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軍 這個時期的國際政治

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軍

腓特烈並非不想進行十字軍遠征,只是不想按以前十字軍的那種形式遠征而已。
康拉德是霍亨斯陶芬家族中第一位站到德意志諸侯頂峰位置上的人,他與法蘭西王路易七世進行了第二次十字軍遠征。他的外甥是以紅鬍子的綽號而聞名的皇帝腓特烈一世。雖然腓特烈一世溺亡于小亞細亞的河中,未能到達聖城,但他與英國獅心王理查、法蘭西尊嚴王腓力二世一起,是進行第三次十字軍遠征的君主之一。「紅鬍子」皇帝的兒子亨利六世即位后宣誓要進行十字軍遠征,但他3年後去世,最終未能實現誓言。腓特烈二世是「紅鬍子」的直系孫子,是亨利六世唯一的兒子。十字軍遠征對他來說就如同家業一般。
11世紀末歐洲興起的十字軍運動在「上帝所願」的口號下大舉進攻中近東,已逾百年。只要提到「聖地」人們就知道指的是巴勒斯坦。遠征巴勒斯坦甚至也已成為封建諸侯而不僅是皇帝和國王的「家業」,不只是滿足一下對基督教的信仰之心。君王遠徵聖地的經歷,對他統治國家和地區的居民有著不可忽視的功效。中世紀時代,不論是好是壞,上帝與人之間的距離是非常接近的。
腓特烈二世20歲那年,也在位於亞琛的第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大帝的墓前發誓要進行十字軍遠征。
25歲那年,教皇在羅馬為他舉行了加冕典禮,之後他立即又發誓要進行十字軍遠征。
此後5年間,他一再從逼迫他遠征的教皇那裡爭取到了延期的許可,這都是事實。但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背棄自己對上帝的誓言。對他來說,十字軍遠征也是自己的家業。他也強烈地意識到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即基督教世界俗界最高領袖的地位,但他不願重走以前十字軍的老路。
第一次十字軍從異教徒的手中解放了聖城耶路撒冷。然而不到百年,耶路撒冷又被薩拉丁奪回,再度回到了伊斯蘭的統治之下。其後又過去了30多年。在這期間,歐洲動員了德意志皇帝、法蘭西王和英國國王,派出了第三次十字軍。但這仍未改變聖城掌控在伊斯蘭教徒手中的狀態。獅心理查雖然在戰場上戰勝了薩拉丁,但卻未能奪回耶路撒冷。後來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十字軍甚至還沒有靠近耶路撒冷便解散了。在這期間,歐洲信仰篤深的人們目睹了「少年十字軍」悲劇,想象著聖城耶路撒冷在異教徒枷鎖下受難的情形悲嘆不已。

13世紀初的歐洲及中近東
賦予腓特烈的責任是打破這種僵局。他的目標同樣是收復聖城,但實現目標的戰略卻與理查不同。
英國獅心王理查想的是,首先在戰鬥中戰勝異教徒,從而光復聖城。
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卻在尋找不使用軍事力量而只用外交手段收復聖城的辦法,迫不得已時再使用武力。
他們兩人戰略不同的原因首先在於他們的成長環境不同。
理查對人不持偏見,但在踏上中近東土地之前從未接觸過伊斯蘭世界。而腓特烈則是在與伊斯蘭教徒共生已成常態的西西里度過了孩提時代。
第二個原因在於,理查積極推行的第三次十字軍遠征和腓特烈將要實施的第六次十字軍遠征,兩者所處的時代環境不同。
獅心理查面對的敵人是當時有上天摘日之勢的蘇丹薩拉丁。薩拉丁十二分地利用了自己出身於伊斯蘭世界少數派庫爾德族的特點,實現了伊斯蘭世界最為艱難的什葉派和遜尼派的兩派大團結,成功收復了已經被基督徒奪走的耶路撒冷。他不僅是政治天才,還是軍事天才,在與基督教決戰的哈丁戰役中取得完勝,改變了巴勒斯坦的版圖。歐洲要派出第三次十字軍打敗薩拉丁。為籌集軍費,各國甚至開徵了叫做「薩拉丁稅」的特別稅。
對薩拉丁這樣的敵人,理查只能在戰場上一賭勝負。只要在軍事上戰勝不了薩拉丁,就無法靠近聖城耶路撒冷。

這個時期的國際政治

統治大馬士革的蘇丹起來造開羅蘇丹阿爾-卡米勒的反了。這不過是一場爭奪主導權的紛爭而已:究竟是把中近東伊斯蘭勢力的中心放在開羅,還是像現在一樣留在大馬士革?大馬士革的背後有巴格達在操控。哈里發就住在巴格達,他認為一直以來阿尤布王朝根本沒有把他放在眼裡。一旦在權力鬥爭中變得不利,馬上就拿宗教說事,這是一神教時代即中read•99csw•com世紀常見的現象,在歐洲的基督教世界也是一樣。
從薩拉丁到阿迪勒再到阿爾-卡米勒,他們都是阿尤布王朝的蘇丹,完全沒有狂熱的宗教傾向。他們允許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基督教徒與伊斯蘭教徒共生,歐洲的歷史學家稱他們為伊斯蘭穩健派https://read.99csw.com。阿爾-卡米勒12歲那年曾由奉命與理查談判媾和的父親帶著去過基督教陣營。當時理查就非常喜歡他,獅心王親手授予他西歐式的騎士頭銜。想了解這方面詳情的讀者,請閱讀拙著《十字軍的故事》第三冊第一章《獅心王理查與第三次十字軍》。
從理查到現在過去了30多年。這時已是腓特烈在率領十字軍了。他所要面對的敵人已不再是薩拉丁。薩拉丁死後,伊斯蘭世界由他的親弟弟阿迪勒統率,而腓特烈的「敵人」是阿迪勒的長子、埃及蘇丹阿爾-卡米勒。
當上蘇丹后的阿爾-卡米勒並不是因為有了少年時代的這份記憶才成為穩健派的,而是因為他基於現實的考量,繼承了由伯父薩拉丁傳承到父親阿迪勒的路線,包容居住在中近東基督教徒的存在。
其次,在上一九-九-藏-書次的第五次十字軍東征時,基督教勢力進攻的是埃及,而不是巴勒斯坦。阿爾-卡米勒因此陷入了苦境,曾向十字軍方面提出過以十字軍撤出埃及為條件歸還耶路撒冷。這件事因基督教方面的執迷頑固而沒有受到關注,但腓特烈卻沒有放過這一件事。
轉年到了1225年3月底,僅次於醫院騎士團和聖殿騎士團的條頓騎士團團長赫爾曼也造訪了腓特烈。他剛從巴勒斯坦回來。前面講過,他與腓特烈的關係極為親密,他們一定聊得更加具體更加詳細,而且無拘無束。
話雖如此,但最先要做的就是準確、客觀、廣泛地收集情報。
根據從兩位騎士團長那裡得到的信息,腓特烈搞清楚了一件事,那就是遠征需要多少數量的軍隊。
不知道為什麼穩健相對於過激並不佔優勢,也許是因為動之以情要比曉之以理可以影read.99csw.com響更多人的緣故吧。
那不勒斯的大學順利啟動,腓特烈回到巴勒莫的王宮過聖誕節去了。這時,一直活動在聖地巴勒斯坦的一個宗教騎士團聖約翰騎士團的團長前來拜訪。
有一個插曲。隨第五次遠征十字軍同行的阿西西的修道士方濟各曾經前去敵營,向蘇丹遊說和平。蘇丹阿爾-卡米勒並沒有生氣,甚至派衛兵把他送了回來。不過,腓特烈不是宗教人士。儘管他想和平解決,但卻不認為赤手空拳就能實現這個願望。他認為,即使是外交,也只有在配備軍事力量的情況下才能達到目的。換句話就是為不用劍而佩劍。這一點是腓特烈的十字軍與其他十字軍的不同之處。
我想,腓特烈應該注意到了這一點。他認為,阿爾-卡米勒處境微妙,即使要進行十字軍遠征也不必用劍,談判就能達到目的。
薩拉丁和阿迪勒奪回了耶路九九藏書撒冷,在軍事上有著明確的打敗過基督教徒的背景。而阿爾-卡米勒卻同他們不一樣,在這方面沒有勝利的光環,地位總是很微妙。這一點在眼下腓特烈不得不遠征的時期表現了出來。
如果帶大軍前往,就有敵方認為這是來打仗的風險。但如果軍隊規模偏小,又會被敵人輕視,甚至連外交也只能在不利的狀況下開始。因而,所帶軍隊的規模和組成是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
腓特烈知道他回到歐洲后,特意派人把他請了過來。他們談了些什麼沒有留下記錄。這個騎士團通稱為「醫院騎士團」,歷史悠久,在十字軍運動開始前很久就開始為朝聖的基督教徒提供醫療服務。甚至薩拉丁在奪回耶路撒冷后依然同意他們的醫院繼續存在。這麼一個組織的頭頭應該清楚整個巴勒斯坦的情況,而不局限於耶路撒冷一地。他肯定能向腓特烈提供準確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