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47章 說外語等等

第47章 說外語等等

聽著她們的對話,我心想不是因為外語說得好才顯得輕薄,是那個人本來就是輕薄的男人,碰巧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而已。
不管幸運還是不幸,我們大概都無須擔心日語會成為國際語。既然如此,只要日本人成為雙語人,相較於只會說英語的美國人,絕對處於有利的位置。
換言之,有些人生來就有一對能聽懂外語的「耳朵」,而有些人則沒有。我自己屬於後者,因此對「耳朵」的優劣,有著痛徹的體會。
我建議大家有機會聽聽自己的話是如何被翻譯的,想來聽後會大驚失色。倒不是因為同聲翻譯的能力不足,他們的能力在於準確性,並不包含理解說話人的個性。
在古代的羅馬世界,只要會說羅馬人的語言拉丁語,幾乎就能應付一切。因此羅馬人並不熱衷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
對幸運地擁有這樣一對「耳朵」的人,我們除了羡慕還是羡慕。那些在國外待一周左右,便能開口說話應付日常生活的人,總是令我驚嘆不已。對他們而言,學習外語與學校、九*九*藏*書家庭等環境完全無關。我們普通人在所謂的名校花幾年工夫也沒學好的語言,這些人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能運用自如。
而那兩位看上去絕非輕浮之輩的年輕白領,對外語流利的人,似乎心存一些妒忌。
此外,我們必須牢記,語言不過是一種技能。過分強調其重要性,是掌握技能的大敵。與此同時,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語言屬於一種不能蜻蜓點水的技能。
據稱古羅馬帝國衰亡的原因之一,就與語言有關。
正如任何技能都有擅長和不擅長之分,掌握外語,同樣也是有人容易,有人困難。
比如說想學好英語,就去英語圈的國家,最好是英國或者美國,而且生活在幾乎不可能用日語的地區。能否開口說話,誇張一點講關乎身家性命,相信任何人都能學會。這應該是提高英文水平的最有效方法。
按照古羅馬帝國的統治方式,周邊諸國的治理和維安,交由當地人負責。當地的最高長官是從首都羅馬派遣的,但其手下官員、將領都是當地人。九九藏書
古代最強最大的古羅馬文明的崩潰,原因在於羅馬人疏於學外語,這貌似荒謬,事實上也許一點也不荒謬。
工具的特徵是,一旦掌握了它的訣竅,便能觸類旁通。
那位某某先生,講日語時勢必也讓人感覺輕薄。這不是英語等外語的錯,無論母語或外語,我認為最終是說話方式的問題。
被視為高等文化的希臘語,不少羅馬人都會作為一種必修課去學習。但是對羅馬世界周邊國家的語言,比如像如今英國的布列塔尼亞語、如今法國的高盧語,還有當時與羅馬國境相接的如今德國的日耳曼語,以及北非諸國的語言,能說會讀的人就很少。
我常常聽到這樣一種意見。不少人認為由於日語的特殊性,使得它在如今國際化的時代非常不利。
語言只是一種工具。然而,它是一種用得越嫻熟,人生越豐富的工具。

其實,無論是說外語還是母語,人與人的交流,說到底是個性與個性的碰撞。試想男女之間通過翻譯談情說愛,那場景除了滑九_九_藏_書稽還是滑稽。
這麼講也許會激怒兩位姑娘。她們幾乎是無意識地,對能力強於自己的人,有著小小的劣等感。
我想只有兩種方法,它們也是我個人的經驗——習慣和必要。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奇怪的想法。只會說日語,的確有些不利和不便。不過,轉換一下思路,也可以將日語人口數量不多的不利,視為有利的條件。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擁有這樣的「耳朵」呢?實際上非常簡單。
但是,對能說外語的人不屑一顧,同樣也是蠢貨。

既然是回國,地點當然在日本,兩位女性也是日本人。她們好像是某企業的員工,剛結束在酒店舉辦的報告會的前台接待工作。
前些日子回國時,我在酒店的電梯中,聽見兩位年輕女性的對話。
我認為,學習外語的熱情,應該同樣程度地投注于母語的學習。母語能力欠缺的人,自然也無法理解外語詞彙中那些巧妙且意味深長的含義。
更何況,能夠將一方的表述絲毫不差地傳達給另一方的超https://read.99csw.com級翻譯,大概只有VIP出席的場合才有可能。注重內容準確性的自然科學領域或者經濟方面的對話,專業的翻譯足以勝任。但是在人文科學、藝術類的交流中,談話人的語氣語調也很重要。連這種微妙的感覺也要求翻譯出來,那是強人所難。所以,哪怕說得不流利,還是應該具備一對一直接對話的能力。
這種現象,為實際生活帶來了負面的結果。

能夠即刻引用對方(當然是外國人)的話,可以說就是擁有語言「耳朵」的人。相反,煞費苦心「獨創」措辭作答,就屬於無「耳」之人。
這就是學習外語必須從孩童時開始的首要原因。等到習慣於用大腦思考,已為時晚矣。當人變得羞於模仿,或者害怕出錯,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提高外語水平。
不幸的是,當人們認識到外語的重要性時,基本上也到了已經習慣用大腦思考的年齡,真是相當無奈。天生不具備「語言耳」的人該如何是好,這大概是如今大多數日本成年人所直面的問題。
「就是呀。九九藏書外語流利的日本男人,不知道為什麼,總讓人覺得有點輕薄。」
不過,我不會提出人人都得成為外語達人這種非分的要求。
「某某先生好討厭啊,英語說得也太流利了!」
學習外語,是為了理解不同民族的文明。顯然,它只是一種基本的溝通方式。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如果懂兩種語言,哪怕是在有翻譯的正式場合,也是很有利的。因為對方的發言在被翻譯的過程中,自己有時間考慮如何作答。
因為會說外語而揚揚自得,屬於不可救藥的蠢貨。
以軍隊為例。統領軍隊的最高司令官是只會說拉丁語的羅馬人,其麾下的隊長們卻是既懂拉丁語,又能說本地話的雙語人。於是,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模式,部下能夠理解上司的指令,而上司卻完全不懂部下之間的私語。如此狀況對於組織的順利運作,自然不會產生正面的影響。
英語成為國際語,母語非英語的民族必須學習英語,在很久以前就已經是世界的規則。我之所以認為它對於非英語系的民族並非壞事,正是因為有古羅馬的前車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