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 排除政敵

第三章 抵抗侵略者波斯

排除政敵

公元前482年,波斯國王終於結束鎮壓埃及的叛亂,開始大張旗鼓地準備攻打希臘了。也許正因為如此,雅典公民終於願意認真傾聽地米斯托克利的主張了。
對於生活在當今世界的我們來說,如果拘泥於條條框框,就無法理解生活在古代的人。我們應該充分發揮想象力,用心體會他們的「全部經驗」,唯有如此才能理解他們。
地米斯托克利不曾想到當時的應變方案還會再次被用到。當時大家主動讓出總指揮權。既然是讓出,就會有人願意有人不願意。既然10人平均享有4天總指揮權,難免有人拒絕讓出這一權力。
薩拉米斯島往南不到2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座島嶼叫埃伊納。在希臘各城邦國家中,該島的整體實力屬於中等。但是,作為海運國家,它的實力遠在雅典之上。
公元前484年,地米斯托克利40歲了。這一年,他第三次請求公民拿起陶片,實施陶片放逐。
陶片放逐的投票結果不出地米斯托克利的預料。就這樣他少了一個政敵。
在陸地上作戰,沒有一個總指揮會選擇一望無際的平原作為戰場,無論他帶領的是一支多麼強大的軍隊。因為他知道,要想贏得戰鬥的勝利,必須集中使用兵力。
目標是希帕克斯。他是4個政敵中最容易扳倒的人。他曾經是庇西特拉圖派的領袖,身上流著「僭主」的血,後來與阿爾克邁尼翁派結盟,成了穩健派的一員。他最容易被扳倒是因為,阿爾克邁尼翁派的人一聽到僭主的話題就會備感警覺。如果說希帕克斯企圖復辟僭主政體,那麼,他們不會在他被陶片放逐時施救於他。
相差6歲的阿里斯泰德和地米斯托克利兩人儘管想法和做法截然相反,卻有一個共同點。
重申一下,所謂的陶片放逐既不會損害一個人的名譽,也不會沒收他的財產,在他流亡期間,家人可以留在雅典。對被放逐者的唯一要求是他要在國外生活10年,其間不得回雅典。不用說,離開雅典政界10年,他的影響力必將大大弱化。
但是,決定「同意」或「不同意」的始終是公民大會,年齡在20歲以上、享有公民權的公民都有資格參加。也就是說,你可以運用你的語言能力來引導公民,但是,最終決定權仍在公民大會。
陶片投票的結果是阿里斯泰德遭陶片放逐,儘管他提出的意見對公民有利。
在雅典,擔任公職沒有報酬,自然沒有通過為國家服務來掙錢的概念。因此雅典不會發生有人因貪污公款而被起訴的事情,因為他們從未想過把國家的錢揣進自己的腰包。
這場戰爭的結果很不確定。因為雅典輸送士兵前往埃伊納島的船只有40艘,加上科林斯支援的20艘,總共不過60艘。而埃伊納島作為一個先進的海運國家,輕輕鬆鬆就可以組織起60艘船的船隊。
當然,說是「新型戰船」,其實並非建造全新的船隻。

新建「三層槳大帆船」的槳手和堆放了石塊的船底
選舉他出任下一年度即公元前480年的最高指揮官,不是通過擲色子決定的。
3年前被放逐的克桑提普斯和1年前遭放逐的阿里斯泰德因此回到了國內。
陶片放逐現場,一個男人叫住了阿里斯泰德。此人很可能來自遠離首都的地方,也可能出於其他原因,總之他不認識阿里斯泰德。他請阿里斯泰德幫忙,說:「你能幫我寫一下阿里斯泰德的名字嗎?我不會寫字。」
堆放好的石塊要固定,不能隨著船身的晃動而來回滾動。

地米斯托克利認為這樣的假設完全可能變成現實。於是,他考慮將「主動出讓」變成「法九_九_藏_書律要求」。
古市集博物館藏品(雅典),© AKG/PPS通信社
他的心思只在一件事上,迫在眉睫的一件事,即如何迎戰即將來犯的波斯軍隊。

雅典及其周邊
理論上,海戰也一樣。選擇遼闊的海面作為戰場是極其愚蠢的做法。作為海戰戰場,海域的寬窄也是左右戰鬥結果的重要因素。
波斯國王率領軍隊沿著「王之道」這條波斯唯一全線鋪設的道路一路向西,到達終點薩迪斯時一定已進入秋季。因此,可以推測薛西斯離開薩迪斯向希臘發起總攻的時間是在第二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前480年的春天。
但是,普魯塔克是個求知慾極其旺盛的希臘人。他是一個鄉紳,生活在羅馬帝國的鼎盛時期,即五賢帝時代,是六百多年以後的人。在那個時代,即使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也無須擔心生計。因此,缺少危機意識也屬正常。
相反,地米斯托克利卻是「一心向權之輩」的典型。作為政治家,他可以列舉一件件可能給城邦國家雅典帶來危害的例子,提出為了保衛自己的國家,雅典應該如何應對,每一個公民應該怎樣做。
因為陶片放逐了克桑提普斯,地米斯托克利成功引導公民大會通過了建造100艘新型戰船的提議。
地米斯托克利就任下一年度的首席將軍。
第一,陶片放逐一年只有一次,如果每年都有政敵遭陶片放逐,有一定的風險,因為很可能被公民識破自己的「真正意圖」——排除政敵。
阿里斯泰德沒有再說什麼,默默地在男人遞過來的陶片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還給了他。這一年,阿里斯泰德被趕出了雅典。
那就是,作為政治家,兩人都以國家利益為重。
42歲的地米斯托克利理所當然地認為銀礦的收益應該全部用於建造200艘新型戰船。
地米斯托克利和反對他的穩健派之間真正發生衝突,是在兩年之後。因為這一時期,人們在雅典附近的拉夫里翁發現了銀礦。圍繞銀礦收益的使用問題,雙方的對立顯現出來。
在公民大會上,地米斯托克利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提醒公民雅典面臨的危險,再次強調有必要建造200艘戰船。
這意味著距雅典不足20公里的海面上有一個波斯的同盟。雅典拒絕接受波斯國王的「土地和水」的通告,埃伊納卻接受了通告。為此,兩國之間的關係進一步惡化。不久,它們進入了戰爭狀態。
已經39歲的地米斯托克利不僅很有遠見,還很重視當下。
36歲的克桑提普斯率領雅典軍在埃伊納島作戰,前一年回到雅典。因為一直未能解決埃伊納問題,公民對他極其不滿。大家不約而同地在陶片上刻下了他的名字。歷史學家修昔底德筆下完美的大政治家伯里克利此時11歲,成了被放逐者的兒子。
雅典公民不可能人人都識字。但是包括這些不識字的文盲在內,大多數公民此時已經意識到在遙遠的地平線彼岸,波斯軍隊正蠢蠢欲動。於是,他們果斷選擇地米斯托克利,放棄了阿里斯泰德。因為此時公民心中都已有了危機意識。
39歲的波斯國王薛西斯決定在第二年,即公元前480年將希臘全境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
畫:畠山莫谷

可以預測,入侵的波斯軍隊將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
畫:畠山莫谷
但是,因濫用公款罪被起訴的事情是有的。濫用國家的錢意味著濫用政策,因為濫用政策而給國家帶來危害,就是所謂的濫用公款罪。

雅典新建船隻「三層槳大帆船」
read.99csw.com
迎戰的準備工作在雅典如火如荼地展開。
地米斯托克利設想的「建造新型戰船」是長期思考的結果,包括他一直以來的全部設想與智慧。在地米斯托克利的意識中,這就是未來雅典的海上力量。
當時,根據得到的情報,雅典人得知波斯國王薛西斯率領軍隊離開首都蘇薩,正在向西行進。
船隻重量變了,自然需要訓練船員適應這種重量。

自從雅典佔領薩拉米斯島以後,埃伊納人不再掩飾他們的危機意識,他們明確站到了波斯陣營中。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確立了雅典的民主政體,在這一政體下,10位將軍權力均等。戰時,10人輪流擔任總指揮官,每人4天,依次輪換。由此可見,這種體系下責任很不明確。
如果囿於這種體系,那麼無論在戰時還是在平時,統一指揮體系就是一句空話。
地米斯托克利開了一個先例,即被放逐者一旦回國,不管還差多久才滿10年,統統一筆勾銷。
在民主政體的雅典,10位將軍的任期是1年,首席將軍也是將軍,因此任期也是1年。對於地米斯托克利提出的上述所有提議,公民大會都以多數票贊成通過。
關於這一年的陶片放逐現場,《希臘羅馬名人傳》的作者普魯塔克寫過這樣一段逸聞:
愛琴海上風向多變,在愛琴海上選擇狹窄的海灣作為戰場時,不僅要考慮風向,還必須考慮海潮。
而且,波斯國王的目標是將埃及和中東全境都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因此從時間上來說,他不可能把精力一直耗在這裏。國王一定希望儘快拿下希臘。
「選舉」是對個人能力的認可,而「抽籤」在希臘人的意識中是神意。將「選舉」的方式改為「抽籤」的方式,就缺少了要求當選者承擔責任的依據。在民主政體的雅典,抽籤方式僅用於選舉行政人員,按現在的說法就是選舉「官僚」。地米斯托克利將抽籤方式用在了任命執政官上,因此,執政官必然失去原有的影響力和權力。
按照地米斯托克利的要求,雅典建造的三層加萊船體積小卻很重。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將風向和海潮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內。海戰開始以後,船上的所有船帆都要落下,僅靠划槳接近敵人。因此,大型船隻雖然適合在遼闊的海面航行,但在海戰中,它的優勢難免會變成劣勢。
槳手的作用相當於現在的馬達。船隻揚帆航行會受到風向的左右,而靠人划槳前行則自由得多。海戰中,敵我雙方交戰前需要降下船帆,依靠划槳接近敵船。因此,確保有經驗豐富的槳手就成為重中之重。
而兵力處於劣勢的軍隊,總指揮在選擇戰場時更需要慎之又慎。
第三,排除兩個政敵後效果已經顯現。地米斯托克利成功引導公民大會通過了他的提議,即逐步增加新建船隻數量。當然,這個數目距離200艘的數字還有較大的差距。
第二,地米斯托克利從心底里感謝雅典的現有體制,即民主政體。如果不是這樣的政體,像他這樣出身在普通公民之家又沒有太多財富的人是不可能獲得如今的地位的。他是雅典民主政體的受益者。
普魯塔克給了阿里斯泰德極高的評價,而阿里斯泰德本人大概比任何人都看重「正義之士」這一評價吧。作為超級名門又超級富裕的阿爾克邁尼翁家族的領袖,他本人並不富裕,可以說他是在貧窮中度過一生的。如果在那個時代,雅典的選舉口號是「寧選眾望所歸之人,不選一心向權之輩」的話,大概沒有哪一個政治家可以超過阿里斯泰德成為「眾望所歸之人」。
如何解決眼前的根本問題可能影響到「百年大計」https://read.99csw.com,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並不少見。

造船體制已經確立,但這並不意味著只要建成200艘船即大功告成。造船體制的確立意味著在必要時可以隨時根據需要建造新的船隻,同時也方便改造和維修已投入使用的船隻。造船體制一旦確立,造船工人必須常駐船塢。
最初,他告訴公民波斯一定會捲土重來,極力主張雅典建造200艘新型戰船。而此時,他改變了策略。曾經,他力圖讓人們意識到未知的危險,現在,他提示人們注意眼前的危險。

刻有阿里斯泰德名字的陶片
地米斯托克利想到了上述種種情況,於是主動提出擔任公元前480年的最高指揮官。
為了運輸更多的商品,商船越大越好,船身越輕越好。當時,包括貿易大國腓尼基、農業大國埃及以及希臘各城邦國家在內,幾乎所有船隻都是商船。本書的重點之一、歷史上第一場海戰「薩拉米斯海戰」發生在後來,在那之前,古代世界里從未有過真正意義上的海戰。因此,這個時代人們心目中的船就是商船,也就無可厚非了。
我不知道修昔底德的《歷史》講述的是怎樣一種情形。
隨著新建戰船的增加,對船員的需求隨之增加。在操控戰船的船員中,人數最多的是槳手,對他們的需求量也最大。
與地米斯托克利的「對波斯態度強硬派」不同,麥加克勒斯既然是「對波斯態度緩和派」的一員,同波斯之間有聯繫本無可非議。但是,作為名門阿爾克邁尼翁家族的領袖,麥加克勒斯的政治才幹並不出色,在市民中的聲望也不高。我想,或許這才是他被輕鬆搞垮的原因吧。就這樣,地米斯托克利的第二個政敵退場了。
因為國家最高決策機構是公民大會,它是雅典直接民主政體的基礎。
他決定利用克里斯提尼改革中制定的、迄今尚未啟用過的陶片放逐制度。
一百多年前,雅典的最高官職叫執政官,那是梭倫改革的產物。梭倫改革根據公民收入的多少將公民分為四個等級。執政官的被選舉權只屬於第一等級和第二等級,也就是富裕階層。因此,當選此官職的人一定屬於這兩個階層。
地米斯托克利還要求公民大會修改將軍制度。
需要強調的是,與出身名門、資產豐厚的前輩改革者一樣,他意識中的「民主政體」不是唯心的「主義」。在他看來,「民主政體」是一種「手段」,是最大限度運用城邦國家雅典的資源,即運用每一個公民力量的手段,這種政體遠比君主政體、僭主政體和貴族政體高效。
地米斯托克利沒有要求公民贊成自己的意見或阿里斯泰德的意見,他讓公民們用陶片放逐的辦法來做選擇,即在公民大會上,只要阿里斯泰德的意見遭否決,他將自動被陶片放逐,這樣就可以排除阿里斯泰德了。
他的目標是克桑提普斯,理由是克桑提普斯在與埃伊納島的作戰中沒有採取有效的戰略戰術。

不管怎樣,面對一心想征服希臘的波斯國王薛西斯,希臘方面的兵力只有敵人的十分之一。說此時正值雅典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並不誇張。
只看這段逸聞,你一定會認為陶片放逐制度是一個相當不嚴肅的制度。
在東方,槳手通常是奴隸,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以帆船為主的時代。但是在古代希臘,自古以來槳手都是自由公民。因為希臘是城邦國家,人口較少,一旦戰船接近敵船,雙方的槳纏在一起,槳手就要棄槳拔劍,變身為一名戰士。
男人搖搖頭回答:「沒有,我根本不認識他。只是我走到哪兒都能聽到人們說阿里斯泰德是正義之士,讓我很煩。」read.99csw.com
他說,國家正當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全體公民應該團結起來一致對外。他提議召回因陶片放逐而流亡國外的人。公民大會以多數贊成通過了他的提議。
船一旦用於軍事目的就完全不同了。
在雅典,領袖人物可以提出法律和政策,他們同時又是創造邏輯學和修辭法的希臘人,他們可以運用這些技能來引導公民。
在9年前的馬拉松會戰中,除米提亞德以外的9位將軍(包括阿里斯泰德和地米斯托克利)將自己的4天總指揮權委託給米提亞德,從而解決了統一指揮體系的問題,也因此取得了希波戰爭的第一場勝利。
像空談政治和對政治毫無興趣的言論,對於那個時代的有識之士來說,完全無法理解。這是值得重新思考的問題。
要攻佔漂浮於海上的島嶼,船隻必不可少。船隻不僅要運送士兵,還要運輸糧食。
前面提過,陶片放逐制度一年只能行使一次,而且參加投票的公民人數必須超過6000人,其中過半數的公民在破碎的陶片上刻下同一個人的名字,陶片放逐才會生效。
波斯沒有海運傳統。波斯需要從其屬國腓尼基或埃及徵調船隻為自己的入侵服務。但來自腓尼基或埃及的船隻不僅大,還很輕。
這次的目標是麥加克勒斯。作為政治家,此人能力有限,但他是超級名門阿爾克邁尼翁家族的直系後代。他被陶片放逐的理由是秘密串通波斯國王。
至於陶片放逐,先不論這一制度的好壞,用這一制度來懲罰「還沒有帶來危害,但是有可能帶來危害」的人,說起來也算是一種預防措施。
梭倫改革中,無資產者被劃歸到社會最底層的第四等級。正是這一等級的公民在地米斯托克利組建的雅典海上軍隊中擔負起了槳手的重任。
政治不是一種職業,也不是一種技術,而是高度緊張的生活。因此,普魯塔克筆下的人們無論身處何地何種情形,看上去似乎都在展示各自的一切經驗……
第二,已退出雅典政治舞台的兩個人在雅典的影響力較小。與他們相比,留下來的克桑提普斯和阿里斯泰德的勢力要強得多。要想用陶片放逐制度來解決這兩個人,需要慎之又慎。
第一,地米斯托克利不像梭倫和克里斯提尼,他無意成為一名改革者。
隨著執政官權力的喪失,將軍開始全面掌管城邦國家雅典的政治和軍事事務。
希臘的地勢不適宜騎馬出行,適合乘船出行,後者輕鬆得多。
他提議增設「首席將軍」(strategos autokrator),相當於10人內閣中的總理大臣,從10位將軍中選出1人擔任。餘下9人相當於10人內閣中的9個大臣。該內閣任期內發生的任何問題由首席將軍負全部責任。戰時,首席將軍為最高指揮官。
我想他或許是在馬拉松會戰中受到了啟發吧。因為他本人作為將軍之一參加了馬拉松會戰。
克里斯提尼推行全面改革的時候保留了執政官的職位,新設了將軍一職,被選舉權屬於全體公民。執政官有9人,將軍有10人。由於新設將軍這一職位,相當於雅典「內閣」成員的執政官的影響力和權力大大縮水。
地米斯托克利提議進一步削弱執政官的權力,一改以前的選舉方式,用抽籤的方式選出9人執政官,從而使這一機構變得有名無實。公民大會通過了這一提議。
利用這一制度成功排除了4個政敵中的兩人後,地米斯托克利沒有再採用同一手段排除剩下的兩個人。原因如下:
阿里斯泰德比地米斯托克利年長6歲,他以前只讓年輕的克桑提普斯出面,自己在後面運籌帷幄。克桑提普斯遭到陶片放逐之後,他不得不親自上陣了。他提出,來自拉夫里翁銀礦的收益應該平均分配給所有雅典公民,以提高公民的生活水平。

第四,雅典造船能力開始穩步提高。地米read•99csw•com斯托克利要求的不只是船隻的數量,還有質量。這一切也在逐漸成為現實。他需要將精力投入造船事業中,因此暫停了與政敵之間的爭鋒。

一支大軍攻打敵國,糧食補給必不可少。要在敵國籌措如此大規模的軍用物資,即便對於「王中之王」的波斯國王來說也絕非易事。
地米斯托克利不僅讓這些雅典無資產者有了穩定的工作,還讓他們有了保衛國家的意識。
阿里斯泰德問他:「阿里斯泰德做了什麼壞事?」
公元前482年,阿里斯泰德離開后,雅典全力以赴投入建造新型戰船的工作。200艘船一艘接著一艘下水了。
當時,雅典面臨第二次希波戰爭。因此,當時地米斯托克利的唯一目標就是戰勝波斯。
這二人是強硬的「在野黨」,政策方面總與地米斯托克利唱反調,但是要說戰場上的指揮能力,他們完全有能力擔任將軍。
然而,「形式」上的民主政體和這種形式能否發揮實際作用是不同的。對於民主主義來說,最大的敵人是「不作為」,是「沒有結果」。因此,在尊重民主政體的前提下,地米斯托克利想到的、請求公民大會做出決定的是具體的對策,即面對波斯軍隊的入侵,在維持雅典民主政體的同時如何充分發揮這一政體的作用。
與此相對的是,44歲的地米斯托克利決定在公元前480年擊退波斯軍隊的進攻。
至少《希臘羅馬名人傳》中的英雄都是政治家。當然,作者(普魯塔克)不可能有現代人的想法,即政治家類型的人。他應該是根據當時的社會現狀,認為有德又有行動力的人必定是政治家……
建立陶片放逐制度的是克里斯提尼。他的目的是防止雅典重回僭主政體,保證自己的改革成果——民主政體在雅典落地生根。他一定沒有預想到,這一制度會成為地米斯托克利排擠政敵的手段,我想,當時有思想的人必然對此憂心忡忡。
在民主政體下的雅典做政治領袖是要付出代價的。小林秀雄也寫過這樣的話:
造船廠滿負荷運轉。以最高指揮官為首,下屬9個指揮官(將軍)的統一指揮體系已經確立。以重裝步兵為主要戰鬥力的陸上軍隊集合完畢,因為這是一個全體公民皆為士兵的國家。
所謂的「新型戰船」,只是三層加萊船的改進版。船身得以加固,同時為增加船隻重量,船底裝了很多石塊。
石塊堆放在船底,容易造成船隻重心不穩。因此,石塊的堆放必須認真細緻。
這次地米斯托克利提出的問題引起了公民大會的重視,公民們在會上展開了認真的討論。然而,「對波斯態度緩和派」的壁壘實在太堅固。大流士死了,繼承波斯王位的薛西斯是位紳士。也許,穩健派領袖比以前更固執地認為應該通過外交手段解決波斯問題吧。他們極力反對建造戰船,理由是此舉只會刺|激波斯國王採取行動。
沒有什麼做不到的。只要我們不用21世紀的現代眼光去看他們,只要生活在21世紀的每一個人追憶2500年前時,用心體會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的生活就可以了。
公元前487年,地米斯托克利已近37歲。他要採取行動,用強硬手段擊垮政敵。
新型戰船建造體制確立之後,地米斯托克利著手改造雅典政體。在所有政敵都被剷除的此時,公民大會對他幾乎言聽計從。儘管如此,他依然只進行了最低限度的改革。理由有二:
這些事情安排好之後,地米斯托克利提請公民大會決定可否召回被放逐者。
第二年,即公元前486年,地米斯托克利再次利用了陶片放逐制度。
雅典人一出生就與船和大海為伴。對他們來說,船和大海早已司空見慣,他們對船和大海的熟悉程度是斯巴達人難以想象的。只是,他們看慣的是運送人或物產的商船,不是戰船。商船和戰船絕不能相提並論。