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46章 有關自殺的復權

第46章 有關自殺的復權

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自殺的方法。跳樓肯定不行。我有恐高症,站在那種地方,魂飛膽喪,不可能做出自殺所需要的冷靜、客觀的決斷。
熱衷的事情,我有。工作相當有趣,如果書的銷量能提升一點,那就再好不過了。當然,最好是作品能長年暢銷,不過能不溫不火地賣上20年,我也心滿意足了。
既然大腦和臉都歸自己管,那麼如何處理肉身,自己也應該有權決定。
如果自己患上同樣的疾病該怎麼辦?想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會如此聯想。既然類似於交通事故,那麼任何人都可能遭遇。
卧軌、動刀動槍都不行。我非常怕痛,所以總是遺憾自己當不了間諜。
因為癌症若早發現還有對策,而阿爾茨海默病卻沒有什麼徵兆,正如突如其來的交通事故。
在古希臘,自殺並不罕見。之後的羅馬時代,克利奧帕特拉是自殺的,刺殺愷撒的布魯圖斯也是自殺的。
浮想聯翩之際,我突然意識到一個重大問題:法律上有一條不人性的罪名,叫「協助自殺罪」。那個,會判多少年啊……
其實,在基督教影響全世界之read.99csw•com前,自殺並不是什麼惡事。
安眠藥似乎也不妥當。據說那要吞下一大把才有效,可是我對藥片天生敏感,估計剛吃下一粒就會吐出來。
耶穌的死,在我看來也屬於自殺。只要讀過彼拉多和耶穌的對話,就能明白這位羅馬總督是多麼想拯救那個加利利的年輕人。但耶穌一意孤行。他拒絕拯救,走向了十字架。我始終覺得,在決定前往耶路撒冷的當初,耶穌便想好了如何去實現自己的死亡。

基督徒不能自殺,那是他們的事情。
這位女主人公是一位詩人,並且在大學教英國文學。雖然對美國人來說英語不算外語,不過影片中曾經出現她在課堂教導莎士比亞文學的場面,可見閱讀深奧的英文是她的日常。
所以不如在變成那樣之前自殺死去。這又讓我想到長期以來世間對自殺一直採取否定的態度。

如果是疾病的話,那麼再有生活的目標、熱衷的事物,哪怕每天閱讀外文、撰寫書稿,也很難預防。再怎麼擔驚受怕也無濟於事。
面對這種https://read•99csw•com喪失自我意識的疾病,用「守護」來形容感覺非常美好,但實際的護理過程著實讓人抓狂。當然,在決定自己照顧病人時他們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因此,主人公的丈夫及其周圍的人,都表現出無盡的愛意。
顯克維奇的小說《你往何處去》中似乎有這樣一個片段。在羅馬傳教的聖彼得,去見被譽為羅馬最有教養的波特羅紐斯。忠厚善良卻顯得有些愚直的聖彼得,對著波特羅紐斯滔滔不絕地宣講基督教教義。對此,這位高雅的有教養者是這樣回答的:
同時她還是一位詩人,寫作也是工作之一。從她兒子的年齡推斷,她大概50歲,也許不到50歲,她母親依然健在。既沒學過莎士比亞,也不寫詩的平凡母親沒有痴獃,反倒是這位英國文學學者兼詩人,而且相當出名的女兒患上了此病,所以問題才顯得嚴重,至少我是深受打擊。我這才明白,所謂阿爾茨海默病、痴獃原來是一種疾病。據說有人在30多歲就患上此病。
如果問我為什麼沒有成為基督徒,上文應該是最好的回答。所以,我沒有理由read.99csw.com對自殺產生抗拒反應。
電影是有關阿爾茨海默病的。準確的片名我不記得了,大概是「你還記得愛嗎?」主演是保羅·紐曼的太太喬安娜·伍德沃德。
愛是終極的、唯一的寄託。影片給出的結論,充滿了基督教式的教義。
蘇格拉底的死,也算一種自殺。如果他打算逃命其實是有機會的。但他留下「惡法亦法」這句曠世名言,端起了盛著毒藥的杯子。
所以我不能再把痴獃當作一種不健康的狀況,它是真正的疾病。
冬天登山也不行。我怕冷。像我這種連遊學地都要挑選南國義大利的人,到時候一定是縮在山間小屋裡的暖炕上,不肯邁出門一步。
「你說的,大概全都正確。但請不用為我操心。因為在我認為必要的時候,自己會喝下毒藥。」
雖然不必像波特羅紐斯那樣宴請所有的親朋好友,在眾人面前割開血管般的轟轟烈烈,但一個人悄然離世未免太悲哀了。當我受到病毒的侵襲,漸漸變回不更事的孩子時,有沒有哪個男人願意在我的掌心輕輕地放上膠囊呢?
首先,基督教是否定自殺的。儒家似乎也有「身體髮膚,九_九_藏_書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之類的教誨。
這些建議總是讓我感覺非常放心,相信自己不會有問題。
儘管被視作知性的女作家,但我並不認為自己越來越非知性的形象暴露人前,是無法忍受的恥辱。可是,我再也不能讀書,只會寫些支離破碎的東西,完全失去了存在的理由。而且,沒有錢。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我認為在30歲之前的確應該遵循此訓。不過,當人到了必須為自己的頭腦負責的年齡,尤其是到了連長相都屬於自我責任的四五十歲,這個規矩還適用嗎?
既然老年痴獃是病,就總有人會患上,就像癌症那樣,應該說更像交通事故。

那麼最終的解決之道,只有自殺。我不會因為自己患上阿爾茨海默病,日益痴獃,說奇奇怪怪的話,甚至變得暴力而感到羞恥。
而我的工作,不讀外文史料無法展開。雖然出於被動,但每天都在閱讀外語。更何況我原本就在撰文著書,寫作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我一直非常安心地覺得自己是不會變成老年痴獃的。
這種時候,再友愛的女朋友也沒意思,必須是男人,九-九-藏-書而且是很有魅力的男人。如果是這樣的送別,那麼我一定會面帶微笑,彷彿變成了波特羅紐斯。
那些被譽為智者的人常常建議大家,要尋找生活目標、熱衷於某些事情等等。還有不知是誰說的,預防老年痴獃的最好的方法,是閱讀外文和寫作,哪怕是用母語寫。
就在我感嘆自殺也不易之際,有人說到氰化鉀。
在那部電影里,一天天變回孩子的女主人公,在她溫柔體貼、認真負責到令人驚嘆的好丈夫和兒子、兒媳,以及年事已高的母親的守護之下,平靜地走向死亡。
老年痴獃(阿爾茨海默病),我以為只要適當地注意是可以避免的。
不過,我沒打算全部依託於他人的愛心,也許因為我不是基督徒吧。
可是,當我觀看了電視播放的一部電影后,想法完全改變。這對心情從未受過電視節目影響的我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生活目標,我有。兒子還需要10年才能成年。
原來如此。把氰化鉀放進膠囊,就不會有滿嘴藥丸的不快,應該能吞下去。一想到只要準備好氰化鉀膠囊便能以防萬一,我頓時感覺輕鬆不少。可是又感覺獨自飲毒似乎過於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