船載著騎士尚在港內。騎士亞歷山德羅只能看著船隻遠去,自己卻被抓住,押到了「酋長」面前。
他們順利抵達目的地突尼西亞,獲得「酋長」同意交涉的許可。但這位「酋長」並非生來就是伊斯蘭教徒。他的父親是希臘人,母親是摩爾人,原本是奴隸的兒子,後來改信伊斯蘭教。改信伊斯蘭https://read.99csw•com教的人被純粹的伊斯蘭教徒稱為棄教者、叛教者,一直有自卑感。他們中間有很多人認為,只有比伊斯蘭教徒更加殘酷地對待基督教徒,才能挽回改教者的名聲。這位「酋長」就是其中之一人,雖然同意交涉,卻又找理由取消。
1228年,他們遭遇海盜,被搶動劫之後只能返回。在巴塞羅那,他們計劃年內再次前往北非。兩位本會產生恐懼的騎士再次志願參加了即將啟程的拯救行動。
「阿爾坎塔拉騎士團」 1178年
雖然「酋長」同意了法蘭西騎士的拯救行動,也只好把他關進監獄。「酋長」並未打算判他死刑。有傳言說有幾個年輕人不知在哪裡得到許可,去牢里給騎士送食物,騎士與年輕人說了話,「酋長」的態度變得強硬起來。
船長問道,為什麼你自己不留下來呢?諾拉斯科回答,我能更快地籌到錢。然而,這位船長似乎不是「酋長」那樣能聽得懂話,即有經濟頭腦的伊斯蘭教徒。他用充滿諷刺的口吻對諾拉斯科說,給你一艘無帆無槳的小船,你還要回去嗎?諾拉斯科接受了這個挑戰。
他們與瑪塔的「修會」在性質上稍有不同。騎士諾拉斯科和他的同志認為,當然可以把自己作為人質,以解決預料之外的事件。
當年9月,「騎士團」的兩位西班牙騎士從阿爾及爾帶回來的人數銳減至56人。失去了教皇的特赦,募集捐款不再順利。
騎士解釋那是為外出尋找奴隸時用的,但解釋不起任何作用。常駐突尼西亞的義大利各國領事和商人為騎士辯護,「酋長」也置若罔聞。兩位騎士被宣判為西班牙阿拉貢國王或拿波里安茹國王的間諜,處以死刑。
特蕾莎當然生氣,聲稱不想在巴塞羅那多待一天,一定要回羅馬。她不聽路途危險的忠告,決意從巴塞羅那出發從海路回羅馬。
「騎士團」起初的活動資金是團員變賣資產的收益和阿拉貢國王賜予的資金。諾拉斯科和他的同志,都屬於具有實力而富有的封建領主階級。不過,他們在與伊斯蘭教徒的戰鬥中,選擇了與本階級其他人不同的道路。
這五位年輕人是在西班牙塔拉戈納學習的學生,在附近海邊遊玩時遭到海盜襲擊,被帶到了突尼西亞。這類事情在海盜橫行的當時並不稀罕。
諾拉斯科坐在小船中間,開始用兩手划水。用手划水,小船只能緩緩前行。但他沒有停歇,一點點靠近了碼頭的出入口。
「這些人生活在無法想象人類能夠生存的悲慘境地之中,僅靠要回故鄉的希望才活了下來。在北非,光是有名的『浴場』里就有瓦赫蘭、穆斯塔迦納姆、阿爾及爾、貝賈亞、博納、突尼西亞等多處,裏面都塞滿了基督教徒。他們被殘酷地對待,做著重體力勞動。有誰一旦不能勞動了,他只能等死。」
剛出碼頭,諾拉斯科便忽地站起,叉開雙腿,伸展雙手,手指緊緊抓住穿在身上的披風衣襟,披風成了風帆。當時不論是修士還是騎士,男人都會穿披風。
生於巴塞羅那的西班牙人騎士聖彼得·諾拉斯科于公元1218年建立了「拯救基督教徒騎士團」。他恐怕,不,幾乎肯定是受到了瑪塔「拯救修會」的影響。由於創立者是西班牙人,騎士團正式名稱也是西班牙語,叫作「Real y Militar Orden de la Mercede para la Redenciōn de Cautivos」。阿拉貢王朝支持著騎士團,所以名稱前面冠以「Real」。這個名稱的直譯大約是「以贖買奴隸為目的而建立的皇家騎士團」,但我們還將沿用意譯的「拯救基督教徒騎士團」的名稱。儘管都是騎士,但他們使用的手段最終卻是錢,而不是武器。
在這些騎士團中,只有「拯救基督教徒騎士團」情況特別。他們也是騎士,也同樣對付伊斯蘭教徒,但卻一直採用非軍事手段。
第二次拯救行動也順利達到目的。問題出在1225年的第三次行動。那年,根據常駐阿爾及爾的加泰羅尼亞商人的情報,騎士團決定出海。加泰羅尼亞商人認為被綁架而來、在奴隸市場賣身為奴的年輕女基督教徒是一個問題。
即使這位騎士已經討厭再看到伊斯蘭世界,也不會有人去責怪他。但是,在上述談話后的第二年,這位騎士卻又去了阿爾及爾。他要充分利用「酋長」表示的好意。這第185次拯救行動帶回來的是300多名法蘭西、西班牙和義大利的老百姓。
幸運的是,雖有延誤,錢款還是到了。伯爾納多·德·科爾多巴騎士終於回到了巴塞羅那。
就這樣,船隻載著249個女人和孩子離開阿爾及爾,回到了巴塞羅那。只有諾拉斯科一人沒有參加阿拉貢國王也出席的歡迎儀式。他變賣了家產,正在四處籌錢。他將籌來的錢款交給了加泰羅尼亞商人,古埃爾默恢復了自由。
第二,這些城市的「酋長」都已經適應了這兩個組織的拯救活動,他們中的很多人懂得經濟方面的理由。拯救行動沒有當地「酋長」(相當於總督)的許可就不能成功。常駐當地的歐洲領事和商人提供的情報也是進行拯救行動不可或缺的條件。
他們被帶到船上就開始遭到拳打腳踢。這五個人都意識到,等待自己的命運只有被在奴隸市場上賣掉或去「浴場」。畢竟是學生,他們很快尋找打開局面的途徑。在命運尚未向不幸的方向轉舵之前,他們改信了伊斯蘭教。抵達突尼西亞港口時,海盜拿他們沒有辦法。
在內陸地區,歐洲人還是很惹眼的。村裡有人看見他給老奴隸麵包,和老奴隸說話。其中一個人向突尼西亞「酋長」告發。
伊斯蘭教徒在羅馬帝國東部也修復並使用羅馬時代的浴場,但不是全部。而在伊斯蘭世界的西部北非,就連部分恢復使用也未做到。這些羅馬時代的大浴場雖成廢墟還剩屋頂,伊斯蘭教徒是不是把這裏作為收容奴隸的強制收容所了呢?
即使是騎士團,他們也和修道院一樣,要承擔作為聖巴西略、聖本篤,稍後是聖方濟各修士的義務。他們遵循的規則是終生獨身,沒有私人財產,生活樸素,以服從為美德,把一切獻給上帝和基督。
阿爾及爾港和突尼西亞都是馬格裡布(北非西半部)的重要港口,來自地中海各地的大船進進出出,碼頭上也有許多伊斯蘭船員和商人,非常熱鬧,還有很多被鐵鎖鏈銬著的基督教奴隸在裝卸貨物。
生病的奴隸在一旁聽到這話樣子大變。踏上故鄉土地的願望給了他力量。趴在地上的他站起九_九_藏_書身來,踉踉蹌蹌地走了起來。
他們是騎士團,也遵循與同時代的其他騎士團相同的規矩。
然而,在船長手下當甲板長的人是拋棄了基督教改信伊斯蘭教的西班牙人。在海上抓住特蕾莎的弟弟時就覺得眼熟。他向船長告發了特蕾莎姐弟的真實身份,說他們二人不是西班牙百姓,而是有錢的貴族。
熱那亞騎士被綁在廣場的柱子上,被群眾用亂石砸死。法蘭西騎士被從突尼西亞城牆上倒栽蔥推下摔死。二人帶來的贖金被希臘商人和「酋長」平分。「拯救騎士團」第64次拯救行動未能成功。
夜半過後,幾個從「浴場」偷跑出來的奴隸走近焦黑的柴炭堆撿拾屍骨,回到「浴場」分給大家,每人一片,用繩子拴好,當作聖物掛在頸上。這是第84次拯救行動的結局。
於是,時任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公布廢除令,廢除了歷代教皇一直承認的減輕向這兩個團體捐款者罪責的特赦令。
這次沒有遇到海盜,贖回了290名奴隸。他們到阿爾及爾的「浴場」,傾盡所帶資金,從被收容的人中間贖回了290人。
「拯救騎士團」此後也一直在諾拉斯科的率領下堅持活動。從建立時起到發生這件事的6年間,他們成功地實施了30次拯救行動。騎士們再年輕,也只能平均每年實施5次拯救行動。救出的人數,每次平均200人,6年間總數也達到了6 000人。這些可憐的人恢復了自由,踏上了故鄉的土地。
基督教徒們不由地停下手頭的活計看著諾拉斯科。在他們眼裡,諾拉斯科的身影無疑就像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伊斯蘭教徒可能也會想起基督教徒奴隸用木板做的十字架,釘在上面的耶穌基督垂著頭顱。不管遭遇多麼殘酷,基督徒卻決不放棄十字架。
這是15世紀中葉的故事。在佛羅倫薩,高唱人的尊嚴的文藝復興運動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這個時期,「騎士團」成功地進行了第185次到第195次共計11次拯救行動,幫助3 000多不幸的人們恢復了「人的尊嚴」。
諾拉斯科封住了特蕾莎的口之後,先到加泰羅尼亞商人那裡去借錢,然後拿著借來的錢去見船長。海盜船的船長在地中海世界被稱為「raīs」。諾拉斯科向這位船長請求用這些錢贖買那位年輕女子和她的弟弟。船長也許是想儘快得到錢,接受了請求。
年邁的義大利人一邊嚼著遞過來的麵包一邊說:「現在是撒拉森人的齋月。進入齋月,他們不吃東西,也不給我們吃東西。可是,太陽落山後他們吃飽喝足,卻只給我麵包和水。」
「條頓(德意志貴族)騎士團」 1191年
諾拉斯科一眼就看出了特蕾莎的身份。他們畢竟都屬於阿拉貢王國的望族人家。諾拉斯科向特蕾莎耳語道,不能暴露身份。一旦得知她是貴族的女兒、國王的妃子,伊斯蘭教徒索要的贖金必定會高得驚人。被留置的諾拉斯科並不知道特蕾莎已成不了王妃,她現在的主人海盜船船長也不知道這一點。
以伊比利亞半島為舞台的西班牙系騎士團,其軍事性質並未變化。伊斯蘭教徒是「右手執著寶劍,左手擎著《古蘭經》」,但同時代的基督教徒也是「右手執著寶劍,左手擎著《聖經》」。
「浴場」是收容伊斯蘭教徒稱為「拉基克」(基督教徒奴隸)的地方。這是一種什麼地方?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就我所知,沒有一本書可以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只能根據想象描述。這是一個在市內可以容納很多人的地方,我想,這是不是古羅馬時代公眾浴場的廢墟呢?羅馬人建造的大型建築中還有斗獸場和圓形競技場,但一般都在市外。市內的大型建築只有以廣場為中心的古羅馬廣場和公眾浴場。
偶爾也會發生夾著笑話的插曲。公元1317年春,十字軍運動偃旗息鼓,義大利騎士亞歷山德羅一行二人從巴倫西亞港出發前往突尼西亞。他們也雇了猶太人,「騎士團」以前拯救基督教徒行動一直僱用他們。亞歷山德羅告訴中間人伊斯梅爾說,要優先挑選「浴場」收容者中有病的人。於是按照這個條件進行了挑選,贖買的交涉也已結束。
亞歷山德羅騎士便把基督教義耐心地說給這位猶太教徒聽。伊斯梅爾完全感動了,竟說也要改信基督教,改教後去巴倫西亞,做一個基督教徒生活下去。
「聖約翰醫院騎士團」 1024年
在同一年,法蘭西人騎士和另一位騎士也實施了拯救行動,地點是博納,即現在阿爾及利亞東端的安納巴(Annaba),當時以海盜出海港聞名。他們得到了當地「酋長」的同意,付完了將要帶回的108人的贖金。就在這時,他們見到了借房附近住著的一位年輕西班牙女人。她被綁架來后在奴隸市場賣身為奴,強迫改信伊斯蘭教,做了買主的小妾。法蘭西騎士向女人說教,說要把她贖回去,她應該在故鄉開始新生活。已經對人生絕望的女人動了心。這事被主人發覺。
諾拉斯科回到巴塞羅那,沒有休息,很快投入到下一次拯救行動的準備之中。他與一位同志再度出發前往阿爾及爾。但他們在途中遭遇海盜,帶去的錢全被搶光,兩位騎士也被押到了阿爾及爾。他們攜帶的由阿拉貢國王簽發的安全通行申請書被海盜扔進大海,兩位騎士被當成普通人,淪為奴隸。
唯一的名人是《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他于公元1571年參加了黎凡特海戰,一隻手被打成殘廢,在回故鄉西班牙的途中被海盜擄走。他在阿爾及爾的「浴場」過了兩年的奴隸生活。28歲的塞萬提斯曾經一度嘗試逃跑,但未成功,雙手雙腳被套上鐐銬,成為重點監視對象。他被「拯救修士會」贖回,恢復了自由。《堂·吉訶德》是他被贖回以後創作的,這位為世界文學增光添彩的塞萬提斯,當時不過是個無名的可憐人,是一個被「修士會」和「騎士團」作為拯救對象的普通百姓。
根據「拯救騎士團」的記載,這是第九次拯救行動。果若如此,從1222年開始到1228年的6年間,拯救行動共有9次。騎士們個個都是良家子弟,精力充沛,體格強健,年輕有為。
然而,還不到一個星期。一天,地牢的門被打開,進來的是「拯救騎士團」夥伴之一的彼得·阿美利奧,他帶來了特蕾莎交來的巨款和一封信,信上寫了從逃脫到抵達巴塞羅那的全過程。從獄卒把信搶走交給「酋長」的情況來看,這一切都是猶太商人搞的名堂。
「卡拉特拉瓦騎士團」 1158年
7年後的公元九九藏書1300年,義大利和法蘭西的兩位騎士成功進行了第67次拯救行動,從突尼西亞帶回了228人。
在伊斯蘭地盤上不論對誰說基督教教義都被堅決禁止。「酋長」接到主人申訴,將法蘭西騎士投入地牢。白天與其他基督教徒奴隸一樣,在採石場干重活。
「能暫時在『酋長』奧特曼身邊幹活就是我的幸運了。每當想到沒有我這樣運氣的人靠什麼信念活下來,我就會黯然傷心。」
第195次拯救行動進行於公元1480年。以往對於「修會」和「騎士團」活動的不滿情緒在這一年爆發出來。
在這些「騎士團」中,當時頗具實力且在歷史上也很重要的騎士團名稱和建立年份如下:
「酋長」選擇這樣的屠殺方式,是因為這個時期正與拿波里有些交涉,而拿波里處在法蘭西安茹王朝統治之下,他不想把法蘭西騎士之死搞得沸沸揚揚。無國界是「拯救騎士團」活動的理念,有時也並非與國家間的事務毫無關係。
第一,這兩個拯救團體的活動使北非海盜意識到賺取贖金的效用。他們竭力尋找、襲擊防守薄弱的地方。只要綁來人就行,即使付不出贖金,也會有「修會」和「騎士團」替他們支付。
既然貴族女兒的身份已經暴露,她也就不再否認。她甚至謊稱自己將要成為阿拉貢王妃,並向船長提出了一個他從沒想過的建議,該建議涉及常乘坐這條船的猶太商人。
另外還有人雖未遇害卻被盜賊作為奴隸,10年後才好不容易回國。也許是因為「拯救騎士團」的成員都是騎士,與修士的「拯救修士會」相比,同樣的拯救行動卻更富波瀾。下面介紹的插曲不過是其中一例而已。
然而,不幸的女人和孩子們就在眼前。他們向常駐阿爾及爾的加泰羅尼亞商人借用不足的錢款。可商人的答覆模稜兩可,不知是不能還是不願借。這些商人在異教之地做生意,他們不想與當地人為敵也情有可原。
公元1350年,法蘭西和西班牙的二位騎士把阿爾及爾確定為拯救行動的目的地。進展一切順利。船隻滿載著近200名贖回的奴隸準備出港,這時人們發現,一個拿波里女子不見了蹤跡。這人年紀輕輕就被綁架到這裏,改信了伊斯蘭教,後來和許多女人一樣做了買主的妻子。即將出發時,她對回故鄉在基督教世界生活生出了恐懼。二位騎士只得撇下這女人出發了。這是第112次拯救行動的結果。
這裡有兩個原因。
第二,支付贖金贖買的做法導致基督教世界的敵人伊斯蘭世界更加富裕。
他們離開巴塞羅那向阿爾及爾進發,一到達就立即開始了贖買交涉。對方說,在家庭勞動的奴隸不是收容在「浴場」的人,交涉前要支付定金。於是,兩位騎士只能先付定金再開始交涉。這次救贖的對象不僅是女人,還有因她們不情願的非婚關係而出生,不知生父的孩子。諾拉斯科樂觀地認為可以贖回249人。
過了3年,1228年拯救行動目的地也是阿爾及爾。途中在海上遭遇了以馬略卡島為根據地的海盜船的襲擊。帶去的錢款遭到洗劫,船長和船員的個人物品也被搶劫一空。不幸中的萬幸是沒有人被擄走。這樣,即使去了阿爾及爾也達不到目的,他們只好返回了巴塞羅那。
一位叫作特蕾莎的西班牙貴族的女兒與阿拉貢國王訂了婚。為了結婚,她從所居住的羅馬一路迤邐,來到巴塞羅那。然而,國王出於政治上的原因,已經選擇與匈牙利國王的女兒結婚。
「聖葛斯默·達彌盎騎士團」 1118年
「拯救騎士團」的兩位騎士甚至喪失了出港返回的勇氣,他們不忍留下那些未被挑中而絕望的人們。他們決定,無論如何至少帶回10個病魔纏身、受到虐待的基督教徒。可是,錢已分文不剩。兩位騎士中的一位提出留下做人質直到10個人的錢款送到為止。對方也相信了錢款數日後便會送到的話。另一位騎士帶著挑好的290人和另外的10人出發了。
這時,這位猶太人說,我家也有一個生病的奴隸,請把他也買走吧。義大利騎士決定先到伊斯梅爾家去看看這個奴隸。
我想在這裏講講「拯救騎士團」從西班牙擴展到歐洲以後的幾個故事。在異教地盤上進行活動的艱難程度與以前別無二致。而且非常不幸,隨著時代的演進,無國界行動又受到國家間對抗的波及,而只想劫人越貨的海盜行徑卻沒有停止。

騎士諾拉斯科拯救淪為奴隸的基督教徒
騎士應該堅強,但「浴場」里的慘狀還是讓兩位騎士震驚不已。監督基督教徒的摩爾人沒有任何理由,不,他們有「沒有信仰的狗」這個漂亮的理由,動輒毒打基督教徒奴隸,用粗棍棒把他們打翻在地。奴隸躲不開,因為他們的腳踝,有的人還有手腕都被沉重的鐵鎖鏈銬住。
「聖本篤·戴維斯騎士團」 1162年
想想當時地中海西部的狀況就能預料,她遭到了撒拉森海盜的襲擊,連同行的弟弟一起被帶到了阿爾及爾。
這些中世紀的騎士團正如其名稱明確表示的那樣,都是以劍,即以武力對付伊斯蘭的組織。只有「聖約翰醫院騎士團」,武力之外也從事醫療業務。但醫療畢竟是它的副業,實際情況請讀者參閱我以前出版的《羅得島攻防記》一書。伊斯蘭勢力採取攻勢把這個騎士團逼到了羅得島,人稱「羅得騎士團」。它後來又被趕出羅得島,把根據地移到了馬爾他島,被稱為「馬爾他騎士團」。本書下卷會敘述馬爾他島時代騎士團的情況,這個騎士團是盔甲重於白衣。
這時,連諾拉斯科也絕望了。他只能橫躺在滿是老鼠和蟑螂的地牢里,忍受著身上的傷痛,心想順利逃走的姐弟二人根本不會專門來送巨款。
「聖殿(聖墓)騎士團」 1174年
公元1430年,兩位生於托斯卡納的騎士深入內陸尋找奴隸。他們把贖金裝在皮囊里放上驢背,頂著灼|熱的太陽,徒步離開了突尼西亞。
15世紀後半葉之後,高唱「人的尊嚴」的文藝復興運動不僅席捲佛羅倫薩,也波及到了羅馬,而拯救被綁架的不幸基督教徒的行動也仍在繼續。就在達·芬奇揮舞畫筆、米開朗琪羅挑戰大理石、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時代,在地中海不遠的對岸還有「浴場」,還有很多不幸的人被鎖鏈鎖著,被強制勞動。就在米開朗琪羅完九*九*藏*書成西斯廷教堂天穹壁畫同一年的公元1513年,「拯救騎士團」從突尼西亞成功救回200人。
義大利騎士被綁在廣場中央的柱子上,周圍擠滿了群眾。堆積如山的木柴被點燃。群眾不斷向人體火柱投擲石塊。傍晚開始下雨,那火終於被雨澆滅。
原因之一,我認為是「騎士團」得到教皇英諾森三世的實際關照,財源得到保障。另外,他們在全歐洲的所有教堂中都放置了舊羅盤,下了許多功夫,使大眾廣泛投入到拯救基督教徒奴隸的運動之中。
「騎士團」是中世紀獨特的組織之一,與十字軍一同誕生。第一次十字軍遠征征服了敘利亞和巴勒斯坦。為保衛領土和朝覲的基督教徒不受伊斯蘭教徒的襲擊,「騎士團」應運而生,其設立集中於十字軍時代的初期。從歐洲去中東路途遙遠,朝覲者到達后極度疲憊。也有騎士團以幫助朝覲者獲得休息和治療為目的,與保衛工作並舉。
可是,旅程不到一個星期便結束了。跟蹤而來的貝都因盜賊夜裡襲擊了騎士,搶走了他們所帶的一切,把兩人綁在岩石上,用亂箭射殺他們。突尼西亞「酋長」把他們被禿鷹啄食得狼藉不堪的遺體交給了佛羅倫薩的領事。
因為是年輕男女,他們沒有被直接送往「浴場」,而是在奴隸市場出售之前暫時被留置在一個人家。他們在那裡邂逅了諾拉斯科。這個時候的諾拉斯科正在踐行「拯救騎士團」的老辦法——為了盡量多地贖回不幸者,自己留下做人質,被留置在「浴場」監視人的家中,等錢款送到。他不是奴隸,可以在阿爾及爾市內自由行動。
公元1779年,這個騎士團進行了最後一次拯救行動。10年後爆發了法國大革命。歷史進入啟蒙主義時代,但還有需要拯救的基督教徒奴隸。
還有,「騎士團」是具有強烈個性的諾拉斯科為統帥的西班牙騎士所建立,並延續到他去世的組織。「騎士團」在諾拉斯科死後失去了領袖,活動中斷長達37年。公元1293年重新活動之後,騎士的性質沒變,但集合了西班牙以外歐洲各地前來的志願者,強化了「無國界騎士團」的性質。這恐怕才是為不用武力拯救人質運動奉獻一生的聖彼得·諾拉斯科夢寐以求的事。
現代辭書只解釋說強制收容所稱為浴場,但那稱呼不是自古就有,而是沿用中世紀伊斯蘭社會對強制收容所的稱呼。古代羅馬人那麼喜歡洗澡,用藝術作品裝飾大眾浴場,使之成為「百姓的宮殿」。無論如何不能想象,這樣的古羅馬人會把收容俘虜和奴隸的地方稱作「浴場」。不過,這隻是我的想象而已。
她的方案是,如果用猶太商人的船把自己和弟弟送回西班牙,她將在那裡支付巨款。船長和猶太商人都接受了這個方案,大概相信這是一個求之不得的發財機會。可是,猶太商人被獨吞巨款的慾望沖昏了頭腦,當天深夜悄悄讓特蕾莎姐弟二人上了船,徑直起航走了。
這兩個團體都徹底貫徹了這樣一條原則,即只拯救那些因無地位而國家不出援手,因無錢財而付不起贖金的人。他們救出的人中沒有一位是名人便證實了這一點。堅守鐵一般的原則長達500年以上,真是名副其實的徹底。
修士僅被稱為「修道士」(monaco),而他們則被稱為「修道騎士」(monaco cavaliere)。與修道院一樣,騎士團也須經羅馬教皇認可才具有正當性。因而騎士團直屬羅馬教皇,不歸世俗君主及其領地的主教管轄。
奴隸們被從「浴場」押到勞役場地,帶著鐵鎖鏈的響聲走過街道,這已經成為早晚時分阿爾及爾司空見慣的風景。遇到奴隸隊列的小孩都會向被牽著前行的奴隸投擲石塊,嘴上罵著「魯米」、「狗」這些辱罵基督教徒的詞語。
但是,「酋長」只給被贖買的奴隸和兩位騎士發了出港許可。於是,亞歷山德羅對伊斯梅爾說,以索要自家已恢復健康的奴隸的贖金為由和他們一起走。伊斯梅爾同意了這個建議,並說不但自己和家屬要上自己的船一塊兒走,為了騙過碼頭的官員,讓騎士也上自己的船。兩人說定了這事。
那是公元1830年阿爾及利亞淪為法蘭西殖民地以後的事。受到啟蒙運動影響的法蘭西人征服阿爾及利亞並不是為了標榜全面消除反對《人權宣言》的海盜業,而是為了將其作為本國的殖民地。不過從結果上看,事實是以法蘭西為首的西歐各國殖民北非之後,地中海終於擺脫了海盜的威脅,從我們敘述至此的時代之後一直到19世紀前半葉,海盜始終出沒于地中海。
既然是「拯救騎士團」的一員,就不能把這話當作耳旁風。但騎士已身無一文。於是亞歷山德羅說,這個奴隸的贖金送到以前,自己留下來當人質。
絕望的諾拉斯科無法抑制憤怒,他給阿拉貢國王寫信,在信中說:「跟這幫人有理講不通。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都做不到,遑論談論道理。」
「拯救騎士團」成立於1218年,從1222年進行第一次拯救行動開始,其活動整整持續了557年之久。這期間,他們實施了344次拯救行動,平均一年半多一點兒一次。
在伊斯蘭的地盤上,哪怕是向猶太教徒說教基督教義也被禁止。「酋長」以違反此條之罪判處騎士火刑。
在現代,地中海已經沒有海盜出沒了。海盜何時從地中海銷聲匿跡的呢?
這些女人無一例外地被強迫改信伊斯蘭教,然後在奴隸市場上出售,消失在買主的深宅大院。把無償的愛獻給女人也是中世紀騎士的義務之一。年輕的諾拉斯科和另一位騎士古埃爾默不能聽之任之。
諾拉斯科一個人上了沒有桅杆沒有槳的小船。碼頭上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他身上,不論是伊斯蘭教徒還是基督教徒都認為這是瘋狂的行為。
1306年,生於佛羅倫薩的名為諾維洛的騎士和另一位騎士一同前往阿爾及爾。「酋長」先同意了,但看到諾維洛已年邁,又改變了主意。「酋長」不但以定金的名義收取了贖金,還把諾維洛投入監獄。佛羅倫薩人沒有挺過牢里悲慘的日子。他是死於牢獄還是被殺,情況不詳。我們所能知道的確切情況是諾維洛死了,同行的另一位騎士好不容易才回國。這就是第73次拯救行動的結果。
其中有一個西班牙青年在坦言了他們的情況之後問道:「您認為我們該怎麼辦?」法蘭西騎士回答道:「如果無論如何都想回到祖國,就必須懺悔自己拋棄基督教義之罪,必須在伊斯蘭教徒的面前聲明回到基督身邊,哪怕這樣做對你們意味著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