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二章 17歲奮起 姦猾的25歲

第二章 17歲奮起

姦猾的25歲

不管對羅馬教皇而言這是否是個噩夢,腓特烈一開始就沒有放棄「西西里王國」的想法。
同樣是說服,可腓特烈沒有把時間用於說服諸侯進行十字軍遠征,而是用在了說服他們同意讓自己年紀尚幼的兒子亨利做德意志國王。
當時,教皇洪諾留對由教廷主導派遣十字軍仍存自信。上一回第四次遠征的十字軍雖然網羅了法蘭西的封建諸侯,但被威尼斯共和國所利用,結果佔領了同為基督教徒的希臘正教國家拜占庭帝國首都。羅馬教皇不滿意這個事實。這次,教皇下定了決心,一定要把自己主導並組織的十字軍派到東方,去打擊伊斯蘭勢力。
話雖如此,在這些大主教的上司羅馬教皇的眼中看來,他們現在像領主一樣弄來的領地歸根結底還是「教區」,統治這裏的人就是「神職人員」。所以,同「世俗君主」相比,很難說這些「神職君主」的地位在法律上是很穩固的。
對腓特烈來說,這部法律產生於需求。但由於這部法律的制定,德意志邁出了走向聯邦制的第一步。也許腓特烈認為,阿爾卑斯山北側與義大利南方不一樣,更適合使用地方分權制度這樣和緩的統治方法。不知為什麼,現代的德國也是聯邦制國家。
老教皇沉默了。這回輪到腓特烈給洪諾留寫信了。腓特烈在信中說,原先所說1219年6月的遠征要延期到9月底,願教皇同意,原因是需要說服諸侯。這樣一來,教皇也只能同意。

神聖羅馬帝國
第一,他讓不滿9歲的兒子進入read.99csw.com了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等待室」,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坐上了「候補席」。
不管怎麼說,教廷領土所在的義大利中部受到南北夾攻是羅馬教皇的噩夢。如果以德意志為根據地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時又是西西里的國王,那麼,這個噩夢就有變為現實之虞。所以,前教皇英諾森有事沒事就讓腓特烈發誓不造成這樣的事態。
於是,腓特烈制定了法律來消除「神職君主」的不安。
他在信中寫道,要想遠征,準備工作要做到來年1219年的3月才能結束,6月方可出發遠征,但客觀情況不允許這樣做。他接著寫道,自己還沒有在羅馬加冕皇帝,沒有足夠的力量率領自己的軍隊,缺少手下諸侯們的參加。一句話,腓特烈是在敷衍躲避,年長腓特烈60多歲的洪諾留不知不覺地上了圈套。
當然,教皇也把壓力加到了腓特烈身上,命他率領十字軍遠征東方。教皇的理由是,你不是在亞琛查理大帝墓前向十字架起過誓嗎?在那個時代,「向十字架起誓」和「同十字軍遠征」是同義詞。
然而,腓特烈要做的事情堆積如山。22歲的腓特烈沒有簡單地用語言搪塞躲避來自88歲教皇的壓力,相反,他選擇了利用這個壓力的辦法。下面我用編年史的寫法羅列腓特烈的做法。腓特烈早在1216年就已開始實施他的策略了。
腓特烈這個時期在給教皇的信中用了「說服」一詞。但如果想逼近真實,用辭典意義為「擁入懷中使其馴服」的「懷柔」一詞則更為合適。
1216年7月,教皇英諾森三世去世后,洪諾留三世當選為新教皇。腓特烈立即去信祝賀。洪諾留在複信中寫道,如果腓特烈有率領十字軍遠征的九_九_藏_書計劃,教皇將予以全面支持。
教皇洪諾留得到消息后立即寫信質問。腓特烈回信答覆道,一旦十字軍出發遠征就無法保證一定生還,既然如此,事先確定好把留下的領國交給誰去統治便是統治者的責任。對此,教皇只能再次沉默。
兒子的登基典禮結束后,腓特烈仍然沒有離開法蘭克福。教皇派來特使見他。特使帶來了教皇洪諾留三世給腓特烈的邀請函,邀請他參加加冕典禮。
不過在這個階段,這種要求對腓特烈還沒有形成壓力。儘管前皇帝奧托已經被趕回自己的老巢薩克森地區,但他才34歲,仍在苟延殘喘。即使教皇也不能要求腓特烈放著這個對手不管而去東方。
這項法律的拉丁語原題是「privilegium in favorem principum ecclesiasticorum」。原題很坦率,赤|裸裸地告訴人們這是一部「神職君主優待」法。也就是說,腓特烈採取承認既得權力的辦法保證了「神職君主」享有與「世俗君主」同等的權力。
第二,他用讓兒子亨利成為接班人的形式使羅馬教皇承認了由同一位君主統治神聖羅馬帝國和西西里王國的事實。
第二種是歷史上稱為「神職君主」的那些人。他們原來是被任命為大主教來統治某個教區的,但後來他們在那裡盤踞下來成為領主,實際上與世俗君主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
這一家人在紐倫堡實現了4年以來的第一次「家庭團聚」。腓特烈已經把這座城市定為召集所有德意志諸侯參加「巡會」的地點。「巡會」完全不是後代的議會,而是統治者召集手下諸侯,向他們傳達自己想要決定的事情,徵得他們贊同的會議。1216年冬紐倫堡「巡會」決https://read.99csw.com定,把5歲的亨利封為施瓦本公爵。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腓特烈的領土橫跨阿爾卑斯山脈南北兩側。在21世紀的今天看來,他的領土北側,也就是德國、瑞士和法國的東南部,顯然在地理上地域遼闊,經濟強大。然而在800年前的13世紀,位於南側的義大利半島卻在經濟和文化方面都格外富足。而且,從衡量富裕程度的指標之一人口密度來看,阿爾卑斯山脈的南側也絕對高於北側。另外,西西里還是腓特烈度過童年時期的地方。放下這段懷鄉情感不說,中世紀的義大利南方也是「檸檬花開的南國」,不會不激起阿爾卑斯山北面君侯們的慾望。在檸檬的芬芳里長大的腓特烈,不會沒有對南國的甜美回憶。
這為腓特烈贏得了短暫的時間,但由神職者主導的軍事行動很難有什麼像樣的結果。我在《十字軍的故事》一書第三冊第三章《羅馬教廷與第五次十字軍》中對此做了詳細的敘述。在「沒有像樣結果」被證明之後,教皇要求腓特烈進行十字軍遠征便轉變成為「壓力」。恰在此時,奧托在失意中自然死亡,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這讓腓特烈失去了一個轉移教皇壓力的理由。
但是,腓特烈發過誓,不會同時領有阿爾卑斯山的南北兩側。所以,一旦他違背了自己與前任教皇立下的誓言,現任教皇洪諾留三世是可以譴責他的。但這位88歲的教皇心裏只想著要在有生之年實現十字軍遠征。
亨利已經是「西西里國王」(Rex Sicilie)了。這樣一來,他等於又九九藏書兼任了「施瓦本公爵」(Dux Svevie)。
腓特烈寫了回信,讓我們歸納一下信的內容。
到了德意志后,腓特烈了解了不同於西西里王國的德意志的社會結構。他已懂得,從當時情況來看,德意志——阿爾卑斯山以北的帝國領土全境,在這個以德意志人為主體的社會裡,所謂「封建諸侯」實際上分為兩種。
1220年4月,響應腓特烈的邀請,可以用「封建諸侯」這個詞來概括的「世俗君主」和「神職君主」們統統來到了法蘭克福。這群人按照腓特烈的要求,一致選舉他的兒子亨利為德意志國王。這一幕從頭至尾都沒有通知身在羅馬的教皇。
只有25歲的腓特烈竟有如此點子,不能不讓人佩服。1220年4月的法蘭克福決議對腓特烈的計劃來說是一個重大節點。
施瓦本公爵領地東鄰拜仁,歷史上也是霍亨斯陶芬家族的領地。在現代,這一帶地處瑞士、法國和德國三國接壤之地,主要城市有蘇黎世、斯特拉斯堡和康斯坦茨。也許是因為多瑙河和萊茵河的發源地集中於此的緣故,這裏可謂是森林與湖泊之鄉,既有以霍亨斯陶芬命名的城市,又有腓特烈在德意志的居城哈根瑙(法語念作阿格諾)。雖然還是個5歲的幼兒,只要他身上繼承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血統,即使成了領主,誰也無法抱怨,因為這不過是行使世襲權而已。腓特烈在任何人都無法反對的情況下開始了他的政治謀略,問題只是以後如何推進。
1216年的深秋,皇后康斯坦絲和5歲的兒子——西西里王亨利——一行來到德意志。他們華麗的派頭立即成了人們街談巷議的話題,傳遍了整個德意志。這不單是因為豪華,還因為他們是帶著「右近之橘,左近之櫻」來到德意志的。如九*九*藏*書果只是向民眾做宣傳,豪華就足夠了,但腓特烈的工作對象是封建諸侯。而這個時期,腓特烈還沒有足以讓諸侯服從的軍事力量。
當然,教皇洪諾留並非以接受來承認此事的。教皇滿腦子充斥著要派腓特烈率領十字軍遠征的想法。沉默,就是不情願地接受。而且,腓特烈已經讓教皇意識到,要想派遣腓特烈率領十字軍出征,就只能在羅馬為他加冕。腓特烈雖然只有25歲,點子卻是超一流的。
如此一來,他與前教皇英諾森的誓約,即不讓阿爾卑斯山南北兩側歸同一君主所領有的誓約,便成了一張廢紙。
第一種是以封建諸侯的名義繼承並統治某位祖先憑實力獲得的領土的那些人。歷史上稱這些人為「世俗君主」。
「世俗君主」自腓特烈的祖父「紅鬍子」皇帝時代以來一直就是「皇帝派」,腓特烈沒有施展什麼特別的策略便成功地鞏固了他們對自己的支持。然而,「神職君主」出於神職人員的立場理所當然的是「教皇派」。得不到他們的支持,腓特烈就無法在德意志社會中確立自己的權力。
時間已接近1218年底。這時已經清楚知道第五次遠征的十字軍在埃及的達米埃塔登陸,開始了苦戰。正在法蘭克福逗留的腓特烈收到了羅馬教皇寫來的信。信的內容歸納起來就是一句話,想要正式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就率領十字軍去埃及吧。
紐倫堡「巡會」之後,在必須簽上兒子名字的所有公文文件上,腓特烈都讓人寫上「西西里國王」和「施瓦本公爵」,但後來卻漸漸不再寫「西西里國王」了。如果羅馬教廷沒有疏於監視腓特烈的言行,他們應該會將此視為這個剛滿22歲的年輕人正在逐步把義大利南方和西西里島合二為一的「西西里王國」奪回到自己手中的徵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