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軍 蘇丹阿爾-卡米勒

第四章 不流血的十字軍

蘇丹阿爾-卡米勒

使節團的首席代表是一位年輕的埃米爾,名叫法拉丁。所謂「埃米爾」相當於基督教世界的封建領主。據說法拉丁是深受開羅蘇丹阿爾-卡米勒信賴的心腹。
親筆信中寫著蘇丹已做好了歸還耶路撒冷的準備。當然這是有條件的,腓特烈要與阿爾-卡米勒結成聯盟,來應對阿爾-卡米勒的親弟弟、現在與他處於敵對關係的敘利亞蘇丹阿爾-穆阿扎姆,即使腓特烈率領十字軍前來,也不攻打埃及。
薩拉丁從基督教徒手中奪回了耶路撒冷,在伊斯蘭世界被奉為英雄。他的弟弟阿迪勒是哥哥最好的合作者,他接了哥哥的班。他跟哥哥一樣,完全沒有宗教的狂熱。繼承阿迪勒的是他的兒子阿爾-卡米勒。阿爾-卡米勒少年時代就被獅心王理查封為西歐式騎士。即使不是這個原因,他這個伊斯蘭教徒對基督教徒的感情也不壞。
可是,法拉丁眼前的腓特烈有生以來從未踏上過中近東的土地。他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雖然皇帝的意義不同於教皇,但他也是統率所有基督教徒的人。然而,這位皇帝竟然不需要藉助任何人的幫助就能閱讀、https://read•99csw.com理解法拉丁帶來的阿爾-卡米勒的親筆信,還能用阿拉伯語談出自己對親筆信的想法!
面對阿爾-卡米勒歸還耶路撒冷的說法,樞機主教佩拉吉奧主張聖城應通過基督教徒流血奪回,不能通過與異教徒交涉來收復,他甚至拒絕討論此事。
腓特烈找了個理由,說護送埃米爾法拉丁時順便回訪,派出使節團出發去了埃及。使節團里有兩個封建諸侯兼重臣,但首席仍是巴勒莫大主教貝拉爾德。賦予貝拉爾德的任務是:第一,確認蘇丹所寫的內容;第二,直接拜見阿爾-卡米勒,了解蘇丹的為人。已經對腓特烈抱有親密感情的法拉丁將儘力促成大主教與蘇丹的直接會談。
此外,親筆信里還寫到了「同盟」。所謂同盟,並不意味著等同於軍事上的並肩作戰。同盟並不要求共同進攻某一方的敵人。有的同盟只要求不做對某一方的敵人有利的事情,即要求對方不要幫助敵人。
貝拉爾德結束與開羅蘇丹的會談回到義大利,已經是第二年的開春時分。
伊斯蘭世界俗界第一人與基督教世界俗九-九-藏-書界第一人之間的直接接觸,即外交交涉就這樣拉開了帷幕。這在十字軍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阿爾-卡米勒有過「前科」。第五次十字軍遠征時他就曾說過如果十字軍撤出埃及,他就歸還耶路撒冷。但在當時,十字軍中的狂熱信徒太多。他們認為耶路撒冷必須通過流血奪回,而不能通過與異教徒的對話收復。結果阿爾-卡米勒的方案最終未能實現。不過,率領第六次十字軍的是腓特烈,他認為最好不流血就能收復聖城。32歲的皇帝決定,認真地接住蘇丹投過來的球,再認真地投回去。
他心裏絕對不希望十字軍打到埃及來。記得6年前第五次十字軍登陸埃及時,阿爾-卡米勒率領埃及軍隊迎戰,雖然成功地把十字軍趕了回去,但個中艱辛仍歷歷在目。在給腓特烈的親筆信里寫的不進攻埃及的條件,正是這個時期阿爾-卡米勒的切實想法。
既然是大主教,貝拉爾德也是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執第五次十字軍之牛耳的教皇代理佩拉吉奧也是神職人員。
難道腓特烈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嗎?不,他一定注意到了。但他不動聲色https://read•99csw•com,沿著「約定就是約定」的路線走下去。
自第一次十字軍以來,許多跟隨十字軍遠征而來的基督教徒在中近東定居下來,至今已經過去了100多年。到了現在,已經是第二代、第三代人了。他們中間有不少人懂得伊斯蘭世界的第一語言阿拉伯語。
對同樣的說法,大主教貝拉爾德卻為了與異教徒交涉而不遠萬里前往開羅。
但正如前述,這一時期,中近東的伊斯蘭世界分為埃及派和敘利亞派,雙方都是既得權益階級。一方在開羅,另一方在大馬士革,雙方相互競爭,爭奪伊斯蘭世界的主導權。敘利亞派對埃及派的逐漸強大變得神經質,不斷攻擊埃及派,兄弟倆原本關係並不壞,現在弟弟敘利亞蘇丹卻站到了最前鋒,要打倒根據地在開羅的哥哥。
阿爾-卡米勒與弟弟阿爾-穆阿扎姆的關係很好,這和伊斯蘭世界的其他家族相比算是特例了。兄弟倆年齡只差兩歲,也是競爭對手。兄弟二人忠於父親的遺志,分別在埃及和敘利亞進行分治。他們個人之間的兄弟感情也不錯。
換句話說,阿爾-卡米勒沒有忘記6年前第五次https://read•99csw.com十字軍遠征時的痛苦經歷,他最希望的就是十字軍不要進攻埃及。如果這條能獲得保證,他就可以歸還耶路撒冷。
並不是皇帝派出的使節團里有相應的重臣就能夠完成任務。32歲的腓特烈把這項頂級微妙的外交任務託付給了相互了解遠勝他人的巴勒莫大主教貝拉爾德。從腓特烈16歲那年起,貝拉爾德就明裡暗裡地支持著他。這時,他也會完美滿足擁有共同思想的青年君主的期待。
阿爾-卡米勒是長子,因而是父親留下的整個中近東伊斯蘭世界的負責人。這是一個不容許他放任自流的問題。如果埃及與敘利亞發生正面衝突,影響將波及整個伊斯蘭世界。阿爾-卡米勒一直在尋找規避的辦法。他當然不希望十字軍在這個時期前來遠征。
這樣一來,法拉丁對皇帝的認知自然始於美好的感情。腓特烈似乎對年輕的埃米爾也抱有良好的感情。腓特烈這個人是從不讓自己厭惡的人靠近自己的。阿爾-卡米勒的親筆信決定了腓特烈的良好感情。
所謂外交,不一定只要坦率地打出手中的牌就會有好的結果,也不一定只要手裡的牌好就能取勝。不論牌好read.99csw.com牌壞,關鍵在於如何打好手中的牌。
儘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阿爾-卡米勒是一個厲害的角色。
此後,法拉丁一直與腓特烈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法拉丁生年不明,因而我們不知道他的準確年齡。但從他後來歲月漫長的外交官經歷以及他準確的卒年推測,他大概與32歲的腓特烈同庚,或稍許年輕一點。
首先讓法拉丁吃驚的是,與腓特烈對話時,自己帶來的翻譯派不上用場。
就在這年春天,羅馬「換人」了。
身為伊斯蘭教徒的哥哥為扳倒同為伊斯蘭教徒的弟弟而與基督教徒聯手所冒的風險,對伊斯蘭世界的統治者蘇丹阿爾-卡米勒來說實在太大。他已經能看見,大馬士革背後巴格達的哈里發會竭力譴責他是伊斯蘭世界的叛徒。中世紀是一神教的時代,背叛同教教徒的譴責會使蘇丹的地位陷入危險境地。
這就是說,阿爾-卡米勒承諾歸還並不在自己管轄之下的耶路撒冷。
他希望不要進攻自己根據地埃及的想法是正當的。但他還說,如果十字軍不打到埃及來,他就歸還耶路撒冷。可是,眼下統治基督教徒憧憬之地聖城耶路撒冷的是弟弟敘利亞蘇丹,而不是他埃及蘇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