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群雄並立的大國時代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第四章 群雄並立的大國時代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其實,這二者看似相去甚遠,但實際上是由深刻的關係聯繫在一起的。這種關係不僅見於過去的歷史,即使是在21世紀的現代,也能隨時隨地舉出例子。我甚至想,如果從這裏切入,也許可以寫出意味深長的人類歷史作品……
巴格達在波斯語中是「神賜都城」之意。伊斯蘭勢力入侵流淌著底格里斯和幼發拉底兩大河的豐饒的美索不達米亞,便放棄了以前一直認為最適合統治者建都的泰西封,在稍遠的地方新建了純粹的伊斯蘭都城——巴格達。神賜都城中的「神」不是別的,而是安拉。
宰相卡里爾·帕夏感到,他和先蘇丹穆拉德一起長年堅持的政策全線崩潰,但他只是一個臣下。年邁的宰相只能無力地垂下頭,發誓竭盡全力效勞。

奧斯曼帝國及其周邊(此後地圖中所畫的「—」線表示羅馬時代鋪設的道路)
君士坦丁堡的命運已經決定。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延續了千年,畫上終止符的這一天來到了。
城市名稱的變遷不單是叫法在此時此地的變化,這個變化反映了東方民族已經蠶食到曾為世界霸主的羅馬帝國皇帝們所建的城市。哈德良堡于公元1362年改稱為埃迪爾內,這座城市成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它位於君士坦丁堡以西,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受到奧斯曼土耳其勢力的東西夾擊。
如果效仿地震學家收集過去預兆的做法,雖然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決定了拜占庭帝國的命運,但在200年前已可見其端倪。
歷史也會發生強震。毋庸諱言,這樣的強震伴隨著大量的破壞和殺戮,對人類社會而言是非常慘痛的事件。然而,強震在另一方面卻有著正面效果。那就是痛擊那些不論是由於精神懈怠還是出於無知而一直拒絕直視時代變化的人們,強迫他們睜開眼睛。對中九九藏書世紀的歐洲人來說,發生於公元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陷落就是這樣一次強震。
地震學家這時可能已經發出警告:岩漿可能隨時噴發!噴發口當然就在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的皇帝感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機,專程前往歐洲,面對自己過去一直鄙視的羅馬教皇和西歐君侯們,請求派遣援軍抵抗土耳其進攻。

滅亡前的拜占庭帝國(1453年)
這兩座城市的古名到了中世紀發生了變化。經歷中世紀、文藝復興之後,義大利人留下的史料最多。這一時期從頭至尾,以威尼斯和熱那亞為主的義大利通商城市國家都與地中海世界東部有著持續而深刻的關係。基督教的核心——教廷也在義大利的羅馬,教廷不得不在宗教方面關注著伊斯蘭世界的動向。因此,整個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代,這兩座城市在歐洲人中間最為普及的稱呼是義大利語式發音的希臘名稱「Constantinopolis」和「Hadrianopolis」。
說到這裏,我們只能承認,蒙古人是中世紀地震的始作俑者。給急速擴張后迅速繁榮的伊斯蘭世界帶來強震的也是從東方來襲的蒙古人。公元1258年,巴格達遭到蒙古軍的猛攻而陷落。
到了14世紀後半葉,奧斯曼土耳其進而吞併了位於歐亞邊緣的布爾薩。入侵歐洲的土耳其軍隊征服了色雷斯,把馬其頓和保加利亞也納入其統治之下。在這個時期,首都遷到了位於色雷斯的城市埃迪爾內。
蘇丹穆拉德生於1404年,即蒙古軍大敗奧斯曼軍的兩年之後。他成長的歲月正是大敗后的奧斯曼軍隊為東山再起而卧薪嘗膽的時期。他成年時,奧斯曼軍隊已完成再建。穆拉德親眼看著重建的軍隊艱辛長大,自然會謹慎使用這支再次強大起來九_九_藏_書的軍隊。他年輕時也曾嘗試進攻君士坦丁堡,但見其並非易事便立即撤退,在以後的30年中再未一試。
不過,這些地方歸入土耳其的統治以後,名稱發生了變化。但只是把以前的名稱以土耳其的發音念出而已。於是,起源於古羅馬的這兩座城市被稱為「伊斯坦布爾」和「埃迪爾內」,名稱沿用下來。這兩座城市在500年之後的今天仍然屬於土耳其,這些名稱也就延續至今。
也許會有許多人反唇相譏。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拜占庭帝國走向滅亡,這是國際政治,普通百姓卻是生活在另一個世界里的。不錯,拜占庭帝國的滅亡是歷史上的大事件,但這與居住在地中海沿岸飽受北非海盜之苦的老百姓又有什麼關係呢?
然而就在這時,奧斯曼面前出現了攔路虎。這攔路虎不是拜占庭帝國,也不是歐洲的基督教勢力,前來挑戰的又是蒙古人。
公元1402年,由勇將帖木兒率領的蒙古軍入侵小亞細亞中部,東方伊斯蘭教徒視這支軍隊為洪水猛獸。奧斯曼為躲避帖木兒不斷西遷,雖然首都移到了歐洲,但領國的主體卻還在亞洲。一旦小亞細亞蒙古化,奧斯曼土耳其將面臨存亡危險。
順便說一句,「君士坦丁堡」在日本沿用的是英語讀音,大約是因為英語在日本更為普及。但它的正確讀法應該是希臘語讀音「Constantinopolis」,意為「君士坦丁大帝之都」。羅馬帝國後期皇帝君士坦丁被尊稱為「大帝」,這裡是他所建之城,因而得名。
奧斯曼宰相(大維齊爾)卡里爾·帕夏嚮往蘇丹穆拉德的「奧斯曼統治下的和平」,不遺餘力地協助蘇丹實現這種理想。根據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運作最佳的威尼斯共和國「諜報機構」的情報,卡里爾·帕夏被認為是奧斯曼宮廷里親西歐、親拜占庭派的代表人物,頗得蘇丹穆拉德的信賴。蘇丹不但重用富於卓越平衡感的卡里爾為宰相,還把自己兒子——下任蘇丹的培養重任交給了他。這位父親讓兒子稱卡read•99csw•com里爾為「老師」,儘管卡里爾是他的臣下。
「主人,位高的家臣深夜奉主人召喚時不能空手前往,這是規矩。我也要守規矩。我獻上的東西原本就是主人的,而不是我的。」老宰相回答道。
失去了蘇丹,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經歷了立國以來首次毀滅性的失敗,奧斯曼宮廷驚慌失措,立即陷入內訌,根本無法重振敗軍。國家瀕臨崩潰,這不可能不影響到與周邊國家的關係。
20歲的蘇丹說:「老師,這是什麼意思?」
這座城市500年後在蒙古人面前屈服了。在所有伊斯蘭教徒眼中,蒙古人被視為瘟神並不奇怪。1258年巴格達陷落之後,伊斯蘭世界的中心便不斷西移,遠離了蒙古人所在的東方。
了解地中海世界東部的人都能看到,這一時期拜占庭帝國的命運已是風中殘燭。奧斯曼已經完成了對君士坦丁堡的包圍,再樂觀的人也能看到這個完美的包圍圈。
穆罕默德二世穿著宮廷里的便裝接待了他。老宰相以頭叩地行了大禮,然後將帶來的銀盆獻到主人面前。
蒙古與奧斯曼在小亞細亞安卡拉附近的平原展開決戰。奧斯曼軍大敗,蘇丹被俘。這一慘狀實際證明了迄今伊斯蘭教徒中最能打仗、力量最強的奧斯曼軍也不是蒙古軍的對手。10萬士兵大部分當場被殺,只有少數士兵逃脫,能逃回首都埃迪爾內的少得可憐。奧斯曼士兵向以殘忍聞名,但蒙古兵的兇悍遠在其上。
在東方稱霸是靠一個軍事力量強大的國家以不消滅周邊國家為條件,讓這些國家出錢出人,即強制支付高額的年貢和提供戰爭所需兵力這兩點來實現的。蒙古軍打敗了奧斯曼,剝奪了它的「霸權」。奧斯曼徹底敗給帖木兒以後,以前一直向奧斯曼進貢的國家也不再支付年貢。色雷斯、馬其頓、保加利亞紛紛擺出一副年貢與己無關的面孔,遠離了奧斯曼。拜占庭帝國也不例外。前番拜占庭帝國皇帝親赴歐洲,請求派兵對付奧斯曼,這時舉國上下一片歡騰,認為風雨飄搖的本國命運時來運轉。安卡拉https://read•99csw.com會戰後僅三年,帖木兒亡故。蒙古帝國在他死後急劇衰退,奧斯曼以後,拜占庭帝國不必再懼怕來自蒙古的威脅。中近東進入到一種很久未曾有過的安定狀態。
穆拉德選擇把重建的奧斯曼軍用於穩定對重回奧斯曼霸權之下各國的統治,而非大規模的侵略行動。穆拉德在位30年,奧斯曼帝國一直堅持這條路線。真想稱其為「奧斯曼統治下的和平」,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比其他任何國家都更多地享受著這種狀態所帶來的好處。
穆罕默德二世當上蘇丹之後,除了正式場合之外還是稱呼卡里爾為「老師」。
新蘇丹即位一年之後,1452年的一天深夜,穆罕默德二世著人傳喚宰相。卡里爾·帕夏在迎候他的黑奴陪伴下出現了。他一定對此時的緊急召見感到疑竇重重,但還是守著被主人召喚時的臣子之禮,用銀盆裝滿了金幣帶來獻給主人。
賽爾柱突厥帝國把首都設在了小亞細亞中央的科尼亞。取而代之登上伊斯蘭世界盟主寶座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把首都遷到了布爾薩。布爾薩位於小亞細亞西北,馬爾馬拉海已在近前,只要能出海,距離君士坦丁堡就只有一步之遙。以馬爾馬拉海為界,東邊為亞細亞,西邊為歐羅巴。伊斯蘭世界誕生於阿拉伯半島,開花結果於美索不達米亞,現在越來越把它的中心移向了歐洲。
如果穿越時光隧道,來到15世紀中葉的君士坦丁堡,採訪一下走在大街上的希臘裔居民和歐洲來的商人,我想他們會異口同聲地說:「奧斯曼眼下大概會持續這樣的狀態。」
穆拉德的接班人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出生於1432年,成長於奧斯曼軍隊重建后的時期。這位年輕人年方19就成了蘇丹,是歷史上罕見的人物。如果要問沒有他歷史會不會轉向?答案是肯定的。他就是一位這樣的人物。
讓周邊國家安心度日的時間不過20年。奧斯曼深知軍事力量是國家的基礎,開始從毀滅中點點滴滴但卻扎紮實實地著手重建。20年是重建奧斯曼軍隊所需的時間。15世紀的九九藏書前四分之一過去了,包括拜占庭帝國在內的周邊國家又回到了向奧斯曼繳納年貢的狀態。也就是說,到1425年,奧斯曼已經恢復元氣,可以隨時向君士坦丁堡派遣大軍,終結其千年的歷史。然而,這樣的事情並未發生。
實際上,已經沒有理由非要滅掉拜占庭帝國了,它只剩下首都及其周邊地方。維持帝國的現狀對奧斯曼並無不利。這時的君士坦丁堡對任何國家的商人來說只是一個理想的自由港,此外什麼都不是。奧斯曼也充分享受到了這種繁榮帶來的利益。土耳其民族無論在軍事上還是在行政上都具有相當的才能,但卻不是經商民族。
蘇丹親率10萬奧斯曼大軍從首都埃迪爾內出發,經過君士坦丁堡附近向東挺進。拜占庭帝國首都的居民以為大軍衝著自己而來,好幾天大氣都不敢喘一下。而10萬奧斯曼軍隊不過是為了迎戰帖木兒的蒙古軍路過而已。
父親去世后剛登上蘇丹寶座的穆罕默德二世讓卡里爾·帕夏留任宰相職務。威尼斯「諜報機構」看到這種情況,甚至向本國報告奧斯曼將延續以往的外交。然而,西歐首屈一指的諜報機構也不知道,此後不久,奧斯曼深宮內發生了一件事。
不難想象,自公元762年建都以來,巴格達對伊斯蘭教徒而言就是一個特別的城市,與美索不達米亞很多希臘人和波斯人所建的城市並不相同。伊斯蘭世界的中心在巴格達,這座城市表現出了阿拉伯人的宗教與波斯人的文明幸福結合的成果。
年輕人道:「你擁有的財富,我已經不需要了。相反,我能夠賜給你的遠多於你已擁有的。我只想向你要一樣東西……請把這座城市給我。」
「埃迪爾內」是按土耳其式發音,希臘語原名是「Hadrianopolis」(哈德良之都),因為它是羅馬帝國鼎盛時期的皇帝哈德良建起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