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33章 不幸的男人(之三)

第33章 不幸的男人(之三)

看名冊有一點讓我非常吃驚。50人的一個班級,每個班級平均有2人已不在人世。
不信神靈的人,換種說法也許能接受:人會對不幸的人深表同情,但總是對那些幸運的人,不遺餘力地付出愛和協助。
既然連我都能看出來,想必其他人也都會感覺。而且,老天也一定知道。因為到了40歲之後,幸福的人會更加幸福,不幸的人,會更加不幸。
這不是臉長得美醜的問題,它無法用確切的語言說明,像似一種氣場,是那個人自然散發出的一種類似氛圍的東西。
畢竟30年未見,名字和模樣對不上號的同學佔了多數。如果見面的話,也許能從對方的臉上找到一些年少時的殘影,啊,原來是某某同學,但單看一個名字還真想不起來。可以想象,我本人在30年裡也被曾經的同桌遺忘了。
立是決定,不惑是不猶豫地行動。
和受家庭中自己意志的有無影響很大的主婦不同,社會型的男人,是否可以心想事成,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沒有這個機會的男人,很多人會熱衷於興趣、副業。這樣也很不錯,哪怕只是周末幸福,也是由衷的幸福。
男人的厄運年齡據說是42歲。我個人認為這個年齡是男人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於是我判斷,40歲以read.99csw.com上的男人不幸的最大原因,就是困惑。我講的「惑」不是古訓所指的道德倫理上的,只是從現實角度來看不困惑比較有利,不惑之人才能獲得幸福。
既然有「三十而立」這一說,那麼30多歲的男人,就應該以十幾、二十幾歲時期的積累為基礎站起來,也就是說,是開啟事業的年齡段。至於不惑,可以等到40歲之後,因此站立時遇到困惑完全沒有關係。豈止沒有關係,各種煩惱困惑反而更能激發鬥志。
名冊的橫欄,分別以姓名、現住址、家庭電話、就職單位、工作電話的順序,寫著個人信息。豎欄按照字母發音順序排列班級(日比谷高中稱為房間)。一屆有9個班級,當時每個班級的學生超過50名。
除了這些不幸早逝的人,這本名冊里又藏著其他人,即30年前站在同一起跑線的那些男人的幸福和不幸。
我不住在日本,無法出席首屆同學會。翻看著寄來的名冊,不禁浮想聯翩。

不過,古人教導40歲之後不能再困惑,就是所謂的「四十不惑」。
義大利語中有一個詞「realizzare」,意為「化為現實,實現」。
40多歲時沒有機會的男人,不知為何還會去期待九_九_藏_書五六十歲。這種毫無希望的期待非常可悲。40多歲未能如願以償的男人,幾乎所有人都就此結束期待。相反,在40多歲時得到機會的男人,進入五六十歲之後依然能順勢往上走。幸福和不幸福的男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到底是秀才學校,就職公司一欄齊刷刷地排列著政府機關、著名大學、大企業的名稱。不過,也有人是空白的。我找到自己的名字,這一欄也是空白的。作家的確是沒有單位的。不過,和我同樣屬於自由職業的私人律師、私家醫生,倒是寫得清清楚楚。我笑著想,看來作家在秀才學校的畢業生中,實在是不值得一提的小人物。
我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接觸的大多是男性(和高中時期的男同學多沒有關係)。根據我的經驗,20多歲的男人,基本上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處於摸索期。我本人直到30歲還在堂而皇之地啃老,大言不慚地說著20歲如何浪費在與未來走向無關的事情上。當然有這樣的20歲反而快樂。30多歲的男人,大抵能看到日後的發展方向,對自己的能力有一個比較清楚的認識。而40歲的男人就是一清二楚,只要簡單地和他們說上幾句話,我就能以相當高的準確率預測出他們將會有幸福的人生九-九-藏-書,還是以不幸告終。而且在十年之後,我的預測基本是沒有錯的。因為看臉就知道了。男人到底是從什麼年紀開始對自己的臉也得負責呢?
首先要看之前的10年是怎樣度過的。我以前曾經寫過,30多歲的男人,根據遇見的人的不同,有人會變回20多歲,也有人會成長為40多歲般成熟的男人。結果,一位30歲的讀者來信表示非常贊同我的意見。看來我應該沒有說錯。
如果說40多歲的男人有不幸的事情的話,那就是自己的規劃、設想,在進入40歲之後也沒能實現。它和社會上所謂的成功或不成功不是一回事。職業、地位與幸不幸福沒有關係。自己想做的事情進展順利的男人,無論世間評論如何都應該是幸福的。
那麼,過了40歲依然困惑的男人,究竟在困惑些什麼呢?
名冊能記錄的信息自然有限。事實上單憑這些內容,根本無法了解每個人這30年來的人生。雖然在大企業工作,但肯定有人是不得志的「坐冷板凳的人」;儘管只是一名中學教師,生活卻可能相當愉快充實。再說,名冊上那些空白項又意味著什麼呢?純粹是因為聯繫不上嗎?信息空白的人大多隻有一個姓名,也有像我這樣,沒有就職單位和電話號碼。不過,九九藏書有一點我是可以想象的,同學中沒有出現超級富豪。就讀於當年排名第一的高中,同學們幾乎都考上了著名大學,又幾乎都在畢業後進入中央機關、名校、大企業工作。這樣一類人是不可能出現大富豪的。
那麼,為什麼以40歲為界會發生這種現象呢?
有問題的是,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道路,卻沒能心想事成的男人。這一類男人的40多歲,真正叫作厄運年齡。之所以知識分子中這一類不幸的男人尤其多,是因為他們有著按自己的意志選擇了這份工作的自負,這使得他們更加陷入不幸。
我畢業於東京都立日比谷高中。在我讀書的那個時候,學校並沒有應對高考的特別課程,可是東京大學的錄取率卻是全國第一名。我一半的同學都考進了東大,其餘人大抵就讀於慶應、早稻田,去了學習院大學的我,完全屬於差生。鑒於此,大家高中時的朋友們大半也成了大學的同學,大概也就沒有必要舉辦高中同學會。
首先是找不到發展的方向。應該說是看到了目標,但對在這條路上自己的能力能夠充分發揮,獲得他人的認可沒有信心,因此沒有向前的勇氣。
說起同學,好像都是男生。都立日比谷高中的前身是舊學制的男子初中,男生的比例自然是遠遠高於女生。read•99csw.com學校對外宣稱男女比例是3∶1,實際為4∶1,有些班級甚至達到5∶1。我進入這所當年東京大學錄取率全國第一的學校,倒不是奔著進東大這個目標去的。入學儀式上,聽見校長說各位同學要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樑時,我被驚嚇到,怎麼進了這麼一個可怕的地方。然後在驚嚇中變成了差生。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男人40歲也不是一日而就。30多歲時的作為對日後的發展影響很大。哪怕彼時承受著種種的困惑,關鍵還要看做了些什麼。如果積累足夠充分的話,就可以一直「四十不惑」地走下去。也就是說自己到底想做什麼要在30多歲時做出決定。所以古人說「三十而立」。
才剛過50歲的人,怎麼會有如此高的死亡率?不知他們是死於疾病還是事故,無論如何,這個年齡死去,都屬於意外。他們應該比父母還走得早,真正是大不幸。
有一句話叫「四十不惑」。男人的厄運年齡是42歲。即便和這些都沒關係,40歲這個年齡,我認為對男人而言,依然是決定人生幸或不幸的一個轉折點。
數年前,我收到高中時代的同屆生名冊。高中畢業30年第一次舉辦同學會,可見我的同學們對此類事情毫不上心。借同學會的機會,同學們第一次製作了同屆生名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